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第1章微生物技术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1章微生物技术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1章微生物技术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1章微生物技术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

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P9内容,分析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结合教材P11~12“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理解并掌握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来纯化微生物的方法。[重难点击] 1.探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掌握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基本操作。

一、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不同,因此同一培养基上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不同,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繁殖情况也不同。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1.实验探究

利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利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检测桌面上的微生物。

(1)实验方法

①空气打开无菌平板,让其在空气中暴露30~60 min。

②桌面用一根无菌棉签,先在无菌平板的一个区域润湿,然后用其擦抹桌面,再用此棉签在平板的另一区域内来回划线。

(2)实验结果

①同种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

②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多,为优势菌;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霉菌的数量多,为优势菌。

(3)上述实验说明在科研或工业生产中如果想获得一种培养物应采取的措施是:配制相应的培

养基,采用适当的稀释度,得到某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即单菌落。

2.归纳分析

(1)菌落概念:微生物的单个菌体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2)菌落特征:不同种微生物对营养要求不一样,在相应的培养基上可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如图),由图思考:

①细菌菌落的特征:湿润、黏稠、易挑起、菌落颜色一致。

②酵母菌菌落的特征:与细菌极相似,但是菌落要大而厚,颜色单调。

③霉菌菌落的特征:较疏松、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3)利用不同培养基培养、分离微生物

种类营养需求pH范围适用培养基

细菌高氮源(C∶N=4∶1)7.2~7.6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酵母菌

高碳源(C∶N=16∶1)5~6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霉菌

3.选择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pH、氧气等要求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促进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或者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淘汰不需要的微生物,分离得到需要的微生物纯种,这样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不同种微生物菌落的区别

(1)酵母菌菌落与细菌菌落有何区别?

答案酵母菌菌落外形上与细菌极为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颜色也较单调。

(2)霉菌菌落与细菌菌落有何区别?

答案霉菌菌落较疏松,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2.培养基的采用及原因

(1)培养细菌常采用什么培养基,原因是什么?

答案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原因是细菌生长需要的氮源高(C/N比为4∶1),pH中性或微碱

性(pH7.2~7.6),因此培养细菌常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常采用什么培养基,原因是什么?

答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所需的碳源含量高(C/N比为16∶1),pH 偏酸性(pH5~6),因此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常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简称PDA)。

归纳总结(1)菌落中的微生物是同一类型的,可以看做一个种群,菌落的特征是进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2)常见的选择培养基

①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②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③无氮源培养基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

④石油是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⑤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分离耐高温的微生物。

1.下列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和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项目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衣藻

能源氧化NH3分解乳酸固定N2利用光能

碳源CO2糖类糖类CO2

氮源NH3N2N2NO-3

代谢类型自养需氧型异养需氧型异养需氧型自养需氧型

A.硝化细菌、乳酸菌

B.乳酸菌、酵母菌

C.酵母菌、衣藻

D.硝化细菌、衣藻

答案 D

解析解答此题时应明确:硝化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属于真菌,衣藻属于真核生物。微生物所需的能源、碳源、氮源因其同化作用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先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混合菌种,然后分别放在A、B、C三种特殊培养基上培养,分别得到菌落①、②、③。其中A培养基以蛋白质为唯一碳源;B培养基中缺氮源;C培养基中成分如下表:成分粉状硫MgSO4·7H2O (NH4)2SO4FeSO4KH2PO4CaCl2H2O 含量10 g 0.5 g 0.4 g 0.01 g 4 g 25 g 1 000 mL

请分析回答:

(1)菌落③同化作用类型最可能是。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异养型

D.A或B

(2)如果要获得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应选用菌落;如果要培育获得大量蛋白酶的菌株,应选用菌落。

(3)从题中分析可见,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对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问题导析(1)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2)当培养基无氮源时,固氮微生物可以进行固氮作用,获得氮源。

(3)题干表格中缺少碳源成分且含硫较多。

答案(1)B (2)②①(3)遗传和变异外界环境条件

解析由题目可知:A培养基以蛋白质为唯一碳源,则菌落①的菌株可合成较多的蛋白酶;B 培养基中缺氮源,只能培养固氮微生物;C培养基中无碳源且含有大量粉状硫,可培养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所以生物的生存是由外界环境条件决定的。

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就要从混杂的样品中分离所需的菌种进行纯培养。阅读教材,试以大肠杆菌为例探讨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

1.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就是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或涂布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或孢子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将单个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即可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种。

2.方法步骤

(1)稀释:用1 mL无菌吸管吸取1 mL大肠杆菌培养液,加入到盛有9 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然后用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 mL加入另一支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依次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系列稀释度的大肠杆菌稀释液。

(2)划线或涂布

①平板划线分离法

a.操作:

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

挑取大肠杆菌培养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

b.划线方法:平行划线和连续划线。

c.平行划线时,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划线结束后也要灼烧接种环,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案

项目第一次灼烧每次划线之前灼烧划线结束时灼烧

目的杀死接种环上

原有的微生物

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

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

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使

每次划线后菌种数目减少

杀死接种环上残存的菌

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

感染操作者

②涂布分离法

a.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b.取不超过0.1 mL的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c.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

d.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3)培养:将接种的平板倒置于培养箱或温室中37 ℃培养16~24 h。

3.接斜面

从单个菌落上挑取少许细胞,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置于培养箱或温室37 ℃培养24 h,菌种长好后,4 ℃保存备用。

1.平板划线分离法操作注意事项

(1)平板划线分离法接种菌种时,哪些操作可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①接种前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②划完一个区域后,将接种环灼烧,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③接种环沾取菌液时,要将试管口、棉塞等通过火焰。④划线时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案避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做第二次划线以及其后的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案划线后末端含有的细菌数目较少,每次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能够使细菌的数目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分散成单个的细菌。

(4)为何最后一次划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线相连?

答案最后一次划线已经将细菌稀释成单个的细胞,如果与第一次划线相连则增加了细菌的数目,得不到纯化的效果。

2.涂布分离法操作注意事项

(1)涂布分离法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上时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答案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等。

(2)操作结束后,为什么要将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和接种的培养基放在一起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是否有菌落生长很关键。如果有菌落生长,说明了什么?

答案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对照。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若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培养基被污染,需要重新制备。

归纳总结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的比较

平板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特点操作简单,但是单菌落不易分离操作复杂,但是单菌落易分离

原理

连续划线。由于划线后,线条末

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

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

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

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

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

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

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

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

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皿表面形成

单个菌落

操作注

意事项

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

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

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在灼

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

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

杀死菌种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

对涂布器等接种器具进行消毒和灭菌、酒精

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

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

等等

相同点

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

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3.涂布分离法是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一种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前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答案 C

解析涂布分离法要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项正确;只有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中,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才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故而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平板,B项正确、C项错误;在稀释涂布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要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进行严格灭菌处理,D项正确。

一题多变

(1)B项中不同稀释度的菌液一般涂布几个平板为宜?

答案为保证结果准确,每个稀释度的菌液一般涂布3个平板,并对结果取平均值。

(2)如何证明该接种过程是成功的?

答案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12 h和24 h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情况,若未接种的培养基上无菌落生长,则证明操作是成功的;否则不成功。

(3)题中如果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接种后都不能得到单细胞菌落,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可能是稀释度不够,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没能被分散成单个细胞。

(4)如果不进行D项操作,培养基上的菌落可能有哪些变化?

答案菌落种类和数目增多。

4.图甲是涂布分离法中的部分操作,图乙是平板划线分离法操作结果。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后才能取菌液

B.对于浓度较高的菌液,如果甲中的稀释倍数仅为102,则所得的菌落可能不是由单一的细胞或孢子繁殖而成

C.乙中培养皿中所得的菌落都符合要求

D.乙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问题导析(1)对菌液进行稀释时,菌液中菌体的浓度越高,则稀释的倍数也要越高,菌体的浓度低时,则稀释的倍数不必太高。

(2)高温会杀死菌体,所以一些经过高温或灼烧灭菌的器材需要冷却后才能接触菌种。

(3)平板划线分离法的多次划线中,菌体越来越少,即不同划线处的菌体数目不同,所以形成的菌落并非全部是由单个菌体繁殖而成的。

答案 C

解析灼烧后的涂布器如果没有冷却就接触菌种,会将菌体杀死,A正确;稀释倍数过低,会导致多个菌体聚集在一起繁殖成菌落,B正确;平板划线分离法中一般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处形成的菌落才是由单一的细胞或孢子繁殖而成,这种菌落才符合要求,C错误;连续划线中,除了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目的是使菌体密度越来越小,保证最后划线末端处的菌落是由单一的细胞或孢子繁殖而成,D正确。

一题多变

稀释倍数和划线次数是两种接种方法的关键,决定稀释倍数和划线次数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决定稀释倍数及划线次数的因素是菌液的浓度,如果菌液的浓度较高则需要高倍数的稀释,所划线次数也要较多,否则就可以低倍稀释或减少划线次数。

拓展提升两种接种方法中,只有涂布分离法才适合对细菌进行计数的原因

只要稀释倍数足够高,则涂布分离法中形成的每个菌落都是由单一菌体繁殖而成的,即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对应着一个可以看见的菌落,可以通过统计菌落的数目推测出细菌的数目。

而平板划线分离法中一般除了最后一次划线末端处的菌落是由单一的细菌繁殖而成的,其他每个菌落往往是由多个细菌一起繁殖而成,即一个菌落并非对应着一个细菌,所以不适合用于细菌的计数。

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

D.培养基的不同

答案 B

解析微生物的鉴别和分离,一般要用固体培养基,由于不同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菌落的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的标准,因为每一个细菌细胞很小,肉眼无法看到其颜色、形状等。

2.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 A.大肠杆菌 B.霉菌

C.放线菌

D.圆褐固氮菌

答案 A

解析固氮细菌的生长不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氮源,可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因此可分离出圆褐固氮菌;在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细菌和放线菌,可分离出霉菌;在加入10%的酚的培养基中,因该培养基能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所以可分离出放线菌。利用上述三种培养基无法分离出大肠杆菌。

3.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分离法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前不用进行任何处理

B.划线操作必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答案 D

解析划线之前应对接种环灭菌;划线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从1区域至5区域菌落密度越来越小,可能会在3、4、5区域得到所需菌落。

4.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下列有关这两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B.获得的每个菌落均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

C.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

D.稀释分散菌种的原理不同,均能达到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目的

答案 B

5.下表是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剂用量试剂用量

牛肉膏/g 5 琼脂/g 20

蛋白胨/g 10 水/mL 1 000

NaCl/g 5 --

(1)培养基的类型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和无机盐。上述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处理。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和。

(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项)

答案(1)氮源牛肉膏和蛋白胨灭菌(2)平板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3)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又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灭菌不严格,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解析(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牛肉膏、蛋白胨既是碳源又是氮源;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灭菌处理。

(2)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3)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接种的菌种密度较大,没有形成单一的菌落。

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1.用平板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平板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分离法采用接种针或接种环进行操作,而涂布分离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分离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2.下列有关平板划线分离法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的菌种

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答案 C

解析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来源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

3.下列依次表示倒平板、接种的位置以及平板划线分离法接种的路径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 D

解析平板划线分离法除第一次划线外,以后的每一次划线都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4.涂布分离法操作需要用到( )

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

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

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

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

答案 C

5.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 ℃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答案 B

6.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答案 D

[能力提升]

7.如图为纯化大肠杆菌的一个操作环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操作步骤是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分离法

B.除第一次划线外,以后的每一次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C.图中细菌密度最小的是5处

D.该接种方法适用于细菌的计数

答案 D

解析图中所示的纯化方法是平板划线分离法,该方法要求连续划线多次,直到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细菌呈单个存在,所以该方法仅用于纯化大肠杆菌但不适用于细菌的计数。

8.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答案 D

解析A项错,高压灭菌加热结束后,让其自然冷却后再慢慢打开排气阀以排除余气,然后才能开盖取物;B项错,倒平板时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锥形瓶,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

大于瓶口的缝隙,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皿盖;C项错,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D项对,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般将培养皿倒置,在皿底上用记号笔做标记。

9.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平板划线分离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C.涂布分离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D.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答案 D

解析平板划线分离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涂布分离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10.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板划线分离法要求要连续多次划线,且除了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上一次划线的终点

B.除了第一次划线需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外,以后的划线可以不用灭菌

C.如果菌液本来浓度不高,则可以适当降低稀释倍数

D.充分稀释和连续划线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形成的菌落是由单一的细菌细胞繁殖而成

答案 B

解析平板划线分离法需要连续划线的目的就是使得细菌的浓度降低,所以除了第一次划线外,以后每次划线的起点都是上一次划线的终点,A正确;每一次划线前都要将接种环进行灼烧,将上次划线结束后残留的细菌杀死,使细菌尽快分散成单个,B错误;稀释倍数要随菌液的浓度而定,如果菌液的浓度太大,则需要更高的稀释倍数,否则就可以适当降低稀释的倍数,C正确;涂布分离法中的充分稀释及平板划线分离法中的连续划线,目的都是为了保证菌落是由单一的细菌细胞繁殖而成的,D正确。

11.回答以下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的问题:

(1)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进行A细菌的培养过程中,发现了另一种B细菌,在B细菌周围A 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这有可能是B细菌产生了不利于(抑制)A细菌生存的物质。现在请你在以下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完成验证A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的原因的实验过程:

(用序号、文字和箭头作答)。

(2)上图示培养基中加入了凝固剂(或琼脂),致使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微生物前,所用培养基一般需采用法进行灭菌,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和,其中后者也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答案(1)④去除步骤③中培养皿里的B细菌并保留培养基→⑤再接种A细菌→⑥培养一段时间→⑦观察A细菌的生长情况(答案合理即可) (2)固体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平板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

解析(1)在去除B细菌的培养基上再接种A细菌,可根据A细菌的生长情况来验证是否是B 细菌产生了不利于A细菌生存的物质。(2)固体培养基中一般需加入琼脂。一般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法,接种微生物的常用方法为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其中只有涂布分离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12.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合适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例如,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环境中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的培养基,并在条件下培养。

(3)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条件下进行。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

答案(1)海滩等高盐(2)以淀粉为唯一碳源高温

(3)高压蒸汽灭菌无菌(4)涂布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菌液浓度过高增大稀释倍数(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严格无菌操作;或用接种环划下一区域前接种环没有灭菌每划一个新区域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

解析(1)筛选菌种应从适于目的菌种生长、繁殖的环境中寻找,故培养噬盐菌应从高盐环境中采集。(2)富集培养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应能促进目的菌的生长、繁殖。(3)微生物的分离

及培养中必须保证无菌,包括培养基的灭菌和操作过程的灭菌等。(4)纯化培养中接种方法有涂布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前一种方法形成的菌落分布较均匀,后一种方法形成的菌落分布不均匀,先划线的部分菌落密集甚至相连,后划线的部分菌落分布稀疏。

13.饲养动物常用的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等物质,很难被动物吸收利用,并且影响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能催化其水解成为可以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磷酸盐等。如图是科研人员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生植酸酶的菌株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培养基中除了添加植酸钙以外,应含有、、水、无机盐等基本营养物质。

(2)为防止杂菌污染,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等进行处理,其中,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中灭菌之前要进行。

(3)接种以前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在培养皿表面形成。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4)由于植酸钙不溶解,使培养基呈白色浑浊状态。产生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生植酸酶。实验结果显示A~E五种菌株中,是产生植酸酶的理想菌株。

(5)获得目的菌以后,若要用于植酸酶的生产,还需要进行。

答案(1)碳源氮源(2)灭菌调pH (3)单个菌落菌落数(4)E (5)扩大培养

解析(1)从土壤中分离培养产生植酸酶的菌株的过程中,培养基中加入植酸钙,以筛选所需要的微生物,此外还要有充足的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2)实验的灭菌方法一般有: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干热灭菌(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等)、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其中,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中灭菌之前要调pH。(3)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4)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E的周围形成的透明区域最大,是产生植酸酶的理想菌株。(5)获得目的菌以后,若要用于植酸酶的生产,还需要进行扩大培养。

[真题体验]

14.(2016·全国乙,39)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 通常是。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

(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3)污染不正确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必考题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必考题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试卷甲(D)卷 1.单项选择题(10分) ( ) 1.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核 C. 细胞膜 D. 芽孢 ( ) 2.担子菌产担孢子时通过 A.形成同型孢子囊 B. 形成异型 孢子囊 C. 精子配合 D. 菌丝融合 ( ) 3.病毒粒子中核酸是 A. DNA+RNA B. DNA C. RNA D. DNA或RNA ( ) 4.大肠杆菌是 A. 光能自养型 B. 光能异养型 C. 化能自养型 D. 化能异养型 ( ) 5.次生代谢产物是 A. 蛋白质 B. 核酸 C. 脂肪 D.抗

生素 ( ) 6.煮沸消毒可以杀死 A. 所有的微生物 B. 致病微生物 C. 所有的细菌 D.细菌芽孢( ) 7.在转导中特定基因的载体是 A. 供体DNA片段 B. 质粒DNA C. 噬菌体DNA D. 受体DNA ( ) 8.细菌与植物的共生体 A. 豆科植物的根瘤 B. 菌根 C. 苏铁的珊瑚状根 D.桤木根瘤( ) 9.参与硫元素循环的光能自养菌 A.硫细菌 B. 丝状硫细菌 C. 脱氮硫杆 菌 D. 绿硫细菌 ( )10.下列细菌之一为G+菌 A.欧文氏菌 B. 假单胞菌 C. 枯草杆菌 D. 根瘤菌 2. 写出下列微生物的学名和微生物学术语的中文名称(6分) 1 Escherichia coli 2 Pseudomonas aeruginosa 3 Micrococcus ureae 4 Bacillus

subtilis 5 colony 6 virus 3.判断题(15分,在题号前注“×”或“√”,若有错的,请予以改正) ( )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在于前者没有细胞核。 ( )2. 酵母菌和细菌一样是单细胞,只用无性方式繁殖。 ( )3. 最大的病毒相当于一个小细菌,而最小的病毒相当于最大的蛋白质分子。 ( )4. 能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的微生物只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类群,如蓝细菌、紫 硫细菌等。 ( )5. 培养大肠杆菌一定要通气。 ( )6. 70%乙醇消毒效果最好。 ( )7. 突变是无定向的。 ( )8. 雨水中不存在微生物。 ( )9. 根瘤菌只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 )10. 使用高压蒸汽法灭菌,灭菌前必须排放冷空气。

微生物学题库

微生物学题库 绪论 1.非细胞型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是( C ) A.必须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C.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够增殖 D.结构中缺少RNA或者 DNA 2.以下哪种病原体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 ) A.病毒 B.衣原体 C.细菌 D.螺旋体 3.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中不包括(A) A.线粒体 B.DNA C.核糖体 D.RNA 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有( AC) A.细胞核内有核仁 B.细胞器中缺少线粒体 C.可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 D.紫外线照射不能破坏其DNA 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较不同处在于( AB) A.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以肽聚糖为主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糖体结构与真核微生物不同 C.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只能在有生命的细胞体内增殖 D.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会被毒性噬菌体感染而裂解 6.非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以下哪些疾病( AD) A.乙型脑炎 B.风湿性心脏病 C.沙眼 D.流行性感冒 7.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8.微生物分为三大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9.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看不见而必须应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类微小生物。 第 1 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使用油镜头观察细菌是其优点是( D ) A.可将细菌放大900 至 1000 倍 B.可在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包涵体 C.油液可以固定细菌的游走范围 D.油镜下视野亮度比普通镜头高 2.青霉素可用来杀灭病原菌,但对动物细胞无毒性( 除可能引起过敏外 ) 的原因是 ( D ) A.青

微生物培养基成分及其用途

[Note]:When cultivation of Bacillus,5mg of to MnSO4.H2O may be added . It is favorable to promote spore formation . 适用范围:产气气杆菌、粪产碱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蕈状变种、地衣形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尘埃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深黑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青虫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戈尔斯德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猝倒亚种、产氨短杆菌、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北京棒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凸形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弯曲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假单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亚黄八叠球菌、尿素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运动发酵单孢菌 3. Azotobacter Medium (固氮菌培养基) KH2PO4 0.2g K2HPO4 0.8g MgSO4.7H2O 0.2g CaSO4.2H2O 0.1g Na2MoO4.2H2O Trace(微量) Yeast axtract(酵母膏) 0.5g Mannitol(甘露醇) 20g FeCl3 Tract(微量)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gar (琼脂) 15g Adjust (调) pH to 7.2 适用范围: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 4. Corn Meal Medium (玉米粉培养基) Maize flour (玉米粉) 5g Peptone (蛋白胨) 0.1g Glucose (葡萄糖) 1g Tap water (自来水) 1000ml [Note]:Boil the mixture in autoclave at 121℃for 1 hr. distribute the medium into 18ⅹ18 mm tubes , each contains 10 ml of the liquid , then autoclave at 121℃for 1 hr . again (15磅蒸煮1小时,分装入18ⅹ18毫米试管,每管深度达6厘米。15磅再次灭菌15小时。) 5. Lactic-bacteria Medium I (乳酸菌培养基I ) Yeast extract (酵母膏) 7.5g Peptone (蛋白胨) 7.5g Glucose (葡萄糖) 10g KH2PO4 2g Tomato juice (西红柿汁) 100ml Tween (吐温) 80 0.5ml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900ml pH 7.0 适用范围:植物乳杆菌(胚芽乳杆菌)、嗜热乳酸链球菌 6. Lactic-bacteria Midium Ⅱ(乳酸菌培养基Ⅱ) Lacto-casein peptone (乳酪蛋白胨) 10g Beef extract (蛋白胨) 10g Yeast extract (酵母膏) 5g Glucose (葡萄糖) 5g Tween (吐温) 80 1g K2HPO4 2g Na-acetate (醋酸钠) 5g Diamine citrate (柠檬酸二胺) 2g MgSO4.7H2O 0.2g MnSO4.H2O 0.0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 pH 6.5-6.8 适用范围:植物乳杆菌(胚芽乳杆菌) 7. Peotone Glucose Yeast extract Medium PGY (蛋白胨、酵母膏、葡萄糖培养基)Peptone(蛋白胨)10g Yeast extract (酵母膏)5g Glucose (葡萄糖)1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1L 8. Glycerol Agar (甘油琼脂) Peptone (蛋白胨)5g Beef extract (酵母膏)3g Glycerol (甘油)20g Top water (自来水)1000ml Agar (琼脂)15g pH 7.0-7.2 9. Rhizobium medium (根瘤菌培养基)AS 9 Yeast eztract (酵母膏)1g Soil eztract (土壤浸提液)200ml Mannitol (甘露醇)10g Agar (琼脂)15g

微生物学选择试题(修改版)

微生物学选择试题 一. A型选择题 (共 30分) 各题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 C1 B. C2a C. C3b D. C5a E. C8 2.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微生物? A. 衣原体 B. 立克次体 C. 病毒 D. 支原体 E. 放线菌 3.孕妇在什么时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病率最高? A. 孕期最初3个月 B. 分娩前1周 C. 分娩前1个月 D. 胎儿出生时 E. 孕期最后3个月 4.病毒血凝的机理是 A. 红细胞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 B. 红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结合 C. 红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 D. 红细胞吸附在宿主细胞上 5.在人类速发型超敏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作用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M C. IgG D. IgE E. IgD 6.内基小体(Negri小体)可用于 辅助诊断的疾病是 A. 腺病毒感染 B. 鹦鹉热 C. 麻疹 D. 狂犬病 E. 疱疹 7.下列对HLA的描述哪一项是错 误的? A. 通过分析亲代和子代的HLA 表型可以获知该家庭成员的HLA 基因型 B. HLAⅠ类抗原的结构不同于Ⅱ 类抗原,是前者含有β2微球蛋白 C. HLAⅠ类抗原的α链和β链是 由不同的染色体所编码 D. HLA完全纯合的纯合子细胞是 非常罕见的,一般在近亲婚配的 家庭中检出 D. 血小板表面是不表达HLA抗 原的 8.下列5项试验中,哪项试验能 确切区分沙门菌与志贺菌? A. 动力试验 B. *素分解试验 C. 甲基红试验 D. 甘露醇发酵试验 E.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9.诊断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指 标为 A. 抗-HBs B. 抗-HBc C. 抗-HBs 及抗-HBc D. HBsAg、HBeAg及抗-HBc E. HBcAg 10.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 最强的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百日咳杆菌 D. 淋球菌 E. 肺炎球菌 11.肺炎支原体的致病作用主要 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特殊荚膜抗吞噬 D. 吸附于细胞受体,破坏粘膜细 胞 E. 入侵粘膜细胞,繁殖后溶细胞 12.前噬菌体是指 A. 亲代噬菌体 B. 尚未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 的噬菌体 C. 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 菌体基因组 D. 尚未装配好的噬菌体 E. 游离的、未感染宿主菌的噬菌 体 13.免疫球蛋白超变区的位置在 A. Fab段 B. FC段 C. VL D. VL及VH E. CL及CH 14.下列病毒感染中以隐性感染 居多的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麻疹 C. 流行性感冒 D. 天花 E. 狂犬病 15.在Ⅰ型**反应的支气管哮喘 发病中,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的最主要介质是 A. 血管紧张素、组胺、磷酸二酯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难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细胞类型特点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在 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 原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细胞的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细菌、放线菌、衣原 体、支原体、立克次 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上的核、有完 整的细胞器 真菌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 1μm = 1/1000mm 球菌:直径1μm 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 螺形菌:2~3μm 或3~6μm 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 G+菌G-菌 粘肽组成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同左 同左 无 特点三维立体框架结构,强 度高 二维单层平面网络,强度 差 含量多,50层少,1~2层 其他成分磷壁酸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 脂多糖 医学意义: 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 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以上两者主要是抑制G+菌。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6.为什么G-菌的L型菌比G+菌的L型菌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G+菌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体,由于菌体内渗透压很高,可达20—25个大气压,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菌体内的渗透压(5—6个大气压)亦比G+菌低,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球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7.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b、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芽胞:a、鉴别细菌(有无芽胞、位置、大小、形状) b、灭菌指标(指导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8.分析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含水量少(约40%)—繁殖体则占80% 2、含大量的DPA(吡啶二羧酸) 3、多层致密膜结构 第2章细菌的生理 名词解释 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分为三型: 1.光滑型菌落 2.粗糙型菌落

微生物培养基

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或culturemedium)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因此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且其间的比例是合适的。任何培养基一旦配成,必须立即进行灭菌,否则很快引起杂菌丛生,并破坏其固有成分和性质。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在微生物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配制合适的培养基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但是,许多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去选用一种现成的培养基,而且还经常要求亲自去设计一种更合适的培养基,这就要求人们除了熟悉微生物的营养知识和规律外,还要有一套科学的设计培养基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巧的是,在一般的书籍中,这方面的内容不易找到。为此,这里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了四个原则和四种方法,以作为总结这类工作的一个尝试。 (一)四个原则 1.目的明确在设计新培养基前,首先要明确配制该培养基的目的,例如,要培养何菌?获何产物?用于实验室作科学研究还是用于大规模的发酵生产?作生产中的“种子”,还是用于发酵?等等。 如果某培养基将用于实验室研究,则一般不必过多地计较其成本。但必须明确对该培养基是作一般培养用,还是作精细的生理、代谢或遗传等研究用。如属前者,可尽量按天然培养基的要求来设计,如系后者,则主要应考虑设计一种组合培养基(即“合成培养基”,详后)。拟培养的微生物对象也十分重要。不同大类的微生物,对培养基中碳源与氮源间的比例、pH的高低、渗透压的大小、生长因子的有无以及特殊成分的添加等都要作相应的考虑。 如果某培养基将用于大规模的发酵生产上,则用作“种子”的培养基,一般其营养成分宜丰富些,尤其氮源的含量应较高(即C/N比低);相反,如拟用作大量生产代谢产物的发酵培养基,则从总体来说,它的氮源含量宜比“种子”培养基稍低(即C/N比高)。除了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应考虑其特定条件外,在设计发酵培养基时,还应特别考虑到生产的代谢产物是主流代谢产物,或是次生代谢产物。如属主流代谢产物(一般指通过主要代谢途径产生的那些结构较简单、产量较高、价值较低的降解产物),则生产不含氮的有机酸或醇类时,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比例自然要比生产含氮的氨基酸类产物时高,反之,生产氨基酸类含氮量高的代谢产物时,氮源的比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a型选择题库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真菌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病毒 4、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真菌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病毒 1、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外膜 2、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脂蛋白 C. 外膜 D. 脂多糖 E. 以上均不是 3、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 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 为双股DNA C. 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D. 无核膜 E. 无核仁 4、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 细胞壁 B. 荚膜 C. 芽胞 D. 核质 E. 细胞膜 5、作为细菌运动器官的特殊结构是() A. 荚膜 B. 鞭毛 C. 菌毛 D. 芽胞 E. 以上均是 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 鞭毛 D. 核酸 E. 脂多糖

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 多糖 B. 肽聚糖 C. 脂蛋白 D. 脂类 E. 脂多糖 8、细菌经革兰染色后,如果为阴性,其着色应是() A. 红色 B. 蓝色 C. 深紫色 D. 蓝紫色 E. 绿色 、对外界环境有很强抵抗力的是()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质粒 10、对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很强粘附力,与致病性有关的是()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质粒 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包括() A. 营养物质 B. 气体 C. 温度 D. 光线 E. 酸碱度 2、卡介苗是根据下述哪项变异原理制备的() A. 形态变异 B. 毒力变异 C. 耐药性变异 D. 菌落变异 E. 以上均不是 3、属于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是() A. 热原质 B. 硫化氢 C. 外毒素 D. 维生素 E. 抗生素 4、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 A. 专性厌氧菌 B. 专性需氧菌 C. 微需氧菌 D. 兼性厌氧菌 E. 以上均不对 5、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 A. 热原质 B. 细菌素 C. 内毒素 D. 外毒素 E. 侵袭性酶 6、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A. 37℃ B. 43℃ C. 4℃ D. 20℃ E. 10℃ 1、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M e d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医学微生物学 球菌(一)——革兰阳性化脓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葡萄串珠状排 列,会发生L型转 换(变成G—)G+,链状排列,早 期有荚膜(后期消 失) G+,矛头状,成双排列,宽端相 对,尖端向外 培养基普通培养基血液、葡萄糖培养 基,血清肉汤培养 基 血液、血清培养基 菌落特点光滑,边缘整齐, 不透明,金黄色, 有β溶血环灰白色,表面光 滑,边缘整齐,有 较宽的β溶血环 (血平板) 草绿色α溶血环,菌落中央下 陷,有自溶酶分泌 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触酶 (+),血浆凝固 酶(+)不分解葡萄糖,不 被胆汁溶解,触酶 (—) 被胆汁溶解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与 IgG结合抗吞噬, 荚膜多糖,多糖抗 原多糖抗原,菌毛样 M蛋白抗原、P抗 原 荚膜多糖、C多糖、M蛋白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热 耐盐,耐干燥,易 发生耐药性不耐热、耐干燥, 对一般消毒剂、抗 生素敏感 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 弱 致病物凝固酶(使血液凝 固),葡萄球菌溶 素(插入破坏细 胞),肠毒素(引 起食物中毒),表 皮剥脱毒素(引起 剥脱性皮炎),毒 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黏附素、抗吞噬M 蛋白、肽聚糖、致 热外毒素、链球菌 溶素(抗O试 验)、透明质酸 酶、链激酶、链道 酶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 壁酸、神经氨酸酶 致病化脓感染、食物中 毒、烫伤样皮炎综 合征、毒性休克综 合征化脓感染、猩红 热、风湿热、急性 肾小球肾炎 (机会致病)大叶性肺炎、支气 管炎、败血症、继发炎症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

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8.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1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普通菌毛:普通菌毛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21.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

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大全

摘要:1、营养琼脂(普通琼脂)成份:牛肉浸液(或其它浸液,消化液或肉膏汤)100毫升琼脂(视天气,琼脂质量而定)制法:将上物加热溶解,补足水,调ph至7.6,过滤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用途:作普通琼脂平皿。2、血琼脂平板(BA)制法:取营养琼脂(PH7.6),加热使其溶解待冷至45-50℃,以灭菌操作于每100毫升营养 1、营养琼脂(普通琼脂) 成份:牛肉浸液(或其它浸液,消化液或肉膏汤) 100毫升 琼脂(视天气,琼脂质量而定) 制法:将上物加热溶解,补足水,调ph至7.6,过滤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 用途:作普通琼脂平皿。 2、血琼脂平板(BA) 制法:取营养琼脂(PH7.6),加热使其溶解待冷至45-50℃,以灭菌操作于每100毫升营养琼脂加灭菌脱纤维羊血或兔血5-10毫升,轻轻摇匀,立即倾注于平板或分装试管,制成斜面备用。 用途:1.一般棉拭子均接种此培养基。 2.尿液,脓液 3.分离细菌标本用。 3、基础培养基(肉膏汤BB) 成份:蛋白胨10克牛肉膏5克 氯化钠5克水1000毫升 制法:将以上各物称好,加水煮沸溶解,用1NNOH校正PH至7.6,过滤分瓶,121℃高压灭菌,20分钟备用。 用途:1 作耐药试验,增菌用分装小管。 2 作普通琼脂斜面。 4、血液培养基(大管肉汤培养基) 成份:1 新鲜牛肉浸液1000毫升 2 PABA(对氨基苯甲酸〔相当于10mg/毫升〕) 1g% 1毫升 3 MgSO 4 [相当于0.493/100毫升] 49.3% 1毫升 4 枸椽酸钠0.3g 制法:1 将1号,4号混合液,2号,3号液分装高压灭菌。

2 取灭菌1,4号混合液用无菌法加入PABA,MgSO4,再分管,行无菌试验三天方可使用。 用途:作血,骨髓培养用。 5、肠道杆菌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 成份:蛋白胨10克乳糖10克 氯化钠5克琼脂25(22)克 水1000毫升2%伊红溶液20毫升 0.5%美兰溶液20毫升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琼脂称好,加水1000毫升使溶解,校正PH7.4过滤,补足失水,加入2%伊红溶液20毫升,0.5%美兰溶液20毫升,(115℃高压20分钟),冷却至50℃左右倾注平板,凝固后存冰箱备用。(高压以后方可再加乳糖) 用途:用作分离沙门氏,志贺氏菌属,也作菌群调查。 1 6、罗文斯坦培养基 成份:磷酸二氢钾2.4克硫酸镁0.24克 枸椽酸钠0.6克天门冬素3.6克 纯甘油(丙三醇) 12毫升水600毫升 马铃薯粉30克鸡蛋1000毫升(约3公斤) 2%孔雀绿水溶液20毫升 制法:1 除鸡蛋外(还有孔雀绿)。可将其它物品称好,放入大三角瓶包扎好,高压灭菌。 2 鸡蛋用75%酒精泡30分钟,灭菌法打蛋,倒入盛有玻璃珠的灭菌三角烧瓶内充分将鸡蛋摇散。 3 将各成份按比例配好,分装每管约5毫升。 4 间歇灭菌第一次90℃1小时,第二次80℃半小时,第三次80℃半小时(或放85℃烤箱内连续二次)。 质控标准: 1 灭菌试验合格。 2 接种结核杆菌要求两星期生长良好。 用途:作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用。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5

04任务_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下列没有免疫原性而仅有仅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是( ) A. 异嗜性抗原 B. 半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完全抗原 E. 超抗原 2. 抗体分子上的抗原结合部位在( ) A. Fc段 B. Fab段 C. CH1段 D. CH2段 E. CL段 3. 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 A. 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B. 同种异体物质 C. 异种物质 D. 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E. 成分与自身相异或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4. 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 ) A. C2a B. C3a C. C3b

D. C4a E. C5a 5. 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 A. γδT细胞 B. αβT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E. B1细胞 6. 能够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 A. NK细胞 B. NKT细胞 C. CTL细胞 D. Treg细胞 E. 巨噬细胞 7.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 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 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 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 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 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8.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 A. IgA B. IgG C. IgM

D. IgD E. IgE 9. HLAII类分子主要表达于( ) A. T细胞表面 B. APC表面 C. 红细胞表面 D. 肝细胞表面 E. 神经细胞表面 10. 在黏膜表面发挥抗感染作用的抗体是( ) A. IgG B. IgM C. IgA D. sIgA E. IgE 11. sIgA的分子特性,正确的是( ) A. 是可以通过胎盘的抗体 B. 是主要分布于外分泌液的抗体 C. 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 D. 是在感染中最早合成的抗体 E. 是五聚体 12. 在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 A. 完全抗原 B. 半抗原 C. 异嗜性抗原

(整理)微生物学选择题复旦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答案D 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组微生物是 A 酵母菌、淋球菌 B 放线菌、破伤风梭菌 C 链球菌、念珠菌 D 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 E 小胞子菌、大肠埃希菌 答案B 只有一种类型核酸的微生物是 A 衣原体 B 病毒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E 真菌 答案B 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衣原体 B 病毒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E 真菌 答案C 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独立生长繁殖的最低等微生物是 A 立克次体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E 放线菌 答案C 以下哪一类属真核微生物 A 立克次体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E 真菌 答案E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革蓝氏阳性菌与阴性氏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外膜 C 磷壁酸 D 脂多糖 E 类脂A 答案A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类脂A 答案B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类脂A 答案E 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 A 抗吞噬性 B 具有毒素活性 C 耐热性 D 侵袭性 E 粘附性 答案C 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A mRNA B 核蛋白体 C 质粒 D 异染颗粒 E 性菌毛 答案C 与细菌的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A 中介体 B 包涵体 C 吞噬体 D 线粒体 E 异染颗粒 答案A 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 A 中介体 B 包涵体 C 吞噬体 D 线粒体 E 异染颗粒 答案E 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结构是 A. 性菌毛 B. 质粒 C. 细菌染色体 D. 鞭毛 E. 异染颗粒 答案 B 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机理是 A. 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p-1,4糖苷键 B. 抑制细胞壁肽聚糖上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交联 C. 抑制细菌mRNA表达 D. 抑制细菌DNA转录 E. 破坏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答案A 青霉素和溶菌酶杀菌作用的靶点为 A、细胞壁上肽聚糖 B、细胞壁上脂多糖( LPS) C、细胞质中细菌核糖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绪论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

成教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单选

单项选择题 一、单选 1、 免疫对机体是 (分数:1 分) A. 有利的 B. 有害的 C. 无利也无害 D. 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标准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D 2、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分数:1 分) A. 固有免疫 B. 适应性免疫

C. 两者同时被激起 D. 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A 3、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分数:1 分) A. 淋巴结和胸腺 B. 淋巴结和骨髓 C. 骨髓和脾脏 D. 骨髓和胸腺 标准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D 4、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分数:1 分) A. 骨髓 B. 脾脏 C. 胸腺

D. 淋巴结 标准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A 5、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分数:1 分) A. 骨髓 B. 脾脏 C. 淋巴结 D. 胸腺 标准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B 6、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分数:1 分) A. 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黏膜免疫系统 B. 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 C.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标准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D 7、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时,可引起:(分数:1 分)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缺陷病 标准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D 8、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分数:1 分)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免疫缺陷病 D. 肿瘤 标准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D

9、关于外周免疫器官,错误的叙述是(分数:1 分) A. 是T、B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场所 B. 是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C. 是T、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D.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标准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C 10、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是(分数:1 分) A. 异种抗原 B. 自身抗原 C. 异嗜性抗原 D. 同种异型抗原 标准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D 11、类毒素的性质(分数:1 分)

微生物学选择题

1、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的科学家就是: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柯赫 D、华特逊 答:( b ) 2、下述哪种疾病就是由沙门菌属感染引起的: A伤寒 B 斑疹伤寒 C 脑膜炎 D 肺炎 答:(a) 3、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菌体最大: A、幼龄 B、成熟 C、老龄 D、死亡 答:(a ) 4、下列哪种成分就是原核微生物细胞壁所特有的: A.葡聚糖 B.肽聚糖 C.蛋白质 D.甘油磷脂 答:( b ) 5、芽胞细菌的繁殖就是依靠: A、芽胞 B、裂殖 C、出芽 D、菌丝 答:( c ) 6、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 A、膜的分裂 B、壁的分裂 C、DNA 的复制 D.间体 答:( c ) 7、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A、二分分裂 B、纵裂 C、出芽 D.孢子 答:(a ) 8、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就是: A、古菌

B、霉菌 D、酵母菌 D、单细胞藻类 答:( a) 9、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就是: A、球菌 B、螺旋菌 C、放线菌 D、杆菌 答:( d) 10、最主要的产芽胞细菌就是: A、革兰氏阳性杆菌 B、球菌 C、螺旋菌 D、产甲烷细菌 答:( a ) 11、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就是: A、羧酶体 B、类囊体 C、载色体 D、质粒 答:( d ) 12、能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细菌就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 C 链球菌 D 大肠杆菌 答:(A) 13、Micrococcus 的译名为: A、链球菌属 B、微球菌属 C、小单胞菌属 D、四联球菌属 答:( b) 14、Bacillus 的译名为: A、假单胞菌属 B、乳酸杆菌属 C、梭菌属 D、芽胞杆菌属 答:( d ) 15、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就是一种: A、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B、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多核的原核微生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