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_一个文献综述

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_一个文献综述

文章编号: ( )

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王大洲

(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哈尔滨 )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界定了企业创新网络概念,评述了有关企业创新网络进化机

制与治理结构的某些最新研究进展,辨明了下一步需要着力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

线索。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网络;治理结构;进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随着信息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都正在经历着一场大调整,企业创新网络日益成为企业营造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机制和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界定企业创新网络概念,展示有关企业创新网络治理与进化的某些最新研究进展,识别当前研究状况的不足之处,厘清创新网络进化与治理的研究线索。

商业网络与企业创新网络 社会关系、社会网络与商业网络

社会网络( )这个术语在社会学文献中出现地比较早。 年代就有人提出了社会网络的观点,使它从一种隐喻转化为一个关于社会情景中的社会关系的概念性表达。 年代, 提出了一个有用的可据以工作的社会网络定义:

“一组确定的个人中间的一组特定的连结,这些连结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新的特性,可以用来解释介入其中的个人的社会行

为”[ ]。社会网络分析就是基于元素间相互关联的具体特征,去解释元素(节点)的行为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行为。几乎与此同时,社会学家发展了另外一种类似于网络分析的理论方

法,即社会交换理论[ ]。随后的理论发展[ ][ ]使交换理论从关注微观水平上相对孤立的双边

( )交换关系转到对更加宏观水平上的交换系统的考虑,而双边关系被看作大的社会结构的构成部分。在这个发展进程中,发生了交换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的一种亲和,使交换理论成

为发展社会网络理论的一个重要源泉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机制、治理模式及其案例研究”( )阶段成果。

第 卷

第 期

科研管理

年 月 ,

如果说社会网络分析的焦点是社会背景中的个人以及社会交换的形式,那么,对商业关系感兴趣的学者所关注的则是商业过程中组织间的交换关系。作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群

体,瑞典网络学派的中心主张之一就是“任何商业都不是一个孤岛”[ ],企业在网络中生存与发

展。交换关系是网络的建筑砖块,交换可以是短期的商品、服务、支付与信息的交换,也可以是长期的在制度化的关系中进行的交换。商业网络就是一组互相关联的商业关系的总体结构[ ]。在这里,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等伙伴具有直接的关系,而与这些伙伴的其他直接伙伴具有间接的关系。这意味着,两个公司间发生的事情,不仅依赖于这两个公司,而且依赖于一系列其他直接与间接关系。这样,网络方法使我们超越了组织之间的

双边关系,而去考察整个网络的结构关系以及对个别关系的系统后果[ ]。

鉴于经济交换的社会嵌入性[ ],个人间的社会关系可以在动态的组织间关系的发展上起

着能动的作用。商业网络必然包含着某种以个人为节点的社会网络。但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包括战略网络,即“多个独立且相关的盈利组织间长期的有目的的安排,它容许其中的那些企

业获取或维持其相对于网络外企业的竞争优势”[ ]。这样,网络就可以被看作各种子网络的

组合。每个子网络由一系列关系组成,这种关系要私是市场交换,要么是非市场交换,要私是战略联盟。

企业创新网络

东亚尤其是日本的成功挑战,北意大利工业区的创新能力,以及硅谷相对于 公路地区的成功[ ],都充分说明了网络的力量。事实上,随着竞争条件的变化,在全球市场上,产品的

开发越来越需要广泛的专业能力,甚至那些大型企业也无法单独行事[ ]。人们注意到,企业

内外网络是成功创新的基础;[ ]创新的位置已经从企业转向网络[ ]。网络的重要性引来了

一系列相关概念,如,创新网络、学习网络、知识网络等,这些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创新网络的认识。

我们采用的“创新网络”概念直接来源于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 第 卷

第 期关于“创新者网络”( )的研究专集。在该期的导论性文章[ ]以及弗

里曼的总结性论文[ ]中,作者都是在完全等价的意义上交替使用“创新者网络”、“创新网络”

( )等概念,并使用“创新联网”这一概念表示创新过程中

企业的联网行为。弗里曼引证并接受 ( )[ ]的创新网络定义,认为创新网络

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网络构架的主要连结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他进而把“创新视野中的网络类型”分为:合资企业和研究公司、合作 协议、技术交流协议、由技术因素推动的直接投资、许可证协议、分包、生产分工和供应商网络、研究协会、政府资助的联合研究项目等类型。其中一些实际上是创新网络中的双边关系类型。目前,“创新网

络”概念已得到广泛使用[ ][ ][ ][ ]。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合作创新与创新网络给予关

注[ ][ ][ ]。

我们基本接受上述创新网络概念,并把“企业创新网络”看作企业创新活动所由以发生的网络,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围绕企业形成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的总体结构。这就需要对企业 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关系一并加以考虑,而不局限于企业间的 联盟或创新合作关系。既然创新网络包含着合作关系,为什么不直接用比如“创新合作”或“合作创新”这类似乎更直观的概念替代“创新网络”概念呢?这是基于如下考虑:其中,创新网络指称一种组织形?

?第 期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然是一种“混合型”( )的组织形式,它所包含着的合作关系,就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居于网络之中的企业行为是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运用创新网络概念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这种特殊性。其三,创新网络是企业所有创新合作关系的总和,合作关系是网络的构成要素,而非

网络本身。其四,网络概念正在管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得到愈加广泛的运用[ ][ ],使用这一

概念,有利于跨学科对话。其五,一批学者指出,中国文化圈经济体现着明显的网络特征[ ][ ],甚至认为网络概念是“中国经济研究的范式基础”[ ],既然如此,使用网络概念去研究我国的创新问题就具有特殊意义。

企业创新网络的治理结构研究

网络可以有两个层面:网络中的关系治理和网络治理结构。在一个连续谱系中,治理关系类型包括垂直一体化、合资 战略联盟、多重伙伴、许可 特许关系、单一或双供应源、优先供应商和市场契约。人们运用组织理论诸如交易成本经济学和资源依赖理论,来解释各种替代治

理的选择。但现有关于网络治理的研究关注的中心是组织间的双边关系[ ],而对总体的企业

网络关注相对较少。

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野里,网络被看作一种治理方式,人们致力于解释各种替代的治理

形式如市场、层级、网络等的经济合理性及其相对效率[ ]。但这种方法假定机会主义是一种

标准的行为方式,并隐含地将每次交易看作孤立发生的事件,没有认识到任何交易都嵌入在此

前关系的历史和更广泛的关系网络之中[ ][ ]。这种批评或者基于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理

论,或者基于经济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方法。前者强调企业知识基础与核心能力在治理选择中的关键作用,后者强调建构网络的企业已然处在社会网络之中,强调结构与行动间的互动和历史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对交易成本方法做出修正,才有可能解释诸如网络这类替代的治理

结构及其动态演化。例如,

( )[ ]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他们提出,治理结构的选择依赖于信任,并受风险程度的影响。市场与层级制对信任的依赖性都较低。但市场适合于低风险的交易,层级制适合于高风险的交易。相反,重复契约( )和关系契约的特征是高度依赖于信任。其间的不同是:前者适用于低风险的交易,后者适用于高风险的交

易。 ( )[ ]则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效率边界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企业应该关注

独特的资源(核心能力和技能),以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只有这些独特的资源应该在企业内部加以治理。企业应该通过外部契约获取互补性技能。因此,交易的属性决定了企业效率的边界,而这个效率边界应该得到持续的评估。

上述研究更多是关注市场 网络 层级三类治理结构的比较效率[ ],相对疏于对网络本身

的分析,因此还需要考察各种不同的网络选择。依据所有权一体化的程度和协调一体化的程

度, ( )

[ ]将网络(包括企业)分为五类:马歇尔工业区和“第三意大利”工业区具有高度的纵向和横向专业化,但后者也有高度的合作协调。钱德勒式企业既有高度的纵向一体化,又有高度的协调。日本企业创新网络的特征是高度的协调和供应商的高度所有权。硅谷创新网络则有较低程度的协调,和非正式的横向合作。各种网络治理的选择与产业生命

周期有关。 ( )[ ]探讨了跨国公司的国际创新网络的结构差异。他区分了技术能力

的国际复制( )和国际多样化( )。前者是指跨国公司地理上分散的单位? ?科研管理 年

国际创新网络分成四类:国际复制型、国际多角型、分散混合型( )、向心型(

。不同类型的形成与转换是对企业的经营战略、产品和产业特点的适应性结果。 ( )

[ ]把网络治理方式分成了空心网络( )、柔性网络( )、增值网络( )

和虚拟网络( )四类。空心网络和柔性网络出现在高度易变的环境中。他们的不同在于技术的复杂性。在生产与分配过程复杂、存在资产专用性和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基于合作的柔性网络是适当的。相反,空心网络类似于以交易为基础的组织,反复的交易在网络成员间建立了信任,这种网络不大可能在内部从事重大的 和生产活动。虚拟网络和增值网络适合于环境变化平稳的情况。差别在于,前者更可能是联盟性质的,后者倾向于采取交易关系。如果无需复杂技术和客户化的产品供应,增值网络更可能出现;相反,如果其内部能力与资源不能应付新兴技术的挑战,那么企业往往就会采纳虚拟网络形式。

特定企业的创新网络具有其内在的结构,网络治理的一个面相是网络内部的协调机制。

( )

[ ]探讨了生物技术中的学习网络,考察了影响网络组合( )、网络集中度和成长率的因素。 ( )[ ]考察了英法两国 家新生物技术公司的网

络结构以及网络对其技术进化的影响。他们将企业创新网络划分成几个子网络:科学网络(与大学和政府实验室的联系)、政治网络(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专业网络(与专业协会的关系)、金融网络(融资关系)和企业间网络。进而就这些网络对企业 、生产和营销职能以及技术能力的动态演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各个企业而言,各种网络的作用并不相同;对于特定企业而言,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网络的功能也并非等量齐观。

企业创新网络的运行需要解决三个困境:其一,如何激励自私的成员与其他成员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同时防止这些知识外溢给外部竞争对手?其二,鉴于特定企业可能参与创新网络并获取想望的知识,而不做出应有的贡献或事后退出网络,那么如何防止这种塔便车行为?其

三,如何降低发现、评估和转移各种知识尤其是难言知识的成本? ( )[ ]考察

了意大利研究协会的治理结构,表明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机制和行政措施,克服这种研究网络中

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知识的交流与企业创新。 ( )[ ]具体考察了丰田公

司的创新网络及其治理。他们发现,通过设计有效的治理机制,丰田解决了上述三个难题。首先,它通过供应商协会、管理咨询部、志愿学习小组、企业间的雇员流动这类安排,开发了网络水平的知识共享常规,创造出强烈的网络认同( )。其次,制定网络“规则”,在特定知识领域中(生产知识)根除“专有知识”的观点,使知识产权归属于网络而非特定的企业。第三,创造多重的知识共享过程和一系列子网络,促进网络知识尤其是难言知识的共享。然而,丰田网络的治理方式也存在着危险,那就是网络中知识的多样性可能日益减少,随之带来创新能力的下降,并难以对网络外部的根本创新做出适当的回应。

与此相关,

( )[ ]区分了弱联系( )占主导地位的网络和强联系( )占主导地位的网络。他们表明,不同的网络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产业类型密切相关。对于钢铁产业而言,强联系对企业的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在半导体产业中,弱联系的网络结构则是一种适当的选择。这是因为高度关联的强联系网络非常适合于充分运用现有

知识进行渐进创新,而不大适合进行根本创新。这再次回应了 ( )[ ]和

( )[ ]等人对弱联系重要性的评价。

? ?第 期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过程

企业创新网络如何进化?它与网络战略、产品生命周期、创新过程、企业规模、经营环境是什么关系?网络关系的发展过程也是信息交换过程、适应过程、常规化和社会交换过程。对于有效的联网来说,重要的是演化出详细的关系规范,诸如共享、信任、文化和承诺。目前,人们对网络的形成条件研究颇多,但对网络的进化过程与机制知之甚少。

( )[ ]具体考察了丰田公司的美国供应商网络的产生与进化过程,展示了一个核心企业如何成功地创造和管理着知识共享网络。有三类制度创新在网络的产生与网络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供应商协会、知识转移咨询团、核心群体和小群体的学习小组。该网络的进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网络结构,即弱联系阶段、与核心企业的双边强联系阶段、多边的强联系阶段。在早期阶段,在网络成员间存在着弱联系,有很多结构孔( ),所交换的知识主要是明言( )知识。接着,通过一对一的知识转移(咨询活动)和供应商协会的工作,丰田开始发展出强双边联系。进化的最后阶段是在成员间强化了多边联系,供应商不仅认同了整个网络,而且发展出了一些共享知识的子网络,发展了与其他成员共享知识的义务关系,网络水平上难言( )知识的创造和共享成为实质性内容。

( )[ ]通过对 协会的经验研究,识别出创新网络形成的两种路径,即自生( )过程和构建( )过程。前者基于潜在成员面对经营环境的共同威胁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和相似观点;后者是一个起触发作用的个人 企业 政府积极招募潜在成员加入网络,因为在相互依赖程度较低、没有认识到共同利益的情况下,网络的形成需要某种发起人的干预。但两种路径并非截然对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形成需要某种发起人的干预。但两种路径并非截然对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基于构建过程产生的网络有可能转化为由自生过程控制的网络,而且,网络的持续生存既依赖于构建过程,又依赖于自

生过程。不过,

( )[ ]则认为,合作的结构形式的出现并非一种在市场、企业以及中间形式的合作治理机制之间进行抽象的静态的选择,而是在具体产业背景中形成的初始条件下自生自发的产物。技术的、社会的、制度的因素的系统互动影响着网络的进化。

这就牵涉到社会学中有关结构 行动的持久争论[ ]。但无论如何,个人 组织的主动性的

一面是不容抹煞的。其实,在网络进化过程中,存在着角色职能的重要差异。战略网络通常就

是由一个中枢企业( )构建出来并由该企业主动进行网络管理,以获取竞争优势[ ],而

网络协调者与网络成员的核心能力配置决定着他们之间的关系类型[ ]。有人将网络进化中

的重要角色分为三类[ ]:设计者( ),经营者( )与维护者( )。某些关

键的个人经理或核心企业可以作为设计者,促成特定创新网络的产生并设计网络结构。经营者的作用是把特定企业连结起来形成可以运转的网络。维护者则监测大量的关系,帮助网络学习,负责培育并采取跨边界行动。然而,并非每一个网络都有清晰的网络水平上的角色界

定。 ( )[ ]对意大利自动包装机行业三个依靠企业的网络结构进行了跨时研

究,他们表明,通过审慎的设计与构建,经理人员能够开发出一个专业化的供应商网络,同时建构出一组窄化了的更具竞争性的核心能力。上述研究都力图表明,行动者可以促成网络的进化。这也就意味着创新网络研究可以对战略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某种洞见。

? ?科研管理 年

结论

从总体上看,目前关于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运作、进化的理论和经验研究都很有限。因此,需要发展概念框架去描述网络治理的特点,研究网络进化的过程与内在机制,分析在不同的场合企业需要营造什么样的创新网络?为什么在类似的场合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网络?为什么一个网络比另一个相对更有效率?为什么一些网络促进了根本创新,而另一些网络只能促进渐进创新,还有一些网络甚至抑制创新?如何使那些抑制创新的“非创新网络”向创新网络的转化?良好的创新网络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良好的联网实践可以在企业和产业之间移植吗?

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资料,可以初步确定企业创新网络进化机制与治理结构的解释变量:外部环境变量、交易相关变量、行动者相关变量、战略变量以及反馈变量。这些变量既关

系着网络形成的理由和进化机制,也影响着网络的类型和治理(见表 )

。下一步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案例调查和问卷调查,采集经验数据,验证变量选择,并在因变量与解释变量之建立关系,进而回答上述关键问题。

企业创新网络治理与进化研究分析维度分析维度

因素细分进化机制

进化过程中的关键角色、进化路径、进化阶段、常规化与制度化治理结构

网络组合、焦点企业定位、网络分层、协调机制、绩效度量与奖励系统、信任外部环境

市场规模、技术环境、市场易变性、全球化、市场细分交易因素

产品复杂性、创新类型、技术的复杂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行动者因素

产业类型、组织规模、组织类型、市场地位、合作动机、合作经验、关系能力战略因素

关系价值、合作目标一致性、竞争驱动、互补性、边界限定反馈因素经济效果、战略效果、行动效果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期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 ), [ ] , , , ,

[ ]萨克森宁 地区优势———硅谷和 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 上海远东出版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新春 高新技术创新网络———美国硅谷与 号公路的比较” 中外科技信息 ,( ):

[ ]吴贵生 技术创新网络和技术外包 科研管理 , ,

[ ] , , , ( ):

[ ] , , , :

[ ]奈斯比特 亚洲大趋势 外文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何梦笔 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山西经济出版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研管理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期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作者:王大洲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刊名:

科研管理

英文刊名: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年,卷(期):2001,22(5)

被引用次数:85次

参考文献(45条)

1.Lorenzoni G;A Lipparini The leveraging of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as a distinctiv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 longitudinal study[外文期刊] 1999

2.Snow C C;R E Miles Managing 21st century network organizations 1992

3.吉登斯社会的构成 1998

4.Kogut Bruce The network as knowledge: Generative rules and the emergence of structure [外文期刊] 2000(03)

5.Doz Y L;P M Olk;P S Ring Formation Processes of R&D Consortia: Which path to take? Where does it lead?[外文期刊] 2000(03)

6.Granovetter M S Economics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外文期刊] 1985(03)

7.Axelsson B;G Easton Industrial Networks: A new View of Reality 1992

8.Hakansson H;Snehota I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 in business networks 1995

9.Hakansson H;Snehota I;in Ford I D ed No Business is an Island: The Network Concept of Business Strategy 1990

10.Anderson B;M L Carlos;Burns T What is social network theory? 1976

11.Coleman J S Systems of social exchange[外文期刊] 1972

12.Emerson R M;Berger J Exchange Theory, Part I: A Psychological Basis for Social Exchange, Sociological Theories in Progress 1972

13.Burt R S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1992

14.Rowley Tim;D Behrens;D Krackhardt Redundant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in the steel and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外文期刊] 2000(03)

15.Dyer J H;K Nobeoka 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performance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The Toyota case[外文期刊] 2000(03)

16.Tripsas M;S Schrader;M Sobrero Discouraging opportunistic behavior in collaborative R&D: A new role for government[外文期刊] 1995(3)

17.Estades J;S V Ramani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and influence of network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ew biotechnological firms in France and Britain[外文期刊]

1998(04)

18.Cravens D W;N F Piercy;Shannon H Shipp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for competing in highly dynamic environments: The network paradigm 1996

19.Robertson P L;R N Langlois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1995

20.Chesbrough H W;D J Teece When Is Virtual Vituous?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 1996

21.Reve T;in Aoki M The firm as a nexu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acts 1990

22.Gulati R;N Nohria;A Zaheer Strategic networks[外文期刊] 2000(03)

23.Ring P S;A H Van de Ven Structuring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s [外文期刊] 1992

24.Williamson O 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1985

25.Hagedoorn J;A N Link;N S Vonortas Research Partnerships 2000

26.何梦笔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 1996

27.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 1996

28.Hamilton G Business Network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1991

29.Gulati R Aliances and networks 1998(19)

30.吴贵生技术创新网络和技术外包[期刊论文]-科研管理 2000(04)

31.李新春高新技术创新网络--美国硅谷与128号公路的比较” 2000(01)

3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 1998

33.Harris L;A M Coles;K Dickson Building innovation networks: lssues of Strategy and Expertise 2000(02)

34.Zander Ivo How do you mean global?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novation network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外文期刊] 1999

35.Hagedoorn J Strategic technology partnering during the 1980s: trends, networks, and corporate patterns in non-core technologies[外文期刊] 1995(2)

36.Hausler J Contingencies of innovative networks: A case study of successful inter-firm R&D collaboration 1994

37.Imai K;Y Baba Systemic innovation and cross-border networks: Transcending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to create a new techno-economic system. OECD(1991) 1989

38.BeBresson C;F Amesse Networks of innovators: A review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 1991

39.Powell W W K Koput;L Smith-Doerr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 1996

40.Freeman C Networks of innovator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 1991

41.Piore M;Sabel C 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 Possibilities for Prosperity 1984

42.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 1999

43.Jarillo J C On Strategic Networks 1988

44.Blau P M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1964

45.Metchell J C;in J C Mitchell The concept and use of social networks 1969

引证文献(85条)

1.柴国荣.宗胜亮.许崇美.李振超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共享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10(5)

2.吴传荣.曾德明.陈英武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4)

3.潘松挺.蔡宁企业创新网络中关系强度的测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 2010(5)

4.徐巍.王金桃区域创新网络的技术合作与转移的仿真研究——基于上海IC产业现状分析[期刊论文] -陕西农业科学 2010(3)

5.宋燕平农业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特征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5)

6.杜运周.李宏贵基于成长视角的新创企业创新网络动态管理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3)

7.张艳清网络组织中软环境资源性内耗分析[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10(24)

8.朱向梅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未来与发展 2009(7)

9.曾德明.陈静华.朱丹.彭盾知识流动视角下的企业创新网络研究[期刊论文]-未来与发展 2009(7)

10.张伟峰企业创新网络:一种新型的技术创新模式[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9(23)

11.刘兰剑.司春林创新网络17年研究文献述评[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4)

12.刘宏程.葛沪飞.仝允桓创新网络演化与企业技术追赶:中国"山寨机"的启示[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9(10)

13.王勇.窦佳丽浅析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特性[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9(11)

14.郑展.郑康加权RIN知识流动效率测度研究[期刊论文]-软科学 2009(4)

15.郑超群.陈迪基于创新网络的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江苏、浙江、广东为例[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7)

16.王保珍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9(5)

17.张荣祥.伍满桂网络动态能力、创新网络质量及其创新绩效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

18.李敏.刘和东静态和动态技术创新联盟困境的有效治理[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1)

19.王旭辉.吉敏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知识累积路径——基于江苏省三个典型产业集群案例研究[期刊论

文]-中国科技论坛 2008(11)

20.刘巨钦.邝文芬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1.曹文.刘自军面向创新网络的企业结网机制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8)

22.于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 2008(12)

23.李平.梁俊启高技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文献综述[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3)

24.骆品亮.杨树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业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分析与发展对策[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1)

25.朱少英.齐二石技术联盟合作创新的信誉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 2008(1)

26.陆园园.薛镭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企业创新网络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 2007(12)

27.朱少英基于演化博弈的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

28.王威跨国公司创新形式与创新网络模式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 2007(6)

29.陈柳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期刊论文]-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7(5)

30.高洁.糜仲春.魏久檗.王宏宇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模式、结构及交互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07(8)

31.陈柳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期刊论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4)

32.陈柳钦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环境研究综述[期刊论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

33.陈柳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环境论综述[期刊论文]-南都学坛 2007(2)

34.陈学光.徐金发基于企业网络能力的创新网络研究[期刊论文]-技术经济 2007(3)

35.项后军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与战略网络[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7(7)

36.夏维力.曾文水.白桦基于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1)

37.吕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38.冯锋.张瑞青.闫威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的企业创新网络特征分析[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9)

39.魏久檗.糜仲春.晋盛武基于蓝海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分析[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6(z2)

40.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机制分析[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6(5)

41.夏维力.曾文水.白桦大学科技园创新网络与大学创业机制[期刊论文]-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6(4)

42.任志安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的治理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3)

43.丘兆逸资源型集群的创新网络分析[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 2006(3)

44.党兴华.刘兰剑跨组织技术创新合作动因的两视角分析[期刊论文]-科研管理 2006(1)

45.邬爱其企业创新网络构建与演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6(1)

46.叶逊.王虹生态工业网络技术创新机制分析[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2)

47.郭跃华.尹柳营国际化多重R&D联盟及其治理模式选择研究[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06(2)

48.许继琴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49.倪宏星高科技产业集群基于非正式网络的知识流动与创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0.叶逊生态工业园区稳定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1.陈晓宇基于知识网络的电信运营商技术创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2.孙辉技术联盟中知识共享要素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3.李世杰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6

54.任志安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理论及其治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55.原长弘.贾一伟国内大学科技园区技术创业企业创新网络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科研管理 2005(6)

56.温新民.左金风对创新网络中技术共同体的分析[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8)

57.李金华.孙东川.谢卓君创新网络的结构与行为研究框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8)

58.郭跃华国际化多重R&D联盟及其治理模式选择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5(10)

59.郭跃华国际化多重R&D联盟及其治理模式选择[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0.刘建兵.柳卸林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外部化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5(3)

61.陶海洋.邓周平浅谈技术创新管理中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05(1)

62.马刚基于战略网络视角的产业区企业竞争优势实证研究——以浙江两个典型的传统优势产业区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5

63.洪进基于网络视角的虚拟R&D组织形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64.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评价与构建研究:理论与实证[学位论文]博士 2005

65.王琳上海市浦东新区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合作网络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66.牛晓姝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模式的比较及优化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7.丁云龙大学科技园的网络本质和战略选择[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5)

68.丁云龙.关士续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认知理路[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3)

69.尹建华.王兆华资源外包网络的治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 2004(8)

70.黎继子.蔡根女技术创新网络与隐性知识流转分析[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5)

71.蔡宁.杨闩柱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经济"到"创新网络"[期刊论文]-科研管理

2004(4)

72.周志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创业网络的发展状况--以厦门市高新区为例进行的调查[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5)

73.王大洲.刘庆有联网与创新:双黄连粉针剂开发案例分析[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 2004(5)

74.陈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路径[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04(6)

75.张伟峰.万威武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动因与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3)

76.周志家网络化:孵化器发展的必然趋势[期刊论文]-未来与发展 2004(3)

77.王威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转移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3)

78.周志家.江卉从桥梁到网络--中国科技企业卵化器的现状与未来[期刊论文]-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1)

79.原长弘.贾一伟国内创新网络研究基本状况和主要进展[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3(5)

80.杨志刚复杂技术学习和追赶研究——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3

81.蔡翔创新、创新族群、创新链及其启示[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6)

82.陈新跃.杨德礼.董一哲企业创新网络的联结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6)

83.霍云福.陈新跃.杨德礼.董一哲企业创新网络研究[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10)

84.尹建华.苏敬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与协同管理研究[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9)

85.陈新跃.杨德礼.董一哲企业创新网络模式选择研究[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 20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883677.html,/Periodical_kygl200105017.aspx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