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数据30年_从CMI到DDDM_顾小清

教育数据30年_从CMI到DDDM_顾小清

教育数据30年_从CMI到DDDM_顾小清
教育数据30年_从CMI到DDDM_顾小清

教育数据30年:从CMI 到DDDM

顾小清,林仕丽,袁海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

200062)

[摘

要]在对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系统性运用中,技术对于数据管理的潜能一

直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随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利用技术挖掘教育数据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改进教学系统的目的,也具有了新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教育技术领域30年来在数据应用方面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首先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数据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通过对这些经过整理的文本的分析以及与国际发展的比较,描述并阐释了教育数据30年来所经历的计算机管理教学、绩效支持系统及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而对教育数据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基于数据的决策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技术上日益成熟,且在应用领域日益成为一种必需。

[关键词]教育数据;计算机管理教学;绩效支持系统;基于数据的决策;教育技术;历史研究[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此研究为南国农先生“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子课题“传承与创新:中国教育技术发展与展望”而作,并得到国家发改委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子项目“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资助(项目编号:CNGI2008-121)

一、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教育技术”这一专业名称确定以来,其中的“技术”一直是被作为具有教学改进潜能的工具与资源,被系统地应用于教育领域从而达到促进教学更为有效的目的。在对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系统性运用中,技术对于数据管理的潜能更是一开始就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利用技术挖掘教育数据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改进教学系统的目的,也具有了新的意义。

从其功能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的最基本用途在于处理数据:进行数据的存贮,提供数据的查询。因此,利用数据支持教学的决策,早在计算机辅助个别化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 )的年代开始,就以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Managed In -

struction ,CMI )的形式,在个别化的教学过程中为学

习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Bozeman,1979)。另一方面,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各类信息系统也

在教育领域得到了普及,从而使得基于数据的决策(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 )获得了海量的数据支撑。从CMI 到DDDM 的发展历程,也是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从教育数据应用这一角度,体现了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特色:与国际发展趋势融合,又体现独特应用情境下的创新。

二、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教育数据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与综述。本研究的文献来源包括国内教育技术期刊文献与国际教育技术期刊文献。国际期刊部分,为了更为全面地梳理教育数据的发展历史,对目前可获得的教育技术及其相关的国际期刊进行了浏览,这些期刊包括: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T H E Journa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Learning ,Perfor -mance Improvement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 ,In -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等

[文章编号]1003-1553(DOI:10.138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974239.html,ki.eer.2010.09.017

等。首先通过目录浏览,从中发现与CMI、EPSS及DDDM相关的标题之后,再阅读其摘要,从中找出确实相关的文献;在阅读过程中,也根据其所列参考文献,找到其他更多相关的文献;最后获得较为相关的来自期刊、图书等的文献共49篇。本研究对教育数据的国际发展所进行的回顾主要基于这些文献。国内文献部分采用类似的方法,对教育技术相关的期刊,从1986年以来的电子期刊以及可获得的过刊进行了检索,这些期刊包括:《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及众多大学的学报,等等。最后获得的较为相关的文献共63篇,分别来自期刊、图书和网络资源。最后获得的文献在本研究团队中经过了互为补充。

三、教育数据发展历程

1.CMI

(1)国际发展(1960s—1980s)

起源。CMI可谓第一代的教育数据应用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CAI的发展,CMI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系统方案”出现在教育领域(Brudner, 1968)。研究者对CMI寄予的希望是能够通过数据的处理,为教师带来更具灵活性的、更符合个性化要求的教学(Brudner,1968;Bozeman,1979)。根据Boze-man(1979),CMI是用来为个别化教学程序提供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其最显著的功能在于为个别化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决策提供支持,以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并为之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材料(P.118)。

功能。就其功能而言,CMI除了不直接提供教学之外,具有很多与CAI类似的功能(Brudner,1968; Leiblum,1982)。Leiblum(1982)认为,只要一个系统具备他所归纳出来的12个CMI功能之一,该系统就可认为具有CMI功能。这12个功能包括:教学目标仓库,学习资源仓库及信息检索,学习材料仓库,项目(如学习单元)仓库;项目(如学习单元)创建,测试生成,测试,报告(个体)学习结果,评价,作业,咨询,安排日程(P.131)。PLAN是早期的有关CMI文献中经常提及的CMI系统,可看作CMI系统中的PLATO (CAI的里程碑系统)。在Brudner(1968)的报告中,该系统已经在美国的六个州、十个学区应用,有4000多学生注册(P.974)。系统所存贮的数据共计六类,分别是:学生学术记录、考试成绩及个性记录,学生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程序,教学目录及学习指南,测试答案文档及测试文档,学生的每日活动记录,有关的预测及分析数据。通过学生一系列测试结果的分析并结合其个性信息,该系统能够为教师推荐最适合该学生的学习材料,以便教师做出更“知情的”一系列个性化教学决策(P.974)。

系统。在Bozeman(1979)所做的关于CMI的现况的综合调查中,除了PLAN之外,另外还有四个当年的主要CMI系统,它们分别是威斯康辛教学管理系统(WIS-SIM)、海军CMI系统(Navy CMI)、计算机辅助的管理教学(MICA)以及TRACER。首先,PLAN 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了50个学区,30000到40000学生。与PLAN类似,其他四个当年的主要CMI系统,其目标都在于收集、处理学生的信息,以便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这些系统的功能虽各有些微差异,但也都包含在了Leiblum(1982)所归纳的12项功能之内。Bozeman(1979)所调查的另外17个CMI系统也与此类似(P.127~131)。

发展。与CAI一样,对个别化教学的追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以及计算机技术所提供的可能性,在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即造就了CMI,也正是CMI为CAI所倡导的个别化教学、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所需要的数据支撑(Baker,1978;Bozeman,1979)。虽然其应用相对来说局限于可通过反复循环得以强化改进的相对狭义的领域内的学习,但是这一数据应用的思想却对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虽然用于CMI的技术本身长期以来也得到了急剧的发展,数据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架构,一直是各类学生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处理,以及提供诊断、分析等决策支持服务。从Szabo&Montgomerie(1992)所做的CMI20年回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研究者所关注的具体细节各有差异,但是贯穿其中的,是应用数据支持决策的思想;提供支持的,一直是数据收集及处理的系统架构。

(2)国内发展(1980s—2000s)

概念的发展。CMI最初被我国的研究者所认识的定义是“使用计算机来从事学生个别化教学活动的管理”(Baker,1978)。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CMI研究鲜明地体现了集体主义教学的文化烙印。在CMI研究的早期,我国研究者也经常引用同样体现了集体主义教学文化的日本学者的CMI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日本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开始在这一领域拓展体现我国集体教育特色的CMI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从早期开发出的一些CMI系统中,可以总结出我国的CMI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支撑教师的教学工作和

教务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利用教与学过程中收集的一些学习数据、学生信息和数据处理的结果,帮助教师检测、控制、管理、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为教师提供教学分析报告,此外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上的咨询服务(叶金霞,1995;罗广军,1999;周蕾,2009)。

主要功能:早期所研发的CMI系统涵盖的功能可概括为:(1)应用CMI辅助管理和组织教学。主要内容有:通过CMI进行调度、控制与通信,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对学生已有水平和教学目标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处理,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及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师生,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等。这些过程最终都是为了给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数据的支持,比如学生的学习准备是否足够接纳即将教授的课程内容,如此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并使教学决策更加合理。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研发了比较多体现此类功能的CMI系统,如1988年西南民族学院研制的计算机英语水平测试系统(杨宪泽、邸德英,1988;叶金霞,1995;罗广军,1999)。(2)应用CMI辅助课堂教学分析和信息处理。我国大部分教育是在集体环境中进行的,CMI能帮助教师自动适时获取课堂信息,并及时处理和分析信息,以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矫正学生学习偏差,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轮的教学。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于1984年研制的课堂信息处理系统(CIS)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叶金霞,1995;罗广军,1999)。(3)应用CMI辅助进行教学资料的处理,包括数字化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等。这类功能集中体现在很多CMI系统的课程编辑子系统上。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曾开发一个叫做ETRA的软件包,帮助英语老师研究分析教材,协助备课(叶金霞,1995;罗广军,1999;陈友良、陈庆章,2000)。(4)应用CMI辅助教育行政管理,这也是CMI最早的应用领域。通过帮助教学行政人员收集各种学生信息,整理、分类、处理并存储,使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统计等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可以十分准确。另外此类CMI系统能提供教育策略咨询分析,帮助学校部门制定策略,这类功能集中体现在很多CMI系统的教务管理子系统上(罗广军,1999;陈友良等,2000)。

典型应用:题库与测试系统。从搜集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基于计算机的题库系统和测试系统是CMI 的典型应用之一。试题库系统能让测试的试题设计更为合理高效,能帮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枯燥的批卷评分工作,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的主观影响从而使考试更趋公平、合理(范晓明、张利、王国栋、刘相华、芦文龙、关大陆,2000)。CMI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自动分析和对测试数据的管理功能也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供了依据。1980—1990年间,我国CMI领域涌现了众多具有题库与测试及测试数据分析功能的CMI应用,如1985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开发的计算机英语题库及测试系统(刘发栋、张继之、唐照南,1986)、1988年西南民族学院研制的计算机水平测试系统(杨宪泽、邸德英,1988)等。

典型应用:信息处理系统。除标准测试和题库系统之外,侧重于信息处理功能的CMI系统代表了CMI的另一种典型应用,其中以1984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开发的课堂信息处理系统(CIS)为代表(叶金霞,1995)。另外,其成功研制的ETRA 软件包也具有信息处理的CMI功能,可帮助英语老师对教材进行分析。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能对文学作品进行文风分析的文字处理程序,也代表了CMI 进行信息处理及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资料的功能(叶金霞,1995)。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在CMI应用领域也有了较大的突破。以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专用的口语考试系统PEOTS软件平台为例,其中的数据管理能做到对学习者进行“视、听、说”等方面的测试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姜虹,2008)。另外,一改CMI研究初期对个别化学习的缺乏,对学习监控及个别化的支持也开始起步,体现在许多网络教学平台中宣称具备了针对学习者进行质量监控及个别化支持的功能,比如VClass教学平台、天空教室网络教学系统等(范琳,2007)。

发展。我国对CMI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起步。和西方发展不同的是,我们的教育历史上缺乏足够的个别化教育的实践,因此CMI也都体现了我国的集体主义教育文化特色。初期开发的CMI系统旨在帮助教师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状况,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作为当时的典型CMI应用,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了较多的标准测试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利用其数据管理的功能,帮助教师更科学、更合理地出题,更客观地批卷,并且能给学生提供更准确的反馈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个性化教育的关注,90年代开始在CMI研究中也体现了利用数据进行个性化追踪及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倾向。这些CMI系统带有矫正功能,能够考虑到让每个学生都

能参与练习,对不合格者施以个别矫正。进入21世纪初,这一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CMI多体现为学习监控系统,即CMI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提供学习监控,通过综合的学习数据的追踪,为个别化的学习者提供诊断性测验、提供分析报告、分配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动监督、控制、跟踪过程,并针对个人给出学习处方(黄永忠,2001)。

2.EPSS

(1)国际发展(1990s—2000s)

起源。实际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也包含了计算机在培训(training)及人力资源发展领域中的应用,即计算机辅助的培训(CBT)。计算机技术的利用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路径,并通过学习者的学习追踪、分析,使得培训更为有效(Russ-Eft,1994)。在笔者看来,对程序化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数据的应用造就了CMI,而对计算机支持的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的数据的关注,则成就了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有关EPSS的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早期,最早是以支持职场中的绩效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系统(Raybould,1990),虽然起源于教育培训领域,但最初对学习/培训的支持并非其最直接的目的(Rosenberg,1995)。随着EPSS研究的开展,也由于其与学习技术根深蒂固的关联,EPSS 的研究与应用也见诸学校教育领域,如用于辅助新教师的学习(Wild,2000),支持大学新生的学习(Barker et al.,2007),以及学校教育中的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van Schaik et al.,2002)。根据Raybould (1990)观点,EPSS是为从业者提供在场指导的综合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获取、存贮及发布(个人及组织的)信息,支持从业者完成绩效任务(P. 4)。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多媒体技术的出现(80年代)也是造就EPSS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利用多媒体技术,EPSS能够将支持绩效的各个组成部分流畅地、以符合从业者思维路径的方式加以呈现(Gery, 1991)。

功能。EPSS的功能不仅仅是“管理”培训过程使之符合从业者的个性化需求,与培训的最终目标一致,EPSS更为从业者提供具体的、任务特定的信息,以提供即时的(Just-In-Time)、工作中(On-The-Job)的支持(Raybould,1990)。随着EPSS研究的深入,出现了诸多的原型及软件系统,也整合了诸多的其他工具与资源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完成绩效任务(Laffey, 1995)。但其基本的功能架构依然是:咨询子系统、信息库子系统、培训子系统,以及绩效工具子系统(Raybould,1990;Gery,1991;van Schaik et al.,2002; Lee&Liu,2006)。很多情况下,培训子系统就是CBT 系统(Raybould,1990;Lee&Liu,2006);信息库则提供了完成绩效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可能信息,它与绩效工具子系统一起,帮助从业者或学习者完成复杂的任务(Laffey,1995;Lee&Liu,2006)。而咨询子系统则体现了类似CMI的数据应用原则,通过从业者/学习者的数据的获取与分析,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任务特定的决策建议(Raybould,1990;van Schaik et al.,2002;Lee&Liu,2006)。因此,EPSS不仅仅是教育数据的应用系统,更是一个集数据应用、信息咨询与培训于一体的任务驱动的综合信息系统。

系统。Gery(1995)对软件市场上出现的EPSS应用系统进行了调查,对这些系统的属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她的分析,这些系统所提供的绩效支持体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或者称为三种不同类型的EPSS系统:(1)内在支持,系统所提供的绩效支持是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2)外在支持,绩效支持可以与综合信息系统整合,但并不作为其内在组成部分;(3)外部支持,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可用来为绩效任务提供支持(P.51-52)。Gery也指出,这些EPSS系统,既包括软件市场所提供的,也包括机构信息人员自行开发的。她还归纳了围绕绩效的EPSS所应具备的19项属性,比如:提供工作情境,明确辅助目标,结构化工作流程,制定最佳方案/策略,在界面、资源等部分整合所需要知识,使用隐喻,反映自然状况下的工作情况,提供可选的界面视图或资源,等等(P.53)。从她认为较好的系统中,Gery 挑选了Performance Now!、Microsoft Publisher、QuickBooks、Vanguard Retirement Planner等,利用她归纳的这些属性,对所选系统一一进行了特性分析。而Bramer&Senbetta(1993)更认为对绩效的支持应该整合到任何应用系统中去(P.16)。相对来说,教育领域中的EPSS应用远不及企业来得成熟。Lee&Liu (2006)提到教育领域的EPSS以高等教育领域的教材出版商推出的课程管理为主,这些应用主要利用WebCT或BlackBoard作为开发平台(P.635~636)。

发展。对个性化学习指导、绩效支持及管理的需求,促进了EPSS的发展(Raybould,1990;Bayram, 2004)。EPSS的应用及其推行的绩效支持的思想,给培训/学习带来了重大的“范式转变”,特别是如果把持着以“教”为“方法”、以“学”为“目的”的学习观念的话(Rosenberg,1995)。这一范式的转变,即围绕任

务的、围绕绩效的学习(Gery,1995),不仅仅对于职场的培训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学校教育领域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任务驱动的学习在学校教育领域一直成为一种得到广泛关注的学习方法,研究者也为此开发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为目标的EPSS系统来支持任务驱动的学习(van Schaik et al.,2002;Wild,2000)。在EPSS系统中,虽然数据的应用没有像CMI那样鲜明,虽然技术的发展给EPSS带来了多种新的功能(Raybould,2000; Nguyen&Hanzel,2007),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始终是其核心功能,而个性化的诊断与指导,则需要以使用者的数据(用户输入或系统收集)为依据。

(2)国内发展(1990s—2010s)

概念的发展。较早将“绩效技术”这一概念带到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祖忻教授。1994年之后,张祖忻教授带回国的绩效技术这一概念才成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话题之一。我国学者对EPSS这一概念的理解,引用最多的是台湾淡江大学张基成教授的定义:“EPSS是一种提供整合性资源的工作辅助与学习支援系统,它可以用来进行工作中学习(On-The-Job Learning)与适时学习(Just-In-Time Learning)、提供及时点选(On-De-mand)任务相关资讯、及时帮忙解决工作问题。”(张基成,1999)在此理解的基础上,也有学者沿用计算机支持人力资源发展之起源,将其解释为:“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就是一个集成的电子信息系统(环境),它以提高工作绩效为目的,由使用者所控制,通过提供适时、适量、适宜的信息、工具和训练,通过尽可能地降低任务的复杂程度,以有助于一个组织在减少训练花费的同时提高生产力和绩效。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可以消除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宿一冰、施渊,2005)”。

主要功能。综合地看,EPSS是一个电子环境系统,其基础和核心是绩效技术。按照张基成教授的概括,EPSS至少包括四项功能:咨询(Advice)、工具(Tools)、咨询(Information)、学习(Learning)。这些功能分别提供专家咨询与指导(如随时可为用户提供咨询的专家系统)、线上工作辅助与任务支援工具(如应用软件与Job Aids)、工作相关资讯查询与参考(如包含业务领域相关数据资料的资讯库)、工作导向及任务相关学习(如帮助用户获得工作必备知识和技能的交互性训练系统软件和辅助学习系统)(张基成,1999)。在此基础上,其他研究者提出需要有监测系统跟踪用户的作业表现,评价用户工作绩效(王枫、江北战,2002),以及提供学习所需的其他信息、软件工具等从而在他人支持和介入情况最少的情况下帮助提高效率(梁林梅,2004;陈欣,2005)。

系统/应用。从文献调研的情况来看,国内对EPSS系统的开发远远落后于国外。2002年,曾有学者对国内的EPSS状况作了调查,当时用“EPSS”作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里进行搜索时,在国内甚至没有一篇详细介绍和研究EPSS的文章,只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的祝智庭先生和张际平先生在文章中略有所提(朱从娜、杨开城、李秀兰,2002)。时近8年之后,我国在EPSS领域的研究渐有起色,再用“EPSS”作为关键词在网络和数字期刊网进行搜索时,已有多篇关于EPSS探索、设计和实现的论文。但相比较国际研究而言,相对来说还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EPSS的研究起源于支持职场中的绩效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则更多地关注于如何运用“绩效技术”支持教育领域所开展的学与教的活动。

另一方面,以支持学与教为目的的EPSS系统,主要是在研究领域以系统原型的形式出现。例如,国内首个以EPSS命名的系统是大陆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郑永柏先生所设计、于1998年开发的辅助电子绩效支持系统(ID-EPSS Wizard)。郑博士是在搜集了10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此ID-EPSS系统。随后,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宁博士对该项研究进行了进一步深化,设计了基于知识库模式的ID-EPSS系统。同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前后也有多名研究生以EPSS作为研究选题。例如韩竟设计了师范生教育技术培训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将绩效支持的思想引入到师范生的培训中,以提高师范生培训的绩效(韩竟,2007)。另外,戈崇撤以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理论为指导,结合教育绩效的思想设计了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支持系统,在学生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帮助诊断程序错误的根源或帮助分析程序的编程思路,提高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和编程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绩效(戈崇撤,2005)。类似地,台湾地区对EPSS的研究也较多地关注对学与教的支持。例如,前面提及的淡江大学张基成教授利用EPSS所开发的教学系统设计ISD的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System,BPLS)系统,是用来帮助学生进行教学系统设计(ISD/ID)项目,以及学习ISD/ ID知识。另外,张基成教授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个网络化教学绩效支持系统(Web-Based Instruction Per-

formance Support System,WBIPSS),主要支持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规划及管理,以提升教学工作上的绩效(张基成,2000)。此WBIPSS主张以减轻教师负担或支持教师工作为主,协助教师具备教育专业知能与信念为辅,达到提升教学绩效的目标。

但是相对于国外成功的EPSS产品,国内尚缺乏成熟的商业化的EPSS案例。

其他研究/发展。在教育与培训领域,EPSS作为提高绩效的支持系统也得到了我国研究者的关注。但相对于国际研究而言,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的我国的EPSS领域,在理论上还不够深度,在实践上也非常薄弱,技术上的成熟度也有待提高。对于目前主要以设计原型的形式存在的EPSS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方面有待改进。比如像ID-EPSS辅助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即使构建在100多个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但仍仅仅是对部分教学模式的综合,构建的知识库适用性不高。此外,目前我国对EPSS的研究基本还是局限在教育领域内,并且大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应用范围仍比较狭窄(张红娜、褚维维,2009)。对于用来支持从业者的工作绩效的EPSS,在我国的研究中则几乎还是空白。

3.DDDM

(1)国际发展(1990s—2000s)

起源。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进行数据的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的思想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早期就已形成,虽然早年的计算机运算能力还非常有限(Greenberger et al.,1976)。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数据运算方面的能力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数据分析领域积聚了为决策提供支持的更大潜能,这可以《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专业杂志在1985年创刊作为例证。正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首先在教育领域之外获得了广泛应用一样,DSS这一支持决策的技术也是首先在商业、政治、管理等决策领域得以应用并完善。在教育领域,实际上早在1973年,Belasco(1973)就提出了有关数据支持决策的假设:学生的学习绩效(以及其他因素)与教学创新之间必然存在着直接的关联(P. 498)。另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高等教育政策决策领域就已经出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雏形,Dick-meyer(1983)称其为“决策辅助工具”(TRADES),可以用来支持决策者在各种可能的(主要是财务决策)选项之间进行选择(P.673)。从目前的文献来看,这也是最早的DDDM的教育应用。基于数据的决策及其信息支持系统的研究在美国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2001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NCLB)的影响。按照该法案,对于教育决策者而言,利用数据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选项,而是成了必需(Wayman et al.,2004;Wohlstetter et al.,2008)。同时,随着数据系统的普及,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来进行数据的获取、分析以及决策,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自2001年NCLB法案颁布起,在过去的10年间,DDDM的教育应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Kalay& Chen,2002;Ediger,2003;Isaacs,2003;Panettieri, 2006;Weinstock,2009)。

功能。基于数据的决策所涉及的功能包括: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处理以及数据的分析。由于DDDM的目标在于提供多种数据的综合分析,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并产生关联的结果(McIntire,2002),因此,只具备数据获取功能的信息系统(如电子表格系统),虽然有时也被使用者视为数据决策工具,其对多来源数据处理功能的缺乏使之难以承担决策的重任(McIntire,2002)。根据Wayman(2005)的观点,目前在学校领域,提供数据的信息系统大致包括三类:一是学生信息系统,记录与提供日常出勤、日程等信息;二是学习评估系统,提供经常性的学习评估与分析;三是数据仓库系统,为访问各种类型的历史数据提供接口(P.91)。由于这些系统具备了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McIntire(2003a)将之归为DDDM工具。同时,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工具则作为决策的“思想引擎”,导出数据之间的关系。作为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这些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两种类型的数据访问方式,即经预处理的报告,以及查询工具(Wayman&Stringfield,2006)。综合而言,正如Greenberger et al.(1976)早在数据应用早期就提出的那样,目前的计算机运算能力的确能够给决策带来更大的便捷,但同时,用于决策的模型,也就是指导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数据阐释框架才是更为关键的(P.186)。不同的决策需求需要不同的数据阐释框架。比如对于教师来说,使用最多的阐释模型,是考查学生的学习历史、学习倾向(Wayman&Stringfield, 2006;McIntire,2003b)。

系统。Technology&Learning杂志于2003年对具有DDDM功能的系统进行了归纳,包括:(1)学生信息系统近20个产品,如AAL、Apple PowerSchool;(2)数据挖掘系统,如SPSS、WebFOCUS;(3)数据仓库系统,如DB2Warehouse Manager、eScholar;(4)其他数据工具,如EDsmart、National Study of School E-

valuation等。Wayman et al.(2004)对用于教育领域的数据决策系统(共14个)进行了特性分析与比较,对包括提供预处理报告、查询等功能在内的10多项特性进行了对比(P.18)。在Shim et al.(2002)所做的决策支持技术的发展综述中,除了数据仓库作为新的决策支持技术之外,指出另外两种决策支持技术系统,即在线分析处理系统(OLAP)及数据挖掘系统,并指出伴随WWW技术发展也兴起了基于Web的决策支持工具(P.114)。对于后者,Bhargava et al.(2007)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指出基于Web的决策支持技术作为一种“交流驱动”的决策,利用通信技术连接多个决策者并提供决策的支持。从他们对现有系统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综合的决策支持系统,其门户、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系统优化以及结果的模拟呈现,都是有着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提供商(P.1088)的。

发展。DDD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看作是技术发展及其教育应用的一个缩影——

—技术发展为教育应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远未挖掘的可能性。从技术发展角度,早在1970年代就出现了早期的决策支持技术并随着20世纪80年代PC机的产生得到进一步发展。90年代,在线处理分析工具(OLAP)、数据仓库以及基于Web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数字时代建立与部署分布式的数据决策系统提供了新的机会(Bhargava et al.,2007)。从应用的角度,早期的技术主要用来为个体的决策者提供支持,80年代开始关注多元决策者,并为商业、企业领域提供多重角色参与的“群体”决策(Bhargava et al.,2007)。对于教育领域的应用,从美国的情况来看,虽然早期也有零星的报告,但是政策的影响(即NCLB法)是推进数据支持决策应用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早期用于个体决策的系统,还是当前用于分布式多角色的系统,其最基本的功能依然是:(1)数据获取;(2)数据处理;(3)数据分析及其呈现。正是这三个主要的功能方面,体现着不断的发展,也体现着在不同领域的不同应用。比如:(1)数据的获取,体现着日益复杂的数据库技术及数据管理能力;(2)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体现了在不同领域中针对不同决策目标的各种分析、阐释模型;(3)用户界面方面,越发简单易用,比如提供的查询、报告的可视化呈现,以及以模拟的方式出现(如Bhargava et al.,2007)。如何将决策技术用来分析日益丰富的教育数据,特别是在数据阐释、分析模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国内发展(1990s—2010s)

研究起源。DDDM在我国的发展,与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一过去若干年的发展趋势息息相关。从文献来看,虽然DDDM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教育领域目前还没有针对DDDM做出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高校及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数字化校园、一卡通建设、学校数据信息化以及与其有类似功能的系统的发展,可以作为基于数据的决策(DDDM)在国内发展的例证。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以达到信息服务、现代化教学、电子校务、数字化图书馆及“校园一卡通”等目标(孙禄华、张开文、周颜玲,2007)。数字化校园的实践可看作是DDDM教育应用的一个实例。

涉及技术。数字化校园这一DDDM应用实例中,涉及典型的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人工智能、数据库等(王哲,2009;杨丽娜,2004;薛彩霞2004;杨彬彬,2002)。上世纪90年代,DDDM技术的研究在我国获得了重视,如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对数据挖掘技术领域的项目提供支持(员巧云、程刚,2005)。DDDM领域的主要研究者来自计算机应用、金融(银行、保险等)、经济、医疗、管理(人力、物流等)、通信网络、资源规划等领域。他们的研究,为DDDM在包括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数据仓库(DW)系统具有数据抽取和转换功能,能完成对数据源的维护、抽取和清洗等工作,它也包含了数据建模工具,能在数据仓库和源数据库间建立概念模型,同时也包括了支持多维数据模型的前端工具(刘进,2008)。数据挖掘(Date Mining,DM)将数据库中人们感兴趣的、隐藏的、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表示出来。数据挖掘能高度自动分析原有数据并进行归纳推理,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帮助决策者预测行为、调整决策战略和方案,从而降低决策风险(杨丽娜,2004)。数据仓库(DW)、数据挖掘(DM)等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了新的决策支持结构,将决策数据与决策知识结合起来成为决策信息,进一步提高决策支持能力。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nline Analysis Process,OLAP)是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王静嵩、孟炬,2000)。OLAP提供了多维逻辑视图,可以在不同的数据源之间灵活收集、转换和传输数据,为多用户提供快速的查询和分析服务,能帮助

决策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数据。DDDM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同样体现为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及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教育数据的收集、阐释分析,以及为决策提供支持。

已有研究。国内在DDDM技术应用方面也有成功的案例,如宝钢已应用数据挖掘系统辅助生产决策,每年能节省近千万元的资金(王学丽、李嘉森,2008)。DDDM的教育应用方面,20世纪90年代晚期以来,我国研究者也开始着手在教育领域内应用数据技术并尝试基于数据的(主要是管理)决策应用,具体表现为决策支持系统(DSS)、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后勤财务管理系统、评估系统等系统的开发、实现和应用(王宗军,1993;潘以峰,2006)。研究者也曾试图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校管理系统、通信系统、辅助教学系统、教育决策系统加以集成,为教学活动和各种管理活动提供方便的技术支持(郑晖、王勤民,1994)。以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形式,EDSS(Education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主要处理人才需求预测、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教育投资效益分析等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通过整理、变换、集成汇总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教育决策信息和知识,借助管理者经验做出判断,形成决策支持,追求信息有效性(于卫、吴文昭、李恒杰,2008)。目前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少数的一些教育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应用于远程教育之中(吴文昭,2006)。也有研究者提出了相对较为全面的DDDM应用模型,以满足教育部门日常管理、决策咨询、汇总统计等功能为目标(陈健、闵华清,2007)。

其他研究/发展。虽然DDDM在教育领域尚未有系统的研究,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DDDM 技术方面,包括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数据关联分析等领域都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DDDM在金融(银行、保险等)、经济、医疗、管理(人力、物流等)、资源规划等领域也都体现了一些成功的应用实践(王学丽等,2008;员巧云等,2005;邓英,2001)。另一方面,在过去的20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特别是过去若干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教育领域已经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与之伴随着的,是可视为DDDM教育应用案例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潘以峰,2006)。教育管理者开始意识到,合理地应用数据,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能为教育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胡天状,2002)。近几年在我国的教育领域,研究者开始着眼于将DDDM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教育评估、教育决策等领域。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系统的闲置设备调剂系统可以看作是DDDM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决策的一个尝试。而笔者团队正在致力于建设的“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教师教育创新支撑平台”[1]中基于教师教育标准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则是DDDM的教育应用的实例,试图以数据为依据,帮助教师教育领域的相关涉众进行“知情的”教育决策:管理角度的教师教育资源配置,教学角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进,学习者角度的终身发展定向。

四、小结

本文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从中我们可以发现:(1)数据的教育应用,历经计算机管理教学(CMI)、绩效支持系统(EPSS)及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DDDM)的发展。在这一发展历史中,虽然数据的收集方式、数据的分析技术、数据的使用目的不尽相同,但是数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被用来作为改进教学的决策依据。(2)从CMI到DDDM的发展,不仅体现了研究者在对于学习的认识上所产生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为学习提供支持的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3)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信息化程度的深入,所积累的数据也日益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数据做出决策能最大程度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技术上的日益成熟,基于数据的决策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课题之一,在应用领域也将日益成为一种必需。

[参考文献]

[1]陈健,闵华清.基于数据仓库的教育决策支持系统[J].开放教育研究,2007,(2):77~81.

[2]陈欣.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绩效技术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17.

[3]陈友良,陈庆章.计算机管理教学(CMI)的概念、组成和发展方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4):79~81.

[4]邓英.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理论及应用的研究[D].兰州:甘肃工业大学,2001.38~40.

[5]范琳.基于CELTS标准的学习监控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2.

[6]范晓明,张利,王国栋,刘相华,芦文龙,关大陆,RALNEU计算机标准化考试系统的开发.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

(上接第48页)

要想使我国教育技术哲学具有中国特色,除了“洋为

中用”外,还要“古为今用”,庄子教育技术哲学研究就是必不可少、尤为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2][4][6][7][9][10][12][13][14][15][16][17][18][19][20][21]王世舜.庄子注释[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2002.4,382,146,158,124~

125,182,127,116,105,236,116,112,110,3,191,380,63.[3][5]许良.技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53,47.[8]陈良运.文与质艺与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7,197.

412~434.

[7]韩竟.师范生教育技术培训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9~20.[8]胡天状.数据挖掘技术在教育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2.[9]黄永忠.信息网络环境下化学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2001.47.

[10]姜虹.OETS 系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计算机OETS 系统的实证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76~80.[11]刘进.数据挖掘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8.4~8.[12]罗广军.CMI 教学管理功能浅析[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14:49~50.[13]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100.

[14]刘发栋,张继之,唐照南.计算机英语题库及测试系统研制[J].外语电化教学,1986,(2):10~11.[15]潘以峰.基于WEB 的高校信息管理系统[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

[16]宿一冰,施渊.绩效技术与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特点及其关系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12期,32~34.

[17]孙禄华,张开文,周颜玲.高校数字化校园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45~46[18]王枫,江北战.绩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对绩效技术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分析和思考[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2,(8):9~13.

[19]王静嵩,孟炬.谈决策支持系统[J].信息技术,2000,(1):32~33.

[20]王学丽,李嘉森.我国近年数据挖掘研究分析[J].中国统计,2008,(11):51~52.[21]王哲.高校辅助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兰州:兰州大学,2009.1~20.[22]王宗军.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发展的最新阶段[J].自然杂志,1993,(3):15~20.[23]吴文昭.甘肃省教育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J].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6.1~4.[24]薛彩霞.决策支持系统若干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3~7.

[25]杨彬彬.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教育评价决策支持系统EEDSS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2.2~20.[26]杨丽娜.基于数据仓库的网络教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16~31.

[27]杨宪泽,邸德英.应用于英语学科的微机软件———

简介计算机英语水平测试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1988,(6):25.[28]叶金霞.浅谈计算机管理教学[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3):67~69.

[29]戈崇撤.C 语言程序设计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27~30.

[30]于卫,吴文昭,李恒杰.高等教育数据决策系统设计[J].北京: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4):63~65.[31]员巧云,程刚.近年来我国数据挖掘研究综述[J].情报学报,2005,(4):250~256.[32]张红娜,褚维维.绩效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7):12~14.

[33]张基成.网络化历程档案评量系统之研究[D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974239.html,.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7990.[34]张基成.一个运用EPSS 环境进行与学习ISD 的项目本位学习系统[J].资讯与教育,1999,(73):39~47.[35]郑晖,王勤民.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信息系统[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A12):22~26.[36]周蕾.计算机教育中CBE 研究[J].青年科学.2009,(4):103~104.

[38]朱从娜,杨开城,李秀兰.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及相关概念研究[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2,(8):13~17.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丽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中国古代的学校名称各异,有序、校、学、塾、成均、明堂、辟雍、伴宫、灵台等。西方学校school,schule源于拉丁语shola,这个词又源于希腊语skhole,意思是“闲暇”、“休息”,后用来表示学习的地方。学校即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它是一个规范性的组织,也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有如下几点: 1.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非形式化的:没有固定的校舍、教师等;虽有其公有平等的一面,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教育工作是附着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的。随着生产斗争经验的积累,铜器、铁器代替石器而成为生产工具,农业和畜牧业代替采集和渔猎而成为主要的生产事业,从而使物质产品丰富了,除供人类消费之外,还有大量的剩余。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社会的分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部落酋长利用他们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利用他们手中的武装力量,把这些剩余果实据为己有,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了阶级,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其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自己的各种国家机关和力量,如政府、军队、监狱等等,也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同时,也就需要论证这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合理性的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官员、文士、僧侣和军人,这些专业人员都须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这使得无压迫、无剥削的社会不复存在。而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必须把一系列统治办法传给他们的后代,这就是古代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2.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教育产生的客观条件 随着社会的分工对生产力的影响,逐渐地,社会分工从单纯的生产劳动领域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出现了体脑分工,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88830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根据上级《关于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教育组此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我园对教育统计数据在生成、填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及时上交相关数据,按时完成数据统计工作。 (二)基本完善学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原始记录。 (三)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我园由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班主任具体负责各班各种数据的采集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掺水分。

(四)重点核查了学校上报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基层统计报表的有关数据: 1、在园生数。通过核对幼儿学籍数据库人数,登记上报人数与实际在园生数一致; 2、教职工、专任教师数和现任的一致; 3、校园土地面积。土地登记面积和学校土地实际使用、占地面积一致; 4、学校建筑面积。通过核对核实校舍建筑面积(教学行政用房)与上报数据库的数字一致; 5、固定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通过核对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数据与幼儿园现有的基本一致; 6、图书册数。通过核对图书记录和上架图书的实际情况基本相同; 7、基础教育的班额基本符合要求。

数据集成整体解决处理办法

数据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继系统集成、应用集成、业务集成之后,最头痛的数据集成(Data Integration)已渐被各大企业纷纷触及。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还仅停留在服务于单个系统的多对一架构数据集成应用,这种架构常见于数据仓库系统领域,服务于企业的商务智能。早期那些数据集成大家大都是从ETL启蒙开始的,当时ETL自然也就成了数据集成的代名词,只是忽然一夜春风来,各厂商相继推出DI新概念后,我们不得不再次接受新一轮的DI洗脑,首推的有SAS DI、Business Objects DI、Informatica DI、Oracle DI(ODI)等厂商。 数据集成,主要是指基于企业分散的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再集中、再统一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有新的、不同的数据产生,就不断有数据集成的步聚执行。企业有了五年、八年的信息化发展,凌乱、重复、歧义的数据接踵而至,数据集成的空间与需求日渐迫切,企业需要一个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r)系统来统一企业的产品信息、客户信息;企业需要一个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系统来提高领导层的决策意识,加快市场战略调整行动;企业需要一个数据中心(Data Center)系统来集中交换、分发、调度、管理企业基础数据。 数据集成的必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不断被推至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首要位置。要实现企业数据集成的应用,不光要考虑企业急需集成的数据范围,还要从长远发展考虑数据集成的架构、能力和技术等方面内容。从数据集成应用的系统部署、业务范围、实施成熟性看主要可分三种架构。一种是单个系统数据集成架构、一种是企业统一数据集成架构、一种是机构之间数据集成架构。 单个系统数据集成架构,是国内目前大兴土木所采用的架构,主要是以数据仓库系统为代表提供服务而兴建的数据集成平台,面向企业内部如ERP、财务、OA等多各业务操作系统,集成企业所有基础明细数据,转换成统一标准,按星型结构存储,面向市场经营分析、客户行为分析等多个特有主题进行商务智能体现。这种单个系统数据集成应用架构的主要特点是多对一的架构、复杂的转换条件、TB级的数据量处理与加载,数据存储结构特殊,星型结构、多维立方体并存,数据加载层级清晰。

2020教育大数据行业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20年教育大数据行业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20年

目录 1.教育大数据行业前景趋势 (4) 1.1产品种类趋于多样化 (4) 1.2数据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4) 1.3产学研合力谋求突破 (5) 1.4教育数据研究人员不断增加 (5) 1.5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6) 1.6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6) 1.7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7) 1.8需求开拓 (7) 2.教育大数据行业现状 (8) 2.1教育大数据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8) 2.2教育大数据市场规模分析 (10) 2.3教育大数据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0) 3.教育大数据行业存在的问题 (13) 3.1数据标准有待完善 (13) 3.2数据采集覆盖面窄 (13) 3.3模型构建专业性不足 (14) 3.4产品服务单一 (14) 3.5开放共享尚未形成 (15) 3.6隐私保护有待完善 (15)

3.7供应链整合度低 (15) 3.8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5) 4.教育大数据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1教育大数据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2教育大数据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7) 4.3教育大数据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7) 4.4教育大数据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7) 5.教育大数据行业竞争分析 (19) 5.1教育大数据行业竞争分析 (19)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0)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0) 5.2中国教育大数据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1) 5.3中国教育大数据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1) 6.教育大数据产业投资分析 (22) 6.1中国教育大数据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2) 6.2中国教育大数据行业投资风险 (22) 6.3中国教育大数据行业投资收益 (23)

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方案

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方案 1建设需求 一个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子系统组成,牵涉众多的专业领域。这么庞大的系统需要非常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分工,整合不同厂商有特色的专业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医院信息化能够取得成功必须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然而这些系统通常是随着医院的发展需求逐步建设的,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厂家,基于不同的技术,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这些系统的集成整合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数字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系统集成平台的构建主要面向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为各种医疗应用提供统一的医疗数据访问服务,从而消除各种医疗应用系统与医疗数据中心的直接耦合性;另一个是为各种临床信息系统提供系统集成服务,系统集成服务基于系统集成模型,通过HL7和DICOM等标准通讯协议为各种医疗应用系统提供集成服务,确保各个临床信息系统在工作流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交互协作,从而以数字化的形式完成各项医疗业务。 2建设目标 系统间的整合、集成和扩展一直都是制约医院数字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不同厂商之间的产品不兼容,使得医院整体信息化步履维艰。通过建设一个规范的系统集成平台,在IHE、DICOM、HL7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覆盖医疗所有业务流程的系统集成规范,开发基于规范的系统集成平台,为遗留的、当前的以及将来的系统提供了一个统一且标准的数据交换和工作流协同的平台。

3信息集成方法 信息集成方法有三,即应用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这三种集成方式各解决不同方面的问题。应用集成指应用程序之间实时或异步交换信息和相互调用功能,可以采用HL7消息,Web Service,CORBA,EJB,DCOM, RPC等标准,采用消息中间件,BPM等中间件实现;数据集成是指应用系统的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以及数据之间的映射变换,常采用ETL (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实现;界面集成含义是应用程序界面之间相互关联引用合成,采用技术包括ActiveX插件、Portlet、IFrame等。 协同应用从早期单纯的点对点接口方式,发展到现如今的集成平台方式。各种方式中: 点对点接口方式的复杂性在于要和不同的系统建立1:N的接口,假定有 N个系统相互之间需要建立接口,则接口数为 N*(N-1)/2。 集成平台方式中,在N个系统需要进行应用协同的情况下,只需要开发 N个适配器接口即可,减少了集成平台的系统负荷。 由于医院信息系统复杂性,我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设计分别采用上述三种不同集成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集成。 4应用集成 和医技辅诊科室信息系统(如PACS/RIS、LIS、MUSE等)的信息集成,这种场景,信息交互的数据量不大,实时性要求不高,且各信息系统各专业厂商实现方式相差较大,采用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集成方式是最优选择。 集成平台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集成平台对外提供支持多种方式的集成服务:包括WebService服务、TCP监听服务、文件监测服务、FTP服务、SQL监控服务等方式。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梨树县郭家店镇第四小学黄旭 小学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抓好。在教育内容上应反对抽象空洞的说教,强调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养成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伦理道德。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第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渐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

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第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

统计自查报告范文4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直报工作,根据全国一套表会议精神和《关于联合开展年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开展企业一套表联自报自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公司作为“三上”企业,在实行统计报表联直报以来,在统计工作中没有发生下列违法行为: 1、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2、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3、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如统计员岗位职责、统计资料管理制度、企业统计工作制度等。 4、对应上级统计的要求,对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上级部门布置的统计定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和规范,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和上直报数据进行报送。 二、自查中发现的不足 实行统计数据联直报以来,公司能够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统计的各项任务。但客观分析平时的工作也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 1、统计业务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统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任务繁杂,有时我公司统计员对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理解不全,导致一些统计数据出现不应有的错误,今后我们将有针对性的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数据质量。 2、统计规范化水平不高。企业一套表的实施,对企业直报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涉及的络设备配置、原始记录和台帐的建设等,由于我公司存在一机多用,有时络不畅通现象,导致重复工作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3、平时对统计台帐的建立、统计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不太重视,工作缺少主动性和系统性,满足于完成上面所布置的任务; 4、有时限于工作的时间紧、人手少、头绪多,统计人员到施工现场的时间有限,导致对本公司工程上的进度了解不是很准确,止步于就表格汇总数据,就数据分析情况;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公司提出了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知识,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二是保证硬件和软件的的配备,做到专机专用。三是加强统计报表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 招商局信息统计科度自查报告

统一集成平台

统一集成平台 实现对各个城市业务部门和业务系统的界面集成、数据集成、服务集成、流程集成,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数据标准统一,全面的综合分析、呈现、多部门智能业务协同和城市管理综合智能分析。真正的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系统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打破信息孤岛、部门壁垒,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1.集成平台 1、子系统集成 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包括:运管平台内部各子模块有机集成(如:联动指挥、协同治理等)以及外部各委办局现有业务系统等。提供统一、规范的接口,保证数据一致性、接口可扩展性,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2、平台统一接口规范 集成平台接口主要分为两类:包括主动发起请求方式、被动接收请求方式接口;面对分散的信息数据及数据开放请求,系统需要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包括接口规范、数据参数、调用方式,传输协议等。 3、服务管理与集成 主要通过对下层提供的各类基础服务、如视频平台、地理空间平台、数据平台等进行统一的服务化封装、处理及管理,以便为构建上

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统一支撑平台,作为集成系统的服务总线。 4、流程管理与集成 通过整理现代化数字城市各个领域业务规则和执行过程,抽象出工作流流程模板,为集成系统提供工作流引擎支撑。 5、集成系统管理 实现集成系统的统一管理,包括各个子系统配置管理、统一功能导航管理等。 系统管理:实现对需要集成的内部\外部子系统基础信息进行集成配置管理,包括系统名称、服务地址、排序等信息。 导航管理:以子系统为单位统一集成平台的功能导航目录,支持对系统、模块、页面、按钮的目录树管理,实现用户自定义、统一的功能导航。 按钮管理:对各个子系统的按钮进行管理,集成平台内置通用按钮,当通用按钮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为子系统自定义按钮。 自定义门户:将各个子系统统一门户展示,用户可自定义将功能导航中的系统、模块、页面作为门户展示,并可根据使用需求,对门户展示进行排序布局。 6、统一门户 (1)单点登录 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结合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用户只需要登录、认证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授权的应用系统。用户不需要多次登录,同时简化系统的用户账户管理。

学校教育_社会教育_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随之而变化。如此,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一直以来,群众们都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殊不知它与家庭,社会都有很大关系。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有这些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处首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3.作用的全面性.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些方面。4.内容的系统性.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5.手段的有效性.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如声像影视等直观教具,实验实习基地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6.形式的稳定性.学校教育形态比较稳定。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这些特点都表明了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1 开放性.社会教育部向学校教育具有诸多限制。它没有年龄,时间,地点,等局限,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教育。2 群众性.社会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是青少年,对各个年龄阶段,各行各业人员都有重要意义。3 多样性.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4 补偿性.有些学校尚不具备的知识需要社会教育予以补充。5 融合性.社会教育不仅具有独立形式,而且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目前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他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

统计工作自查报告

XX 2017年统计工作自查报告 2017年,我们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不断强化统计的工作基础;规范和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努力提高工作的组织程度及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本单位经济的发展情况。按照县统计规范化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现将对今年统计工作自查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扎实做好本单位统计规范化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单位负责人亲任统计负责人,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领导,并落实专人负责具体统计工作。 2、认真做好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电子台账的日常工作,统计数据数出有据,有说明、有分析。 3、统计年报和月季度定期报表报送及时、年内无催报现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了解决,确保了按时保质上报。 4、加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统计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5、完善统计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如统计员岗位职责、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工作制度等。 6、认真开展统计数据分析研究。 7、对应上级统计的要求,对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

按要求组织实施,上级部门布置的统计定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 二、自查中发现的不足 总结回顾2017年,虽然做了一些琐碎的工作,能够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布置的统计的各项任务。但客观分析平时的工作也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我们在检查和自查中发现统计工作存在以下一些情况: 1、是平时不太注意统计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也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和系统性,满足于完成上面所布置的任务; 2、是有时限于工作的时间紧、人手少、头绪多,对本单位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在调查的深度、广度和效果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止步于就表格汇总数据,就数据分析情况; 3、自查中还发现了一些如精确度不统一等情况,对所有自查中的问题我们都有针对性地一一进行了明确、规范和纠正。 总之,我们今年确实扎扎实实的做了不少工作,对照“开江县2017年度(部门)统计工作目标”的要求,我们进行了自评自测,综合得分在95分以上,故特申报资料,请予以审核及验收。 XX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

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 1.1 平台功能结构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学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浅谈学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一般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则最里面的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轴心;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承接内外的关键节点,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历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教育 随着计划生育法的大力倡导,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里,他们每个人都享受着父母全部的爱,而父母在子女身上倾注全部心血的同时,却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即过度疼爱孩子,致使孩子没有尊卑意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承接,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做好育人工作,加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不然,将来走上社会的孩子难以走出自我的中心圈,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是必要的,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储备,教育学生尊老爱幼,感恩父母,关爱他人。此外,在班级日常活动之中,班主任有意识调动全班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小组合作等来加强学生的合作互助的能力。当然,也可以组织观看一些视频,比如有关父母亲情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海洋天堂》以及湖南卫视的《变形记》等,以加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家庭教育的缺失,正是学校教育必须重点突出的,德育是立人之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娃娃抓起,不断深化,才能完善基础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 二、心理教育 当今的孩子是养在温室的花朵,心灵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如今频频爆出的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例不在少数,而他们自杀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完不成作业怕老师惩罚或与父母争吵。而这也正显示了心理教育在当前中小学中的力度的不足。因此学校贯彻落实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加上迫于升学压力,老师难免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使得差等生很受冷落,难免心有郁结。因此,在平常工作中,老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避免潜在危险的存在。 1.以“民主、平等、有效沟通”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出发点,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以民主、平等有效的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2.正确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者没有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我不行的不健康心理,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从而在学习上否定自己,彻底放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辅导;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学习计划与学习监控的辅导等。其中学习方法和策略辅导,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检验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的策略、解决学习困难的策略等。 3.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长期压抑。 心情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是稳定而良好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患得患失、喜怒无常、经常情绪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在教会学生控制情绪的同时,班主任还要想方设法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强化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有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

教育行业的大数据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的大数据未来发展趋势 大数据引领的风潮仍在继续,大数据革命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革,教 育已经逐渐迈入大数据时代,那么大数据在教育行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 趋势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成为基石 教育数据采集与深度分析成为各应用系统的必备功能。教育信息化市场产 品类型丰富,涵盖教学、管理、教研、培训等多种业务。随着教育大数据战略 与应用价值的逐步凸显,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将加强数据采集与深度分 析方面的功能,以采集更丰富的教育数据,提升信息系统的智能性和产品竞争力。此外,为了辅助用户解读和理解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技术也越来越流行,成为各应用系统的基础性技术。 趋势二:产品体系多样化 教育大数据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多样化。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及 其他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推进,应试教育将逐步转向真正的素质教育。提分将不 再是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唯一需求,教育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教育大数据市场将出现越来越多提供特色服务的 产品。据某机构调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大数据产品主要的需求是学习分析、 预警类产品,辅助教育管理、决策类产品,教育教学评价类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类产品。 趋势三:产业链分工精细化

教育大数据产业链分工更加精细化、服务更加专业化。追求极致是互联网 思维的要点之一。为了持续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度,教育大数据产业将 进一步细化分工,产业链条之间的协同和运作将更加高效、专业。每个环节都 将由专门的提供商提供最专业、最优质的服务。基础教育大数据市场有望出现 一批专门从事教育数据采集、数据安全或教育数据挖掘的优秀本土企业。 趋势四:数据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教育数据安全与隐私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产品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随着 社会公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大数据产品需要进一步提 升数据安全性能。政府及教育机构在采购教育信息化产品时,数据安全将成为 重要的考量点和评估指标。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制定单位,也会将数据安全与 隐私保护作为核心内容纳入标准体系。达不到数据安全标准的企业产品,将面 临巨大的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趋势五:产学研合力谋求突破 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中小学校的深度合作。教育大数 据产品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推广,单靠企业的力量难以完成。企业一方面需要准 确把握中小学的实际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又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协同攻克关键 技术难题,设计有效的产品应用模式与策略。因此,教育大数据市场将呈现企、校、研广泛合作的态势,三方优势互补、有效协同,涌现一批优秀的、接地气 的教育大数据产品。 趋势六:人才培养意识开始凸显 高校纷纷加强教育大数据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数据人才匮乏是 影响我国教育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承担着教育大数据专门人才培 养的重任,未来将有更多的高校开设教育大数据课程或者设立相关专业方向。

公司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公司统计数据自查报告 导语: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下面是为你准备的公司统计数据自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按照省农垦集团公司和平凉农业总场的安排,结合我场实际, 在全场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统计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我场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咼认识 认真开展统计自查工作,就是坚持依法统计,对我场统计基础工作及主要统计指标进行监督和检查,掌握经济发展真实态势,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农垦决策的正确性,是自查自纠的一次难得机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的高度,切实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积极对待,认真做好自查工作。以自查为新的起点,树立统计工作的法制观念,认真抓好各项统计基础工作,改善统计工作环境,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开展统计自查工作,是规范统计工作行为,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抓好源头数据质量,把各项工作制度落到实处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对于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充分认识到对开展统计督查自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自查工作。我场成立了统计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农场场长杨志峰任组长,成员计财科两名成员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计财科。 三、对照要求,开展自查

我场于201x年7月5日至10日组织开展了自查工作。在自查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点对统计基础工作和200X年以来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情况和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了自查。按照检查内容,对照统计基础工作建设者情况和各项指标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核实,填好自查表。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完成了自查阶段工作。对照检查内容,主要自查情况是: 1、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推进依法统计。近年来,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统计法》及《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通过举办培训班,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组织广大干部和统计人员认真学习,增加了统计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 统计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制定了统计工作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是依法强化管理,确保数据质量。注重从数据的源头抓起,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类统计台账,建立对上报统计数据的审核制度,及时做好统计数据的收集、测算、分析,发现差错立即查询及时纠正,严把审核质量关,确保数据源头准确无误。 2、有关文件执行情况。针对我场调查对象复杂,工作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的情况,我们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确保调查对象全面、统计内容完整,建立和完善各项抽样调查制度及相关业务工作制度,深入开展服务统计调查、农业生产抽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认真填报

关于统计工作的自查报告

关于统计工作的自查报告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等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召开了20xx年环境统计工作专题会,部署安排了环境统计工作,同时成立了环境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环境统计工作方案,明确了统计人员和审核人员相应职责。 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包括工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城镇生活污染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环境管理6个部分。我市严格按要求,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各区市县工业源排放量总量85%以上的204家重点工业企业筛选为重点调查企业,并对非重点工业源的各项指标按占工业源的xx%以下测算;对325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进行了逐户发表调查,对养殖专业户采用农业畜牧部门的饲养数据进行总体调查;对7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单位(包括5家污水处理厂、2家垃圾处理中心)进行了发表调查。 二、执法检查开展情况 (一)我市环境统计机构情况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年度环境统计工作,把它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总量、监察、监测等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环境统计工作制度,保障了专门的工作场所,配备了专门的统计设备。我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xx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和审核,规范表格填报,要求数据与原始数据一致,并

做好了环境统计原始记录、资料档案归档工作,无弄虚作假、伪造、篡改企业上报数据情况和存在多套数据情况。 (二)环境统计企业检查情况 对xx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xx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公司等排污占比较大的重点工业企业,辖区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单位和岳池特驱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等养殖 规模较大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养殖专业户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并对其20xx年生产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污情况等资料、数据和现场进行了认真、严格、细致和客观地审核,未发现有虚报、瞒报、漏报等弄虚作假现象。同时无拒绝、阻碍我局对其执法检查,无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和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凭证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等情况。 三、存在问题 在环境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环境统计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规模以下企业依法履行统计义务的法制观念淡薄,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缺乏认识,缺乏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环境统计台账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企业原辅材料和煤耗多向私人企业购买,购买凭证缺失,电费、水费等发票多有遗失或不齐,支撑性的原始记录较少,导致统计原始记录不规范,源头的数据质量不高。 (三)环境统计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企业环境统计机构不明

统计基础工作及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统计基础工作及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统计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此,乡政府对农村统计检查自查工作高度重视,认真领会自查工作精神,再次学习《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统计检查自查工作的重要性。 二、乡乡统计队伍建设 1、分管情况:XX乡党委委员、副书记XX具体分管统计工作。保证统计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管理。 2、统计机构健全、制度完整:乡政府确定专职统计员从事统计工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统计制度,要求统计人员按规定参加统计业务培训,按时参加统计年检,做到持证上岗,依法统计。 三、统计工作软、硬件建设 1、乡统计办公场所 乡党政领导在政府办公场所紧缺的情况下特意为统计办留置了一间全新、单独的办公室,并配置了专用的微机、打印机、档案柜等,有效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 2、制度建设 根据统计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数据质量抽查制度,规范各项统计报表工作记录和统计资料的存

档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日常统计报表工作和资料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3、各类统计报表按要求实行网上直报,并建立完整的村级台帐,保证数据质量,实事求是。 四、数据来源 1、充分发挥广大乡、村干部主观能动性,认真开展统计基础工作调查。包括农产量抽样调查、畜牧抽样调查、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统计调查工作。 2、乡直有关部门上报各种报表及表册。如派出所提供的人口报表,畜牧站上报的畜牧生产季报表,农业服务中心上报的农村经济收入和农民负担调查表等。 3、乡统计人员到有关单位搜集相关的统计基础材料。统计人员到乡直管财政所、畜牧站、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搜集劳动情况及报表材料,到中心小学、卫生院等垂管单位搜集相关统计材料。 五、基础工作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能坚持认真学习《统计法》及工作中的有关法律法规,按时按规定参加统计工作会议、有关统计培训及统计执法考试等,提高了自身素质,适应了工作需要。 2、对统计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乡统计部门及时拟定了年初工作计划,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统计

异构数据集成平台详细描述

异构数据集成平台详细描述 一、综述 异构数据集成平台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医疗机构内相关系统的数据通过清洗、转换后汇集到临床数据中心,并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实现系统之间数据互连互通,降低系统间的耦合程度。支持通过可视化工具自动生成标准的数据共享服务接口向第三方提供数据服务。平台应由前置统一网关、通讯中间件、工作流引擎组成,并提供数据元规范、主索引服务、数据校验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等。包括如下功能: 二、数据采集引擎 通过数据采集引擎库或采用符合国家标准、本地标准目标数据源进行管理,定义平台质量监控的对象等,要求对数据源的定义通过界面化的操作即可完成,系统可以从数据库表、视图或SQL 方式创建检查数据源,支持建立多个数据源。 1)采集HIS、LIS、EMR数据,并进行清洗、转换、标准化,上传到临床数据中心; 2)采集超声报告,超声、病理、内镜影像数据(DICOM或JPG),并进行清洗、转换、标准化,上传到临床数据中心; 3)采集PACS检查报告、原始DICOM影像数据,并进行清洗、转换、标准化,上传到临床数据中心。 数据采集主要是由采集服务器,通过HTTP 协议和Restful 技术把数据上传并缓存在WEB 及消息服务器上,WEB 及消息服务器可以缓存一周的数据

上传量,数据上传后,再由消息处理服务进程(MPS)进程完成数据的最终清洗及格式,并最终入库存储。台标等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文件系统(S2DFS)中,log 或者行为等结构化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数据库(MongonDB)中。参见如下数据采集/ 存储流程图: DMQ 是一个分布式的消息服务平台,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名字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能提供一种高性能、可靠的、可扩展的、分布式的、可配置关键特性。 三、数据交换引擎 在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和其他系统之间建立数据通信的互连通路的渠道,用于处理各类消息的发送接收、数据校验、内容过滤和版本检查等需求,对可用连接、数据源等系统资源根据预设规则进行动态分配管理。 数据转换就是将整理后的数据,依照对照表的要求进行转换,并写入到新系统。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交换系统实现。

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平板电脑、手机的大众化和微博、论坛、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的日益红火,数据资料的增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大数据兴起的第一个原因是数据量越来越大。从监测的数据来看,数据量越来越多,每年都会翻番,数据一直在飞速增长;针对即时数据的处理也变得越来越快;通 过各种终端,比如手机、PC、服务器等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大数据兴起的第二个原 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的进步导致了存储成本的下降,这使得设备的造价出现 大幅下降。新技术和新算法的出现是大数据火起来的第三个原因。最后一个原因也是 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商业利益的驱动极大地促进了大数据的发展。 在教育行业,随着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流行,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头角。大数据之所以会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与 MOOC 教育有着 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大数据时代里,教师将主要致力于挖掘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表现, 探寻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某些周期性的能力测试。教师可以分析到 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什么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学习路径。通过对在线学习等 工具的分析,可以评估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时间长度,以及学生们如何获得电子资源,如何迅速地掌握概念。 大数据主要在四个方面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改变教育研究中 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最核心的区别体现在信息采集的方式以及对数 据的应用上。传统数据的采集方式相对来说只能够彰显出学生的群体水平,而非个人 水平。而大数据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是可以逐个去关注到学生的微观表现,例如他在不 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他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等等。(二)方便教师更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大数据让教师能够更方便获得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 的真实信息,例如:在不同考试中的错误对比分析情况,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另外,也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情况选择最合理、最能让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 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三)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 学习。学生借助“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育领域的大数据跟当下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密不可分,当前 的教育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期中期末考试评分等等。大数据帮助我 们以全新的视角判断事物的可行性和利弊性;详尽地展现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无法察 觉到的深层次学习状态,进而有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四)增强教 师责任心和强化师德建设。因为在大数据平台下,教师之间的竞争更加明显和强化,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来应对这种竞争。例如:在大数据之前, 教师教书授业的好坏,对他个人影响甚微。而如今,不认真备课、授课的老师将逐渐 被市场淘汰或事业停滞不前。 与其他行业的大数据相比,教育行业大数据目前数据量依旧比较小,远小于当下 如火如荼的电商行业的商业数据。所以当前阶段主要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并一定程 度上结合大数据所带来的便利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不远的将来,大数据一定会 对教育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能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同时,有利必有弊,大数据同样也能带来“隐私”忧患,如何避免将来教师恶意利用大数据而对部分 学生进行隔离教学也是今后该值得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大数据的 “监督”作用去增强自身责任心和强化自身道德建设,而不是想着钻大数据的“漏洞”使得自己看起来富有责任心和道德高尚,这点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