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的就业促进政策

一、中国的积极就业政策

我国的积极就业政策起源于2002年,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经过三年实践和不断总结完善,于2005年底,逐步形成了积极就业政策体系。2007年8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并颁布了《就业促进法》,使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制度和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一)积极就业政策要点

1.把是否有利于就业增长作为经济政策选择的重要条件。在产业结构上,鼓励发展吸纳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形式上,鼓励发展对就业增长贡献大的民营经济;在企业类型上,鼓励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就业形态上,鼓励支持劳动者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

2.通过定额减免税费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三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以每户每年8000元纳税额为限,对超过限额的税金予以减免;对缺乏经营资金的,给予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及相应的财政贴息。

3.运用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费补贴、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政策杠杆,

鼓励企业雇用下岗失业人员。对商贸、服务业企业,按新招下岗失业者人数,以每人每年4000元为限,三年内相应核减企业纳税额,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

4.对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帮助他们摆脱失业困境。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必须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和岗位补贴。对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

5.通过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培训,促进下岗失业者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者非农就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下岗失业者和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对帮助下岗失业者再就业、帮助农村劳动者非农就业的职业中介机构提供职业介绍补贴。动员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下岗失业者和农村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对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者和农村劳动者给予培训费补贴,对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再给予技能鉴定补贴。

6.将失业治理的防线提前,运用政策杠杆预防和调控。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鼓励企业稳定劳动关系,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优惠,引导企业在重组改制过程中妥善安置原有职工。

7.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之与促进就业形成联动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下岗失业者,严格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条件和程序,将申领条件与是否接受职业培训、是否积极求

职、是否参加公益劳动挂钩,使不劳动者受到约束。

(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基本解决了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伴生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实现了就业平稳增长和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1.全国6年来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300万,年均新增就业由前五年的700多万提升到1000万。

2.全国有近3000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已基本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

3.6年共帮助830多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助了一大批原本就业无门、靠救济苦熬的人员走上工作岗位。

4.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破产安置,使300多万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实现平稳转移。

5.这几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上被控制在4.5%左右,没有出现大的攀升。

二、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带来的严重影响,中国政府将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结合扩大内需的经济措施拉动就业。一是在安排政府投资和重

大建设项目时,同步考虑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力求实现就业增长。二是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时,明确就业岗位的具体安排,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并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三是在项目开工建设时,同步启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在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五是鼓励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工程建设实行以工代赈。

2.帮扶企业克服困难稳定就业。一是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二是在一定时期内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三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支付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四是运用培训补贴鼓励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稳定职工队伍。五是对不得不实行经济性裁员的困难企业,允许企业在与工会和职工依法平等协商一致后,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通过保企业来保岗位,通过稳定劳动关系来稳定就业。

3.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运用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将现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个体经营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延长一年。二是改善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状况。适当提高公益岗位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标准。三是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的稳定性。适当延长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四是鼓励城乡劳动者创业带动就业。实行力度更大的创业扶持政策,同时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

服务。

4.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就业促进措施。一是对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参与科研项目、自主创业、参加就业见习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对跨地区就业农民工搞好输出输入对接,并结合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结合家乡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是强化对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通过进一步开发公益岗位进行安置。

5.实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今明两年,依托技工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四类培训。一是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二是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三是对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培训;四是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预备制培训。

6.与社会伙伴携手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一是以尚未找到工作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为对象,通过安排见习、组织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完善网络招聘平台等措施,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二是以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和受灾地区劳动者为对象,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服务。三是以流动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为对象,开展“送信息、送培训、送政策”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2009-3-25)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民工荒”问题凸现。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的就业问题和制度进行初步分析和对策探讨。 关键词:就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谐社会 1 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特征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有用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

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1.2 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成了低端产品制造的主力军,充其量他们大都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同工不能同酬,付出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只要工资待遇稍微好点的单位出现,就会大批跳槽,他们顾及的是眼前利益,用工荒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民工荒”更凸现的是,有一技之长的生产性人员供不应求。有调查显示,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短缺情况比较严重。而城镇失业人员普遍年龄比较大、技能单一,再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就业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新的失业。 1.3 自主创业举步维艰现在很多人提倡自主创业,然而创业并非很容易。很多人创业都是从中小型企业开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而目前在很多地方这些政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现在存在的一些高税负和乱收费的现象,阻碍了很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他们多数经营的都是小成本的生意,利润小,各种的税负、收费和罚款,使得他们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在这些中小企业创办的时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_王艳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王艳,古天姣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因此,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转变观念,自主创业;坚持教育创新,培养与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就业市场等是解决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大学生就业;转变观念;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0)03-0045-03 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王艳(1966—),女,辽宁沈阳人,吉林省委党校副编审,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古天姣(1983—),女,辽宁抚顺人,吉林省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因此,在现阶段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2009年,吉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为14万余人,达到历史新高。加上省外回来和历年沉积的未就业毕业生,全省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18万人。而且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用人单位招聘人数缩减,就业岗位拓展难度空前加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促进大学生就业,吉林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已开始陆续实施。一是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类计划和项目,加快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项目;组织毕业生到街道和社区从事社区公益服务。二是强化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共有1.2万余名毕业生参加了创业培训,其中近4000人成功创业。三是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全省5个市、州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8个,创业领域涉及化工产品研发、工业自动化设计、商品营销、纺织、食品加工、种植养殖、IT行业等。四是实施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对城乡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就业补贴政策,帮助其就业。五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目前,吉林省内共有包括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70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1.5万余个,同时力争使20%以上的见习生通过见习实现就业。就业见习政策给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成长平台。见习让学生们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2009年年初以来,全省各级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会301场,达成就业意向13.93万人次。2009年11月中旬,长春市举办了一场大型就业见习对接会,200多家企业与高校毕业未就业学生进行了现场对接。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保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 据调查数据显示,吉林省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其次为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民营和个体企业是吉林省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领域。随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一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由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也正在加大。快速消费品行业是与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行业,所以,餐饮服务等快速消费品行业及相关的零售批发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具有吉林特色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医疗、移动通信和教育培训行业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岗位有望成为今年人才需求的亮点。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特别是西部地区,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因此,必须找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即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深层原因,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⒈大学生就业存在的观念问题。有些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需求出现了脱节,就业观与快速变化的市场不对接。这种观点归纳起来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是就业观念不正确。 许多大学生对自身能力和价值估价过高,择业期望值过高,以精英人才自居,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争抢大中城市有限的就业岗位,眼光仅停留于发达地区、高薪部门;部分大学生眼光只盯着公务员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少愿意到急需人才的欠发达地区,因而加剧了就业困难。 在当今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也受各种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自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以来,许多家庭对子女都提供了较高的教育投入。因此,这些家庭期待大学教育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期待子女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高薪水、体面的工作,得 调查与建议 45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这种教育渐趋普遍化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转变成大众化教育。这样一来这个教育政策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千万个人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1.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毕业即失业”这一略带调侃的流行语,但无疑从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稳定,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毕业生和高校还是政府部门都在迫切关注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毕业生人数增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加。现今大学生的数量又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市场供远远大于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从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就逐年增加。而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95万,而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目[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大 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人数和职位数量上的矛盾即人数远少于

岗位数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结构性失调。比如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这形成了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毕业生没有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许多岗位空缺。 个人以及社会观念问题 很多大学生有着眼高手低的心态,对于一些工资比较低或者工作比较辛苦的岗位都不愿意从事。但是我国由于当前的经济市场的影响,高薪岗位人数需求较少,大学生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竞争相对又处于劣势,如此一来本科生能获得高薪职位的人数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社会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开始对求职人员在文凭学历上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只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为取得获得更高学历而放弃找工作选择继续深造,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就是这一有力验证。但是若考试失利之后,毕业生又必须面临就业问题,这时就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于工作经验也有要求时,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无疑又成了“孤儿”。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由于工作相对稳定而被称为“铁饭碗”,因此一直是毕业生希望的出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当中,但是因为公务员的考试和考研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试没有通过选拔,毕业生同样会失去许多就业的好机会。 2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校企联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此外,政府非常重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鼓励。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当前政府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2009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两

积极的就业政策

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就业失业登记 工作职责: 了解辖区内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其就业失业状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 工作方法: 为劳动年龄范围内的辖区居民进行就业失业登记。了解失业人员的就业意愿,掌握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信息,做好记录,为提供包括:技能培训、推荐安置等就业援助后续跟踪服务做好准备;登记就业人员的就业信息。并为上述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宣传优惠政策。 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和愿望且处于失业状态的下列对象: 1、女性年满40周岁或男性年满50周岁的失业人员; 2、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 3、失地农民; 4、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或者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5、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 6、毕业1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7、残疾人; 8、各级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成年孤儿和社会成年孤儿。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可根据具体情况享受各类相关优惠政策。 (一)税收政策 1、自主创业税收政策 (1)享受对象: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人员;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 (2)减免标准:在前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应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2、单位吸纳税收政策 (1)减免对象: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劳动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2)减免标准:在前3年内按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应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二)收费政策 1、扶持对象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 作者:刘默霖 目录 (摘要) (2) (一)就业难原因分析 (2) (二)解决就业对策 (4) (三)创业环境的改善 (5)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关键词:就业创业政策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力度的加强,大学生就业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放慢,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有所减少,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可争议的问题,从宏观分析,影响就业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社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创业环境,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学生心理观念等。为了积极配合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本文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就业难原因分析 1.高校过度扩招,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 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 大学毕业生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 势。而每年没有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又会给下一届毕业生 的就业带来压力,逐年累积下来,导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 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每年都是有限的,造成 供严重过于求,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竞争日益加剧。 2.专业难对口生产结构不合理 国内生产结构种种因素影响下,与大学生专业对口产业需 求量小。国内缺口较大的还是制造行业。社会转型过程中 加工行业,小规模企业人员需求量较大。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 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往

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4.户口,档案等其他因素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 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5.企业选人挑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 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用人单位盲目提出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充分就业

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当前各级政府、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共同面临的头等大事。 一、下岗失业人员现状 1滦平县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目前有下岗失业人员290人,其中民族114人,汉族176人,男162人,女128人,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人员23人。 2、下岗失业人员结构分布 从年龄结构分布看: 35岁以下的下岗失业人员占43%; 35岁以上占57 %,这与该年龄段职工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单一有关。 从性别分布看: 下岗失业人员中女性有128人,占总数的44 %,男性162人,占总数的56 % 。 从下岗时间分布看:下岗时间在半年以内的占总数的10%,下岗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占总数的90 %。由此可见,下岗时间超过半年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滦平县再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下岗失业人员在转岗和求职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四大障碍: 观念障碍。对社区服务、保洁、保绿、维护交通、接送儿童等非正规就业人们不易接受,而对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等弹性就业形式更难接受,以至失去了许多的就业机会。 年龄障碍。就业岗位大都愿意用年轻人,下岗失业人员中40至50岁左右人员,年龄偏大,适合的工作不多。 性别障碍。社区就业中保姆、销售员、服务员等岗位需要女性偏多,使得男性就业面更为狭窄。 技能障碍。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偏多,而求职人员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知识老化,又没有机会及财力接受培训,致使无法满足一些特定岗位的要求,失去就业机会。 2、就业空间少,就业压力大。从1997年起,我县逐步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基本上采取了个人出资一次性买断净资产的办法进行出售,剩余几家国有企业现也因企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佳等原因,不仅不能吸纳更多劳动力,反而出现一些富余职工。而改制后的企业,职工适应不了新的体制,大批职工领取安臵费后费后走了自谋职业的道路,还需重新就业,加之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已实行机构改革,一律不准进人,这使得我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3、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与劳动力总量过大、劳动者素质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

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有

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一、概况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1.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涮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 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据2005年全国l%人u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121的5.18%。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N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绝对数是1.4亿人。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6300多万,2020年要比现在增加7000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另外,(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 3.各大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 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 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 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 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 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 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 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 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 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 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 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高级技师,其次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劳动者。 2、再就业更加困难 2002年,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逐月减少。2001 年12月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2002年3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489.9 万人;6月底为464万人;9月底为439万人②。这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应看到,这些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远少于东部地区,这些下岗职工 主要是大龄、技术水平低的再就业困难群体。 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的比例均维持在85%以上,对进中心的下岗职 工,政府和企业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2002年3月底,有430.8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7.9%;6月底,有412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9% 9月底,有376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5.6%。 2002年第三季度,全国国有企业共有49万下岗职工出中心,其中25万人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合同,占52.3%,比上半年增加3.1个百分点。2002年1~9月共有77.3 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15%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下岗职工的 再就业率不断降低,1998年为50% 1999年为42% 2000年为35.4%,2001年为30.6%,预 计2002年为20%左右。

05966人力资源自考《劳动政策分析》真题复习资料笔记

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上海统一命题考试 劳动政策分析试卷(课程代码5966)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市场与企业的基本关系是。 2、从就业所产生的效益来看,就业具有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 3、行业需求是由产品种类和经济活动部门的不同造成的。 4、在微观劳动需求结构中,处于操作层之上的一个层次是。 5、从市场形式的角度,可以把劳动市场分为、散在性市场和临时集中性市场。 6、人力资源数量过剩,分为总量过剩和两种。 7、政府的劳动市场管理应该使统一领导与相结合。 8、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管理,应当由目前“管到企业”的间接管理方式变为“ ”的直接管理方式。 9、就业目标的内容包括自主就业、多效就业、和充分就业。 10、根据我国的综合国情所确定的近期就业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和。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1、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国家与企业的基本关系是() A.国家操纵企业 B. 国家引导企业 C. 国家控制企业 D. 国家指挥企业 2、如果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对劳动需求产生任何影响,此时的 劳动需求弹性为() A. 无弹性 B. 单位弹性 C. 弹性大 D.无限弹性 3、农民、小生产者、小零售商等在经济水平落后、经济状况不景气、就业严重困难的情 况下,难以进入市场与他人竞争,只能困守在自己现有的劳动岗位上,从事收入极少的劳动,这是() A. 潜在性失业 B. 不充分就业 C. 在职失业 D. 隐蔽性失业 4、下列劳动市场运行的要素中,属于劳动市场主体的是() A. 劳动要素 B. 人才市场 C. 求职者 D.人力资源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的涵义 所谓就业政策,是指党和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机会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而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 所谓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下,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从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所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的总和。【2】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环境分析(政策为什么出台)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大学生就业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过渡时期、市场经济时期、金融危机时期,这些环境都导致了相应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出台。进入二十一世纪,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3年至今,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5%左右,虽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却并不妨碍大学年年扩招,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而时至今日,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将达到680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 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毕业生 114 145 212 280 338 420 495 559 610 631 660 (万人) 90.0 80.0 75.0 73.0 72.6 77.0 71.0 70.0 74.4 76.6 77.8 就业率 (%)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促进就业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工作汇报

促进就业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区政府把就业工作作为全区的重要民生工程,纳入了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百姓、保障民生”的工作理念,开拓奋进,科学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工作。去年以来,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995人,困难群体就业212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867人。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高效跨越发展。我局先后荣获全省人社系统优秀服务窗口、全省就业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我区被省政府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区。今年7月,省人社厅副厅长李柏平、厅长韩金峰先后来我区视察,对我区的就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加强领导,严格考核,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在每年年初的全区人社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出席会议做主要讲话,区政府与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签订人社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目标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严格奖惩追究。同时,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牡丹区就业和社会保障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考核荣获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办事处给予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取消综合奖受奖资格。区人社部门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定期通报,形成了科学、高效的人社工作机制。

二、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就业再就业 (一)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一是积极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去年以来,上级及区财政安排就业资金1143万元,已落实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性支出874万元。 二是落实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按规定落实了税费减免政策。将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简化贷款手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对微利项目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去年以来,我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70余万元,贷款回收率达到100%。在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会议上,我区做了典型发言。 (二)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就业。一是积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随着高新区企业蓬勃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部分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矛盾日益显现。为此,我们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及时召开高新区企业用工座谈会,并深入部分企业开展用工调研,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并与一线工人和班组长座谈,详实掌握企业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指导企业加强人文关怀,稳定职工队伍;同时,通过举办周三招聘会、高新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等活动,积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职工利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053072.html, 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职工利益 作者:相惠莲 来源:《财经》2016年第14期 在着手解决职工安置问题时,中国应当推行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借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剥离国企办社会的职能来减少压力,同时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在职工安置上,资金应该怎么花,花到什么地方?如何促进分流、转岗人员的再就业? 带着这些问题,《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他曾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国家发改委担任要职,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有深入观察。 宋晓梧提出,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中国应当推行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借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剥离国企办社会的职能来减少压力,同时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财经》:职工安置是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在您看来,目前中国去产能面临着怎样的局面? 宋晓梧:经济进入新常态,去产能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都与去产能密切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过剩产能有几种类型,共存、交织于当下的中国。 第一种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的产能过剩。一个国家的铁路、公路、高楼、住房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进入平台期,再上升就很慢了。在高速上升阶段形成的钢铁、水泥、煤炭、焦炭等产能到了转折时期,就显得过剩了,这也是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 第二种是可能市场还有一定容量,但环境不允许再存在的产能。例如一些钢铁、水泥、煤炭企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造成的生态污染社会难以承受。要达到新的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这些企业的产能不得不被淘汰。 第三种是从工业化以来一直不断出现的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造成的产能过剩。 由于分配不公平,普通生产者收入不够高,不能充分消费快速增长的产能制造的产品。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尽管有一部分人到国外消费,但是有多少农民工、普通工人、农村人能够做到?13亿人口中,有2.7亿农民工,至少6000万留守子女,5000万到6000万留守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讲课稿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就业形势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2002年全国有145万高校毕业生,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今年2009年,611万大学生!是2002年高校扩招前的两倍多!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高校毕业生人才需要时日。 来看一看河南省的情况,扩招前的2002年,全省高校毕业生8.3万人,扩招后第一年的200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12.1万人。2009年,河南将有51万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万,10万转业军人等待安置工作,另有35万人登记失业,这其中还不包括950万返乡农民工。这其中有36.8万名高校毕业生。 最后来看一看咱们学校,由于咱们学校是五年制医学为主的学校,2003年我校是扩招前的最后一年,毕业生仅427人,2004年扩招后毕业生1154人,而2008年的毕业生为1762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需求越大。2000—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分别累计为366.81万人、234.81万人和159.32万人,同期东、中、西部区域

就业人口规模增加值分别为1814万人、500万人和816万人。所以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劳动力市场容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最强,西部区域次之,包括我们河南省在内的中部区域较弱。 最后,需要特别点出的是,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破产,全国性失业问题非常突出。去年,全国GDP增速下滑了4个百分点,河南GDP增速也回落了2.5个百分点。2009年即将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一贯坚持做好就业常态化教育、全程化服务、特色化市场,“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为了一切学生就业,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作出了许多创新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①“一把手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校党委、行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委书记周铁项、校长邢莹十分重视,经常性指导工作。 ②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全省卫生行业的用人需求形势,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自2004年以来,利用4年多时间对河南省县级以上211家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建立了收录用人单位2000余家的就业信息库。把调研的结果形成《河南省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对省内医疗卫生人才的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及专业需求进行了初步预测,并以此为根本把握市场形势,紧抓人才需求市场的开发,为学校的招生、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提供政策咨询。正是这种就业常态化教育,使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就业挑战 以及对目前国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相关政策的理解

大学生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就业挑战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如果你遇到了就业心理困扰,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这种就业情况不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就业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原故。因此,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只要有单位就去,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是说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岗的可能,因此,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可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也将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抢先到这样的地区去工作可能会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得事业的成功。(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传统认为人们工作就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如此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方面需要。如最近有人对职业价值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交往、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求新、归属、责任、自认等11个类别的因子。因此,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总之,盲目到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自己才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去工作,是不会让自己的满意的。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规律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三)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职业心理特点并接受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并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依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许多同学通过亲身的求职活动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并不像自己以前想象得那么高,并容易出现各种失望、悲观、不满情绪。因此在认识自我特点后还要接受自我,对自我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抱怨,也没有必要自卑,因为自己当前的特点是客观现实,在毕业期间要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承认自己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另外,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大学生就业中的机遇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了解并接受了自我特点以后,还要学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求职顺利。要抓住机遇首先必须要多收集有关的职业信息,多参加一些招聘会,并根据已定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从;要时时记住,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的就业促进政策 一、中国的积极就业政策 我国的积极就业政策起源于2002年,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经过三年实践和不断总结完善,于2005年底,逐步形成了积极就业政策体系。2007年8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并颁布了《就业促进法》,使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制度和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一)积极就业政策要点 1.把是否有利于就业增长作为经济政策选择的重要条件。在产业结构上,鼓励发展吸纳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形式上,鼓励发展对就业增长贡献大的民营经济;在企业类型上,鼓励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就业形态上,鼓励支持劳动者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 2.通过定额减免税费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三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以每户每年8000元纳税额为限,对超过限额的税金予以减免;对缺乏经营资金的,给予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及相应的财政贴息。 3.运用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费补贴、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政策杠杆,

鼓励企业雇用下岗失业人员。对商贸、服务业企业,按新招下岗失业者人数,以每人每年4000元为限,三年内相应核减企业纳税额,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 4.对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帮助他们摆脱失业困境。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必须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和岗位补贴。对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 5.通过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培训,促进下岗失业者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者非农就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下岗失业者和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对帮助下岗失业者再就业、帮助农村劳动者非农就业的职业中介机构提供职业介绍补贴。动员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下岗失业者和农村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对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者和农村劳动者给予培训费补贴,对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再给予技能鉴定补贴。 6.将失业治理的防线提前,运用政策杠杆预防和调控。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鼓励企业稳定劳动关系,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对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优惠,引导企业在重组改制过程中妥善安置原有职工。 7.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之与促进就业形成联动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下岗失业者,严格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条件和程序,将申领条件与是否接受职业培训、是否积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