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及其开发浅析12.10

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及其开发浅析12.10

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及其开发浅析12.10
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及其开发浅析12.10

北京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及其开发浅析

李春旺

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通过对门头沟杨坨地区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和特征的研究,阐释了该地地质遗迹的开发优势及其必要性,对保护和充分利用门头沟区的地质资源,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地质遗迹;门头沟;杨坨地区;开发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1]。其主要类型包括:有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1]。地质遗迹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门头沟区是北京市地质遗迹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分布在门头沟区的地质遗迹,有些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斋堂地区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剖面、青白口地区上元古代青白口系地层剖面,担礼隧道以北寒武-奥陶系地层剖面等。这些地质遗迹不仅是地质、地理院校师生科学考察和实习的基地,也是对公众进行地学等方面科普教育的重要地区。近年实地调查发现,本区还有一些地质遗迹,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宣传,其应有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发掘出来,也不利于对这些地质资源进行妥善保护。

杨坨地区的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综合价值很高。但由于缺乏对其进行足够的认识,其潜在的价值并没有发掘出来,地质遗迹也在不断受到破坏。强化其开发与宣传力度,对保护门头沟区的地质资源,促进门头沟区的科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1.北京地区上古生界地层的代表剖面

本区岩性主要为沉积岩。1928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杨曾威、李春昱和黄汲清等在此作了很多工作,并研究了杨家屯煤系的沉积特征,对本地区杨家坨煤系地层进行了划分;1963年,杨士恭对下杨家坨煤系上部地层,首次使用了灰峪组之名,1976年北京矿务局也将其命名为灰峪组,使该地层成为石炭系上统北京地区代表剖面。同年(1976年),北京矿务局分别在本地区的岔儿沟东侧及岔儿沟与阴山沟分水岭上测得二叠系下统地层代表剖面,并分别命名为岔儿沟组和阴山沟组[2]。至此,以本地区地名命名的杨坨地区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下统的地层剖面,成为北京地区上古生界地层的代表剖面。

2.地质地貌景观

在杨坨地区,从郝家坊西北山至西杨坨村之间,为一以西杨坨北山为中心的向斜地质构造---阴山沟向斜(见图1)。向斜轴为东西走向,向斜中心(核)为二叠系上统地层,由向斜中心(核)向两侧分别变为二叠系下统,石炭系上统,石炭系中统以及奥陶系中统不同岩性的地层。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地

形倒置”现象。

3.华北地区重要研究价值的地质剖面

在阴山沟向斜的北翼,从郝家坊西北山向阴山沟向斜的核(由西北向东南)前行,为典型的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剖面,且出露非常完整,依次是: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色粉细晶灰岩、灰质白云岩,石炭系中统清水涧组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基底砾岩、粉红色层铝土岩,石炭系上统灰峪组深灰色沙岩、含砾砂岩、黑色炭质泥岩,二叠系下统岔儿沟组灰色砂岩、细砂岩、砾岩夹煤层,阴山沟组粉-粗砂岩和二叠系上统红庙岭组肉红色粗粒石英砂岩。其中,奥陶系中统与石炭系中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余地层间为整合接触关系[2],反映了当时的地壳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变迁。

4.地质构造形迹

(1)小尺度断层

在阴山沟向斜北翼的二叠系岩层中,存在一典型的正断层(见图2)。该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断裂面出现短距离的岩层位移,并且断层上下盘岩层的对比关系清晰,岩层移动时的牵引褶曲现象明显。

250 200

150

图1 阴山沟向斜示意图 西北 东南

图2 杨坨地区断层示意图

(2)向斜构造

在阴山沟向斜的轴面区,岩层褶曲的转折端明显。向斜核部的两翼岩层,走向与倾角大体相同,而倾向则正好相反,均向内方倾斜,从横向剖面看,向斜构造明显(见图1)。

5.古生物化石遗迹

本区范围虽然不大,但涵盖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不同时期的沉积地层。每个地层中均可采到古生物化石。如在奥陶系石灰岩中可采到角石化石,在石炭-二叠系地层中可采到羊齿类植物化石等。特别是在石炭-二叠系地层中,不仅化石种类多、数量大,且采集方便,主要有:芦木化石、轮木化石、栉羊齿化石、翅羊齿化石等。

二、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开发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杨坨地区位于门头沟区军庄镇,北与北京海淀区、东与石景山区相邻,南与我区龙泉镇、西与妙峰山镇接壤。同时,距离北京市昌平区、丰台区、房山区直线距离均不足20千米,距北京城区仅25千米。就院校师生实习与考察以及市民进行地质旅游角度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交通便利

杨坨地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利。其地质遗迹分布区临近省道——军温公路,距109国道不足2.5千米,新修的北京市六环路恰从其周边穿过,有383(大峪-杨坨)、977支(苹果园东口-东山)和633(清河小营-杨坨)路等公交线路可直达该地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3.地层人工出露明显

杨坨地区由于富含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灰岩,这种石灰岩是用于制作水泥、电石、溶剂的最重要矿产资源。由于资源开发的需要,曾在这里修筑了通往采石场的公路,该公路横穿阴山沟向斜北翼岩层,形成了现成的、出露较好的地层剖面。

三、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的主要价值

1.学术研究价值

据文献记载[2],本区奥陶系中统岩层与石炭系中统岩层的接触关系为沉积平行不整合接触,奥陶系灰岩上覆杂色、砖红色砾岩[2]或铝土岩[3]。但实地考察发现,在本区郝家坊西北山上存在奥陶系中统岩层与石炭系中统岩层之间为断层面的上、下盘接触,也即:奥陶系中统岩层与石炭系中统岩层之间为一断层,下盘是奥陶系中统岩层,上盘是石炭系中统岩层。说明在本区不大的范围内,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有关学者可来此作进一步学术研究工作。

2.教育、教学价值

(1)区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区地层为上古生界地层。对北京地区上古生界的地层研究,1916年叶良辅、1928年杨曾威等、1936年熊秉信、1938年王竹泉、1963年李星学、1960年北京矿业学院、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1976年北京矿务局等许多地质学家及地质研究单位都曾来此作过研究工作,并

最终确立了以本区地名命名的上古生界北京地区代表剖面。因而,本区的地层研究史可作为门头沟区区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学实习基地

由于本地区范围不大,但所包含的地质遗迹丰富,特别是在地质剖面测定、岩性岩相分析及沉积环境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方面,是地质、地理院校大学生理想的实习场所。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教学,都涉及到本区地质遗迹的相关内容,特别是高中地理教学,涉及的内容更多,联系更紧密。开展有关本地区的地质遗迹考察活动,对提高地理教师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健康情感均将起到重要作用。

3.社会、经济价值

门头沟区旅游资源虽很丰富,但从气候条件看,旅游旺季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冬季是本地区的旅游淡季,旅游人数相对较少。但地质遗迹的最佳观赏期却在冬季,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树木纷纷落叶,便于地质遗迹的观察。因此,开发本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项目,扩大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学到一些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

四、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措施

1.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

开发本区地质遗迹的前提,是做好地质资源的保护工作。由于本地区的岩石是许多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以前开采较为严重,许多很有价值的地层段受到很大破坏。近年,虽然大规模的岩石开采受到限制,但满足农村家庭建房所需的小规模开采还很普遍。如在郝家坊村西采石场临时房屋北侧的石炭系地层,是化石蕴含很丰富地段,2005年化石出露还很普遍,由于2006及2007年被采取很多,致使一些较为完整的化石在此处已很难寻觅。对此,政府部门应首先将本地区作为地质遗迹保护地保护起来,明令禁止各种形式的岩石开采;二是进行宣传,做好临近村民的教育工作;三是加强管理,加大盗采的处罚力度。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方便各类人员来此地进行观察与考察活动,还要做好进一步的基础性工作。首先,通往考察地的公路(郝家坊——采石场)较窄(只能单行),路况较差,需要政府部门投入相应资金,对从郝家坊通往采石场的行车公路进行拓宽、改造。第二,从郝家坊南通往采石场的地质剖面,由于长期受雨水冲刷及崩塌的影响,有的地段岩层出露已不明显,需要做一定清理。

3.加强宣传,提高本区地质遗迹的知名度

加强对本区地质遗迹的宣传,不仅有利于地质遗迹的开发,同时有益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一是政府部门可通过不同媒体,如《北京日报》、《京郊日报》、《京西时报》等市、区级刊物及市、区级电视台等,加强本地区地质遗迹的介绍与宣传工作,提高其知名度;二是在门头沟区旅游规划及旅游宣传产品中,将其作为门头沟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在门头沟军温公路沿线地质遗迹附近悬挂指示牌,逐步扩大其影响。

五、结语

地质遗迹是一种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不仅可以扩大地区旅游项目,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使人们了解地质特征、提高科学素质,更有利于地质遗迹的保护。门头沟杨坨地区的地质遗迹不仅类型多样,综合价值高,且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杨坨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加强宣传,不仅有利于门头沟区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也对保护地区地质资源、推进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地学普及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21号令).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区域地质第27号)北京市地质矿产局编著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140~155.143.146.

3.京西军庄镇石炭二叠综合柱状图桑树勋中国地质大学.2007

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

对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摘要】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这些都说明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法律上还面临着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地质遗迹法规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关键字】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地质遗迹保护 【正文】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提高,生活法式有着巨大的改变。为了满足自己精神发面的需要,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大自然的角度。去探索、揭秘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地质遗迹就是人类探索目标之一,建立开发地质公园是每个国家现今的精神需求之一。然而,在开发地质遗迹时,对于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而言,如何在开发与保护间和谐发展是每个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1、地质遗迹的定义及形成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2、地质遗迹的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2.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2.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2.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三清山地质构造等。 2.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2.6地质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江西庐山冰川遗迹等。 3、地质公园建设范围及要求: 3.1 “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地质公园范围的大小和边界的确定要根据①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的景观分布范围大小;②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资源的可保

关于《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的解读

关于《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的解读 一、《条例》出台背景 2020年11月27日,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过表决,全票批准了《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省首部聚焦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我市恐龙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集中在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片区,郧阳区的大柳乡、谭山镇、梅铺镇及郧西县城关镇等地。另外,根据地质专家的研判推测,十堰境内相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还有发现的可能。同时,我市恐龙地质遗迹具有独特性,“龙蛋共存”现象(即恐龙蛋及恐龙骨骼化石在一个区域内相继被发现)世界罕见,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是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的典型代表之一,属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随着社会上恐龙蛋化石收藏热的出现,恐龙地质遗迹的经济价值日益彰显,私挖偷盗现象时有发生,民间收藏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待解决。《条例》出台,给我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加强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与利用铺平道路。 二、《条例》主要内容与特色 《条例》分为总则、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五章三十条。与现有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定相比,《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可以概括为:保护对象更精准。《条例》定义我市纳入保护对象的“恐龙地质遗迹”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等。保护措施更全面。《条例》要求对全市恐龙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普查,编制专项规划确定保护等级,保护名录和产地名录实行分区、分级保护管理,建立收藏登记备案制度。管理机制更完善。《条例》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家委员会、投诉举报制度、科普宣教规定。法律责任更明细。《条例》对盗挖、非法买卖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幅度进行细化,进一步完善对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追责规定,体现法律制度的刚性。 三、《条例》重要规定条款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恐龙地质遗迹,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遗留下来的与恐龙相关的地质自然遗产。具体包括:(一)恐龙化石(含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恐龙实体化石和恐龙遗迹化石);(二)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三)其他与恐龙相关的地质遗迹。 第二十六条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恐龙地质遗迹不报告的,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实施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盗挖恐龙化石的,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发掘的恐龙化石,并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个人非法买卖恐龙化石的,由市场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盗挖、哄抢、非法买卖恐龙化石或者造成恐龙地质遗迹损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1松散孔隙水 (1) 浅层淡水或潜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深层淡水或承压水顶界面埋深——采用绿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5 000 m 3/d 1 000~5 000 m 3/d <1 000 m 3/d (1) 裸露型(水位埋深小于50 m )——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覆盖型或埋藏型灰岩顶板埋藏深度——蓝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3 (1) 基岩裂隙潜水——水位埋深小于50 m 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 >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2) 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顶板埋深——红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1000 m3/d 100~1000 m3/d <100 m3/d (1) 冻结层上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 单井涌水量≥1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为了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平面图上必须反映出含水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表示出基岩产状及断层的走向延长方向和性质;沿储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储水构造形成的富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地矿部 【颁布日期】 19950504 【实施日期】 19950504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的各类地质遗迹。 第三条本规定中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第四条被保护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 第五条地质遗迹的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应实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六条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本辖区内的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章名】第二章地质遗迹的保护内容 第七条下列地质遗迹应当予以保护: 一、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二、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

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溶、丹霞、黄土、雅丹、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山、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景观。 四、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 五、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 六、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七、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章名】第三章地质遗迹的保护区的建设 第八条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以下统称地质遗迹保护区。 第九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分级标准: 国家级: 一、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二、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 三、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地质景观或现象。 省级: 一、能为区域地质历史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二、有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 三、在地学分区及分类上,具有代表性或较高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 县级: 一、在本县的范围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剖面、化石产地。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2003年7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等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工程建设等与地质环境有关的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岩体、土体、地下水、矿藏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和。 地震灾害防御,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地质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作为环境保护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实际,组织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监测设施。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本省的地质环境状况公报。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及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以及破坏地质环境监测设施、标志的行为进行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第八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 第九条探矿权人应当对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和形成的危岩、危坡进行回填、封闭,或者采取其他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措施。 第十条开采矿产资源的,应当提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全面、详细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第十一条采矿权人应当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定期报送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矿区范围跨行政区域的,报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2020新版水文地质实习报告5000字范文

编号:YB-BG-0702 ( 实习报告)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2020新版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5000字范文 The internship report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society in practice, open up our horizons, increase our knowledg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ociety.

2020新版水文地质实习报告5000 字范文 备注:实习报告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5000字范文 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1.石佛寺水库。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 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4.土坝的防渗措施 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 (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XX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附件1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编制技术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15年5月.

目录5

前言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行业标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第212号政府令)要求,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际,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乔文光、王海军、田力、高宏、陈军、杜贵旺、史生胜、曹志忠、宋利军等。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 技术要求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要求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 12328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 12719—1991 GB/T 14538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3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 013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T 0157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218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19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规范 DZ/T 0220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21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TD/T 1031.1—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 TD/T 1031.2—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2部分:露天煤矿

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 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胜利1号岩管露天采坑 山东省蒙阴县财政局 山东省蒙阴县国土资源局 二〇〇九年八月

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 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申报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财政局 山东省蒙阴县国土资源局 项目承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国土资源局 报告编写人:张永伟王元波王一健 报告审查人:姚春梅 报告编写单位: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报告编写日期:二〇〇九年八月

目录 1 项目的目的、意义 ------------------------------------------------------- - 1 - 2 园区基本情况 ------------------------------------------------------------- - 4 - 2.1 社会经济------------------------------------------------------------- - 6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7 - 2.3 地质遗迹景观------------------------------------------------------ - 13 - 2.4 地学旅游资源评价------------------------------------------------ - 28 - 2.5 园区建设与旅游现状--------------------------------------------- - 30 - 3 地质遗迹保护实施方案 ------------------------------------------------ - 31 - 3.1 保护原则------------------------------------------------------------ - 31 - 3.2 保护内容------------------------------------------------------------ - 32 - 3.3 保护措施------------------------------------------------------------ - 34 - 4 技术路线和方法 --------------------------------------------------------- - 37 - 5 投资概算 ------------------------------------------------------------------ - 38 - 6 申请财政预算资金数额及使用方向 --------------------------------- - 40 - 7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 - 40 - 8 预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 42 - 8.1社会效益 ------------------------------------------------------------ - 42 - 8.2环境效益 ------------------------------------------------------------ - 44 -附件: 1、被确认为国家级地质遗迹的有效证明 2、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资质(甲级)

地质遗迹保护名录表、保护区(段、点)边界拐点坐标表、命名规则

附录A地质遗迹保护名录表地质遗迹保护名录表见表A.1。 表A.1 地质遗迹保护名录表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边界拐点坐标表 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边界拐点坐标表见表B.1。 表B.1 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边界拐点坐标表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命名规则 C.1 原则和要求 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的命名,采用行政地名、简明扼要、科学定位的原则,避免标新立异、使用已有地质遗迹名称[参照《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附录I命名],地质遗迹保护区(段、点)名称,要简单明确字数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15个汉字。 C.2 地质遗迹保护区命名 地质遗迹保护区命名,根据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具有世界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特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具有国家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一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具有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二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具有省级以下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为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既按照地质遗迹保护区所在“县(区、市)名称+地质遗迹名称+特级(或一级或二级或三级)保护区”命名,如:修武县云台山红石峡谷特级地质遗迹保护区、遂平县嵖岈山花岗岩地貌一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桐柏县太白顶花岗岩地貌二级地质遗迹保护区。 C.3 地质遗迹保护段命名 地质遗迹保护段命名,根据地质遗迹保护段内具有世界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特级地质遗迹保护段,具有国家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一级地质遗迹保护段,具有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二级地质遗迹保护段,具有省级以下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为三级地质遗迹保护段,既按照地质遗迹保护区所在“县(区、市)名称+地质遗迹名称+特级(或一级或二级或三级)保护段”命名,如:卢氏县官道口群地层剖面一级保护段、淅川县元古界地层剖面二级保护段。 C.4 地质遗迹保护点命名 地质遗迹保护点命名,根据地质遗迹保护点为世界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特级地质遗迹保护点,具有国家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一级地质遗迹保护点,具有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名为二级地质遗迹保护点,具有省级以下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命为三级地质遗迹保护点,既按照地质遗迹保护点所在“代表性地名名称+地质遗迹名称+特级(或一级或二级或三级)保护点”命名,如:鹤壁尚峪苦橄玢岩一级保护点、盘古寺断裂带二级保护点。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 1、井(孔)标高明细表 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 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 4、抽水试验综合图 5、回灌试验综合图 6、水质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 2、测试地下水温度; 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 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 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 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

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 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2、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耕土: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及各种残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1.0m。○2粉质粘土:黄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呈星点状分布,局部混有粉细沙颗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机质,刀切面略见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可见摇振反应,多与粉质粘土互层分布,湿,一般为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厚层1.5~3.0米。 ○4中粗砂:黄褐色、浅灰色、石英、长石质,含较多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局部相变为粗砂,稍湿,中密状态,该层厚度较薄,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米

内蒙古2021版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内蒙古2021版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54分) 1. (4分) (2017高一下·河北月考) 读天体系统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 . 银河系、太阳系 B . 河外星系、地月系 C . 太阳系、地月系 D . 总星系、太阳系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A . 地球 B . 太阳 C . 金星 D . 月球 2. (2分) (2017高二上·金华月考) 美国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行星表面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引起大气层扰动 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3. (4分)同一经线上的各地() A . 日出时刻相同 B . 地方时相同 C .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 . 季节变化相同 4. (2分) (2019高一下·凌源期中)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丙地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A . 地壳水平运动 B . 地壳垂直运动

C . 外力侵蚀作用 D . 外力沉积作用 5. (2分) (2020·大庆模拟) 古汾河经(如下图)古河道向南经闻喜附近流入涑水后进入黄河,现汾河经M 河段向西流入黄河,涑水河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古河道随之废弃,现成为同蒲铁路的通道。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 . 背斜 B . 向斜 C . 地堑 D . 地垒 (2)下列对涑水河水文状况的推断,可信的是() A . 地下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B . 枯水期河流基本无自净能力 C . 河水的水质良好且河水清澈 D . 河流有结冰期且有凌汛现象 6. (4分) (2016高一上·北京期末) 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下图),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下列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内容: (1)基岩地质调查;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4)地表水体的调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 (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①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②水文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1995年5月4日地质矿产部令第21号发布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的各类地质遗迹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中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深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第四条被保护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 第五条地质遗迹的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应实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六条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本辖区内的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地质遗迹的保护内容 第七条下列地质遗迹应当予以保护: 一、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二、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 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溶、丹霞、黄土、雅丹、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川、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景观;

四、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 五、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 六、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七、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第三章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设 第八条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以下统称地质遗迹保护区。 第九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分级标准: 国家级: 一、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

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2011修订)

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2011修订) 【法规类别】地质资料管理 【发文字号】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48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02.25 【实施日期】2001.09.1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失效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2018) 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 (2001年9月1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根据2011年2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 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改善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作用的总

和,包括城市、农村、矿山的地表及地下空间的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等。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地质环境管理实行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谁利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环境工作的领导,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地质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管理与监督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七条从事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 省外单位进入我省行政区域内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的,应当经我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验资质并登记。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 禁止移动、侵占、损毁地质环境保护设施、标志、设备。 第二章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与地质环境评价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调查,为编制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依据。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每5年编制一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一级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2010年10月试行稿)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 — 2010 重 要 地 质 遗 迹 调 查 技 术 要 求 Regulations for Geoheritage Survey (2010年10月试行稿) 2010-××-××发布 201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 XX ICS XX.XXX X 备案号:XXXX-XXXX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1161907.html,

目录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1) 3.1地质遗迹(G EOHERITAGE) (1) 3.2地质遗迹调查(G EOHERITAGE INVESTIGATION) (1) 3.3地质遗迹点(G EOHERITAGE SITE) (1) 3.4地质遗迹集中区(G EOHERITAGE CONCENTRA TION AREA) (2) 4总则 (2) 4.1目的 (2) 4.2基本任务 (2) 4.3工作原则 (2) 4.3.1价值原则 (2) 4.3.2客观性原则 (2) 4.3.3继承性原则 (2) 4.3.4调查与评价相结合原则 (2) 4.4调查内容 (3) 4.4.1地质遗迹点调查 (3) 4.4.2地质遗迹集中区调查 (3) 4.4.3省级地质遗迹调查 (3) 5地质遗迹调查 (4) 5.1调查工作程序 (4) 5.1.1资料收集与分析 (4) 5.1.2野外踏勘 (4) 5.1.3设计编写 (4) 5.1.4野外调查 (4) 5.1.5综合研究与评价 (4)

5.2 调查方法 (5) 5.2.1地质遗迹资料登录 (5) 5.2.2 遥感解译 (5) 5.2.3野外调查 (5) 5.2.3.1路线调查 (5) 5.2.3.2剖面测制 (5) 5.2.3.3 地质遗迹填图 (5) 5.2.3.4样品采集与分析 (6) 5.2.4 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 (6) 5.2.4.1 资料整理 (6) 5.2.4.2 综合研究 (6) 5.3调查精度 (6) 5.3.1工作用图 (6) 5.3.2 成图比例尺 (7) 6 地质遗迹评价 (7) 6.1评价原则 (7) 6.1.1分类评价原则 (7) 6.1.2对比原则 (7) 6.1.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7) 6.1.4点面结合原则 (7) 6.2评价内容 (7) 6.2.1科学性 (7) 6.2.2观赏性 (8) 6.2.3稀有性 (8) 6.2.4完整性 (8) 6.2.5组合关系 (8) 6.2.6出露规模 (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