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初二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初二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初二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初二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欢迎阅读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

1

(1

(2

2

(1

(2

3

(1

(2

4

(1

(2

(3

5

6

7

1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走进化学实验

10.5g

11ml

7、仪器装配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仪器装配

(1)要求:整洁美观,大小比例搭配得当

(2)顺序:从下至上,从左到右(拆卸则相反)

(3)方法:①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沾水润湿,转动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

③在容器口塞橡皮管:双手平拿,旋转塞紧

④在铁架台上固定仪器:高低适宜,方向正确

B、气密性检查

(1)步骤:连接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2)现象: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3)判断:符合上述现象的装置不漏气

8、气体收集

(1)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H2,O2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

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如O2,CO2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

气体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如H2

9、物质的加热

A、酒精灯

(1

(2

(3

(4

(5

B、仪器

(1

C

(1

(3

(4

(5

(7

(9

10

A

(2

B

(2

C

D

11、粗盐的提纯

A、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B、过滤

1、仪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

2、操作要点:

(1)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①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边缘②漏斗内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3)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

③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练习: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

(1)、液面高于滤纸边缘(2)、滤纸破损(3)、仪器不干净

C、蒸发

1、仪器:铁架台及铁圈、酒精灯、玻璃棒、烧杯、坩埚钳

2、操作:(1)放好酒精灯,并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的高度

(2)放好蒸发皿,倒入待蒸发的液体

(3)加热蒸发,不断用玻璃棒搅动液体

(4)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3、注意事项:刚加热完毕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练习:粗盐的提纯中都用到哪种仪器?各其的作用?

玻璃棒、(1)、溶解: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引流(3)、蒸发: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一、

1

2

自然沉降(固体大颗粒)

沉降

加絮凝剂(固体小颗粒)

3

4

(1)

5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3)转化方法:煮沸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

体积小氧气

1

2

负极 体积大 氢气

2、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H 2O H 2 O 2

3、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5、微观解释电解水过程

水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氧气;每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氢气。

6 7

(1 (4 (51现象:

(1 H 2234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一、 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带正电,占体积小,质量大)

中子(不带电)

通电

原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占体积大,质量小)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二、原子中的电子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层:1、2、3、4、5、6、7

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Ca、Fe、Cu、Mg等

非金属元素:O、H、Cl、C、P等

稀有气体元素:He、Ne、Ar等

4、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O2、H2、C、P 、Fe、Cu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CuO、MgO、NaCl、NaOH等

5、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如:CuO、MgO

6、在地壳中的分布:O、Si、Al、Fe、Ca

7、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该元素氧元素

例:O 2O:2个氧原子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个氧原子

固态非金属元素该元素铜元素

金属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Cu 一个铜原子稀有气体元素该物质铜

1

2

例:H2

1

+1

NH4

(1

例题

计算3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例题

已知铝的化合价是+3,氧的化合是-2,写出铝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1、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或金前非后)AlO

2、标:化合价

3、求:最小公倍数|+3|×|-2|=6

4、算:原子个数

Al:6÷3=2O:6÷2=3

Al2O3

5、查: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三、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计算H 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H 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

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求H 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

= H 231(1(2 (3 (4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水蒸气和杂质:0.03%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

降温

气态空气 加压 (沸点高)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 自学) 你要知道

三、关注空气质量

1、空气的污染

可吸入固体颗粒

空气的污染化石燃料的燃烧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工厂排放的废气

汽车排放的尾气

2、空气的防治

(1)植树造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气经净化后排放

(3)汽车排放的尾气经净化后排放

3、空气质量报告

(1)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

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2

一、

1

(1

(2

(3

H2O2

2

3

(1

(2

(3

(4

(5

4

二、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白光放热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点燃

结论:碳+ 氧气二氧化碳

C O2CO2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

结论: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注意事项:预先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原因:防止生成的固体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3)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水生成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点燃

结论:石蜡+ 氧气二氧化碳+ 水

(4

1

2

1

(1

(2

2H2

4

②4

(3

(4)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步骤

例: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

①写:在横线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KClO3KCl+O2

②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系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3×2=6

2KClO 3 2KCl+3O 2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前气后气不用气”“前固后固不用固”

MnO 2 2KClO 3 2KCl+3O 2↑

△ ④等:

MnO 2 2KClO 3 2KCl+3O 2↑

第二节、化 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2 Y=9.6 g

答: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14.4 g ,氧气的质量为9.6 g

3、综合计算

例:200g 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与32.5g 锌完全反应,试计算:(1)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2)原盐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HCl 的质量为Y ,生成的ZnCl 2的质量为Z

2HCl + Zn = ZnCl 2 + H 2↑

73 65 136 2

y 32.5g z x

X=1g

y=36.5g

一、

1

2

3

1

(1

(2

(3

(4)

乙炔+

C2H2222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一氧化碳的产生

点燃

C+O2 ====CO2 (碳充分燃烧)

点燃

2 C+O2 ====2CO (碳不充分燃烧)

高温

C+CO2====2CO

(2)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便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3)预防: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气通道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胀。

物理爆炸:气球爆炸

2、分类

化学爆炸:火药爆炸

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

第二节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 2H 5OH+ 3O 点燃2CO 2+3H 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 3OH ,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自学)

1、冬季与夏季二氧化碳含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冬季二氧化碳含量高。冬季化石燃料使用增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2、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有哪些?

答:产生: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骸被生物分解、动植物呼吸消耗: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的光合作用

3、温室效应由谁引起的?

答:二氧化碳甲烷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4

(5

4

5

(1

(2

②H

(3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 A . 称量药品 B . 点燃酒 精灯 C .取用固 体 D . 过滤 2 . 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 ) A .酒精燃烧 蜡烛熔化 B .冰雪融化 工业制氧 C .剩饭变馊 高粱酿酒 D .滴水成冰 铁锅生锈 3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4 .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 .守恒观:16g 硫与32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 二氧化硫 C .转化观:O2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5 .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下现象:①发现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穿透金箔,②小部分a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的a 粒子被反弹回来(如图)。该实验能

说明() A.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B.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C.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D.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所占的体积很大 6 .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175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 C.该元素的原子中有289个中子 D.该元素的原子带正电 7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8 .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NO x) D.可吸入颗粒物(TSP) 2、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3、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H2、N2B.N2、O2 C.CO2、CO D.N2、Ar 4、据报道,2005年3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氮是一种溶液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D.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5、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6、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 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D.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上有水雾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8.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段纱窗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试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干净 C.集气瓶底没铺一层细砂D.给铁丝加热的温度太低 9、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②⑤B.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④⑤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点燃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2020年初三化学知识点考点大全(鲁教版)

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考点大全(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镁条燃烧(1)现象:①②③ (2)化学文字表达式: 2、、化学变化: (1)特征:(2)伴随现象:,描述化学现象不能说出。 3、物理变化: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5、使用天平时物码,称量腐蚀性药品用,称量的质量精确到克。 一同学左物右码放错,他得到的质量是3.8g,则实际质量应为。 6、水是由构成,水分子由构成,一个水分子由构成,铜 是由构成,氯化钠是由、构成。氧气是由组成。 7、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8、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灯壶内的酒精量为酒精灯容积的;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固体的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引起试管炸裂;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加热。 (3)液体的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9、在燃气火焰上方罩一个的烧杯,有现象证明产生水,在向烧杯中导入,有现象证明产生二氧化碳。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1、水分子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气态变回液态。水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2、分子的特点:(1)(2)(3)(4)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原子不能再。气体被压缩后减小了。 3、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水通过,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净化天然水的步骤、、、。 净化天然水时,沉降时明矾作。吸附时,活性炭具有性。 过滤时,滤纸与漏斗之间没有紧贴会导致。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4、混合物:。例如: 纯净物:。例如:冰水混合物属于 元素定义:。元素种类由决定。 元素能论,不能论。原子既能论,也能论。 元素的分类:元素:Ca、Fe、Cu、Mg等 元素:O、H、Cl、C、P等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下)期末试卷.docx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1.“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2.“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3.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使浑浊的河水净化为纯净水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用加肥皂水的方法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4.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O2是氧化物 B.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ClO2中没有氧分子 D.ClO2氯、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如图所示方框中,符合2H2表示意义的示意图是()

A.B.C.D. 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B.四个氮原子2N2 C.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 D.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①图Ⅰ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的现象 ②图Ⅱ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 ③图Ⅲ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④图Ⅳ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 8.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水氢气+氧气 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D.过氧化氢水+氧气 9.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 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如图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 的,如图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区 别 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 子)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构成 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 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 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了改 变。 外观特征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且常 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 沉淀等现象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时,要抓住关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较复杂的变化,可以根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 决定决定 变化 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初三化学知识点考点大全(鲁教版)

年初三化学知识点考点大全(鲁教版)

————————————————————————————————作者:————————————————————————————————日期:

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考点大全(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镁条燃烧(1)现象:①②③ (2)化学文字表达式: 2、、化学变化: (1)特征:(2)伴随现象:,描述化学现象不能说出。 3、物理变化: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5、使用天平时物码,称量腐蚀性药品用,称量的质量精确到克。 一同学左物右码放错,他得到的质量是3.8g,则实际质量应为。 6、水是由构成,水分子由构成,一个水分子由构成,铜 是由构成,氯化钠是由、构成。氧气是由组成。 7、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8、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灯壶内的酒精量为酒精灯容积的;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固体的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引起试管炸裂;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加热。 (3)液体的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9、在燃气火焰上方罩一个的烧杯,有现象证明产生水,在向烧杯中导入,有现象证明产生二氧化碳。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1、水分子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气态变回液态。水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2、分子的特点:(1)(2)(3)(4)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原子不能再。气体被压缩后减小了。 3、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水通过,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净化天然水的步骤、、、。 净化天然水时,沉降时明矾作。吸附时,活性炭具有性。 过滤时,滤纸与漏斗之间没有紧贴会导致。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4、混合物:。例如: 纯净物:。例如:冰水混合物属于 元素定义:。元素种类由决定。 元素能论,不能论。原子既能论,也能论。 元素的分类:元素:Ca、Fe、Cu、Mg等 元素:O、H、Cl、C、P等

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测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运动的水分子 1、(苏州)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14年山东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3、乒乓球被踩扁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鼓起来。其原因是() A、球内气体中分子体积增大 B、球内气体中分子质量增大 C、球内气体中分子间隔增大 D、球内气体中分子不运动了 4、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C、酒精挥发----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6、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1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8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A.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化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 ) 9.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的质量很小A.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 D )10、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知识点 李花 龙山中学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 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H2SO4= 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碱 (1)电离方程式: ⑤NaOH=Na++OH- ⑥Ca(OH)2=Ca2++2OH- (2)由⑤⑥得: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二、碱的性质 1、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物理性质)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易溶液于水,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放在空气中溶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具有强腐蚀性。 (2)、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O=Ca(OH)2 (放出大量的热) 白色固体,微溶液于水。 2、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因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注意: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时,要抓住关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较复杂的变化,可以根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常见的污染: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得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得得,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得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得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得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得变化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得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得理想就是不 在使用有毒、有害得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得产品。 三、物质组成得奥秘 1、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就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构成 2、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就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走进化学实验 一、认识常见得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滴瓶 量筒 烧杯 锥形瓶 集气瓶 水槽 坩埚钳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胶头滴管 铁架台 玻璃棒 托盘天平 点燃

(完整版)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频)、液体药品的 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6 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及产物的判断、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频)、液体药品的 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6 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及产物的判断、 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0.25-3分) 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1-12分)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高频) 1、原子的结构:(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2)原子结构 2、原子质量的计算:概念、公式、单位、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考点二构成物质的微粒(高频) 1、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2、离子 (1)概念 (2)分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