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届高三生物复习专题物质跨膜运输含详细解析

2012届高三生物复习专题物质跨膜运输含详细解析

2012届高三生物复习专题物质跨膜运输含详细解析
2012届高三生物复习专题物质跨膜运输含详细解析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1·厦门模拟)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这说明()

A.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

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C.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又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所以可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细胞膜和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液的溶质不能透出细胞。如果洋葱表皮细胞失活,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A

2.下列关于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B.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

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多少

D.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

解析: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离子选择吸收。在一定范围内,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速度,但与离子吸收的选择性无关。

答案:D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B.线粒体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D.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胀破解析: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酶解法制备的原生质体去除了细胞壁,因而将其置于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胀破。

答案:A

4.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

(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

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C.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解析:题干没有说明K+通过人工质膜时是否需要提供A TP,故不能确定K+通过人工质膜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

答案:C

5.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B.CO2

C.胰岛素D.K+

解析:首先根据图乙判定该物质的运输方式及浓度特点,然后观察图甲中各种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最终确定对应关系。图乙表示物质由细胞膜外通过主动运输由低浓度进入高浓度的细胞膜内,Na+细胞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浓度方向不符合乙图;CO2为自由扩散,胰岛素为胞吞,运输方式不符合乙图;只有K+的运输方式和浓度方向都符合乙图。

答案:D

6.Na+-K+泵是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该载体既可催

化A TP水解和合成,又能促进Na+、K+的转运。每消耗1

分子A 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

分子K+泵入细胞内,(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Na+和K+出入细胞的过程均消耗A TP,均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的过程。由于运输过程中Na+-K+泵上每次携带Na+和K+数目不等,故可能会造成细胞膜

内外存在电位差,并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及磷脂分子是运动的,即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此过程还说明细胞能够选择吸收K+而排出Na+,即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答案:B

7.(2011·合肥模拟)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B.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D.胞吞

解析:“瘦素穿肠蛋白”是一类大分子蛋白质,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胞吞。

答案:D

8.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

7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

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的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的数量相对较多。据图可知,当细胞外浓度大于细胞内浓度时,也能吸收两种离子。曲线mn段和ab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态,而不是抑制细胞的吸收。

答案:B

9.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

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

高度一样。10 min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

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绿色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Z的浓度最高

B.溶液Y的浓度最低

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D.溶液X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中

解析:溶液X 液面上升,且只有绿色染料,表明Z 中的溶剂进入了X ,溶质没有进入X ,

溶液X 的浓度较高;溶液Y 液面下降,且Y 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表明Z 中的蓝色染料进

入了Y ,溶液Y 的浓度较低,则溶液Y 的浓度最低。

答案:B

10.(2011·慈溪检测)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DNA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 2

浓度范围内,K +

进入该细胞的速率与O 2浓度关系是(

)

解析:该细胞不含DNA ,故无细胞核、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因

此,氧气的浓度对于K +运输速率没有影响。

答案:A

11.(2011·福州质检)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

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

正确的是( ) A .x 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 .y 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 .z 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变浅

D .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 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 g/mL 蔗糖溶

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1 mol/L 的KNO 3溶液中,由于K +和NO -3能被细胞吸

收,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 +和NO -

3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

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放入1 mol/L 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答案:D

12.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 +和Mg 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

不.

正确的是( )

A.

B .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 +和Mg 2+运输的

C .乌本苷抑制K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 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 +和Mg 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解析:从表中分析在没有进行处理的时候细胞内的K +和Mg 2+

的浓度都比较高,而在用鱼

滕酮处理之后,K +和Mg 2+含量减少了,说明鱼滕酮对K +和Mg 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都有抑制

作用;用乌本苷处理后,K +的吸收受到影响,而Mg 2+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说明乌本苷抑制

K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 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 +和Mg 2+均通过

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6分)(2011·南京模拟)下图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

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

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

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

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__________的活性。

(4)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推测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2)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由图可知,盐分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不需要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方式;(3)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该毒素不影响物质运输时的能量供给,Ca2+吸收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因此该毒素影响了运输Ca2+的载体蛋白的活性;(4)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的,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应是能否进行有氧呼吸,因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

答案:(1)甲磷脂分子

(2)被动运输

(3)乙载体蛋白

(4)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

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4.(18分)(2011·合肥模拟)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

外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做实验假设:假如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②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

③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生质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

(1)请你设计一表格,用于记录数据,计算并记录B/A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作如图所示曲线。请你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3)讨论

①该小组同学应选用记录表中哪组数据作图?________。

②假如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设计实验?

(4)该小组同学想进一步了解“生长在盐碱地上的植物与水生植物的细胞液浓度是否有差别”,请你设计实验并简要分析。

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是自变量,实验过程中设置的10%、20%、30%的蔗糖溶液相互对照;质壁分离程度是因变量,测量其A、B值并计算B/A值(%),将B/A值(%)作为衡量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2)根据曲线图分析,注意B/A值(%)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B/A值(%)的变化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3)①计算平均值可以有效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②设置对照组:黑藻细胞置于清水中,观察A、B、B/A值,若三者都不变,说明未发生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4)本实验设计题的实验自变量是盐碱地上的植物与黑藻植物的叶片,因变量是B/A值,具体方案见答案。

答案:(1)

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①平均值②设置清水对照组,观察清水中的黑藻细胞,确认其细胞形态正常,无质壁分离现象(4)方案一:①取盐碱地上的植物与黑藻植物的叶片若干,用吸水纸吸干水分;②配制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将上述两种叶片放入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③将上述两种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其B/A值的大小;④B/A值小,质壁分离程度大,说明细胞液浓度低。或方案二:①选用盐碱地上的植物叶片,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增加低于10%的浓度并细化浓度梯度;②黑藻细胞增加低于10%的浓度并细化浓度;③刚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当;④比较黑藻与盐碱地上的植物的细胞液浓度。

15.(18分)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________(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的。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

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10 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10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5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2)马铃薯渗透吸水,则质量增加。渗透作用与液泡有关。

(3)由第一、二步可知,A、B是实验组,C、D是对照组,以排除空气中CO2等对电导度的影响。实验中A、C置于一种温度下,B、D置于另一组温度下,通过比较两组的差值予以确定。

答案:(1)温度(2)液泡

(3)第三步:A和C烧杯置于20℃下;B和D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

结果预测:B烧杯中溶液导电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导电度的值大于A烧杯中溶液导电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导电度的值(只要答案合理并与第三步的答案对应就可)

讨论:排除空气中的CO2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届·南京模拟)如图所示,U形管底部中央放置一半透膜(不允许溶质分子透过)。A液和B液原先体积相同,由于浓度不同,后来产生一个高度差Δh。请问Δh主要取决于()

A.A液和B液的溶质分子大小

B.A液和B液所在管的粗细

C.A液和B液的溶剂是否相同

D.A液和B液的浓度差大小

【解析】此图为渗透系统的组成,而其组成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两个条件的作用从而出现Δh,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2.(2011届·太原五中期中考试)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解析】墨水是胶体,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但可透过细胞壁,因此①是红色;②处是细胞质,因含丰富的叶绿体而呈现绿色。

【答案】B

3.(2011届·东莞质检)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缓慢,则表明此时细胞是死细胞

B.将植物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是活细胞

C.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此时根尖细胞仍为活细胞

D.将某种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

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

【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一定是活细胞,B项正确;细胞质流动缓慢,则表明此时细胞的代谢缓慢,但依旧是活细胞,A项错误;洋葱根尖经解离后的细胞均为死细胞,C项错误;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不能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可能该细菌不是好氧性细菌,D项错误。

【答案】B

4.将一个鸡蛋的壳小心地剥去一小块,但其余部分完好,然后将其放到清水中,几小时后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下列图中的()

【解析】去掉外壳的鸡蛋膜就是一个良好的半透膜,放入清水中之后,半透膜内外具有很大的浓度差,水会大量进入,使鸡蛋剥去外壳处凸起。

【答案】B

5.(2011届·蚌埠调研)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

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不同植物对各种离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解析】由图例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答案】D

6.某学生将2.5%的尿素溶液滴在载玻片上的蚕豆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2小时后准备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状态找不到了,原因是()

A.错拿了对照样品

B.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

C.2小时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

D.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

【解析】植物细胞之所以能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对蔗糖等大分子的物质溶液而言,由于不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细胞内,所以在不加任何物质的条件下能一直维持浓度差。而对尿素等溶液就不同了,这些分子或离子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膜内,使膜内外浓度一样甚至使膜内浓度大于膜外浓度,使原本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又自动复原。

【答案】D

7.(2011届·潍坊质检)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渗透势的大概范围。将细胞液渗透势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a~d四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是下列哪两个细胞之间()

A.c、b

B.a、c

C.a、d

D.d、c

【解析】由题中可以看出a图液泡较原细胞的液泡大,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图液泡较原细胞的液泡小,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b图和c图液泡更小,且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更小于外界溶液。所以细胞液浓度位于a 和d两个细胞之间。

【答案】C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8.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

3

生质壁分离,其原因是可能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如果是死细胞或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是观察时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了。

【答案】B

9.如图中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a,停止上升时的高度为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a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

系是()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吸水。如题干图中渗透装置,半透膜两侧存在溶液浓度差,因此水由烧杯进入半透膜袋中,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半透膜袋中的溶液浓度下降。当玻璃管中液面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由于ab段液柱产生的压强与渗透压相等,此时水不再进入半透膜袋中,若吸去半透膜袋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液体后,没有液柱产生的压强了,由于存在渗透压,水又进入半透膜袋中,半透膜袋中溶液浓度进一步下降,导致渗透压降低,停止吸水时液柱产生的压强与渗透压相等。由于渗透压降低了,所以液柱的高度与第一次相比下降了,如此操作的次数越多,半透膜袋中的溶液浓度越低,渗透压降低,ab间的液面高度差越来越低。

【答案】B

10.(2011届·漳州质检)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 min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了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了绿色和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Z的浓度最高

B.溶液Y的浓度最低

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D.溶液Z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解析】溶液X液面上升,说明溶液X的浓度大于溶液Z;溶液Y液面下降,说明溶液Y的浓度小于溶液Z,因此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为:溶液X>溶液Z>溶液Y,所以B项正确,A项错误。根据溶液X中只含有绿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了绿色和蓝色的染料、溶液Y中含有了红色和蓝色的染料,说明溶液Z中的蓝色染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但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Y;溶液X中的绿色染料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而溶液Y中的红色染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故C、D项错误。

【答案】B

11.(2011届·济宁一中质检)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植物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

【解析】不成熟的植物细胞仍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项错误。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移动,只是单位时间内,由甲→乙和由乙→甲的水分子数相等。

【答案】B

1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

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

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1 mol/L的KNO

3溶液中,由于K+和NO-

3

能穿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O-

3

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放入1 mol/L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0分)下图所示为取自同一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三个细胞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请回答:

(1)图中A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2)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依次是。

(3)图中A、B、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细胞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大小是。

(4)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

(5)三个细胞中最有可能先死亡的是。

(6)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浓度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是图中的→→。

(7)在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使盖玻片下的A细胞状态变成B细胞状态?

(8)图中标号①指的物质是。

【解析】由图可知A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C细胞已完全发生了质壁分离。因为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且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差值越大,质壁分离越明显,所以C细胞所处外界溶液的浓度最大,其次是A,再次为B。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失去了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增大,质壁分离越明显;失水越多,细胞液浓度越高,抗失水的能力越大,细胞越易死亡。

【答案】(1)刚刚发生质壁分离

(2)C>A>B

(3)A>B

(4) C>A>B

(5)C

(6)B A C

(7)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使细胞质壁分离复原(8)外界溶液

14.(2011届·江门调研)(14分)如图是有关物质扩散的图解: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图解是成立的。(要求:直接在上图的装置1和装置2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溶液或试剂的代号,以表明你的设计)

-KI溶液;⑤少量斐林可供选择的溶液及试剂:①淀粉溶液;②葡萄糖溶液;③蒸馏水;④I

2

试剂(斐林试剂能跨膜扩散,葡萄糖遇斐林试剂形成砖红色沉淀)。

(2)根据你的设计方案,预测一定时间后两个透析袋内的颜色变化:

装置1:;

装置2:。

(3)若想明显观察到水分子扩散的结果,装置应如何改进?

【解析】本题以图解的形式给出了三种物质扩散的情况: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碘和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水分子能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扩散,这是实验要证明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要利用装置和试剂的显色变化,作出预测,解答第(1)题只需在装置1和装置2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溶液或试剂的代号即可。

【答案】方法一:(1)如下图

(2)袋内溶液变蓝袋内溶液变为砖红

方法二:(1)如下图

(2)袋内溶液呈碘液的颜色(不变色)袋内溶液变为砖红

(3)将透析袋套在有标记(刻度)的漏斗口上或将有标记的玻璃管插入透析袋内

15.(16分)某校生物实验小组要对“动物细胞是否也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进行实验探究,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假设是,作出该假设的依据。

(2)把下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①实验仪器、试剂:、带刻度的载玻片、取材工具、食盐、蒸馏水。

②实验材料:为了便于取材和观察,最好选用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③实验步骤:

a.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食盐溶液(注意:浓度梯度要以0.9%盐水为中间值);

b.取7支试管,分别;

c.在试管中加入相应的试剂和材料;

d.一段时间后,。

如果你的假设成立,则实验预期结果是

(3)设计一个用于实验记录的表格,注明实验记录的相关项目。

【答案】(1)动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动物细胞具有渗透作用的条件(或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①显微镜②口腔上皮(或红细胞)

③b.编号为1到7号 d.制片、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

在小于0.9%(或较低浓度)盐水中,细胞直径变大甚至破裂;

在等于0.9%(或适宜浓度)盐水中,细胞直径不变;

在大于0.9%(或较高浓度)盐水中,细胞直径变小甚至皱缩

(3)

课时训练6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选择题

1.(2010·汕头)利用0.5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分别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10min中三组细胞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 习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计时双基练(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 B.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D.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解析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以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其他小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膜,A项错误。 答案A 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实验试剂有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等。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而成的。下列对图和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依然保持活性 B.该图所示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内液体为红色 C.除图中5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 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本题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为背景,考查细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A错误;该图所示细胞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原生质层仅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C错误;红墨水未进入细胞质,说明该细胞依然保持活性,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 正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精选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 A.细胞质和细胞壁分离 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C.细胞质和液泡膜分离 D.细胞质和细胞膜分离 2.成熟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吸收水分到根内部的导管中去,水分由外向内逐层渗过各层细胞,从而导致各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A.逐层降低 B.逐层升高 C.不变 D.取决于土壤液浓度 3.用0.3g/mL的蔗糖溶液浸泡下列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根尖成熟区细胞 C.干燥的种子细胞 D.茎的形成层细胞 4.除哪项外,下列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能进行渗透吸水 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5.将n块(n>5)质量、体积相同并去皮的马铃薯块茎分别放在不同的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5min后,测定马铃薯块茎的质量,并根据测定结果制成直角坐标图。在图4-1中,你认为能表示本实验结果的是()。 图4-1 6.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4-2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图4-2 7.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失水影响其生活 B.碳源太丰富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8.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氧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K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C. 9.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够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 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10.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C.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小,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大 11.用蔗糖浸渍冬瓜,能使冬瓜变甜,这是因为()。 A.蔗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B.蔗糖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间隙 D.细胞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进入细胞 12.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A,细胞浓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 A.A>B>C B.A>C>B C.B>C>A D.B>A>C 13.在干旱地区正常生长的一棵植物,从理论上推测,其体内哪一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最低()。 A.根毛区细胞 B.叶肉细胞 C.导管细胞 D.茎的皮层细胞 14.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中,其吸水力的变化应当是()。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吸水力不变 D.吸水力等于0 15.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 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为0.25g/mL左右 C.验证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 16.根毛细胞的原生质层是指()。 A.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 B.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 C.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膜、原生质和液泡膜 17.下列有关生物膜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组成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的膜 B.在细胞内所有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在细胞内特指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以及细胞膜 D.在细胞内组成细胞器的膜以及细胞膜、核膜的统称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选择题 1.(2012·泉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 【解析】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存在差异,即存在浓度差,该浓度差的维持依靠主动运输。 【答案】 B 2.(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解析】图中①代表主动运输,②表示协助扩散,②过程需要载体,不消耗ATP;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膜;蜜饯腌制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

【答案】 B 3.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物质运输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物质的浓度,则该物质可能是() A.甘油B.叶绿素 C.花青素D.Na+ 【解析】此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由细胞内向细胞外,需要载体蛋白,而且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甘油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叶绿素、花青素分别是存在于叶绿体、液泡中的色素,不在细胞间转运。Na+可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且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D 4.(2012·浙江高考)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 A.CO2B.O2 C.K+D.Na+ 【解析】可通过肝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关系作出判断,K+逆浓度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部,其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 C 5.(2013·青岛高一检测)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胃蛋白酶原)的出胞方式是() A.胞吐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解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以及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对于生物大分子物质,则不能以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选择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 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 D.大而醒目的液泡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植物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须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这样便于观察。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D 2.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液泡逐渐()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不变、增大 D.等于0、减小 解析: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其液泡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小,液泡逐渐增大。 答案:A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解析:生物膜都是主要由脂质、蛋白质构成,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一些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水分子进出细胞,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答案:C 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比质量浓度为0.2 g·mL-1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解析: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半透膜和其两侧溶液的浓度差,而且浓度差越大,渗透速度越快。高浓度的NaCl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能引起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5.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中的材料浸润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中,然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解离液,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装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处理,A项错。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时,能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且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复原。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答案:C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主动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给学生呈现P70图,提出下列讨论题: 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述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胞,这种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 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 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异同。 2.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K+、Ca2+的吸收。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需要消耗能量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知识点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知识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巧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一、二、三”

2.一个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3.辨析有关渗透作用的“三”个易错点 (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其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小,故水分子可通过半透膜由10%蔗糖溶液向10%葡萄糖溶液移动。 (2)水分子双向移动,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3)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4.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1)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2)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3)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需能量。 5.必记物质运输的三个“不一定” (1)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定都是跨膜运输,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 (2)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3)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6.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四个条件 (1)具有细胞壁,如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2)具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观察有丝分裂,但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3)必须是活细胞,无论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复原,细胞都必须是活的。 (4)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难点:主动运输 二、学习活动 (一)、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内容。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大分子物质的通过方式: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下面的物质分别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出细胞的?请归类,并在相应的位置画出其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氧气,二氧化碳,甘油,氮气,苯,维生素D,性激素,乙醇,葡萄糖,钾离子,碘,氯离子 (1)自由扩散(2)协助扩散(3)主动运输。

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细胞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 (一)下表为自由扩散实验的数据,请分析数据,绘出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 结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差成_____关系, 自由扩散过程受________影响。 (二)下表为协助扩散实验的数据,请分析数据,绘出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 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物质的运输速率 与物质浓度成____关系,协助扩散过程中物 质运输速率受________________限制。 (三)下表为胡萝卜在不同氧分压情况下从KNO 3溶液中吸收K +与 NO 3— 的数据,请根据数据绘出K +与 NO 3— 吸收速率与氧分压的坐标曲线。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探究活动三:按照表格归纳出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小组合作填写。 运输方式 概念 运输方向(浓度梯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举例 影响 因素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浓度差(mmol/L ) 5 10 15 20 25 30 运输速度(离子/秒) 2.4 4.7 7.3 9.5 12.2 14.4 浓度差(mmol/L ) 1.5 3 4.5 6 7.5 9 运输速度(离子/秒) 8 15 24 30 31 31 氧分压 0 2 4 6 8 10 K + 20 25 40 41 42 42 NO 3— 30 35 40 50 52 52 氧分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运城中学冯建宇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的是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这项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既与前面学习过的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等内容相联系,同是又为即将学习的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②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与失水; ③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④概述水的跨膜运输方向与水浓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②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难点: ①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4、课时安排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2课时完成,为了适应教学实际,我把渗透作用、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作为第一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的实施及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作为第二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 教案.doc

讲考纲 考纲概要考纲解读高考真题 1.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Ⅱ);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Ⅱ)。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 复原; 2.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2017海南卷(9)、2017新课标Ⅱ卷(4)、 2016上海卷(3)、2016天津卷(1) 2.2017海南卷(6)、2017江苏卷(22)、2016 海南卷(1)、2016海南卷(5)、2016新课标Ⅰ 卷(2)、2016江苏卷(2)、2016江苏卷(6)、 2016浙江卷(1) 讲考点 考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原理 (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数,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 ①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②细胞质:有一定浓度,和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细胞失水皱缩。 (2)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例1】(2017新课标Ⅱ卷,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知识点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一、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必备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3、概念辨析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 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2、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③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动态平衡 注:细胞内外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差)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及应用 1、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略

3、结果与分析 (1)质壁分离 现象:液泡体积(变小);液泡颜色(变深);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内因:原生质层收缩性大于细胞壁。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植物渗透失水,体积缩小。 ⑵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液泡体积(变大);液泡颜色(变浅),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易错警示 略 5、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的规律 (1).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②在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 6、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 略

物质跨膜运输复习专题

物质跨膜运输专题 1、渗透作用模型 2、渗透作用的发生: (1)当S 1浓度>S 2浓度时,单位时间内由S 2→S 1的水分子数 多于S 1→S 2的水分子数,水分子是可以双向运动的,外观上表现为S 1液面上升; (2)当S 1浓度

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4.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 3溶液和蔗糖溶液) 相同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镜检 ?????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溶质不能通过原生质层的 溶液(如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溶质能通过原生质层的溶液 (如KNO3溶液) 5、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6、渗透作用变形记 变形1、若将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改为全透膜,如图所示: 分析:蒸馏水和蔗糖分子可以自由穿过全透膜,最终全透膜内外为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内外液 面相平。 变形2、半透膜两侧为等质量浓度的某种溶液。如图所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渗透作用现象的观察,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推导渗透作用的概念;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问题探讨”入手,从“扩散”迁移到“渗透”,理解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感受科学的严谨性;设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3)通过相关探究实验的设计,理解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渗透作用的相关flash动画、大宝SOD蜜广告视频、红细胞在显微镜下吸水与失水的实拍视频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讨论、合作探究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分组:4人一组。 创设情境激趣,诱发探究心理: 视频播放:大宝SOD蜜广告。 过渡:看完广告后,大家有没有买大宝的冲动?SOD是什么呢?我利用百度搜索了一下,网络告诉我(投影展示):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 大宝SOD 蜜,内含丰富的SOD 活性物质,并加入人参、黄芪等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它极易被皮肤吸收,并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能不断地对皮肤补充SOD 活性物,并能有效地防止角质层水分的散失。经常使用大宝SOD蜜,能延缓皮肤衰老,快速渗透,深入滋润,全家适用,四季皆宜。令您皮肤白皙,容颜娇美,青春永驻。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讲课讲稿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 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理念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相统一原理的很好内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学生对探究有热情,但是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特点及过程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小结 3、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 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动画课件,如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动画课件。 九、教学程序 (一)复习相关知识 回顾细胞膜结构:展示细胞膜结构图,提问细胞膜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功能特点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我们知道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那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呢?哪些可以出入?这些物质又是以何种方式出入的呢? 课件展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学生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物质能够通过脂双层? 2、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 3、图中葡萄糖是不能通过脂双层的,但细胞却需要不断补充葡萄糖以提供能量,这该如何解释呢?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 A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三、情感目标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引入 观察与思考 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 (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 回顾旧知识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 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脂质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 学生阅读观察并思考讨论“问题探讨”,学生回答。 提示 1.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2.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推测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 3.通过观察此图还可联想并提出,细胞需要的离子是否也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来运输等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70页、71页内容)思考: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 2.什么是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3.被动运输的特点和种类。 (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和回答进行讲解) 一、被动运输 (一)自由扩散 生答师讲 能够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中,我们已知水进入细胞的方式是渗透作用,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也都是以这种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膜的,把这种方式叫做自由扩散。 学生总结自由扩散特点。 生答师讲 自由扩散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运输。物质运输的动力是浓度差。以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通常是一些小分子物质,气体或是脂溶性物质。 思考 不能通过脂双层膜,但细胞又需要的物质,比如葡萄糖怎样进入细胞? 生答师讲 实验表明,葡萄糖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某种蛋白质,葡萄糖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该实验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说明葡萄糖可以借助载体通过脂双层。 (二)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都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浓度差是运输动力,均属于被动运输。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提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

3.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怎样的? a)当溶液浓度A> B时,水分子流动方向为: b)当溶液浓度A< B时,水分子流动方向为: c)当溶液浓度A= B时,贝U 4.渗透作用的结果如何? 提示: 流动方向?宏观上的方向?微观上的俄 方向?师生共同总结: a)半透膜 b)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 差 从B流向A 从A流向B 处于动态平 衡 (在老师引导下得出) 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进行双向扩散。 从宏观观察,水分是由 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 液,直到达到动态平衡。 从微观上看,水分子是 顺着其相对含量梯度而流动 的。 理解渗透作用, 为理解水进出动物细 胞和植物细胞的方 式。 三、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渗透装置,细胞是 否具备渗透装置的条件?细胞如何 吸水和失水呢?我们以哺乳动物的红细 胞为例来探究。 2.投影:扫描电镜下的红细胞。 视频:红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吸水与失 水。 讨论分析: a)视频中的红细胞出现了哪些现象? b)你认为红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或失水?c)你认为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d)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透过细胞膜吗?这说明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什么 膜? e)红细胞的吸水膨胀和失水皱缩是渗透现象吗? f)其他动物细胞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 结论 a)吸水膨胀;失水皱缩; 没有变化 b)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 胞质的浓度时吸水膨 胀;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 细胞质的浓度时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 胞质浓度时,细胞既不 通过将问题分解 为层层递进、环环相 扣的小问题,能引导 学生顺利思考,理解 相关问题。

高考生物复习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含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小题狂练④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 1.[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护肤品中的甘油属于小分子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细胞,D错误。 2.[2019·云南民族大学附属月考]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浓度较高的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B.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方式相同 C.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可增加细胞液的浓度,因而不会在浓度较高的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方式都是胞吐,B正确;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相同,均为主动运输,D正确。 3.[2019·石家庄普通高中月考]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O2浓度影响的物质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 B.性激素和胰岛素的运输方式不同 C.水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D.某些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 答案:A 解析:当运输的物质是O2时,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受O2浓度影响但不需要载体,A 错误;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胰岛素是蛋白质,运输方式是胞吐,B 正确;水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即由水分子多的一侧向水分子少的一侧运输,C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完整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 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学习内容主要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及胞吐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区别。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基础: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认知能力:高中生已达到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2、技能目标: (1)逐渐形成打破定势思维,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3)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 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五、教学难点: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已知跨膜运输的特征推出跨膜运输的方式。 六、教学媒体: 教科书、板书、PPT课件(包含flash动画)等。 七、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流程图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开课教师:蔡文春开课级别:县级 开课时间:2017-12-8 开课班级:高一(4)班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第3节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图表数据的解读。本节课在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介绍了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机制,体现生命物质性观点,强调了生命活动具有的物质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先介绍了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之后又简单介绍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完整呈现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并通过图形、文字结合的方式,将微观问题宏观呈现、抽象问题具体呈现,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提供给授课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使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呈现、梳理和提升知识。本节教材有较多的图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表转换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节课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能量,这能量来自哪里?为后续课程《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三章和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明白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通过细胞膜模型的建构过程,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知识贮备。本班学生中等生较多,对生物有钻研的偏少,因此对主动运输的特点及意义以及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和转换能力及探究能力偏弱,需要利用本节课加强训练。 教学策略: 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学生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建构出来,是本节课设计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动画和实验数据等,采用提问、设计问题串、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接近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本人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本节课题,引发学生兴趣,继而通过对细胞膜结构的的简单复习,让知识复现,为理解本节内容做铺垫。通过扩散的概念将生命现象引入到对生命的物质本质的讨论,然后引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组实验数据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式的异同。怎样让学生理解难以肉眼看见的主动运输对于生命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①木材(或竹捆)从河的上游随水漂到下游;②船装白糖(或食盐、化肥)从河的上游漂到下游(不开发动机);③船装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知识点精选文档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 方式知识点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主备人:张晓岩请回学们认真对照,将不会的问题圈出来,并准确记忆。有了零碎的基 础知识,才能建构、完善知识休系。 1、 2、什么是扩散?什么是渗透作用?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装置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半透膜分别是?若浓度S1>S2,液面怎么变化?若S1<S2,液面怎么变化?在达到渗透平衡后,是否还有水分子的进出半透膜?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与S2溶液浓度谁大谁小? 3、 4、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什么是原生质层?什么是原生质体?质壁分离指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和内因分别是?什么是吸胀作用?比如? 3、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是?对物质吸收的速率由什么决定? 4、

5、为什么说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两者有无联系? 5、(1)实验时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叶外表皮细胞吗? (2) (3)本实验选用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若浓度过高或过低对实验有何影响? (4) (5)若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该实验,结果会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吗? 6、 7、在显微镜下能否观察到紫色洋葱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核?蔗糖分子能否通过细胞壁?哪些物质能通过细胞壁? 8、 9、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的关系? 8、什么是被动运输?哪些物质进行自由扩散?哪些物质进行协助扩散?发生主动运输的条件?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有哪些?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9、(1)同一细胞运输同一物质时,其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