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无不把经济增长作为本国首选的宏观经济目标。我国近些年来也把经济增长摆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怎样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如何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Allcountries in the worldputeconomic growth asthe preferrednationalmacroeconomic objectives. China'seconomic growthin recent yearshaveplacedtheeconomic workinthefirst place,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receiveda surprisingdevelopment, has madeachievementsattracting worldwide attention. However,rapid economicgrowth,there has also beenserious inflation, then what 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nflation andeconomic growth? Monetary policyand inflationarenot necessarily linked? Itsrole ineconomic growth,how much? How tocontrolinflationin China? These arebefore ustheneed to address theproblem.关键字: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价格、就业、调控策略

KEYS:

economic growth, inflation, prices, employment, control strategy

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分别是什么

经济增长:

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由于GDP中包含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素,所以在计算GDP时,就可以分为,用现价计算的GDP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 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更一般地来探讨,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生产力之成长主要决定于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禀赋、实质资本数量累积与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技术水准提升以及制度环境改善。因此,经济增长也意含着决定生产力之诸多因素的扩展与改善。

支持经济增长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且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正增长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减少,才被称为经济衰退。

通货膨胀: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全面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受到社会商品总价值影响。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二、历代研究成果

关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计量检验的核心问题。Tobin(1965)认为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率产生正向影响的“Tobin效应”。Fischer(1991)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与投资规模(投资占GDP的份额)负相关关系的显著性较低,因此在大样本研究之外应辅以案例研究。Stockman(1996)发现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会影响通货膨胀增长效应的规模。Kuijis(2002)论证了斯洛伐克的通货膨胀主要受国外价格、汇率和工资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直接而快速的,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适度但渐进的。此外,Burdekin等人(2000)分析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并发现两者的负相关关系会从某一个初始通货膨胀水平以上开始,但这个初始水平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又有差异。

类似地,国内的一些研究者也发现了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联的特殊性。张元生,程建林和王元鸿(1993)利用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通货膨胀进行总量和结构分析,建立了通货膨胀定量分析模型;宋秉芳(1996)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推动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得出货币流通量、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工资、储蓄都对通货膨胀起到推动作用;何其样,郑明(1997)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系统考察了主要经济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万世平,舒元(2001)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工资成本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许雄奇,张宗益(2004)运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发现我国的通货膨胀不仅是一个货币现象,也是一个财政现象。陈慎思(2005)通过对中国经济数据的分析,得到能通过统计学上的各项检验的三次回归模型,得出结论: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三次回归

模型的非线性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是同方向的,且通胀率的变化总滞后于GDP增长率,因此,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方向是可以由GDP增长率来预测的。

三、三派理论

促进论:

以费利吉斯.西尔斯.贝尔和泰勒等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第一,当政府投资增加时,会引起货币的过量增加,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使私人投资不相应减少,那么全社会的实际投资就会增加。

这种由政府投资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使得社会总投资增加,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第二,在通货膨胀时期,劳动者的工资上涨往往滞后于物价的上涨,当名义工资增长慢于物价上涨率时,企业的利润率就提高了,因此通货膨胀刺激了私人部门的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第三,从消费方面看,由于害怕货币的持续贬值,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人们会增加消费,从而加大了对消费品的需求,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促退论:

是以坎普斯.哈伯格.沃格尔等人为代表的。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会对经济起消极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在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里,通货膨胀将导致贸易收支的恶化,投机资本会因为货币的预期贬值而流向国外,如果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管制,就会使经济因受到过多干预而产生低效率,从而降低了产量和阻碍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会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扰乱正常的资金流向,减少整个社会的投资,降低经济增长率。

中性论:

在19世纪,人们普遍看重货币的媒介作用,关于货币的“面纱论”占统治地位。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相对于实体经济部门的生产流通过程来说,如同罩在其上的“面纱”的外在因素。从长期看,货币改变不了实体经济部门生产过程本身,即货币是中性的。因而他们断言,通货膨胀也是中性的——它对经济增长既不存在正效应,也不存在负效应。通货膨胀的本来意义会被利率的同比例上升所抵消;名义工资上升,但实际购买力并不增加;

名义成本上升但实际成本依旧不变。

四、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即指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由此可见,通货膨胀包括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货币发行量过多,这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二是货币贬值,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或后果。

通货膨胀是各个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长期伴随现象,世界上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在使用纸币的条件下,其经济增长都伴随一定的通货膨胀。

除了正常价格上涨因素以外,根本原因之一是由于扩大再生产的特点决定的。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通过扩大再生产实现的;而为了扩大再生产,就必须拿一部分产品用于固定资产或基本建设投资。但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特点是在较长时期内取走劳动和生产资料,而在这个时期却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固定资产投资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们将积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时,必然会破坏既定的供求关系,引发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或通货膨胀。没有这个通货膨胀,扩大再生产就难以进行,经济增长就根本不能实现。可见,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或许有人讲,这种情况只适合于外延扩大再生产。笔者认为,对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同样适用,因为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也必须以一定的货币资金投入为前提,也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而这些投入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具有相同特点,自然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从理论上说,只有经济的发展刺激了社会总需求的膨胀,才会形成对货币需求的膨胀,为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国家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当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时,通货膨胀势所难免。

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先后都出现了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是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换句话来说,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一定伴随通货膨胀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论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历了通货膨胀,所不同的是有的国家通货膨胀率高,如战后的匈牙利、70年代的南美诸国和后来的俄罗斯等,而有的国家通货膨胀率较低,如德国、美国等。我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经历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究其原因,国内外学者认为有如下几种不同的形式:

(1)需要拉动型通货膨胀

(2)成本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3)资产调整的通货膨胀

(4)利率投资的通货膨胀

(5)结构主义的通货膨胀

(6)混合型的通货膨胀。

这些通货膨胀的理论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说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但又都不能完整的说明这个间题。就我个人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资源,一是货币,因此,通货膨胀的类型也就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劳力、资源供给约束型通货膨胀,二是货币供给开放型通货膨胀。

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大量增加劳动力、资源的供给,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造成物价的上涨,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但单一的劳动力、资源供给约束型的通货膨胀不会形成恶性的物价上涨,一般来说,严重的通货膨胀多是国家采取了不恰当的货币政策,诱使劳动力、资源约束型的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开放型的通货膨胀相伴产生,它与经济发展不存在必然性。我国的通货膨胀正是存在资源供给约束条件下,货币供应超过可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所产生的。总的说来,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联系,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表现在两个方面,有利方面主要有:

1.当生产力发展到相当水平,出现了需求不足,适度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2.当整个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以充分就业,特别是以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为主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可以有利于该经济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生产企业的不利。当通货膨胀造成价格信号的失真,使企业无法判断哪些是供求关系的变动,哪些是通货膨胀的结果,增加了企业在市场机制下投资经营的风险性,从而损害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

2.造成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经济在长期的通货膨胀环境中运行的结果,必然最终使得劳动力、资源供给更加短缺和混乱,要么是政府采取紧缩政策,要么是任其发展,当劳动力或资源的供给无法继续增加时,经济发展也就到了尽头,从而实行自发的震荡,上述两种结果无论哪一种都会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浪费和严重损失。

3.对分配的不利影响。通货膨胀除了对生产有不利的影响外,主要还在于它对分配的不利影响,它改变了整个社会在现有经济体制下既有的分配形式和劳动者的所得。这种重新分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国民财富的重新分配作用,它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货币的价值不断减少,因此当债务人获得借款之后,如果这种借款的利率是固定的,则债务人的债务会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增加不断减少;对于债权人来说,情况正好相反,由于经济生活中国家和企业是资金的净使用方,而家庭、个人则是资金的净供给方,因此,通货膨胀一般情况下有利于国家和企业,而不利于家庭和个人。第二、对国民收入的重新分配作用。当一个国家存在通货膨胀,而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又无法消除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也就是说,个人等的收入所得无法随通货膨胀的增加而增加时,则工薪阶层和离退休职工的既有工资水平实际上在下降,从而影响他们现有的生活水平,甚至是生活水平的绝对下降。通货膨胀对分配的不利影响,加剧了现有分配机制造成的矛盾,必然侵害到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

4.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这是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影响。上述对生产、分配的不利影响最终会发展到对社会安定的损害。从历史的观点来看,通货膨胀最终的恶果就是摧毁整个现有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造成社会发展过程的重大倒退。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钞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有意识地使物价上涨来使实际工资下降,以弥补财政赤字、扩大出口,即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办

法来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这个办法,和增加税种或提高税率相比,由于隐蔽(不用事先宣布或通过立法机构)不容易遭到反对。凯恩斯就曾扬言,由于人们有“货币幻觉”,只看到纸币面值的增加而察觉不到由于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即实际收入的下降而感到满意。即使明白过来,工资的调整滞后,“时间差”仍能筹得一部分资金。“通货膨胀”的这一特点使许多国家的政府,特别是“急于求成”而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乐于采用。从这个角度看,通货膨胀确实在短期间、特别是在人民大众能够承担的幅度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有人曾提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的理论。但是实践证明,一旦采用这种办法很难使通货膨胀“适度”,相反,却往往陷进“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和工资上涨”恶性循环的所谓“百慕大三角区”,如伊朗前国王巴列维改革的下场。结果,通货膨胀造成的虚假购买力只能推动投机倒把、囤积居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是一条危险的道路。至于,用通货膨胀来实现经济发展就是“南辕北辙”

适得其反了。

五、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现状分析

进入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深化拖累全球经济走向衰退边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从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趋向于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由于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经济触底反弹,开始进入了扩张阶段。目前,由于物价水平的飞速上涨,货币紧缩政策已经打开。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通货膨胀中信贷膨胀支持流动性迅速增长。资金本性是逐利的,尽管政府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措施及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本意是扩大内需,但商业银行无法监控企业资金流从而使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和房地产市场,流动性的迅速扩张、资产价格高涨为高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虽然我们现在不能断言流动性迅速增长、资产价格高涨是通货膨胀的前奏,但流动性迅速增长引起资产价格高涨而CPI反应滞后这一现象本身就反映了经济自身发展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就会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压力下,经济在政策的干预下已经明显企稳回升,市场上初级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物价水平持续普遍升高。尤其是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国内钢材、建筑材料、煤炭,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从而导致物

价水平控制难的局面。目前各国均采取积极的政策防止通货膨胀的加剧。我国政府为了干预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目前准备金率上已经上调到了20.5%,利率也上调到3.25%

(三)由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所以各国政府共同采取联合行动,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随着危机的逐渐缓和和经济的复苏,人们的投资需求不断扩张而消费需求仍然提升的不明显,中央银行为控制由于资金投放过多而引起的通过膨胀已经采取了加息政策以回笼资金,稳定物价。

六、结论及建议

较高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因为通货膨胀会通过降低储蓄率来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还会给经济带来结构方面的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方面的问题。而在较温和的通货膨胀率范围,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对应关系是不太明显的,因为长期经济增长是资源和制度决定的,而长期的通货膨胀率是由货币供应的增长速率决定的。

我国在实行宏观调控时,为了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注意把握通货膨胀的度,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逐渐进入新一轮的景气之中,通货膨胀也已经出现,从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方向有所调整是必要的。平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调控策略,其核心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宏观政策手段的作用特征,通过政策措施的最优组合以实现调控目标的并行不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结构的调整力度,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保持农业及食品行业平稳发展,化解供给约束导致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以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主,辅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在处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通胀问题时,要避免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收缩,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损失长期增长的基础。将财政政策作为辅助手段,有选择性的适度投入,例

如增加农村、医疗、教育、基建领域的财政投入。

(三)注意把握政策出台的力度,确保经济平稳调整。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抑制通货膨胀,需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逐步放缓调控思路,使通货膨胀可以在经济稳定增长中逐步下降。为此,调控对象宜先针对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日用品等领域,后指向投资领域。

(四)与相关部门合作,对信贷流向进行调控,防止由于资金流向虚拟经济而造成的政策调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以确保实体经济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保证经济稳健的增长。同时预防突发的供给冲击加剧的物价上涨,防止高通货膨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煜,《基于非参数近邻估计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科学决策》,2008年第10期

2.郭艳芳、王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1期

3.胡孟茜,《后金融危机时期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平衡发展的分析》,《金融天地》,2010年第12期

4.郭秀闳,《再论适度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5.祖栋梁,《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下旬刊)总第534期

6.周宏,《试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云南学术探索》,1995年第5期(总第29期)

7.徐建新,《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经济学家》,1995年第2期

8.郭锐、吴桂平,《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4月第11卷第2期

9.陶文达,《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期

10.周旭东、陈斌、张兵,《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辽宁经济》,1998年第12期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关系的分析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关系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分别选取了一个代表变量,建立V 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模型的结果支持了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即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反而会引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经济增长;V AR 一、引言 2008年底,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世界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受此影响,我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陷入困境,当前由于外需减弱,、内需不振,一些企业陷入困境。为了刺激实体经济,中央政府和央行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后来中国经济的快速而短暂的复苏,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该计划是随后通胀的元凶,甚至认为中国经济短暂复苏后的增长乏力,再次陷入困境也与之有某种必然的联系。选择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新一届政府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选择。是选择相信市场,主要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走出经济困境?还是更加依赖政 府货币当局的政策,实行新一轮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这使得研究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关系很有必要。

二、理论回顾 对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同学派的学者认识不同。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是媒介,经济一般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产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视为常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物价的同比例上涨,引起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应控制货币量的增长、物价和币值。 20世纪30年代末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古典学派政策上的无能为力,使凯恩斯学派登上历史舞台。凯恩斯认为,人们出于“流动性偏好”,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经济中的常态是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总是有可供利用的闲置资源,货币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配合,通过利率,影响货币需求,以致消费和投资,最后达到扩大产出、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的“滞涨”现象,使人们开始对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和政策进行反思。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扩张在长期的唯一后果就是通货膨胀。即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了其需求量的结果。同时,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所以,货币主义学派政策主张控制货币数量的增长,使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笔者倾向于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即认为货币政策扩张在长期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而对通货膨胀有正的显著

经济学课程论文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经济学概论》课程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题目: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治理措施学生姓名: 学号: 院部: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二O一一年 5 月29 日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摘要:抑制通货膨胀、物价稳定是全球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目标。由于通货膨胀不仅扭曲,侵蚀储蓄,抑制投资,促使资本外逃,而且妨碍经济目标的实现和经济增长,甚至还会造成社会混乱和治安不稳定。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需要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供给需求关系;货币贬值;贫富差距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的定义:在信用货币(包括纸币和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而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的货币经济现象。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通货膨胀以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为反映载体。这就是说,通货膨胀要通过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程度来反映,只有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才有可能(但不必定)产生通货膨胀;如果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没有下降,则必定没有产生通货膨胀。 其二,通货膨胀是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时所出现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这就是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经济现象,并且是一种在信用货币流通中所特有的货币经济现象,在金币流通(即不存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同时,这一种货币经济现象,是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时才产生的。只有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才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若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没有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则没有发生通货膨胀。 其三,通货膨胀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过多而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在现实货币经济生活中,一方面,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和同名货币流通速度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与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之间的量比关系也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流通中货币量既可能过多也可能偏少。另一方面,单位货币名义上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是由国家强制确定的,而单位货币实际上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既受国家强制调整比例(币制改革)影响,更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与它所代表的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之间的量比关系影响。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没有过多的情形下,因国家调整比例(币制改革)而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 遏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单单控制通货膨胀并不过分困难,困难的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遏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在理性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币值的稳定,扩大就业,应当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一般而言,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或过慢增长给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种种严重弊端,全面持续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为: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高经济增长率一般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如果降低速度过快,虽然价格可能趋于稳定,但同样会带来问题;一方面会减少供给,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生活失去保障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再一方面,物价上升,特别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会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为物价大幅度上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国家会采取紧缩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速度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由于经济运行自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超前或滞后的关系,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相关关系不显著,但这一规律仍然起作用。 分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并找到一条既抑制通货膨胀,又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的途径,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难以为继。从2003年到200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依次为10.0%、10.1%、10.4%、。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延续了2003年以来两位数加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繁荣期不断延长。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增长型经济,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来支撑,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占较大比重。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要素分配偏向于资本、偏向于企业、偏向政府(因为政府通常是资源要素的最终所有者),而劳动要素的比重低下,劳动收入部分和资本收入部分的相对比重降低。此外,政府主导经济模式使得经济建设型职能替代公共服务型职能,政府必然将资源更多地用于竞争性领域,而保障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由于得到政府财力支持相对较少而建设严重滞后。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消费增长始终低于投资增长,由此陷入一个“高投资、高储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起点,没有适当规模的投资,经济就不可能发展。但是我国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投资需求过旺,规模过大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可以引起基础产品特别是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并最终传导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上。加之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瓶颈产业的推波助澜,短缺现象严重,促使价格进一步上涨。而一旦控制投资增速过度,又极易引起明显的经济增长幅度下滑,失业人数增长,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等经济萧条现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同时进入“高增长期”和“高成本期”。高增长需要不断的更高的投入,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速度型的,即以高投入、高消耗换来较高的产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等因素的制约。2003年至2005年,GDP年均增长10%,但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6%。 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是高增长高储蓄。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接近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问题。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的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弗里德曼认为:物价的普遍上涨就叫做通货膨胀。萨缪尔森则加上时期概念,认为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价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面包、汽车、理发的价格上升;工资、租金等等也都上升。罗宾逊夫人以通货膨胀的解释是:由于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工资报酬率的日益增长而引起的物价直升变动。还有其它种种界定 一个描绘性的现象是大家普遍能够接受的定义是: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对于这个定义,还有必要增加几点说明: (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样,也不能把经济周期性的萧条,价格下跌以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贴上通货膨胀的标签。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涨作为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为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 (3)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水平上升,比如说0.5%,就很难说是通货膨胀.不过,能够冠以“通货膨胀”的价格总水平增长率的标准到底是多少,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敏感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概念。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虽然,许多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总是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的,只要采取断然措施,将流通中货币量大减少,使每种货币代表的金量不断增加,以致逐渐恢复到其所代表的原有价值水平,则通货膨胀自然消除,通货膨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自然解决,但现代经济中,货币与金属必要量的直接联系已被切断,“流通中的必要金属货币量”这个概念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无法实际测度;对付所有通货膨胀一律采取紧缩政策,有时收效甚微,甚至可能出现“滞胀”。对通货膨胀的成因作进一步的分析,有助于理解通货膨胀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制定适当的消除通货膨胀的措施。 三、通货膨胀的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 四、通货膨胀的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论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非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进一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曲线就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高。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一种理论框架,现实中两者常常并不能达到均衡。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则生产会萎缩,而且会有一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即表现为失业。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失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失业程度的严重与否。 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1.失业率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奥肯定律”论证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指出,当实际GNP低于潜在GNP3%时,失业率要上升1%。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率较高时,往往是实际GNP低于潜在水平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失业率的减少、就业率的增加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不仅存在着“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而且存在着“就业的经济增长弹性”。2.失业率过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不利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人们一旦失业将失去基本的生活来源,造成失业者甚至整个家庭逐步与贫困相伴。3.失业率过高会引起诸多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4.失业率过高会减少家庭的文化投资,降低国民素质。大多数失业者家庭会因为收入下降而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文化投资作为较高层次的追求不得不被削减甚至放弃。在这些家庭中不仅娱乐服务性支出已成为奢侈消费,而且子女的教育投资也难以保证。在失业率较高的社会中不仅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下降,而且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会受到影响,国民素质因此下滑。 5.失业率过高会降低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与意识,导致居民对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下降。 综上所述,失业率过高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失业率不达标,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众多指标都很难达标。因而,失业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政府治理失业,将失业率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惠及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 1.由实际可变因素带来的货币变化的不相关性被称为货币中性,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货币中性的观点,将其作为一种对长期而不是短期的经济的好的描述。()【答案】T 【解析】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2.古典理论使我们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 【答案】T 【解析】古典二分法的产生是因为在古典经济理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货币是中性的,因此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 3.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表现。()【答案】F 【解析】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表现。 4.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如果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那么债权人会受益而债务人受损。() 【答案】F 【解析】本题所述条件相当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高于实际的通货膨胀,则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收益,因为偿还的价值比双方预期的低,也就是比实际应该支付的低。 5.如果通货膨胀被完全的预期到了,那么通货膨胀将是没有成本的。() 【答案】F 【解析】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①由通货膨胀税产生的人们持有的货币量的扭曲; ②因高通货膨胀引起企业更经常地改变它们的价格,从而产生菜单成本;③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价格,导致资源配置上的无效率;④税法的许多条款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效应;⑤通货膨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6.当期物价水平不仅受当期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且还与未来货币供给量预期相关。() 【答案】T 【解析】如果预期未来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则现期的物品将会升值(贬值),相

论述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论述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 研究 (1953——2008) 摘要: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中国1953—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并非经济增长引起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需要辨证地看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GDP 之间的关系,采取措施诱导温和的通货膨胀是中国政府恰当、明智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通货膨胀,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宏观政策,OLS回归分析 一引言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一定幅度的持续上涨。在通货膨胀期间,1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该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呈反比列变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的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涨,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不是一时的上升,而是持续一定时间的上升,国外一般认为这种持续一般要在半年以上。 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物价派”与“货币派”。“物价派”主要是以凯恩斯经济学家为代表,他们主张用

一般物价水平或总物价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衡量了价格平均水平的趋势”。“货币派”强调物价上升不同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真正意义应该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这种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本身并不是通货膨胀。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通常采用这种定义。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物价指数一般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加权平均数。最常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的物价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另外还有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等。 根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①温和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比较长期的以一个稳定的。较低的比率上升。一般通货膨胀率为2.5%~~5%之间,且较稳定。 ②急剧通货膨胀。此时通货膨胀率高且物价水平失去控制,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保障影响极大。③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以递增的速度上涨,货币流通速度迅速增加,货币极度贬值。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要了解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就要先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大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作者认为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而本文就将从通货膨胀的发生、影响、原因及应对策略几个方面来论述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关键字】:通货膨胀游资炒作总需求总供给 有些人还是有疑问:我国现阶段社会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那就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吧。 2010年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13亿元,同比增长18.3%,与1-9月份持平。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 以上数据是我从老师给的材料里摘抄整理下来的。根据数据显示,证明了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而且我认为这并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而我国目前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政府又该有哪些应对策略呢?下面我就根据所学的知识一一地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有人说,通货膨胀就是一个神偷,他悄无声息地从你的口袋里偷走你的钱。如果一个社会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那每个公民和经济中的其他经济单位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目前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维持生活的人相反那些靠变动收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受益 (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3)通货膨胀还可以再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4) 一、由于居住户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 二、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起失业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17. 简述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对产出的影响)。 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是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又扩大的效应。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出减少,从而引致失业。 第三种情况: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18. 阐述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益。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在分配的作用。 最后,还必须补充两点: 一是由于居民户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不动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 二是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 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如何?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具体而言,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而且政府通过通货膨胀征收铸币税,将财富从居民转移到政府手里。 5、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2145969.html,/guoxue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扩大财政投资,并采取措施保证私人部门的投资不减少,则会因总投资的增加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一般总是快于名义工资的提高速度,因此企业利润会增加,又会促进企业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还会损害经济的发展。 较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导致生产性投资下降。 通货膨胀会降低投资成本,诱发过度的投资需求,从而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 持续的通货膨胀最终可能迫使政府采用全面的价格管制措施,降低竞争性和经济活力。 3、中性论: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会中和它对经济的各种效应,正负效应会相互抵消。 (二)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失业基本没有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反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的一种曲线。 (三)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 1、固定收入者损失,浮动收入者得到 2、债务人得利,债权人损失 3、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4、国家得到,居民受损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出售政府债券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 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下面牛牛小编将从投入产出、就业、财富再分配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表述分析。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1. 通货膨胀对投入产出的影响 在持续性通货膨胀中,市场价格机制已经不具备原有调节功能, 所以,这时候无论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很容易作出错误决策。从整个社会角度看,这种错误决策必定会造成全社会的资源利用不合理。并且,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降低居民实际收入,进而使全社会的储蓄和资金积累下降,这必然会降低对生产经营的投资,导致经济增长率低下。同时,货币贬值会导致人们蜂拥抢购那些能够保值增值的实物资产如黄金、外汇、珠宝、房产等,势必冲击正常的经济活动。 2. 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失业、就业之间的关系常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该曲线认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当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时,失业率就低;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低,甚至会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这里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通货膨胀率高,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的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失业率也高。 3. 通货膨胀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由于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所以不论是否发生通货膨胀,总有一部分人的收人是继续上涨的。但毫无疑问,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原来签订固定合同的双方都无法预见通货膨胀今后会如何发展,由此必然会导致财富和收人与履行原合同相比发生偏差,从而引发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4. 恶性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社会危机 当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时,这时候就不仅仅是对上述各方面产生正常影响了,而是会造成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某种危机了。 例如,最常见的是,恶性通货膨胀会引发突发性商品抢购、挤兑银行风潮;产品销售无法弥补原材料成本,使得正常生产经营难以继续下去;地区之间通货膨胀程度不一,会导致流通秩序发生紊乱等等。更不用说当形势继续恶化、国民生活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政治动荡了。 综上所述,适度的通货膨胀应该是有利有弊的,不过如果是恶性通货膨胀,那就肯定是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八章--习题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源于信息成本。所以加快劳动市场信息的流动可以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自然失业。 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解答: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5.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解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则企业的收益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刺激产出水平提高。温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被因更多的就业、产出的增加而获得的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他可能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得到就业机会。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6.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应对方法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胀。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胀压力加大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所引起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一)货币供应量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货币数量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必然是货币供应超过了社会的货币需求。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货币政策由原先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造成市面上的资金流量过大,流动性过剩明显。经过一个时期后,宽松货币政策对于物价指数的拉动作用就开始慢慢出现。伴随着庞大的货币投放数量,我国的物价指数也出现了大幅的上升,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储备逐年增多,导致我国的外汇占款越来越多,从2009年10月的218454亿元增至2011年5月的243907亿元,增长率为11.65%。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央行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使得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偏紧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外汇储备的高额积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广泛实行,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于0-0.25% 的区间不变,欧洲央行、英央行、日本央行紧跟其后,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施。此举诱发了国际资金不断涌入中国经济市场的冲动,大量的国外资金进入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只要国外银行还在蓄意的打压资金的利率,我国将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套利资金,这就加大了通货膨胀可能。 (二)公众预期 预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范畴之一,指经济活动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等)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经行的预测。通货膨胀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在于导致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如果现时的通货膨胀导致了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那将具有更大风险。在通胀的产生初期,物价上升,如果进入了通胀预期的循环,无疑会加大人们的心里对通胀的预期,形成“ 预期通胀”。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就会促使大众提前盲目的消费或增加金融投资的比例,这类行为又会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目前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增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和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任何外生因素对物价的冲击,都会产生较大的联动效应。当前人们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物价水平攀升的内在动力。通胀预期加强还会增加居民对保值商品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需求,提高此类商品和资产的价格,社会调查资料显示,当前社会公众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一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后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前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二对通货膨胀的一些理解 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 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换句话说: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即资本无差别化。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这往往受到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影响。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产生了利润平均化的级差,这种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受利率,分工,行业生产力,投资规模,科学技术的保密程度,人力资源,品牌,信誉,专利,标准,原材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在现实生活中,创新的推动,市场需求的波动,劳工的议价等会使资本利润率产生差异,进而价格被扭曲。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使投资者觉得投资有差异,利润率也应当有差异,因而通货膨胀通常发生在利息率降低,通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在这时,那些充足的资金会迅速的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流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即流动资金越多,对行业利润率平均化要求越迫切。而在高利息率时期,资金紧缺,各行业对利润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09-07-21 遏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单单控制通货膨胀并不过分困难,困难的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遏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在理性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币值的稳定,扩大就业,应当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一般而言,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或过慢增长给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种种严重弊端,全面持续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为: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高经济增长率一般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如果降低速度过快,虽然价格可能趋于稳定,但同样会带来问题;一方面会减少供给,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生活失去保障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再一方面,物价上升,特别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会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为物价大幅度上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国家会采取紧缩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速度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由于经济运行自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超前或滞后的关系,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相关关系不显著,但这一规律仍然起作用。 分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并找到一条既抑制通货膨胀,又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的途径,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难以为继。从2003年到200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依次为10.0%、10.1%、10.4%、10.7%。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延续了2003年以来两位数加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繁荣期不断延长。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增长型经济,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来支撑,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占较大比重。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要素分配偏向于资本、偏向于企业、偏向政府(因为政府通常是资源要素的最终所有者),而劳动要素的比重低下,劳动收入部分和资本收入部分的相对比重降低。此外,政府主导经济模式使得经济建设型职能替代公共服务型职能,政府必然将资源更多地用于竞争性领域,而保障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由于得到政府财力支持相对较少而建设严重滞后。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消费增长始终低于投资增长,由此陷入一个“高投资、高储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起点,没有适当规模的投资,经济就不可能发展。但是我国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投资需求过旺,规模过大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可以引起基础产品特别是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并最终传导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上。加之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瓶颈产业的推波助澜,短缺现象严重,促使价格进一步上涨。而一旦控制投资增速过度,又极易引起明显的经济增长幅度下滑,失业人数增长,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等经济萧条现象。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同时进入“高增长期”和“高成本期”。高增长需要不断的更高的投入,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速度型的,即以高投入、高消耗换来较高的产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受

通货膨胀有哪些表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稳定物价。就是要保持商品与服务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市场主体对经济运行前景的判断和信心,扭曲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作用。在物价总水平持续较快上涨时,要抑制通货膨胀;在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时,要抑制通货紧缩。当前要重视防止通货膨胀。”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国将重点防止通货膨胀,这意味着,中国前几年开始的针对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将面临调整。 我国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20%,同年10月,通货膨胀率达到27%,创造了我国改革以来通货膨胀率的最高纪录。 1997年底开始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它背后的原因就是生产能力全面过剩。 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2003年前8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持续小幅正增长,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同比增幅在12月已经高达3.2%。初步估算,2004年同比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为2.2%。也就是说,2004年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涨价,全年物价上涨也会达到2.2%。有关金融专家随后分析,按照全年物价2.2%的上涨率,实际意味着个人储户存入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收益已经为负值。 结合案例和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及对社会的观察,请你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通货膨胀有哪些表现? 表现主要有:消费品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泡沫化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在低利率下,通货膨胀上升,投资增长,投资以复制性投资为主,创新投资回落,创新投资指生产力提高或发明新产品。失业率下降,如果创新投资少人化明显,失业率下降幅度小,反之失业率下降幅度大,通货膨胀上升引起工资上涨,工资上涨不如通货膨胀快,市场收缩产品生产减少,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减少。行业间平均利润率差异达到最大化,并开始收缩。通货膨胀达到最高,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迫使利息率提高,复制性投资的成本上升,且投资减少;而创新投资的比重增加,投资总量减少,失业率提升,通货膨胀回落,产品生产继续减少。利息率提到最高,复制性投资大幅度减少,创新投资占主体,投资总量降到最低,通货膨胀继续回落,达到最低值并反弹,失业率小幅上升或大幅上升,这是因为企业的资金成本达到最高,复制性投资达到最低,企业可能大量裁员,如果创新投资以少人化为目的则失业率迅速提升;相反则创新投资可以接收一部分劳动力。由于高利息率,创新投资也不会快速增长因而失业人员的增加大于就业人员的增加,失业率可能小幅上升。创新投资可能引起短期经济增长,但后期市场收缩会阻止经济增长,由于创新投资的小幅增加带来了经济增长,如果政府要减少失业率,市场预期前景好,利息率就会降低,通货膨胀开始上升3.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