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上)

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型主义,诞生于1912年的德国。它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格式塔学派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格式塔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和特征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在我国最早由赵演先生仿译Logic为“逻辑”的方法,译“Gestalt”为“格式塔”,最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而朱光潜先生最早将Gestalt一词译为“完形”。“ Gestalt”的含义之一是“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杨清)。

第二种含义即指事物的现象、是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萧孝荣曾总结指出:格式塔既不是“相加而成”的事物也不是混沌的现象;格式塔的性质不含在其部分里面;格式塔的各部分具有功能上的联络;不是一切的格式塔都具有移位不变的特性。

简略地说,所谓格式塔心理学,就是一种反对元素主义,而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体系(杨清《现代心理学主要派别》P.250)。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

1、“三反”一“强调”:

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

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反对华生的S-R公式;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2、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有关人的知觉过程,同时受到物理学“场论”的影响,认为人的脑中也有一个“场”,它决定了人看外界东西的状况,由于“场”一一定规律,人脑就按此规律把客观的东西组成一个“完型”。

3、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任何经验或行为的本身都是不可分解的,每一种经验和活动都有它的整体形态。

换句话说:

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个体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集而成的,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是经由个人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适用性不仅限于知觉过程的研究,许多心理学课题,如顿悟和问题解决也可以用其理论加以解释。

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虽然与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有诸多分歧和争论,可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面却不谋而合。它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把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不反对行为主义视行为为研究主题,声称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一)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不反对把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认为行为主义不用意识建立一种心理学是荒谬绝伦的,但为了避免误解起见,格式塔心理学尽量不用“意识”一词,“至于完全与意识一词有同义的字,苛勒即用…直接经验?

代之”(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对直接经验的观察是一切科学的来源和基础,所谓直接经验,指一个人直接感知到的知识经验。它同物理世界有时是符合的,有时也不相符合。苛勒把直接经验又分为两种:

一是客观经验,指可共证的经验,即彼此可取得一致的客观经验,它是物理学的基础;

二是主观经验,指不可共证的经验,即别人不能直接经验的自我觉察和感受,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只研究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而心理学既要研究主观经验,又要研究客观经验。

心理学和物理学的这种区别,表现在物理学可以采用客观的研究方法和量的测量,至于心理学则须满足于质的研究和推测。例如,在比较重要的情境中,观察一个人,听他讲话时是正常的还是颤抖的,在目前这种观察只能是一种质的辨别。所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就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相互印证,不能像华生行为主义那样漠视意识和经验的功能。

(二)行为

行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考夫卡指出,“心理学虽然可成为意识或心灵的科学,然而我们将以行为为研究的中心点”,因为“从行为出发比较容易找到意识和心灵的地位”。考夫卡认为心理学不研究华生用S-R 公式所推导出来的肌肉收缩与腺体分泌等细微行为,而应研究有意义的整体行为。他指出整体行为是一种环境中的活动,分子行为(细微行为)是在有机体内部的活动。

考夫卡进一步对外显的整体行为赖以产生的环境进行了分类:一种为地理环境,即现实的实际存在的环境;一种的行为环境,即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他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制约和调节。

第三节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上,同样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所强调的内省法,也不反对行为主义所依靠的客观观察法,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不过他们做了一些改进和修正:对于内省法,他们反对构造主义的排斥意义,对象和事物,只强调对心理进行元素分析,他们认为这种人为的分析很容易破坏自己的经验;

对于行为主义,他们认为一方面用客观的方法去约束实验的情境,另一方面用客观的方法去观察被试的反应,这无可厚非,但无论何种实验都不能与直接经验脱离关系,也就是说,客观方法也不能离开直接经验,因此,除了客观方法之外,尚需用内省法来补充它。对于行为主义,他们认为一方面用客观的方法去约束实验的情境,另一方面用客观的方法去观察被试的反应,这无可厚非,但无论何种实验都不能与直接经验脱离关系,也就是说,客观方法也不能离开直接经验,因此,除了客观方法之外,尚需用内省法来补充它。

现象学的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是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的方法要求对在特定时间内主体所觉察到的经验材料不加任何粉饰,力求如实而祥尽地进行描述。这种方法并不用以确定实在的事物和过程,而是用来研究经验。这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把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自然的观察;

坚持对经验进行朴素而实地描述,不做任何推测和解释;

对经验进行质的分析,反对盲目地照搬先进的自然科学的量的和间接的方法,因为经验很难用数量来计算;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元素分析和刺激—反应公式,并将整体原则应用到实际的心理学研究之中;

格式塔心理学家在现象学方法指导下,以新的观点来看待和使用内省法和实验法,从而使得他们的方法独具特色。

第四节同型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比较注重其生理机制的探讨,他们所信奉的意识与行为的生理学说便是“同型论”。所谓同型论简言之,就是认为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彼此完全等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不论我们的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是和大脑皮层内的同样过程相对应的。苛勒指出;如果一个人感知到灰色背景上的白色圆形,就意味着他的脑内也存在着一个具有圆形的有限区域,一些强有力的电荷沿着这个圆形的轮廓不断运动着,环绕着这个区域的是一个电荷较弱的场,它和灰色的背景相适应。

这种解决心物关系和身心关系的理论便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指出的同型论。它否认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带有浓厚的思辨和推理的性质,其实它不过是一种身心平行论而已。

第五节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由于格式塔心理学家把自然观察到的经验作为研究对象,所以知觉结构原则就成了他们早期研究的重点。韦特墨早在1923年就指出人们总是采用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事物知觉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知觉为一群个别的感觉。后来,苛勒又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指出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易使人产生误解。他认为反应很明地依赖于组织作用,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公式:

刺激丛——组织作用——对组织结构的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诸多组织原则,它们描述了决定我们如何组织某些刺激,以及如何以一定的方式构造或解释视野中的某些刺激变量。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二)接近原则

(三)相似原则

(四)闭合原则

(五)完形趋向原则(“完好”图形的趋向)

(六)共向原则

(七)简单原则

在其他因素相等时,人们在知觉时倾向于把知觉到的东西看成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八)连续原则

这些原则并非都是新的,有些原则已属常识人所共知,但格式塔心理学家将它们组织起来,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成为心理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知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至只有极少数顽固的反对者才贬低这一成就。考夫卡曾指出:“格式塔学说不只是一种知觉的理论。它甚至也不只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然而它却起源于一种对知觉的研究,而且在已经进行的实验工作中,比较成功的部分,就是由对知觉进行的研究所提供的”。(转引《西方心理学家文选》306页,人教版,1983)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下)

第六节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一、顿悟学习(insightful learning)

顿悟学习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顿悟学习,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关系而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和解决问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是在于顿悟。

1、以自己的身体来作迂回的实验

例如:把黑猩猩引入一间房屋,该屋前面有很高的百叶窗,旁边有一道门可通向窗外的场地,把香蕉从窗口抛到外面的场地,看它是否作180度的迂回,从门走向窗外的场地,去取香蕉。这种最简单的迂回实验,狗甚至母鸡有时也可以获得成功。

2、利用工具来作迂回的实验

例如,借助手仗来取得栅栏外不能用手取得的香蕉,或借助箱子或“跳仗”来取得高挂在屋顶上的香蕉。甚至也可利用中介的工具来取得最后的工具,然后利用最后的工具来取得目的物。如采用短手杖——取得长手杖——再取得香蕉的迂回实验,只有较聪明的猩猩才能做到。

3、制造工具来作迂回的实验

通过某些辅助动作,使工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然后用以获取目的物。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有两个:一个是叠木箱实验。另一个是连接竹竿实验,即猩猩把两根或三根口径不同的竹竿连接起来,制成一根较长的手杖,取得笼外距离较远的香蕉。

苛勒的这些设计新颖、富有首创性的实验,不仅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而且成了现代学习心理学认知学派实验研究的开端。

苛勒在对猩猩学习的实验中,发现下述三个特点:

(1)在实验的过程中,猩猩常出现很长的停顿,并迟疑不决,环顾四周。

(2)这种停顿表现为它们前后行动的转折点,停顿前的盲目行为、犹豫困惑、与停顿后的顺序前进、目的明确,形成强烈的对比。

(3)停顿或转折后出现一个不间断的动作序列,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完整体,正确解决了问题,取得了目的物。

这些特点充分表明猩猩在行动之前已经知道自己的动作为什么、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的关系,特别是自己的动作和目的物的关系。

苛勒根据一系列的迂回实验,提出顿悟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即解决问题),并不是盲目试误的渐进过程,而是豁然贯通、突然顿悟的结果。这种顿悟不是对个别刺激物所产生的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之间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完形的)理解。

格式塔心理学家不仅构建了与试误说相对立的顿悟学习理论,并且对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进行了批评:

首先,苛勒认为,桑代克所设计的实验情境难度过大,超出了动物可能理解的范围。如在迷笼中动物无法看到全部情境,无法察看完全开放的机构,因而只能从事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行为。

其次,他们不同意桑代克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多次重复及其带来的学习效果。因为按照练习律,多次反复失败的动作应该保留,而成功的动作应被淘汰,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说明练习律难以成立。根据效果律,成功的动作引起快感,不成功的动作引起烦恼,因而成功的动作得到保留,而失败的动作则被淘汰。但考夫卡认为动物在学习中并不重演绝对相同的动作,只是重演大致相似的动作。因此,假定成功的动作的后效决定其第二次产生完全相同动作的看法,便难免与事实相违背。

其实,试误说和顿悟说这两种学习理论如果运用到人类学习之中,似乎可视为盲目探索的机械学习与对材料加以理解的意义学习之争。我们认为这两种学习应该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顿悟只能被视为一种练习到某种程度

时出现的结果。如果对某一问题生活上缺少经验,知识上又无准备,是无法用顿悟来解决的。另外有的学者主张,顿悟只限于理解性问题,有些问题只能靠机械学习,死记硬背,无法靠顿悟来掌握,所以说,如果把这两种学习绝对分开,视为非此即彼,不仅在理论上不成立,在实践中也是很难行得通的。

二、学习迁移(learning fransfer)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桑代克是认为两情境中具有共同的要素。而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原先的学习与产生迁移的情境之间虽有着共同的东西,然而却不是完全相同的零碎要素,而是共同的模式、完形或关系,也就是说迁移非共同要素的迁移而是整体关系的迁移。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迁移是由于两种学习情境相似的功能所致,即由于对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领悟。例如,在笼中没有竹竿时,猩猩也能用铁丝和其它东西代替竹竿取得香蕉,这就是相似功能的迁移。

苛勒在1919年做了一个“小鸡觅食”实验。他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

通过条件反射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小鸡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如果小鸡是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黑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应。实验证明:小鸡对新刺激(黑色纸)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阳性刺激(深灰色纸)的反应是30%;而幼儿做同样的实验时始终对黑色纸的刺激作出反应。

三、创造性思维

魏特默认为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配部分,既使在有必要关注问题的细节时,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整体。必须把细节放在问题的整体中,把它们与整体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是一种至上而下,由整体到部分的思维。他认为要使人们顺利地解决问题,必须把问题的整个情境呈现出来,使之能对问题有个完全概观,决不能像桑代克那样,有意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藏起来,迫使被试不得不去盲目试误。

魏特海默强烈反对由试误说和条件反射说所引发出来的在教育领域中所采用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方法。他认为盲目的重复训练和死记硬背很少有创造性成分。“因为它容易导致极端机械化的行为习惯,导致盲目性和奴隶般地操作的倾向,而不肯于动脑不能够自由地对待问题”。

他指出,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览问题情境,使他们明白怎样去解决,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争取在理解、领会问题的前提下,产生顿悟。学生也不能过分依赖教师和权威、机械地记住一些法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便以为万事大吉了。创造性思维都是遵循着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

第七节对格式塔学派的评价

一、格式塔学派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在格式塔思想的影响,心理学工作者开始有条不紊地系统地研究了动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问题,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及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今心理学理论体系及教科书中极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也成为其它学派前进中强有力的刺激,经常促使他们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

二、格式塔学派对心理学的贡献

1、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

大量的事实证明,冯特、铁钦纳的理论体系漏洞百出,举步维艰。格式塔学派大胆地冲破了元素主义的束缚,积极而有成效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这对促进心理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由于格式塔学派在知觉领域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研究,使得经验论、联想论、官能主义的传统方法逐渐让位于先验论、整体论和突创论。知觉心理学也由感觉心理学的附庸变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并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3、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独具特色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及对迁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冲击了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框框,不论在理论创建还是在教育实践中都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顿悟说也成为西方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并且他们关于人类学习的观点,在70年代初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

4、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

与魏、苛、考一起在1921年创刊《心理研究》的戈尔德斯坦,采用格式塔学派的整体观,否定了原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马斯洛曾在其师魏特默指导下,研究整体论,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分析的方法论,主张以此来研究人的经验;罗杰斯也主张对人的心理事件或直接经验进行现象描述和整体研究;罗洛梅强调对主观意识经验的整体体验和描述,主张存在分析的心理学,这些都表明了格式塔学派的潜在影响。

5、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识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注意人们对感觉信息输入的组织和解释的主动性,这些都成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方法论上,格式塔学派强调研究直接经验,并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这也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可见,格式塔学派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和促进是极大的。正如罗伯特逊指出,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新格式塔现象。

三、格式塔学派的局限与不足

格式塔学派的理论体系尽管比较严谨,立论比较精密,然而其局限与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

1、其理论主张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格式塔学派关于客观世界的划分、组织原则的论述及其场论和同型论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和强烈的先验论色彩。在探讨学习问题时,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的社会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2、其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

采用了一些物理学的概念和数理术语,观点模棱两可,概念不确切,过于晦涩深奥、神秘莫测。

3、对其它学派的批评过于苛刻

对联结主义、行为主义和元素主义的批评有的是一针见血,比较中肯的,但有的又过于武断,缺少根据。对其它学派的批评只是指出了他们的缺陷所在,并没有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对别人的理论指责过多,他们竟没有足够的精神和时间来构建更令人信服的理论,显得勇气有余、底气不足。

4、格式塔学派过分依赖现象学的方法

格式塔学派过分依赖现象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控制条件和科学的依据。他们所进行的实验人为因素过大,没有做出定量分析和统计处理,别人很难进行验证,缺乏信度和效度。其早期实验是比较初级和带有尝试性的,就水平而言,并不比他们所批评的其他学派好多少。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实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实验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实验研究: 1.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是指,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例如,我们看到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那只灯同时亮了。这种错觉是灯光广告似动的基础。在韦特墨之前,人们一般都认为这种现象并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意义,只不过是一些人的好奇心罢了。然而,对韦特墨来说,这种现象正是不能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的证据。这种现象的组成部分是一些独立的灯在一开一关,但组成一个整体后,给人造成这些灯在动的印象。 似动现象是形成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开始时,它主要关注的是知觉。如右图所示,如果你对着它多看一会儿,就会感到这些线条在移动。但倘若把每条线都分开,就不会有似动现象。后来,格式塔心理学还研究了其他方面的课题。它把重点放在整体系统上,在这个系统中,各个部分是以一种能动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仅根据各分离的部分,无法推断出这个整体。例如,漩涡之所以会那样,并不是由于它所包括的那些具体水滴的原因,而是由于水的运动方式。如果把旋涡分解成水滴,就无法理解漩涡这种现象了。又如曲调,因为曲调取决于音符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音符本身。为了强调这种整体性,韦特墨采用的德语“Gestalt(格式塔,或译完形)”一词,可以被翻译成“形式(form)”、“型式(pattern)”、“形态(Configuration)”等,意思是指“能动的整体(dynamic wholes)”。由于韦特墨发起的这场运动关注的是这类完形或格式塔,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格式塔或完形心理学”。 2.整体与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重点放在整体上,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承认分离性。事实上,格式塔也可以是指一个分离的整体。例如,格式塔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明显的实体。他们是用“图形与背景”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我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则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的。重要的是,视觉场中的构造是不时地变化着的。一个人看到一个客体,然后又看到另一个客体。也就是说,当人们连续不断地扫视环境中的刺激物时,种种不同的客体一会儿是图形,一会儿又成了背景。说明这种现象的一个经典性例子是图形与背景交替图。 事实上,这种图形-背景交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当一位听众在聚精会神地听报告,报告人的讲话就成了“图形”,周围人的议论便成了“背景”。而当这位听众在与旁人讲话时,那么他俩的谈话就成了“图形”,而报告人的发言则成了“背景”。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图形与背景关系的这类变化,不仅在知觉中起作用,而且在学习和思维中也起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内容简介: 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是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1886年3月18日生于德国柏林,在那里接受基础教育。1903-1904年求学于爱丁堡大学,对科学和哲学产生强烈兴趣。回到柏林后,师从C.斯顿夫(C.Stumpf)研究心理学,1909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1910年起,他同M.威特海默(M.Wertheimer)和W.苛勒(W.Kohler)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始了长期的和创造性的合作,“似动”(apparentmovement)实验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起点,他本人也成为格式塔学派三人小组中最多产的一个。1911年,考夫卡受聘于吉森大学,一直工作到192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精神病医院从事大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战后,美国心理学界已模糊地意识到正在德国兴起的这一新学派,因而劝说考夫卡为美国《心理学公报》写一篇关于格式塔的论文。这篇论文题为《知觉:格式塔理论导言》(Perception,an Introduction to Gestalt Theory,于1922年发表。论文根据许多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1921年,考夫卡刊布《心理的发展》(Growth of Mind)一书,该书被德国和美国的发展心理学界誉为成功之作,它对改变机械学习和提倡顿悟学习起过促进作用。自1924年起,考夫卡先后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任教,1927年被任命为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研究教授,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1932年,考夫卡为了研究中亚人,曾随一个探险队进行调查工作。在探险队得了回归热病,复元之后,他开始写作《格式塔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 of Gestalt Psychology),该书由纽约哈考特-布雷斯-约万诺维奇公司于1935年出版。这是一部意欲集

格式塔心理学在设计里的应用

格式塔心理学在设计里的应用 对知觉所进行的一整套心理学研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理论,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部分原理对设计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在家具设计里,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许多格式塔理论及其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应用。这些理论和研究阐述了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家具外形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结构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结构整体的各个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关的单位,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如果办不到这一点,整体形象将继续呈现为无序状态或混乱,从而无法被正确认知,简单地说,就是看不懂或无法接受。格式塔理论明确地提出:眼脑作用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根据直觉的观察和对自己的视觉表现的自觉评价,以及受众的反应得出结论:无论是设计师本人或是观者,都不欣赏那种混乱无序的形象。一个格式塔很差的形象即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而无整体性,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给人的总的印象是“有毛病”。这样的视觉形象势必为人们所忽视,乃至于拒绝接受。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格式塔心理学在家具设计里的一些应用。 例如左图这款经典的红蓝椅,这件椅子由13根5cm× 5cm的机制木条和两块层压板构成,13根木条相互垂直形 成了基本的框架,框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式经过精心计算得出 的,因此整个设计存在着一种几何学上的精确感,没有一根 多余的木条。看到这件家具,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个整体给 我们的感觉,知道是款椅子,进而才会再去研究构成这个整 体的每一个构件,及其相互之间的结构。这款椅子同时也删 除了所有可有可无的部分,只保留那些绝对必要的组成部 分,从而达到视觉的简化。这是格式塔心理学在设计上的一大重要应用。在我们实际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必须留意在设计中是否添加了任何与你预期的表达相抵触的多余的东西。如果有,则应排除,以改进你设计上的视觉表达的格式塔。通过研究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比如上图的红蓝椅,我们注意到,任何有效的,吸引人的视觉表达,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形象。许多经典的设计作品在视觉表现上都是很简洁的。 下面这款药蜀葵大沙发,各种看似是随意组合在一起的颜色,其实是经过精心的安排, 这样看起来才会既生动又和谐。其实这也体现了格式塔 心理学在设计里的又一大应用,当各个视觉单元一个挨 着一个,彼此靠得很近的时候,可以用“贴近”这个术 语来描绘这种状态,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贴近手法创 造出完美的格式塔。这样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就不 容易产生冲突,整体看上去也会感觉很美,很和谐。 下图这款雏菊椅造型经典,优美动人。一根根藤条

《环境心理学》

一、单选题 1.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D A.格式塔知觉理论 B.生态知觉理论 C.环境知觉理论 D.概率知觉理论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旧仓库经装修改成艺术家工作室,这一现象可以用()理论加以解释。C A.唤醒理论 B.环境负荷理论 C.行为场景理论 D.行为约束理论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A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4、()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A A.情绪 B.激动 C .唤醒行为 D.兴奋 5.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A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6.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B A.评价成图 B.认知成图 C.评价地图 D.认知行为 7.()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C A.警戒 B.激动 C.应激 D.衰竭 8.直接支持使用活动和使用者工作绩效的建筑因素通常称为()。B A.建筑的协调因素 B.建筑的功能因素 C.建筑的形制因素 D.建筑的社会性 9.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A A.空间行为 B.人人空间 C.私密性 D.领域性 10.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和信息控制。B A.前进 B.退缩 C.懦弱 D.勇敢 1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B A.触觉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12.下列四个人中,()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C A.惠太海默 B.考夫卡 C.林奇 D.苛勒 13.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不属于其中所包含内容。D A.同一性 B.结构 C.意义 D.方法 14.()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A

格式塔心理学

第十三章格式塔心理学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点有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格式塔心理学发端于20世纪初的德国,当时德意志帝国迅速崛起,妄图征服世界,称霸全球,使世界各国都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体。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德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科学等方面都倾向于整体的研究,心理学也不例外。1894年狄尔泰在《叙述和分析心理学》中,提倡从研究经验着的整体出发,反抗艾宾浩斯的分析心理学;1906年斯特恩在《人与物》中,也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反对传统的元素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不过是在这种总的社会历史的思潮下,在心理学里产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哲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格式塔心理学也受到马赫的中立要素观点,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L.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三)格式塔心理学也受当时自然科学重视整体研究的趋势的影响。 物理学的场的理论不但影响到生物学,对格式塔心理学更有直接的影响。1875年马克斯韦尔提出了电磁场理论,认为场不是个别物质分子引力和斥力的总和,而是一个全新的结构;并且指出,如果不参照整个场力,就无法确定个别物质分子活动的结果。在这一思想影响下,苛勒在《静止和固定状态中的物理格式塔》(1920)一书中,采取了物理学的场论,认为脑也是具有场的特性的物理系统,从而论证知觉与人脑活动是同型的。 (四)格式塔心理学的先驱 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形式元素说,他在《感觉的分析》一书中,把感觉当作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认为物理学所处理的声、光、温度的世界,也就是心理学所对待的声、光、温度的世界;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一些关系的问题。在马赫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影响下,厄棱费尔提出"形质"学说,把不能用一般的感觉所能说明的经验性质,称之为形质;他认为形质不是感觉的简单的凑合,而是感觉成分属于另一种组织形式的新的性质。这些对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惠太海默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格式塔心理学的倡导者有惠太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其中惠太海默是格式塔心理学最初的倡导者。 (一)似动现象的实验

环境心理学豪华版

环境心理学 (根据十六周课堂录音整理) 1.注意(P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者缺一不可 2.生态知觉理论(P43) 生态知觉理论由吉布森(J.Gibson)提出,其强调两个要点:(1)环境的提供、(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吉布森认为,生态知觉是心理主体有机的整体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环境呈现其功能特征。所以在相关工作上,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情感反应,注意环境潜在的生态意义。 3.知觉定势(P9)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4.表象 表象概念的含义:(1)再现性(2)对象性 意识活动中的意向性,表象是其前提及根本保障,在表象当中可以回应、讨论、判断一些事情,纠正错误。 5.环境认知(P68) 主要内容: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和时间长短。 6.应激、应激源(P129) (1)灾变事件:是势不可挡的应激源 (2)个人应激源:指引起应激的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源(Lazarus&Cohen,1977):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 7.评价噪声的三个因素(P150) (1)响度(2)预见性(3)控制感 8.关于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P321) (1)超载假设 (2)城市环境应激 (3)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 (4)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综合分析) 9.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P282) (1)动作性行为习性 (2)体验性行为习性 (3)认知性行为习性

10.场所的概念基础 (1)地方性(2)人员活动(3)空间特质 11.个人空间的作用(P175)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着自我保护作用:避免接受过多的刺激,防止应激造成的过度唤醒,弥补私密性的不足,防止身体受到他人的攻击。 12.霍尔·个人距离(P178) (1)密切距离:0-0.45m (2)个人距离:0.45-1.20m (3)社会距离:1.20-3.60m (4)公共距离:3.6-7.6m 13.图式 图式是动态的认知架构,换句话说,是心理建构的过程。是在知识、经验、动作、习惯等心理机制上长期形成的。 皮亚杰通过图式的核心概念,并在同化、顺化、平衡三个观念的支持下,提出了在发生认知理论上的基本框架。 同化:认知结构的充实、完善 顺化:内部图式的变化产生的适应 平衡:同化与顺化的协调统一 14.概率知觉(P39) (1)概率知觉由布伦斯维克(Egon Brunswik)提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2)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 布伦斯维克把个人的环境知觉比作透镜将光线聚焦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将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接收、过滤、重组、聚焦,使之成为整体。 他还认为,来自环境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有效性。有的刺激比另外一些提供更准确、更可靠、更有用的环境线索。所以,为了提高对真实环境的判断概率,需要对相对可靠性进行区分、排列、作出判断,并且积累相关的环境经验。 15.唤醒水平·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P126) 在从事某项任务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效率,且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在唤醒水平处于适当水平,也就是环境刺激适度时,才能达到最好的绩效,这种适应水平我们也称之为最有唤醒水平。 16.私密性(P183) (1)私密性是体现出个人空间的保持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 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退缩和信息控制。 退缩:个人独处、与其他人亲密相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 信息控制:匿名,即不愿意别人对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藏,如人们常说的隐私权,当然不包括对罪犯的隐瞒;不愿多交往,尤其不欢迎不速之客。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 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 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 寻求最佳刺激, 再根据心理需求, 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意象场所精神 环境,是近年来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人类的应用科学避免不了这种趋势,与环境相关的这类科学的传统目的是帮助人类适应所处之环境,现在则需要进一步帮助人类去创造一个满足他们需要的栖息之地。环境心理学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绿地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 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在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比如:格式塔、透镜论、攻击论等。环境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纸上谈兵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它的真实性,下面我就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浅谈一下环境心理学在生活与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一、研究对象概述 重庆文理学院现占地面积1921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自然生态型的星湖校区位于永川区卫星湖文化旅游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省级“园林式单位”

二、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 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而且有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这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规划蓝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在此中的应用使校园景观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高校周围的环境。 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与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景观设计而言,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使用规律简单明确,组成元素完整等特点。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行为场景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而校园意象则是指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作用的过程,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它是刺激在场或间接刺激之后发生的,会持续一段时间,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这里的“偏爱”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信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有组织的“复杂”。 意象空间结构 (1)方向 校园方向以东西向为主 导,南北向为辅。这主要是因 为教学区相对于学校宿舍为 东西向分布。 (2)核心与层次 校园公共意向范围中有 一个核心——以星湖广场为 核心向两侧的教学区和生活 区辐射形成层次。 (3)架构模式 校园通过香樟路和各支 路交叉,形成三大组团——教学区、宿舍区和运动区。另外还有小的分区如娱乐购物区,健身运动区,教职工生活区。

环境心理学

1.色彩联觉方面的知识。P9 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设计者凭经验在室内设计中广泛应用了色彩联觉方面的知识。 1、色彩的温度感:色彩会使人产生温暖或寒冷的感觉。 2、色彩的距离感:明度高的暖色使人感到距离缩小,称为前进色。明度低的冷色使人 感到距离增大,称为后退色。 3、色彩的轻重感:深色感觉重,浅色感觉轻;暗淡色感觉重,明亮色感觉轻。明度一 样时,暖色感觉重,冷色感觉轻。黑色感觉最重,白色感觉最轻。 4、色彩的面积感:面积一样大的两种色彩,明度高而色浅的有放大的感觉;反之则有 缩小的感觉。 5、色彩的动静感:暖色使人兴奋,为动感色彩;冷色使人沉静,为静感色彩。明快浅 淡的色彩使人轻松,灰暗浓重的色彩使人抑郁。 2、P21 格式塔的含义,词义-术语-引申 1.词义:德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它还具有英语structure(组织)的含义 2.术语: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 3、引申:在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应用中,差不多把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的性质。 3、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P24 1、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 2、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 3、对称形态易成图形 4、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成图形 5、单个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 6、动的形态比静的更易成为图形 7、整体性强的形态易成图形8、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另类形态易成为图形 9、有意义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 4、地图的组成要素。P41 (1)路径:旅行的通道,如步行道、大街、公路、铁路、水路等连续而带有方向性的交通通道,其他要素沿路径分布。 (2)标志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 (3)节点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 (4)区域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的空间范围 (5)边界不同区域的分界线 5、四个环境维度P83(1)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卡普兰(2)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3)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4)神秘性——环境中隐含的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6、人际距离的四种P133 (1)密切距离0-0.45m,小于个人空间,亲人之间,安抚、耳语 (2)个人距离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亲属师生密友握手言欢、促膝谈心 或日常熟人之间的交谈 (3)社会距离1.2-3.60m,应用于商业交往和社交 (4)公共距离3.6-7.6m或更远的距离,演员或政治家与公众正规接触所用的距离。7、领域性的定义P146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有一个场所或一个领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8、城市意象由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P154 (1)同一性——组成要素从背景中突显出来的清晰程度 (2)结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3)意义——这些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 9、空间定向涉及的三个问题拉普卜 (1)自身正处在什么地方(2)如何去要去的地方(3)如何确定以到达目的地。10、沃尔威尔提出了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对感觉刺激具有最佳适应水平,即介于刺激过

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一、背景 (一)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格式塔心理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 ?整体性思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这是一种和原 子论思想相对立的观点 ?整体论思想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但真正体现是在黑格尔(G. W. F. Hegel) 的哲学之中 ?黑格尔用有机体的整体论来解释人类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基本单位是国家和民 族,历史事件不能简单还原为个人行为。 (二)社会历史背景 ——20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使整个国内形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会意识形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倾向于整体性的研究。 (三)哲学理论背景 1 、康德的“先验论”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源思想。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在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上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 2、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现象学。 (四)科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接受和利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物理学中“场论”的思想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全新的阐释,从而开创了心理学的新天地。 (五)心理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主要受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的启发。 ?当代心理学史界基本认同形质学派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前驱,直接影响到其整体 论思想的形成。 ?形质学派倡导研究事物的形、形质。“形质”是知觉中存在的由感觉成分派生出但又 不是感觉简单复合的新成分,它最终决定着知觉的结果。这是一种朴素的整体观。 ?舒曼、卡茨、鲁宾等人的心理学理论也都或多或少地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过影响。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 (一)马克斯·惠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 ?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于191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首创格

环境心理学33515

第一章 一,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 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4,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二,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 1,刺激作用与相应的感受器 2,感觉阈限(下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最大刺激量。从下阈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3,注意(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 4,要一定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 物的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人的自身状态。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相互加强或相互削减 2,联觉(指一种感觉会引发一种感觉的现象) 3,不同感觉的补偿 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 五,知觉定势(个人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据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之为知觉定势) 六,习惯化——适应(如果感知到的刺激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人对这种刺激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感觉不到,习惯了环境的刺激而变得适应) 七.认知,指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他的核心。 1,图示—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即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之为图示(图示的形成是一个以时间作为代价的内化过程,一旦形成,便在个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形 成一种顽固的定势,成为一种直觉的思维方式或习惯的行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比较

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比较 应用心理学081 戚星星08156117 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都属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开始时,这两种运动都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后来,两者逐渐对立起来。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行为主义的产生,主要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改良的需要,而心理学内部的茅盾则是其产生的主要内部因素。一方面传统心理学对于意识的理解和研究各个派别意见分歧争论不休,但却无利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动物心理学和机能心理学发展,开始关注行为和客观上的概念,远离了纯粹的意识研究。而30年代以后,以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者对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内部因素,把复杂心理现象简单化的极端观点进行改造。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正是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幅提高,妄图成为世界霸主这一时期。格式塔心理学毫无疑问受到了其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的影响。其哲学思想渊源,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康德的先验论;第二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和社会实验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而新行为主义学者,则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赫尔德假设—演绎方法,斯金纳的归纳和反射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的观察法。同时,格式塔心理学也并不反对内省法,并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在具体的研究中,还运用了实验现象学的方法,以归纳为主,加以直观描述,建构现象场并发现其意义,在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并不作任何的推论或解释。 三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客观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华生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

环境心理学 1、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任务是,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P1 2、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P3 (1).把环境一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一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3).具有浓厚的多科学性质。 (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3、感觉的特点:P5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客观的。 4、感觉阈限:P7 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限。从下阈 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感觉到的刺激范围。 5、注意:P8 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 (1).刺激物的对比强度 (2).刺激物的状态 (3).刺激物的新异性 (4).注意的广度 (5).个人特征 6、联觉:P9 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的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7、不同感觉的补偿:P10 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8、感觉与知觉的关系:P10 知觉的产生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但并非感觉的简单总和,感觉与知觉是两种既相同又相异的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物体的整体反映。 9、知觉定势:P11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暗示,或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10、认知:P12-13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心理学家认识到研究认知、智力或思维的重要性,皮亚杰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既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示”。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柯勒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柯勒生平简介 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Kohler 1887-196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韦特海默、考夫卡),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1887年柯勒出生于爱沙尼亚,父母都是德国人,父亲是校长,他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柯勒除了对科学感兴趣,他也喜爱音乐、钢琴和户外运动。曾先后就读于杜宾根大学、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期间师从斯图姆夫,写成了有关心理声学的论文。1909 年获柏林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应聘于法兰克福大学。在著名物理学家M.普朗克指导下,他接受了相当深入的训练。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强调主张心理学必须和物理学结为联盟。在这里,他和K.考夫卡成为同事,并在1910年和 M.韦特海默相识,并承诺和考夫卡一起做他研究似动现象实验的助手和被试,从此三人合作继续研究,终于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派。 1913年,苛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南非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属地特内里费岛研究黑猩猩的学习。在他到达6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致使他在那儿滞留7 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根据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究结果,于1917年出版《人猿的智慧》,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性著作。1920 年回到德国,1 922 年在柏林大学继任斯图姆夫的职务,并一直工作到1934 年。自此柯勒建立勒他的心理学学术地位,也标志勒格式塔心理学思想被正式承认。 1934年,他接受了詹姆斯的邀请去哈佛大学讲学,由于他一直和纳粹政权有冲突,为反对纳粹写信给柏林的报纸批评政府,在讲学结束后即因厌恶德国纳粹政权,当即决定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担任斯沃莫尔学院心理学教授。 1946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070404318 唐宇 格式塔一词来源于德文“Gestalt”的音译,本意指的是形式、形状、方式、实质。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与艺术有缘的心理学理论,其主要目标是探讨视觉感知及其与学习、思维的关系,它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而家具设计是对形和其他视觉触觉效果的综合,因此研究格式塔理论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无疑对家具的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某些领域内,心理学和设计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视觉知觉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设计师,对此应引起必要的重视,因为视觉表现,比如家具的设计,归根结底是给别人看的。 家具式样的审美心理是影响家具受欢迎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设计合理的家具会使人们产生愉快的视觉感觉而乐意亲近,诱使潜在顾客去接受;一个设计不合理的家具在人们把目光投向它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不协调、不愉快的感觉,从而产生排斥心理,影响购买使用的欲望。从审美心理学上说,主体的审美在表面上虽然是无关功利的,但究其实质,事物的审美价值同其功利性的价值并非毫无关联的,二者的联系是间接的,但又是强有力和不可忽略的。 家具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设计师本人或是观者,都不欣赏那种混乱无序的形象。一个格式塔很差的形象即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而无整体性,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给人的总的印象是“有毛病”。这样的家具作品势必为人们所忽视,乃至于拒绝接受。 在实际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必须留意在设计中是否添加了任何与你预期的表达相抵触的多余的东西。如果有,则应排除,以改进你设计上的视觉表达的格式塔。在进行家具设计时,应该考虑设计的最终效果。家具应给人以整合的视觉印象,避免,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变化。任何有效的,吸引人的设计,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形象。许多经典的设计作品在视觉表现上都是很简洁的。 除了形态以外,家具的外观设计还包括格调和纹理等要素。格调与纹理是由大量重复的单元构成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视觉单元的大小或规模,除此之外,它们基本上是一样的。格调是视觉上扩大了的纹理,而纹理则是在视觉上缩减了的格调。因此,在不需要明确区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同时解释格调和纹理,感知格调或纹理的视觉格式塔,总是基于视觉单

环境心理学试题课程主要知识点

环境心理学 绪言 1、 1968 年 6 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答案: A A 环境设计研究协会 B 环境与行为 C 人 - 环境研究国际协会 D 人 - 环境研究协会 2、环境心理学首先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北美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人类 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3、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 1. 把环境 - 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 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 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3. 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 4. 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4、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案: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 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 事物。答案: B A触觉B感觉 C 知觉 D 认知 2、()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 思维是它的核心。答案: C A感觉 B知觉 C认知 D幻觉 3、()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 节活动也关。答案: D A听觉 B嗅觉 C触觉 D动觉 4、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想象。 5、什么是知觉

答案: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 各个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 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 1、下列四个人中,()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答案:C A惠太海默 B 考夫卡 C 林奇 D 苛勒 2、吉布森是()理论的代表及创始人。答案:B A 格式塔知觉理论 B 生态知觉理论 C 环境知觉理论 D 概率知觉理论 3、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 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答案: D A 格式塔知觉理论 B 生态知觉理论 C 环境知觉理论 D 概率知觉理论 4、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 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兴起于 德国,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是惠太海默、考夫卡和 苛勒。 5、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开发者、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意义。 答案: 1. 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 承认了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客观 地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 1、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 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答案: A A 认知地图 B 评价地图 C 格式塔心理学 D 公共意象 2、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答案:B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突现论 似动现象实验是韦特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完形主义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所谓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韦特海默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长的裂缝,先后在幕布上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是垂直线,另一条则同这条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如果先后投射这两条线间隔时间很长(如出200毫秒),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先后出现的光线。如果两条线出现的时距很短(如30毫秒)这时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光线。可是,如果在两条线出现之间有一最适应的时间间隔(例如60毫秒),这时被试者实际看到的光线则是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这种原来是静止的两条光线,能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被称为似动现象(或φ现象)。 似动现象的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起家的重要实验,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创建的重要基础,这一实验是由惠特海默主持的。惠特海默用舒曼所制的速示器来呈现先后出现的两条线段A和B(如图6-2),先呈现线段A,后呈现线段B,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30毫秒时,则两条线段会被看作是同时出现,并构成一个90о的角。

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200毫秒时,则出现了静止的两条线段一前一后出现;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正好是60毫秒时,则会引起最佳的运动现象,即我们可以看到线段A向线段B的移动。惠特海默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他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 惠特海默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认为,似动现象不可能是眼球运动所致,实验已经证明,眼球的运动需要130毫秒的时间,实验的60毫秒时间之内是不可能产生眼球的运动。同样这也不是主体推理的结果。因此,惠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依附在一定心理物理场中的崭新现象,也就是说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突现的现象。这种现象依附于一定的情景,是一个整体现象,它不可以分析为元素。实际上格式塔在这里突出地说明了一条最基本的完形原理:在现象场中,整体不同于其各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决定着各部分的性质。这一看似简单的发现其实是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最有力的反叛。 (二)同型论 知觉理论的一种。格式塔心理学派解释知觉组织作用和心理格式塔来源的理论。认为知觉经验的空间秩序在结构或形式上与大脑生理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1912年,M.魏特曼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一学派的兴起。 理论上的一些先行者: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知觉不是一种被动的印象和感觉因素的结合,而是这些元 素主动地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结合起来的经验。 物理学家马赫(《感觉的分析》1885):空间模式(如几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 的感觉与元素无关。即使观察者注视客体的空间方位可能变化,但是它对客体的视觉或听知 觉是不变的。例如,无论从哪一边或从顶上,或从一角去看,在我们的知觉中,一张桌子仍 然是一张桌子。同样一系列的声音,比如一支曲调,即使可能改变速度,但在我们的知觉仍 然是同一支曲调。(我认为,即使音阶改变,或有错音,也不影响人们对这支曲调的知 觉。) 厄棱费尔:有些经验的质不能用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起来解释,这些质叫格式塔质, 或形质。知觉是以个体感觉之外的某些东西为基础的。一支曲调是一个形质,不依赖于组成 它的那些特殊感觉。 时代精神: 19世纪最后几十年,由于物理学承认和接受力场的概念,它已经越来越少地运用原子主 义的概念了。比如磁力,光、电。这些力场被认为既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也具有完型或模 型。它们被看作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者微粒的作用总和。 魏特曼的似动实验 以考夫卡、苛勒做被试,魏特曼使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缝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垂 直,另一条和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如果先通过一条细缝显示出光线,然后显示另一条光 线,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较长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那么被试者就看到两条相继出 现的光线。如果两条光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被试者就看到两条连续的光线。可是,在两条 光线之间有一最适宜的时间间隔(约60毫秒),被试者看到光线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而且 又移动回去。这就是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的一个明显例子。 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 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 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