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 《木兰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8 《木兰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8 《木兰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8 《木兰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8 《木兰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①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②略写:战斗过程,十余年征战生活。

这样处理是为了塑造人物和突出主题。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不慕名利、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详略处理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厌弃和远离。在结构上,则使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二、《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

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从课文中找出一二例,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

参考答案:【示例一】“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一句运用复沓的修辞手法,起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的效果。一问一答,节奏明快,亲切自然。

【示例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六句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装”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木兰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采用铺排的方式叙述,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

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参考答案:原因在于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她勤劳善良又勇敢刚

毅,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且热爱祖国,不慕名利又热爱和平生活。

这样的一位巾帼英雄怎能不让人喜爱?

木兰“代父从军”的孝顺品格最让人感动。孝顺善良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传承的美德,木兰不畏艰险,代父从军,她这种至孝的品格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积累拓展

四、理解下列诗句,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参考答案:1.到东边集市去买骏马,到西边集市去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去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去买马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战死了,有的转战数载(胜利)回

来了。这两句的意思是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

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

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五、背诵这首诗。

点拨:背诵时抓住代父从军——出征准备——出征路上——征战沙场——辞官还乡——喜归故里——赞美机智的顺序,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

《木兰诗》余映潮教学实录(最新整理)

《木兰诗》教学实录 著名语文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 (开课: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 读一 (屏显,全班齐读。)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中帼英雄的 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期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上面这段话在哪里呀? 生(找答案后齐声):在课文前面的“导读”中。 师:对,拿起笔,把里面的四字短语圈下来。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齐说导读中四字短语的奥秘,内容:代父从军,故事的特点:传奇色彩,主人公:中帼英雄,这首诗,它的典型性,是家喻户晓,木兰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大家看这些语言写得多精致多美好! 师:我们这节课,是诗歌选段品析课。我们还是先从朗读开始。我刚刚才听到大家的朗读,有一个字没有读准确,“旧时裳”,“裳”就是指古时候穿的衣服下裙叫“裳",读ch6ng"。你们到了初二,还要学到

《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读这个音。好起来,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机杼”,读读 (屏显) 机杼(zhu)可汗(ke)(hdn)鞍蒋(an)(ian)辔(pei)头燕(yan)山胡骑(j)朔(shuo)气金柝(tuo)策勋(xun)赏赐(ci)1旧时蒙( chang溅溅(jian)啾啾(ju)霍霍(huo) (生读) 师:我们开始朗读这首诗吧。朗读,要进入情境。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 虑。“唧唧复唧唧,天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师示范)这样,我们就读出它的味道来,再比如,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师示范)表现的是一种气魄,一种战争的氛围。然然后,亲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师示范)好,各自体会,不齐读。开始吧一一 (生体会读) 师:好的,再来读。这一次的朗读,是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写什 么呢?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们马上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这样来做:每读一段就停下来,老师插一句话,然后你们继续读。好,

西安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C卷

西安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B.《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是丹麦童话大师、作家。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2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 对下面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①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②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③天空像是草原的一件总不合体的蓝绸衣。草在长大在与天空赛跑,天空总是输。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④草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草才不把天看在眼里,它们讨好的是牛羊。 A.①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天空的渺小,赋予小草人的灵性。 B.②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草的旺盛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之情。 C.③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D.④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无拘无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木兰诗》教学教案

《木兰诗》教学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好”字,什么为“好”即女子也,请简要说说中国古代的好女子。(学生一定会提到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教师就顺之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 2、看注解掌握知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听录音朗读。 3、教师朗读指导。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三、疏通大意 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小组讨论。 疑难字词提问,解决“互文”问题。 四、复述课文,评述人物 1、准备以四字括这首诗情节,复述课文。 如: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征途跋涉──征战沙场──辞官还乡──合家欢聚 2、抓住文中字词说说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 五、思维拓展

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2000年4月,我国发行了《木兰从军》特种邮票,全套共四枚,若让你来设计,你会选择哪4幅画面?怎样设计场景?请说理由。 木兰的形象流传至广,我们来看看美国迪斯尼拍的“洋木兰”。 播放动漫,思考比较“洋木兰”和“土木兰”的形象异同。 六、疑难问答 学生自由提问,解决课后练习。 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 2、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4、齐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8课《木兰诗》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1.《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民歌,选自________(朝 代)________编的《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______) (2)昨夜见军帖 ..(______) (3)旦.辞爷娘去(______) (4)万里赴戎机 ..(______) (5)朔气 ..传金柝(______) (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 (7)出郭.相扶将(______) (8)出门看火伴 ..(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军帖.(tiē) 可汗 ..(kè hán) 鞍鞯.(jiān) B.辔.头(pèi) 胡骑.(qí) 啾.啾(jiū) 霍.霍(huò) C.阿姊.(zǐ) 红妆.(zhuāng) 溅.溅(jiān) 戎.机(róng) D.金柝.(tuò) 云鬓.(bìn) 铠.甲(kǎi) 燕.山(yàn) 4.对《木兰诗》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5.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三、其他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 一、探索诗歌教学,与课堂思路相结合。 这节课我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赏析诗歌-----朗读诗篇-----认识木兰-----聆听豫剧-----想象表演------构思练笔-------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这样设计也是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因为一直以来不是说学生不重视诗歌的鉴赏,即使教师平时又有几个重视对诗歌的鉴赏教学呢?鉴于此,我认为首先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出意境; 二、抓住朗读教学,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力量。 在朗读中感悟形象,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因为自己朗读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在看到网上有非常纯正的朗读时就决定用名家朗诵来营造一种朗读的氛围,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在第一次讲的时候,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学生自己在下面读的很不错,然而当让他们主动起来展示时,就

有些扭扭捏捏的不敢起来,是课堂陷入一种沉闷氛围,究其原因其实不怪学生不主动,还是我们平时教学上训练的不够,尤其是朗读的训练上比较的缺失,没有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所以才使学生不敢站起来朗读。这启示我自己今后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再者,以读促写是落实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准确的百搭和写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额,因此,我在写这个环节上注重学生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尝试表演加写作,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三、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即教师引领学生开始阅读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教师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好的切入点使课堂衍生着意外和精彩,使师生享受这解牛析薪般的快感。 《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歌。英雄是什么呢?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

8 木兰诗(附答案)

8 木兰诗 【课时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 用及民歌语言的质朴生动,学到叙事有详有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讨论理解木兰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木兰忠、孝、勇、爱国情感。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按归纳的文字来串通课文,复述课文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自主预习】

我求助:

我收获: 答案: 【自主预习】 1、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2、(kè hán)ān jiān yān pèi róng jì tuò shuò

3、(1)门(2)为此(3)出征(4)离开(5)只(6)军机、军事(7)过(8)有余(9)希望(10)裙子(11)爬搔(12)眯着眼 4、(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隘。 (2)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很长时间很多次大大小的战斗,有的牺牲了,幸存者胜利归来. 5、征战沙场辞官还家 6.昨夜见军帖……木兰无长兄 7.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8.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开我东阁门……著我旧时裳 9.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课堂探究】 问题一: 示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问题二: 1.(1)帖花黄:帖通贴,意思粘贴(2)出门看火伴:火通伙,意思伙伴 2. 市名词,集市,市场 动词,买 3.(1)名词动用,买(2)名词动用,记下 4.(1)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2)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连词 (3)郭.:古义外城,今义用作姓氏(4)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5.(1)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2)倒装句,“问女所思何”,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问题三:此诗讲述了一个古代女孩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问题四:木兰是一个英姿飒爽的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是一个不贪图富贵的人: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 木兰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问题五:运用互文修辞,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都是虚指,用以渲染气氛,极言时间短促战争紧迫,表明木兰的准备工作有秩序的进行,并不是在四个地方买 问题六:借用木兰的心理状态勾画了征途上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样写极大地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问题七:诗中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对“征前准备、军旅生活”写得比较简略。这样写是因为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木兰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问题八:(1)排比、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作用:表明木兰的准备工作有秩序的进行,渲染军情紧急气氛,

(暑期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木兰诗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作者不详。《乐府诗集》是我国现存的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诗集,共100卷,12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比较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反映的历史背景应该与北魏和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关系。当时,柔然经常袭扰北魏。木兰出征,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了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百里)、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接着,431年灭夏国,436年来北燕,439年灭北凉。在北魏十多年的经营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的战乱,北部重新统一。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袭扰者,胜利还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统治者也可借此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人们把由乐府采集的歌谣称作“乐府”,“乐府”从官署名称转变为诗体名称。乐府诗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文人诗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段析】写木兰停织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译文】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没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买马及马具,从此代替父亲出征。 【段析】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译文】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买长鞭。早晨告别父母离开,晚上住宿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响。早晨告别黄河离开,晚上到达黑山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胡马嘶叫声。 【段析】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将士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将士转战数载胜利归来。 【段析】概写木兰多年的征战生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译文】回来拜见可汗,可汗坐在明堂。(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财物。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段析】写木兰还朝辞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搀扶着出城;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梳洗打扮;小弟听说姐姐回来,霍霍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出门去看同伍的士兵,同伴都很惊异:同行作战十几年,不知木兰是姑娘。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 一、探索诗歌教学,与课堂思路相结合 这节课我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赏析诗歌-----朗读诗篇-----认识木兰-----聆听豫剧-----想象表演------构思练笔-------赞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这样设计也是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因为一直以来不是说学生不重视诗歌的鉴赏,即使教师平时又有几个重视对诗歌的鉴赏教学呢?鉴于此,我认为首先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出意境; 二、抓住朗读教学,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力量 在朗读中感悟形象,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因为自己朗读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在看到网上有非常纯正的朗读时就决定用名家朗诵来营造一种朗读的氛围,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在第一次讲的时候,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学生自己在下面读的很不错,然而当让他们主动起来展示时,就有些扭扭捏捏的不敢起来,是课堂陷入一种沉闷氛围,究其原因其实不怪学生不主动,还是我们平时教学上训练的不够,尤其是朗读的训练上比较的缺失,没有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所以才使学生不敢站起来朗读。这启示我自己今后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再者,以读促写是落实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准确的百搭和写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额。因此,我在写这个环节上注重学生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尝试表演加写作,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三、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即教师引领学生开始阅读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教师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好的切入点使课堂衍生着意外和精彩,使师生享受这解牛析薪般的快感。

8.木兰诗

8.木兰诗 国学名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 1. 木兰形象的理解。 2. 各种手法的运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理云bìn() pèi头()扑shu?()雄 chí()阿zǐ() 1.zhù jiān jì tu? xùn cì辔朔雄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雄 2.对着军中的文告早晨战事穿怎么分辨 3.文学常识填空。 《木兰诗》又名,选自宋代编的,是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的传奇故事。《木兰诗》与并称“乐府双璧”。 3.《木兰辞》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乐府替父从军《孔雀东南飞》 4.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_______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_______ 4.(1)“帖”“贴”粘贴(2)“火”通“伙”伙伴

5.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5.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 /何所思,问女 /何所忆。 (2)但 /闻黄河流水 /鸣溅溅。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①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②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度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关。 ③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④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合作探究 7.用一句话概括《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7.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8.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8.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9.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9.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10.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0.木兰诗一个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巾帼英雄。 当堂测试 (2017.福建中考)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1-12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11.C 1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2.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13.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品质?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各句的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 . 下列各句中不是比拟句的一项是()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入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 . 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女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 B.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遂用猖蹶(失败) C.马无故亡而入胡(死亡)卷卷有爷名(父亲) D.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若为佣耕(如果) 4 . 下面加点字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B.赏赐百千强强:强盛 C.双兔傍地走走:跑D.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二、对比阅读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B.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 C.王育少孤贫孤独 D.育将鬻己以偿偿还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鲜肥滋味之享何陋之有(《陋室铭》) B.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令育与其子同学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七年级备课组王必鹏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我所上的这一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的目标是分析人物形象和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一、课堂思路 这节课我是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再备课,按照总体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了个性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温故知新-----感受人物-----品析艺术特色-------赞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英雄”是什么呢?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女儿情怀,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表现出她的柔美。 所以,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什么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读她“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特征。 三、品析艺术特色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是结构上详略美,三是内容上的现实的悲剧提升为艺术的喜剧,壮美和柔美的有机结合。第一个问题我先将本诗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讲解各种手法的特征,然后让

新人教版第8《木兰诗》公开课教案[2020年最新]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2 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 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 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美国 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 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 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 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 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 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 4、比比看,你会了吗 (1)字词注音及解释 (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 鞍鞯:ān j iān 绳)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著我旧时裳:zhuó(穿)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朔气:Shuò(北方)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木兰诗》导学案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1 、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2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3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积累;理清故事情节。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花木兰。千百年来,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燕()山() 可汗( 机杼) ....) 胡骑() ()气金柝( 朔...)()(理云)(傍地走鞍鞯nbì..()头雄()阿()zǐipècí.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1)旦辞爷娘去().(2)唯闻女叹息().(3)出郭相扶将().(4)木兰不用尚书郎()..(5)朔气传金柝()..(6)策勋十二转()..(7)军书十二卷()..(8)赏赐百千强().三、知识积累 1.简介郭茂倩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祖籍太原,编有《乐府诗集》等。 2、简介“乐府” 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祖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四、初读感知 1.诗歌诵读。 ①听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把握情感。 ③小组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这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木兰的哪些故事?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 1.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概括出主要信息。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

木兰诗反思范文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今天,为大家带来了木兰诗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木兰诗反思范文篇1 诵读有利于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就应书声琅琅,情趣浓浓。从学生们学习时的反映可以看出,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和多种形式的竞赛题目,引导学生去诵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听他们的朗读,让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浑身是胆的花木兰驰骋在沙场上。 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让学生通过背诵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朗朗书声中巩固语言,理解语言,从而学会运用语言。这一课时的内容挺多,但由于学生积极投入,整堂课感觉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木兰诗反思范文篇2 这篇课文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很有节奏感的诗歌,句句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应该要让学生多读,精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整堂课应该有范读、细读、快速默读、高声朗读等。读出语文教学的特色,特别是

适时使用朗读方法,既熟练了课文,又增强了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而在这一点上明显是我教学准备的不足,在教学设计中安排教师指导朗读,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 我在问题的设置上,也不够明晰,指向性不强,问题也显得有些“苍白”。例如我在解释“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了木兰积极投身到战争的准备当中,想尽快奔赴前线时,所设置的问题时,我直接的问了学生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就不太明白老师设置问题的意图,如果我具体的问“为什么木兰要积极地四处奔波,准备道具”,学生应该更能体会到木兰奔赴战场的决心和战场的紧张气氛。 木兰诗反思范文篇3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导入新课我就用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片段,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拉近学生和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另外我设计了多组竞赛题目,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加强他们的诵读能力。 一、 抓住情节,了解课文

(完整版)8、木兰诗课后练习(含答案)

8木兰诗课后练习 1注音 可汗(k e h a n 机杼(zhU ) 燕山(y o? 军帖(ti e ) 朔气(shu o ) 金柝(tu c )胡骑(j i ) 策勋x a n 傍地走(b a ng 鞍鞯(ji a )云鬓b in 溅溅ji an 辔头p ei 雄雌c i 阿姊z i 旧时裳ch eng 2 ?解词。 (1)旦:早晨(2)唯:只(3)郭:外城。(4)不 用: 不愿做。(5)朔气:北方的寒气。(6)策勋:记功。 ⑺ 十二卷:很多卷。(8)强:有余。(9)忆:思念。 (10)胡骑:胡人的战马。(11)戎机:战事。(12) 扶将:扶持。 3、一词多以 东市买骏马(名,集市) 昨夜见军帖(名,文告) 市 帖 愿为市鞍马(动,买) 对镜贴花黄(动,同“贴”粘贴) 将军百战死(名,将军) 将 出郭相扶将(动,搀扶) 4、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隘和山岭 不闻机杼声(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动,重要的事情)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为木兰)记下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战死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回来(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雄兔的脚时时动弹,雌兔的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着窗子和镜子梳理美丽的头发,在脸上贴上花黄。 一.基础测试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机杼(zh 1)可汗(k eh印)鞍鞯(ji m)鸣溅溅(ji m) B.辔头(p①燕山(y m)红妆(zhu mg)云鬓(b in) t) C.戎机(r m o金柝(tu c)著裳(zh v)鸣啾啾 (ji D.策勋(x tn)朔(shu c)傍地走(b mo阿姊(z 1)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 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 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木兰诗》的教学反思

《木兰诗》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 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 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说是带来一款网络游戏《木兰诗》,然后、请学生输入网址,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高手,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

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而且教态亲切自然,遇到教师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 二、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