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应运而生的,其定位处于监控系统SCADA之上,但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同类商业系统之下,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处理行业是典型的流程行业,以往的将自动化为中心的系统往往只关注于具体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控制,其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建立也是围绕现场控制进行的。随着对设备管理、生产分析的需求逐步增多,同时,对于大型的水务集团来说,其生产地-水厂分散并越来越多,管网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着上层管理难度加大,需求提升;另一方面,水行业也正处在一个集团化、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发展势态中。这一切决定了对于水务集团,需要在原有的监控系统为主的软件平台之上建立一个全企业的、具备良好扩展能力的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并能随时面对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上层商业系统集成的需要。

综上所述,水务集团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整个集团生产管理的核心,其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

●建立生产管理的核心平台,通过模型化的工厂对象信息表述来实时获取管理层所需的信息并为底层的

SCADA系统和其它相关系统提供深层次的应用分析能力

●整合过程控制、SCADA系统和商业业务管理系统,如ERP、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信息管

理系统等,打通信息链,更好地通过实时数据和多种数据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系统的功能●作为对业务扩展的支持系统,提供各种标准的工业接口和可扩展的网络架构,为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并能支持多地域的统一运营模式

水务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确保企业生产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企业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水务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在整个水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一般由调度中心级、分中心(分公司)级以及现场站(净水厂、污水厂、加压泵站、管网监控站等)级控制三层架构来组织系统,同时可以建一座异地实时备份中心。

本系统的涉及范围将包括不同生产系统的整合,如目前的管网、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个部分,同时也将集成各相关的外部商业系统信息以及各辅助系统的生产信息。系统从结构上支持所有主流的水处理行业监控系统的集成,并支持大型集团的扩展能力。

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实时监控(SCADA)系统

完成对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各个远程站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任务,将各远程站传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存档,并向各远程站发送调度及控制命令。从而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监测、保存、输出以及设备控制;运行状态的模拟显示、状态检测、报警等;最终实现调度优化、节能降耗。

●水质监测系统:

实现对供水水质的远程自动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常情况,能够通过现场站控制系统进行输水控制,同时向相关用户通报情况。

●客户管理(CIS)系统:

实现大用户信息管理(如用水户的用水性质、水表口径、用水计划等)、实时用水量管理、用户报修信息管理等,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

提供管网规划、电子图档、管网设施管理、日常维护等,辅助完成管网的巡线、检漏、维护、应急抢修、阀门检修、管网改造等业务,使生产管理能够上一个新台阶;可以根据需要, GIS系统可以包含GPS 系统,用于跟踪配置了GPS设备的人员及车辆。

●应急抢修系统:

提供故障定位、事故区域显示、管网设施、用户影响汇总等情况,并提供故障隔离操作流程,还包括日常设施定期维护检修管理。实现故障报警后的处置、应急预案的启动以及急修设备、安全隐患的处置,确保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行。

●综合调度管理(DMS)平台

通过综合调度管理(DMS)平台,建立综合调度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的全面调度。综合调度管理系统将融合前面所述各个子系统,形成全新的数据库以及全新的综合操作界面;同时,根据应用需求,将优化调度、仿真模型等加入,最终形成一个涵盖企业生产各个方面的综合调度管理系统。

通过综合调度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优化调度、供水实时分析、调度应急预案、实时事故抢修决策、供水量计算、综合调度决策和信息服务等。

同时,系统将提供对客户应用系统扩展的支持和后期系统扩展的灵活性,以及客户应用接口开发的工具。

本系统架构通过其灵活的信息集成平台,对不同规模的水务集团在其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均可以适应其生产信息管理的需求。

根据目前水务集团的生产系统情况,下面给出示例性系统整合架构。整个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于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网络平台上,通过多层不同作用的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来完成所需的系统功能。这里通过

集团的生产信息管理中心建立统一生产管理机制,使用一台企业集成服务器与各外部商业数据库系统或将来可能的ERP 进行所需生产信息和设备信息的集成,通过林专用的DMS 系统(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信息集成和应用平台软件建立应用服务器,通过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将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综合应用,采用一个统一界面进行操作,一方面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和系统操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各种数据的交换将在后台自动根据需要进行,并且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数据库,使得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综合应用。

综合调度管理系统:

综合应用平台

(D M S )

S C A D A (监控系统)

DMS

工作站

G I S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应急抢修系统

营销管理系统

A M /F M

(设备/资产 管理系统)

C I S (客户信息 管理系统)

水质监测系统

W E B (信息发布 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M I S (企业信息 管理系统)

综合调度管理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话音系统

水务信息管理中心

(总部)

分公司 (北京)

分公司

分公司 (西城) 分公司 (南城) 分公司 (北城)

现场站 现场站

……

现场站 现场

……现场站 现场

……

系统优势:

●技术先进原则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具有前瞻性,确保系统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技术领先,以满足水务对未来管理和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灵活开放,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强适应性,扩充升级容易,适应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

避免将系统设计为一个封闭体系,封闭的技术体系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和更大的技术风险。灵活开放的体系结构将使系统具有模块化和高扩展性能,这样系统也可以随着技术发展和产品升级而保持更新。

●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软件平台、硬件设备、仪器仪表将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在国内外有成功实施的案例,以减小技术风险。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自身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公司生产和管理的安全。

●经济实用原则

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以最高的性能价格比实现系统功能,降低总成本。

●资源共享原则

本系统设计时将充分考虑与公司管理信息系统(MIS)之间的数据共享,实现调度信息在Internet网上的远程查询。

另外,调度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生产输配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其模式必须符合企业运行管理的特点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应用:

某水务投资集团有多个水厂,污水处理厂,管理着多个地区的供水系统,有着上千公里的管网。各个水厂及污水厂自动化水平不一。集团为了进一步加强水务的信息化管理,运营,提出了建立水务信息管理系统,仅仅做数据采集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对数据的高端应用。针对此应用需求,集团大规模采用了林克森公司从数据采集(SUPER CONTROL)到信息管理平台(DMS)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信息分析和报告体系,通过先进的系统结构,适应了未来业务发展的可能需求。

SUPER CONTROL在原有的SCADA系统基础上增加了以

数据库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数据库,添加了应用功能,包括:

●报警管理

●流程分析

●实时过程质量数据获取和记录

●设备维护数据和停机数据的采集存储

这些功能为下一步生产调度奠定了基础。

基于SUPER CONTROL的信息集成分析

和调度功能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实时生产管理报告

●设备资产维护记录

●运营报告

●提交行业法规的一致性报告

●生产趋势和日志

●建立水力系统模型

上述调度系统实现后的收益包括:

●大大提高了生产报告的实时性

●自动化的系统减少了以往大量的手工报表时间

●快速发现流程问题,减少了水质出现问题的可能

●通过数据帮助生产计划的制定

●提高了策略性维护的水平

●帮助减少能源消耗

●可进行化学品使用的分析

由于上述系统的成功实施,其功能也在进一步

扩展,包括了若干外部商业系统的连接,如:

●水质分析系统QMS的连接

●资产维护系统EAM的连接

●商业系统财务数据的连接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结束语:该系统的应用,在水务信息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大提高了公司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为公司的管理,掌握各个分厂数据动态变化提供了依据。与先前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准确性,可靠性。

工业园区VOC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工业园区VOC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背景介绍 1、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源的种类日益增多,特别是化工区、工业集中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方式与生态破坏类型日趋复杂,环境污染负荷逐渐增加,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公众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纠纷日益频繁,因此对环境监测的种类、要求越来越高。 在“十二五”期间,政府着力打造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目前环保部力推的“气,水,土三大战役”的初步效果来看,下一步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则是对于现有治理设施和治理手段的检验。而对于三个领域治理效果的检验,依赖于全面有效的环境监测网络。 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建设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根据调研大部分企业具备简单治理技术,即将生产车间内生产工艺所产生的VOCs污染物通过管道集气罩收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以后进行排放,但园区内存在着有组织排放超标和无组织排放的问题,为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治理装置,减少无组织排放,建议园区部署网格化区域监控系统。 系统部署可提高各工业工园区污染源准确定位能力,同时快速直观的分析出污染源周边的相关信息,通过整合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和环境保护业务资源,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资源数据库,将空间数据与动态监测数据、动态监管数据、政策法规数据等业务数据进行无缝衔接。为管理者提供直观、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提高环保业务管理能力,综合管理与分析的决策能力。同时根据业务应用的不同,对数据进行横向的层次划分,通过应用人员层次的不同,对数据进行纵向的层次划分,明晰信息的脉络,方便数据的管理。 2、建设依据 2.1相关政策、规划和工作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3〕61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应急体系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13〕3号) 《关于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3〕20号) 《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环发〔2011〕112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的通知》(环 〔2009〕156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54号)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10〕146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3〕10号)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67号)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 2.2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应运而生的,其定位处于监控系统SCADA之上,但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同类商业系统之下,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处理行业是典型的流程行业,以往的将自动化为中心的系统往往只关注于具体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控制,其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建立也是围绕现场控制进行的。随着对设备管理、生产分析的需求逐步增多,同时,对于大型的水务集团来说,其生产地-水厂分散并越来越多,管网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着上层管理难度加大,需求提升;另一方面,水行业也正处在一个集团化、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发展势态中。这一切决定了对于水务集团,需要在原有的监控系统为主的软件平台之上建立一个全企业的、具备良好扩展能力的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并能随时面对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上层商业系统集成的需要。 综上所述,水务集团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整个集团生产管理的核心,其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生产管理的核心平台,通过模型化的工厂对象信息表述来实时获取管理层所需的信息并为底层的SCADA系统和其它相关系统提供深层次的应用分析能力 整合过程控制、SCADA系统和商业业务管理系统,如ERP、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打通信息链,更好地通过实时数据和多种数据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系统的功能作为对业务扩展的支持系统,提供各种标准的工业接口和可扩展的网络架构,为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并能支持多地域的统一运营模式 水务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确保企业生产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企业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水务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在整个水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一般由调度中心级、分中心(分公司)级以及现场站(净水厂、污水厂、加压泵站、管网监控站等)级控制三层架构来组织系统,同时可以建一座异地实时备份中心。 本系统的涉及范围将包括不同生产系统的整合,如目前的管网、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个部分,同时也将集成各相关的外部商业系统信息以及各辅助系统的生产信息。系统从结构上支持所有主流的水处理行业监控系统的集成,并支持大型集团的扩展能力。 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实时监控(SCADA)系统 完成对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各个远程站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任务,将各远程站传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存档,并向各远程站发送调度及控制命令。从而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监测、保存、输出以及设备控制;运行状态的模拟显示、状态检测、报警等;最终实现调度优化、节能降耗。 水质监测系统: 实现对供水水质的远程自动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常情况,能够通过现场站控制系统进行输水控制,同时向相关用户通报情况。 客户管理(CIS)系统: 实现大用户信息管理(如用水户的用水性质、水表口径、用水计划等)、实时用水量管理、用户报修信息管理等,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 提供管网规划、电子图档、管网设施管理、日常维护等,辅助完成管网的巡线、检漏、维护、应急抢修、阀门检修、管网改造等业务,使生产管理能够上一个新台阶;可以根据需要, GIS系统可以包含GPS 系统,用于跟踪配置了GPS设备的人员及车辆。 应急抢修系统: 提供故障定位、事故区域显示、管网设施、用户影响汇总等情况,并提供故障隔离操作流程,还包括

城市水务综合管理系统

新软世纪解决方案城市水务综合管理系统 1 说明 1.1 水的管理体制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然属性——水在自然状态下所表现出的特征和性能,主要包括水文循环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自然径流特性。江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系统,采用流域管理体制。 社会属性——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对自然水和水环境施加的巨大影响,涵盖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调度、配置、利用、管理、保护以及人类对水问题的预防和治理。采用区域管理体制。 2002年,我国颁布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定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2 水管理的目标 流域管理注重整个流域的水循环,目标是使流域内水资源得到整体有效的利用,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调配。因此,水问题越严重越是要强调流域管理。 行政区域管理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一个外延,往往从各个地区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目标是综合利用辖区内的水资源充分发展区域经济,但也容易形成条块分割。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两者不可替代。 因此,要把从蓄水、取水、输水、水分配、水的高效利用到排水、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社会用水过程,把自然和社会用水过程统一起来,形成以流域管理为基础,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统一

新软世纪解决方案管理好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水务管理 城市水务管理就是建立在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基础上的区域水务管理。而城乡水务指城乡涉水事务包括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从城市水管理“政出一门”的需求出发,打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水管理界限,建立起城市和农村、水源和供水、供水和排水、用水和节水、治污和回用一体化管理的城乡水务综合管理体制,目的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管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 城市数字水务的概念 从水的自然属性讲,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以水文学、水资源学、生态学为科学基础的;从水的社会属性讲,它又是以经济学、社会学、系统科学以及信息化技术为科学基础。 “城市数字水务”则是建立在“以流域管理为基础,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管理思路下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的研究城市水务管理的相关问题所提出的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新应用,是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来对水务工作进行改造和运用的过程,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数字水务的几个涵义 1、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水利工作中的全面应用。 2、是一种全新的管理观念。它不是传统管理方式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不是用电子技术去适应落后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管理进行革命性的改造,以更好地实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宗旨。 3、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字水务建设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厦门市检测市场,加强对检测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按照市建设局的要求,决定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从检测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各方面加强管理工作,保证建材检测的权威性,保障工程建筑的质量安全。按照这个目的要求,本站提出如下的检测信息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技术要求 1.各检测单位所检测工程按照一定的规定统一编 号,建议工程编号与质量监督信息系统统一起 来,以便质量监督人员能够查询到相应的工程 数据。 2.检测报告、报表统一标准:由市监督站检测监 督科制定统一标准的检测报告格式,规定检测 报告的纸质格式、电子格式化标准,其中电子 格式推荐Borland Delphi的QuickReport格式, 该数据格式包含单个或多个工程检测部位(送 检样本)的单个或多个检测原始数据、检测处 理结果等。这样便于各检测单位、检测监督单 位、上级主管部门、其他相关单位等便于查看、 检查、转换、打印等。

3.检测数据上报功能:各检测单位一般上报检测 数据的电子格式的数据,上报方式采用软件系 统自动上报功能或人工上报。检测数据上报后, 由软件系统自动导入或管理人员导入到检测信 息化管理数据库中,便于检测监督人员随时检 查。 4.软件系统自动统计各检测单位的工程检测数 量、不合格报告数量、作废检测数据数量等, 对不正常的检测报告发出报警。统计各施工单 位的检测检测数量、不合格报告数量、作废检 测数据数量等,对超过一定数量不合格检测报 告发出报警。 二、信息化软件功能要求 1.软件开发设计应采用B/S的方式开发:B/S方式 即采用web方式开发,这样,客户端只需要打 开网页浏览器,输入网址就可以处理各种事务 了,不必在客户端安装软件或不断升级软件了, 减少了软件维护麻烦,保证用户能够及时处理 事务。 2.工程编号管理功能:软件应采用一定的方式保 证检测单位所检工程的编号是唯一、不重复的。 3.(预留接口)施工(送检)单位编号:软件应

管理信息系统范例-保险理赔业务系统

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1.现行系统概述 开发背景 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中心分公司自2005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济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民生平安为已任,坚持培养优良团队,建设精品公司的发展目标,坚持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社会的保险服务宗旨。三年累计完成各项保费收入6400万元,赔付客户各类保险损失3530万元,交纳税金350万元,为济宁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1月,公司被济宁市中区区委、区政府评为“十强服务企业”。公司总经理当选为济宁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在知识经济时代,保险业正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信息化建设正是促进保险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 保险公司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能加快信息流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管理。目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中心分公司的理赔部门每天都需要收集、处理、传递和存储大量信息,急需一个统一的平台完成业务、数据和客户服务等内容的集成处理,进而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管理能力。 组织结构分析 永安保险公司济宁分公司现有员工200余人,下设业管中心、理赔中心、财务中心、行管中心、业务中心、人力资源部及营销服务部等部门。通过在永安保险公司的实习调研,画出了该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结构图 现行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目前,永安保险公司的理赔业务系统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的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

足:各环节的操作衔接不够,造成一些重复操作;查询功能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如果查询时间跨度过长则需输入好几项基本信息才能调阅;各环节操作时间在查询项内得不到充分体现等。所以需要针对理赔业务的特点,重新开发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数据库,把所有业务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紧密关联起来,从而提高理赔服务的时效性,将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环节中体现出来,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2.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目标与需求分析 如何优化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加快公司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与公司外部的沟通对公司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必然会提高企业的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经营上的增收节支,同时,也会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设保险理赔业务处理系统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新系统立足于保险公司理赔部,对客户、保单、报案、核赔和结案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员工的日常工作提供方便,使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保单、报案、查勘定损、核赔、结案等信息的录入、修改和查询,加快公司内部信息流动的速度;新系统的报表生成和打印功能相比较传统的处理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确保数据准确的同时可以提高辅助决策的科学性;新系统还应具有用户管理功能和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以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总之,新系统应能解决传统处理方式下工作量大、步骤繁琐等问题,同时也能避免数据不一致和数据查询困难等问题的发生。 (1)保单信息管理 保单基本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需要输入相关的保单基本信息,主要应包括新生成的保单编号、投保日期、起保日期、终止日期、业务员编号、争议处理、险类、销售渠道、应交保费。其中争议处理、险类、销售渠道有规定的种类,所以在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拉列表的方式实现选择;业务员编号应根据业务员信息的改变而自动查询并显示不同的信息。 标的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在输入完保单基本信息后,还应输入标的信息。标的信息是保单基本信息的明细,应用保单编号来标识,虽然表面上造成了数据库表的冗余,但却为保险行业系统的业务处理提供了方便,进行标的信息管理是调研分析的结果。标的信息还包括行驶证车主、被保险人与车辆关系等。 投保人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需要输入的自身相关信息。 被保人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需要输入的被保人相关信息。 (2)理赔部管理 业务员信息:需要输入的理赔部业务员的相关信息。 被保人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需要输入的被保人相关信息。 (3)报案管理 报案信息录入:客户拨打报案电话后,由业务员输入有关报案信息,主要应包括:报案号、保单编号、出险日期、出险地点、投案人、投案方电话、报案时间、就诊医院。其中保单编号要在已有的保单编号中选择。 报案信息浏览:查看报案信息,并可以对报案信息进行删除或修改。 (4)查勘定损管理

供水管网GIS平台管理系统说明书

供水管网GIS平台管理系统说明书

供水管网GIS平台管理系统说明书

目录 1项目概况 (2) 1.1工作目标 2 1.2主要工作内容 2 1.3工作依据 2 2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3) 2.1系统技术性能说明 3 2.2总体设计 4 2.2.1系统总体结构 4 2.2.2软件体系结构 5 2.2.3系统部署架构 7 2.2.4软/硬件设备清单 8 2.2.5系统功能体系

8 2.3系统功能设计 10 2.3.1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C/S版) 10 2.3.2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B/S版) 24 2.4软件实施计划 26 2.4.1项目组织 26 2.4.2进度计划安排 26 2.4.3质量保证体系 28 2.5合理化建议 29 3管线探测解决方案 (30) 4工程主要人力资源 (30)

1项目概况 1.1 工作目标 (1)完成地下供水管线探测工程及数据建库工作。本次探测范围为:XX县自来水经营有限公司所辖供水管线及水表普查,管线暂定600公里,水表暂定40000只。 (2)完成XX县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部署,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为XX县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2 主要工作内容 (1)管线探查、外业测量、水表普查和内业成果整理建库等。 (2)XX县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调试(包括安装、现场试验、试运行、正式运行)、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协调等。 (3)完成项目验收工作。 1.3 工作依据 ?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CJJ/TB-2011); ?YB/9029-94《地下管线电磁法探测规程》; ?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现代化营业所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系统 建设过程中如有新版标准发布,须符合新版标准); ?CMMI for DEV v1.2; ?经XX县自来水经营有限公司批准的技术设计书。

环境自动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_运维管理操作手册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运维管理模块 操 作 手 册 省环境保护局监测信息处 省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 2011年7月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围 (1) 1.3运行环境 (1) 1.4如使用本手册 (2) 2.概述 (2) 3.操作手册 (2) 3.1系统登录 (2) 3.2在线监控 (4) 3.2.1首页 (4) 3.2.2实时信息 (5) 3.3运维管理 (8) 3.3.1 运维单管理 (8) 3.3.2日常运维 (13) 3.3.3比对数据 (19) 3.3.4汇总查询 (21) 3.3.5消息转发 (24)

1.前言 1.1目的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控进行统一管理的系统操作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联动,数据整合交换,为环境执法人员及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与管理平台,提高了操作人员及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为改善全省环境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操作手册详细介绍了《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各种服务程序、应用功能、具体操作法及相关问题解答,为使用人员实际操作提供指导。 1.2围 本手册的编写对象:《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1.3运行环境 本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如下 系统使用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操作系统 浏览器版本:IE7.0、IE8.0 系统安装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server2003操作系统(含:.netframework2.0,IIS6.0)数据库:oracle10g 发布平台:tomcat5.5

1.4如使用本手册 1)按顺序阅读每一章。 2)根据目录中的索引词条选择性阅读。 3)建议您完整阅读本手册,以便整体把握与操作。 2.概述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原在线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版本,解决了之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系统缺陷,操作不便及人工耗时等问题,并针对新的用户需求进行研发,如:环境质量和数据统计的信息化处理,有效性数据审核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加强了省、市、县(区)三级部门的信息联动,为管理者的有效考核与管理提供了支撑。 3.操作手册 3.1系统登录 (1)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网址,启动系统时,显示登录页面如图3.1.1。

卫生监督监测管理系统(V1.3)

卫生监督监测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北京争上游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

目录 1. 项目背景 (3) 2. 项目目标 (3) 3. 建设原则 (3) 4. 技术方案 (4) 4.1. 设计原则 (4) 4.2. 总体架构 (6) 4.3. 技术架构 (7) 5. 分项设计 (8) 5.1. 监测管理 (9) 5.1.1. 产品登记 (9) 5.1.2. 产品质控 (9) 5.1.3. 产品监测 (9) 5.1.4. 产品复核签发 (10) 5.1.5. 产品评价 (10) 5.1.6. 产品综合查询 (10) 5.1.7. 检验单位信息管理 (10) 5.2. 监督单位管理 (10) 5.3. 统计分析 (11) 5.4. 监督抽检 (11) 5.5. 风险预警 (11) 5.6. 法规标准 (12) 5.7. 系统管理 (12) 6. 售后服务 (12) 6.1.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目标 (12) 6.2. ISO9001服务体系和规范 (13) 6.3. 售后服务期 (13) 6.4. 售后服务的方式 (14) 6.5.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程序 (15)

1.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难度也随之增大。为了实现对卫生安全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使我国的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尽快达到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水平。依照国家及卫生部颁布的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监督监测工作规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成一套满足现行卫生监督监测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的信息系统,实现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电子化管理和区域信息共享。 2.项目目标 通过信息系统应用卫生监督监测和指导,构建卫生监督监测网络,动态掌握管理相对人基本信息和卫生状况,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监督监测综合评价体系,促进改善卫生状况,实现卫生监督监测的综合管理,为制定卫生政策、法规提供基本数据和科学依据。 3.建设原则 1、以服务监测为中心; 2、以规范业务为主导; 3、以资源共享为手段; 4、以优化管理为目标。

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代码:课程设计 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年级专业: 完成日期:2016年5月29日

目录 1概述 (1) 1.1系统开发背景 (2) 1.2系统目标和开发可行性 (2) 1.2.1系统目标 (2) 1.2.2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3) 2 系统需求分析 (4) 2.1组织结构分析 (4) 2.2理赔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5) 3 系统结构设计 (6) 3.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6) 3.2系统软硬件配置及数据库系统设计 (7) 3.2.1系统软硬件配置 (7) 3.2.2数据库系统设计 (7) 4系统数据库及数据结构设计 (8) 4.1基本表结构 (8) 4.2输入设计 (8) 3.3输出设计 (8) 5系统实施案 (9) 5.1系统切换案 (9) 5.1.1系统部署 (9)

5.1.2应用部署 (9) 5.1.3数据迁移案 (9) 5.1.4应急案 (9) 5.2人员培训案 (9) 5.3系统开发与实施进度图 (11)

1概述 保险理赔是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风险事故后,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索赔请求进行处理的行为。保险理赔业务信息是管理工作中至关晓红要的工作组成部分,是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保险理赔信息的管理是按其形成和使用规律,运用一系列的网上技术手段,把保险理赔业务中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统计、分析及推理,从而得出有利于今后的理赔业务工作的新信息。保险理赔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很健全的制度,保险理赔可以让个人和集体的损失降到最低能让生活和生产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理应重视保险理赔的发展,这也成了开发保险理赔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并且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的情况下年国公司在理赔信息技术的应用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开发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也为保险理赔业务提供配套的网络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基层保险公司进行信息建设,促进基层公司业务和管理协调发展,已成为保险公司信息化发展向。传统的手工单证归档管理和手工操作计算机签保单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保险发展的需要。对保险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于保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其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保险行销人员的业务素质等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1.1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的入世以来,国保险公司将和国外保险公司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运用和管理,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而使被保险人财产受到损失或人身生命受到损害时,或保单约定的其它保险事故出险而需要给付保险金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由以往的a、立案查勘;b、审核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当今全球商业中的信息系统 1.互补性资产是指确保基本投资获得价值的资产。如要实现汽车价值,就需要大量互补性资产投资,注入高速公路、马路、加油站、维修设施,以及制定标准和管理司机的一套法律规范体系等。 2.商业模式描述的是企业如何通过生产、运输和销售产品或服务创造财富。 3.业务流程是指组织按照时间顺序开发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任务和行动,以产生特定的业务结果以及组织与协调业务活动的特定方式。 4.信息系统如何转变业务,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 答:电子邮件、网络会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成成为开展商务活动的基本工具。信息系统是快节奏供应链的基础。互联网让许多企业实现了在线采购、销售、广告和收集客户反馈。通过核心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组织均正在逐渐演化成数字化公司,努力试图变得更有竞争力和富有效率。互联网让我们可以大大降低生产、采购成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从而刺激了全球化发展。信息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包括:新兴的移动数字平台、在线的软件即服务(SaaS)和云计算等。 5.什么是互补性资产?为什么互补性资产在确保信息系统提供给组织真正的价值上是必不可少的? 答:为了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有意义的价值,组织在投资技术的同时必须辅以对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互补性资产投资。这些互补性资产包括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组织文化和管理行为、合适的技术标准、规则和法律等。当企业投资新的信息技术时,企业除非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组织变革以支持该技术,否则不太可能获得高回报。 6.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为什么做服务?是哪两个学科交叉结合的?依赖于什么学科发展? 答:信息系统: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系统从组织内外部手机、储存和分发信息,以支持组织的各项职能和决策、沟通、协调、控制、分析和可视化。信息系统通过三个基本活动——输入、处理和输出,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从业务角度看,信息系统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是一系列获取、处理和分发信息的增值活动的一部分,管理者可利用这些信息改善决策制定,提升组织绩效,最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应对公司面临的问题或挑战的解决方案,包含管理、组织和技术三个维度要素。(信息系统的管理要素涉及领导力、战略和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内容,信息系统的技术要素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管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包括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组织要素涉及如组织层次、职能分工、业务流程、文化和政治利益团体等内容) MIS是对企业和管理中信息系统的研究。MIS在解决信息系统开发有关的问题之外,还要处理公司内管理者和员工使用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的影响问题。MIS这一术语也可指为中层管理服务的一类特定的信息系统。MIS 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关于组织当前运行情况的报告,中层管理人员使用这些信息来监督和控制业务,并预测未来的绩效等。MIS通常回答的是常规性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都是预先设定,并有一套预先确定的程序来解答的。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结合的。由于信息系统研究涉及技术和行为学

排水管网信息系统

排水管网信息系统 简 要 方 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2项目建设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3项目建设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4排水管网信息系统建设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排水管网数据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统一地理信息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一站式排水门户网站.........................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管网运行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5管网维护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6防洪排涝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7窨井安全监控预警........................... 错误!未指定书签。 4.8排水管网数据管理与模拟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4.9三维可视化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0移动终端应用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1系统后台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实用实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water loss control and assessment of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CJJ 92-2016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7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303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92-2016,自2017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4、4.4.8、4.5.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5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漏损控制;5.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名称改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2.章节设置作了调整,修订了管网漏损的基本概念、评定指标、水量统计、指标计算和评定标准;3.增加了漏损水量分析、漏水管理、分区管理、压力调控、计量损失和其他损失控制等方面内容;4.删除了“漏水检测方法”的内容。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编:100835)。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代化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将越来越多,同时为了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需要,建造地下室也将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深大基坑的开挖与支护问题,尤其在软土地基中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给岩土工程师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引言 基坑变形监测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评价基坑当前的安全状况,对变形趋势作出分析,用于指导施土,是基坑工程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之一。基坑监测信息系统以工程化管理的思想对所获取的监测信息进行管理,可以为基坑工程的信息施工提供快速、准确、形象、直观的监测数据及分析与预测成果,能够较好地满足基坑监测数据快速处理、反馈的需要。 1、概述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是岩土工程信息化施工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工作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设施施工的全过程。其监测项目主要有: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支撑内力、地下水位、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周边建筑和地表的裂缝、周边管线变形以及周边建筑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倾斜等。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和了解监测目标当前的安全状态,需对每个监测项目由专人进行周期性的观测。 现场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并预测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而目前现场监测人员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对数据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现场监测模式大多仍停留在“测点埋设-数据监测-数据简单处理—报表提交“的阶段,面对大量的监测信息,监测人员很少对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并预测下一步发展趋势及指导施工。数据处理方法也多由人工完成,处理效率低、反馈成果不及时、缺乏分析深度,影响工程决策的效率,且原数据、报表、日志等以简单的word或excel形式进行保存,不利于日后进行快速查询和分析。因此结合工程经验,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构建以数据库为基础的,集信息管理、报表输出、数据分析与预测为一体的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系统设计 针对变形监测工程中的信息管理需求,分析变形监测的原理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抽象为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的概念模型,以GIS为基础,将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方法融合于信息管理系统中,设计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平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摘要:实施水务统一管理,是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目标。本文就论述了水务一体化的含义及其优越性,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乡水务;一体化;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一、水务及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一)、水务的含义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务的概念有别于水务公司的服务形式,也不同于把分别由建设、交通、环保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城市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航运等方面的事务简单地水利的管理范畴,而应该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涉水事务。 (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

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一)、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四)、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文章出处:北京安恒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万众华 引言 水环境是对应于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地质环境而言的陆地水域环境,是河流、湖泊、水库、河口湾和天然地下水体的总称,水资源是水环境的主体,管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必须放眼于宏观水环境。 我国目前面临的水环境恶化的情形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河流枯萎、河口淤积、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等等水环境问题,大多是人类违反自然水循环规律的活动,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而造成的。 水利部门作为国家水行政的主管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执行传统的水利任务:防汛、抗旱、水利水电建设与运行、河道整治、水资源配置等与自然水旱灾害作斗争,兴水利,避水害;另一方面,更要勇于进取、与时俱进,研究、关注、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诸多水环境问题,这是国家赋予水利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职能。 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预防水旱灾害,水利水文部门必须执行统一规范、质量控制、计量认证等程序在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条件下收集、掌握水资源基本信息,主要包括: 1.水量:水位、流速、流量 2.降水:降雨量、蒸发量 3.泥沙:底质、悬浮质、输沙量 4.水质:地表水、地下水、降水水质,沉降物、水生物、主要排污口的水质、入河口的水质 在诸多的水环境状况的要素中,首先就要客观、科学、公正地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这个首要表征,同时做到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配套,水文部门要为国家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水质动态信息,提出保护和改善的建设意见,其次,根据社会需要,采用多样方式面向社会展开全方位服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水文部门作为国家水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的主管机构,制定了全国水质监测规划、完成了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监测手段优先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机动、快速反应和自动测报能力,在站网布局上加强了省界水体、入河排污口、大型引水工程、重要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基本形成了历史长久、样本代表性典型、系统完整、水量水质配套、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可比的水环境监测信息体系,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3240个水质站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网络体系:(见附表1) 如何将现有条件下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系统得到的实时、巨量的监测数据及时、有效地采集、存储、分析、报告、预测、公布,真正使之成为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考量、执法的依据、管理的标准,这就成为了水文部门的当务之急。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

1.采购部查询库存信息及用户需求,若商品的库存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则编制相应的采购订货单,并交送给供应商提出订货请求。供应商按订单要求发货给该公司采购部,并附上采购收货单。公司检验人员在验货后,发现货物不合格,将货物退回供应商,如果合格则送交库房。库房管理员再进一步审核货物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则登记流水帐和库存帐目,如果不合格则交由主管审核后退回供应商。 画出物资订货的业务流程图。(共10分) 2.在盘点管理流程中,库管员首先编制盘存报表并提交给仓库主管,仓库 主管查询库存清单和盘点流水账,然后根据盘点规定进行审核,如果合格则提交合格盘存报表递交给库管员,由库管员更新库存清单和盘点流水账。如果不合格则由仓库主观返回不合格盘存报表给库管员重新查询数据进行盘点。 根据以上情况画出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共15分) 3.“进书”主要指新书的验收、分类编号、填写、审核、入库。主要过程:书商将采购单和新书送采购员;采购员验收,如果不合格就退回,合格就送编目员;编目员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分类编号,填写包括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的入库单;库管员验收入库单和新书,如果合格就入库,并更新入库台帐;如果不合格就退回。“售书”的流程:顾客选定书籍后,收 银员进行收费和开收费单,并更新销售台帐。顾客凭收费单可以将图书带离 书店,书店保安审核合格后,放行,否则将让顾客到收银员处缴费。 画出“进书”和“售书”的数据流程图。 进书业务流程:

进书数据流程:

售书数据流程: 4.背景 报损处理,即这些货品清除出库房。具体报损流程如下:

5. 工具等产品,其流程描述如下: 库存台账并记录出库流水账。 (1)根据以上描述,绘出生产资料“出库”的业务流程图。(10分)(2)根据上题的业务流程绘出生产资料“出库”的数据流程图(5分)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前言 需求: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供水管网系统越来越庞大。如何应对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管网将面临管理上的更高要求和严峻考验。在传统的供水管网管理中,管网数据基本上采用图纸方式进行管理的,存在许多弊端,对错综复杂的管线网络管理起来非常被动。地图以图纸的形式存放,不便于查询和保存,导致日后维护工作难度加大,有些管线甚至仅凭当时施工人员的记忆去寻找,导致很难及时地发现和处理事故,给供水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使用计算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供水管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管网基础信息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同步发展,提高供水企业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是供水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学管理的必然选择。 现状:目前,供水管网系统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已经应用起来,中部地区也在加紧步伐。 平台: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较早研究GIS 技术的公司之一,其自主研发的SuperMap GIS 平台采用全组件式开发方法,扬长避短,吸取了国内外各大GIS 软件的优点,同时弥补了其他GIS平台的不足。SuperMap GIS 已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的殊荣,在国内外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GIS行业榜首。更令人振奋的是SuperMap GIS 是我国第一个走向国际社会胡GIS 产品,发布了多种语言版本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因此,经过多个GIS 软件平台综合评估对比,我公司选用SuperMap GIS 为本系统GIS平台,能让本系统架构更灵活,功能更强大,性能更稳定、服务更到位。 产品: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研发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公司不断加强和提高系统核心技术、工程质量以及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软件产品功能,力求创新,将先进的软件设计思想与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使用户得到最好的应用效果。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