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移动模架法施工

移动模架法施工

移动模架法施工
移动模架法施工

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

1、前言

国内外移动模架(造桥机)使用状况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根纵梁支撑、对混凝土桥梁进行逐孔向前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该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欧,1959年在阿尔卑斯山修建桥梁时首先创用,周期达到两周一孔;1963年西德斯特拉巴格公司采用穿巷导梁(两次走行型)现浇31m跨简支桥梁;1969年德国PZ公司首先使用桥面下支撑双梁一次走行的现浇方案,用于德国Amsinck立交桥,于1973年定型,该工法亦称PZ法,其最大适用跨度为55m。现在发展到了60米。

桥面上支承实例有瑞士如根托贝桥,此桥用MSU60/90型桥面上支承移动模架法施工,其外模为悬挂式;葡萄牙瓜迪亚纳河高架桥,其桥跨为50m+5×60m+50m,采用桥面上支承柔性悬挂法。

移动模架造桥技术,日本于1968年引进,美国在1977年使用。如美国亚特兰大的马耳他高架桥,其跨度为23.4m~44mPC单箱单室连续梁。

我国交通部门1975年援外时采用。1991年在国内最早被应用于厦门高集海峡大桥。该桥全长2070m,45m等跨距连续PC梁,采用PZ公司研制、瑞士LOSINGER公司生产的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台湾省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引进或制造了该类造桥机达40台。

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研制成功的移动模架造桥机,在1998年成功投入使用于厦门海仓大桥东引桥1000t/42m单箱PC梁的施工;1999年京珠高速公路武汉打靶堤立交桥采用自行研制的1000t/2×3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2000年至2001年深圳通香港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采用自行研制的500t/24mU型渡槽移动模架造桥机;2002年丹拉高速公路磴口黄河桥采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式1200t/5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这些实践提供了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可靠的施工技术研究并总结了成熟的施工工法。

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组织比选,本桥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下行式移动模架包括支承台车、主梁、底模、侧模和底模调整机构、导梁、墩旁托

架、辅助门吊和内模及内模小车。移动模架的墩旁托架及落地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基础必须坚实稳固。

2、工艺特点

移动模架法适用于在地形条件以及桥梁长度、曲线下受到约束时的首选采用。

优点:(1)集制梁及架梁为一体,无需梁场,少占耕地,不需要大型提梁运梁设备,设备投入少,研制风险低;(2)机动灵活,可迅速转场;(3)作业程序清晰、结构受力明确、模架强度高,适应特殊地理环境,不受桥下地质条件的限制。(4)梁顶不需要许多拉杆并留孔。

缺点:移动模架具有野外、高空和流动的特点,管理跨度大,安全质量控制任务艰巨。但基本作业雷同。

3、工艺原理

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利用承台安装主支腿,主支腿支撑主框架,外模及模架安装在主框架上,形成一个可以纵向移动的桥梁制造平台,完成桥梁的施工。

移动模架横向分离,使其能够通过桥墩,纵向前移过孔到达下一施工位,横向合拢再次形成施工平台,完成下一孔施工。

制梁:由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在模板内进行现场浇注混凝土梁,模板系统有微调机构进行调整,以保证梁型正确。采用桥面下支行式,混凝土梁的重量及模架的自重通过四个支顶油缸传递到墩旁托架上,再通过墩旁托架传到墩身承台上。

脱模:四个支顶油缸收缩,整体脱模落于支承台车滑道上。底模及横梁随着主梁在横移油缸作用下,实现开合并拢,底模板可通过底模螺旋顶调整拱度。

支腿自移:前、中、后扁担吊挂模架及前导梁,替代支腿作用,模架自重转至桥面。利用垂直吊挂油缸使墩身两边的墩旁托架和支承台车脱离墩身,并利用反钩轮钩住箱梁轨道外侧,启用安装在两主箱梁内的两台卷扬机拖拽向前方桥墩移位并安装。

模架纵移:前、中扁担卸载,后扁担梁吊挂主箱梁,松开横向联接系

后,模架对开成两组。后扁担走行轮落于桥面轨道上,箱梁轨道支撑于台车滑道上,由纵移油缸向前顶推移位。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1 施工工艺流程

墩身施工完成后,首先安装支座;移动模架就位,同时进行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钢筋于加工场集中加工,运输车运输到施工桥位下,采用吊车吊装到桥上作业面后先绑扎底、腹板钢筋,同时安装预应力管道、布设纵向预应力束,然后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同时安装预应力管道;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配合布料杆或混凝土泵车进行梁体混凝土入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梁体进行养护;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孔道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落架、脱模,纵向前移至下一孔位;对已施工桥位组织桥面系施工。

4.1.2 造第一孔梁

移动模架组拼→堆载预压→模板系统调整→绑扎钢筋、布管→内模安装→检测、调整模板、补缝→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养生→脱开端模及一至二节内模板→施加预应力、压浆→检测→进入下一操作循环。

移动模架拼装后,在第一孔箱梁施工前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预压的目的是消除移动模架拼装的非弹性变形,测算出施工荷载时的弹性变形,根据箱梁张拉后的上拱度再计算出移动模架底模的预拱度。

根据预压实际值及移动模架理论值,设置第1孔箱梁施工底模跨反拱。以后再根据移动模架实际挠度和箱梁张拉后反拱值进行调整。

4.1.3 正常作业循环

清理移动模架上杂物→解除竖向、及横向约束→移动模架整体下放→松开底模横梁及模板中部的螺栓连接→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两外侧横移→检测纵移是否有障碍→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前移动到位→整机纵移到位→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内横移到位→连接底模横梁及模板→调整侧模及底模→检测→扎钢筋(移位之前可在已制梁上分片扎好)、布管→内模板安装

→检测、调整模板、补缝→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养生→脱开端模及一至二节内模板→施加预应力、压浆→检测→进入下一操作循环。

4.1.4 标准作业流程

步骤1:移动模架拼装就位,施工首孔箱梁,此时移动模架支承在前、后主支腿上;绑扎底板、腹板钢筋、立内模、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解除内模撑杆,张拉完毕。

步骤2:桥面铺设后辅助支腿的走行钢轨;点动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承重油缸,解除机械锁紧螺母,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承重油缸少量回收,依靠设备自重脱模;后辅助支腿在桥面支撑,中辅助支腿、前辅助支腿在墩顶支撑;前主支腿、后主支腿承重油缸完全回收;解除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对拉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吊挂油缸回收,将主支腿提高,安装吊挂机构;解除吊挂油缸的连接,主支腿吊挂在走道上;

步骤3:利用纵移油缸顶推前主支腿、后主支腿前进至下一桥墩就位;安装吊挂油缸,吊挂油缸回收,吊挂机构平移开;吊挂油缸伸出,主支腿支承在承台上;张拉主支腿的对拉高强精轧螺纹钢筋;

步骤4:解除中辅助支腿、前辅助支腿支撑;后辅助支腿、后主支腿、前主支腿的油缸回收使移动模架主梁底部的轨道落放在支撑滑道上;

步骤5:解除底模桁架、底模、前辅助支腿中部的连接螺栓;后辅助支腿、后主支腿、前主支腿的横移油缸循环伸缩使两侧移动模架向外横移开启约4.5米。

步骤6:同时启动后主支腿上的纵移油缸,循环伸缩使模架前移一跨。

步骤7:模架横移合拢就位,底模桁架、底模、前辅助支腿连接;主支腿承重油缸顶升就位并机械锁定;模板调整;绑扎底腹板钢筋;内模就位;绑扎顶板钢筋;混凝土浇注。

4.2 操作要点

4.2.1移动模架现场组拼

移动模架现场拼装前,施工单位应与移动模架供应商共同制定拼装方案及详细的现场拼装操作细则。

对于上行式移动模架,若条件容许可在桥台背后的路基上搭设临时支架用于支撑主承重梁,并利用吊车进行拼装。若桥台背后无足够长度的路基,则无论桥墩高矮,均应在桥跨间搭设较高临时支架支撑主承重梁,并利用吊车进行拼装。拼装的顺序是先主梁、支腿、前后导梁,最后模板系统及其它。

对于下行式移动模架,则无论桥墩高矮及桥台背后路基长度是否足够,均应在桥跨间搭设临时支架支撑主承重梁,并利用吊车进行拼装。拼装的顺序是先墩旁托架、推进小车、主梁、横梁、前导梁,最后模板系统及其它,完成首跨箱梁预制、过孔后再拼装后导梁。

ZQM900A移动模架全重486t,全长73m,共分为主梁、横联、前导梁、托架支撑、墩旁托架、支承台车、底模、侧模、扁担、端模、内模、内模检修平台等十二个大件系统,由工厂分件制造,在施工现场进行组拼并安装到桥位后方能进行制梁施工。

临时支架必须经过设计检算,并应特别注意选择正确的支架卸载的方式方法,以保证结构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墩旁托架必须单独预压试验,必须保证其安全可靠;移动模架的前后支腿必须锚固于墩顶和已制成的箱梁上。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规格、质量及扭矩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高强度螺栓连接施拧前后,扭矩扳手必须标定,扭矩偏差不得大于扭矩值的±5%。

机械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必须遵照有关的技术标准执行。

4.2.2 移动模架的现场预压

移动模架现场拼装完成后,第一片箱梁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堆载预压。堆载应尽量模拟箱梁重力状态,即移动模架正常预制箱梁施工时的受力状态,以测量移动模架主梁、横梁不同部位的弹性变形,并据此进行预拱度设置,同时检验模架的安全性能。

预压荷载通常取值为箱梁重1.1倍和内模重之和。预压可采用砂袋和钢筋束进行,试验时必须分级加载和测量变形。

加载完毕,支撑变形稳定后,将预压砂袋、钢筋束逐级卸除,同时再

次测量各观测点标高,以确定各观测点的弹性变形与非弹性变形。

雨天必须对堆载物进行遮雨,以防移动模架过载破坏。

对未进行厂内模拟载荷试验的移动模架尚应检测主承载结构的应力变化,评估再次加载的安全性。

4.2.3 移动模架预拱度的设置

移动模架制梁预拱度为箱梁设计预拱度与模架弹性变形之代数和。下行式移动模架预拱度的调整通过调整底模及外模的螺旋千斤顶和可调支撑杆完成;上行式移动模架预拱度的调整是通过调整底模下横梁吊件完成的。

模架弹性变形应根据预压变形测量结果绘制沉降曲线,并结合模架的设计拱度和实际支撑变形来确定。

第1、2孔箱梁施工中必须分别在浇筑混凝土前后测定、记录模架变形,以便在第2、3孔微调模架预拱度,来消除模拟状态和实际状态不同而带来的预拱度偏差。

4.2.4 钢筋工程

在钢筋加工场地先加工成半成品,然后按底板、腹板、顶板焊接成网片,搬运到移动模架上就位绑扎成型。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接焊,个别预埋件、孔洞处采用绑扎搭接。

4.2.5 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

1)、伸缩缝预埋件

时速250km/h的有碴轨道梁伸缩缝由耐候钢型材、橡胶密封带、伸缩缝盖板、挡碴钢板、伸缩锚固钢筋及梁体预埋件等组成,制梁时按设计位置预埋梁体预埋件。

2)、挡碴墙、电缆碴、遮板预埋筋

梁体钢筋绑扎时,参照通桥挡碴墙构造及钢筋布置图,将预埋钢筋与梁体钢筋同时绑扎。电缆槽、遮板的预埋钢筋参照通桥电缆槽及盖板构造图,将预埋钢筋与梁体钢筋绑扎时一同安装,遮板为预制件,浇灌竖墙混凝土前应使遮板预留钢筋与竖墙预留钢筋绑扎牢固,并采取措施保证遮板稳固。

3)、接触网下锚支柱预埋件

根据桥梁接触网下锚柱设计要求处对梁体钢筋、翼板厚度进行局部加强,加强部分与梁体同时施工,施工图参见接触网设计图纸。

4)、预留孔施工

(1)通风孔的设置

若通风孔与预应力筋相碰,适当移动其位置,并保证与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大于1倍管道直径。

(2)桥上排水孔

PVC管材应符合《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要求。

5)、桥梁支座安装

选用设计规定的桥梁专用支座,支座与梁体及墩台采用设计方式连接锚固。

支座在工厂组装时,应仔细调平,对中上下支座板,并用支座连接板将支座连接成整体。支座安装前开箱检查产品合格证、装箱单。开箱后,检查支座连接状况是否正常,并根据安装温度及张拉压缩量等设支座预偏量,并锁定上、下支座连接螺栓,保证箱梁浇注前不得任意松动,并不得任意拆卸支座。

4.2.6 混凝土工程施工

为满足混凝土泵送灌注的施工需要,确保灌注全过程混凝土连续、防止意外事件间断,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坍落度按20~22cm、终凝时间按16小时配制。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双掺,掺加粉煤灰和矿粉。

混凝土的拌合设备均采用强制搅拌机、自动计量投料,严格控制投料误差标准,确保混凝土搅拌质量。

混凝土采用专用罐车运输,运送到现场。根据每孔箱梁最多318立方混凝土,灌注6~8小时,每小时灌注速度40~50立方米,运距最多5公里,配备10台混凝土运输罐车,混凝土运输紧张时统调其它施工工点运输车增援。

箱梁移动模架、钢筋、预应力管道、模板经过自检和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序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灌注采用2台汽车泵输送到模板内。备用一台输送泵。梁体混凝土采用一次连续灌注成型。灌注顺序为先底板后腹板再顶板,通过腹板灌注底板,底板浇满完成后,对称浇注两边腹板,纵向自两端向中间进行灌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分层厚度为30~50㎝。浇注底板时混凝土从顶板上挂滑槽下料(防止混凝土流动距离过长而离析)。各层及分段混凝土不间断灌注,并应在前层或前段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或次段混凝土浇注完毕。

箱梁混凝土浇筑分四批前后平行作业。第一批浇筑腹板混凝土,浇筑高度约至1/3腹板处,当其浇筑有8m左右后,第二批混凝土从天窗输入补平底板混凝土,当底板浇筑长度达6m后,开始第三批浇筑腹板,当腹板浇筑长度达4m左右后开始第四批浇筑顶板及翼板,就这样保持四批浇筑相隔有2m左右间距的平行作业。

底板两侧混凝土由输送泵经腹板输送到位,浇筑高度应在腹板倒角以上腹1/3高度处,底板两边混凝土以自然流出为主,部份不能到位的,开动腹板模上的附着式振捣器或在腹板内插入振捣棒,使混凝土由腹板流出。两边腹板的混凝土振捣以插入式为主,辅之以侧模附着式振动器。底板混凝土由内模顶开窗孔输送而下,内模顶每距5m开一式30cm×30cm的天窗孔,全长32m共开五个。

底板中部的混凝土经天窗孔输送至底板后,人工铲平摊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动棒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不得采用振动棒推赶混凝土。点振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每一处振完后应徐徐提出振动棒。振捣时避免振动棒触碰模板、钢筋和波纹管等;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也就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梁体混凝土采用HZ-50型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振捣,配备φ30~55mm直径不同的振捣棒,桥面板辅以平板振捣器捣固。每孔箱梁投入HZ-50型插入式震动棒配置9台(1台备用)。

混凝土灌注后,在初凝后至终凝前,安排专人进行3次强制收光摸平,以克服表面收缩裂纹。

梁体的养护采用自然养护,表面进行覆盖土工布、浇水保湿,空箱内

适量储水养护。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应满足《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规定的最低养护期限。

4.2.7 箱梁预应力施工

1)、管道成孔

箱梁预应力筋孔道采用预埋铁皮波纹管。铁皮波纹管购置。波纹管孔道采用钢筋网片坐标定位架固定,定位筋间距不大于1米,细铁线绑扎。波纹管的连接,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作接头管,接头管长200mm。波纹管连接后用密封胶带封口,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渗入管内造成管道堵塞和串孔。

2)、材料机具准备

梁体预应力筋全部采用1×7标准公称直径15.2mm,强度级别1860Mpa,弹性模量为E=1.95*105MPa。

梁体预应力锚固体系采用自锚式拉丝体系,张拉设备采用内卡式千斤顶系列设备,张拉油泵及油压表与千斤顶配套使用。每孔箱梁投入2台千斤顶。

张拉油泵及油压表应与千斤顶配套使用。

油压表选用精度为0.4级的油压表,表盘直径为150mm,最大量程为60Mpa。

千斤顶张拉前应标定,标定期根据设备状态和使用的频繁程度及气温来决定。千斤顶标定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和200次张拉作业,应建立卡片备查。

千斤顶的标定可采用压力环校正法,条件允许也可直接在压力机上进行(即压力机校正法)。

钢绞线下料采用无齿锯切割,下料长度满足施工要求。下料后每隔1.5m 用20号铁线绑扎编束。穿束时,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穿束,穿束顺序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进行,穿钢绞线时,用力均匀徐徐穿入。若在混凝土灌注前穿入孔道,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随时串动钢绞线,防止波纹管漏浆产生堵管。

3)、张拉过程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预应力初张拉。梁体钢绞线采用两端同步、左右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束不超过1束。按设计图张拉顺序进行。

按设计要求采用两端张拉,以张拉力为主,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张拉顺序分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初张拉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后进行,终张拉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后,龄期不少于10天时进行。

张拉采用引伸量和张拉吨位双控后张法预应力钢材张拉程序:

0→0.2σcon(初应力)→σcon→持荷5min锚固。

钢绞线张拉后,用砂轮切割机割掉梁端多余的钢绞线。

预应力筋终张拉后,应在24h内完成管道压浆施工。压浆前,各孔道用压力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采用真空辅助灌浆技术完成压浆。

4)、张拉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锚环定位:将工作锚环套在钢绞线上放入锚垫板的凹槽内,装入工作夹片,并使工作夹片的尾部大致相平(位于同一平面内),工作夹片处的间隙大致相等,此时不能用过大的力敲打夹片,以免夹片破裂,从而造成滑丝。

千斤顶定位:张拉正常的关键之一在于“三轴”同心:即锚环中心、预留孔道中心与千斤顶中心保持同心,这样才能减少钢绞线的滑丝和断丝。

钢绞线的理论计算伸长值的计算,应结合孔道摩阻实验、实测的钢绞线面积及弹性模量数据、及张拉力进行计算,钢绞线实测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之间的误差不得超过±6%,否则,应查明原因后,方能进行张拉。

4.2.8 移动模架的底模降落

初张拉工程中底模对箱梁产生不均匀反弹力,且反弹力的大小和不均匀程度随着张拉力的增加不断变化,严重时引起的混凝土梁体上翼缘板出现超拉应力,甚至造成上翼缘板开裂。此时必须配合张拉分级调低底模高程避免此现象发生。

实际初张拉时是否需要配合张拉分级调低底模高程,以及调整量是多少由箱梁设计单位和移动模架设计单位确定。

底模高程调低的方法是配合张拉分级降低底模支撑千斤顶的高度(对于下行式移动模架)或增大底模下横梁吊件的长度(对于上行式移动模架)。

初张拉完成后,应通过整体降低移动模架主承重梁的高程降低内模及侧模的高程。

4.2.9 压浆

压浆宜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其工作原理为:在孔道的一端采用真空泵对孔道进行抽气,使之产生负压,在孔道的另一端用压浆泵进行灌浆,直至充满整条孔道。

4.2.10 封端

封端前应对锚穴进行凿毛处理,同时清洗端部及支承板浮浆,外露钢绞线用防水涂料涂刷,以防止预应力筋端部的锈蚀。为了使封端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更好的粘结,应在灌注封端混凝土前对梁端混凝土用清水充分湿润。

由于预应力钢束张拉空间的需要,封锚混凝土体积较大,封端钢筋必须与伸出梁端部钢筋联结牢固,保证封端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连为一体。

根据现场情况在梁端顶板预留封端混凝土灌注孔,但灌注孔处梁体钢筋不能切断,为保证混凝土灌注质量,应在底层大部分混凝土灌注后,再从顶板灌注孔灌注小部分顶层混凝土,最后封闭顶层灌注孔。

5、质量控制

5.1 移动模架验收

5.1.1 移动模架验收标准

移动模架应有出厂检验证,要组织有关人员对造桥机的电气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机械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允许误差满足要求。

移动模架的验收宜分两阶段: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初步验收又叫出厂验收,应在厂内进行,最终应在完成两孔箱梁预制后进行。

5.1.2 初步验收

初步验收前应先收集移动模架供应商提供的出厂合格证和试拼记录,再组织模架验收。

移动模架造桥机必须在制造厂家进行试拼装,必要时应静载模拟试验,以检验造桥机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

验收时主要检查结构尺寸、焊缝质量、底层涂装质量、工地栓接头位置的栓接面,核对各种部件及部件数量。

移动模架造必须有拼装标识图,所有构件、零部件的装箱清单及小零件的标识标号等。

对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出厂验收,除满足上述所提及的要求以外,还应该满足国家有关大型起重设备或机械的验收规范要求及其它的相关规范或行业标准等的要求。

5.1.3 最终验收

最终验收主要是根据两孔箱梁预制施工情况进行评估验收。评估的内容主要应包括移动模架的使用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使用是否安全可靠、操作性是否方便等内容。

5.2 检验及试验方法(堆载预压)

5.2.1 预压目的

为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需对首孔移动模架进行重载试验以检验其的承载能力和挠度值。通过模拟移动模架在箱梁施工时的加载过程来分析、验证移动模架结构的弹性变形,消除其非弹性变形。通过其规律来指导移动架施工中模板的预拱度值及其混凝土分层浇注的顺序,并据此基本评判施工的安全性。

预拱度设置:根据预压取得移动模架工作的各项参数,绘出移动模架加卸载变形曲线图,计算出移动模架综合刚度系数,并监测钢箱主梁挠度及加载预压后的挠度变化情况。当移动模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标高及中线调整。

模板控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预留拱度。

施工预留拱度由设计院提供的理论预留拱度结合现场移动模架施压测试数值(如弹性变形值)及已完箱梁的实测标高等因素计算而得。每节段施工的标高控制包括三个关键工况:移动模架浇筑前定位标高;混凝土浇筑后标高;预应力张拉后标高。综合分析后,设置合理的预拱度,使完成后的箱梁在纵向线型保持平顺美观,符合设计要求。

5.2.2 预压方法

预压方法就是模拟该孔混凝土梁的现浇过程,进行实际加载,以验证并得出其承载能力。荷载按顺序逐加,进行连续观测,当完成110%荷载加载后,4小时观测一次,12小时观测一次,24小时再观测一次。基准点的设置模拟实际空模板的准确位置,并以此状态作为挠度、位移和应力应变测量的初始态。

预压前完全模拟浇注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全面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试验工作。主要检查移动模架各构件联接是否紧固,金属结构有无变形,各焊缝检测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移动模架的立柱与桥墩间的锚固是否牢固。

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11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移动模架受力的情况。按4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顺序,进行测量观察。

5.2.3 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各个压重荷载必须认真称量、计算和记录,由专人负责。

2、所有压重荷载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3、在加载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要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并对移动模架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应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

4、加载全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现场协调。

5.2.4 卸载方案及注意事项

卸载方案类似加载方案,只是加载程序的逆过程,卸载过程同样分两个阶段。要均匀依次卸载,防止突然释荷之冲击,并妥善放置重物以免影响正常施工。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移动模架的弹性恢复情况。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上报试验指导小组,现场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汇报。

5.3 质量保证措施

按照ISO9001:2000标准,结合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从保证质量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及控制措施三方面入手,在各施工工序技术上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5.3.1 模架拼装

承台顶表面平整,确保托架支撑与承台接触面严密。各种连接件螺栓要拧紧,防止因螺栓松动降低结构物的使用强度。严格控制移动模架模板安装精度,拼装调整完后要组织人员进行验收,首孔梁灌注前,必须进行加载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准确掌握弹性变形,以调整模板线型,保正混凝土梁标高正确。

5.3.2 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结构、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指标;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进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 mm。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0~60 mm厚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5.3.3 混凝土振捣质量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表层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确保振捣质量。

混凝土振捣应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进行,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均匀振捣密实,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

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混凝土浇筑完后,仔细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5.3.4 混凝土养护与拆模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完2小时后进行多次压实抹平,消除收缩裂纹,再用土工布将暴露面覆盖,并及时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14d以上。

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15℃时,方可拆模,拆模后应迅速采用塑料布或帆布对混凝土进行后期养护。

养护期间,应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6、安全措施

6.1 移动模架的拼装和行走

移动模架的安装、走行、拆卸必须有合格证的熟练工种操作。移动模架行走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合理组

织施工,不得违章操作。

移动模架和操作平台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安装。平台四周要有防护栏杆和安全网,平台板铺不得留空隙。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穿防滑鞋,水上施工穿救生衣,高空作业系安全带。

上下爬梯焊结牢固,经常出入的通道应搭设顶棚。

模架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吊装施工规范进行作业,要经常调整水平、垂直偏差,防止整体失衡。

操作平台上,不得多人聚集一处,严禁向下乱抛掷钢筋、螺丝、工具等,下班时应清扫和整理好料具。

移动模架上所装置的液压设备,电器设备,严禁他人乱动。操作平台应经常检查,是否安全牢固.

移动模架进行拼装时,编写拼装工艺和安全操作细则,拼装前对各种工况进行分析并作技术交底,拼装完成后进行试压,填写试压记录,并对整个操作程序及钢结构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

移动模架首孔梁施工前编写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细则,首孔梁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并在以后的施工中将工艺进行完善。

横向移动前检查并确保模板、前支撑横梁以及中间托架的连接均已解除;模架纵向推进过程中,两侧主梁要对称前移,纵向推进油缸每次行程小于1000mm。

高强螺栓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前后都必须检查,以后每10跨必须检查一次。

6.2 墩旁托架抗倾覆措施

要设专人经常性的检查维修。随时检查随时整改。

加强墩旁托架的联结系统的牢固性,主要加强栓接部分螺栓的紧固程度,焊接部分的焊缝长度及饱满程度。

安装时一定要将连接精轧螺纹钢拧好,下部与墩身预留孔的上下两个面顶紧。模架落架前,要将各部位与混凝土箱梁连接松开。精轧螺纹钢筋严禁过电、摔打、弯折。

墩旁托架要与墩身固定在一起。

两侧墩旁托架各设两道钢丝绳拉线,拉线锚定于地面。

6.3 钢筋施工

钢材、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具必须加网罩。

拉直钢筋,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2m区域内禁止行人。

多人合运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上下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线上。钢筋堆放要分散、稳当,防止倾倒和塌落。

在高空、箱梁内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

8.4 浇筑箱梁施工

施工前,模架周边、端部必须搭设好作业平台,加设安全网。

在箱梁上施工,应遵守高处作业有关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箱梁上应根据测算规定人员荷载和堆放材料的限量标准。材料要均匀摆放,不得多人聚集一处。操作平台的水平度、倾斜度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在人员上下及运输过道处,均应设置固定的照明设施。

主要机具、电器、运输设备等,应定机定人,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时必须对机具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移动模架安装方案..

MZ460S移动模架拼装方案 一、工程概况 MZ46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根据昆明轨道交通30m及25m整孔箱梁的设计和施工特点而研制。 本移动模架为上行式,具有下列优点: 1、采用上形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能自行完成支腿过孔移位,无须地面其它辅助吊机设备,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主梁两侧挑梁顶部设置防雨、防晒顶棚,能保证移动模架造桥机全天候工作,以提高造桥机总体工作效率,确保总工期的要求。 3、当通过连续梁或连续刚构等桥间转场时,只需展开侧模架和底模,即可方便通过,减少整机拆除工作量,提高转场作业效率。 4、主梁及模架采用对称设计原理,只需调换前导梁、前后支腿及辅助支腿安装位置就能满足双向施工的要求。 5、主梁及支腿结构无须改造即能满足30m整孔节段拼装箱梁架设工艺,综合利用率高。 二、编制目的 通过对移动模架拼装过程的控制,确保拼装过程的顺利、安全的进行。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区内所有采用移动拼装过程。 四、职责分工 1、工程部 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拼装方案,明确控制要素和工序工艺流程,并负责现场技术交底并检查落实。

2、现场负责人 对作业人员、设备配置以及过程控制负责。 3、质检和试验部门 根据规范及工艺细则进行工序检验和试验。 4、物机部 对拼装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提供后勤保障。 五、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移动模架使用说明书 六、移动模架拼装机具及辅助设施 表1 移动模架拼装机具及辅助设施

七、移动模架拼装采取桥墩拼装,拼装顺序(拼装流程图见后附图。) ①使用试墩做临时平台,在地面逐节拼接主梁和导梁,并将接头螺栓上满拧紧; ②在首跨小里程墩搭设1个临时支墩平台,使临时支墩的上表面和标准桥面齐平,用于支撑移动模架后支腿和辅助支腿; ③在首跨大里程桥墩安装预埋件用于固定移动模架前支腿; ④在临时支架顶安装移动模架后支腿。在首跨大里程桥墩安装前支腿,前支腿需与预埋件锁定,支腿后方安装支腿斜拉构件,前方拉设钢丝绳并可靠锚固; ⑤用两台150t吊车吊装主梁,然后用其中1台吊装辅助支腿,另一台吊装导梁,各个部分接头用螺栓上满拧紧; ⑥安装电气、液压系统,并调试; ⑦拆除前支腿斜拉机构; ⑧逐段拼装挑梁、吊臂、模架及模板,安装吊杆并调试,安装防护栏杆及走道等附属设施;

地铁车站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城通公司 1.前言 在深基坑侧墙施工时,侧墙多采用定型竹胶板、木模板+钢管支撑组合体系,使用过程中存在耗费工时长,材料利用率低,表观质量差、渗漏水现象较严重等缺点。 在施工武汉市轨道二号线一期工程第十八标18A 分标段工程【洪山广场站】时,根据施工工艺、基坑深度、支护要求和土质情况,选择了移动模板台车,代替传统的组合式模板,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法特点 2.1成本低廉; 2.2 安全可靠; 2.3 操作方便; 2.4工作效率高; 2.5节能环保;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车库、地下室、地下车站等单侧墙体系工程。 4.工艺原理 4.1工艺原理 1、加固原理:借助预埋的地脚螺栓+台车自重+台车斜向可调节钢锭进行加固; 2、行走原理:在台车底部设置万向轮行走装置,利用人工推动行走; 3、工作原理:模板制安、脚手架搭设一次成型,侧墙墙体分段整体浇筑,侧墙刹尖部分预留契口,后期通过注浆的方式,保证该部位砼密实度。 4.2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2 /121022.0V t F c ββγ= H F c γ=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25 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

移动模架法施工

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 1、前言 国内外移动模架(造桥机)使用状况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根纵梁支撑、对混凝土桥梁进行逐孔向前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该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欧,1959年在阿尔卑斯山修建桥梁时首先创用,周期达到两周一孔;1963年西德斯特拉巴格公司采用穿巷导梁(两次走行型)现浇31m跨简支桥梁;1969年德国PZ公司首先使用桥面下支撑双梁一次走行的现浇方案,用于德国Amsinck立交桥,于1973年定型,该工法亦称PZ法,其最大适用跨度为55m。现在发展到了60米。 桥面上支承实例有瑞士如根托贝桥,此桥用MSU60/90型桥面上支承移动模架法施工,其外模为悬挂式;葡萄牙瓜迪亚纳河高架桥,其桥跨为50m+5×60m+50m,采用桥面上支承柔性悬挂法。 移动模架造桥技术,日本于1968年引进,美国在1977年使用。如美国亚特兰大的马耳他高架桥,其跨度为23.4m~44mPC单箱单室连续梁。 我国交通部门1975年援外时采用。1991年在国内最早被应用于厦门高集海峡大桥。该桥全长2070m,45m等跨距连续PC梁,采用PZ公司研制、瑞士LOSINGER公司生产的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台湾省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引进或制造了该类造桥机达40台。 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研制成功的移动模架造桥机,在1998年成功投入使用于厦门海仓大桥东引桥1000t/42m单箱PC梁的施工;1999年京珠高速公路武汉打靶堤立交桥采用自行研制的1000t/2×3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2000年至2001年深圳通香港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采用自行研制的500t/24mU型渡槽移动模架造桥机;2002年丹拉高速公路磴口黄河桥采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式1200t/5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这些实践提供了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可靠的施工技术研究并总结了成熟的施工工法。 ; 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组织比选,本桥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下行式移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丄、八、亠 1冃I」言 1.0特大桥南引桥设计为5mx 40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等高度单箱单室斜腹板 结构,箱梁高2.4m,顶宽16m,底宽7m,梁长有32m 40m 48m三种,48m箱梁自重1590t。采用了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施工安全可靠。采用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施工的32m、40m、48m跨度的梁片,具有箱梁整体性好,线形平顺美观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一 致认可和好评,并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2工法特点 2.0.1 本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缩短工期。 2.0.2 本工法工作场地紧凑,桥位就地制梁,无需制梁、存梁场地和运梁、架梁设备。 2.0.3 本工法荷载通过其自身的系统直接作用在桥墩或承台上,对原地面承载力等要求不高; 模架在高处前移方便迅速,不妨碍桥下交通,对地形要求不高。 3适用范围 适用于48m跨度以下,多孔相连且梁重在1590T以下的公路简支箱梁、连续箱梁的施工。使 用本工法前需对墩台的结构受力进行计算,以保证该型造桥机架设后墩台的安全性。造桥机主要 性能参数表见表3。

4工艺原理 4.0.1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通过自立行走、模板开合,

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原位现场浇筑的施工设备。 4.0.2 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自下而上可分为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梁、底模及横联、侧模 及支撑、中扁担梁、防台风装置及液压系统等组成,具体见图 4.0.2-1,图4.0.2-2。 4 3 图4.0.2-1 移动模架造桥机侧面结构图 图4.0.2-2 移动模架造桥机正面结构图 1——主梁;2——横联系统; 3――前导梁;4――后导梁;5――墩旁托架6――支承台车;7――底模;8――侧模平台;9――侧模支撑;10――中扁担梁 11――防风装置;12――托架支撑;13 ――配重;14 ――液压系统 4.0.3 造桥机工作时,整个模架在靠墩旁托架支撑的支承台车作用下,可通过竖移、横移、纵 移分别实现脱模、模架横向分离或合拢、过孔。底模在横移油缸作用下,实现开合并可通过底模螺杆调整高程。

移动模架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移动模架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1.1移动模架 1、安装立柱时必须对承台基础进行清理,垫平,测量标高。 2、在混凝土张拉到足以克服自重后,可将模架整体下落20mm左右;以减少模架上弹对混凝土的不良影响。 3、移动模架拼装时各个支点标高必须按图纸标注尺寸控制,误差不超过10mm;特别注意标高不得超高;要留有安装或拆除主梁下盖板接头螺栓及节点板的空间。 4、浇注混凝土状态,底模横梁中间的对接法兰,上部必须顶紧,下部个别法兰间允许有小间隙存在。 5、首孔混凝土梁灌注前,必须对拼装好的移动模架进行加载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准确掌握弹性变形,以调整模板线型,保障混凝土梁顶标高正确,满足轨道精度标准。 1.2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编写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2、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3、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指标;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4、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进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6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5、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6、预应力混凝土梁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保证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超过8h,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体浇筑过程中,应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和弹模试件,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相关规定。箱梁混凝土试件应从底

移动模架工法

一、前言 随着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由于具有整体刚度大、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高架桥和大型桥梁的引桥建设中。而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方法,在国内却基本局限于采用满堂支架现浇。相比之下,移动模架法施工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第一是工序简单,施工周期短,同时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第二是不需进行基础的处理,适用范围广;第三是移动模架对于高墩桥梁,尤其是城市高架桥,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同时可不影响桥下的通车要求。 针对润扬长江大桥北引桥的现场环境和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结构特点,路桥集团公路二局研制开发了YZ40/1500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该造桥机适用于混凝土箱梁的逐孔现浇施工及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制拼装施工。 二、工法特点 1、本工法使用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结构简单,部件尽量选用常用周转材料,加工量相对较小,节省成本。 2、一孔梁段施工完成后移动模架整体行走至下一孔,无需多次拼装模板及预压,施工周期短且所需人员少。 3、调整主梁之间的距离和模板顶托高度即可适应不同几何尺寸梁段的浇注,设备通用性好。 4、结构受力明确,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极为吻合,结构安全可靠,而且有利于箱梁的施工控制,保证良好的线形。 5、本工法跨中无任何支撑,因此跨间地基不需处理,同时在施工时不影响通车通航,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45米左右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逐孔现浇,也可用于混凝土箱梁节段拼装法施工。特别是墩身超过一定高度搭设支架有困难时,施工现场地基软弱或桥下有通车通航要求时,以本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工法主要以陆上施工为主,水中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变动。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QL-0503-2011) 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赵红来刘涛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6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与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原理基本相同,本工法主要内容为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结构系统主要有:钢箱主梁、桁式鼻梁、横梁、模板系统、平台支架系统、支承移动模架主梁的支承系统、移动模架前移及横梁模板开合调整的液压控制系统。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1.2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或支承于桥梁承台上,通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或承台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通过可收折横联形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及竖向移动装置,完成横移、纵移及高度调整。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2.2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3 模架前移及横梁、模板收折均可采用同步液压系统,操作简便、连续,工效高。 2.4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的施工需要。 2.5 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 3 适用范围 3.1 高墩现浇箱梁施工。 3.2 复杂地形现浇梁施工。

移动模架施工组织设计策划方案

东引桥移动模架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颗珠山大桥位于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西起颗珠山岛,东连小城子山港区,距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约30km。 2、工程范围 颗珠山大桥起点桩号为K29+387.929,终点桩号为K31+047.929,全长1660m,桥跨组合为7×50m+(50+139+332+139+50)m+12×50m。其中主桥长710m,主桥斜拉桥部分为610m,采纳双塔双索面结构,两侧过渡孔长度分不为50m。 1.2、水文条件 桥位区所处海域的潮汐要紧受东海前进潮波操纵,潮汐类型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每个潮汐日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的过程。 1、潮位 不同重现期高低潮位表

潮汐特征表 2、波浪 20年一遇风暴水位的H5%=4.49m,波浪波长L=62.6m、周期T=7.5s。最大流速V=2.1m/s。 1.3气象特征 桥区位于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季风阻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变化复杂。多年平均气温15.8℃,历年最高气温37.5℃,历年最低气温-7.9℃。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降水日数为134天/年。实测最大风速35.0m/s,风力大于7级大风天数65.8天/年,风力大于8级大风天数30天/年,风力大于9级天数约为3天/年。平均雾日数30~50天。寒潮年平均3.6次,最多5次。 1.4通航 本桥无通航要求。

二、移动模架选择及结构简介 颗珠山大桥东引桥为两联6×50m箱梁,主桥过渡孔一跨,共分13跨(自PM487墩始至PM474墩止,由东向西排列),均为海中墩箱梁施工。依照移动模架施工的优势,我部分不从湖南路桥和广西路桥各租赁MSS移动模架一套用于东引桥箱梁施工,每跨施工缝设于离支座中心8.0m处,整跨成型施工,左右幅各配一套移动模架,施工顺序为从小洋山岛向主桥方向逐孔现浇施工。先施工左幅,左右幅施工间隔在一孔以上。 2.1、移动支撑系统要紧组成部分及功能介绍: 移动模架施工特点:适用于深水或高墩身使用支架或其它施工方法不经济的情况下建筑桥梁上部结构,周转次数多,周转时刻短,使用辅助设备少,减少了人力物资的白费,特不适用于多跨现浇梁施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移动支撑系统(MSS)要紧由牛腿、主梁、横梁、后横梁、外模及内模组成(详见图1)。每一部分都配有相应的液压或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简介如下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模板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 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 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4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后者。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1.2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上,经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经过可收折横联行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移装置,完成横移及纵移。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2.2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3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1.前言: 移动模架法制梁最早于1955年在德国使用,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开始采用移动模架制梁。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可在桥位间自行移位,逐孔完成箱梁现浇施工的大型制梁设备,制梁不受桥下地质条件的限制,适应深谷、软基、水中等各种工况的要求,避免大吨位提、运、架设备和预制场的一次性投入;近年来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建设中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本工法是在参照有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在沈丹铁路客运专线TJ-3标简支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经总结和完善而形成。通过应用本工法,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 2.1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 2.2能保证安全质量,施工速度快。 2.3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施工人员掌握。 2.4功能完备,机械化程度高。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客运专线32m及24m现浇梁施工。 4.工艺原理: 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在支承油缸及托辊轮箱的作用下,可实现升降及纵移动作;模架及模板在模架开启机构的作用下完成底模架横移开启及闭合的动作;模架通过挑梁、吊臂及吊杆悬挂在主箱梁底面,利用可调撑杆调节模板的预拱度,按设计要求调整梁底的线型高程。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移动模架系统在现场拼装成型,进行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及预压。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专用运输车运输到施工桥位、吊车吊装到

桥上作业面后进行绑扎;预应力孔道塑料波纹管成孔;底、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内模,最后进行顶板、翼缘板钢筋绑扎;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梁体混凝土振捣,桥面采用悬空式整平机整平;梁体养护采用自然养生;预应力筋张拉采用两端整拉工艺,真空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落架、脱模,纵向前移至下一浇筑孔位。 图5.1-1 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框图

移动模架逐段施工法

移动模架法逐段施工等截面连续箱梁 三航江苏分公司杨伯崇 1 工程概况 移动模架是一个可沿桥梁纵向移动的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桥梁工厂”,国内俗称“造桥机”。该设备的模板支撑系统支撑在移动模架的主承重梁上,根据主承重梁对模板系统的支撑方式,移动模架可以分为两种,主承重梁在模板系统的上方,并借助已成型箱梁位移的称为上行式移动模架,主承重梁在模板系统的下方,并借助桥敦台位移的称为下行式移动模架。移动模架系统适用于滩涂、峡谷高墩身、城市高架桥等场地的连续梁或简支梁的现浇混凝土桥梁的施工,随着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本世纪以来,按照移动模架施工设计的桥梁也越来越多,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242省道临洪河特大桥全长2313.2m,区域地势低洼,地形较平坦,沟、塘、河、池纵横密布,缺乏施工场地。根据地质勘探,该项目穿越了大面积的海相沉积的淤泥、淤泥质粘土地段,厚度普遍较大,软土厚度一般为8.0~16.0m,软土具含水量高(最高达75%)、压缩性大、强度低、天然孔隙比大等特征。加之大桥横跨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临洪河,汛期来临时,施工基本上就要中断,因此,该桥现浇箱梁采用了移动模架法施工技术,施工跨度为50m、48m、38m,48m 为标准跨。 2 移动模架构造形式 移动模架造桥机由承重主梁、导梁及横联、前中后支腿、挑梁和吊臂、外侧模板及底模、底模架、外侧模架、拆装式内模、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承载结构体系。总装后的下行式移动模架如图1所示。 图1

2.1主箱梁 临洪河特大桥使用的移动模架主箱梁由两组多节钢箱梁组成,每节长度10m,通过节点板用高强度承剪螺栓连接,底板下两边有供台车前移的轨道。主梁端部安装桁架式导梁,辅助移动模架整机过孔使用。横联为两侧钢箱梁及导梁间的连接桁架,通过横联,将钢箱梁及导梁组成一个整体框架,共同受力。图2为主箱梁标准节段及主箱梁间横联。 图2 2.2 前、中、后立柱支腿 支腿是移动模架主梁的直接支承结构,对整机起到支撑作用,并将所有施工荷载传递到已施工的结构上。 对于上行式移动模架,前支腿支承于前墩墩项,是移动模架工作状态的前支点,前支腿整体为门式结构,由支腿立柱、支腿横梁、托辊轮箱、吊挂轮、液压系统等构成。中支腿在后跨已浇筑的混凝土箱梁顶面安装,是移动模架的中支点,中支腿在浇筑首跨时需在墩顶盖梁上设支腿立柱结构,中间跨及尾跨时无需支腿立柱。后支腿位于主梁尾部,只用于整机过孔作业。 下行式移动模架支腿由立柱和托架组成,立柱直接支承到承台上,立柱上端与托架的底部通过法兰相联。为了增加立柱的压杆稳定性,立柱设计有顶紧支座及拉紧支座,使立柱紧紧抱住桥墩。下行式移动模架配备三组支腿,两组工作,一组辅助过孔。图3、图4分别为上行式和下行式模架支腿及托架。

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中铁一局武广客专第五项目队 32m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施工承包合同书 ⑵施工图及设计文件 ⑶《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⑷《铁路试验规程》 ⑸《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箱梁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单根钢绞线直径d=15.2mm,管道采用波纹管成孔。 二、工程概况 中铁一局武广客运专线第五项目队管段共有桥梁6座,上部结构形式为32m、24m和(40m+56m+40m)箱梁。其中跨径32m现浇梁采用单箱单室断面,梁高3.05m等高度梁;箱梁顶板宽度13.4m,底板宽度5.5m,悬臂长度3.35m,悬臂板根部厚65cm,端部20cm,箱梁内顶板厚度30cm,底板厚度28cm,腹板厚度45~105cm。 三、主要机械设备配备 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

四、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安排 1、施工方案 本管段32m简支箱梁,设计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箱梁施工时采用两套移动式钢梁模架。箱梁每一段施工都是一次浇注成型,灌注后必须进行覆盖养生,达到100%的强度及相应弹性模量和龄期要求后按要求施加预应力并压浆后模架方可前移。 2、施工周期及作业程序 每孔施工周期为13~15d,其程序与作业时间如下: ①钢梁模架卸落、拆底模,将模架移至下一孔位置 1d ②安装底模、整修模板、调整标高、预拱度 0.5d ③绑扎底板、腹板钢筋,敷设预应力管道,安装锚具 3d ④内模就位、管道内穿钢绞线、绑扎顶板钢筋 1d

⑤浇注混凝土,养生 7~10d ⑥施加预应力,压浆 0.5d 3、施工计划安排 茅栗铺特大桥计划从2007年4月初开始梁部施工,在3月将移动模架进场进行组拼。由于工期要求,本桥计划从第26跨开始上移动模架,向广州台方向施工,共计16跨,其余梁跨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施工横道图附后。 黄洋水库特大桥计划于2007年4月初开始梁部施工,在3月将移动模架进场进行组拼。由于工期要求,本桥计划从第9跨开始上移动模架,向广州台方向施工,共计16跨,其余梁跨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施工横道图附后。 五、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①先对结构物的图纸设计位置、几何尺寸、标高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②对施工所用的一切原材料,砂石料、水泥、外加剂等材料严格按照规范和监理要求的检测频率和检测手段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合格,并准备充足数量。 ③与本项工程有关的机械设备提前完成检查和调试,并确保在施工中能够正常运作;施工便道、大型临时设施在梁体施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并采取有效防汛防雨措施,确保雨季正常施工。 ④试验室在32m现浇梁开工前完成主梁C50砼配合比设计,并提供备用配合比,上报驻地监理工程师批准。 ⑤做好滑移模架拼装前的准备工作,拼装模架的所有工具必须准备齐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1 前言 1.0特大桥南引桥设计为5m×40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等高度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箱梁高 2.4m,顶宽16m,底宽7m,梁长有32m、40m、48m三种,48m箱梁自重1590t。采用了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施工安全可靠。采用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施工的32m、40m、48m跨度的梁片,具有箱梁整体性好,线形平顺美观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2 工法特点 2.0.1本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缩短工期。 2.0.2本工法工作场地紧凑,桥位就地制梁,无需制梁、存梁场地和运梁、架梁设备。 2.0.3本工法荷载通过其自身的系统直接作用在桥墩或承台上,对原地面承载力等要求不高;模架在高处前移方便迅速,不妨碍桥下交通,对地形要求不高。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48m跨度以下,多孔相连且梁重在1590T以下的公路简支箱梁、连续箱梁的施工。使用本工法前需对墩台的结构受力进行计算,以保证该型造桥机架设后墩台的安全性。造桥机主要性能参数表见表3。

表3 造桥机主要性能参数表 4 工艺原理 4.0.1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通过自立行走、模板开

合,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原位现场浇筑的施工设备。 4.0.2 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自下而上可分为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梁、底模及横联、侧模及支撑、中扁担梁、防台风装置及液压系统等组成,具体见图4.0.2-1,图4.0.2-2。 4 3 11 图4.0.2-1 移动模架造桥机侧面结构图 图4.0.2-2 移动模架造桥机正面结构图 1——主梁;2——横联系统;3——前导梁;4——后导梁;5——墩旁托架6——支承台车;7——底模;8——侧模平台;9——侧模支撑;10——中扁担梁11——防风装置;12——托架支撑;13——配重;14——液压系统 4.0.3 造桥机工作时,整个模架在靠墩旁托架支撑的支承台车作用下,可通过竖移、横移、纵移分别实现脱模、模架横向分离或合拢、过孔。底模在横移油缸作用下,实现开合并可通过底

【建筑工程管理】铁路桥梁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铁路桥梁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范围及依据4 1.1编制范围4 1.2编制依据4 2工程概况5 2.1工程简介5 2.2 地质条件6 2.3 气候条件6 2.4 移动模架制梁安排6 3 施工准备8 3.1 临时场地8 3.2 临时道路8 3.3 临时用水8 3.4 临时用电8 4 工期安排9 4.1工期分析9 4.2制梁工期安排10 5 施工方案10 5.1 总体施工方案10 5.2 墩顶开孔方案11 5.3移动模架拼装和整体提升方案13 5.4移动模架空载试验方案13

5.5 移动模架预压方案(加载试验方案)14 5.6移动模架过孔方案16 6 施工方法及工艺25 6.1工艺流程简述25 6.2标准作业流程25 6.3模板安装注意事项及允许偏差28 6.4钢筋加工及安装29 6.5波纹管安装及允许偏差33 6.6支座安装34 6.7梁部混凝土浇注37 6.8 预应力施工工艺40 6.9管道压浆43 6.10封锚44 7 冬季施工方案45 7.1冬期施工准备45 7.2冬期混凝土施工措施46 7.3冬期混凝土的质量检查48 7.4钢筋工程冬季施工措施49 8 施工人员组成50 8.1第三架子队施工组织机构50 8.2第三架子队岗位人员配备情况50 8.3移动模架操作组及劳动力50

9 移动模架构造51 9.1 移动模架简介51 9.2移动模架工作原理52 9.3 下承式移动模架主要构造52 9.4 32m箱梁和24m箱梁变跨施工59 9.5 注意事项60 10 施工材料运输方式60 11 主要材料及机具设备计划表60 12质量保证措施62 12.1 制度保证措施62 12.2 组织管理保证措施63 12.3 技术保证措施64 13 安全保证措施66 13.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66 13.2高空作业施工注意事项68 13.3材料转运平台安全防护措施70 14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70 15文明施工71 16环境保护及劳动健康保证72 16.1环境保护72 16.2劳动健康保证73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4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后者。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

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上,通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通过可收折横联行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移装置,完成横移及纵移。 2 工艺工法特点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 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 3 适用范围 高墩现浇箱梁施工。 复杂地形现浇梁施工。 水上多跨现浇梁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 5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移动模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利用桥墩为支点临时支承梁体自重,在移动模架上完成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索筋等,

移动模架法

移动模架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山区的桥梁建设事在必行,现浇桥又以自身整体性好、结构形式多样等优点正在被广泛采用,那么高墩现浇技术也就成了施工重点和难点。现以某山区高墩现浇立交桥为例,简述一下移动模架法的施工,为以后此类工程的施工做一参考。 关键词:高墩移动模架 一、移动模架法方案选定 此立交区地形起伏较大,主线桥多为高墩高架连续梁桥,桥墩最大高度达50m。对于高墩现浇箱梁,采用传统的满堂红支架法,显然不合理,施工工期长、难度大、造价又高。鉴此地势情况采用移动架空平台施工较为合理。 主线桥桥墩多为双柱和三柱圆形墩,针对这种桥墩的特点,采取了在墩柱施工过程中预埋键盒,在键盒内安装支承键的方式支承平台的墩柱牛腿,牛腿由平梁、斜撑及抱箍构成,支承键则分为上支承键和下支承键,上支承键直接支承牛腿的横梁,下支承键则支承抱箍并通过抱箍和斜撑最终与上支承键共同支承牛腿横梁。 上部箱梁的标准桥宽为16.75m,平台由6组收折式桁梁及组间横联构成,异形段最大桥宽为28m,布置了10组收折式桁梁。不同桥宽平台桁梁的组数随之增减,左右线桥各采用一套3跨移动支承平台同步推进施工。

为了方便拆卸模板及设置纵横坡、竖曲线、预拱度等,在移动支架上预留一定高度(1.5-2.0m)搭设满堂支架,支架上的模板施工与满堂支架相同。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或木胶板。 二、移动模架法施工工艺 1、在起始跨的桥墩柱上安装牛腿和横梁; 2、在横梁上安装架空平台; 3、在平台上铺模板系统; 4、在模板上安装主梁钢筋与预应力钢束; 5、用输送泵浇筑主梁砼; 6、浇水养生砼; 7、张拉预应力钢束; 8、落架(砂筒卸落); 9、预应力钢束灌浆; 10、平台推进行走(施工下一跨),详见下图:

简支梁施工方案(优.选)

厦深铁路禾腾墩特大桥 简支梁施工方案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养马河工程有限公司 厦深铁路广东段项目部 2008年10月

禾腾墩特大桥双线整孔简支梁施工方案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厦深铁路九标第三工区,里程为DK432+123~DK439+320,DK449+518~DK450+786.47,管段全长8.46km;禾腾墩特大桥51-32m简支梁,全长1861.56m。 基础:全部为钻孔桩基础,最深桩长45m,全桥共有钻孔桩440根,桩径均为φ1.0m,总长14077.5 m,平均长32m。 承台:全桥承台共有52个,其中2.0m高的承台有41个,2.5m高的有9个,3.0m高的有2个。 墩台:设50个墩,2个台,最高墩16m。 上部结构: L=32m简支箱梁51孔。 简支梁采用砼标号为C50,体积为315m3,重量近900吨,为三向预应力结构,一次性浇筑成型。 二、工程特点 1、禾腾墩特大桥双线整孔箱梁体积、自重大,对施工机械要求高,对总工期影响大,简支梁梁施工方案的正确选择是本桥施工的关键。 2、基础桩基较深、数量多、地基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 3、分别跨越道路、河流,对前期征地拆迁的要求高,对总工期的影响大。 三、总体施工方案与现场布置 (一)原设计施工方案以及目前现场的实际情况 按设计要求简支梁为预制、架设施工方案,梁场设在吉新制梁场。为考虑减少征用良田,同步流行性施工作业,将原预制梁改为现浇简支梁施工方案。 本施工方案按照禾腾墩特大桥简支梁全部使用移动模架现浇考虑。

(二)移动模架布置情况 计划全桥共设置2台移动模架,制定了两种布置方案。暂时按照方案一进行考虑。 见《移动模架纵向布置图》《移动模架纵向布置图》 四、施工计划安排 (一)总体施工计划安排 根据合同总工期的安排,计划2009年3月31日前,1#、2#移动模架进场。 第1套移动模架按完成40片梁进行计算,第2套移动模架按完成9孔梁计,计划用两年时间暨到2010年12月31日完成全部简支梁的施工任务。 (二)移动模架的施工计划安排 禾腾墩特大桥按2套移动模架布置,见附表一分项施工计划安排表五、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施工工序 (一)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类型 1、移动模架的分类及特点 移动模架造桥机可以分为上承式和下承式两大类。 上承式移动模架主要特点为: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上方,外模系统吊挂在承重主梁上,主梁系统通过支腿支撑在梁端、墩顶或承台上。上承式移动模架占用桥下净空小,对低矮桥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施工首跨和末跨更方便(不需拆除主梁),能满足通过高压线等障碍物的净空要求。主梁系统短距离转场方便,可直接通过隧道。 下承式移动模架主要特点为: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下方,外模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枫亭特大桥移动模架 制梁 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福厦铁路Ⅱ标段二工区 中铁九局集团福厦铁路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2008年05月25日 一、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是工程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

重要标志。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我们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办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建立高效精干的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并从技术上入手,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以确保实现安全目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工程施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二、安全保证措施 (1)移动模架操作安全保证措施 A、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 B、吊装前应检查机械、索夹吊环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应进行试吊。 C、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信号。 D、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生根处应做到高挂低用及安全可靠。 E、高空作业人员上班前不得喝酒,在高空不得开玩笑。 F、高空作业穿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鞋、高跟鞋、塑料底鞋和带钉的鞋。 G、吊车行走道路和工作地点应坚实平整,以防沉陷发生事故。 H、六级以上大风和雷雨、大雾天气,应暂停露天起重和高空作业。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模板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 工法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1 前言 1.0特大桥南引桥设计为5m×40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等高度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箱梁高 2.4m,顶宽16m,底宽7m,梁长有32m、40m、48m三种,48m箱梁自重1590t。采用了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施工安全可靠。采用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施工的32m、40m、48m跨度的梁片,具有箱梁整体性好,线形平顺美观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2 工法特点 2.0.1本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 ,缩短工期。 2.0.2本工法工作场地紧凑,桥位就地制梁,无需制梁、存梁场地和运梁、架梁设备。 2.0.3本工法荷载经过其自身的系统直接作用在桥墩或承台上,对原地面承载力等要求不高;模架在高处前移方便迅速,不妨碍桥下交通,对地形要求不高。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48m跨度以下,多孔相连且梁重在1590T以下的公路简

支箱梁、连续箱梁的施工。使用本工法前需对墩台的结构受力进行计算,以保证该型造桥机架设后墩台的安全性。造桥机主要性能参数表见表3。 表3 造桥机主要性能参数表

4 工艺原理 4.0.1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经过自立行走、模板开合,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原位现场浇筑的施工设备。 4.0.2 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自下而上可分为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梁、底模及横联、侧模及支撑、中扁担梁、防台风装置及液压系统等组成,具体见图4.0.2-1,图4.0.2-2。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方案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保证方案 移动模架箱梁施工是本工区施工中安全控制的难点之一,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是现场施工中的重点。由于施工临近既有线及上跨下穿城市道路,作业人员施工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进场前必须经经理部的专业培训,达到要求后方能进场作业。在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本作业项目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有效防止和消灭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本安全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1、工程部编制的引桥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2、既有线施工安全预案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3、安全操作工法。 4、指挥部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二、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1、为了保障移动模架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机械的安全使用和从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险源,尽可能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特制定本方案。 2、本方案是作为移动模架安全施工作业的行动指南,以安全管理程序化为手段,注重现浇支架作业的过程控制,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员伤亡、机械损坏和财产损失。 3、本方案是通过对移动模架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对各项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的。 4、移动施工以安全、合理、进度快为原则,这是难度较高的多重要求,

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必须予以统筹考虑,认真贯彻落实。在这些原则中,如安全与他项要求有矛盾时,必须服从于安全。 5、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移动模架施工的过程控制。 三、组织保证与管理职责 根据我部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成立以工区经理为组长,分部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安全管理小组。 1 2、工区副经理协助工区经理负责对移动模架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和协调,负责本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并对施工过程的总目标进行控制。 4、工区各部门负责配合好现场的施工,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把关,对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5、现场技术员负责施工技术工作,并对施工过程的安全实施监督。 6、现场调度负责作业队人员、现场机械的合格、合理和有效的调度安排,对实施过程的安全进行监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