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人教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人教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人教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说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具体分为四个活动环节。同时,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围绕小组评比活动展开,让每组同学轮流答问或者抢答,答对答全每题加10分,总分最高的组评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每位成员奖励一颗巧克力。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三、我的教学实践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制作视频,激情引入。视频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预习检测,解释燃烧。各小组把导学案上预习的燃烧的定义写在小黑板上,并标注定义的要点(引导学生学会看书自学,学会找重点有效的学习。

环节3:魔术激趣,条件探究。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请各小组的同学依据自己拿到的实验仪器做对比实验:①木条与玻璃棒点

燃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②蜡烛燃烧与被烧杯罩住的燃烧对比,得出燃烧要与氧气接触;③火柴头与火柴棍点燃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接着,播放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再请各小组的同学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在具体的文字表达式中指出这三个条件。且分析出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此环节先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实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新闻回放,激励灭火。让学生观看身边火灾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如何来灭火?引出活动二。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活动二:消防员技能培训——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探究

环节1 :教师引导,模拟灭火。教师出示八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每组推选1名同学,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运用吗?然后进行成果交流,评分。此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环节2:小结原理,突破难点。综合学生的方法和实验7-2,归纳总结出灭火三种原理。在归纳中,教师应强调:不是降低着火点。以进一步突破难点。

环节3:自主学习,火灾自救。让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自主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活动三:“明日消防之星”知识技能竞赛

教师尽可能多准备一些选择、填空、情景简答、成语解释、中考链接等题目。采用分组依次答、指名答、抢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赛,为小组加分。此环节会使课堂活跃起来,再次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四:消防预案设计(课后作业)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

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特点,简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然后进行交流,评分。此设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以致用,提高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科学发展服务。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四、我的板书设计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课堂总结: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含一个物质表达式)和灭火的原理,并评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掌声鼓励。给予小组内每位同学一颗巧克力。

2.评价板书:我设计的板书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具体的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有机结合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和强化。

课堂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承诺(起立高呼):珍爱生命、安全用火、学会自救、报效祖国!祝大家平安幸福!非常感谢!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第七单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已经认识到了一些物质能够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节课又为后面两个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很好的诠释,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制定教学目标,据此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燃烧的条件、通过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化学活动且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②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③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②引导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及对着火点的理解。 (3)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现在是一个网络发达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主动探究真理的兴趣和愿望,也愿意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2个情景和2个活动与探究。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够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 2、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①情景教学法:心理实验表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集 中,思维最活跃,接受最快,记忆最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不断的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②分组讨论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展开交流,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肯定及否定中将问题引向深入,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点和归纳。 3、学法指导 ①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空气

空气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 《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2和课题3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2、结构特点 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3、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燃烧与灭火>>。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教材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这节内容对于整个初中化学教材来说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又对以后学知识起着一个铺垫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桥梁。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化学现象,学生通过小学自然课的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的宣传,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第四单元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已对燃烧和灭火等常识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还不是清楚。他们知道可以用水和灭火器灭火,但经历过火灾现场和使用过灭火器的同学没有。因此,在教学中将主要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通过还原危险火灾现场以帮助学生了解火灾和自救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结构、内容以及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设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基本的火场逃生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三维目标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五、教法学习分析: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我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两个重点问题时,用“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方面,采用“讨论教学法”。 至于学法,应该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选择相关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获得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接下来,我将主要谈谈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元素说课稿

《元素》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况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⑶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物质的思维方式。 ⑵在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⑶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2课时 二、学况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来自XX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让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可以助燃、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有关燃烧的知识,本节内容是对这些知识的归纳和提升,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学情:我是按学生的认知、能力、心里基础三个方面来分析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燃烧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在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具体实验设计方面不熟悉;而心里上又非常渴望体验、渴望展示。 教学目标:我认为这三个方面:1、运用对比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2、通过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器的使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创新能力。3、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的意识。 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难点是:怎样运用对比法得出燃烧的条件。 教法:我选择了“抛锚式”教学法来组织整个课堂。“燃烧的条件”是“锚点”,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应用拓展自然成为相辅相成的三根锚链。 三、教学实施 为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我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燃烧和灭火”。 首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出第一根锚链:燃烧条件的探究。 然后引发学生的猜想,根据学生对燃烧现象认识,猜出燃烧所需的一些

条件。于是,我设计出三组对比演示实验,在第一组实验过程中将一根木柴和一根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得出燃烧是需要可燃物的;第二组实验中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罩住,对比暴露空气中的另一根蜡烛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第三组实验中将一小块木柴和一小块煤炭,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得出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的。同时并对着火点进行分析,而且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对下面的实验打下铺垫。 紧接着观看磷燃烧的实验视频,通过白磷和红磷是否燃烧的现象,反推燃烧时三个条件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通过图片展示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让学生知道火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引出锚链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这个环节我设计的是“灭火大比拼”:给每组提供蜡烛和器材,请一位同学点燃蜡烛,其他东西根据实验器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它们熄灭,看哪组用的方法多?这样设计符合新教材从实例到理论的理念。最后大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探究出了燃烧的条件,推出了灭火的原理,而“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用化学是为人类生活服务”引出第三根锚链:应用拓展。灭火器及消防知识,轻松巧妙地把化学与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火灾自救以及逃生的安全知识。设计一个应聘消防员面试公告,4道面试测试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最后教大家一段火灾逃生口诀,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火灾上学会保护自己。 揭开情景引入魔术谜底,首尾前后呼应。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以及2道练习题。到这里课就该结束了。 四.教学反思 一次有趣的实验探究也许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堂好课也许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因此设计好每一次实验探究、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终身热爱化学,用化学知识服务人类,是一位化学教师的终身最求。

(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

《物质构成的奥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义渡中学的马明昆,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我“研教材说课标”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表述: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包括本单元的课程目标和本单元的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体系与教材整合。 三、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方面、说课标 1、本单元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及用途2、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特点4、知道元素含义,了解所表示意义。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分析合作交流2、能够学会探究、学会表达3、通过想象类比分析归纳、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2、建立科学物质观3、能够形成主动参与意识4、养成良好科学品质 2、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将“物质构成的奥秘”划分为“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四个二级主题,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方面: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方面: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元素方面: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面: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课题1燃烧和灭火(1)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1)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 1 的内容,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储 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对燃烧现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 本课以火灾现场的视频及赞美火的图片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感受火给人类带来温暖、文明的同时,又深深体会到火使用不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由此,引发了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燃烧的欲望。通过对已学的几个燃烧现象的回顾,让学生自主总结燃烧的定义,这点主要在预习作业的完善环节体现。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组织小组讨论,燃烧现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由学习的兴趣转入问题的思考,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汇报方案,然后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做完实验后小组汇报,反思评价原来的猜想,最终得出燃烧的条件。然后提出问题: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演示实验7-1 ,从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并且借此顺利过渡到灭火原理上,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整节课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实验中的燃烧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培养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 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华北区、东北区)大赛说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燃烧和灭火》,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了解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 ●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策略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 1)实验探究 2)分析归纳 3)自主学习 3、设计思路 探究灭火方法比直接探究燃烧条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调整了部分教学顺序,改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熄灭蜡烛入手,进一步探究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再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 三、实验设计 1、课本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改进,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2、趣味实验。课前由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粉尘爆炸"及"简易灭火器"的实验装置,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部分实验装置图。通过实验的再设计,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挑战群英会"中的片段--双节棍灭蜡,使课堂进入自由探究的环节。 (二)活动与探究一:熄灭蜡烛的方法 成果交流:吹灭、用书本扇灭、用坩埚钳将烛芯夹灭、用湿布盖灭、用水浇灭、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3)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一) (5)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二) (7)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说课稿(一) (10)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说课稿(一) (12)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一) (15)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二) (18)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课题1 空气说课稿(一) (23) 课题1 空气说课稿(二) (25) 课题2 氧气说课稿(一) (28) 课题2 氧气说课稿(二) (31) 课题3 制取氧气说课稿(一) (34) 课题3 制取氧气说课稿(二) (37)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40) 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 (43) 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二) (45)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一) (47)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二) (49) 课题3 元素说课稿(一) (51) 课题3 元素说课稿(二) (53)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55) 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一) (57) 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二) (63) 课题2 水的净化说课稿(一) (67) 课题2 水的净化说课稿(二) (72) 课题3 水的组成说课稿(一) (75) 课题3 水的组成说课稿(二) (78)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一) (82)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二) (85)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89)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指导、学法指导、教学活动、评价分析七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肯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上接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使学生明白了化学是学习什么的学科,下接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开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真实验尊重实验的形式最佳切入点。是很好承上启下课,该节内容在此不仅是为了下一课也是为全书各章节中物质两种变化形式、物质两类性质做提纲契领的知识铺垫起重要作用,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变化等入门性知识。同时,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他们的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运用所学化学知 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记录。

最新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说课稿:燃烧和灭火 大石岭初级中学曹玉双 一说设计理念: 本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的现实性,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 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内容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性质、用途及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③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五、说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通 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该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 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 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 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3.教师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利于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青峰初中蔡友超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说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具体分为四个活动环节。同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围绕小组评比活动展开,让每组同学轮流答问,答对答全者每题加10分,总分最高的组评为“消防之星”小组。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三、我的教学实践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展示图片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复习旧知,解释燃烧。各组分别指一名同学上台写出硫、磷、镁、铁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说此燃烧的现象。通过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程名称《课题1、燃烧和灭火》 授课人张小红学校名称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中心校教学对象九年级科目化学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所以在本单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失火状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1、物质的燃烧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对燃烧现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及课 件、资源内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 析 引入新课 燃烧的定义 及特征【图片展示】熊熊的烈火。 【教师】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火 的发现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 人类的生存条件。 【图片展示】丰盛可口的晚餐 【教师】说明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能给我们带来可口的饭菜。 【图片展示】篝火、火箭发射 【学生】观看图片,从图片中感 受火给我们带来的温暖、欢快。 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增加学 生的自豪感。 【过渡】火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 有“功”也有“过”,我们应当正确的认 识它,使它尽可能地服务于人类。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对火会有 新的认识。 【学生】认真听讲。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熟悉 的对象,从最新的热点 材料出发,培养学生的 辩证思想。激起学习的 兴趣,导入新课。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10C班耿绍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和灭火》。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3)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分析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 1、为了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两个重点问题,用“引导探究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索化学的奥秘。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具体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分析应用,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小结交流,布置作业。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谈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事例。(体会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通过提问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概念,来构建新知识。 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熊熊火焰过后,手帕完好无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顺势导入对燃烧实验的探究。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设疑定纲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炭的燃烧硫的燃烧磷的燃烧铁的燃烧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改进实验的优点:

。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合作探究:(灭火)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1. 2. 3. 4. 实验结论: ① ; ② ; ③ 。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自我展示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优秀说课稿完整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学情分析 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课外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对化学已有一定的兴趣,对初中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⒊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⒋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学习方法 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⑴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 ⑵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 ⑶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 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 ⒉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⒊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 ⒋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⒌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碳及碳的化合物,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面我们还要学灭火器。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现在是一个网络发展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于有形,使学生易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探究学习、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采用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法配合互动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发现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 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问: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总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