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突出煤层鉴定的单项指标临界值

煤层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

坚固性系数 f

瓦斯压力(相对压力)速度△ p P/MPa

临界值Ⅲ、Ⅳ、Ⅴ≥ 10≤ 0.5≥ 0.74

(1)《突出煤层鉴定的单项指标临界值》参见《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十三条

(2)第Ⅰ类型:煤未遭受破坏,原生沉积结构、构造清晰;第Ⅱ类型:煤遭受轻微破坏,呈碎块状,但条带结构

和层理仍然可以识别;第Ⅲ类型:煤遭受破坏,呈碎块状,原生结构、构造和裂隙系统已不保存;第Ⅳ类型:煤遭

受强破坏,呈粒状;第Ⅴ类型:煤被破碎成粉状。

(3)《 AQ1080-2009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测定方法》: 3.5g 规定粒度( 0.2mm-0.25mm)的煤样在 0.1MPa压力下吸附瓦斯后向固定真空空间释放时,用压差△ p(mmHg)表示 10s-60s 时间内释放瓦斯指标。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瓦斯压力 p/Mpa瓦斯含量 W(m3·t -1)区域类别

< 0.74< 8无突出危险区

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突出危险区

(1)整体参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四十三条

(2)瓦斯压力测定参看《 AQ/T1047-2007 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

(3)瓦斯含量测定参看《 GB/T23250-2009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标D、 K 参考临界值

综合指标 K

综合指标 D

无烟煤其他煤种

0.252015

(1)整体参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七十二条公式D=(0.0075H·f-1-3)·(P-0.74)

K=△p·f -1式中 H-煤层埋藏深度, m;P-煤层瓦斯压力,取各个测压钻孔实测瓦斯压力的

最大值 ,MPa;△p- 软分层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f- 软分层煤的坚固性系数。

(2)中国煤炭分类,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煤样△h2指标临界值 /Pa

? K1指标临界值 /[ml ·(g·min )-1]

干煤样2000.5

湿煤样1600.4

(1)整体参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七十三条

(2)《AQ/T1065-2008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测定方法》:①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K1综合反映煤层瓦斯含量及卸压初期瓦斯解吸速度大的大小,用特定的仪器测定钻屑试样在卸压初

期一段时间( 5min)瓦斯解吸曲线的斜率表示。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h 2综合反映煤层的瓦斯含量及卸压初期瓦斯解吸速度的大小,用特定的仪器测定钻屑试样在卸压初期一

段时间( 2min)瓦斯解吸而产生的压力差表示。

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K 1 指标临界值

钻屑量 △ h 2/Pa

? -1

/[ml ·(g · min )-1]

(kg · m 200

0.5

6

(1)整体参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七十五条

S/

( L ·m -1 )

5.4

(2)钻屑量可用重量法或容量法测定:

重量法:每钻一米钻孔,收集全部钻屑,用弹簧秤称重; 容

量法:每钻一米钻孔,收集全部钻屑,用量具测定钻屑体积。

复合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q/

钻屑量 S/

-1

-1

-1

( L ·min (kg · m (L · m 5

6

5.4

( 1)整体参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七十六条

( 2)《MT/T639-1996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测定方法》: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在煤层中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施工钻孔, 2min 时,在规定长度钻孔内涌出的瓦斯流量。

R 值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R=(S max -1.8)( q max -4)

S max 每个钻孔沿孔长的最大钻屑量,

L/m

q max 每个钻孔的最大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L/min

判定各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

在确定前可

暂按以下指标进行预测:

当所有钻孔的 R 值小于 6 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时, 该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浅谈底板灰岩水的突水危险性分区

收稿日期:2009-04-14 作者简介:张平卿(1968—),男,河南方城人,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2008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现从事地测技术管理工作。 浅谈底板灰岩水的突水危险性分区 张平卿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华北型煤田防治水工作难度很大,多数煤矿水害事故都与灰岩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借鉴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性分区的做法,提出并介绍了灰岩水突水危险性分区概念,创立了一种新的防治水技术管理平台,对煤矿底板灰岩水防治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底板灰岩水;突水危险性分区;威胁程度;水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 D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506(2009)10-0102-02 1 问题提出 灰岩含水层是华北型煤田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灰岩水是一煤、二煤开采的灾害性水源,多数煤矿水害事故都与灰岩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灰岩水的防治效果直接关系到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和矿井安全。近年来,随着灰岩水防治意识的不断增强,防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防治水装备的不断加强,防治水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灰岩水防治的效果也日益显现,灰岩水造成的事故也在逐年减少。但是如何从技术上实现灰岩水防治的精细化管理,是煤矿防治水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突水危险性分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突水危险性分区对于区别煤层受灰岩水威胁程度、制定防治水措施、进行防治水技术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顶山矿区灰岩水防治实践奠定了底板灰岩水突水危险性分区的实践基础,突水系数理论、斯列沙辽夫公式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承压水防治的规定奠定了突水危险性分区的理论基础。现根据煤层底板相对隔水层厚度、承受的水压大小,结合构造发育情况对带压开采煤层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分区。 2 分区原则与依据 (1)矿井突水危险性分区以回采工作面突水系 数计算公式计算的突水系数值为划分依据;掘进工作面的突水危险性则以斯列沙辽夫公式计算的临界安全水压值为划分依据,其结果只作为评价开拓掘 进突水危险性的依据。 (2)有多层承压含水层时,分别评价各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威胁情况,以危险程度最大的含水层为标准进行突水危险性分区。 (3)《煤矿安全规程》也从侧面为分区提供了依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时,可以带水压开采,但必须制订安全措施,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头值时,开采前必须采取下列措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①采取疏水降压的方法,把承压含水层的水头值降到隔水层能承受的安全水头值以下,并制订安全措施。②承压含水层不具备疏水降压条件时,必须采取建筑防水闸门、注浆加固底板、留设防水煤柱,增加抗灾强排能力等防水措施”。 (4)根据平顶山矿区各开采煤层受承压水威胁的实际情况,二(己组)煤以上的煤层因距离灰岩较远、相对隔水层厚度较大,不进行突水危险性分区。 3 突水危险性区域划分 3.1 矿井突水危险性分区 (1)非突水危险区。处在灰岩含水层水位以上 的区域,不存在底板灰岩的突水危险性。 (2)突水威胁区。处在灰岩含水层水位以下,正常地段底板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压值大于实际水压值(突水系数C p <011MPa /m ),但在断层附近或其他薄弱地段存在突水可能的区域。 (3)突水危险区。处在灰岩含水层水位以下,正常地段底板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压值小于或等于实际水压值的区域(C p ≥011MPa /m )。 ? 201?2009年第10期 中州煤炭 总第166期

怀孕后孕酮和HCG的正常值范围

怀孕后孕酮和HCG的正常值范围版本1: 如果你拿到的化验单参考值的单位是ng/ml,就应该X 3.18换算就是nmol/L这个单位了。 大家要注意单位哦,下面是单位为nmol/L的参考值: 孕7xx: 52.7- 100.1 nmol/L 孕8xx: 64.6- 113.8 nmol/L 孕9-12xx:78- 159.2 nmol/L 孕13-16xx: 98.3- 185.7 nmol/L 孕17-20xx: 153.8- 241.2 nmol/L 孕21-24xx: 234.6-

457.4 nmol/L 孕25-34xx: 403.4- 626.2 nmol/L 孕35xx以后: 483.6- 776.8 nmol/L hcg参考值: 孕:3--4周:9--130(mIU/ml) 孕4--5xx:75--2600 孕5--6xx:850--208003 孕6--7xx:4000--100200 孕7--12周:11500--289000 孕12--16周:18300--137000 孕16--29周:1400--53000 孕29--41xx:940--600 注意: HCG和孕酮并不是一致的,孕酮是持续上升;而HCG是,在妊娠早期血清里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约 1.7-2天即增长一倍,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最高峰,一直持续到12周后迅速下降,然后保持一定的水平。 版本2:转自xx的小楼~

妊娠周数(从着床时间算起)HCG(IU/L) (zzy试纸阳值为625) 0.2-1 5-50 1-2 50-500 2-3 100-5000 3-4 500-100 4-5 1000-500 5-6 100-1000 6-8 15000-2000 2-3月100-1000 孕酮 <5ng/ml异常胚胎 <10ng/ml需保胎 >20ng/ml可排除宫外孕 孕7周以前:18-32ng/ml(均值为24/ng/ml) 网上抄的一段话: 因为HCG测的多,总结: 一快钱的那种ZZY,淡淡有粉色时,HCG血约100,稍加深看的比较清楚,HCG血约200,有对照线一半时有600到700了,与对照一样时肯定上千了。 大卫显色慢,蓝梦显色快,大卫颜色稍深于蓝梦。HCG在早期一旦下降,保胎没有希望的。

第11讲 如何确定参考值的范围

?医学研究统计方法应用? 作者单位:515031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第十一讲 如何确定参考值的范围 陈彬 李丽萍 李克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 ,旧称正常值),又叫临床参考值范围或正常参考值范围等,源于临床医学中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际需要,重点放在个体求医者或病人,用于鉴别诊断、筛选病人、评价疗效与预后评估,因此,临床应提供生理、生化、病理及免疫等方面的参考值范围。从当前医学期刊中有关确定参考值范围的论文看,应该注意的问题为:(1)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如调查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正常人;限定条件,如晨起空腹,一日内某时间或某状态下,用回归分析校正某相关因素的影响等;(2)控制监测误差;(3)判定分组,是否按地区、民族、性别和年龄等分组;(4)适宜的样本例数;(5)合理确定单、双侧;(6)选定适宜的百分范围:(7)必要时确定可疑范围;(8)结合资料分布,分别按单指标或多指标选用统计方法和估计界值。一般说,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单指标资料,正态分布法与百分位数法结果相近;(9)对新确定的参考值范围进行医学实践检验、诊断试验评价。现对临床应用中选择方法、样本例数、诊断试验评价、百分数大小、建立方程与确定时间等作如下介绍。 一、选择适宜的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医学上为判断受检查者属于何种状态,可采用:(1)单指标评价(称单指标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百分位数法、正态分布法和回归方程法(一个方程)等[123];(2)多指标综合评价(属多指标方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多指标百分位数法和多指标正态分布法、组合指标法、两类指标组合指标法、多个回归方程法[3],观察结果可直接用于判断,可提供具体异常指标;(3)用一至数个综合指标判别(属多指标方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方差方程法、多元容许区间 H 值法和多维标度法 [224] 。 查阅1998~2000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14篇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文章,其中有12篇为多指标,但没有一篇论文明确提出用多指标方法确定参考值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用单指标方法确定多指标参考值范围,会扩大误诊范围。如总参考值范围取95%,若只观测一个指标,其参考值范围就是95%,误诊范围为1-0.95=0.05;若同时观测12个指标,每项指标参考值范围是95%,则最大可能误诊率为1-019512 =014596,即最大可能约46%的健康者被误诊为患者,考虑到一个患者可以同时有数项指标异常,故误诊率不小于35188%[计算法是各指标百分数均为 95%,即P =0.95,P i 为观测i 个指标的总参考值范围百分 数,P i =(1-P i -1)(1-P )+P i -1P ,i ≥2]。 若用4项指标(即m =4)作综合判别,P 取总参考值范围为90%(即P =0.90),现采用多指标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设要求各指标的参考值范围的百分数相同,均为P j (j =l ,2,3,4),则P j =P 1/m =0.91/4=0.9740。 误诊范围:单侧:α=1-P j =1-0.9740=0.0260;双侧:α/2=(1-P j )/2=(1-0.9740)/2=0.0130。 上述公式可用于多指标正态分布法,当资料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时,用α或α/2查正态分布表确定u 值。 实例1 2135例正常儿童静脉血细胞参数正常参考范围调查,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C oulter J TR 型全自动18项参数血细胞分析器,各项参数值按 x ±2s 统计[5]。 表l 列出12项参数,以 x ±2s 确定参考值范围,即每项指标均是95%参考值范围。若仅用单项指标评价,则是可行的;若需用12项指标综合评价,故误诊范围为35.88%~ 45.96%。因此,需用多指标方法确定,若资料近似正态分布 时,建议使用多指标正态分布法[3]。 实例2 北京地区646名健康成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的调查,设“均数+1.96倍标准差”为正常值上限[6]。 该研究中观测3项指标,每项指标是97.5%参考值范围 (单侧上限),则总误诊率不是510%,而是7.31%(1-0.9753=0.0731)。若资料近似正态分布,建议用多指标正态分布 法[3]。本研究中,每项指标百分数为98.30%(0.951/3= 019830)。以0.0170(1-0.9830=0.0170)查正态分布表得u 0.0170=2.12,则每项指标单侧上限界值为 x ±2.12s ,这时 总误诊率为510%。 实例3 国人青少年脑室系统CT 测量正常值研究,观测5项指标,采用±1196s 法确定脑室正常值上下限95%正常参考值范围[7]。 该研究中观测5项指标,采用±1.96s 法确定脑室上下限95%正常参考值范围[7],其最大总误诊率为22.62%,若资料近似正态分布,建议用多指标正态分布法;本研究中,若总参考值范围为95%,则每项指标为98.98%参考值范围,其界值为 x ±2.57s ;若总参考值范围为90%,则每项指标为 97.91%参考值范围,其界值为 x ±2.31s 。 二、确定参考值范围应有适宜的样本例数 参考值范围来自观测的样本,样本分布愈接近总体分布,所得结果愈可靠,因此,例数不宜过小;相反,例数过多,又会造成财力、人力的浪费。一般要求:(1)对单指标与多指标研究,每组例数不少于100例,若条件许可时尽可能增加

钢及其热处理曲线手册

目录 第一篇结构钢 第一章调质钢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调质钢的性能选择 第二篇工具钢 第三节常用调质结构钢的热处理与性能(一)30(GB699—65) (二)35(GB699—65) (三)40(GB699—65) (四)45(GB699—65) (五)50(GB699—65) (六)55(GB699—65) (七)30Cr(YB6—71) (八)35Cr(YB6—71) (九)40Cr(YB6—71) (十)45Cr(YB6—71) (十一)50Cr(YB6—71) (十二)40CrNi(YB6—71) (十三)45CrNi(YB6—71) (十四)50CrNiA (十五)30CrNi3(YB6—71) (十六)37CrNi3(YB6—71) (十七)34CrNi3Mo(JB1265—72)(十八)40CrNiMo(YB,GB) (十九)40CrMNMo(YB6—71) (二十)32Cr2MnMo(厂标) (二十一)60CrMnMo(Q/ZB62—73)(二十二)40CrMn(YB6—71) (二十三)30CrMo(YB6—71) (二十四)35CrMo(YB6—71) (二十五)42CrMo(YB6—71) (二十六)34CrNi1Mo(YB6—71) (二十七)40CrV(YB6—71) (二十八)45CrV(YB6—71) (二十九)30CrMnTi(YB6—71) (三十)40CrMnTi(YB6—59) (三十一)30Mn(GB699—65) (三十二)40Mn(GB699—65) (三十三)50Mn(GB699—65) (三十四)35Mn2(YB6—71) (三十五)40Mn2(YB6—71) (三十六)45Mn2(YB6—71) (三十七)50Mn2(YB6—71)

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 A.1 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A.1.1 导水裂缝带法 A.1.1.1 一般经验公式 导水裂缝带高度应当依据开采区域的地质采矿条件和实测数据分析确定;对于无实测数据的,可参考类似地质采矿条件矿井的实测数据、水体下开采成功经验或者依据表C.1的公式计算。近距离煤层的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必须考虑上、下煤层开采的综合影响。 表A.1 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 A.1.1.2 综采放顶条件 综采放顶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可采用表C.2的公式计算。 表A.2 综采放顶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 单位为米 表C.2 综采放顶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续)

A.1.1.3 导水裂缝带法危险评价分区的建议 导水裂缝带法进行危险评价时,建议采用如下分区: a) 安全区: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加上保护层厚度的标高小于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底板 标高; b) 过渡区: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加上保护层厚度的标高大于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底板 标高,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的标高小于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底板标高; c) 危险区: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的标高大于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底板标高;根据顶板 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或单位面积静涌水量分为3个等级: 1) 一般危险区:q ≤0.01或Q 单静j ≤5 2) 中等危险区:0.01<q ≤0.1或5<Q 单静j ≤10 3) 高危险区: q >0.1或Q 单静j >10 d) j 单元单位面积静涌水量(Q 单静j 静)采用式(C.1)计算: Q ij ij H μ=∑n 单静j i=1 ................................... (A.1) 式中:Q 单静j —j 单元单位面积静涌水量; n —直接充水含水层层数; μ—给水度; H —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单位为米(m )。 A.1.2 三图双预测法 “三图”是指通过多元信息的空间分析生成矿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和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双预测”是指在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其中: a) 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是通过矿层回采过程中诱发的顶板导水裂缝带加保护层总 高度与上覆充水水源之间关系的空间分析图。导水裂缝带发育总高度一般可采用经验统计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评价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确定。 b) 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是反映含水层富水性的多元信息(一般有含水层厚度 和岩性、地质构造分布特征、水文地质参数、单位涌水量、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水化学特征、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等)空间分析成果图。 c) 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是由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与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 性分区图空间分析成果图。 d) 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是根据研究矿井 具体的充水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建立地下水流系统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在反

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简单地说,临界温度就是某种气体能压缩成液体地最高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多大压力都不能使它液化。这个温度对应地压力就是临界压力。 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三相呈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液、气两相呈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故称之为SCF.自从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以来,各种研究工作陆续开展起来,其中包括1879年Hannay和Hogarth测量了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1937年Michels等人准确地测量了CO2近临界点的状态等等。在纯物质相图上,一般流体的气-液平衡线有一个终点——临界点,此处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即是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Tc和Pc之上时,那么流体就处于超临界状态(supercritical状态,简称SC 状态)。超临界流体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并具有两者的优点,如具有与液体相近的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具有与气体相近的黏度系数和扩散系数。同时它也具有区别于气态和液态的明显特点: (1)可以得到处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任一密度; (2)在临界点附近,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密度的巨大变化。 由于黏度、介电常数、扩散系数和溶解能力都与密度有关,因此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压力来控制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常用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特别是SC CO2、SC H2O 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正是这些优点,使得超临界流体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医药方面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ion,SPE)是一项新型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就是利用超临界条件下的气体作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某些成分并进行分离的技术。 超临界条件下的气体,也称为超临界流体(SF),是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以流体形式存在的物质。通常有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氧化二氮(N2O)、乙烯(C2H4、三氟甲烷(CHF3)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粘度虽高于气体但明显低于液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能够将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来。并且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介电常数随着密闭体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极性增大,利用程序升压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部提取。提取完成后,改变体系温度或压力,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逸散出去,物料中已提取的成分就可以完全或基本上完全析出,达到提取和分离的目的。 物质的四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和超临界状态)随着它的温度和压力而改变。以CO2为例,CO2在三相点(T)上,固、液、气三相共存的温度T(tr)为-56.4℃(217K),压力P(tr)为5.2×105Pa。CO2的蒸气压线终止于临界点C(Tc=31.3℃,Pc=73.8×105Pa,ρc=0.47 g/cm3)。超过临界点以上,液气两相的界面消失,成为超临界流体(SF)[2]。SF的扩散系数(~10-4cm2/s)比一般液体的扩散系数(~10-5cm2/s)高一个数量级,而它的粘度(~10-4N s/m2)要低于一般液体(~10-3Ns/m2)一个数量级。与液-液萃取系统相比,SF系统具有较快的质量传递和萃取速度。

医学参考值范围制定

医学参考值范围制定 一、概念和意义 1. 医学参考值的概念: 医学参考值又称临床参考值或正常值,是指“正常”人体和动物的各种生理常数、体液、排泄物中各种成分含量及人体对各种试验的反应值。广义的医学参考值还包括各类“卫生标准”。应注意的是,医学参考值的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值,而是许多数值的集合或全体,即是一个范围。 2.医学参考值的作用及意义: (1)用以区分“正常”和“异常”个体,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2)可用以反映不同时间、地区人群某项指标的生理变迁。 二、制定参考值范围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正常人”对象的范围:即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未患被研究疾病的个体。 2. 统一测定标准:即检验用的试剂批号、仪器、人员、条件等应相同。 3. 确定分组:一般需用年龄、性别等对“正常人”对象进行分组,分组特征也可根据检验判断。 4. 样本含量确定:一般来讲,正态分布资料所需的样本含量应在100以上,偏态或未知分布时样本含量应更大。 5. 确定参考值范围的单双侧:一般生理物质指标多为双侧、毒物指标则多为单侧。 6. 确定百分位点:一般取95%或99%。 三、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 (1)正态分布法: 据正态分布原理,一定可信度(如95%)下的正常值范围,双侧为:均数 ±u0.05*S;单侧上限为:均数+u0.05*S,单侧下限为:均数-u0.05*S。 (2)百分位数法: 对于偏态分布或未知分布的资料,正常值范围的确定常用百分位数法,如95%可信度下的正常值范围双侧为P2.5--P97.5,单侧上限为P95,单侧下限为 P5。 四、制定参考值范围时的注意事项 1. 应注意参考值范围是基于一定可信度而建立的的,即它最多仅能包含95%或99%的“正常”个体; 2. 临床应用中采用多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判断的效率; 3. 观察值的正常值范围要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相区别。 五、质量控制 此外,工业生产、实验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也是基于上述原理提出的,即根据质量指标多数服从正态分布的性质,用均数加减2倍标准差(约包含95%的个体观察值)作为上、下警戒值,均数加减3倍标准差(约包含99.73%的个体观察值)作为上、下控制值,若质量指标超出上、下警戒值,则发出警报,若超出上、下控制值,则停止生产或实验过程。当质量指标本身为非正态时,可通过变量变换后再用上法处理。

女性激素六项 正常值

各种激素1国际单位折合国际标准制剂的重量为:黄体酮1毫克、绒毛膜促性腺素 0."1毫克、垂体激素 0."5毫克、催乳激素 0."1毫克、胰岛素 45."4微克。 正常子宫长7~8厘米,宽4~5厘米,厚2~3厘米,幼稚子宫大小在5×4×2厘米以下。 输卵管左右各一,位于子宫两侧,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输卵管起自子宫角部,其管腔近端与子宫腔相通,远端开口于腹腔,内侧与子宫角相通连,外端游离,而与卵巢接近,全长8-14厘米。 参考范围 1.促黄体生成素(hLH)结果 3."17mIU/mL 参考范围: 成男: 1."24- 8."62 女: 卵泡期: 2."12- 10."89

19."8- 103."3 黄体期: 1."20- 12."86 绝经期: 10."87- 58."64 2.促卵泡刺激素(hFSH)结果7."65mIU/mL 参考范围: 成男: 1."27- 12."96 女: 卵泡期: 3."85- 8."78 排卵期: 4."54-

黄体期: 1."79- 5."12 绝经期: 16."74- 113."5 3.泌乳素(PRL)结果1 4."61ng/ml 成男: 2."64- 13."13 女: 50岁 3."34- 26."72 50岁 2."74- 19."64 4.孕酮(Prog)结果0."55ng/ml

0."10- 0."84 女: 卵泡期: 0."31 1."52 黄体期: 5."16- 18."56 绝经期: 0."08- 0."78 5.雌二醇(ESTRDL)结果35."00pg/ml 成男:20-75 女: 卵泡期:24-114 黄体期:80-273 绝经期:20-88 6.睾酮(TESTO)结果

常规化验及正常值

血液一般检查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ALT(谷丙转氨酶)5~40 AST(谷草转氨酶)0~40 AST/ALT(谷草/谷丙)0.80~1.50 GGT(谷氨酰转移酶)7~32 ALP或AKP(碱性磷酸酶)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 5.0~12.0 TP(总蛋白)60~80 ALB(白蛋白)40~55 GLB(球蛋白)20~30.0 A/G(白球比)(1.5~2.5):1 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

钢材的临界点

钢材的临界点 临界温度钢加热和(或)冷却时,发生相转变的温度。对合金钢而言,重要的有: (1)Ac1 钢加热时,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 (2)Ac3 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都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3)Ac4 低碳亚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开始转变为δ相的温度。 (4)Arl 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5)Ar3 亚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铁素体开始析出的温度。 (6)Ar4 钢在高温形成的δ相在冷却时,开始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7)A1也写做Ae1,是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温度,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下临界点。 (8)A3 也写做Ae3,是亚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说亚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9)A4 也写做Ae4,是在平衡状态下,δ相和奥氏体共存的最低温度。 (10)Mb 马氏体爆发形成温度,以Mb表示(Mb≤ MS)。当奥氏体过冷至MS 点以下时,瞬间爆发式形成大量马氏体,并伴有响声,同时释放相变潜热,使温度回升。 (11)Md 马氏体机械强化稳定化临界温度。 (12)MF马氏体相变强化临界温度。 (13)Mf 有的文献以Mf表示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 (14)MG 奥氏体发生热稳定化的一个临界温度。 (15)M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其中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符号中的“S”是“始”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俄文书籍中的MH和英文书籍中的MS。(19)MZ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符号中的“Z”是“终”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K和英文书籍中的Mf。 注:AC1、AC3、AC4随加热速度而定,加热越快,其越高;Ar1、Ar3、Ar4和Arcm则随冷却速度的加快而降低,当冷却速度超过一定值(临界冷却速度)时,它们将完全消失。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RBC)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 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 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 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 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白细胞(WBC)总数 正常参考值 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 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 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 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 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 4.淋巴细胞:20%--40%(0.40--0.60); 5.单核细胞:1%--8%(0.01--0.08); 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正常值参考范围

正常值参考范围,全血铜0.8-2.0锌6-15铁300-500钙50-80鎂25 -50铅 如何写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

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

各个阶段孕酮和hcg的正常值对照表

hcg参考值: 孕:3--4周:9--130 (mIU/ml) 孕4--5周:75--2600 孕5--6周:850--208003 孕6--7周:4000--100200 孕7--12周:11500--289000 孕12--16周:18300--137000 孕16--29周:1400--53000 孕29--41周:940--60000 孕酮 <5ng/ml 异常胚胎 <10ng/ml 需保胎 >20ng/ml 可排除宫外孕 孕7周以前:18-32ng/ml(均值为24/ng/ml) 因为目前各个医院换算的单位不一样,如果你拿到的化验单参考值的单位是ng/ml,就应该X3.18换算就是nmol/L这个单位了,下面是单位为nmol/L的参考值 孕酮参考值: 孕7周:52.7-100.1 nmol/L 孕8周:64.6-113.8 nmol/L 孕9-12周:78-159.2 nmol/L 孕13-16周:98.3-185.7 nmol/L 孕17-20周:153.8-241.2 nmol/L 孕21-24周:234.6-457.4 nmol/L 孕25-34周:403.4-626.2 nmol/L

孕35周以后:483.6-776.8 nmol/L hcg参考值: 孕:3--4周:9--130 (mIU/ml) 孕4--5周:75--2600 孕5--6周:850--208003 孕6--7周:4000--100200 孕7--12周:11500--289000 孕12--16周:18300--137000 孕16--29周:1400--53000 孕29--41周:940--60000 注意:HCG和孕酮并不是一致的,孕酮是持续上升;而HCG是,在妊娠早期血清里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约1.7-2天即增长一倍,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最高峰,一直持续到12周后迅速下降,然后保持一定的水平。

钢的临界温度

钢临界温度:Ac1、Ac2、Ac3、Ar1、Ms这5个符号的意义 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成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Ms:淬火时马氏体的转变起始温度。 A2 ,(770℃)在Fe-Fe3C状态图上是铁素体的磁性转变曲线的温度 钢的临界温度参考值 日期:2010年8月10日11:16 单位:℃ Ac1Ac3Ar1Ar3Ms 牌号 碳素结构钢 08 725 890 700 854 480 10 730 875 680 855 15 735 863 685 840 450 20 735 855 680 865 25 735 840 680 824 380 30 732 813 677 796 380 35 724 802 680 774 360 40 724 790 680 760 340 45 725 770 690 720 330 50 725 760 690 721 300 55 727 774 690 755 290 60 727 766 690 743 265 65 727 752 696 730 265 70 730 737 695 727 240 75 725 740 690 727 230 80 725 730 690 727 230 85 723 737 690 695 220 15Mn 735 863 685 840 20Mn 735 854 682 835 420 25Mn 735 830 680 800 30Mn 734 812 675 796 355 35Mn 730 800 680 770 40Mn 726 790 689 768 Y40Mn 731 807 280 45Mn 726 770 689 768 50Mn 720 760 660 320

参考范围的确定方法

参考范围的确定方法 1980年美国医学检验杂志(AmJMedTechnol)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参考值(正常范围)”:对实验室工作者的挑战。文章一开头就提出,没有适当的参考资料,要解释实验室数据是不可能的。参考资料主要来自实验室,应该受到象对待个别病人结果一样的仔细研究。说明参考资料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参考范围是医学科研和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是医学试验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检验工作者需要掌握和解决的问题。参考范围有个体参考范围与群体参考范围两种,个体参考范围代表生物个体内变异,而群体参考范围反映生物个体间变异。群体参考范围可以来源于文献报告,但采用文献报告要慎重,仪器厂商与商品试剂盒提供的参考范围更不可轻易引用。一般来说,引进一种新方法,应该首先进行小样本量的参考值调查,如果结果与文献或厂家提供的数据相一致,就可以不再调查,否则应做进一步的调查,确定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下面就确定参考范围的做法和要求、常用统计方法、正态性检验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一、确定参考范围的通常做法和要求 确定参考范围通常的做法是:选定足够数量的“健康”人(参考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根据实际测定条件进行统一而准确的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在调查中应尽可能注意下列内容: 1、参考人群的特点及其选择: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习惯、遗传、种族与地理位置,调查人数及调查对象的征集方法,从集体中排除或包括的指标。 2、取标本时的环境与生理条件:紧张、运动、姿势、饮食(包括酒与饮料)、空腹时间、吸烟、住院或非住院、内分泌及生殖状况(月经、妊娠、口服避孕药)及药物。 3、标本的收集与贮存:动脉血、毛细管血或静脉血,有无用止血带,收集时间、抗凝剂、抽血与分离血浆(清)的间隔时间,标本运输、分析前贮存的温度及时间,冰冻、融化、溶血。尿的一部分或24小时总量、防腐剂。 4、所用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准确度、精密度,质量控制情况等。 5、统计方法:如数据的分布形式,局外值排除、参考范围划定的方法。 二、常用统计方法常用统计方法有正态分布法和百分位数法。

hcg正常值范围

hcg正常值范围 【导读】hcg也称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妇产科医生们所熟悉和最常使用的“妊娠试验”激素。在孕早期的时候做B超是不能判断是否怀孕的,但可以用血hcg来确定。检测血hcg 的值与hcg正常值进行对比能清楚地知道是否怀孕了。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完整的hcg全部是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层产生。其主要功能就是刺激黄体,有利于雌激素和黄体酮持续分泌,以促进子宫蜕膜的形成,使胎盘生长成熟。 成熟女性因受精的卵子移动到子宫腔内着床后,形成胚胎,在发育成长为胎儿过程中,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产生大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通过孕妇血液循环而排泄到尿中。简单检测hcg值可以通过检测尿液来进行。 hcg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呢?血hcg的正常值10μg/L,β-HCG的正常值3.1Iμg/L是属于正常范围。一般正常人β-hcg放免测定值小于3.1Iμg/L,如果超过5μg/L就可以考虑受孕可能,如果超过10μg/L基本可以确定怀孕。孕后35-50天hcg可升至大于2500μg/L。 血hcg正常值 血hcg检查通过测量女性血液中的hcg值来判断女性是否怀孕。血hcg早孕检查检测怀孕的时间可以更早更准确。一般来说早孕试纸等尿液hcg检测通常在停经一周后才能检测,而血hcg早孕检查检测往往在停经一两天后即可检测,这样可以把确认怀孕的时间提前,这样可以更早的对怀孕做出相应的对策。 血hcg检查是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早孕试纸主要检测的是尿中的hcg激素,一般受孕6天后才有合体滋养细胞分泌致尿中hcg激素升高。血hcg检查的最佳时间是同房后的8-10天最佳。此时,血液中含有较高的hcg值,检查更加准确。 正常情况下,血hcg的正常值10 μg/L,一般未怀孕妇女的血hcg在0-10μg/L范围内都正常。 孕妇hcg正常值 妊娠不同时期以及各孕妇之间血hcg绝对值变化很大,但是同一孕期不同孕妇之间的hcg 值会有所不同,因此hcg值只可根据自身变化比较来区分妊娠时间。一般非孕妇女血hcg 100μg/L。在妊娠最初3个月,HCG水平2.2±0.5每天约升高一倍。 尿-hcg(HCG半定量法):非孕妇女25μg/L,孕40天5000μg/L,孕60-70天(8-32)×104μg/L (清晨尿HCG水平最高,接近血清水平)。 正常妊娠期间血hcg水平数值参考: 妊娠周数  HCG(IU/L) 0.2-1周  5-50 1-2周  50-500 2-3周  100-5000 3-4周  500-10000 4-5周  1000-50000 5-6周  10000-100000 6-8周  15000-200000 2-3月  10000-100000 宫外孕hcg正常值 宫外孕是受精卵在宫腔外发育的异常妊娠现象,宫外孕会引起急性出血的现象,如不及时

心脏彩超正常值范围

心脏超声正常值范围(1)2DE检查正常值 1. LA: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收缩末期) 30±3mm (23~33mm)λ LA/AO=1.1λ 2. AOR: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舒张末期) AVD(S) 19±2mm(17~26mm)λ AOλ28±3mm(高限33-35mm) AAO 26±3mm(高限30-33mm)λ 3. LV、RV: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舒张末期) LVEDD 47±4mm (高限 M51mm, F48mm)λLVESDλ33±5mm IVS/LVPW 高限12/11mmλ RV 17±4mm (高限21-23mm)λ LVOT ≥20mmλ 4. PA、RVOT: 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舒张末期) RVOT 25±4mm(高限30-33mm)λ

MPAλ18±3mm(高限23-25mm) PVD 16±2mm(14~22mm)λ RPA 12±2mmλ LPAλ11±2mm 5.RA、RV 心尖四腔心切面(收缩末期) RA上下径36±4mm(高限42mm)λ 左右径31±4mm(高限36mm) TVD(D) 23±3mm(20~30mm)λ RV左右径25±4mm(高限30mm)λMVD(D)λ25±3mm(22~30mm) 6. A0 AAO远端26±3mm(高限30mm)ARCH 25±3mm(高限28mm)λ λ DAO近端25±3mm(高限28mm) 膈肌平面DAO 25±3mm(高限28mm)λAdAO 20±3mmλ(高限25mm) 7. VEIN SVC 13±3mm(高限18mm)λ IVC 15±3mm(高限20mm)λ CSλ≤5m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