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膜理论在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水膜理论在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水膜理论在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水膜理论在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卷(Volume)18,期(Number)增刊(Supplment)矿物岩石 页(Pages )161-163,1998,9,(Sept ,1998)J M INERAL PET ROL

水膜理论在致密低渗透砂岩

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张学庆 戴 宗 刘 林 彭小龙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成都 

610059)

【摘 要】 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以高含水为特征,其中缚水以水膜和毛管水形式存在。本文针对这些特点,从水膜形成、存在的物理化学机理出发,着重讨论水膜的性质及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并考虑以减小水膜厚度和改变水膜性质为思想基础进行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改造。【关键词】 水膜 分离压 致密低渗透 储层改造中图法分类号:P618.13

ISSN 1001-6872(1998)S I -0161-63; CODE N:KUYAE2

收稿日期(M anuscript received):1998-06-05 改回日期(Accepted for publication):1998-06-25第一作者简介:张学庆 男 24岁 硕士研究生 油藏工程专业

1 水膜理论

1.1 水膜的概念

1963年,前苏联学者基寥金提出了边界

层的概念。在水-固相体系中存在一种表面现象,一层水直接紧贴在固相表面上,其性质与体相水性质有显著不同,这水称水膜水。1.2 水膜与双电层结构

Stem 认为液体中离子与固体表面之间除静电相互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引力作用。Stem 提出,Gouy -Chapman 的扩散层可以分成两部分:邻近表面的一至几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或同离子因受到范德华力或其他作用力的吸引而与固体表面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Stem 层(吸附层);其余的反离子则扩散地分布在Stem 层之外,构成双电层的扩散部分。某些高价反离子或大的反离子(例如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高的吸附能而

大量进入固定吸附层。同理,同号大离子团因强烈的范德华引力作用可能克服静电排斥作用进入Stem 层。1.3 水膜与分离压

1955年,Derjaguin 把液膜分离压定义为一定厚度h 的液膜达到平衡状态而需要施加于体积液体的机械压力。1974年,Derjaguin 认为分离压(p d )由静电引力(p e )、范德华力(p v )和结构成分(p s )三部分组成:

p d =p e +p v +p s

(1)

1990年,Gee 等用光的椭圆偏振技术测定了不同分离压下亲水石英表面的水膜的厚度(见图1)。根据实测点得到相应的关系式:

p d =2200/h 3

+150/h 2

+12/h (2)

式中h .水膜厚度。

2 储层中的水膜

储层中的流体包括油、气、水等,水在与

图1 水膜厚度与分离压

(据Gee,1990)

Fig.1 T hickness of w ater film

and disjo ining pressur e

(after Gee,1990)

储层固相岩石颗粒接触时同样也可能形成水膜,由于水膜的存在降低孔喉半径,并通过润湿性影响地层流体的渗流。

2.1 储层中水膜的厚度

地层中水膜受力为:垂直指向管壁的地层压力p i和分离压p d;方向与p i相反毛管压力p c(忽略水膜的重力)。由水膜受力分析可知:

p d=p i-p c(3)

联立求解公式(1),(2)和(3)得

R=0.7275/(p i-2200×10-10/m3-150×10-6-0.12/h)(4)

式中:h.水膜厚度nm;R.毛管半径nm;p i.地层压力 大气压(101325Pa)。

通过公式(3)和(4)我们可以分别得出地层压力为30M Pa,40M Pa,50MPa时水膜厚度与毛管半径的关系(图2)。

由曲线可以看出水膜厚度随毛管半径的减少而增大。我们把形成水膜水的最小毛管半径定义为临界水膜半径。当毛管半径R> R

W时,水膜厚度h小于毛管半径而在毛管内形成水膜;当毛管半径R

图2 水膜厚度与毛管半径

 Fig.2 Thickness of w ater film and

capillary radius

2.2 储层中水膜与润湿性

储层岩石表面为高能表面,可分为水润湿、油润湿、部分润湿等。在岩石-水-油系统中当岩石为亲水时,水膜以连续方式覆盖于岩石孔隙表面;当岩石是油润湿时,油将以油膜的形式覆盖于岩石孔隙表面;部分为水湿,部分为油湿的水膜和油膜并存。水膜在储层中不一定以连续形式覆盖于孔隙表面。

3 水膜理论与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改造

3.1 润湿性改造

对于油润湿和部分润湿相储层来说,其孔隙壁上将形成一层油膜吸附层,其厚度较大,通过简单计算,这部分油的储量相当可观,由于吸附作用使这部分油在物理作用下难以开采,导致采收率较低。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岩石表面由亲油转换为亲水,改变这类岩石的润湿性,用水膜代替油膜,使油膜

162矿 物 岩 石1998 

变成可以自由流动的流体,产量和采收率将大大提高。3.2 减小水膜厚度

由于水膜厚度减小了有效孔隙半径,减小水膜厚度是致密低渗透储层改造的又一途径。由水膜受力分析可知:

p d =p i -p c =p i -2 co s /R

(5)

p d .分离压;p i .地层压力;p c .毛管压力; .表面张力; .接触角;R .毛管半径

由于分离压与水膜厚度成反比,从式中可以看出,减小水膜厚度,只有提高地层压力,减小表面张力和扩大孔喉半径。

提高地层压力对减少水膜厚度和增大开采速度都有利;扩大孔喉半径同样对增大开采速度和减小水膜厚度也都有利,目前扩喉改造储层主要方法是酸化,酸化液主要有土酸(HF +HCl )、盐酸等;减小表面张力对减小水膜厚度和毛管压力都有利,作者利用醇类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得表面张力大大降低(见表1)。

表1 十二烷基硫酸钠-某醇表面张力数据表Table 1 Interf ace tension data of sodium dodecyle

sulphate and one alcohol

浓度 /(m g ?ml -1)

0.250.5

1

2

4

6

表面张力 /

(10-2N ?cm -1)

72.7526.725.826.225.525.525.5

4 结 论

4.1 水膜的形成和存在有着复杂的物理化学机理。水膜水靠分子引力滞留于孔隙壁上,其分布并不一定是连续的,且其最小厚度与分离压有关。

4.2 水膜的存在降低了储层有效孔喉半径,对致密低渗透储层中流体流有很大影响。4.3 通过减小水膜厚度和改变润湿性进行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改造,可以增加开采量,提高采收率。

参考文献

 1 . .马尔哈辛著,李殿文译.油层物理化学机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2 贺承祖,华明琪.油气藏物理化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3 王允诚.油层物理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4 贺承祖,华明琪.油气储层中的水膜.油田化学,1993;10(3)

 5 戴 宗.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喉改造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硕士论文,1998 6 Derjaguin B V ,et al .Structure Componen t of Disjoining Press ure .JCI S ,1974;12

APPLIC ATION OF THEORY OF WATER FILM TO REFORM THE RESERVOIR

IN TIGHT AND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Zhang Xueqing Dai Zong Liu Lin Peng Xiaolong

(Dep artment o f Petroleum ,Che ngd u Univ er sity of T echnology ,Che ngd u 610059)

Abstract T he tig ht and low perm 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generally show s character o f highly-filled w ater,and its irr educible w ater exists in w ater film and capillary w ater ty pes in light of these .In this paper proceeding fro m the physicochemical mechanism of w ater film fo rmation and ex istence.It is discussed about the property of w ater film and the effecting to the fluid of it ,and consider to reform the tight and low perm 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 ir on the basis o f decreasing w ater film thickness and chang ing property o f water film .

Key words w ater film disjo ining pressure tight and lo w permeability reservo ir im prov em ent

IS SN 1001-6872(1998)S Ⅰ-0161-63;CODE N:KU YAE2

Synopsis of the first author Zh an g Xueqing ,male ,24year s old .Now as a M as ter candidate specializing in reservoir engineerin g in Ch engdu Un ivers ity of T echnology .

163

 第18卷 增刊张学庆等:水膜理论在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_徐会永

第19卷第4期 2013年12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 Vol.19No.4 Dec.2013 文章编号:1006- 6616(2013)04-0377-08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 定量预测研究进展 徐会永1,冯建伟2,葛玉荣 3(1.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山东青岛266580; 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3.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新疆哈密735200) 收稿日期:2013- 03-02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基金项目“基于应力场模拟的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多参数定量建模”(201003104) 作者简介:徐会永(1977- ),男,汉族,山东庆云人,副编审,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及科技论文编辑工作。E- mail :xhy7714@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935195.html, 摘 要: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已逐渐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构造裂 缝形成机制研究及定量预测也相应成为热点问题。从构造地质学和地质力学角度对目前的裂缝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含微裂隙的岩石损伤力学实验分析、复合 地层本构关系及破裂准则的建立以及不同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进 行详细对比后认为,裂缝的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方向以及裂缝参数的量化是实现裂 缝准确预测的关键。今后裂缝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即基于构造地质学和岩 石损伤力学的宏观野外观察和微观室内试验相结合研究裂缝形成机制,考虑多重影 响因素并基于能量转换理论的复合岩石破裂准则建立,基于精细构造地质模型的有 限元数值模拟实现各期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三维定量表征。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定量预测;非常规油气 中图分类号:P542;P55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逐渐由东部向西部、由常规储层向非常规储层转变,致密 气、页岩气和煤层气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后的开发重点[1]。很多学者认为在致密气、 页岩气和煤层气3种非常规天然气中,应该优先发展致密气[2 3]。致密气资源量数据相当可靠、开发致密气技术较成熟、致密气的分布与常规气在很多地方重叠、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3],因此致密气的开发前景比页岩气更明朗。中国石化已启动鄂尔多斯致密油气增储上产会战[3]。此外,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1011.15?108m 3[4],致密气产量约为350?108m 3[3],约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非常规气藏开发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需要打水平井和丛式井、都需要压裂工艺等。国内已基本掌握了致密砂岩油气的开发配套技术,有些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大规模开发不能照搬国外模式,还需要通过有的放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先导性试验,提出适合中

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的地质主控因素差异

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的地质主控因素差异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出现深盆气、根源气、深盆油、向斜油、非稳态成藏、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页岩油、源岩油气等概念。油气地质基础研究呈现出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发展的新趋向(图1)。 图1 中国陆上主要非常规油气有利区分布图(据邹才能等,2013C)致密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是指夹在或紧邻优质生油系的致密储层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是与生油岩系共生或紧邻的石油资源。储层致密、油气在运移、聚集、成藏等方面与常规砂岩油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上地质主控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储层特征、流体性质、边界条件进行简要分析。 一、储层特征 非常规油气储层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复杂,决定了其低孔低渗的储集特征,控制了油气聚集机制、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

(一)储层质量 1.宏观 致密砂岩储层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导致其储层致密物性较差,一般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0.1mD,而常规砂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如表1-1。 致密砂岩油藏储层总体致密是其与常规油气储层的最大区别。 表1-1 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宏观储层质量对比 2.微观 (1)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岩石中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微米与纳米尺度是通过扫描电镜与微-纳米CT扫描可以识别的微观孔隙形态与空间特征,如图1-1。 图1-1微观孔隙形态与空间特征(据于清艳,2015)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致密砂岩油气藏作为一种特殊非常规油气藏,已受到石油工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在地层层组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测井解释、岩心物性分析、X-衍射分析、显微薄片鉴定等分析和实验资料,结合产能情况,对储层岩性、储层的物性下限、脆性、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标签:致密砂岩储层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0引言 致密砂岩油气藏作为一种特殊非常规油气藏,已受到石油工业界的高度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位石油地质专家提出了深盆气(Masters,1979)、盆地中心气(Rose,1986)和连续型油气藏(Schmoker,1995)等新概念,就是针对非常规储层用新的思维以及创新的技术方法[1~3]。中国致密储层天然气的分布十分广泛勘探潜力巨大,形成了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为代表的致密砂岩大气区[4]。 目前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在地层层组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测井解释、岩心物性分析、X-衍射分析、显微薄片鉴定等分析和实验资料,结合产能情况,对储层岩性、储层的物性下限、脆性、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1岩性评价 岩性评价是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较常规储层评价的要求更高。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小,测井信息中所包含的孔隙部分贡献相对较低,因此,为了求准测井孔隙度,要求更加精细的岩性组分以保障骨架参数的准确性。此外,岩性评价能够十分有助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压裂设计,如可根据岩性类别及其组分确定出的脆性指数以及黏土矿物类型及其各种黏土相对含量,均是压裂设计着重考虑的因素。 常规测井评价岩性的方法主要为:以自然伽马测井计算泥质含量,以密度、中子和声波孔隙度测井确定岩性骨架类别及其比例大小。如果有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可进一步确定出黏土类型。最后以岩性实验分析(如X衍射)刻度测井计算结果。近年来,斯伦贝谢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地球化学元素测井技术-元素俘获谱测井(ECS)已在我国推广应用,丰富了测井岩性评价的内容,提升了岩性组分的计算精度[5~7] [14](如图1)。 2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评价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指储集层能够成为有效储层应具有的最低物性。有效储层是指在现有工艺技术及经济条件下能够产出具有商业价值油气流的储层。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值主要包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下限值。有效储层

致密砂岩岩石物理模型研究

致密砂岩岩石物理模型研究致密砂岩油气作为非常规能源的一种,对世界常规能源的接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显著的特征是渗透率低(小于或等于0.1×10-3μm2)、岩石压实紧密、微观储渗机理复杂。多数情况下,致密储层的胶结程度高,塑性大,岩屑含量及粘土含量相对多,常规的解释与评价方法很难揭示岩石的储集与渗流机理,并且现有的岩石物理解释模型也难以精细的表征其微观特征,表征物性特征的参数同样也不仅仅为孔、渗的数值大小,因此对于致密砂岩,基于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的表征是对物性进行描述的重要内容。但在致密砂岩储层中如何明确裂缝的形成过程并把它表征出来一直是一个难点。在致密砂岩形成过程中,成岩作用对其影响最大。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粘土等矿物的充填也是渗透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致密砂岩储层复杂的地质特征使得储层的渗流特征、弹性及物性特征有别于常规砂岩储层,加之极强的非均质性,使得致密砂岩岩石物理分析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常规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饱和度等公式适用性差,利用测井手段识别致密砂岩中的气层特别困难、精确评估致密砂岩储层难度大。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岩石物理分析及建模方法、测井评价、储层横向预测,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利用微地震、时移地震等进行储层动态监测的研究。有效的对岩石物理模型进行研究,能够合理地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预测。 1、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在常规砂岩储层中,有效孔隙度通常只比总孔隙度稍低,然而如图 3-1 所示(蓝色部分为容纳气体的孔隙空间),致密砂岩储层中,强烈的成岩作用导致有效孔隙度值比总孔隙度要小很多。伴着成岩作用的发生,致密砂岩得原生孔隙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平均孔隙直径减小,弯曲度加大,不连通孔隙增多,于是岩石的孔隙类型和孔隙微结构变得十分复杂。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作者简介:杨双定,1966年生,高级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测井专业,1999年获西南石油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现从事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方法研究工作。地址:(710201)陕西省西安市长庆路方元大厦。电话:(029) 86029722。E 2mail :cjc_ys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935195.html,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杨双定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杨双定.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天然气工业,2005;25(9):45~47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集层。由于其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原因,使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正确识别气层的难度增大。文章分析认为,上古生界气田测井特征受岩性物性作用比较明显,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的测井特征与含气特征不同,电性上高低电阻率气层共存。在综合利用成象测井新技术提供的新方法及多信息、高精度参数,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确定了核磁共振变等待时间的测井参数,提出了对致密气层识别有效的气层识别新方法,主要为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差谱法、移谱法,基于交叉偶极声波测井纵波差值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较好地解决了低孔、低渗致密气层和低阻砂岩储层的气层识别问题,提高了测井识别的准确率,解释符合率达85%以上。 主题词 鄂尔多斯盆地 核磁测井 声波测井 致密砂岩 储集层 流体 一、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自下而上发育着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 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其中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是主要储集层,储集层岩性为浅灰色含砾粗砂岩,灰—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灰绿色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等。 上古生界主要储集层砂岩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成岩后生作用的改造,储集岩中的原生孔隙大部分遭受破坏,仅存残余粒间孔、自生溶孔以及高岭石晶间孔,从而构成了上古生界低孔、低渗砂岩的储集体系。通过12口井的岩心分析样品统计,其物性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储层物性统计表 地 层孔隙度(%)平均孔隙度(%) 渗透率(10-3μm 2) 平均渗透率 (10-3μm 2) 石盒子组3~169.60.05~6.79 1.09山西组 4~10 6.1 0.01~5.63 0.69 该类储层一般必须经压裂改造才有产能,是否产气的影响因素多,即使采用成像测井,也存在多解 性,测井解释难度大。 二、电性特征 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测井特征受岩 性物性作用比较明显,随岩石中岩屑含量增加,或粒度变细,孔隙度减小,渗透率降低,密度增大,电阻率增大,双测向曲线趋于重合。相反,随岩石中岩屑含量减小,或粒度变粗,孔隙度增大,渗透率升高,密度变小,双测向曲线幅度差异变大。一般纯石英砂岩的自然伽马值小于35A PI ,Pe 值小于2b/e ,骨架密度值为2.65g/cm 3,井径正常或缩径;岩屑砂岩自然伽马值大于40A PI ,Pe 介于2.2~3.2b/e ,骨架密度值为2.7g/cm 3,常扩径。高低阻气层并存,山2 段储层电阻率在100Ω?m 可能出水,而盒8段电阻率20Ω?m 可出纯气。 三、气层测井识别新方法 常规测井识别气层主要是通过气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异来识别,对于低孔、低渗、低阻气层识别难度较大。测井新技术的应用,为气层识别提供了新的依据。利用核磁共振测井、交叉偶极声波测井等成象测井资料提取气层识别方法,提高气层识别精度。 ? 54?第25卷第9期 天 然 气 工 业 地质与勘探

致密储层的研究

1.2 致密储层研究 1.2.1 致密储层的基本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气藏压力系数低、圈闭幅度低、自然产能低等典型特征。由于不同学者所研究的对象和角度不同,对致密的理解也不相同。低渗透储层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资源状况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致密储层的标准和界限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长期以来致密砂岩储层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定义和界限。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把低渗透(致密)天然气储层定义为估算的原始地层渗透率为0.1 X10-3 um2或者小于0.1×10-3 u m2(B.E.Law等,1986)的储层。关德师( 1995) 等在《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 中,把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描述为孔隙度低(小于12%)、渗透率比较低( 1 ×10- 3 um2) 、含气饱和度低( 小于60%)、含水饱和度高( 大于40% )。杨晓宁( 2005) 认为致密砂岩一般是指具有7% ~ 12%的孔隙度和小于1. 0× 10- 3 um2的空气渗透率,砂岩孔喉半径一般小于0. 5 um。按照我国的标准, 致密储层有效渗透率 ≤0. 1 ×10- 3 um2(绝对渗透率≤1 ×10- 3 um2)、孔隙度≤10%。另外一般具有较高的毛细管压力,束缚水饱和度变化也比较大,一般储层中的束缚水饱和度都比较高。张哨楠根据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束缚水饱和度的分析,束缚水饱和度都在40%以上;在孔隙度为4%~11%的范围内,束缚水饱和度在42%~56%之间变化。他根据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统计(表1),用两种方法测试的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和孔隙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束缚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同样说明致密砂岩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随着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降低而增高(图1)。

致密砂岩气国内外现状

致密砂岩气研究现状 根据中国近年来发现的大型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可将致密砂岩气划分为 3 种主要类型。透镜体多层叠置致密砂岩气,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代表。发育众多的小型辫状河透镜状砂体,交互叠置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砂体群,整体上叠置连片分布,但气藏内部多期次河道的岩性界面约束了单个储渗单元的规模,导致储集层井间连通性差,单井控制储量低。苏里格气田砂岩厚度一般为30?50 m辫状河心滩形成的主力气层厚度平均10 m左右,砂岩孔隙度一般4%- 10% 常压渗透率为(0.001?1.000 )X 10-3卩m2含气饱和度55%?65% 埋藏深度3 300?3 500 m异常低压,平均压力系数0.87,气藏主体不含水。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简单稳定。成熟源岩面积13X104平 方千米,烃源岩成熟度0.6%~3%,砂岩平均孔隙度8.3% , 平均渗透率小于1*103 2 卩m;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平均孔隙度 4. 77% ,平均渗透率小于1*103卩m;为致密-超致密砂岩储层,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高含水,强非均质性的特征。 孔喉直径均值0.313卩m;成熟度1.0%~3.6%源岩分布面积(1.4~1.7 )X104如2 (大于100m,连片砂体面积超过1X 104如2,砂体普遍含气,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松辽盆地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气藏为代表的多层状致密砂岩气,砂层横向分布稳定。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发育 3 套近100 m 厚的砂岩层,横向分布稳定,但由于天然气充注程度较低,构造较高部位含气饱和度较高,而构造平缓区表现为大面积气水过渡带的气水同层特征。须家河组砂岩孔隙度一般为4%?12%,常压渗透率一般为(0.001?2.000 )X 10-3卩m2埋藏深度为2 000?3 500 m,构造高部位含气饱和度55%?60%,平缓区含气饱和度一般为40%?50%,常压—异常高压,压力系数1.1 ?1.5。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气藏砂层横向稳定,为砂泥岩互层结构,孔隙度4%?6%常压渗透率一般小于0.1 X 10-3卩m2天然气充注程度较高,含气饱和度55%?60%,埋藏深度 3 200 ? 3 500 m ,为常压气藏。 块状致密砂岩气,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迪西1井区为代表,侏罗系阿合组厚层块状砂岩厚度达200?300 m,内部泥岩隔夹层不发育,孔隙度4%?9%常压渗透率一般小于0.5 X 10-3卩m2,埋藏深度4 000?7 000 m,为异常高压气藏,压力系

国外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谷江锐 刘岩(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渗、连通性差的特点,储层评价研究水平是有效开发该类气藏的关键因素。美国和加拿大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和开发程度最高,在致密储层评价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致密砂岩气藏主要指发现于盆地中心或者是连续分布的大面积天然气藏,也有观点认为大多数的致密气藏是位于常规构造、地层或复合圈闭中的低渗储层中,通常被称为 甜点 。国外致密气藏描述、评价和评估主要依赖于岩石学、测井和试井三种手段。未来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评价描述水平的提高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准确地评估和开发致密气藏,需要从岩心、测井和钻(录)井以及试井分析中获取更多的基础数据;二是使致密储层描述向高精度发展,进一步研究气藏砂体展布和含气富集带,包括透镜体砂岩大小、形状、方向和分布的确定,储层物性在空间分布的定量描述,低渗、特低渗岩心物性测定技术。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砂岩储层 气藏类型 储层评价 发展趋势 DOI:10 3969/j.issn.1002 641X 2009 07 001 1 引言 在世界石油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天然气储采比持续下降的形势下,随着人类对清洁、环保、高效能源需求的持续高涨,人们对非常规能源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的关注日益增加。非常规天然气又称分散天然气,是指储藏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非常规储层中的天然气,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甲烷气、地下水中(水溶性)的天然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等。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非常规天然气的类型和赋存形式更为多样,分布范围更为广泛,潜在资源量远远大于常规天然气资源。M asters [1]提出的天然气资源金字塔充分说明了致密气资源在世界天然气资源分布中的重要地位(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 在金字塔的底部,致密气资源(储层渗透率 0 1) 的体积非常巨大。另据世界石油委员会报告(Raymond 等,2007),在全球,致密砂岩气藏中的天然气资源量大约为114 108m 3,煤层甲烷气资源量大约为233 108 m 3[2] 。 图1 天然气资源金字塔示意图(Masters,1980) 本文关注致密砂岩气藏,致密砂岩气的开发主 要局限在拥有巨大储量的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已有近70年勘探开发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历史,在非常规天然气优惠政策促进下,致密储层气开采的天然气量逐年增加,随之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方法系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成果。致密砂岩气藏本身具有的低孔渗、连通性差的复杂地质条件的特点,开采难度相对较大,给地质工程师和油藏工程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以致于当前低渗致密气田的有效开发,特别是储层评价研究,已是国内低渗透致密气田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对国外低渗致密气田的储层研究现状和做法有所了解,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致密砂岩气藏的类型、储层评价手段等角度入手,总结了国外特别是北美的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研究成果,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力求对国内致密气砂岩储层的评价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2 致密砂岩气藏的定义及其一般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通常是指储层渗透率低的砂岩储层,根据储层所含流体的不同,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要求也不同,所以低渗透储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组织对致密砂岩气藏有不同的定义,最原始的定义可以追溯到1978年美国天然气政策法案,其中规定只有砂岩储层对天然气的渗透率等于或小于0 1 10 -3 m 2 时的气藏才可以被定义为致

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的地质主控因素差异

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的地 质主控因素差异 令狐采学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出现深盆气、根源气、深盆油、向斜油、非稳态成藏、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页岩油、源岩油气等概念。油气地质基础研究呈现出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发展的新趋向(图1)。 图1 中国陆上主要非常规油气有利区分布图(据邹才能等, 2013C) 致密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是指夹在或紧邻优质生油系的致密储层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是与生油岩系共生或紧邻的石油资源。储层致密、油气在运移、聚集、成藏等方面与常规砂岩油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上地质主控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储层特征、流体性质、边界条件进行简要分析。 一、储层特征 非常规油气储层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复杂,决定了其低孔低渗的储集特征,控制了油气聚集机制、 令狐采学

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 (一)储层质量 1.宏观 致密砂岩储层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导致其储层致密物性较差,一般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0.1mD,而常规砂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如表1-1。 致密砂岩油藏储层总体致密是其与常规油气储层的最大区别。 表1-1 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宏观储层质量对比 2.微观 (1)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岩石中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微米与纳米尺度是通过扫描电镜与微-纳米CT扫描可以识别的微观孔隙形态与空间特征,如图1-1。 图1-1微观孔隙形态与空间特征(据于清艳,2015) 非常规油气储层孔隙微观结构复杂,孔喉多小于1μm。 表1-2非常规油气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油气砂岩储层特征 对比表 令狐采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