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

建设方案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2015年2月

目录

第一章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背景 (4)

一、媒介融合成为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 (4)

二、媒介融合本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4)

三、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8)

第二章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意义 (11)

第三章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14)

一、实验平台建设目标 (14)

二、实验平台项目组成 (14)

三、实验平台相关系统介绍 (16)

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实训平台 (16)

互联网舆情采集与监测系统 (16)

传统纸质资源采集及加工系统 (17)

全媒体出版生产实训平台 (18)

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系统 (18)

全媒体出版内容编纂系统 (20)

交互式媒体出版物设计软件 (22)

全媒体视音频生产实训平台 (24)

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系统 (24)

虚拟演播室系统 (25)

全媒体数字资产管理实训平台 (29)

方正畅享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 (30)

方正智汇出版资源管理平台 (31)

全媒体数字内容发布及运营实训平台 (33)

全媒体数字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 (33)

数字作品管理及发布系统 (34)

新闻资讯、数字阅读实训客户端APP (37)

全媒体教学模式及MOOC在线课程平台 (44)

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系统 (44)

虚拟化教学及开放实训平台 (44)

配套数字教材《网编操作指南》 (45)

配套数字教材《方正飞翔数字出版实战指南》 (45)

第四章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建实验室的优势说明 (46)

一、方正电子新闻出版行业领先的技术服务提供商 (46)

二、方正电子承担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优势 (49)

三、数字出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9)

四、方正参与并承建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 (51)

五、方正电子相关专业实验室建设合作院校名单 (52)

第一章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背景

一、媒介融合成为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出版行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媒介融合本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可以说,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快融合发展进程,这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历史责任。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在融合发展的条件下此长彼长的态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发展,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现在正进入第三个阶段。目前,很多媒体都开始了融合发展的探索,也有不少亮点。在今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中央主要媒体加强互动融合,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立体化、互动式、全天候传播两会信息,发出主流声音,成为融合发展的一次大探索。同时也要看到,融合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跟不上、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规划,制定总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在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和认识

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总的来说,我们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看得越来越清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滞后认识和观念偏差。有的满足现状,患得患失,担心打破原有格局,认为融合发展多此一举、没有必要,不搞融合发展也还能活;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和惰性心理,对融合发展缺乏信心,不愿试不愿闯,坐等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还有的存在惯性思维,用办传统媒体的方法来对待融合发展,拿出的方案、提出的措施往往不对路。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挪动屁股、更新观念,没有跳出传统媒体的本位和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

一是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一体化发展,是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方向。

二是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很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去改造传统媒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三是增强借力发展意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加强自主建设,提高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四是发扬攻坚破难精神。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全方位的革新,也是一场新的艰苦创业征程

瞄准和利用最新技术推动融合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推动新闻传播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了“数与网”。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共同构成核心竞争力。现在,传统媒体在技术研发应用、升级维护方面还很滞后,网络技术的短板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关键是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把当今可用的技术都囊括到我们的视野中来,进入到我们的项目设计,用最好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水准,取得融合发展最佳效果。

一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新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为创新新闻生产开辟了广阔空间。

二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移动互联的世界。

三是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互联网社交类应用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互联网新业务的服务入口和用户来源。

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比如4G技术已开始应用和推广,可折叠电子纸、可穿戴设备、5G技术等呼之欲出,将会带来信息传播新的变革。我们必须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进一步增强媒体信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当看到,“报纸”是两个部分,一个是“报”,一个是“纸”。“报”是传播的内容,融合发展就是为了使“报”适应和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方式,更好地加以生产和传播。“纸”是传播的载体,是物质的、技术的,现在就是要用新的技术来换旧的技术,用互联网技术、电子技术来换“纸”。可以说,“报”是核心,“纸”是为“报”服务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一是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是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新兴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微传播,各种微内容、微信息高速流动、跨平台流动,用户随时随地能够获取信息。这

三是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现在,一般化的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倒逼内容生产必须在特色化、分众化上下功夫。

四是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生产,必须采取多媒体化的展示方式,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

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既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也需要对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作出深刻的调整和完善。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一些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融合发展的要求,束缚了新闻生产力的发展。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形成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三、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新媒体发布技术的发展,出版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如下变化:第一,由内容提供转变为服务提供;第二,内容资源与网络技术密切结合;第三,资源的粗放式管理转向精耕细作性;第四,通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深度拓展数字出版领域;第五,利用云计算云服务技术强有力的推进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这些变化,对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早些年传统出版技术变革不突出的实际情况及大学课程设置文理工分科的局限,在突如其来的新一轮计算机技术掀起出版行业新的技术变革以及国家全力扶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局面下,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暴露出重多不足:

第一,专业化人才储备与建设的软硬件条件均不足。

各级出版单位应用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进行全面出版资源发布系统建设起始年代并不久远,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处于探索阶段。全国大多数院校,开设有计算机、网站等方面的课程,也开设有图书编辑、发行等专业的课程,但二者结合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少有院校将其规划入自己的教学大纲。这种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能有效统一的后果就是:一方面,全国目前从事网络内容出版的人员约30万,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培训,奇缺数字出版产品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研发、营销、管理业人才;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出版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即使有些学校将人才的培养放入自己的教学大纲,但也由于师资或者硬件设备照搬照套个别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缺乏自己的特色。而教育机构软硬的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招募以及日后的就业,直接导致人才储备不足。

第二,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

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督促媒体发布技术发展到了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急需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来推动,而由于高校培养的人才与我国当前数字出版发展实际需求有相当差距,不能为其输送所需人才,及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因而制约了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当前教育界对新态势下出版专业的概念还没理清。出版专业本身应是跨学科,而高校目前为单一文科培养,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更谈不上对于实际应用环境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还未展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布平台实验建设的院校来讲,学生甚至于对媒体发布的实训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直接造成无法给求贤若渴的出版与媒体行业输送实用的人才。

第三,缺乏既懂技术,又懂出版流程、内容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开设出版发布相关课程的学校大多是在文科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相关的技术领域课程。而在实际应用当中新媒体与网络的发布决定了其教育模式的文理交叉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文科类偏向于编辑出版理论,理科类侧重于媒体新技术,从课程体系上将两个实际应用当中有着密不可分联系的知识范畴生硬剥离。而在实际应用当中,除了文理学科的知识,还需要了解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新媒体出版物制作等应用层面的知识。可以说,新兴的网络与新媒体出版需要的是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了解编辑出版流程、交互设计以及内容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媒介融合概念越来越被关注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备受受重视,国内许多高校都在调整相关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并以许多创新的教学方式迎合媒介融合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各高校纷纷建立实验室,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约有近百所高校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同时,一些高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增设新实验室,如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而一些热门留学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院校的新媒体相关专业,也为希望从事这一行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上的选择。

第二章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意义近年来,媒介的融合发展,使得新闻传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应对媒介融合变局,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亟须走出固有的狭隘的人才培养思路,建构全新的育人、育才理念,主动融入时代大潮,服务社会。其中,突出学科价值,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助推社会进步,积极开展公民媒介素养,应该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主要发展走向。

一、突出学科价值,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

媒介的融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新闻传播的进入门槛,越来越多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够比较方便地加入到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专业化的新闻传播教育就不需要了,未来的新闻传播业仍然要靠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主导。因此,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仍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重头戏”,这也是其学科价值所在。

(一)传媒技艺教育与人文社科知识传授并重。媒介的融合发展,使得新闻传媒业越来越需要具备“全套”传媒技艺的职业新闻传播者。因此,加强传媒技艺教育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相对于单一媒介的新闻采编人员而言,融合媒体的编辑、记者需要掌握交叉使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开展新闻报道的能力。所以,高校今后的新闻传播实务类课程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要求进行调整,培养学生具备多种媒介业务操作技能。

(二)新闻职业精神传承与业务实践能力训练兼顾。在媒介融合趋势下,随着非职业新闻人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增多,职业新闻传播者更加需要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和专、精、深的业务实践能力以体现比较优势,确立自身的社会存在

价值和意义。因此,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兼顾新闻职业精神传承与业务实践能力训练。

二、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

从长远看,媒介的融合发展消除了传媒业固有的业态分隔,有利于我国传媒业的资源整合和资本重组,从而为传媒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传媒经济的繁荣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不过,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和传媒经济的繁荣,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保证。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传媒业已经由依赖名记者、名编辑的时代进入了更加需要出色的媒体经营者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关注传媒业发展变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对策研究,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

(一)关注传媒业变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对策研究,导引传媒业发展。媒介融合不仅消除了不同形态媒体间的行业壁垒,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电子通讯间的产业融合。习惯了“划地而治”和有等级差别的中国新闻媒体如何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进行改革,突破现有的体制束缚和区域限制、行业限制,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以推动整个传媒业的加速发展,需要理论界能够及时给以指引。

(二)培养媒体职业经理人,推动传媒经济走向繁荣。从国际趋势来看,中国传媒业要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获得充分发展,必须借助资本市场这一杠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来筹措资金、加速扩张。同时,中国传媒业运行的侧重点也要由新闻采编、报道策划转移到经营管理上来。

因此,中国的传媒经营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三方面能力:

一是有政治头脑和国情意识,具备把握政策走向的能力;

二是熟悉新闻业务,懂得采编业务的具体运作;

三是媒体经营管理的能力,深谙管理、营销、财会、金融投资等经管知识。

特别是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深入,中国传媒业越来越需要熟知国情,懂得新闻业务知识,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理念及技能,以媒体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传媒职业经理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主动顺应这种迫切的社会需要,将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发展取向。

综上所述,通过建设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出大量合格适用的人才。

第三章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一、实验平台建设目标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面向新闻出版及传媒专业的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

该实验平台可为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学习全媒体媒介融合发布相关技术的实践环境,既可作为教学应用,同时也可作为行业技术的培训中心。

二、实验平台项目组成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主要由以下实训项目组成

●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实训平台

针对目前新闻出版单位普遍采用的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系统化的发布流程,使教学环节与新闻信息资源采集实验环节基本衔接,可以使学生很好地领悟编辑学课堂学习中的理论知识,为学习计算机信息资源采集系统进行实际演练打下基础。

●全媒体出版生产实训平台

通过加强学生对于新闻出版单位常用软件及系统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努力为从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实验操作及创造性转换打下基础。

●全媒体视音频生产实训平台

通过加强学生对于新闻出版单位常用视音频编辑加工软件及系统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努力向掌握专业视音频的加工操作的转换打下基础。

●全媒体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实训平台

针对目前新闻出版媒体单位普遍采用全媒体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系统化了解,使教学环节与媒体数字资产管理的实用环节基本衔接,可以使学生很好地领悟课堂学习中的理论知识,为学习并设计新闻出版媒体单位对全媒体资产的管理进行实际演练打下基础。

●全媒体内容发布及运营实训平台

搭建一个全真的全媒体内容发布及运营平台,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及案例教学结合方式,完整呈现全媒体内容发布不同形态及不同形态内容运营方式的全流程模拟仿真平台。

●全媒体教学模式及MOOC在线课程平台

建设以MOOC新型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全媒体媒介融合教学在线课程平台,运用实验平台中的教学课程及内容,通过在线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学互动交流及完成实验作业,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模型。

三、实验平台相关系统介绍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主要由以下应用系统组成:

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实训平台

互联网舆情采集与监测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互联网舆情采集与监测系统为方正智思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该系统贴合用户业务需求,实现对境内外新闻、论坛、博客、评论、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的全面监测、检索、追踪、分析、多种业务报告制作。同时打破传统产品的部署模式,依托方正智思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采用本地轻量级部署方式,用户不必再安装维护采集、检索、分析等服务,无需投入过多的软硬件、网络资源、运维成本,即可充分享受高质量的应用效果和使用体验。

传统纸质资源采集及加工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传统纸质资源采集及加工系统为方正经典历史资源加工系统,多格式转换系统是数字出版的基础,它帮助出版社对纸质图书实现数字化,对PDF、WORD、书版等数字化文件实现到XML、EPUB、PPT等多格式的转换。高效准确盘活传统数据,为数字产品多元化发布提供数据基础。

本系统帮助出版社对历史资源进行知识条目加工,自动抽取目录标题、篇章结构、图片、表格、可编辑的数学公式等数字片段化素材,将出版图书内容资源形成结构化数据,方便将结构化。

全媒体出版生产实训平台

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系统为方正畅享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系统,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是对报社原有传统纸报业务的进一步完善或提升。系统支持为报纸、网站、移动阅读、户外大屏、微博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新闻发布,提供统一编辑流程管理、多媒体新闻内容加工、多渠道新闻发布管理的全媒体新闻运作方式,为新闻媒体实现读编互动、采编分离、报网互动、拓展新媒体应用提供高效、易行的工作模式和丰富的多媒体新闻内容;支持新闻报道以稿件为中心及以新闻事件为中心两种业务模式,可以跟踪新闻事件报道的整体采编发状态,并对新闻生产实施全流程监控。

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在继承文韬采编系统优点的基础上,与众多报业集团

和报社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未来报社的发展形势,在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新闻报道支持以稿件为中心和以新闻事件为中心两种业务模式,可以跟

踪新闻事件报道的整体采编发状态,对新闻生产实施全流程监控。

●新闻信息的发布不再是简单的单线性生产流程,而是可适应多种发布终

端而并行工作的业务流程。

●稿件多版本管理(针对纸媒、网媒、掌媒……),可支持任意版本比对

与版本内容恢复。

●支持多媒体混编稿件编辑。改变了文韬采编文字归文字,图片归图片的

操作模式,在混合编辑器中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的统

一混合编辑。(多媒体格式的稿件传输到其发布系统时,系统后台会根

据设定自动进行格式转换,为各发布系统提供可用的文件;图片按各发

布系统要求自动转换大小,视音频按各发布系统要求自动转换为所需要

的码流。)

●支持直接打开WORD、EXCEL文件进行稿件编辑。

●支持多稿、组图、组视频的上传。

●稿件进入到系统后,系统自动对稿件进行查重、敏感词、政策词的判断。

●采用安全的文件服务器访问机制,代替文韬采编4文件目录共享的方

式;同时,针对排版、发排输出环节,文件服务器取消采用共享方式对

文件进行修改、删除和添加的操作,规避安全风险

●提供安全、快速、高效的分权限投稿通道,满足24小时不间断发稿的

要求。

●提供专门的通讯员投稿通道和公众投稿通道。

●可将报社呼叫中心、热线电话的线索进行统一整合并接入生产系统的指

挥中心的稿件平台内。

●支持记者手机移动采编投稿,通过手机查看采访线索和采访任务,并可

通过手机报选题。支持社领导、总编通过手机和IPAD进行版面大样图

的查看,并可直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签发。

全媒体出版内容编纂系统

本实训平台采用的全媒体出版内容编纂系统为方正书畅协同编纂与动态出版系统,该系统是采用云技术、基于XML结构化数据标准构建,为出版单位提供一个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数字化生产加工平台。从工作方式上,可以满足出版商与作者、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等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与合作需要;从生产流程上,实现了从结构化内容编辑加工、审核、校对,到产品策划和生成全流程的数字化。

协同编纂系统是基于面向服务的业务集成架构开发,通过国际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技术(ESB)、将满足出版社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需要的功能组合成业务模块,并可将小粒度服务集成为大粒度服务。同时,系统全流程采用基于XML 的复合文档技术,确保在内容加工与管理、知识加工与管理、过程管理、内容与知识服务等环节都符合XML数据标准。

作为出版社内生产流程管理平台,协同编纂系统体现下面五方面的价值:创作

支持作者、编辑基于标准的体例模板进行结构化内容加工与创作。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 白皮书 (201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 2015年12月

版权声明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所有,2015年。 本文档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播电视部门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规范、指导和持续推动各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提升节目制播质量和效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并成为了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节目制作领域,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网络化协同制作的“云+网”制作模式,为大幅度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业态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模式。 为有效应对媒体融合对广播电台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设立了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全台网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研究”,委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项目组深入分析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现状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架构和特征,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部 2005年2月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 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1.基地建设的特点、功能与作用:努力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1).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

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投入必要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并根据科技发展和技术工艺的更新,适时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注重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院科研人员和先进实验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基地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3).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4).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培训中心建设思路及方案汇编

辉县市职业中专 培 训 中 心 建 设 思 路 及 方 案

电器专业组 一、培训中心建设的整体目标 培训中心建设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周期,为国家的电子产业培养急需的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和社会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基地。探索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的转变,培养大批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的中、高级层次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日益紧缺的新型电子产业及现代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为原则,进行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的建设,达到培养的人才和社会、市场、企业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能力。 二、培训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电子企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这些能力包括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动手能力、处理不同任务的协调能力、处理偶然事件的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需要更多的是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需要的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践操作训练是培养这些综合性的能力的最好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和实训操作能力训练为辅的模式,大胆采用以实训操作训练为主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操作教学模式,即实训操作需要什么知识,理论教学才教什么知识。依据这个原则,对市场进行调查,再依据市场需求建设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 三、我县发展概况 坚持“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思路,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县级热电、重工、冶金工业基地。全县各大企业进入强势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适应企业发展,许多企业职工、社会学员也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培训新技能。 四、培训中心建设及使用现状

物联网实训实验室建设方案

物联网实训实验室建设 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前言 国内物联网产业在“感知中国”中心无锡呈现“井喷”增长,物联网市场如今已从电力、交通、安保等公共服务领域逐步走入民用市场,初步形成产业链。此外,各地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热衷态势无不透露着未来该产业的诱人前景,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5年后可达7000亿,市场投资前景巨大。 随着物联网市场的爆发性扩张,预计物联网行业,明年会有10万以上人才缺口,而且未来10年,每年会以20%的缺口递增。 物联网开发应用涉及电子、嵌入式开发、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大学本科阶段将重点学习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掌握动手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以实验、项目开发为主的物联网应用实训则是一个极好的人才培养途径。实训环节的教学工作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建立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实训室也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 以物联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结合高校原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荐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方案,来满足物联网应用市场紧缺人才需求。经过调研和分析,运用VOCSCUM(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确定了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课程改革和实训室建设工作。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们制定了符合物联网企业需求、具有市场前瞻性的实训开发环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建设方案。 一、建立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的理由和目的 无论从人才需求还是教育资本运行,三年制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1、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部分专业素质课程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保障,缺少团队合作素质培养,不仅难以增强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更难以激发主动创新的精神,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体会。所以高校有自己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使学生毕业时更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2、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框架指导,无线龙物联网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国家物联网人才培养的高度和专业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就业技能需求。 3、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实践技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学习,和我们的单片机课程一样需要一个实验开发的平台,随着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实验开发平台已经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来的单片机实验实训课程。 4、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核心技能之一是代码编写,而代码编写人员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的主要培养对象。职业知识的要求决定了学制的长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项目的爆发性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架构协调能力更加重要,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 综上四点叙述,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职院校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下图示: 为了使学生适应物联网实际开发需求,熟悉工作环境,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以项目仿真应用环境为依托,构建团队开发环境,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软件整体架构的把握能力,高效完成各种课程设计及相关项目。

实训室建设方案

实训室建设方案 实训室建设的需求分析: 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广告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广告设计部门、出版社、影像业和印刷生产单位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熟练应用计算机设计软件以外,更要力求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对于这方面我校学生是相对比较薄弱和欠缺的。根据现代当今社会广告设计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越来越重要。因此建设实训室已是迫在眉睫。实训室主要是配合实践教学而建立的,亦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提高动手能力,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的建设需要满足学生对排版、打印、复印、扫描、喷绘、刻绘、装裱、立体制作等相关技艺制作的掌握。 一、广告材料实训室 主要用于对广告材料的认识和学习,实训项目包括广告材料的应用、文字图形雕刻,广告装裱与安装等。可建立材料展示墙,或划分区域,将这些材料介绍和展示给学生。这些材料基本划分为几大类:广告板材(亚克力板、PVC板、KT板、PP板、冷裱板、万通板、不锈钢板、芙蓉板等), 广告贴纸(刻字纸、荧光纸、窗花纸、灯箱贴纸等),

(广告胶水、广告螺丝、尼龙扎带、广告挂轴、灯箱铝广告配件 材等), 展示器材(X展架、L展架、易拉宝、海报架、促销台、资料架Pop 展架等), 喷绘耗材(网格布、车身贴、数码喷绘布、单面透视贴、户外喷绘墨水等), 写真耗材(PP背胶、PP合成纸、写真灯片、高光相纸、水性画布等), 反光耗材(反光膜、晶彩格、蓄光膜、车身反光标识等) 广告灯箱(超薄灯箱吸塑灯箱、水晶灯箱等) 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制作展架、安装组件等,加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广告工艺制作实训室 掌握基本的印制技艺,实训项目包括印刷流程与制作、广告喷绘制作、广告写真制作、刻绘机操作、装裱覆膜、打印装订技术、图片扫描印制技能、名片制作等。让学生从开始的排版设计到出样处理、再到整理装订,最后印制成品,能熟练的操作完成。真正实现对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切实体验。通过结合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排版软件等,掌握广告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广告制作的流程,达到能熟练应用设计软件和广告设备完成项目设计与制作的目的。

(完整版)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DOC)

河南工信学院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前言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仅仅凭理论教学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必须结合实际,通过补充相关的实践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电子商务教学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方式。随着商业应用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的商业运作,把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融入到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现实接轨,是完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作为河南省工信厅直属院校的河南工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本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将现今电子商务领域的各个环节合理的融入到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充分实践,从而达到理论教学不能涉及到的领域,并大幅提高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电子商务实训室建设采取企业业务部门布局结合多个研发中心(机房)布局。建设并形成校内运营实训中心、研发实训中心;依托电子商务运营的真实任务,校企合作共建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校企互动、互惠互利的校内实训环境。实训室设计打破单项技能训练格局,完全模拟电子商务项目商业运作环境,引进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营造实际工作氛围,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创业能力和各项职业能力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运营实训中心按照实际商业办公环境布局,包括:客服部、技术部、市场运营部。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和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平台。让同学们在校期间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做到“工学合一”,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积累一顶的工作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充分发挥学院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区域内行业企业、产业、教育、科研院所等电子商务力量,有效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区域电子商务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同时,促进和完善我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参照企业对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强化电子商务实践技能培训,帮助学校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且实践教学技能强的实验教学团队,培养能承担电子商务各岗位任务、胜任电子商务各岗位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辐射能力等方面显著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第一、统筹电子商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层级化的电子商务岗位实践为导向,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 第二、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与实验课程体系相结合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第三、从企业的角度帮助学院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培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第四、通过学院电子商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帮助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能力。 第五、完善学校电子商务实验、实训条件,为提高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实践能力提供支持。 第六、培养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各类电子商务实践及创新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建设方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建设方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室简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是专门为学生提供学习计算机硬件与常用应用软件学习与实践的场所,是一个集计算机的拆装作业、故障演示、板卡检修、软件系统调试与安装于一体的实训室。实训室对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实验和技能训练,面向全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独立实训课程。在本实训室,通过对计算机的拆装实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软、硬件系统故障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故障的实际解决能力。 适用专业: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应用、网络、图形图像专业。 实验项目:

实验室建设: ?确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地址位于五楼组成装实训室,面积50平方米,需配 备维修实验台。 ?人员和管理制度设置:设置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一名,在原有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的基础上改进并细化管理细则,同时,需特别加强*实验室财产的管理与控制*,避 免因种种理由造成的调用或借用,更甚至调换实验室设备。 ?专职PC维修人员(学生)的建设: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业课的班级进行 实训训练;在计算机专业班内挑选出一些爱好计算机维护的学生,进行先期培训,由这学期上《计算机组装及维修》课任教师担当培训指导和提名工作。 ?为参加河南省或全国计算机硬件检测比赛项目做准备工作。 实物展示区: ?提供一定的空间作为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展示区域。 ?定制实物展示平台加强背景声光效果,提高展示效果。 实验教学区: 维修平台的定制购置 计算机各组件(旧)、计算机各组件(新)和工具箱的存放柜的定制。(说明:计算机各组件(新)(旧)分别存放在操作平台下*带锁*,工具箱*集中*存放)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设备清单(一):单位:元 实验教学材料购置: 新增硬件设备:配置组装机器用散件50套(淘汰计算机);购买硬盘、主板维修专用工具;维修工具包;维护软件;教师用机一台。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打造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软硬件资源,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自己, 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行是开展实习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保持校外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 对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 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目标 1.打造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需求。 2.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着实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水平。 3.加强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4.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研发、技能竞赛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5.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6.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企业经济增值,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多赢效果。 二、建设原则 1.互惠互利原则 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其社会责任、功能定位互不相同。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虽然给企业解决了一些人力资源的问题。但直接利用实习基地的场地、设备以及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为了建立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实现长效发展,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学校也要为企业创造利益。例如利用院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岗位培训。利用学校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甚至与企业联合做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和攻克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 2.专业对口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学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能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的要求,实现较高的专业对口率,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契合程度。在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时,除考虑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外,重点识别企业是否能为学生实习提供相应设备、实习环境以及相应的专业实习内容。避免出现专业不对口,学生在企业充当低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的现象。 3.互补共享性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专业科系的技术、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基地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课题开发、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4.动态发展性原则

公司员工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公司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一、公司培训工作现状 1、培训管理缺乏系统规划,培训管理平台建设滞后,培训没有真正达到支持和服务公司业务的目的,难以形成培训管理理念及培训成果的整合和沉淀。 2、粗略的分层分类,缺乏对各层各类培训的系统规划和管理,培训课程缺乏系统设计。考虑了解决部分共性问题,但同一层级的不同类别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类别的系统性和共性考虑不足,难以解决各个层次纵向培养和提升的问题。 3、从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到培训评估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规范的工具。培训需求分析不够深入和准确,计划制定与培训目标结合度不高,培训评估和效果转化缺乏标准和有效的工具。 4、结合公司培训管理工作实际阶段的管理制度没有落地,缺乏相应的培训辅助制度建设。部门级培训的执行,没有规范和制度化的约束,渠道、流程、监督缺失。 5、培训的软件资源建设,如内外师资、课程库、档案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管理和统一规范的工具,不利于培训成果的沉淀和资源的整合。 二、公司培训体系建设定位 建立基于公司战略导向和高素质团队塑造的培训分级管理体系。(高层的重视+中层的认识+员工的配合=全员的、积极开放的学习型组织) 三、建设思路

1、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管理系统,梳理出培训重点关注对象,关注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 2、梳理培训运作流程,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形成公司特色的培训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3、建立健全培训相关管理制度,使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4、强化培训管理职能建设,优化培训管理平台,发挥指导和服务的功能。 5、有效整理、整合、评估各类培训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力。 四、建设策略、工作要点及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体系搭建阶段(近一年内) 1、启动培训战略管理,建立、完善分层分类的培训发展体系与培训课程体系。 针对培训战略管理,将公司职位体系进行层、类的划分和细分。按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一线生产和技术人员进行分层;按不同的职位序列和不同类别的培训项目进行分类,对各层各类的培训进行系统规划和分析,梳理出各层各类重点培训关注点。 (1)高层管理序列培训重点规划:管理战略和方向。目标是分析市场环境,确立竞争地位,确立方向、目标和战略,统一思想,激励组织。建议:每名高管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必须学一门课程,培训规划到个人。 (2)职能管理序列培训重点规划:中层培训重点为流程管理

计算机实训室建设方案

?微机室的标准性:微机室是校园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承载着在校 学生的多媒体教学任务,是校园网络建设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在在微机 室网络建设中,将采用100BASET的布线标准,实现学生机到交换机 100M带宽,交换机到将来的校园网络中心将采用光纤链接,达到 1000M带宽。微机室交换机采用带SMNP及VLAN的可网管交换机, 以便方便地设置学生机的使用权限,达到有效管理,并采用TCP/IP协 议并入将来的远程教育网络,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 ?微机室设备的先进性: 选用国内知名品牌计算机,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性能及售后服务 选用专门针对教学设计的机型,在配置较高的情况下又不多花钱 优秀的微机室设计方案,轻松无缝并入校园网及远程教育网络 2.5设备选型 2.5.1教师机

2.5.2学生机 能优异性:具备超强扩展性、最佳性价比、适用于应用广泛的教师及学生用机 具备人性化设计 ■ 预留资产管理铭牌位置 参数名称处理器

商用机常被作为公司/学校公有资产,以前资产管理铭牌无处可贴,随处乱贴影响美观甚至散热。专门的贴标签位置,使得所有计算机整齐划一,便于管理。 2.5.3交换机 千兆网管交换机,专为满足部门级交 换需求而设计,它提供了24个10/100M 端口,并可选择千兆光纤/铜缆模块。支持 IEEE802.1X认证协议、端口带宽管理、 优先级队列(IEEE802.1p)、组播应用等 多种功能。KN-S10-3226S千兆网管交换机还提供多方面的管理功能,可对系统信息、端口信息,网络参数、Spanning Tree协议、IEEE802.1X协议、IGMP Snooping、VLAN和Trunk、SNMP参数、网络优先级、安全控制等进行管理,同时具有多种管理方式:SNMP管理方式,Web浏览器管理方式,Telnet 管理方式以及通过RS232串口实现的带外(out-of-band)管理方式。KN-S10-3226S交换机集高度的灵活性和完善的网管功能于一体,标准机架式结构设计,为建立小型、中型、大型网络尤其是智能小区宽带接入提供理想的组网解决方案。 主要特性: 符合IEEE 802.3,IEEE 802.3u,IEEE 802.3ab标准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机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占地83,319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5,044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232人(其中专任教师198人)。学校现设职高部、电大部和培训部三个教学单位,实现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长班与短训并举的局面。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2256名,年培训学员1500名。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特别是在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5人;17人已取得中级工证书,3人有高级工证书。现有20个教学班,1031名学生。2001年以来学历教育毕业生477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建校以来,该专业已累计培养2000余名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建设和服务地域经济的实际,特制定《抚宁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的需要,是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发展方向,真正做大做强骨干特色专业的需要,是有效地培养“宽基础、复合型、多技能、创新型”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切实为“三农”服务,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多做贡献的需要。 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做大做强骨干特色专业,并以

骨干特色专业带动其它专业的稳步发展,真正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 在办学规模上,实现:长班年招生1100人,短班(岗前、岗中、岗后)年培训20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年培训1500人以上,初中职业技术年培训1200人。 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主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创新型”的初、中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双证”达100%,实现毕业生就业率100%,外输(本市外)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基地得到有效建设后,专业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办学功能进一步提高,必将促进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并将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建设后可容纳机电一体化专业1600-1800人的实习实训,真正将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做大、做实、做强。 第二,确保每年为社会输送具有“双证”的合格毕业生1100人,创经济效益1500万元。 第三,针对县内各级各类企业年培训可达2000人以上,促进企业年增经济效益1500万元以上。 第四,有效地开展初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年培训在1200人以上,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第五、可实现教学实习向教学与生产实习的顺利转移,每年可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 综合上述分析,经过必要的项目建设后,学校每年可增创经济收入400万元以上,为县域经济创造效益4500万元以上。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到2006年,我国完成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开始进入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发展阶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建立开放性、创新型、多元化的专业性实践教学中心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印刷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较差,设施与功能不全,满足不了专业教学的需求,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印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共享型的、适用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印刷技术实训中心,是强化印刷技术专业群

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之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二、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的定位 1.建设目标 印刷技术实训中心的定位是以教学实习为主,印刷生产为辅,实习与生产协调发展,以生产促实习,良性循环的企业化管理实训中心。建设目标是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和生产任务,通过教学实习任务提高企业经营能力,通过实际生产提高教学实习效果与质量,形成融教学实践、现代印刷技术培训和企业生产于一体,逐步将现印刷与包装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印刷技术实地教学、印刷技术培训,保障教学的新型企业化实训中心。 2.体制与建设 由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牵头成立了学院印刷技术实训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分别为实训中心、教务处、印刷与包装技术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实训基地的负责人,下设由实训中心、印刷与包装技术系各一名负责人组成的办公室,负责实训中心建设的日常工作指导。印刷技术实训中心下设实训部和生产经营部,人员按照分工不分家,互为补充的原则,在确保教学实训任务完成的前提,并入相应生产岗位,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实训部下设印前实习组、印刷实习组、印后实习组合现代印刷技术组,分别由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的师傅组成,负责完成教务处下达的教学实习任务,研究改进实习内容,组织安排实习计划,编写实习指导书,维护实习设备与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建设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 2013月9月24日 目录 一、全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现 状 . (3) 二、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5) 1、培养目 标 . ....................................................................................................................................... 5 2、培养规 格 . ....................................................................................................................................... 5 3、专业招生对象与学 制 .................................................................................................................... 6 4、专业核心课程及简介 .. (6) 5、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进程 表: ................................................................................................ 7 6、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8) 三、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目 标 (10)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 析 . (10)

员工培训系统建设方案

员工培训系统建设方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目标 (3) 三建设内容 (4) 1 建设概况 (4) 2 平台业务架构设计 (4) 2.1移动端APP培训系统功能介绍 (4) 2.2 PC培训系统平台功能介绍 (6) 四实施计划 (7) 五预算构成 (7) 附录 (7) 附表1:实施计划 (7) 附表2:预算表 (8)

员工培训系统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研究制定了“深化基建队伍改革、强化施工安全管理”12项配套政策,大力夯实施工安全基础,努力提升基建本质安全水平。为贯彻落实12项相关配套政策,也对相关电力系统员工、安全实施人员的工作能力、安全工作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式背景之下,为提供电力系统员工、安全实施人员教育培训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以往对员工培训主要为线下集成培训,花费时间较长、培训流程、人员安排较复杂繁琐,为提高培训效率,简化培训过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一套统一标准的学习交流平台,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目标 为实现企业员工方便、快捷、高效业务培训,实现企业员工在线学习的途径,提出了建设《员工培训系统平台》的构思,以实现对各岗位、各部门人员的线上培训,通过系统在线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从而更好的指导工作,达到全员培训学习的目的。现提出了构建“一平台两级应用”的培训信息化应用平台。 一平台:是指建设《员工培训系统平台》,实现对培训内容的统一管理、统一培训、资源共享的全过程管理; 两级应用:是指开发前端移动APP应用平台实现对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全覆盖培训;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方案制作人: 2016年9月

第一章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意义................................................................................... 1.1 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建设的实训室.................................................................................. 1.2 根据学院的发展需要.......................................................................................................... 1.3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1.4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可行性...................................................................... 1.4.1 实训室实践性强、专业性强................................................................................... 1.4.2 学院对实训室建设的支持力度大........................................................................... 1.4.3 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1.5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室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建设方案................................................................................... 2.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总造价...................................................................................... 2.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的内容...................................................................................... 2.3 适用专业.............................................................................................................................. 2.4 适用课程.............................................................................................................................. 2.5 适用实训项目...................................................................................................................... 2.6 实训室建设.......................................................................................................................... 2.6.1 建设要求................................................................................................................... 2.6.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主要教学功能........................................................... 2.6.3 实训展示区............................................................................................................... 2.6.4 实训教学区............................................................................................................... 2.6.4.1 维修平台的定制购置.................................................................................... 2.6.4.2 实训教学材料购置........................................................................................ 2.6.4.3 附录一............................................................................................................ 2.6.4.4 附录二............................................................................................................ 2.7 实训室平面图......................................................................................................................

媒体融合整体解决方案

媒体融合整体解决方案 步入全媒体时代,各级媒体机构纷纷探索媒体融合业务,积极开展新型制播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即媒体融合平台),可全方位满足各广电媒体机构在融合新闻生产、融合节目制作、多屏互动播出、媒体智慧运营等方面的需求。 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以融合资源环境为核心,支持互联网媒体资源、UGC/PGC内容资源、合作伙伴资源、台内各系统内容资源的统一聚合。聚合后的媒体资源由融合资源环境进行统一的管理、展现、共享,形成面向全台(集团)的融合资源库。除了支持对媒体资源进行管理外,融合资源环境也是面向全媒体融合生产的公共基础平台,媒体融合平台的人员/权限、计算能力、存储资源、应用工具等也由融合资源环境进行统一管理。 此外,在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中还预置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包括全媒体指挥调度工具、收录采集工具、节目制作工具、文稿撰写工具、内容审核工具、资源管理工具、互动播出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等,在融合平台中即可以完成所有的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新媒体内容生产工作。各种生产工具基于标准接口访问融合资源库,而且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组成各种“逻辑”上的工作群组,从而提供灵活、强大、可扩展的生产制播能力。 鉴于台内已经有新闻系统、制作系统、媒资系统、播出系统等,而且这些系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融合平台可以与台内已有的各种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在内容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方面为原有业务系统提供强大支撑,优化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提升原有业务的工作效率。未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和

系统的升级换代,可以逐步将原有的业务整合到新的融合平台中,实现进一步的融合。 在内容发布运营方面,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除了能够满足电视、广播的内容生产要求外,还可为各种新媒体业务(如网络电视台、两微一端、IPTV、OTT、互动电视等)以及广播、报纸等提供内容生产及运营服务,助力各广电媒体机构开展广电的“互联网+”业务,进行多渠道拓展和多业态运营,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物流实训室建设方案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物流实训室 建设方案 管理系制定

物流实训室建设方案 一、物流实验室建设目标: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并结合教学单位的教育特色,全面系统考虑,避免“肤浅”、“游戏型”的虚拟实验环境。基于现代物流实验室建设的目的,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以发挥物流实验实的功效,为老师提供全面、系统的辅助材料,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物流教育虽然受到多数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重视,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鉴于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学校的物流教育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务必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尤其是进行特色物流教育的学校,需要根据自身教育特点选择建设符合教育方向的实验室。 现代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贴近现实,实战性要强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目的是搭建实训平台,配合理论教育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活动。理论指导实践,往往实践落后于理论,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来源于实践,更多的反应物流的实际作业流程。通过学生的操作,学生在印证理论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 2、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不断发展规划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可以采取“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 3、突出重点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符合特色物流教育的需要,经过从分研究和论证之后,首先建设核心的部分,再依次建设其它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