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

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

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
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

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

张俊伟

(天津药物研究院制剂研究及工程中心 天津 300193)

摘 要 本文综合介绍各种药物中残留溶剂测定的多种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剂及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等。

关键词 药物 残留溶剂 测定方法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是指在合成原料、辅料或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未能被全部清除,服用后对人体有毒性和致癌作用,近年来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新药研究中要求越来越严格。从1994年起,ICH(人用药物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着手编撰关于溶剂残留量的指导原则。1997年美国FDA根据此原则发布题为“杂质:残留溶剂(Q3C)的指导原则(草案)”。ICH 程序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后通过此原则,欧盟、美、日三方签字后正式生效1。我国在1995年药典也规定7种限制溶剂残留项2,在2000年药典中3,根据ICH的限度要求对这7种溶剂残留限量进行调整。ICH要求检测的溶剂就有69种,虽然我国药典并未要求按ICH的规定实施,但在新药研究中对于残留溶剂的要求事实上是参照ICH的规定执行的。这是S DA对新药研究从严从高要求的体现,也是与国际接轨,适应WT O规则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药品的合成、制剂、消毒工作涉及到的有机溶剂有上百种,气相色谱法是中国药典对有机残留溶剂测定的法定检测方法,也是检测有机溶剂的最常用、最适用的方法之一,但其他现代分析手段的应用,比如比色法、HP LC法、核磁共振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是对气相色谱法的补充,也是残留溶剂测定新方法有益尝试。最近十多年,残留溶剂测定的文献报道越来越多,为加强学习,也为使初学者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者查阅各种文献,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稍做总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示。

1 气相色谱法

111 样品的处理

一般是将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能达到的浓度越高越好,以利于残留量极微溶剂的测定。由于样品复杂多样,为提高样品浓度,所用溶剂也是多种多样。一般常用溶剂为水、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亚砜(DMS O),也有用四氯化碳4、二甲基乙酰胺、乙醇5、正己烷、二氧六环、乙酸、甲氧基乙醇6、氢氧化钠溶液7、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8等的,不一而足。大部分为单独使用,也有的混合使用,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样品溶解度。所用溶剂与所测溶剂应达到较好的分离。其中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因其溶解范围广,溶解性好,素有“万能溶剂”之称,是最常用的溶剂。

需要注意的是,样品一定要溶清,保证所测组分都溶解在溶剂中。在一段时间里,曾将不溶性样品用水等溶剂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进样9,10,后来发现这样不能提取完全,影响测定结果,不尽合理。所以在后来的新药报批中均要求将样品溶清后进样,这在溶剂残留测定中是一大发现和进步。直接进样的样品取一定量溶液进样测定即可,顶空进料的样品需要在进样前保温一定时间,使气液或气固两相达到分配平衡,然后再进行测定。

对于液体样品来说,可以将对照品定量加入到样品中制成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同时进样,要求样品溶液的残留溶剂峰面积的两倍不得超过对照峰面积。蒋海松、关大卫用此法测定壬苯醇醚中二恶烷的残留量11,何培孝、樊庆银测定壬苯醇醚中二氧六环的限量12,结果与部颁标准一致,相比而言方法更加简便、准确、可靠。

有的样品需要经过萃取、吹扫-捕集等富集,浓缩方法处理,使待测组分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再进样测定,可以使结果更准确,一般用于微量残留溶剂或限度要求较高的溶剂如苯的测定。蔡春、关景华用吹扫-捕集方法13,测定硬膏剂中甲苯残留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回收率好等优点。陈晓莉在吉非罗齐中残留醚化物及其它杂质的定量分析中,先将样品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再用正己烷提取,取得满意的结果14。

112 定量方法

用色谱峰定量的标准技术分为四种15,分别为面积归一化法、标准物添加法、外标法、内标法。前

01

两种方法很少见到,一般用后两种方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两种方法均可,美国药典24版(US2 PXXI V)16、英国药典2000年版(BP2000)17均要求用外标法。

内标法不要求所有组分都完全分离、流出和检测出来。它只需将要分析的峰与内标物完全分离即可。内标物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在样品中原来没有内标物的存在;内标物必须与所有样品组分完全分离;内标物的流出时间应尽量接近待分析组分;内标物应与待分离的物质具有相近的浓度、物化特性和检测器的响应值;内标物必需稳定、不起化学反应、纯度高、挥发性应很低以允许长期保存并且在注样过程中损失最小。待测样品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本方法可以消除仪器与操作造成的误差。

外标法是用待测组分的峰面积和峰高与一系列已知的(或外加的)标准样相比较。标准浓度与待测组分浓度的浓度量级应相同。样品与标准品进样浓度与色谱条件应完全一致,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应包括全部样品中待测溶剂的浓度。标准曲线应由同样体积的标准物作出。一般适用于进样重复性较好的样品。

113 进样方式

气相色谱法的进样方式一般分顶空进样和直接进样两种。

顶空进样又分为溶液顶空和固体顶空。前者就是将样品溶解于适当溶剂中,置顶空瓶中保温一定时间,使残留溶剂在两相中达到气液平衡,定量取气体进样测定。固体顶空就是直接将固体样品置顶空瓶中,置一定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使残留溶剂在两相中达到气固平衡,定量取气体进样测定。在文献报道中,溶液顶空应用较多,而固体顶空应用较少。一般进样体积2m L以下。

近年来顶空进样法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优点是可以使残留溶剂气化后进样,浓度与溶液相比有很大增加。进样室在较低温度下操作,可避免组分分解。顶空进样也可大大减少溶解样品的溶剂和样品本身对色谱系统带来的干扰和污染,缩短分析时间,增加柱子寿命,而且提高样品的重现性18。但是顶空进样只对那些蒸汽压足够高以至他们在顶空中的浓度大到足以使检测器有响应的物质才能产生色谱峰。加大进样量虽可以增加较不挥发物质的量,但会带来峰变宽或重叠、分离度变差等问题,所以一般只应用于沸点100℃以下的低沸点溶剂19。

另外,一般顶空进样都需要采用自动的顶空进样器,费用昂贵,成本较高。董英、战祥友自制顶空装置20,顶空法测定胆红素中乙醇和氯仿的残留量,孟德贤、郭向勇用自制的顶空瓶测定合成药佐匹克隆中的残留溶剂21,测定结果满意,可以借鉴。

吕志华等分别用溶液顶空和固体顶空的方法比较22,测定几丁糖酯中的乙醇、丙酮的溶剂残留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经显著性检验无显著差别。在本试验中顶空进样法检测限低,精密度高,主要是因为以水为溶剂进行的顶空进样受平衡温度波动的影响较大。王伟、韩光智用气固顶空法测定伊索拉啶中乙醇的残留量,方法可靠准确23。

固体顶空不受样品溶解度影响,适合蒸汽压高、沸点低、含量低的残留溶剂且不易溶解的样品。

在用毛细管柱时,一般又选择分流法进样。分流法是指在气化室出口分两路,绝大部分放空,极小部分进柱子。这两部分比例叫分流比。又分为动态进样和静态进样,一般应用较多的是动态进样24。

溶液直接进样是指将样品定量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准确量取适量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溶剂残留量的进样方法。进样体积一般为2μL以下。本法为通常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受热不易分解的样品,约占发表文章总数的四分之三。

溶液直接进样的方法绝对进样量大,可以弥补检测器灵敏度的不足,操作也简便易行。最大的缺点是污染进样口和色谱柱,需要及时清洗。另外由于进样量大,除溶剂峰响应值大,分析时间较长外,还有各种分解产物和溶剂杂质峰干扰测定。一般需选用程序升温快速除去溶剂并选用纯度较高的溶剂。

但在毛细管柱的应用中,本方法的长期使用有可能堵塞毛细管柱口而使色谱柱无法正常使用,姚倩、李章万、张强等在建立大口径毛细管柱测定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方法的研究中25,利用自制的玻璃二通接口在分析柱前接一根3~5m长的空心未涂层大口径毛细管柱作为前柱,使样品中难挥发成分保留在前柱中,避免了它们对分析柱的污染,当色谱峰形变差时,更换前柱。创造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药典2000年版、美国药典24版(US2 PXXI V)、英国药典2000年版(BP2000)规定溶液直接进样与顶空进样两种方法均可。

114 色谱柱的选择

气相色谱柱是样品中残留溶剂测定的理论与物质基础,所以对色谱柱的选择也是最关键的步骤。

气相色谱柱可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大类,其中填充柱又分玻璃柱和不锈钢柱;毛细管柱按柱

11

口直径一般又有0153mm和0132mm两种规格,前者又叫大口径毛细管柱,柱容量大,在残留溶剂测定中应用较多。由于毛细管柱造价高,中国药典2000年版结合中国国情,用填充柱测定,美国药典24版(USPXXI V)和英国药典2000年版(BP2000)要求用毛细管柱。

从填料来分,填充柱一般选用高分子多孔小球系列(G DX101,G DX102,G DX103,G DX301,G DX401)直接测定。G DX的表面积大(1~500m2/g),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在250℃以下应用。无论极性还是非极性物质,在这种固定相上的拖尾现象都降到最低限度;它和羟基的化合物亲和力极小,可使水、醇类物质大大提前流出柱子;氧化氮、HC N、NH3、S O2、C OS等活泼气体可以很快流出,不干扰测定,这些优点对残留溶剂测定来说是比较理想的。这类填料的应用约占填充柱测定残留溶剂的文献的90%。

G DX既是性能优良的吸附剂,能直接作为气相色谱的固定相,直接用于气固分析,也能作为担体涂布PEG系列(PEG20M,PEG2M,PEG10000,PGE5000), DEG S(丁二酸二乙二醇酯),DG(缩二甘油),丙二醇乙二酸聚酯,OV-225,SE52(苯基甲基硅酮)等固定液,用于残留溶剂测定,当然担体的选择也有多种,如6201、硅藻土、P orapark Q等。

在柱子的选择上,一般选用G DX系列就能解决问题,但对于某些样品,就需要用某些固定液来进行分离才能满足要求,如二甲基甲酰胺26。选择原则是相似相溶,对于醇、胺等能形成氢键的物质,除上面介绍的G DX外,也可选择极性固定液。另外也可将不同极性的固定液混合涂布在担体上进行分离27。

毛细管柱的种类也很多,如OV-101,SE-54, CP-Sil-5C B28,AC-20,SE-30,HP-5,HP-20M, 100%二甲基硅氧烷,AT-624,TFAP等,一般长10~30m不等。

填充柱价格便宜,易得,一直占据溶剂残留量检测的主导地位,只是柱效较低,只有500~1000左右,分离复杂样品的能力差。杨绍英、陈志华在测定心痛定中两种残留溶剂时就分别用两种色谱条件,比较麻烦29。但填充柱仍然是我们的首要选择。张咏梅、洪铮在紫杉醇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中,应用G DX401填充柱同时检测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方法准确可靠30。王卫、高立勤在测定盐酸莫索尼定有机溶剂残留量时以正丙醇为内标,用G DX-401填充柱测定乙醚和异丙醇的残留量,方法灵敏、准确、可信31。邓湘昱也用G DX -401填充柱测定盐酸土霉素中残留甲醇,结果证明方法简单可靠32。黄剑英、顾以振用G DX-401填充柱、用恒温条件建立同时测定中国药典规定的7种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分离度较好,准确可靠33。这些均说明填充柱在测定残留溶剂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毛细管柱应用越来越多,有取而代之的趋势。特别是近两年,文献报道关于残留溶剂测定的文章中,用毛细管柱测定的约占总数的90%,填充柱只占10%,由此可见其趋势。

毛细管柱的理论塔板数约为10万左右,与填充柱相比柱效和灵敏度均要高的多,对复杂和微量残留溶剂的分析能力有极大的提高,所以选择毛细管柱一般都能解决分离问题。其中柱口直径为0153mm的大口径毛细管柱因其柱容量大尤其应用广泛。姚倩、李章万、张强等用几种大口径毛细管柱,以药物合成中常用的16种有机溶剂为研究对象,建立检查残留溶剂的方法,并考察不同极性的色谱柱(HP-1,HP-5,HP-20M)及不同提取溶剂(水,DMF,DMS O)对分离与检测的影响。在雌激素原料残留溶剂的检测中,除甲醇和乙醇外,其它14种溶剂均在检出限度以下,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度高,说明本方法适用于常规药物中溶剂的检查。

另外应用毛细管柱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115 柱温的选择

柱温对分离起关键作用,视所测组分和所选用色谱柱而定,一般用固定温度分析,即恒温色谱(IG C),柱温范围在50~200℃左右,根据样品与残留溶剂的分离情况而定。对于沸程很宽、残留溶剂种类较多的样品可选用程序升温的办法(PTG C)。116 检测器的选择

一般选用FI D检测器,也有选用MS为检测器的,多为G C-MS联用仪13,34。对于含氯元素的溶剂,选用EC D检测器专属性强,可排除杂质干扰。中国药典2000年版、美国药典24版(USPXXI V)均选用FI D检测器,英国药典2000年版(BP2000)则上述三种检测器均有应用。

2 比色法

利用残留溶剂中的特殊元素,或者残留溶剂特殊的显色反应,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张莉、晁若冰在有机药物中残留三氟醋酸测定方法的研究中,将药物进行氧瓶燃烧破坏后,用苯素氟蓝比色法测定氟,再换算成三氟醋酸的量,就是利用三氟醋酸中的氟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证明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可靠35。张

21

自霞在测定眼明药液中间体乙醇残留量时,利用只有乙醇能与磷酸铈反应,产生琥珀色化合物的原理,用比色法测定其残留量,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靠36。赵青蓉、余蓉利用硫氰酸钴铵与T ween-80的显色反应,比色法测定S/D法处理中纯因子VIII制品中T ween-80的残留量,与其它显色法和HP LC法相比,本方法不受室温影响,更简便可靠37。

3 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于有紫外吸收的溶剂,可选用HP LC法。王庆全、黄烈文应用HP LC法,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用Dopont Z orbax柱,在254mm处测定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中有机溶剂N,N-二甲基苯胺的残留量,结果准确可靠38。应奇才、俞永进等在测定盐酸氯洁霉素中丙酮含量时,以甲醇:pH410磷酸二氢纳(1:4)为流动相,丙酮在流动相中为最大吸收的265mm处,测定丙酮的残留量39。

4 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对于比较特殊的样品,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测定,进而计算残留量,或者相互对照,比较方法之间的准确性。石艳萍在测定对甲苯磺酸中残留酸时,先用紫外法测定对甲苯磺酸的含量,然后用标准碱滴定液测定酸度,将两者结果相减,即为残留游离酸的含量,方法专属性强,可靠,很好的解决样品中游离酸残留量的检测问题40。

应奇才、俞永进等在测定盐酸氯洁霉素中丙酮含量时,用HP LC法分别与核磁共振法及热重法相比较,结果证明方法之间差别不大,HP LC法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39。

在本项试验中,还提出用NMR和TG A两种方法应用于测定残留丙酮含量的问题,虽然结果不够准确,只是推算出来的,但是毕竟是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多样性的有益尝试,提供新的思路。

总之,药品中溶剂残留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根据药品的具体特点制定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可靠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新药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眉1简介ICH关于药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指导原则,中国药师,1998,1(3):119~120

2 中国药典 1995年版

3 中国药典 2000年版4 冯晓明,马家贞1甲硝唑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9,16(5):39~41

5 郭国岭,姜春刚1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哌酮粉针剂中溶媒残留量,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8,29(2):112~114

6 李月微,霍燕兰1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西伐他汀中甲苯残留量,分析测试学报,1999,18(1):44~45

7 翟莉,黄安模1顶空色谱法测定磷酯微球中二氯甲烷残留量,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1):55~56

8 王伟,韩光智1顶空法测定伊索拉啶中乙醇的残留量,山东医药工业,1994,13(4):14~14,13

9 狄平平1气相色谱法分析盐酸氟西汀中异丙醇残留量,药物分析杂志,1995,15(5):46~47

10 殷霞1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氟他米特中的残留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8(1):22~24

11 蒋海松,关大卫1壬苯醇醚中二恶烷的限量检查方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31(9):413~414

12 何培孝,樊庆银1壬苯醇醚中二氧六环的限量检查方法,黑龙江医药,2000,13(4):210~211

13 蔡春儿,关景华1硬膏剂中甲苯残留的吹扫-捕集G C -MS测定方法,分析测试学报,1998,17(4):63~65

14 陈晓莉1吉非罗齐中残留醚化物及其它杂质的定量分析,三维药讯11994,(2):30~32

15 [美]M L李,E J杨,K D巴特尔1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

16 USP xxI V

17 BP 2000

18 王卫1药品中有机溶剂残留量及其测定,天津药学1 2001,013(003):26~30

19 孙传经1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20 董英,战祥友1顶空法测定了胆红素中乙醇和氯仿的残留量,沈阳医药,1993,8(1):22~24

21 孟德贤,郭向勇1顶空法测定合成药佐匹克隆中的残留溶剂,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12(4):60~62

22 吕志华,王远红等1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几丁糖酯中溶剂残留,药物分析杂志,2001,21(4):276~278

23 王伟,韩光智1顶空法测定伊索拉啶中乙醇的残留量,山东医药工业,1994,13(4):14~15

24 气相色谱法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5 姚倩,李章万,张强等1大口径毛这气相色谱检查药物中残留溶剂的方法研究,色谱,2001,19(2):141~143

26 王卫1气相色谱法测定格列本脲胶囊中二甲基甲酰胺的含量,中国药学杂志,2001,36(2):120~122

27 郭国岭,江春刚1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哌酮粉针剂中溶剂残留量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8,29(2)112~114

28 袁雯玮,王延明1气相色谱法测定莫匹罗星中的几种残留溶剂,药物分析杂志,1995,15(2):46~47

31

29 杨绍英,陈志华1气相色谱法检测药物中的残留溶剂,天津药学,1996,8(4):71~72

30 张咏梅,洪铮1紫杉醇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5(4):434~436 31 王卫,高立勤1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莫索尼定有机溶剂残留量,药物分析杂志,2001,21(3):208~209

32 邓湘昱1顶空气相法测定盐酸土霉素中残留甲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3(4):17~18

33 黄剑英,顾以振1同时测定药物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光谱仪器与分析1996,(3):32~33

34 范元中1顶空色谱/质谱法测定肝素药品中的残留溶剂,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2,(1):53~54

35 张莉,晁若冰1有机药物中残留三氟醋酸测定方法的研

究,华西药学杂志,2001,16(6):427~428

36 张自霞1眼明药液中间体乙醇残留量的测定,生化药物杂志,1990,(1):55~56

37 赵青蓉,余蓉1分光光度法检测S/D处理中纯因子VIII 制品中残留T ween-80的方法研究,中国输血杂志, 1996,9(3):122~124

38 王庆全,黄烈文1HP LC法测定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中有机溶剂N,N-二甲苯胺的残留量,福建药学杂志1990,2

(4):18~19

39 应奇才,俞永进等1盐酸氯洁霉素中丙酮含量分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2):112~113

40 石艳萍1对甲苯磺酸及其残留游离酸的含量测定,山东医药工业,1992,11(4):17~17

To revie w the mesurement of residual solvents in drugs

Zhang Junwei

(Pharmaceutics preparation Researching&Engineering Center,

T ian 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s Research,T ianjin300193)

Abstract T o review the mensuration of residual s olvents in drugs,including G C、UV-VIS、HP LC and conjuct applica2 tions of several methods.

K ey w ords Drugs Residual s olvents Mensuration methods

(上接第5页)

 Ehrat M.Z eptosens AG,Witterswil,S witaerland.zepsens’protein microarrays:a novel performance microarray platform for low abundane protein analysis.proteomics2000,2(4):383~93

9 G e H.UPA,a universal protein array system for quantitative de2 tection of protein-protein,protein-DNA protein-RNA and protein ligand interactions.Nucleic Acids Res,2000,28(2):e3Ⅰ~Ⅳ

10 Macbeath G and Schreiber S L.Rinting proteins as microarrays for high-function determination.Science,2000,289(5485): 1760~176311 Leuking A,H olz C,etal.A novel system for dual protein expres2 sion in Pichia pastoris and Escherichia coli.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2000,20(3):372~378

12 Cahill D J.Protein and antibody arrays and their medical appli2 cations.J immunol Methods,2001,250(1-2):81~91

13 S jenior K.Fingerprinting disease with protein chip arrays.M ol Med T oday,1999,5(8):326~327

14 Christodoulides N,T ran M.A mirochip-based multianalyte as2 say system for the assessment of cardiac risk Anal,Chem,2002, 74(13):3030~6

R esearch on protein chip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G ao Zhixian

(Instirute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T ianjin300050)

Abstract Protein chip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ioscience research as a new technical flat.The applied field includes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gene polym orphism studies and clinical diagnose et al.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it will play a very im portant effect in bioscience research.The review describes basic principle,classify,detection process, uns olved problem,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protein chip.

K ey w ords Biochip Protein chip Immunoassay

41

残留溶剂测定法

残留溶剂测定法

残留溶剂测定法 1 简述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过,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药物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61附表1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第一、第二、第三类溶剂的残留量应符合其规定;对其他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订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本法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21测定。 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对各论项下未收载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品种中残留溶剂的检验,也可用于指导建立各论项下具体品种的残留溶剂检查方法。 2 仪器和用具 2.1 气相色谱仪,带FID检测器,顶空进样器。 2.2 计算机,安装工作站软件。 2.3 色谱柱 2.3.1 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代使用。2.3.1.1 非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2.3.1.2 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 2.3.1.3 中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35%)二苯基-(65%)二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65%)二甲基亚芳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2.3.1.4 弱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95%)二甲基亚芳基硅氧烷共聚物的毛细管柱。 2.3.2 填充柱以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 3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1 顶空进样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0.1~1g;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他适宜溶剂;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 【H】G P H7-1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二OO五年三月

目 录 一、概述 (1) 二、基本内容 (2) (一)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2) 1、确定残留溶剂的研究对象 (2) 2、确定残留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 3、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 (4) (二)研究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验证 (6) 1、研究方法的建立 (6) 2、方法学验证 (8)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9) 1、残留溶剂表示方法 (9) 2、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原则及阶段性要求 (10) (四)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2) 1、附录中无限度规定和未收载的有机溶剂 (12) 2、未知有机挥发物 (12) 3、多种有机溶剂综合影响 (13) 4、中间体的残留溶剂 (13) 5、制剂工艺对制剂残留溶剂的影响 (14) 6、辅料残留溶剂的研究及对制剂的影响 (14) 三、参考文献 (14) 四、附录 (16) 五、著者 (17)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颁布的残留溶剂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残留溶剂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认识,旨在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残留溶剂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参考。 考虑到残留溶剂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制剂和辅料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验证性实验 实验二十五 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内标法、外标法计算杂质含量。 2.熟悉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C-FID )测定原料药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方法。 3.熟悉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了解顶空气相色谱仪的作用原理。 二、仪器与试药 气相色谱仪(弱极性或中等极性气相色谱柱,1~5μL 微量注射器) 甲醇 乙腈 二 氯甲烷 三氯甲烷 丙酮 正丙醇 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 三、实验方法 1.地塞米松磷酸钠(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中甲醇和丙酮的检查 (1)色谱条件 色谱柱:3% OV-17 玻璃柱,柱长 2m ,内径 3mm ;检测器:FID ;柱温:50℃;气化室温度:120℃;检测器温度:140 ℃;载气:N 2;流速:30mL/min ;空气:0.5 kg/cm ;灵敏度:102;进样量:2μL 。 (2)溶液制备与测定 精密量取甲醇 10μL (相当于 7.9mg )与丙酮 100μL (相当于 79mg ), 置 100mL 量瓶中,精密加 0.1%(mL/mL )正丙醇(内标物质)溶液 20mL ,加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取本品约 0.16g ,精密称定,置10mL 量瓶中,精密加入上述内标溶液 2mL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上述溶液,照气相色谱法,按正丙醇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700。含丙酮不得过 5.0%(g/g ), 并不得出现甲醇峰。 (3)计算 按下式计算定量校正因子(f )和检品中丙酮的含量(g/g ): A /A /C f C 正丙醇正丙醇甲醇甲醇 校正因子()= 2.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溶剂甲醇、乙腈、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1)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 毛细管柱(5% phenyl methyl siloxane, 30m×0.25mm );柱温:45℃;气化室温度:180℃;检测室温度:200℃ (FID);氢气流速:40 mL·min -1;空气:450 mL· min -1,氮气:1mL·min -1;分流比:31?;样品液:90℃,加热10min ,(自动)顶空进样。 (2)溶液制备 (ⅰ)取甲醇100μL ,乙腈30μL ,二氯甲烷10μL ,三氯甲烷10μL ,分别加无有机物的水至 100mL ,作为定位溶液。 (ⅱ)另取上述同样量有机溶剂,混合,加无有机物的水至 100.0mL ,作为有机残留溶剂的限度试验对照溶液。取1mL 对照溶液,加水至 100.0 mL ,测定有机溶剂的检测限。 (ⅲ)取某药物约 0.3g ,精密称定,加 3.0mL 无有机物的水使溶解[如果样品在水中不溶,可用适当浓度的二甲基甲酰胺(DMF )水溶液溶解样品],作为供试品溶液。 (3)分离度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定位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记录色谱图和保留时间。取对照溶液重复进样,计算各成分峰的分离度、柱效及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另取对照溶液的稀释溶液进样,计算药物中各有机溶剂的检测限。参照下列表格式记录各色谱参数:

2341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第五法药材及饮片(植物类)中禁用农药多残留测定法 1.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色谱条件用(50%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长为30m,柱内径为0.25mm,膜厚度为0.25μm)。进样口温度250℃,不分流进样。载气为高纯氦气(He)。进样口为恒压模式,柱前压力为146kPa。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1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60℃,再以每分钟2℃ ) , % 监测离子对、碰撞电压(CE)见附表2。为提高检测灵敏度,可根据保留时间分段监测各农药。 3. 对照溶液的制备 3.1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禁用农药混合对照品溶液(已标示各相关农药品种的浓度)1ml,置20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2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用内标溶液的制备取磷酸三苯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溶解并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即得。精密量取适量,加乙腈制成每1ml含0.1μg的溶液。 3.3 空白基质溶液的制备取空白基质样品,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处理制成空白基质溶液。 3.4 基质混合对照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空白基质溶液1.0ml(6份),置氮吹仪上,40℃水浴浓缩至约0.6ml,分别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10μl、20μl、50μl、100μl、150μl、200μl,加乙腈稀释至l ml,涡旋混匀,即得。 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1 直接提取法 取供试品粉末(过三号筛)5g,精密称定,加氯化钠1g,立即摇散,再加入乙腈50ml,匀浆处理2分钟(转速不低于每分钟12000转),离心(每分钟4000转),分取上清液,沉淀再加乙腈50ml,匀浆处理1分钟,离心,合并两次提取的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约3~5ml,放冷,用乙腈稀释至10.0ml,摇匀,即得。 4.2 快速样品处理法(QuEChERS)法 取供试品粉末(过三号筛)3g,精密称定,置50ml聚苯乙烯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冰醋酸溶液15ml,涡旋使药粉充分浸润,放置30分钟,精密加入乙腈15ml,涡旋使混匀,置振荡器上剧烈振荡(每分钟500次)5分钟,加入无水硫酸镁与无水乙酸钠的混合粉末(4:1)7.5g,立即摇散,再置振荡器上剧烈振荡(每分钟500次)3分钟,于冰浴中冷却10分钟,离心(每分钟4000转)5分钟,取上清液9ml,置预先装有净化材料的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管[无水硫酸镁900mg,N-丙基乙二胺300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300mg,硅胶300mg,石墨化碳黑90mg]中,涡旋使充分混匀,置振荡器上剧烈振荡(每分钟500次)5分钟使净化完全,离心(每分钟4000转)5分钟,精密吸取上清液5ml,置氮吹仪上于40℃水浴浓缩至约0.4ml,加乙腈稀释至1.0ml,涡旋混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3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净化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方式一:量取直接提取法制备的供试品溶液3~5ml,置于装有分散型净化材料的净化管[无水硫酸镁1200mg,N-丙基乙二胺300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

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 张俊伟 (天津药物研究院制剂研究及工程中心 天津 300193) 摘 要 本文综合介绍各种药物中残留溶剂测定的多种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剂及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等。 关键词 药物 残留溶剂 测定方法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是指在合成原料、辅料或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未能被全部清除,服用后对人体有毒性和致癌作用,近年来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新药研究中要求越来越严格。从1994年起,IC H(人用药物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着手编撰关于溶剂残留量的指导原则。1997年美国FDA根据此原则发布题为 杂质:残留溶剂(Q3C)的指导原则(草案) 。IC H 程序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后通过此原则,欧盟、美、日三方签字后正式生效1。我国在1995年药典也规定7种限制溶剂残留项2,在2000年药典中3,根据IC H的限度要求对这7种溶剂残留限量进行调整。IC H要求检测的溶剂就有69种,虽然我国药典并未要求按IC H的规定实施,但在新药研究中对于残留溶剂的要求事实上是参照IC H的规定执行的。这是SD A对新药研究从严从高要求的体现,也是与国际接轨,适应W TO规则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药品的合成、制剂、消毒工作涉及到的有机溶剂有上百种,气相色谱法是中国药典对有机残留溶剂测定的法定检测方法,也是检测有机溶剂的最常用、最适用的方法之一,但其他现代分析手段的应用,比如比色法、HPLC法、核磁共振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是对气相色谱法的补充,也是残留溶剂测定新方法有益尝试。最近十多年,残留溶剂测定的文献报道越来越多,为加强学习,也为使初学者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者查阅各种文献,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稍做总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示。 1 气相色谱法 1 1 样品的处理 一般是将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能达到的浓度越高越好,以利于残留量极微溶剂的测定。由于样品复杂多样,为提高样品浓度,所用溶剂也是多种多样。一般常用溶剂为水、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亚砜(D MSO),也有用四氯化碳4、二甲基乙酰胺、乙醇5、正己烷、二氧六环、乙酸、甲氧基乙醇6、氢氧化钠溶液7、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8等的,不一而足。大部分为单独使用,也有的混合使用,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样品溶解度。所用溶剂与所测溶剂应达到较好的分离。其中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因其溶解范围广,溶解性好,素有 万能溶剂 之称,是最常用的溶剂。 需要注意的是,样品一定要溶清,保证所测组分都溶解在溶剂中。在一段时间里,曾将不溶性样品用水等溶剂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进样9,10,后来发现这样不能提取完全,影响测定结果,不尽合理。所以在后来的新药报批中均要求将样品溶清后进样,这在溶剂残留测定中是一大发现和进步。直接进样的样品取一定量溶液进样测定即可,顶空进料的样品需要在进样前保温一定时间,使气液或气固两相达到分配平衡,然后再进行测定。 对于液体样品来说,可以将对照品定量加入到样品中制成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同时进样,要求样品溶液的残留溶剂峰面积的两倍不得超过对照峰面积。蒋海松、关大卫用此法测定壬苯醇醚中二恶烷的残留量11,何培孝、樊庆银测定壬苯醇醚中二氧六环的限量12,结果与部颁标准一致,相比而言方法更加简便、准确、可靠。 有的样品需要经过萃取、吹扫-捕集等富集,浓缩方法处理,使待测组分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再进样测定,可以使结果更准确,一般用于微量残留溶剂或限度要求较高的溶剂如苯的测定。蔡春、关景华用吹扫-捕集方法13,测定硬膏剂中甲苯残留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回收率好等优点。陈晓莉在吉非罗齐中残留醚化物及其它杂质的定量分析中,先将样品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再用正己烷提取,取得满意的结果14。 1 2 定量方法 用色谱峰定量的标准技术分为四种15,分别为面积归一化法、标准物添加法、外标法、内标法。前 10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研究

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一般要求控制在几个至几千个ppm之间,属于微量或痕量测定,与常量测定有着不同的特点。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对测定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通过对最近一段申报资料的审评,经常发现在残留溶剂的检查方法尚不合理的情况下,若样品的色谱图中未出现溶剂峰,也未经其它系统验证,研究者就简单地作出样品无该溶剂残留的结论,进而不将其残留定入质量标准,药检所也不再进行复核。针对这种情况,从审评的角度出发,就如何评价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合理性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各位业内同仁交流。 有机残留溶剂检查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色谱系统的适用性和方法学验证资料遵循与液相色谱方法评价相同的原则,不再赘述。与液相方法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有多种进样方式,残留溶剂检查常用直接进样法或顶空进样法。针对这两种进样方法不同的特点,评价方法合理性的要点应有所不同。对于直接进样法,应着重评价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目前已普遍用毛细管柱取代填充柱,因为毛细管柱的柱效高,其灵敏度也较填充柱大为提高。但由于毛细管柱直接进样的体积小,一般仅几微升,即使提高供试溶液的浓度,对于测定限量极低的溶剂(如: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及对FID检测器响应低的溶剂(如:含氯的溶剂),其检测限一般接近或高于限量,灵敏度难以满足测定的需要。测定此类溶剂最好采用顶空进样法,对含卤素的溶剂可改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样量小也易造成进样重复性差,采用内标法较外标法的结果更为准确。 顶空进样法是将大量样品中的残留溶剂富集在顶空瓶上层的气体中,对绝大多数有机溶剂而言,灵敏度较直接进样法大为提高,但顶空进样系统中存在气液两相的平衡问题,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增多。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应着重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顶空条件:顶空瓶的平衡温度和时间是最重要的参数,根据溶解样品的溶剂和待测溶剂的不同性质,达到气液平衡所需的温度和时间可能不同,应有试验数据作为选择的依据,但在申报资料中一般都未提及。判断顶空条件是否适用,一般的规律是:顶空瓶的平衡温度应低于溶解样品所用溶剂的沸点10℃以下,能满足检测灵敏度即可;对于沸点过高的溶剂,如DMF、DMSO、聚乙二醇等,用顶空进样测定的灵敏度不如直接进样,不适宜采用顶空法;顶空瓶的平衡时间一般应为30至60分钟,才能保证气液两相达到稳态平衡。 2)供试品和对照品是否平行:由于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液体部分状态不完全一致而造成的基质效应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基质效应,但目前在国内的申报资料中较少见到,其原因可能是方法较为繁琐,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样品,对新药研发初期样品量较少的情况或一些贵重的药品不太适用。如果申报资料中提供了回收率数据,就容易判断基质效应的大小,但由于目前对此没有强制要求,大多数资料都未对回收率进行研究。因此在评价方法时,至少应要求对照品和供试品采用相同的溶剂溶解,且液体部分的体积应完全一致。 3)重复性:由于顶空进样法存在气液平衡和气体进样的问题,粗放度较大,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是:内标法连续五次进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外标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欧洲药典则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因此重复性应密切关注。 此外,无论是直接进样或顶空进样,都应尽量使供试液中的样品完全溶解,否则当残留溶剂被包裹在样品晶格中时就不能被检测出来,可能造成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对溶解性差的样品,可采用不挥发性酸或碱的溶液、高沸点的有机溶剂、混合溶剂等来溶解样品,即使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能被破坏,只要待测的残留溶剂不被破坏(如:测定酯类溶剂不

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

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 1.介绍 本指导原则旨在介绍药物中残留溶剂在保证人体安全条件下的可接受量,指导原则建议使用低毒的溶剂,提出了一些残留溶剂毒理学上的可接受水平。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在此定义为在原料药或赋形剂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它们在工艺中不能完全除尽。在合成原料药中选择适当的溶剂可提高产量或决定药物的性质,如结晶型。纯度和溶解度。因此.有时溶剂是合成中非常关键的因素。本指导原则所指的溶剂不是谨慎地用作赋形剂的溶剂,也不是溶剂化物,然而在这些制剂中的溶剂含量也应进行测定,并作出合理的判断。 出于残留溶剂没有疗效,故所有残留溶剂均应尽可能.去,以符合产品规范、GMP或其他基本的质量要求。制剂所含残留溶剂的水平不能高于安全值,已知一些溶剂可导致不接受的毒性(第一类,表1),除非被证明特别合理,在原药、赋形剂及制剂生产中应避免使用。一些溶剂毒性不太大(第二类,表2)应限制使用,以防止病人潜在的不良反应。使用低毒溶剂(第三类,表3)较为理想。附录1中列出了指导原则中的全部溶剂。 表中所列溶剂并非详尽无遗,其他可能使用的溶剂有待日后补充列人。第一、二类溶剂的建议限度或溶剂的分类会随着。新的安全性资料的获得而调整。含有新溶剂的新药制剂、其上市申请的安全性资料应符合本指导原则或原料药指导原则 (Q3A新原料药中的杂质)或新药制剂(Q3B新药制剂中的杂质)中所述的杂质控制原则,或者符合上述三者。 2. 指导原则的范围 指导原则范围包括原料药、赋形剂或制剂中所含残留溶剂.因此,当生产或纯化过程中会出现这些溶剂时。应进行残留溶剂的检验。也只有在上述情况下,才有必要作溶剂的检查。虽然生产商可以选择性地测定制剂,但也可以从制剂中各成分的残留溶液水平来累积计算制剂中的残留溶剂。如果计算结果等于或低于本原则的建议水平,该制剂可考虑不检查残留溶剂,但如果计算结果高于建议水平则应进行检测,以确定制剂制备过程中是否降低了有关溶剂的量以达到可接受水平。果制剂生产中用到某种溶剂,也应进行测定。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准新原料药、准赋形剂和准制剂。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药品。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短期(如30天或更短)使用或局部使用时,允许存在的残留溶剂水平可以较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评判这些溶剂水平。 有关残留溶剂的背景附加说明见附录2。 3.通则 3.1 根据危害程度对残留溶剂分类 “可耐受的日摄人量”(TDI)是国际化学品安全纲要(IPCS)用于描述毒性化合物接触限度的术语。“可接受的日摄人量”(ADI)是WHO及一些国家和国际卫生组织所用的术语。新术语“允许的日接触量”(PDE)是本指导原则中用于定义药物中可接受的有机溶剂摄人量,以避免与同一物质的ADI混淆。 本原则中残留溶剂的评价以通用名和结构列于附录1,根据它们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分为以下三类; (1)第一类溶剂:应避兔的溶剂 为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 (2)第二类溶剂。应限制的溶剂 非遗传毒性动物致癌或可能导致其他不可逆毒性测神经毒性或致畸性)的试剂。 可能具其他严重的但可逆毒性的溶剂。 (3)第三类溶剂:低毒性溶剂 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无须制定接触限度;第三类溶剂的PDE为每天50mg或50mg以上。 3.2 建立接触限度的方法 用于建立残留溶剂的PDE方法见附录3。用于建立限度的毒理数据的总结见Pharmeuropa,Vol . 9,No . l,Suplement,April 1997. 3.3 第二类溶剂限度的选择方法 制定第二类溶剂的限度时有两种选择。 方法1: 使用表 2中以 ppm为单位的浓度限度,假定日给 药量为10g,以方程(1)计算。 方程(1) C(ppm)= PDE:mg/天剂量:g/天 这些限度对所有原料药、赋形剂和制剂均适用。因此,这一方法可用于日剂量未知或未定的情况、只要在处方中所有的赋形剂和原料药都符合方法1给定的限度,就可以以任何比例用于制剂。只要日剂量不超过10g,就无须进一步计算。服用剂量超过 10g/天,应考虑用方法 2。 方法2:制剂中的每一种成分不必符合方法1的限度。药物中允许的残留溶剂限度水平,可根据表2中 PDE mg/天及已知最大日剂量,用方程(1)来计算。只要证明已降低至实际最低水平,便可以认为这种限度是可接受的、该限度能说明分析方法的精度、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的合理变异,并能反映当前生产的标准水平。 应用方法2时可将药物制剂的每种成分中残留溶剂叠加起来,每天的总溶剂量应低于PDE给定的值。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用方法l和2来考虑制剂中的乙睛限度。乙睛的允许日接触量是4.1 mg/天,因此由方法1算出限度是

042有机残留溶剂检查方法合理性评价的几点考虑

发布日期20050429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有机残留溶剂检查方法合理性评价的几点考虑 作者邓海星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三部邓海星 摘要:残留溶剂是药品质量控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残留溶剂检查方法选择是否合 理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拟对残留溶剂检查方法评价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 行分析和讨论。 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一般要求控制在几个至几千个ppm之间,属于微量或痕量测定,与常量测定有着不同的特点。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对测定结果有 着重要的影响,有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对 最近一段申报资料的审评,经常发现在残留溶剂的检查方法尚不合理的情况下,若样 品的色谱图中未出现溶剂峰,也未经其它系统验证,研究者就简单地作出样品无该溶 剂残留的结论,进而不将其残留定入质量标准,药检所也不再进行复核。针对这种情况,从审评的角度出发,就如何评价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合理性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与各位业内同仁交流。 有机残留溶剂检查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色谱系统的适用性和方法学验证资料 遵循与液相色谱方法评价相同的原则,不再赘述。与液相方法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有 多种进样方式,残留溶剂检查常用直接进样法或顶空进样法。针对这两种进样方法不 同的特点,评价方法合理性的要点应有所不同。 对于直接进样法,应着重评价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目前已普遍用毛细管柱取代 填充柱,因为毛细管柱的柱效高,其灵敏度也较填充柱大为提高。但由于毛细管柱直 接进样的体积小,一般仅几微升,即使提高供试溶液的浓度,对于测定限量极低的溶 剂(如: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及对FID检测器响应低的溶剂(如:含氯的溶剂),其检测限一般接近或高于限量,灵敏度难以满足测定的需要。测定此类溶 剂最好采用顶空进样法,对含卤素的溶剂可改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样量小 也易造成进样重复性差,采用内标法较外标法的结果更为准确。 顶空进样法是将大量样品中的残留溶剂富集在顶空瓶上层的气体中,对绝大多数有 机溶剂而言,灵敏度较直接进样法大为提高,但顶空进样系统中存在气液两相的平衡 问题,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增多。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应着重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顶空条件:顶空瓶的平衡温度和时间是最重要的参数,根据溶解样品的溶剂和待测溶剂的不同性质,达到气液平衡所需的温度和时间可能不同,应有试验数据作为选

药典附录ⅨQ.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附录ⅨQ.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本法系用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测定药材和饮片及制剂中部分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一、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 SE-54,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不分流进样。程序升温:初始100℃,每分钟10℃升至220℃,每分钟8℃升至250℃,保持10分钟。理论板数按α-BHC峰计算应不低于1×106,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对照品储备液制备精密称取六六六(BHC)[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DDT)[ PP’-DDE,PP’-DDD,OP’-DDT,PP’-DDT]及五氯硝基苯(PCNB)农药对照品适量,用石油醚(60~90℃)分别制成每1ml约含4~5μg的溶液,即得。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储备液0.5ml置1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稀释至刻度,即得。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石油醚(60~90℃)制成每1L含0μg、1μg、5μg、10μg、50μg、100μg、2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制备药材和饮片取供试品于60℃干燥4小时,粉碎成细粉,取约2g,精密称定,置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ml浸泡过夜,精密加丙酮4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丙酮补足减失的重量,再加氯化钠约6g及二氯甲烷3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再称定重量,用二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静置(使分层),将有机相迅速移入装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100ml具塞锥形瓶中,放置4小时。精密量取35ml,于4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近干,加少量石油醚(60~90℃)如前反复操作至二氯甲烷及丙酮除净,用石油醚(60~90℃)溶解并转移至10ml具塞刻度离心管中,加石油醚(60~90℃)至5ml。小心加入硫酸1ml,振摇1分钟,离心(3000转/分)10分钟。精密量取上清液2ml置具刻度的浓缩瓶中,连接旋转蒸发器,40℃下(或用氮气)将溶液浓缩至适量、精密稀释至1ml,即得。 制剂取供试品,研成细粉(蜜丸切碎,液体制剂直接量取),精密称取适量(相当于药材和饮片2g),以下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与之相对应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连续进样3次,取3次平均值,按外标法计算供试品中9种农药残留量。 二、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化学仿制制剂CTD格式

附件4 化学仿制制剂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 3.2.P.1剂型及产品组成 (1)说明具体的剂型,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列明各成份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2)如附带专用溶剂,参照以上表格方式列出专用溶剂的处方。 (3)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3.2.P.2产品开发 详细提供包括原研药或者被仿制药的质量概况在内的相关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来论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 3.2.P.2.1 产品开发目标 说明产品开发目标。如为仿制药,说明原研药或者被仿制药上市情况和制剂质量特性。

3.2.P.2.2 处方组成 3.2.P.2.2.1 原料药 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资料说明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如晶型、溶解性、粒度分布等)。 3.2.P.2.2.2 辅料 说明辅料是否适合所用的给药途径,并结合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分析辅料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制剂特性。 3.2.P.2.3处方开发过程 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处方的研究开发过程和确定依据,包括文献信息(如对照药品的处方信息)、研究信息(包括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优化、处方确定等研究内容),辅料种类和用量选择的依据,分析辅料用量是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以及自制样品与对照药品的质量特性对比研究结果(需说明对照药品的来源、批次和有效期,自研样品批次,对比项目、采用方法),并重点说明在药品开发阶段中处方组成的主要变更、原因以及支持变化的验证研究。 如生产中存在过量投料的问题,应提供过量投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相关研究资料。 3.2.P.2.4 生产工艺的开发 简述生产工艺的选择和优化过程,重点描述工艺研究的主要变更(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的变化)及相关的支持性验证研究。

残留溶剂测定法

残留溶剂测定法 1 简述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过,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药物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61附表1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第一、第二、第三类溶剂的残留量应符合其规定;对其他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订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本法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21测定。 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对各论项下未收载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品种中残留溶剂的检验,也可用于指导建立各论项下具体品种的残留溶剂检查方法。 2 仪器和用具 2.1 气相色谱仪,带FID检测器,顶空进样器。 2.2 计算机,安装工作站软件。 2.3 色谱柱 2.3.1 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代使用。 2.3.1.1 非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2.3.1.2 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 2.3.1.3 中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35%)二苯基-(65%)二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65%)二甲基亚芳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2.3.1.4 弱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95%)二甲基亚芳基硅氧烷共聚物的毛细管柱。 2.3.2 填充柱以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 3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1 顶空进样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0.1~1g;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他适宜溶剂;根

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药品的残留溶剂无治疗作用并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文对国际协调大会(ICH)制订的指导原则及各国执行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药品的残留溶剂,又称有机挥发性杂质,是指在活性药物成分、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学物质。药品还可被来自包装、运输、仓储中的有机溶剂污染。药品生产商有责任确保终产品中的任何一种残留溶剂对人体无害。 各国药监部门曾使用不同的药品残留溶剂指导原则,为此国际组织展开了协调工作。经相关程序讨论和审查后,国际协调大会的指导原则于1997年7月17日获得通过,被推荐至国际协调大会(ICH)的指导委员会采用。该指导原则要求,如果某个药品的生产或纯化过程可导致溶剂残留,就应对这个药品进行检测,并且只检测生产过程或纯化中使用或产生的那种溶剂。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可采用累加的方法计算药品中残留溶剂的量。如果累加量低于或等于指导原则中的推荐量,则该药品无需进行残留溶剂检测;如果累加量高于推荐量,则必须对该药品进行残留溶剂检测。该指导原则适用于颁布以后上市的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但不适用于在临床研究阶段使用的潜在新药和新辅料,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现有药物。在某些情况如短期(小于30天)或局部应用下,视具体情况,溶剂的高残留量也可接受。 按照毒性大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指导原则将溶剂分成三类(所列举的溶剂并不完全,应对合成和生产过程所有可能的残留溶剂进行评估):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法检验操作,保证检验的质量。 2.范围: 适于本公司成品的重金属测定检验。 3.责任: 质量管理科、中心化验室、检验员。 4.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法检查方法。 5.内容: 5.1 仪器: 气相色谱仪、顶空进样器。 5.2 试剂: 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丁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为分析纯。 5.3 溶液配制 ◆样品溶液:精密称取本品0.2g于顶空瓶中,加二甲基亚砜2ml溶解,摇匀,即得。 ◆对照溶液:精密称取丙酮约0.05g、乙酸乙酯约0.05g、乙酸丁酯约0.05g、正丁醇约0.05g、N,N-二甲基甲酰胺约0.0088g于100ml容量瓶中,加二甲基亚砜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ml分别约含丙酮0.5mg、乙酸乙酯0.5mg、乙酸丁酯 0.5mg 、正丁醇0.5mg、N.N—二甲基甲酰胺 0.088mg。精密量取2ml两份,分别置于20ml顶空瓶中,即得。 5.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条件 ●色谱柱:DB-FFAP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5um) ●载气:高纯N2 恒流1.0ml/min 分流比:1:10 ●柱温: 初温40℃, 保持5min, 以15℃/min 的速率升温,升至220℃, 保持5min ●分流汽化温度 SPL 250℃ ●氢焰检测器温度 DFID 280℃ ◆操作方法:取对照溶液顶空进样注入气相色谱仪,按丙酮峰、乙酸乙酯峰、乙酸丁酯峰、正丁醇峰、N,N-二甲基甲酰胺峰、二甲基亚砜峰的顺序出峰,各峰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规定,理论板数不低于5000。 5.5 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对照溶液和样品溶液各2ml分别顶空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5.6 标准规定: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出样品中各检测溶剂的含量,丙酮应不得过0.5%、乙酸乙酯应不得过0.5%、乙酸丁酯应不得过0.5%、正丁醇应不得过0.5%、N,N-二甲基甲酰胺应不得过0.088%。 6.文件变更历史 :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1.主题内容:建立有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的操作。 3.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4.责任:化验员、QC主管。 5. 用途:化验室 6.检查内容及方法 本法系用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部分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6.1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6.1.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SE-54(或DB-1701),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不分流进样。程序升温:初始100℃,每分钟10℃升至220℃,每分钟8℃升至250℃,保持10分钟,理论板数按α-BHC峰计算应不低于1×106,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6.1.2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六六六(BHC)(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DDT)(PP′-DDE,PP′-DDD,OP′-DDT,PP′-DDT)及五氯硝基苯(PCNB)农药对照品适量,用石油醚(60~90℃)分别制成每1ml约含4~5μg的溶液,即得。 6.1.3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储备液0.5ml,置1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6.1.4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储备液,用石油醚(60~90℃)制成每1L分别含0μg、1μg、5μ

g、10μg、50μg、100μg、250μg的溶液,即得。 6.1.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药材或饮片:取供试品于60℃干燥4小时,粉碎成细粉,取约2g,精密称定,置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ml浸泡过夜,精密加丙酮4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丙酮不足减失的重量,再加氯化钠约6g,精密加二氯甲烷3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再称定重量,用二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静置(使分层),将有机相迅速移入装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100ml具塞锥形瓶中,放置4小时。精密量取35ml,于4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近干,加少量石油醚(69~90℃)如前反复操作至二氯甲烷及丙酮除净,再用石油醚(69~90℃)溶解并转移至10ml具塞刻度离心管中,加石油醚(69~90℃)精密稀释至5ml,小心加入硫酸1ml,振摇1分钟,离心(3000转/分)10分钟,精密量取上清液2ml,至具刻度的浓缩瓶(见图)中,连接旋转蒸发器,40℃下(或用氮气)将溶液浓缩至适量,精密稀释至1ml,即得。 6.1.6制剂 取供试品,研成细粉(蜜丸切碎,液体直接量取),精密称取适量(相当于药材2g),以下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法制备,即得供试品溶液。 6.1.7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与之相对应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连续进样3次,取3次平均值,按外标法计算公式品中9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6.2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6.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DB-17MS(或HP-5),磷酸检测器(NPD)。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300℃,不分流进样。程序升温:初始120℃,每分钟10℃升

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知识分享

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药品的残留溶剂无治疗作用并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文对国际协调大会(ICH)制订的指导原则及各国执行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药品的残留溶剂,又称有机挥发性杂质,是指在活性药物成分、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学物质。药品还可被来自包装、运输、仓储中的有机溶剂污染。药品生产商有责任确保终产品中的任何一种残留溶剂对人体无害。 各国药监部门曾使用不同的药品残留溶剂指导原则,为此国际组织展开了协调工作。经相关程序讨论和审查后,国际协调大会的指导原则于1997年7月17日获得通过,被推荐至国际协调大会(ICH)的指导委员会采用。该指导原则要求,如果某个药品的生产或纯化过程可导致溶剂残留,就应对这个药品进行检测,并且只检测生产过程或纯化中使用或产生的那种溶剂。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可采用累加的方法计算药品中残留溶剂的量。如果累加量低于或等于指导原则中的推荐量,则该药品无需进行残留溶剂检测;如果累加量高于推荐量,则必须对该药品进行残留溶剂检测。该指导原则适用于颁布以后上市的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但不适用于在临床研究阶段使用的潜在新药和新辅料,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现有药物。在某些情况如短期(小于30天)或局部应用下,视具体情况,溶剂的高残留量也可接受。

按照毒性大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指导原则将溶剂分成三类(所列举的溶剂并不完全,应对合成和生产过程所有可能的残留溶剂进行评估):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 (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 (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颁布的残留溶剂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残留溶剂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认识,旨在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残留溶剂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参考。 考虑到残留溶剂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制剂和辅料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研究。 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 二、基本内容 (一)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1、确定残留溶剂的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讲,药物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均有残留的可能,均应进行残留量的研究。但是,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对有机溶剂的性质、药物制备工艺等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有选择性的对某些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这样,既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又有利于降低药物研究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药物研发者在进行残留溶剂研究之前,需要首先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分析,以确定何种溶剂需要进行残留量的检测和控制。 2、确定残留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原料药中有机残留溶剂与其制备工艺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结合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特点来考虑如何对可能残留的溶剂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