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荷载组合

荷载组合

我的一大跨空间结构的荷载组合:
工况1:1.35恒载+1.4*0.7活荷载
工况2:1.2恒载+1.4活荷载
工况3:1.2恒载+1.4风荷载
工况4:1.2恒载+1.4活荷载+1.4*0.6风荷载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650345.html,
工况5:1.2恒载+1.4*0.7活荷载+1.4风荷载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650345.html,
工况6:1.0恒载+1.4(左右)风荷载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650345.html,
工况7:1.2恒载+1.4活荷载+0.6*1.4风荷载+1.0温度荷载
工况8:1.2恒载+1.4*0.7活荷载+1.4风荷载+1.0温度荷载
工况9:1.2恒载+1.4活荷载+1.0温度荷载
工况10:1.2恒载+1.4活荷载+1.0温度荷载


工况1:1.2恒载+1.4活荷载
工况2:1.35恒载+0.98活荷载
工况3,4:1.2恒载+1.4活荷载+0.84(左右)风荷载
工况5,6:1.2恒载+0.98活荷载+1.4(左右)风荷载
工况7,8:0.9恒载+1.4(左右)风荷载
工况9,10:1.2恒载+1.4活荷载+0.6*1.4(左右)风荷载+1.0升温30度
工况11,12:1.2恒载+1.4活荷载+0.6*1.4(左右)风荷载+1.0降温30度
工况13:1.2恒载+1.4活荷载+1.0升温30度
工况14:1.2恒载+1.4活荷载+1.0降温30度
工况15:1.2恒载+1.4半跨活荷载
工况16:1.2(恒载+0.5活荷载)+1.3水平地震作用
工况16:1.2(恒载+0.5活荷载)+1.3水平地震作用+0.5竖向地震作用
位移计算时分项系数均取1.0。


于网架支座摩擦力的概念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这个概念以及构造问题,下面是我个人的看法,请多多指教:
1,把平板支座分两种情况考虑看法是不成熟的看法,没必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所谓的摩擦力与支座水平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是:作用在同一面上,大小相等,作用方向相反;如上面所说的当支座水平反力大于摩擦力时,这在平板支座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就算是在开长孔的构造上,理论上达到极限状态的时候是最大摩擦力与支座水平反力相等,网架与下部结构从一个状态(静止)变到另一个状态(相对滑动),若要保持这个状态,需要源源不断的“功”来克服摩擦力;如果我没记错,这个是中学物理的概念问题了。另外从平板支座的一般构造上来看,有底板开长孔的做法,这个做法的目的并不是让网架在工作状态下能通过支座产生什么滑移的概念,而是为了消除加工以及安装阶段所引起的误差并使之顺利安装的办法。首先要通过构造来看,底板长孔,方便支座锚栓入位,垫板孔仅仅比锚栓大一点点,安装完毕后,垫板与底板焊死,若永久固定,还与螺母焊死;从这个构造来看,支座是不可能与下部支撑体产生相对位移的;若要让支座能产生一定的滑移,那么垫板也需要同样的长孔,那么,请问各位同行在你们设计的网架支座中有采用这样的构造吗?如果要采用这样构造,要达到它释放一定

水平位移反力的目的,还有一些东西是需要个别考虑的。
2,就目前的抗震规范来说,好像已经不存在地震区与非地震区的说法,换个说法:需要考虑地震效应的结构以及不需要考虑地震效应的结构。对温度应力(不仅仅它,其他荷载也一样)来说,要不就抗,要不就放,什么时候该抗,什么时候该放;当下部支撑体的刚度比较大,在温度应力与其他不利荷载最不利组合作用下产生的侧移是在结构能承受的范围内,那么,可以抗;其实抗的效果是相互的,根据网架竖向刚度的大小,整个结构通过网架竖向变形以及横向变形(下部支撑体的侧移)来平衡应力。反之,若认为采用抗的办法无法实现或者说没有达到一定的性价比,那么就采用放的方法,放的效果最好就是采用橡胶支座,但是橡胶支座本身也有自己的缺点,这个留后面再说。
3,如同1点一样,正常的构造是不会出现网架与下部结构脱开的情况,除非是设计不合理,锚栓剪断,焊缝破坏。
4,橡胶支座有它本身的优点,比如,能允许微小的竖向位移以及一定的水平位移,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橡胶层的刚度是变化的,而且变化范围还比较大。另外,其价格高,老化等问题是其缺点。再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由于中间夹着能变形的橡胶层,导致了网架支座球的实际反力与支部支撑体处的实际反力不一样,而且两者也不等于采用串联刚度法计算出来的支座反力。至于采用橡胶支座导致下部结构比如独立柱等计算长度大幅度增加这个说法好像是没有什么根据可言,既然上面说有按悬臂柱来分析,那么这个说法就没有意义了。
5,只要采用合适的构造以及合理的分析,采用平板支座实际上可以适应绝大部分大小跨度的网架,当然,采用其他形式的支座能更符合连接铰接的假设, 但是希望不要在一些假设上迷失了方向。
6,注意采用所谓滑移支座时的构造(如1点)以及什么时候采用比较合适,可参考下贴的一些见解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650345.html,/cgi-bin/ut/topic_show.cgi?id=138055&h=1#602052
7,真的要使上面所说的摩擦力成立,就应该是在不考虑任何弹性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计算假设上该方向是自由的,而实际构造上存在摩擦力,也就是说,计算上虽然假设为自由,但是实际中会存在反力,但是这个反力会变化,它的最大值就是等于所谓的摩擦力,也就是最大静摩擦力,这也许就是这个所谓的摩擦力的价值所在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