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杜甫诗中的景与情

杜甫诗中的景与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672546.html,

杜甫诗中的景与情

作者:黄辉海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4期

王夫之《姜斋诗话》云:“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人情物理,可哀而可乐,用之无穷,流而不滞,穷且滞者不知尔。”杜甫生活在中国古典诗词巅峰时期的盛唐,在景与情的处理方面可谓千古独步。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很早就通览儒家经典,后在经历长安十年应试不第、干谒未遇、献赋未果极度贫困、受尽屈辱的情况下仍雄心不改,常自比曹植、司马相如、子夏等先贤,立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生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之念。屈居下位,却完成了从平民到圣人的完美超越。被世人尊称为“诗圣”。

诗人用“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结束了自己的长安求仕之程,开始自己一生的漂泊之旅。诗人用自己的笔让世人见识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却也让读者从他写景的字里行间深刻领悟到深刻在他骨髓里的“忧国忧民”。

不管是年少气盛“裘马轻狂”时诗歌里体现的一往无前的豪迈,还是年老体衰,饱受战乱、漂泊之苦,身居困境时所体现的沉重忧郁。杜甫眼前的山河永远是那么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但诗人在这些瑰丽的美景描写中饱含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自己无能为力的渺小和无助。

诗人长达十几年“恣情快意”的漫游生涯中,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游历到山东,用《望岳》诗赞美了泰山雄伟壮观的气势。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流芳千古向世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在经过一系列的打击、屈辱之后,诗人从759年开始了西南漂泊之旅。杜甫滞留夔州时,面对萧瑟秋风,不免触景生情。感慨国家山河依旧、战乱频仍、民无定所,自己身居困境、知交零落,作了一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

在第一首中虽然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用一系列的秋季意象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败落的景象,定下全诗阴沉悲伤的感情基调。但“玉露”、“红色的枫林”岂能不美?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整个天地跃现眼前,一片风起云涌。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诗人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