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学的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P6

三、意识及特征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积极主动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特征: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社会历史制约性

四、心理学的任务

A研究和探索人的心理规律

B鉴定和预测人的心理活动

C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和行为

五、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A有助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B有助于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C有助于认识青少年各种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D有助于师范生明确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加强自我教育,成为合格教师

E有助于学习好其他教育课程

六、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七、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一、如何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

第三章注意与教学的组织

一、什么事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一个人高度集中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4心脏跳动加速

5牙关紧闭

6握紧拳头

四、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一)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二)人的主观因素

1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人对事物的期待

4人的身心状态

六、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七、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2合理的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八、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九、注意的品质表现在那些方面?根据这些品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注意的品质表现: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二)这些品质教学中应注意: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二者的辩证关系怎样?

(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二、什么是感觉的感受性?感觉的感受性是怎样变化和发展的?

(一)感觉的感受性是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受性的变化与发展

变化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4联觉

发展

1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2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

3感观的机能补偿作用

三、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四、什么是观察?良好观察的条件有哪些?

(一)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比较系统、持久的知觉活动。

(二)良好观察的条件有哪些?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2观察前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

3要有周密的观察计划。

4做好观察记录,巩固观察结果。

五、什么是观察力?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有哪几种?

(一)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客观事物的各种典型的不显著特征的知觉能力。

(二)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有哪几种

1激发求知欲,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

2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观察的广度和深度。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4提供观察的机会,培养随时观察的习惯。

第五章记忆与知识的存储

一、什么是记忆?记忆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什么意义?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记忆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什么意义

1记忆是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

2记忆是人实践活动的保证

3记忆是任何教育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什么是表象?表象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有哪些特征?

1形象性

2概括性

三、记忆的种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分:

1形象记忆

2语词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二)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分:

1瞬间记忆也叫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四、什么是识记?识记是如何分类的?

(一)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二)识记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知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根据理解的程度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五、如何提高识记的效果?

1识记的目的任务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3识记的方式和方法

六、什么是遗忘?如何与遗忘做斗争?

(一)什么是遗忘?

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二) 如何与遗忘做斗争?

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

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七、什么叫再认和回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什么叫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

回忆也叫再现,是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认和回忆都是过去经验的恢复,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保持的巩固程度方面还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因此,再认容易,回忆困难。

八、人们常常从哪些方面评价一个人记忆的优劣?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第六章思维与问题的解决

一、什么是思维?思维的特征?

(一)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

(二)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思维和感知觉的关系怎样?P103

1从反应的内容看:感觉。知觉只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与个别现象及其外部联系的反映。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及其必然联系的反映。

2从反应的形式看:感觉和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思维是在

一定的知识经难的基础上借着于一定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3从反应的水平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起始环节,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感知的学化和飞跃,是认识过程中复杂、高级的阶段,是认识事物的重要环节,并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

三、思维的种类有哪些?

(一)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为:

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为:

1聚合思维

2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思维过程分为:

1直觉思维

2分析思维

(四)根据思维凭借的概念不同分为:

1经验思维

2理论思维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为:

1常规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

四、思维与语言的区别和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联系

(二)区别

五、思维经历哪些过程?凭借什么形式来进行?

(一) 思维经历哪些过程?

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实现的。(二)凭借什么形式来进行?

概念、判断和推理

六、什么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经过哪些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解决问题需要经过哪些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七、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

2动机水平

3定势的影响

4原型启发

5功能固着的影响

6个性特点

八、思维的品质有哪些?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4思维的逻辑性

九、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有哪些特点?经过哪些过程?(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二)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

1思维结果的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2运思过程的非逻辑性

3思维形式的综合性

4强烈的目标指向性

(三)创造性思维经过哪些过程?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豁朗阶段

4验证阶段

十、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定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习

5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

第七章想象与创造

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功能?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想象有什么功能?

1预见功能

2补充功能

3代偿功能

二、为什么说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应的一种形式?

三、想象的综合过程有哪些方式?

1粘合

2典型化

3拟人化

4夸张和强调

四、想象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想象清晰程度的差异

2想象类型的差异

3想象创造性水平的差异

五、怎样科学地理解睡眠和梦?

六、什么是再创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

(一)什么是再创想像?

再创想像是根据语音的描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创造想像和幻想?

创造想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特点

幻想是一种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

幻想特点:

1幻想中所创造的形象,总是体现着个人的愿望,是人们所追求、憧憬和向往的事物

2幻想不与目前的行动直接联系,不一定产生现实的创造性成果,而是对未来活动的设想七、什么是灵感?怎样捕捉灵感?

(一)什么是灵感?

灵感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与新思想的出现,常常带有突发的性质的心理状态。(二)怎样捕捉灵感?

1要有长期的艰苦劳动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3把握住灵感产生的时间和环境

4随时准备捕捉灵感

第八章情感与情绪的调控

一、什么是情感和情绪?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一)什么是情感和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的体验。

(二)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P150

区别:

第一: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而性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第二:从表现特征看,情绪具有冲动性,且常伴随着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绪一旦产生往往难以控制,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含蓄,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始终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

第三: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一般与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往往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联系

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而且是通过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情感离不开情结盟,离开了情绪,情感既无从形成,也无法表现。另一方面: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感的性质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形式,因此,情绪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有些理学家对情绪和情感不加区分,统称为感情。

二、情绪与情感与认识有什么关系?P151

(一)区别:情绪情感不同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向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则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联系:一方面,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

另一方面,情绪和情感也影响认识过程。人的情绪情感不仅以认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阻碍作用。

三、情绪情感有什么功能?

2信号功能

3感染功能

四、表情分为哪几种?

1面部表情

2姿态表情

3言语表情

五、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1快乐

2愤怒

3悲哀

4恐惧

六、情绪的状态有哪些?

1激情

2心境

3应激

4挫折

七、情感按内容分为几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八、什么是心理压力?如何调节情绪?

(一)什么是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消极情绪体验。

(二)如何调节情绪?

1理智调控

2合理发泄

3心理放松调节

第九章意志及其培养

一、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以目的调节和控制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动有哪些特征?

1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2意志表现为意识对行为的调节

3意志对客观规律的依存性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怎样?P174

(一)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民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其次,意志可以控制情绪情感,使之服从于理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者是密切联系的,意志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情感成分,认识和情感过程也包含着意志成分。

(二)

三、举例分析意志的行动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2目的确立

3方法选择和计划制定

(三)执行决定阶段

1不失时机地执行决定

2不断地进行目标定向

3面对困难,决断对策

四、什么是心理冲突?有哪些类型?

(一)什么是心理冲突?P178

心理冲突:从内容上看,分为原则上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凡是涉及个人期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规相矛盾的冲突,属于原则性冲突。凡是不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仅属于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冲突,则属于非原则性冲突。

(二)有哪些类型?

1原则性动机冲突

2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五、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哪些?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六、分析自己的意志特点,并说明自己是如何培养与锻炼的。

1加强目的性教育

2组织实践活动

3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4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

第十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一、什么是个性?个性的特点有哪些?由哪些因素构成?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特点有哪些?

1个性的整体性

2个性的稳定性

3个性的独特性

4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三)由哪些因素构成?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二、个性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1遗传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教育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内因

三、什么是需要?需要的特征有哪些?马斯洛需要层次说说明了什么?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应。

(二)需要的特征有哪些?

1需要的对象性

2需要的紧张性

3需要的驱动性

4需要的周期性

5需要的社会历史性

6需要的年龄特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需要看作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科学地反映情况了人类需要发展的规律和需要与行为的关系。这为研究人类需要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并且在管理科学和教育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此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没有指出需要的实质及产生根源,不能用于解释人的所有需要。

四、什么是动机?动机与目的、效果的关系怎样?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们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1区别:一方面二者属于不同的范围:动机是促使人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动因,说明人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活动。而目的是指人通过某种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2联系:一种情况是活动的动机和目标完全一致。另一种情况是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并不一致。具体表现是:1动机相同而目的不同。2目的相同而动机不同。一般来说,动机比目的是更为内在、更为隐蔽、更为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因素。

五、什么是兴趣?兴趣的品质有哪些?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了解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心理倾向。

(二)兴趣的品质有哪些?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阔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性

(三)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1加强目的性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2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3充分运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5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

第十一章个性心理特征

一、什么是能力?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培养儿童的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必备的个性效率特征。

(二)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力类型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三)怎样培养儿童的能力?

1重视早期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5根据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二、什么是气质?气质类型的表现特征是什么?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类型的表现特征是什么?

1胆汁质李逵

2多血质王熙凤

3黏液质林冲

4抑郁质林黛玉

三、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怎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的能力?P206----P207 (一)区别

(二)联系

四、研究气质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的本质属性,减少对气质类型的偏见

2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类型的社会价值或意义

3有利于科学地认识气质的职业适应性,为职业选择和人才选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4有利于了解学生气质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五、什么是性格?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怎样?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怎样?

1性格与能力

区别:能力反映一个人的智慧特征,是决定心理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

联系:首先,能力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性格也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性格影响着能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些缺陷。2性格与气质

区别:首先,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动力牲,主要是由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性的,具有先天性其次,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改变。即使有变化也相当缓慢。性格虽然也有具有稳定性,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可以发生变化。再次,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可以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进行评价,有好坏优劣之别。

联系: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再次,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的某些特征,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六、性格的结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性格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一)性格的结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二)性格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1机能说:理智、情绪、意志

2向性说:外倾型、内倾型

3独立顺从说:独立型、顺从型

4社会文化学说: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利型和宗教型

5特质说:卡特尔的特质说、吉尔福特的特性说、艾森克的特性说

七、儿童性格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遗传的作用

2家庭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作用

4社会环境的影响

5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第十二章学习心理

一、什么是学习?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一)什么是学习?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特点:

1是积极主动的学习

2是以语言为中介的学习

3是以掌握社会历史经验为特征的学习

二、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学生的学习仅指在学校范围内的学习,它只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点:

1接受性

2间接性

3高效性

4教育性

5年龄差异性

三、什么是学习动机?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二)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经常开展学习目的性教育

2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启发积极思维

3及时反馈,恰当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4让学生尽量得到成功体验,增强成就动机

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四、影响学生理解知识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影响学生理解知识的因素有哪些?

1字面的理解

2解释的理解

3批判理解

4创造性理解

(二)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4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

五、什么是知识的应用?影响学生应用知识的因素有哪些?

(一)什么是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是指依据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

(二)影响学生应用知识的因素有哪些?

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2学生的理智活动水平

3课题的性质

六、动作技能的形成经过哪些阶段?怎样帮助学生形成动作技能?

(一)动作技能的形成经过哪些阶段?

1掌握局部动作阶段

2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3动作的协调和完善化阶段

(二)怎样帮助学生形成动作技能?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合理组织练习活动,科学安排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

3掌握有关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

4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

七、智力技能的形成经过哪些阶段?怎样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

(一)智力技能的形成经过哪些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二)怎样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

1根据智力技能形成过程的特点进行练习

2熟练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3创造应用智力技能解决问题的机会

4切合实际确定培养方法

八、什么是迁移?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迁移?

(一)什么是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 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原学习的理解水平和熟练程度

4学生分析问题及使课题类化的能力

5思维定势的影响

(四)如何促进迁移?

1精选教学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培养迁移意识

5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第十三章品德心理

一、什么是品德?它与道德的关系怎样?

(一)什么是品德?

品德是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二) 它与道德的关系怎样?

1联系:一方面,品德离不开社会道德规范,个体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总要以社会行为准则为衡量的标准。

2区别:首先,从它们的本质属性来看,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协调关系、统一步调而产生的调节行为的标准;品德则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行为准则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其次,从它们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来看,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不以个体的存在为转移,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社会历史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个体性,它既受社会因素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再者,从它们所属的学科领域来看,道德属于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作为个性心理现象的品德心理,其发展规律有许多人类的共性,

二、品德形成的机制怎样?它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

(一)品德形成的机制怎样?

(二) 它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三、怎样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知识

2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念是坚定某种道德规范的正确性

3促进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四、什么是道德评价?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趋势怎样?

(一)什么是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是利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对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做出事非、善恶、美丑的道德判断过程。

(二) 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趋势怎样?

1从他律到自律

2从效果到动机

3从片面到全面

4从他人到自己

5从自我到社会

五、什么是道德情感?表现形式有哪些?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一)什么是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也称道德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二) 表现形式有哪些?

1直觉的道德感

2想像的道德感

3伦理的道德感

(三)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1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概念,并使其与各种情绪体验联结起来,以激发他们的情感

2提供榜样的具体形象和生动事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3激发和保持学生健康的情感,预防和消除不健康的情感

4教师不仅要爱憎分明,具有高尚的情操,而且要善于表露真情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1提供道德意志的榜样,激发学生意志锻炼的愿望

2组织道德行动实践使学生获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道德意志的锻炼

4针对学生意志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七、怎样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1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道德行为练习和训练,提高其行为练习的自觉性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重复出现,尽可能避免和排除不良行为的重复机会

3恰当利用表扬和批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什么是品德不良?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地矫正学生的品德不良?(一)什么是品德不良?

品德不良是指经常违反社会道德要求或犯有严重的过错而尚未达到违法犯罪的现象。(二) 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2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

3家庭教育不当及不良环境的影响

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意志力薄弱,为个人欲望所驱使,正确的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需要

3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好奇心和盲目模仿

5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四)如何有效地矫正学生的品德不良?

1了解不良道德行为的动机

2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

3提高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4保护好奇心,激发集体荣誉感

5抓住醒悟的关键时机,促使不良品德的转化

6培养抗诱惑能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7不怕反复,反复强化

8注意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第十四章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心理与教育

一、什么是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容及结果各是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逐渐形成于社会一致的又有自己特色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信念、行为模式及人格特点,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容及结果各是什么?

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容

1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

2生活目标

3社会角色行为

4社会行为规范

青少年社会化的结果:获得社会角色,成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人员。

二、什么是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什么?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把个体由出生到成熟在心理方面所发生的积极的连续不断地持久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什么?

内部的矛盾运动

(三)有哪些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2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3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和不平衡性

4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5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性欲个别差异性

三、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可分为哪些年龄阶段?

(一)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的心理特征。(二)可分为哪些年龄阶段?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

四、举例分析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

五、怎样依据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进行相应的教育?

六、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1不平衡性

2动荡性

3自主性

4前瞻性

5进取性

6闭锁性

7社会性

七、举例分析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

1注意水平的迅速发展

2记忆力已达到成熟水平

3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

八、怎样依据青年初期学生的发展任务开展教育工作?P318

第十五章学校中的班集体心理与教育

一、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集体是为了实现社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有约束力和凝聚力的群体。

1集体是人们为了达到社会赞许的某个目标而形成的联合体

2集体总是作为有组织、有职能分工、有一定领导和管理机构的某种活动体系而表现出来的3集体是成员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方式

二、学校群体对学生心理有哪些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从众行为

3模仿与流行

4暗示效应

三、什么是心理气氛?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一)什么是心理气氛?

心理气氛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二)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四、什么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哪些?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方面的交往关系。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哪些?

1平等原则

2互惠互利原则

3真诚与信任原则

4育人原则

第十六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二者有何关系?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是探讨人类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

心理健康是人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社会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

(二)二者有何关系?P339

二者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即心理卫生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而为了保持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必须讲究心理卫生,

二、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什么?

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是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力和工作效率的保证

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能正视现实和自我

2智力正常

3人际关系和谐

4情绪健康

5意志健全

6行为反应适度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四、什么是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认识、情感、意志、人格特征等偏离正常人的心理异常现象。

五、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1轻微脑功能失调

2人格障碍

3人际交往障碍

4性心理障碍

5神经官能症

六、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遗传因素

2家庭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学生自身的因素

七、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维护?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障碍

1指导学生知觉遵循心理卫生原则,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

2讲究教学中的心理卫生

3开设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对已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疏导和矫治

1提供心理咨询

2进行心理治疗

第十七章教师心理

一、什么是角色?教师角色由哪些要素构成?

(一)什么是角色?

角色是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并为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由哪些要素构成?

1人类知识的传授者

2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3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4学生家长的代理人

5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

二、什么是角色期待?角色期待的作用怎样?

(一)什么是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人们对别人或对自己扮演某角色应表现出怎样的行为或什么角色所抱有的要求和希望

(二)角色期待的作用怎样?

规范了角色的行为,成为角色产生的依据

三、试述教师的心理品质P366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所表

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所充当的社会角色、教育劳动的特殊性等,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心理品质。这些品质主要包括教师在智力、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特征。(一)教师的智力品质

1敏捷的观察力

2主观的想象力

3灵敏的思维能力

4快速准确的记忆力

(三)教师情感方面的心理品质

(四)教师的意志品质

(五)教师

四、教师需要有哪些能力要素?

教师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教学能力、创造能力、知觉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

五、什么是教师威信?作用怎样?如何形成教师威信?

(一)什么是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六)教师威信作用怎样?

1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

2教师的威信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3教师的威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还会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教育“特权”

(七)如何形成教师威信?

1崇高的思想品质,优秀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2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对教师获得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

3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4珍惜“自然威信”有助于自觉威信的形成

服务心理学期末考试及答案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淘宝网的客服在为客户服务时一般称顾客为“亲”,这是利用了顾客的()情感因素? A.身体状况 B.客观条件 C.团队及人际关系 D.需要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服务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3、冲突的双方为了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而共同分享既得利益的做法称为( ) A.协作 B.回避 C.迁就 D.折衷 4、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6、“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能力的质的差异D. 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C. 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劳动保护金纳 8、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大脑 D.大脑皮层 9、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0、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11、由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性境或实验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控制变量 12、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13. ()。 A.实验法 B.观察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心理学研究内容

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总是由注意状态伴随。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性格=气质+环境。 一、心理学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联想和释梦手段)。2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研究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S-R)3认知心理学派:S—O—R(刺激—内部机体变量—个体行为)4人本注意心理学派:发起人马斯洛,后影响最大的罗杰斯;强调心理学研究任务是了解人,以人为本。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师的威信:职业威信、人格威信。 学习概念:人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特点:A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C学科内容上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特点:A自学方式占重要地位。B学习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猫试验。1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2学习律(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 巴莆洛夫条件反射说:狗实验。条件反射几个规律现象:A强化B消退C自然恢复D泛化E分化F高级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1强调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他的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发现法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和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指有意义的接受理论):1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因为教师有意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高。3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4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内、外部条件)5教学原则6“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建构注意理论 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结实、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题作用。学习观:1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2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3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撰写论文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思维是核心。个性指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其中性格是核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①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行为的外在表现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②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的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③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④调查法(分为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和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

最新管理心理学考试试题A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卷A答题时间100分钟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序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9=18) 1、管理的核心是() A财的管理B物的管理C人的管理D时间的管理 2、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 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 3、“X理论”是对()假设作了概括?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的人”D “复杂人” 4、重效率而不重效能是()的典型特征 A视时间为主宰B视时间为敌人C视时间为神秘物D视时间为奴隶。 5、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A.韦伯 B.法约尔 C.泰罗 D.古利克 6、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 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称为() A.挫折 B.公平 C.期望 D.强化 7、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过程激励型理论() A弗鲁姆的期望理论B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 C亚当斯的公平理论D海德的归因理论. &通过惩罚他人的不合心意的行为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称为()A强制权力B奖赏权力C合法权力D参照权力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设计的趋势() A组织结构扁平化B组织结构柔性化C组织界限明晰化D组织运营信息化 二、简答题(5 *7=35)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包括哪五个层次 2、什么是组织结构,其维度有哪些

3、如何才能制订出理想的目标. 4、什么是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的素质应包括哪些方面. 5、简述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策略。 6、简述群体与团队的关系。 7、什么是组织文化,员工是怎样学习组织文化的? 三、论述题(20 分) 1、试述如何对人力资本进行激励与约束(20分) 四、案例题(27 分)案例一(2 *6=1 2 ) 三个20 世纪60 年代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各奔前程,少有来往,某天在党校学习时不期而遇,想不到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都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分别在三个局担任局长工作。B 约A、C 两位老同学星期回到家一叙。老同学聚会,自然而然地谈起了各自走马上任后的情况。 A 说,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分头召集机关处室负责人的座谈会,通过这种座谈形式,让大家了解自己,也使自己熟悉各处室负责人,从而对局内的整个情况有个大概了解。B与A的情况不同,他选择的第一件事是, 与局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逐个谈心,向他们了解局里的情况,同时也谈了自己新上任的一些想法,借以沟通思想,使彼此有所了解,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C 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掌握了该局的历史、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同时与上下左右沟通了思想,建立了感情,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A 与B 两人对C 的做法很感兴趣,C 接着说,他上任后的第二件事是,要求全局各处室,群策群力,拿出“两制一规范” 的方案。所谓“两制”,就是岗位责任制、奖惩制;所谓“一规范” ,就是职位分类规范。C 亲自挂帅抓这项工作,他与各处室领导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奖惩制,职位分类规范。使大家明确,局机关是为基层服务的,通过“两制一规范” 的制定,使局机关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减少了扯皮现象,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优胜劣汰,奖罚分明。这样,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好,技术过硬,清正廉洁,效率高,有实绩的干部队伍。C 上任后的第三件事是,提议创办一张(快讯)小报,他与大家一起讨论办报方针和信息输入、信息输出渠道等事宜,通过讨论使小报编辑人员明确,这是一张信息快报,要求编辑人员把从国外书报杂志中看到的有关新技术、新知识、新书目及时传递,其中,涉及到经济、科技、规划、管理等新动向的信息,要及时反映给局领导。 C 谈完后,三个老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位局长上任后,A、B两人通过接触领导,C通过各种形式广泛调查研究开始各自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62643

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增加理解:学校教育过程&学生学习过程 ②是所有教师专业基础 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⑤ 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现状和趋势20C80Y 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 中心问题:学与教的问题 ②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教学过程 ③ 重视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④ 重视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的统一&增加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 ⑤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增加(罗杰斯、马斯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由低到高:1、生存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⑤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 ⑥ 临床个案法:对教育过程中的个案(超常、智能不足、情绪困扰、贫困儿童等)观察,测量与操纵。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教育:广义上,只有系统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在课堂情境....中,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 影响学生的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指人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② 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 教学:引诱..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群体

③ 教员(中心角色) ④ 学生模仿的榜样 ⑤ 学者与学习者 ⑥ 权威人物 ⑦ 父母 ⑧ 课堂的管理者 ⑨ 团队活动领导者 ⑩ 公关人员 11 办事员 12 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 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 ④ 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⑤ 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③ 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④ 理解自己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持续地、尽可能地详细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或互动 2.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 3.系统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试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 4.结构化访谈:又称专业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访谈 5.抽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 6.可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应该可能被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所否定,或者证明是错的 7.研究设计:为了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指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为开展研究所做的方法学准备和计划 8.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或若干个被试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并随时间的进程记录他们心理的发展变化9.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个体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探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0.外部效度:实验和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可推广性和可概括性 11.实验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操纵和控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12.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它是由研究者操纵的,有意加以改变以影响因变量

的刺激物或刺激条件

13.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有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心理或行为方面的反应,是从属而发生改变的 14.无关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之外所有可能对被试行为发生影响的变量 15.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简答 1.心理科学的研究任务P11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旨在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①描述,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 ②解释,回答“为什么问题” ③预测,预知未来,对事件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④控制,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实际结果,操作某种现象本身或改变其发生条件,使研究对象朝着预期方向改变或发展 2.以人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P16 ①保证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②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③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④为被试保密 3.选题的原则P34

酒店心理学 酒店服务心理 考试题库

酒店心理学-酒店服务心理-考试题库. 选择题: 1.能力、气质、性格都属于( ) A.人的心理 B.个性心理倾向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由于总服务台对旅客留下了良好的影响,这位旅客就认为这家饭店其他方面的服务肯定不错。这属于知觉的哪种心理定势?( ) A.晕轮效应 B.首次印象 C.刻板印象 D.经验效应 3.某人早上出门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不小心却被身边疾驶的自行车撞了一下。这可以用哪种知觉原理来解释?( ) A.组织性 B.解释性 C.选择性 D.关联性 4.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对客人不够热情、不主动、不耐心,这使客人产生情绪波动,心理冲突加剧。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什么功能来解释?( )

A.感化功能 B.感召功能 C.激化功能 D.逐客功能 5.顾客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总是习惯将知觉到的客观事物与本人的主观愿望、 自我想象以及态度、评价等混淆在一起,这是知觉的什么属性?() A.主观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能动性 6. 客人来到餐厅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看完菜单,服务人员就来催客人点菜,导 致客人不高兴。这说明服务人员没有能够() A.随机应变 B.掌握灵活性 C.提供针对性服务 D.掌握服务时机 )的人,脾气倔强、精力旺盛,经常是精神亢奋而较少沮丧。具有( 7. D.抑郁质多血质胆汁质 B. C.粘液质A. )是个性结构中最具核心 意义的心理特征。8. (行为态度性格 C. D.A.气质 B.由于某饭店服 务人员工作热情主动、服务周到,使得许多客人来到这个城市9. 的功能。旅游时指定要入住这家饭店,这说明服务态度具有( ) D.激 化刺激A.满足 B.感召 C.( ) 10. 态度形成的基础是客观对象 C.意向 D. B.A.认知情感) 为态度的核心部分。在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中,11. (行为成分 D. 意向成分 C.情感成分 B. 认知成分A. 12.人的五种需要中,基本需要包括:()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生理与社交需要 C.生理与自尊需要 D.社交与自尊需要

心理学的历史与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历史与研究对象 在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曾说: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就是说,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因为心理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历史。 一、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萌芽 几乎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很关心自身的心理现象并且试图给予解释。最早的解释,把心理说成是灵魂的活动。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由灵魂和学科二词构成,即关于灵魂的学问。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探索自然界支配力的驱使,原始思维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但人们又无法理解自身的结构和机能,单凭直观的感受和梦境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万物有灵论的观点,认为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灵魂的活动。人出生时,灵魂在身体里,控制人体的活动;人在睡觉时,灵魂暂时走出人体;人在觉醒时,灵魂回到人体;人死时,灵魂则永远离开人体。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点是人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形式。 (二)心理学思想的产生 美国心理学史家加德纳·墨菲(G.Murphy)曾说过:世界第一个心理学故乡在中国。这是一个颇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因为两千年前,在我国思想家遗留下来的著作中,就有不少关于心理学的思想。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壅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蕴涵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等问题。战国时期的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关于“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荀子·天论》)的学说阐明了先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于身体的身心观。 关于心理与脑的关系我国古代也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认为脑是神经中枢,它聚集着人的精神。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1768—1831)根据大脑的临床研究和尸体的解剖,明确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后人称之为“脑髓说”。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关于心理现象的专著。自那时起,直至19世纪中叶,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有许多学者论及心理学问题,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但心理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隶属于哲学范畴而无独立地位,是哲学家与思想家运用思辨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领域。 仅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算起,对心理的研究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现象的探讨都是在哲学的范畴中进行的。心理学脱离哲学而独立是16世纪以后的事。1590年德国麻堡大学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之比较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之比较 作者:管延华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广东,广州,510310 刊名: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3,23(4) 参考文献(6条) 1.E·G·波林实验心理学史 1982 2.叶浩生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 1994 3.杜·舒而茨现代心理学史 1983 4.Brett G S Associationism and "Act" psychology 1930 5.BRENTANO F Psychology from an empirical standpoint, Book 1 1973 6.Wertheimer M A brief history of psychology 1987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崔光辉.郭本禹.CUI Guang-hui.GUO Ben-yu从内知觉到相即知觉——胡塞尔对意动心理学方法论的推进[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6) 2.吴佳男.刘晶晶.Wu Jianan.liu Jingjing内容抑或意动--浅析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思想之争[期刊论文]-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7(1) 3.刘将.LIU Jiang意动心理学的思想谱系及其理论反思——评《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期刊论文]-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7(1) 4.黄涛.HUANG Tao从"心理现象"到"善"——布伦塔诺的价值论思想及其心理学基础[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刘高岑.Liu Gaocen心理意向:实在的还是工具的--当代心智哲学关于心理意向性的两种代表性理论[期刊论文]-哲学动态2005(11) 6.陈启伟.Chen Qiwei布伦塔诺的意向性学说浅析[期刊论文]-中州学刊2007(5) 7.张文利构造、机能、行为主义流派对当今运动心理学的影响[期刊论文]-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 8.赵金凤.Zhao Jinfeng布伦塔诺的意向性学说与内知觉明证性理论解析[期刊论文]-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 9.郭本禹.崔光辉.Guo Benyu.Cui Guanghui意向性:从布伦塔诺到麦农[期刊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1681999.html,/Periodical_gdjyxyxb200304009.aspx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服务心理学期末考试及答案综述

、单项选择题 1、淘宝网的客服在为客户服务时一般称顾客为“亲”,这是利用了顾客的()情感因素? A.身体状况 B.客观条件 C.团队及人际关系 D.需要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服务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3、冲突的双方为了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而共同分享既得利益的做法称为() A.协作 B.回避 C.迁就 D.折衷 4、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 .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6、“早熟”与“晚熟”是 () A. 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

C.魏特海默 D.劳动保护金纳 8、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大脑 D.大脑皮层 9、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0、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11、由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性境或实验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控制变量 12、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 是()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3、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14、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使心理学成为 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民航服务心理学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根据人心理的动态性与稳定性特点,以下不属于心理现象分类的就是( )。 A 心理过程 B 心理状态 C 心理变化 D 心理特征 2、以问问题方式,要求民航服务过程参与人员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瞧法,从而研究民航服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就是(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实验法 3、民航旅客自身作为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不包括( )。 A 过去经验 B 需要与动机 C 个性特征 D 服务人员仪表仪态 4、人在理解她人行为时高估她人内在因素而低估外部环境的现象属知觉偏见类型中的( )。 A 基本归因错误 B 自我服务偏见 C 投射作用 D 对比效应 5、决策者隐含地选择一个偏爱的方案,随后主要就是对偏爱的方案进行论证( )。 A 满意决策模型; B 最优化决策模型; C 隐含偏爱决策模型; D 启发式决策 6、以下不属于货主特点的就是( )。 A 服务内容要求的针对性; B 商业关系的相对持久性; C 商业关系的短暂性; D 非个人特征; 7、民航服务工作对民航服务人员的要求不包括( )。 A 外倾性不能太高; B 感受性不能太高; C 耐受性不能太低; D 敏捷性不能太低; 8、根据PAC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以下属于交叉的相互作用类型就是( )。 A PC-CP; B CA-AC; C PA-AP D CP-AA 9、企业文化的( )影响员工形象。 A 核心价值观; B 制度层面; C 行为层面; D 物质层面; 10、民航服务人员与旅客或货主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 交往的短暂性; B 交往的长久性; C 交往的服务性; D 交往的公务性; 1、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一个人精神面貌稳定的类型差异,就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组合,包括( ) A 气质性格意志 B 能力性格认知 C 意志性格能力 D 气质性格能力 2、对民航服务主体与客体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与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方法就是( )。 A 测验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调查法; 3、民航企业因素作为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不包括( )。 A 服务环境; B 企业形象; C 服务人员服务态度; D 飞机类型; 4、假设她人与自己相同,以此进行归因,对她人的行为进行解释属知觉偏见类型中的( )。 A 基本归因错误; B 自我服务偏见; C 投射作用; D 对比效应; 5、认知失调理论就是由( )提出的。 A 马斯洛 B 海德 C 勒温 D 费斯廷格 6、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的一种最理想的决策标准模型属于( )。 A 满意决策模型; B 最优化决策模型; C 隐含偏爱决策模型; D 启发式决策 7、民航服务工作对民航服务人员的要求不包括( )。 A 外倾性不能太低; B 感受性不能太高; C 耐受性不能太高; D 敏捷性不能太低; 8、根据PAC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以下属于交叉的相互作用类型就是( )。 A PC-CP; B PP-PP; C CP-CP; D AA-AA; 9、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 )。 A 核心价值观; B 制度层面; C 行为层面; D 物质层面;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地研究方法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 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 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 “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 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 心理测验的信 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 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 产生并重复出 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 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 某人进行深入 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 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 式、精神分析学派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 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 成。 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 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 比较静息的状 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 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传导(单个神经元内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神经内局部产生的电位 差引起。 神经冲动的传递(两个或多个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要经 过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 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跟电流在导线内的运动不同。电 流按光速运动,每秒 30 万公里,而人体内神经兴奋每小时运 行的速度只有 3.2~320 公里。 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 梢时,有些突 触小泡突然破裂,病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 隙后, 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的分子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 内某些离 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 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怎样?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的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 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 过程。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 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对 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 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在不同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可能是不 同的。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而且存在于时间系 列中。可见,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像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 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什么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饭店服务心理学复习题

饭店服务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旅游者总是将饭店的名称、品牌、布局、外观、服务水准、价格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在一起形成对饭店认识,这是【 D 】A.知觉的主观性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联想性D.知觉的整体性 2.在顾客收集的饭店信息中,影响力最大的信息是【A 】A.顾客以往的消费体验和口碑信息 B.权威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 C.广告 D.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信息 3.顾客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总是习惯将知觉到的客观事物与本人愿望、想象以及态度、评价等混淆在一起,这是【 A 】A.知觉的主观性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联想性D.知觉的整体性 4.从时间来区分,顾客的长时记忆是指【A 】A.保持时间1分钟以上的B.保持时间2分钟以上的 C.保持时间10分钟以上的D.保持时间30分钟以上的 5.最常见的情绪状态是【C 】A.激情B.热情 C.心境D.应激 6.影响顾客消费行为方向的主要是【B 】A.气质B.需要 C.性格D.能力 7.消费行为表现出理智性、计划性,追求实用和品质,对价格比较敏感。这些消费心理和行为属于【 C 】A.少年消费群体B.青年消费群体 C.中年消费群体D.老年消费群体 8.一个幽默的服务员总是容易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这表现了记忆规律中的【C 】A.信息与顾客需要的相关程度越高的越容易记忆 B.高强度的刺激比低强度刺激更易引起顾客的记忆 C.信息鲜明独特的事物,比较容易记忆 D.开头和结尾的信息记忆效果最好 9.有一类顾客,在消费时反应敏捷,善于与服务人员和营销人员沟通,但往往因为可选择的方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 位以及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 学研究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 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 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 文献就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 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 度来选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 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 样本的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 学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 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