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研究

摘要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过渡到社会学习的第一步,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以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小班幼儿年龄普遍3至4岁,正处于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的关键阶段。其身心发展迅速,个性,气质等内在心理品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进入幼儿园小班进行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系统科学的日常生活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目前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发现在进行常规指导时存在管理过于生硬,指导方法不恰当,保教分工不明确,家长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教育思想,教师观念,培养方式,家庭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

, , , g . 3 4 , , , , , .

, , ,

;;;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研究

绪论

(一) 研究缘由及意义

首先,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普遍幼儿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幼儿集父母,长辈的爱于一身,造成大多数孩子自私,任性,无理取闹,骄纵蛮横的态度,家庭教育也仅仅侧重孩子的养育,而忽视对孩子有效生活习惯的培养;进入幼儿园,幼儿将不得不学会必要的行为规则来适应集体;其次,处于3到4岁的小班幼儿,是培养其日常生活常规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加之以科学、合理的生活常规的指导,不仅仅可以提高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与集体生活的能力,还对幼儿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发挥着巨大影响;最后,对教师来说,建立良好的常规秩序是便于教师管理班集体,减轻教学工作负担的一个有效前提。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习得,既有利于帮助小班幼儿培养规则意识,适应集体生活,让孩子喜欢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管理自己的班级,让幼儿生活和学习秩序化,规范化,同时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幼儿自身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概述了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的的重要性,进而详细说明了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价值,根据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及其特点。最后,从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教学方法,家庭教育观念等三方面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期刊、论文、书籍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对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和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在结合研究以及自己的理解,从而提供了本文的思路。

2.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个案的感知过程,获得对小班幼儿生活规则培养方式的直接认识,为提出有效策略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3.案例分析法:在调查中,以小班幼儿生活中出现的常规培养问题作为个别案例,借助必要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总结,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1.小班幼儿(3至4岁):处于小班幼儿阶段,身体动作发展迅速,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情绪上表现出极其的不安,焦虑与激动。加之自我中心性强,不愿与小朋友交流,生活自理能力差,习得必要的生活常规将有利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我照顾能力。

2.生活常规:生活常规是幼儿园常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来园、饮水、午睡、进餐、就寝、盥洗、入厕等的生活环节中体现,对幼儿的自身发展有起着重要作用。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价值

幼儿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幼儿的生活作息可能会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只有培养幼儿良好常规才能保证幼儿一日生活秩序化、合理化。这就需要从幼儿生活常规的特点入手。常规培养具有客观性,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及规定,这些规定不以个别幼儿的意志为转移,致力于共同约束幼儿;常规习得的长期性,生活常规贯穿于幼儿

生活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集体要求,环节常规一经制定,就长期存在;生活常规培养的个别差异性,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个别幼儿生活习惯的同时,给予指导。这个时期的幼儿发展可塑性强,正是幼儿习得生活常规的关键期。

(一)便于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常规的习得是保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幼儿教育全部是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来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常规教育使得幼儿生活有规律、节奏,并使整个幼儿园生活学习保持正常,稳定。小班是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养成的关键期,其将对中大班以及未来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产生重大的影响。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自己能有效管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比如幼儿在进餐时做到不说话,打喷嚏时用手捂着嘴巴,听人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在公共场所不大喊大叫,玩游戏时不随意抢夺小朋友的玩具,有新玩具时,乐于分享。(二)能帮助幼儿营造安全氛围

根据马斯洛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人较低层次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才能往较高层次的成长性需要的发展,小班幼儿园刚进入幼儿园,情绪冲动,易变化,刚离开家庭对亲人有很大的依赖你情绪,教师应给与幼儿更多的爱,让其感受自己处在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中,尤其在睡觉时间,他们表现极其的焦虑不安,有些孩子在睡觉中颓然醒过来,哭着叫着妈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放些轻音乐、或者听听故事。

我班新来一个小朋友,罗锦轩,每当午睡时,他都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不睡觉,我不想睡觉,我想到外面去玩滑滑梯。”这时老师同意他去操场玩,考虑到他刚入园,可能不熟悉幼儿园生活规则。但他玩了很久并且还要继续,这时老师和他约定,老师提醒他还能再玩10分钟。因为老师也要赔其他的小朋友,不能照顾她一个人,你愿意何老师一起回教室陪其他小朋友睡觉吗?”他同意了,和老师一起为其他的小朋友盖好被子,在老师的陪伴下,他坐在自己的小床上慢慢的睡着了。

(三)便于教师使班集体秩序化

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有助于降低教师管理班集体的难度,幼儿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是一次环境的大改变,要是幼儿不能很快的适应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学习,不能很快的接纳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将遇到很大的困难,通过生活常规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生活的关心和引导,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可以减轻教师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压力。

二、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

小班幼儿刚入园,通常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以下是我在实习幼儿园内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观察的所见。

(一)教师过分管理,缺乏灵活性。

在小班生活常规教育中,往往注重以集体需求为主,而忽略了幼儿本身的需求,幼儿在何时何地做什么,都做出了非常详尽的规定,然而幼儿的兴趣不可能总是按照教师的既定模式发展;在幼儿进行玩具分配时,教师往往忽视了幼儿的个人喜好,不能充分尊重其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不能吸引幼儿调动积极性,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为了便于班级管理和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常规培养时在管制幼儿方面花费大量时间,而常规教育本身的内涵严重丢失。

例如,在集教课结束后,我准备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时,在教室走廊上本来排队走的小朋友A发现一只蜘蛛,便来了兴趣,突然停下来观察蜘蛛,其他小朋友也停了下来。我站在旁边听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这时老师走过来说:“蒋老师,你怎么还不带她们下来,再不走,时间不够就不去户外活动了,都回教室去。”小朋友纷纷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蜘蛛,朝操场的方向走去。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本来可以借助小朋友对蜘蛛的兴趣,继而组织

活动,而老师却错过了教育契机。事后我了解,老师们都说这是学校规定,每天必须按课程走。

(二)对幼儿采用高控手段

幼儿是常规参与的主体,无论是常规的制定还是实施,幼儿都应该是常规习得的主体。然而对于幼儿过分的控制确是小班教师生活常规教育的普遍现象,教师不允许其这样做,也不允许其那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幼儿的安全着想,另一方面是为了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但是,如此高强度地对幼儿进行控制也有悖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大多数老师为了幼儿习得常规,常采用高控手段,对幼儿传递的一直是:“你必须吃完饭,不能说话,不准”教师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身上,忽视幼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将会逐渐丧失,从而过分依赖教师,更不能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三)保教分工不明确

在班级体中三位老师之间的配合也是小班幼儿常规习得的重要条件,在对幼儿提出常规要求之前,三位老师要观点目标要求一致,形成共同管理幼儿合力。实习中,在一次午睡起来后的点心环节,幼儿被明确要求“穿好衣服的小朋友自己在桌子上拿水果”然而在吃完点心之后,保育老师可能认为待会好收拾,就让孩子们把盘子放在浣洗间,而一会主班老师为方便自身教学,又让孩子把盘子放在桌上,因此就有孩子疑惑了“老师,我们到底把盘子放在那里”。因此在班级中,一些生活常规的制定和实施最好三位老师共同参与。

(四)家庭参与度不高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在幼儿园里,在家里也要同样重视,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目标一致,孩子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自己身边的人,家中的父母,大人的举止是孩子经常模仿的对象;另一方面目前大多家庭是四二一模式,对幼儿百般宠爱,担心孩子在园中生活不好,回到家里,对幼儿妥协。幼儿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在家里顷刻间不复存在。在幼儿园里教师要求,吃饭时不能把米粒洒落在桌子上面,不能挑食。在家里,一些规则得不到家长的重视。

三、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班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仍然属于低级水平,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可以使幼儿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以上通过教师、幼儿、保教分工、家庭等多角度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以下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形式单一

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教师一直居于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借用外部条件,教师在进行生活常规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将幼儿引入其中,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组织多种活动,提供给幼儿多的观摩和参与机会,利用文学作品等,在每周一可以轮流请幼儿分享周末趣闻,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与他人交流,同时激发其自主参与到日常生活常规规则的学习中。如在早操之后要求小朋友抬小椅子放进桌子妈妈的肚子里。如果换成请小朋友,像小猫一样,轻轻地抬小椅子放进桌子妈妈的肚子里,同时身体模仿小猫走路,对重点词轻轻地进行强调,这样,幼儿就更容易理解,也调动幼儿的模仿欲。同时在收拾整理玩具是,教师可以用一首固定的音乐来训练孩子,以便在以后的收拾玩具过程中,不需要教师格外的指导,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2.重行为,轻体验

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中,鉴于小班幼儿的向师性,一切行为都以获得教师的表扬、奖励为主。而忽视自身行为结果带来的情绪体验。如午餐活动中老师表扬了一位吃饭快并且多的幼儿,其他幼儿便一口一口吃饭,只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甚至忘了吃饭饱了。

3. 重直接命令,轻解释

由于每个幼儿完成生活具体环节的速度不等,教师在一日活动组织中,几乎是催促幼儿完成这个环节之后又催促幼儿完成下一个环节。有的幼儿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幼儿的一天,在教师急忙的催促声中完成的,教师单纯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幼儿接受常规要求,而幼儿只能选择被动接受,如在午睡环节,盼盼一直没睡觉,她问g老师:“什么时候起床啊?”g老师回答说:“还没到时间,到了我会叫你,你快点把眼睛闭上。”盼盼问:“老师我不困,我起来行吗?”“不行,睡觉就得躺着,赶快闭上眼睛。”于是盼盼很不情愿的闭上了眼睛,此后盼盼又不停的反复睁开眼睛看看周围。教师命令式的口吻,导致孩子被动的接受,无法调动孩子参与生活常规的积极性。

4忽视幼儿的正面行为强化

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继续保持好的行为,或者当幼儿出现好的行为,教师就给予正面强化如运用小红花,小贴纸等物质奖励,或者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话或者一个拥抱,对孩子都是一种积极的鼓励,这将激发孩子对良好生活习惯的保持。

5忽视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

在具体的常规教育指导中,有少数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尊重幼儿意见,关注幼儿情绪状态和个体差异性,她们往往按自我的想法和习惯来教育幼儿,阻碍了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适当的让幼儿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小班幼儿喜欢韵律操活动,但该怎样做呢?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让幼儿观看一些在活动操时,吵闹,推挤,同学的图片,说一说他们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规则,这样规则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并遵守。在我班积木建构活动中,教师针对有孩子在建构区随意穿梭,不顾他人感受破坏建构物的问题,和幼儿讨论。在建构区,我们要怎样有秩序的进行游戏,同时和幼儿讨论规则制定:1不能随便穿梭,撞倒其他小朋友的积木。2想加入小朋友玩,要主动友好的告诉他。3不能抢夺他人的积木,要友好协商4游戏结束后要送积木宝宝回家。5游戏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大声叫嚷。

(二)小班幼儿有效生活常规培养的分析

1.教师的地位和角色

教师在其常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应该是主体角色,应该把主动权让给幼儿。幼儿园的一些教师认为生活常规教育就是管理幼儿的错误行为,不允许孩子这样做,不允许孩子那样做,将孩子死死的固定在各项常规要求之中,生搬硬套幼儿园的教育制度,不会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必须完全依照老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完全制约了幼儿的行为规格,让幼儿不得不接受,这种方式完全轻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陷入被动的局面。在本人实习期间,午睡时,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赶快睡觉,再不睡觉就送去小二班。”教师始终控制着幼儿的生活

2.幼儿的个别差异

幼儿的成长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每个幼儿的发展都存在着自己的烙印,教师在指导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同时,在满足幼儿共性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性的发展。本人实习的小班幼儿B在集教课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老师上课时,B幼儿通常四处闲逛。在区角中,独自玩耍,久而久之,该幼儿认知、情绪行为上都发展成老师口中的问题孩子,一次英语课上,其在玩区角课时,竟然不知觉得讲出了英语老师所说的单词,并且发音十分正确。此案例我们不难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阶段,也许个别幼儿在发展中比较缓慢,但作为老师,都应该给与他们的发展的机会,在常规培养中,我们也应该因人而异的培养。

3.家庭参与度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家长是幼儿模仿的首选对象,其行为举止会一直影响着幼儿个体的后期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的态度及生活习惯的培养,目前的普遍存在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放任纵容,会很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发展。因此,为防止这来问题的普遍化,家长自身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同时密切的配合幼儿园教师,及时反映幼儿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在自己家里,也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尽可能多的给予孩子锻炼机会,与此同时,利用家园天地,及时与教师沟通,关心孩子的在园情况,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

四、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从教师自身、教学方式、言语指令以及家园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天性喜欢模仿身边的人,无论好的坏的,只要是他们喜欢的行为都能深刻的被记录在他们的头脑之中,特别是教师的行为,在小班幼儿阶段,老师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他人的角色,幼儿在幼儿园主要的模仿对象就是教师。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的盯视着她。”小班幼儿各方面发展不成熟,辨别能力也比较差,他对世界的认识也主要来自对成人看法的模仿,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幼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在午睡时,教师要求孩子闭上眼睛好好睡觉,不要喧哗,教师自己也应该做到不大声说话;教师要求孩子要讲卫生,自己也要讲卫生,随时把掉在地上的垃圾捡起来。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形式,他们乐于进行有趣的游戏,用游戏、音乐、儿歌、绘本故事等方法,既可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又可以增加常规习得的趣味性,让孩子在充分自由的情况下,以饱满愉悦的情绪,轻松地掌握生活常规。把生活常规教育镶嵌进一日生活之中,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养成好的习惯,同时利用音乐、儿歌、韵律活动、图画、绘本故事来引导幼儿常规习得,培养幼儿整理收拾玩具的秩序时,用音乐来引导,养成听到什么音乐就知道该做什么的习惯,完全不需要教师进行多的语言命令,规则已经存在于幼儿的头脑中。

(三)指令明确,循序渐进

幼儿园常规的培养要经过一个反复长期的构建过程,不是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了,或者是实行一段时间就退缩了,小班幼儿意识处于较混乱的阶段,且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对教师的要求往往注意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的语言要有趣、生动、活泼、目的还要特别简单明确。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听懂理解,如请幼儿抬椅子、解便,洗手、上座位,一次性指令不能过多,更应当将指令重复,以便幼儿理解,小班幼儿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的集中倾向以及不可逆性,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常规指导要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至深,具体的形象的引导,以便幼儿更好的理解,从而形成规则意识。

(四)家园合作

幼儿园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幼儿提出有关常规要求时,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在每天接送孩子时,教师要把幼儿在园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应该积极和老师交流幼儿在家的情况,家长在家也应该多给孩子讲讲幼儿园的好处,带孩子一起玩游戏,教孩子养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传递幼儿园好的一面,千万不能吓孩子,说什么如果不上幼儿园就把你送去幼儿园,以此,容易形成孩子

的厌学心理。

结语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并以此为目的的,,小班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发展都不成熟,并处于一个发展的低级阶段,可塑性大,因此生活习惯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通过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分析,在把握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客观现实基础上,通过借助参考文献,以及观察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提出了可行性常培的策略。包括:教师榜样、教学方法、活动指令以及家园合作等方面。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可能还存在许多原因由于我知识水平有限未能涉及,还需要在教育中进一步深化实践,寻找到一条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正确道路。

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进入“小社会”的最初阶段,常规要求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幼儿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常规培养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小班常规培养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教;常规;主动性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实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 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了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 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个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实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 件,并将在很大水准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设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常规教育是小班教师必须抓好的工作之一。 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 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动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 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初步探索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发现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新策略。 一、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水平差,如大、 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协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 勺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 嫌弃地协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但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 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 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 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能够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实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理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规程》的这个提法明确了游戏在我国 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意味着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寓教育与游戏中。在某一教育阶段,以什么样的活动作为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该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小班常规习惯培养计划

小班幼儿习惯培养计划 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好的常规习惯一定要从小班养成,否则以后抓起来就会很费劲。本学期我们依据《指南》精神,结合我园幼儿实际,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共同制定出以下常规习惯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不把手指和不干净的东西放在嘴里。 2、知道爱护公物,用两手轻拿轻放椅子。 3、在成人引导下不偏食,不挑食,安静进餐,不东张西望,不玩餐具。 4、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5、在成人帮助下,能把玩具、图书等放回原处。 6、不独占玩具,玩玩具时,能做到轻拿轻放。 7、洗手时不玩水,在成人的提示下,不拥挤,有秩序地洗。 8、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9、乐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二、培养方法 1、要让幼儿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要家长、教师、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4、用多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 5、要及时评估、表扬,用多种方式表扬,引导。 6、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久的训练,需要不断地观察、分析、评估、引导。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班幼儿剪纸课程计划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有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以其特有的剪纸手法和趣味性,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剪纸对孩子们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发展孩子们的右脑,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通过动手动脑操作,培养幼儿做事认真细致的态度,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语言的发展,萌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思维。所以我们将我国独特的剪纸艺术作为我园的特色课程,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特制定出以下方案,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剪纸艺术活动。 一、总体目标 1、增强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2、欣赏剪纸作品,引导幼儿从剪纸作品中感受中国剪纸艺术的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 3、认识剪纸工具,学习剪刀的正确用法,教育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安全使用剪刀。 4、能在老师画好的样稿上剪出纹样。 5、按轮廓线剪纸,保持边缘光滑不毛躁。 6、学习剪左右对称的花样,巩固对折方法。 二、阶段目标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点滴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点滴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限制孩子去遵守。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苦恼。我不去压制他们,而是用我的爱去催化他们,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把常规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生活习惯。下面我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体会,就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 我把小班上学期进餐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在老师帮助下,能安静地进餐。2、在老师指导下,会使用餐具。(左手碗,右手拿小勺。)3、在老师帮助下,坐姿自然。4、在老师帮助下,能基本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用手抓菜、不用汤泡饭、必须用手抓菜时,事后能用餐巾擦干净。)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收拾餐具。6、在老师帮助下,能基本不挑食。7、在老师提醒下,能初步做到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小班下学期进餐的培养目

标制定为: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愉快地进餐。2、在老师帮助下,学习吃各种饭菜。3、在老师帮助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4、在老师帮助下,知道“四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身上干净、碗内干净。)并能初步做到“四净”。8、在老师帮助下,基本学会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并收拾好自己的餐具。9、在老师帮助下,按固定时间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10、在老师帮助下,餐后学习收拾桌面。 我把小班上学期穿脱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学会脱鞋袜。2、在老师帮助下鞋袜放在固定地方。3、在老师提醒下,学会解扣子。4、在老师帮助下,学会脱衣服。5、在老师帮助下,学会穿鞋子。小班下学期穿脱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在老师帮助下学会正确穿袜子。2、在老师提醒下,能分清裤子的前后。3、在老师帮助下,学会按顺序穿衣裤。4、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叠小被子。5、学会把枕头放在叠好的被子上面。 我把小班幼儿上学期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按老师要求,轻声走进卧室。2、按老师要求,临睡及起床时保持安静。3、在固定的地方穿脱衣服。4、能在30分钟内按时入睡。5、午睡时能自己表示大小便。小班幼儿下学期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能保持卧室安静。2、学习将脱下的衣裤折叠好,并放在固定的地方。3、在老师帮助下,能按时午睡。 4、在老师帮助下,睡眠时,不玩其它物品。 5、午睡时能主动表示大小便。 6、睡醒后,不与同伴讲话。 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1、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幼儿园教育以()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 A、计算 B、语言 C、游戏 D、艺术 3、儿童整理物品应做到() A、将物品玩具归还原位 B、将物品随意摆放 C、将各类物品集中摆放 D、不用将所用物品或玩具摆放回原处 4`()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 A.语言 B.思维 C.记忆 D.想象 5、下列不属于幼儿心理发展趋势的是:() A、从简单到复杂性 B、从个体到社会性 C、从具体到抽象 D、从被动到主动 6、认知的核心是:() A、感知 B、知觉 C、观察 D、思维 7、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于()实现的。 A、动作 B、言语 C、劳动 D、活动 8 、幼儿期儿童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游戏 C、运动 D、玩耍 9、不属于儿童依恋类型的是:() A、安全习性依恋 B、社会性依恋 C、回避性依恋 D、反抗性依恋 10、儿童个性形成是在:() A、3-6岁 B、4-5岁 C、1-3岁 D、3-8岁

二、简答题(共2题) 1幼儿园室内活动区创设注意什么问题? 2、简述幼儿教育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冲动性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首先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其次,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易受情境的影响有关。幼儿的情绪常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绪的变化而消失。例如,新入园的幼儿,看见妈妈离去时,会伤心地哭,当妈**背影消失后,经老师劝导,很快就会愉快起来,如果妈妈再次从窗口出现,又会引起孩子的不愉快情绪。再次,幼儿情绪的易变与幼儿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也有关。总之,幼儿晚期,幼儿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但仍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幼儿面前必须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研工作是科研工作的一种广泛而普及的形式。我们小班组在继续遵循《纲要》要求的同时,采用引领学习与相互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探讨一些适合本组或本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和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幼儿教育首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在常规教育上加大力度。常规培养好的班级、教师组织起教学就较得心应手,教学效果良好;常规培养的不好的班级,幼儿则显得松散,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培养最好阶段是从小班开始。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小班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常规培养,促进幼儿对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发展自理自律能力。但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顽皮,一日生活安排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上幼儿园苦恼。为此,我们小班组开展了一次现场教研观摩活动,题目就是“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目录 摘要 (1) 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 三、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幼儿 (2) 四、重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3) 参考文献 (4)

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摘要】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学前期的儿童爱模仿,愿尝试,可塑性最大,这一时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为孩子自信、独立、坚持、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因此,早期教育不应当只注意幼儿智力的开发,更应该注意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最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常规情境配合 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各项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会因为总是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纪律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对于幼儿园小班来说,建立良好的常规,尤为重要。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对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感受颇多。我认为建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回首童年,大家或许会感慨地发现,那些让您刻骨铭心、受益终身的教育,大多是您最喜欢、最爱戴的人给予的,父母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会影响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因此,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自从来到幼儿园工作后,我越来越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与不舍,工作中我细细的体会这种情感,我把班级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去关心、去爱护。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大、小便后不会提裤子,我就蹲下来,帮他们一个一个提裤子。有的自理能力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鼓励他们自己提裤子,由于小班孩子能力有限,每次他们提好裤子后,我都会检查一下他们提没提好,并对他们说:“宝宝真棒,老师摸摸宝宝的小肚皮藏起来了么?”然后他们就会笑着对我说:“藏起来了,藏起来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快乐地接受了我的要求。 此外,爱抚也是安抚孩子情绪的好方法。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安全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与爱抚,所以我每天都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有的时候是在早晨来园时,有的时侯是在午睡前。这样,通过老师的关怀,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感到满足,并且喜欢来幼儿园。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宝宝,胆子特别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任何活动他都不愿意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会经常抱抱他,一开始他会推开我,不让我靠近,后来随着我们的感情日益深厚,他开始让我抱他,有时还会主动地亲亲我呢。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也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也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也活泼、开朗了许多。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及反思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及反思 王坤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养成良好的常规是最为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 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开始,当孩子对对玩具感兴趣,对老师组织的活动感兴趣,自然不会再哭闹,不会让自己变得无聊。而此时,我们的职责就在于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刚开学时,我们播放欢快的音乐,在老师的带动下游戏、活动,每一个孩子都被音乐所感染,他们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会了认真倾听,学会了“坐坐好”等习惯。 其次,不厌其烦,时刻提醒。 常规养成的初级阶段,孩子们基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对于老师的话孩子大多数是左耳进右耳出,必须要老师时刻提醒,帮助幼儿记忆,形成一种习惯自然也就成为了常规。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与鼓励是两种不同的常规养成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鼓励”,例如:请看xx,他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一样,坐的真端正,有了榜样的作用以及老师的表扬鼓励,孩子们渐渐的习惯了有“规矩”的生活。 第三,为幼儿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在家长的反馈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喜欢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形态,喜欢拍手、甚至连翻书的姿势都模仿老师,可见榜样作用多么重要。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能够安安静静的讲话,可是我们自己能做到“轻声细语”吗?我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带大班时我总是想用自己的声音压过40多名幼儿的声音,可是效果不佳,老师和孩子们总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每一天。小班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们经过商讨决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声音,用优美的声音与孩子对话,纪律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出自老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相信良好的常规会让幼儿受用终生,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教育,让我们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与孩子心与心的对话。

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教研小结

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教研小结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良好常规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的自觉生活习惯。本学期我们小班年段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关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研讨。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现小结结如下: 一、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们在学期初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

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导幼儿收拾玩具为例,说说各班是如何开展的。(一)各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目标。 小一班:大多数的幼儿已经学会给玩具分类,但多数幼儿区角的观念还不是很明确,在区角活动后收拾玩具时经常将玩具放错,如语言区的玩具放到动手区。目标就定位为学习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小二班: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目标定位为懂得玩完玩具后要放回原位,学习收拾玩具的方法。 小三班:在玩娃娃家时,幼儿不能有次序地收拾玩具,菜市场的菜经常很随意地放回塑料筐中。目标定位为初步学会按相同标记收拾玩具。 小四班:一样玩具要收拾,许多同伴都来帮忙,你帮着往那搬,我帮着往这搬,最后玩具没收好,还争吵了起来,有时还撒了满地,这都是因为孩子无法把握好如何适度的帮忙,协作帮忙的方法没掌握。目标就定位为学习合作收拾大型玩具。(二)通过相互观摩讨论,寻找成功教学策略。 1、标志法: 小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就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串铃的框子外就贴上串铃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如音乐区的玩具用上唱歌、音符等较形象的图案;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

幼儿园常规教育教案7篇

教学内容:常规教育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要求幼儿懂的课堂上的常规要求,上课会听老师的话。 3.幼儿练习起立、坐下等。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懂礼貌、守纪律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跟老师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2.引出:“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一起来上幼儿园,我们是小班,大家真高兴,咱们一起互相认识一下吧!”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弹琴,教幼儿会听琴声起立、坐下。 可以反复练习,让幼儿仔细听,跟老师学。要求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守纪律的孩子。 2.教师弹琴,教幼儿听琴声,学习问好。 2/4 1=C 1 2 3 4 ︱5 - ︱5 4 3 2 ︱1 - ‖ 师:小朋友们好!生:老师您好! 3.音乐磁带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找朋友。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找朋友、认识一下小朋友问问他叫什么名字。教育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大方、主动的个性,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活动的效果,以表扬鼓励为主。 2.活动结束。组织幼儿到室外去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不靠近危险物品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靠近危险物品。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挂图3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3幅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总结出:尖锐的器具、火、电、煤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三、寻找危险的物品 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分别到洗手间、各个区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寻找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危险物品或事情,及时提醒幼儿注意。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经常提醒幼儿家中有哪些危险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触摸,如:剪刀、缝衣针、电器、煤气开关等等,给小朋友讲一些安全常识。 进出门时不挤不抢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好品质。 2、教育幼儿进出门时不挤不抢,集体活动时要有秩序。

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摘要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崭新的开始,同时也是进行常规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培养幼儿生活常规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自愿的行为。幼儿常规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它需要所有教师长期的共同努力。我认为必须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幼儿,那么常规管理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幼儿更好的发展。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配合 所谓的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影响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老师教学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老师要在组织活动的环节中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规的培养还需要老师长时间的耐心指导。并且要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及需求,制定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法。幼儿是最容易养成习惯的阶段,因为这个时候幼儿的天性是喜欢模仿,所以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榜样,注意自己在教学中的形象。以下是我在针对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工作中的一些建议: 一、做好准备工作,使幼儿入学时快速融入角色 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新生小班工作是很重要的,也是最累得一个阶

段,但是只要老师们齐心合力,找到合适的方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由于小班幼儿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怀抱,所有刚到幼儿园会比较害怕,而且还要想办法适应新的环境,便会以苦恼、排斥、恐惧、焦虑、抵触等消极的情绪来宣泄自己的不满,这是一件很头痛的问题。所以,如何能让幼儿快速的适应幼儿园里的生活常规是比较难的问题。 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具有较多的方面。洗漱、进餐、午睡、生理问题等很多环节。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的幼儿比较独立,主动的去学习生活技能;有的比较懒惰,从不自己动手去练习和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根据每个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全体幼儿的共同进步。 二、要关爱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最重要的前提。通过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觉到安全、得到了满足。在这基础上。把关爱孩子和耐心教育严格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老师和幼儿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感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师和幼儿就可以更好的沟通。更好的科学管理幼儿、灵活的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常规的培养的方法要灵活应变 幼儿常规的培养不能只凭借空洞说教老式方法,因为对幼儿执行

小班一日常规的培养

小班一日常规的培养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小抓起。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苦恼。不去压制他们,用爱去催化他们,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把常规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生活习惯。下面我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体会,就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并分成若干个阶段:(一)小班上学期进餐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能安静地进餐。2、学会使用餐具。(左手碗,右手拿小勺。)3、进餐时坐姿自然。4、能基本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用手抓菜、不用汤

泡饭、必须用手抓菜时,事后能用餐巾擦干净。)5、学习收拾餐具。 6、能基本不挑食。 7、能初步做到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小班下学期进餐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能愉快地进餐。2、学习吃各种饭菜。3、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4、知道“四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身上干净、碗内干净。)并能初步做到“四净”。 8、能基本学会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并收好自己的餐具。 9、能在固定时间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10、餐后能主动学习收拾桌面。(二)小班上学期穿脱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学会脱鞋袜。2、能将脱下的鞋袜放在固定地方。3、学会解扣子。4、学会脱衣服。5、学会穿鞋子。小班下学期穿脱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学会正确穿袜子。2、能分清裤子的前后。(三)小班幼儿上学期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能轻声走进卧室。2、临睡及起床时保持安静。3、能在固定的地方穿脱衣服。 4、能在30分钟内按时入睡。 5、午睡时能自己表示大小便。(四)小班幼儿下学期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能保持卧室安静。2、学习将脱下的衣裤折叠好,并放在固定的地方。3、能按时午睡。4、睡眠时,不玩其它物品。5、午睡时能主动表示大小便。 6、睡醒后,不与同伴讲话。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

幼儿园新入园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内容 一、来园常规 1. 来园时不哭闹,学习向老师、同伴问好,情绪稳定时能与家长告别再见。 2. 能在成人引导下不惧晨检。 3. 不带危险品、零食入园。能将外衣、帽子等放在固定地方。 4. 学习正确拿小椅子,并轻拿轻放。 5. 玩桌面游戏时,能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不影响别人。 二、饮水常规 1. 认清自己的水杯标志,会自己取水杯,能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不用奶瓶等饮水用具饮水。 2. 学习正确的喝水方法:从口杯柜中取出自己的杯子,老师指导下在保温桶边学着接水。坐在桌边双手端杯,一手拿杯把,一手扶着杯子,一口一口地喝水。身体坐正,不洒水,不玩水杯,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3. 不喝生水,愿意定时饮水,口渴时随时向成人要喝水。 4. 喝水时不说笑,不边走边喝水,不玩耍,不浪费水。 三、饮食常规 1. 餐前能先把椅子搬好、拉开,在去洗手,安静入座。 2. 正确使用勺子,能正确舀起饭菜,送入口中。 3.进餐时不讲话,细嚼慢咽,专心吃完自己的饭菜,不挑食,不剩饭菜。 4. 注意桌面、地面整洁,注意衣服整洁。 5.吃完后能按要求把碗和勺子放在指定的地方。 6. 餐后用小餐巾(饭桌上的餐巾)擦手、倒温开水漱口、再擦嘴。 7. 吃好午餐能按要求进行安静游戏,不乱走乱跑,不做有危险的动作。 四、如厕常规 1. 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随地大小便,不把大小便排在池外,能分清男女厕所 2. 有大小便要求需及时告诉老师,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学习自己提裤子。 3. 不在厕所逗留,玩耍,打闹。 五、盥洗常规 1. 能按老师的要求有序进入盥洗室,不推不挤,排队如厕、洗手。 2.逐渐掌握洗手、洗脸、漱口的正确方法。 3. 饭前、便后、手脏时能主动洗手。 4. 洗手时,水流小一点,学习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5. 盥洗时不把水洒在地上,能保持地面干爽、清洁。 六、区域活动 1. 知道各区域名称,明确区域的空间方位,能说出自己在什么活动区做什么工作。

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幼儿园教育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八条谈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其中谈到: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其一,幼儿入园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这对低龄的幼儿来说相对容易。其二,低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为教师进行常规管理创设了有利条件,同时,良好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将为以后中、大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成为小班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简单管理。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的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是方式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1、入班时,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认识自己的标记,并找出自己的标记朋友,是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找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再如,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势必违反了〈〈纲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管理,我采用了“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回家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我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会很快地将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在学习折毛巾的时候,我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先教幼儿擦完嘴巴后,再将正方形的毛巾变成长方形。幼儿模仿我作法,一会儿就学会了折毛巾。再如,在收拾餐具和晨间谈话时,请能力强的幼儿做小老师,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强了幼儿自信,有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地掌握了一些生活常规。 2、儿歌的妙用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利用餐前的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勺子,左手扶好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快。”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 3、夸张的比喻在建立生活常规的教育中,有时运用一定的夸张比喻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促进常规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拿吃饭这一环节来说吧,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针对这一现象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夸张的教育方法使我班幼儿在进餐习惯上有了较大的

幼儿园小班幼儿一日常规要求

幼儿园小班幼儿一日常规要求 一、入园接待及晨检 1、,来园时不哭闹,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着向老师问好,与家长再见。 2、自觉接受晨检,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衣帽等放在指定的地点。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自己选择室内玩具,爱护玩具,玩后能够整理。 二、做操 在老师带领下,听音乐有精神地做操。 三、入厕及课前准备: 1、上下楼梯要靠右走,不攀爬栏杆,不在楼梯上打闹。 2、能够排队有秩序的入厕,不拥挤,大小便入便池。 3、回到教室能安静等待教师上课。 四、教育活动 1、喜欢参加集体学习活动。 2、学习认真倾听,初步学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回答问题。 4、学习正确的坐姿及绘画、看书姿势。 五、喝水 1、能够排队有秩序的接水喝,能按标志取放茶杯。 2、能够安静喝水,不洒水,不打闹。 3、在老师提醒下,知道口渴时随时喝水。 六、盥洗及餐前准备 1、在老师、生活老师的提醒下有秩序地盥洗,不玩水,方法正确,洗手后不乱摸。 2、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的习惯。 3、能够跟着老师做餐前游戏,不吵闹,不乱摸。 七、午餐 1.学习正确地使用餐具。 2.吃东西时不随便讲话、细嚼慢咽、不咂嘴、嘴里东西咽下后再离开座位。 3.不挑食、不剩饭,尽量保持衣物、桌面、地面整洁。 4.饭后轻轻地把餐具放在指定地点。 5.养成饭后漱口、擦嘴的好习惯。

八、午睡 1.能在老师的提醒或帮助下,有顺序地脱衣裤、鞋袜,鞋子摆放整齐。 2、遵守睡眠室纪律,轻声走路和上下床,不大声说笑影响他人睡眠 3、用正确的睡眠姿势午睡,不蒙头、不玩东西。 九、起床、饮水、自由活动 1、起床后,在生活老师的帮助下穿好衣服、穿好鞋子。 2、午睡起床,取自己的水杯,在指定地点喝水,会相互谦让,不浪费水,口杯用完后会放回原处。 3、选择较为安静的活动,自由结伴,进行自由活动。 十、户外游戏或体育活动 1、喜欢跟老师到户外游戏,会模仿老师做动作。 2、喜欢参加老师组织的体育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3、应在教师视线范围内活动,注意安全。 4、不摔,不乱丢玩具,懂得爱护玩具。 5、能听信号与老师一起迅速地收拾玩具。 十一、加点 安静吃点心,不争抢、不浪费。 十二、区域活动 1、学习辨认区角标记。 2、会使用玩具爱护玩具、学习整理玩具。 3、能在各个区角中安静活动,不干扰同伴、不串区 4、与同伴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会找老师或同伴帮助解决,学习自我防范不做危险动作。 十三、离园准备及离园 1.整理仪表,携带好自己的物品。 2、离园时能在提醒下与老师、小朋友再见。 3、不独自离开幼儿园,不跟陌生人走。

幼儿园小班常规

幼儿园小班常规 一、来园常规; 1、来园时不哭闹,学习向老师、同伴问好,情绪稳定时能与家长告别再见。 2、能在成人引导下不惧晨检。 3、在成人帮助下,将脱掉的外衣挂(放)到指定位置。 4、在成人帮助下,参与晨间户外活动或室内各种活动。 二、饮水常规; 1、认清自己的水杯标志,会自己取水杯,能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不用奶瓶等 饮水用具饮水。 2、学习正确的喝水方法;从口杯柜中取出自己的杯子,放在自己座位的桌前 方,等待老师倒水,或在老师指导下在保温桶边学着接水。坐在桌边双手端杯,一手拿杯把,一手扶着杯子,一口一口地喝水。身体坐正,不洒水,不玩水杯,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3、不喝生水,愿意定时饮水,口渴时随时向成人要喝水 4、喝水时不说笑,不边走边喝水,不玩耍,不浪费水 三、如厕环节 1、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随地大小便,不把大小排在池外,能分清男女厕所 2、有大小便要求需及时告诉老师,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学习自己擦屁股, 自己提裤子。 3、幼儿如厕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上下台阶,小心滑倒。 4、不在厕所逗留,玩耍,打闹。 四、区域活动 1、知道各区域名称,明确区域的空间方位,能说出自己在什么活动区做什么 工作。 2、学习并理解简单的区域规则,活动时要爱护玩具材料,轻轻走路,轻轻说 话,轻轻取放材料。不把去域材料随意带到其它区域,玩完后放回原处,学习按区域材料标志归放材料。 3、会自选活动区的活动材料及选择游戏伙伴,游戏内容。 4、学习并能掌握各区域的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户外体育活动 1、在教师引导下,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中走,跑,跳,爬,攀岩,钻等的基本动作,动作基本 协调。 3、会跟着教师做模仿操,轻器械操等,动作基本合拍,动作基本协调。 4、会选择不同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简单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5、知道户外活动时不随意离开成人和集体,在老师指定范围活动,不互相拥 挤,玩体育器械知道注意安全。 6、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7、会与成人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六、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 1、活动过程中情绪饱满,对活动感兴趣,能跟老师的引领进行感知和操 作活动,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2、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互相学习,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向 老师提出疑问。 3、在活动中会倾听,敢于表示,乐于交流,能运用材料进行操作敢于在 众人面前表现。 4、能听清老师对活动的要求,能在老师领导下坚持完成每一项活动,知 道发言时要先举手,不随意插话,愿意学习良好的倾听,表达,轮流 等学习习惯。能遵守集体规则。 5、能正确的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学习良好的坐姿,举手,看书 等教学常规。 七、离园活动 1、不跟陌生人走,有安全意识。 2、能参加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简单安静的桌面操作活动。 3、家长来接时能放好自己的身活用品,玩具,摆放好自己的椅子 4、能找到自己的衣物,鞋子,在家长的帮助下穿戴整齐。 5、在成人提醒下跟老师说再见。 6、能向家长简单交流自己当日在幼儿园的生活及活动情况。

小班幼儿常规养成现状及其策略的研究

小班幼儿常规养成现状及其策略的研究 摘要: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小班幼儿常规养成现状。通过与幼儿教师的访谈,以及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出小班幼儿常规养成存在问题的原因。再根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宜幼儿良好常规习惯养成的解决措施。小班时期是常规养成的关键期,一切策略的实施都应紧扣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家长与教师应共同努力,为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养成;教师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小班幼儿常规的养成越来越受重视,在整个学前期小班幼儿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小班幼儿在这一时期开始进入集体生活,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在这样的新环境中为他们制定新的规则,培养一些新的习惯对于这些低龄幼儿来讲是相对较容易的,此外这一时期的幼儿在某些方面是处于他律阶段,这就为教师们对其进行常规养成创造了先机,与此同时良好的习惯会对幼儿以后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小班时期建立良好的常规也为以后中大班的学习管理打下良好地基础,所以小班时期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期。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理论上,有利于帮助小班幼儿培养规则意识,从而适应集体生活,喜欢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促进其身心协调、健康的发展,对其以后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1.2.2 实践意义 实践上,有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班级,让小班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秩序化,规范化。让幼儿在有条不紊而不是乱糟糟的环境中快乐的度过自己的每一天。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的坚持以及良好策略的运用。一个班级的常规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以及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质量。 2 小班幼儿常规养成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1 小班幼儿常规养成的现状 2.1.1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现状 通过对三十名小班幼儿教师的访谈记录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三个表格。 表1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调查结果统计 生活活动常规项早晨入园 问候整理自己 的物品 进餐午睡离园 认为存在问题的教 3 19 25 22 5

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培养策略 白岘中心幼儿园李玉英 一、背景与目的 对幼儿进行常规习惯的教育受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甚至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整个精神对开展常规习惯的教育是极为有利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行为训练,经过合理、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幼儿会形成好的常规习惯。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会加大中、大班及小学、中学等的教育难度。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以教师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陶冶幼儿,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有的放失、持之以恒,要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各项工作,等等。这些正是开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最根本的保证。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实际操作存在的困难(如:小班幼儿刚入园,哭闹等等),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至今仍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难题。尝试教学、尝试学习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内容,在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中渗透尝试教学、尝试学习,是幼教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这一年,我班根据自己的特长,依据素质教育的主要精神,在幼儿常规习惯方面作了尝试,并对尝试方法、效果作了详细记录,希望能对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二、培养内容与方法 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往往是在六岁前培养起来的。在六岁前培养上述品质,容易形成动力定型,达到“自然在习惯,少小若天浅”的地步。“三岁定六十”,这句话通俗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尝试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项“顺乎天性,因势利导”的教师工作,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我任教的小二班,共57名幼儿。我班的三名教师都是刚送走大班幼儿来接小班的工作的。所以,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好的常规习惯一定要从小班养成,否则以后抓起来就很费劲。 一年中,我们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教育的主要方法总结如下: (一)热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前提。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只有师幼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影响常规培养的目标。如:由于自己的疏忽,忽视了与沈睿达小朋友的情感交流,在进餐时,他故意东张西望、说说笑笑,影响的旁边的幼儿吃不好饭。经过我的观察和与他多次的聊天,他慢慢的从心里接受了我,我提要求后他非常积极的去努力的表现自己,想得到我的关注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安静、专心的进餐了。 (二)以教师的良好的行为来陶冶幼儿。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