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2、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3、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

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试要求:

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

瓶、细口瓶等

1、试管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

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

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

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

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

冼。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

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

读到0.1毫升。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

)称

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

码盒。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

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

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

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

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

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

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

吹入灯内)

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

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

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合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 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 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 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 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 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人教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 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 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点燃 点燃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 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初中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精华版)

初中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精华版),太全面了,先收藏! 守恒法题型: ⑴ 反应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守恒; ⑵ 混合物总质量与各组分的质量之和守恒; ⑶ 反应前后某元素(或某物质)的质量守恒; ⑷ 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守恒; ⑸ 溶液中离子电荷守恒关系; ⑹ 混合前后溶液或溶质的质量守恒; ⑺ 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守恒关系等 ⑻ 蒸发或稀释溶液时溶质质量守恒 ⑴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⑵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量=外加入物质质量-反应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差量法题型: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 酸: CO 、CO 2 H 2CO 3 CaCO 3、Na 2CO 3、NH 4HCO 3…… 甲烷(CH 4)、乙醇(C 2H 5OH ) 乙酸(CH 3COOH )…… 单质:石墨、金刚石 混合物: 石油、煤、天然气 生铁和钢 含碳 的物质 纯净物: 空气 CO 2 CO H 2CO 3 2CO 3 CaCO 3 NH 4H 12O 6 C 2H 5OH 淀粉 NaHCO 3 Ca(HCO 3)2

⑴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差量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⑵根据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的差量,求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⑶根据金属和酸反应前后的差量解答有关天平平衡的问题; 解题关键:分析质量变化的原因及规律,根据题意,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关系 信息: SO2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O2能被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而除去 日常生活中的结晶现象: ①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出现白色的盐斑,是因为汗水中含有的氯化钠等物质结晶析出晶体的缘故。 ②久置的硫酸铜溶液的试剂瓶口出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③海水晒盐。 ⑴蓝色溶液——CuSO4 ⑵黄色溶液——FeCl3 ⑶蓝色不溶物——Cu(OH)2 ⑷红褐色不溶物——Fe(OH)3 ⑸白色不溶物——BaSO4、AgCl、BaCO3、CaCO3、Mg(OH)2 ⑹打开盛液体的瓶盖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 ⑺片状白色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潮解的是——NaOH ⑻黑色粉末——CuO、MnO2、C ⑼红色粉末——Fe2O3 ⑽红色光亮的金属——Cu ⑾溶于水产生大量热——浓H2SO4、CaO等 俗名学名化学式 金刚石、石墨C 酒精乙醇C2H5OH 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生石灰氧化钙CaO 醋酸(熔点16.6℃,固态称为冰醋酸)乙酸CH3COOH 木酒精、木醇甲醇CH3OH 干冰固态CO2 CO2 铜绿、孔雀石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氢硫酸H2S 亚硫酸H2SO3 盐镪水(工业名称)氢氯酸、盐酸HCl 水银汞Hg 纯碱、苏打、面碱碳酸钠Na2CO3 纯碱晶体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酸式碳酸钠、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精品)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名化学反应)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常见现象 物质状态改变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同时伴有能量变化:发光、吸热、放热等 举例 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等 食物腐烂、金属生锈、燃烧等 联系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子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等 如: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 稳定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区分“性质”与“变化”】 “性质”语句中含有关键字。如:是、能(够)、可(以)、(不)会、(不)易、难等 例:性质如:“汽油可燃烧”、“汽油易挥发” 变化如:“汽油燃烧”、“汽油挥发”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操作 现象 结论 燃着时 1.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 2.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1.吹灭蜡烛 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 产生一缕白烟 将蜡烛重新点燃 石蜡蒸气 白烟具有可燃性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药品的取用】“三不”:不触、不闻、不尝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液体(1~ 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用剩的药品处理: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常见仪器】 集气瓶(装气体,也可做反应容器,但不能加热) 【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 【倾倒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要紧挨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量筒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实测数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测数偏小)。 可直接加热的:可间接加热的(垫石棉网):反应容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点内容,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讲解。 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箭头要标明。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通过上面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习的很好的。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全)91678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组成: 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MgO2Mg+O22MgO注:MgO: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4Al+3O2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 3Fe+2O2Fe3O42Cu+O22CuO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2SO4+MgMgSO4+H2↑2HCl+MgMgCl2+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2SO4+2AlAl2(SO4)3+3H2↑6HCl+2Al2AlCl3+3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ZnZnSO4+H2↑2HCl+ZnZnCl2+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FeFeSO4+H2↑2HCl+FeFeCl2+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M(金属)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 M(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3CuSO4Al2(SO4)3+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考点二、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考点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装点移—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 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教学提纲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 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 ②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给液体加热:①预热、用外焰加热; ②试管与桌面成45O角向上倾斜; ③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④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⑤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量筒与托盘天平的使用: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记忆篇)

阳焱发: 人怎么可以平庸的活着? 勇敢去追求自己所想的吧孩子们。。。No。1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 2氢气 O 2 氧气 N 2 氮气 C碳 P磷 S硫 Fe铁 Cu铜 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 2O水 CO 2 二氧化碳 CO一氧化碳SO 2 二氧化硫 SO 3 三氧化硫 P 2O 5 五氧化二磷 Fe 2 O 3 氧化铁 Fe 3 O 4 四氧化三铁 CaO氧化钙 MgO氧化镁 CuO氧化铜 ZnO氧化锌 FeO氧化亚铁 MnO 2二氧化锰 Na 2 O氧化钠 (2)酸:HCl盐酸 H 2SO 4 硫酸 HNO 3 硝酸 H 3 PO 4 磷酸 H 2 CO 3 碳酸 H 2 SO 3 亚硫酸 (3)碱:NaOH氢氧化钠 KOH氢氧化钾Ca(OH) 2氢氧化钙 Ba(OH) 2 氢氧化钡 Cu(OH) 2 氢氧化铜 Fe(OH) 3氢氧化铁 Fe(OH) 2 氢氧化亚铁 Al(OH) 3 氢氧化铝 Mg(OH) 2 氢氧化镁 (4)盐:NaCl氯化钠 Na 2CO 3 碳酸钠 ZnCl 2 氯化锌 CaCl 2 氯化钙KCl氯化钾Na 2 SO 4 硫酸钠 CuSO 4硫酸铜 AgCl氯化银FeCl 3 氯化铁 FeCl 2 氯化亚铁 AlCl 3 氯化铝FeSO 4 硫酸亚铁 Fe 2(SO 4 ) 3 硫酸铁ZnSO 4 硫酸锌 CaCO 3 碳酸钙 BaCl 2 氯化钡 BaSO 4 硫酸钡 KClO 3 氯酸钾 KMnO 4 高锰酸 钾 K 2MnO 4 锰酸钾 KNO 3 硝酸钾 Cu(NO 3 ) 2 硝酸铜Hg(NO 3 ) 2 硝酸汞 NH 4 Cl氯化铵NH 4 NO 3 硝酸铵 (NH 4) 2 SO 4 硫酸铵NH 4 HCO 3 碳酸氢铵 NaHCO 3 碳酸氢钠 Cu 2 (OH) 2 CO 3 碱式碳酸铜 (5)有机物:CH 4甲烷 C 2 H 5 OH乙醇(酒精) CH 3 OH甲醇 CH 3 COOH乙酸(醋酸) CO(NH 2 ) 2 尿素,葡 萄糖:C 6H 12 O 6 淀粉:(C 6 H 10 O 5 ) n 初三化学必需的记忆性知识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 2O 5 、CaO、NaOH、Ca(OH) 2 、KClO 3 、KCl、Na 2 CO 3 、NaCl、无水CuSO 4 ;铁、镁 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 2、Fe 3 O 4 ▲KMnO 4 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 2O 3 、HgO、红磷▲硫:淡黄色▲Cu 2 (OH) 2 CO 3 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 4溶液、CuCl 2 溶液、Cu(NO 3 ) 2 溶液);凡含Fe2+ 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SO 4溶液、FeCl 2 溶液、Fe (NO 3 ) 2 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 Fe 2(SO 4 ) 3 溶液、FeCl 3 溶液、Fe (NO 3 ) 3 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 3、BaCO 3 (溶于酸) AgCl、BaSO 4 (也不溶于 稀HNO 3) 等②碱:蓝色↓:Cu(OH) 2 红褐色↓:Fe(OH) 3 白色↓:其余不溶性碱为白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