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物分析学:总论第三章 样品前处理和药物提取技术自测题

药物分析学:总论第三章 样品前处理和药物提取技术自测题

药物分析学:总论第三章 样品前处理和药物提取技术自测题
药物分析学:总论第三章 样品前处理和药物提取技术自测题

总论

第三章样品前处理和药物提取技术

自测题

一、最佳选择题

1.最常见生物样品有________.

A.血液样品

B. 尿液样品

C.肝脏样品

D.头发样品

E.唾液样品

2.为了完全去除蛋白质,其离心速度应大于_______.

A.1000r/min

B. 3000r/min

C.5000r/min

D.7000r/min

E.10000r/min

3.溶剂提取时,水相pH的选择很重要,因为它决定药物的存在状态。一般来说,碱性药物最佳pH值要高于pKa值______,而酸性药物则要低于pKa值_____,这样就能使90%的药物以非电离形式存在而更易被有机溶剂提取

A.1~2个pH单位, 1~2个pH单位。

B. 1~2个pH单位, 3~4个

pH单位。

C. 3~4个pH单位, 1~2个pH单位。

D. 3~4个pH单位, 4.5~5个pH单位。

E. 4.5~5个pH单位,3~4个pH单位。

4.不属于固相萃取操作流程的是________。

A.柱活化B.加样C.柱清洗和柱干燥D.样品洗脱E.样品干燥

5.不属于超临界萃取在生物样品预处理中优点的是_______。

A.回收率高,不易乳化

B.分析速度快,适于批量处理

C.适用范围小

D.易于联用E减少了有毒性的有机溶剂的使用

6. 使用离子对提取法,欲提高药物提取入有机相的量,应选择对离子对溶解度_______的有机溶剂。

A.大B.小C.尽量一样D.或大或小E.没有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

1.生物样品预处理的目的为______。

A.使药物或代谢物从结合物及结合物中释放出来,以测定药物或代谢物总浓度。

B.生物样品介质组成复杂,对药物测定干扰多,且药物组分很微量,必须先经过分离、纯化、富集。

C.为了适应和满足测定方法的专属性要求。

D.防止分析仪器的污染,提高测定方法的效能。

E. 降低成本。

2.生物样品预处理要考虑的因素为_______。

A.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存在形式。B.待测药物的浓度范围。C.药物测定目的。D.选用的生物样品类型。

E.样品预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关系。

3.去除蛋白质的常用方法有______。

A.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脱水。B.加入中性盐盐析。

C.加入强酸生成不溶性盐。D.加入重金属盐类沉淀剂。

E.加热法使热蛋白变性。

4.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大致分为以下步骤_ __。

A.有机破坏。

B.除蛋白。

C.分离,纯化与浓集。

D.结合物水解。E.化学衍生化。

5. 在离子对提取法中,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反离子的原则______。

A.测定碱性药物时,一般用烷基磺酸类作为反离子。

B.测定碱性药物时, 一般用烷基季铵类化合物作为反离子

C.测定酸性药物时,一般用烷基季铵类化合物作为反离子。

D. 测定酸性药物时,一般用烷基磺酸类作为反离子。

E.测定碱性药物时,可以选任何酸类作为反离子;测定酸性药物时,可以选任何碱类作为反离子。

6. 下面关于微透析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 其实质是膜分离技术。

B. 关键部件是微透析探针。

C. 只能为色谱分析(GC、HPLC等)进行采样和制备样品。

D. 是一种在体取样技术,但是样品一定要预处理后才能用于测定。

E. 对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三、配伍选择题

A. 柱切换技术,

B.微透析技术, C去除蛋白. D.血浆 E. 超滤法

1.将采集的静脉血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合后,以2500~3000 r/min离心5~10 min使与血细胞分离,所得淡黄色上清液为______。2.血浆中加入与水相溶的甲醇,为了_________。

3.一种在不破坏(或破坏很少)生物体内环境的前提下,对生物体细胞液的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进行连续取样和分析的新技术是______。4.能够由阀来改变流动相走向与流动相系统,从而使洗脱液在一特定时间内从预处理柱进入分析柱的技术为_______。

5.血液中游离药物测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四、简答题

1.结合物为什麽要水解?通常有几种水解方法?

2.测定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SPE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4.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和特点。

5.简述化学衍生化的分类方法。

6.试举例说明,样品制备时应考虑的问题。

五、计算题

取含巴比妥的血浆样品5ml,酸化后,精密加入25ml氯仿萃取,过滤,取滤液4.0ml,用0.45mol/LNaOH4.0ml振摇,取此碱性水层于260nm处测得吸收度A1为0.606,另取滤液4.0ml,加1mol/L硼酸-KCl缓冲液(pH约为10)4.0 ml振摇提取,取水层于260nm处测得

A2为0.229。同时取25.0μg/ml巴比妥氯仿溶液4.0ml,照上法提取,测定,测得A1`为0.608, A2`为0.202,计算血浆中巴比妥的含量

(mg/ml)。

参考答案:一、1.A,2.E,3.A,4.E,5.C,6.A;二、1.ABCD,2.ABCDE,3.ABCDE,4.ABCDE,5.AC,6.ABE; 三、1.D,2.C,3.B, 4.A, 5.E; 五、0.1161mg/ml

(单伟光)

大化学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9大化学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9大化学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2016-06-14 农业检测 农业检测 9大化学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快速、简便、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减少由于不同人员操作及样品多次转移带来的误差,还可以避免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分析工作中,试样的前处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一些难分解的样品有时成为分析测定中的主要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分析仪器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应用了各种高新技术的精密分析仪器以及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分析化学的发展。作为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样品前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过程中的地位及分类 1.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过程中的地位 在一个完整的样品分析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4个步骤:①样品采集;②样品前处理;③分析测定;④数据处理与报告结果。其中样品前处理所需时间最长,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三分之二。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分析前的样品处理却要几小时。因此样品的前处理是分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样品前处理过程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分析方法的优劣。由于样品前处理过程的重要性,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分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 2.样品前处理技术分类 按照样品形态来分,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固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主要有索氏提取、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加速溶剂萃取等。液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主要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液膜萃取、吹扫捕集、液相微萃取等。气体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有固体吸附剂法、全量空气法等。 2样品前处理入技术的发展 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仍然是经典方法,主要是技术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新材料、新试剂、新方法得到了发展,更方便实用的设备被不断开发出来。

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

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应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定药物的性质和测定方法三个方面的问题。1.样品的分离、纯化技术应该依据生物样品的类型。例如,血浆或血清需除蛋白,使药物从蛋白结合物中释出;唾液样品则主要采用离心沉淀除去粘蛋白;尿液样品常采用酸或酶水解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出,当原型药物排泄在尿中时,可简单地用水稀释一定倍数后进行测定。2.根据被测定药物的结构、理化及药理性质、存在形式、浓度范围等,采取相应的前处理方法。例如,药物的酸碱性(pka)、溶解性质涉及到药物的提取手段;是否具有挥发性涉及到能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光谱特性及官能团性质涉及到分析仪器的选择、能否制成衍生物及应用特殊检测器的可能性。药物在样品中的浓度相差很大,浓度大的样品,对前处理要求可稍低;浓度越低则样品前处理要求越高。此外,药物在体内常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其中一些代谢物仍具有药理活性,需要与原型药分别测定,因而也要了解药物的药理学性质和药物动力学特性。3.样品于测定前是否需要纯化以及纯化到什么程度均与其后采用的测定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即纯化程度与所用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分离能力、检测系统对不纯样品污染的耐受程度等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放射免疫测定法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当初步除去主要干扰物质之后即可直接测定微量样品;而对灵敏度和专属性较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离要求就要相应高一些;至于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防止蛋白质等杂质沉积在色谱柱上,上柱前需对生物样品进行去蛋白,有时对被测组分进行提取、制备衍生物等前处理。 样品处理步骤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去除蛋白质 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均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如保护HPLC柱不被沾污),延长使用期限。去除蛋白法有以下几种。 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常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含药物的血浆或血清与水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3)时,就可以将90%以上的蛋白质除去。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种类不同时,析出的蛋白质形状亦不同;并且所得上清液的pH值也稍有差别,如用乙腈或甲醇时,上清液pH为8.5~9.5,用乙醇或丙酮时,上清液pH为9~10。操作时,将水溶性有机溶剂与血浆或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作为样品。通常分离血浆或血清用的离心机(3000r/min)不能将蛋白质沉淀完全,而采用超速离心机(10000r/min)离心1~2min 便可将析出的蛋白质完全沉淀。离心时应用超速离心机专用的具塞塑料尖底管,可使析出的蛋白质牢固地粘在管底,便于上清液的吸取。 2.加入中性盐加入中性盐,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常用的中性盐有: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操作时,如按血清与饱和硫酸铵的比例为1:2,混合,离心(10000r/min)1~2min,即可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所得上清液的pH为7.0~7.7这种利用盐析的方法与有机溶剂提取法并用时,药物的回收率高,因而常常被采用。 3.加入强酸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住盐而沉淀。常用的强酸有: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及5%偏磷酸等。含药物血清与强酸的比例为1:0.6混合,离心〈10000r/min)1~2min,就可以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取上清液作为样品。因加入了强酸,上清液呈酸性(pH0~4),在酸性下分解的药物不宜用本法除蛋白。过量的三氯醋酸可经煮沸,分解为氯仿和二氧化碳而被除去;也有用乙醚提取过量三氯醋酸的方法。过量的高氯酸可用碳酸钾、

样品前处理方法-氮吹浓缩.doc

样品前处理方法 -氮吹浓缩 1.引言 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复杂的过程,因为色谱分析技术涉及的样品种类繁多、样品组成及其浓度复杂多变。样品物理形态范围广泛,对采用分析方法进行直接分析测定构成的干扰因素特别多,所以需要选择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及其技术,达到分析测定或评价和调查的目的。现代色谱仪器对一个样品的分析测定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色谱分析样品制备过程所用的时间却仍然很长。据统计,在大部分的色谱分析实验中,将一个原始样品处理成可直接用于色谱仪器分析测定的样品状态,所消耗的时间只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60%-70%,而色谱仪器测定此分析样品的时间只约占 10%,其余的时间是用于此样品测定结果的整理和报告等。 2.样品前处理过程 2.1 预处理 对样品进行粉碎、混匀和缩分等过程称为预处理。 固体样品——含水较低,粉碎过筛。含水量较高取食用部分切碎或先烘干后 粉碎过筛。 液体、浆体——搅拌混合均匀 互不相容的液体——先分离再取样 特殊样品——根据实验要求特殊处理 2.2 提取 浸提——针对固体样品使待测组分转移到提取液中 萃取——针对液体样品,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达到提取目的。 2.3 净化 去除杂质的过程称为净化。 萃取法——适用于液体样品,少量多次 化学法——通过使杂质或待测物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其溶解性,使其与原体系分离。

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吸附能力、电荷、分子量、分子极性和亲和力等)不同,使各组分在支持物上的移 动速度不同,而集中分布在不同区域,借此将各组分分离。 2.4 浓缩 样品经过提取净化后,体积变大,待测物浓度降低,不利于检测,所以浓缩 的目的是减小样品体积提高待测物浓度,常见方法如下: 常压浓缩——适用于挥发性和沸点相对较低的组分,通过升高温度,将溶剂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从而达到浓缩目 的。 减压浓缩——通过抽真空,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在不改变物质化学性质的前提下降低物质的沸点,使一些高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或沸点高的溶剂在 低温下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 冷冻干燥——冷冻的同时减压抽真空,使溶剂升华,适用于生物活性样品。 氮吹浓缩——适用于体积小、易挥发的提取液。采用惰性气体对加热样液进行吹扫,使待处理样品迅速浓缩,达到快速分离纯化的效果。该方法操 作简便,尤其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被广 泛应用于农残检测,制药行业和通用研究中的样品批量处理。 2.5 氮气漩涡吹扫技术 该装置采用氮气旋涡旋转吹扫技术 , 样品在一定温度下 , 通过氮气吹扫 , 使待测物质获得良好富集效果。浓缩仪由微处理器控制 , 保证样品的自动浓缩蒸发。气体喷嘴吹出氮气流在浓缩管内形成螺旋状气流 , 减缓了气流冲力 , 使溶剂均匀挥发且不飞溅。

生物样品前处理

生物样品前处理 2010-01-08 12:02:45| 分类:生物样品预处理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 .生物样品预处理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分离分析过程中最繁琐的一个步骤。与原料药物和制剂相比,生物样品更为复杂:微量药物分布在大量生物介质中,对分析仪器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样品中含有大量内源性物质,不仅能与药物及其代谢物结合,而且常干扰测定。因此,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必须经过分离、纯化与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行化学改性处理,从而为最后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仍为溶剂萃取法,方法耗时、危害人体、污染环境,萃取使用大量溶剂,分析时需浓缩,会导致有效组分的损失。本文仅对近年相关文献报道的几种药物分析过程中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及应用进行综述。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是环保型分离浓集技术,具有萃取效率和选择性高、省时、萃取溶剂(如便于挥发、提取物较为“干净”、环境污染少、操作条件易于改变等特点,不仅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环境、医药及一些天然产物的分析,在生物体内药物分析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是控制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条件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和常温时,溶解

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成分立即与气态的超临界流体分开。该技术对于挥发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小分子萜类及热敏物质等的提取,较传统方法有很多优越性。 常用萃取剂为。由于超临界流体是非极性溶剂,对于低极性和非极性的化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溶解性能,而对于大多数无机盐、极性较强的物质几乎不溶。通过添加改性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水等,并通过加压改善其溶解性能,使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生物碱类、黄酮类、皂甙类等的应用也日趋普遍。 针对生物样品中通常含有不同极性组分或含有大量脂溶性成分干 扰的特点,当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能力及消除脂类干扰两个方面[2]。 固相萃取技术以选择性吸附与选择性洗脱的液相色谱分离原理,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 按照所采用固相萃取剂的种类,可将固相萃取法分为3类:正相、反相和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当前固相萃取剂的开发主要侧重于扩大萃取剂的适用范围,将极性、非极性基团,离子交换基团或高分子树脂混合使用的混合型吸附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根据分析物的极性、溶解度、pKa等理化性质,选取适合的固相萃取柱。对于非离子性物质而言,优先使用极性相似的固相萃取柱,如弱极性或非极性化合物选用、、等非极性柱,极性较强的则使用CN、柱。强离子型分析物则采用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对于某些弱酸或弱碱性化合物,

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

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 课程报告 样品前处理方法:固相萃取(SPE) 班级: 应用化学121班 学号: 201238705131

固相萃取(SPE) 1.基本原理 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SPE也是一个柱色谱分离过程,分离机理、固定相和溶剂的选择等方面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有许多相似之处。分离模式有正相(吸附剂极性大于洗脱液极性)、反相(吸附剂极性小于洗脱液极性)等。 1.1.1 正相固定相 正相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都是极性的,用来萃取(保留)极性物质。在正相萃取时目标化合物如何保留在吸附剂上,取决于目标化合物的极性官能团与吸附剂表面的极性官能团之间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了氢键、π—π键相互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的极性-极性作用。正相固相萃取可以从非极性溶剂样品中吸附极性化合物。 1.1.2 反相固定相 反相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通常是非极性的或极性较弱的,所萃取的目标化合物通常是中等极性到非极性化合物。目标化合物与吸附剂间的作用是疏水性相互作用,主要是非极性-非极性相互作用,是范德华力或色散力。 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也与液相色谱常用的固定相相同,只是在粒度上有所区别。SPE柱的填料粒径(>40μm)要比HPLC填料(3~10μm)大。由于短的柱床和大的粒径,SPE柱效比HPLC色谱柱低得多。因此,用SPE只能分开保留性质有很大差别的化合物。与HPLC的另一个差别是SPE柱是一次性使用。 SPE的操作步骤: 1.2.1 柱预处理 目的之一是除去填料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另一个目的是使填料溶剂化,提高

关于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关于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作者:

-----------------------日期: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列表式,图示式和函数式。 列表式:将实验数据制成表格。它显示了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它是标绘曲线的基础。 图示式: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它直观地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报告与论文中几乎都能看到,而且为整理成数学模型(方程式)提供了必要的函数形式。 函数式:借助于数学方法将实验数据按一定函数形式整理成方程即数学模型。 熟悉相关和回归的定义,相关系数的定义,直线回归的最小二乘法。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考察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的评价(效能指标—分析品质因数) :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测定法的效能指标可评价分析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 1.精密度 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偏)差(SD或S);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表示。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所得RSD应争

生物等效性实验生物样品处理注意事项(严)知识讲解

生物等效性实验生物样品处理注意事项(严)

生物等效性实验生物样品处理注意事项一、样品采集后的的处理和贮存 鉴于生物样本的特点,为了避免样品中被测药物发生分解或产生其他化学变化,取样后最好立即进行分析测定,但实际工作中几乎无法做到,常需将收集到的样品冷藏、冰冻,临用前再融化并放至室温后使用。在样本冷冻贮藏前,需及时进行处理。 1.1血液样本处理注意事项 1.1.1. 在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含有葡萄糖或电解质(含钾、钠、氯离子)的液体时,建议3小时以后采集静脉血样本进行这些项目的检验,以防止上述检验项目因输液引起的假性升高。 1.1.2保定非麻醉状态的动物时应尽量避免用力挤压动物头颈和胸腹,以免引起血液淤滞,局部组织缺氧,造成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血液含氧量等指标时。 1.1.3血液中红细胞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溶血可造成红细胞内的物质向细胞外转移,如K+、Mg2+和某些酶类(LD、AST、ALT、ACP);另外,溶血还可干扰某些化学项目(TBil、DBil、TC等)的测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血样本应防止溶血。引起溶血的原因有:注射器采血时抽吸力太大;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失调;混匀样本时过度振荡;注射器或采血容器带水或容器污染;全血放置时间长或突然受冷或受热;注射器中的血沫注入采血容器;真空采血时如未

采满至相应刻度,残存负压造成红细胞破裂;不拔针头直接注入采血容器;样本离心时离心力过大等。为避免溶血,取血时应注意: ①、抽拉注射器时应尽量避免注射器内产生大量真空; ②、添加抗凝剂后的容器在除必要干燥流程后应及时密封; ③、混匀样本时避免用力过度,切勿产生泡沫; ④、避免重复使用注射器、针头、采血管、毛细玻璃管等一次性用品,手术刀片和剪刀等器材取材时尽量洗去残留血液; ⑤、采血时的室温应控制在22℃至25℃,采取的血液容器在需要放入冰盒时,切勿紧贴冰袋,冰水; ⑥、当注射器内因吸入空气产生血沫时,注意弃掉血沫,在将血液注入采血容器时勿将血沫一并注入; ⑦、使用真空采血管需抽取负压时切勿过量; ⑧、将血液注入采血容器时要除去针头,轻柔推入; ⑨、离心带有血细胞的血样时,按照规格设定离心参数; 1.1.4. 正确选择采集管。通常情况下多采用血清为样本(不抗凝),部分检测项目需注意样本属性为血清或血浆,两者不可替代。一些特殊检验项目需要使用抗凝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以防止样本凝血或红细胞形态的改变;抗凝血样本采集后立即轻轻摇匀至少上下颠倒8次,以防凝血发生。 1.1.5. 多项化验采血顺序:血培养瓶(厌氧瓶优先)→蓝帽管→黑帽管→红/黄帽管→绿帽管→紫帽管→灰帽管→其他。

微生物样品前处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样品前处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保证微生物样品检测的有效性,必须有合理的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食品(微生物检测)样品的前处理。 3.职责: 由微生物操作人员进行微生物检测前的样品前处理。 4.操作步骤: 1实验室接到送检样品后应认真核对登记,确保样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检验要求。 1.1.2 实验室应按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防止样品中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1.1.3 冷冻食品应在 45 ℃以下不超过15 min ,或2 ℃~5 ℃不超过 18 h 解冻后进行检验。 1.2 检验方法的选择 1.2.1 应选择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方法。 1.2.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检验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定性检验方法时,应以常规培养方法为基准方法。 1.2.3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检验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定量检验方法时,应以平板计数法为基准方法。 2前处理步骤 2.1肉与肉制品检验按GB/T 4789.17-2003执行 蛋与蛋制品检验按GB/T 4789.19-2003执行

水产食品检验按GB/T 4789.20-2003执行 冷冻饮品、饮料检验按GB/T 4789.21-2003执行 调味品检验按GB/T 4789.22-2003执行 冷食菜、豆制品检验按GB/T 4789.23-2003执行 糖果、糕点、蜜饯检验按GB/T 4789.24-2003执行 酒类产品前处理按GB 4789.25-2003执行 2.2其他产品按GB 4789.1-2016及GB 4789.2-2016中步骤进行 样品的稀释 2.2.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g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或放入盛有225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2.2.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2.2.3 用1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2.2.4 同理操作,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批准/日期:审核/日期:编制/日期:

样品前处理技术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进展一 1.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 一个完整的样品分析过程,包括从采样开始到写出报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获:(1)样品采集,(2)样品处理,(3)分析测定,(4)数据处理,(5)报告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幻,上述五个步骤中各步所需的时间相差甚多,各步所需的时间占全部分析时间的百分率为:样品采集6.%,样品处理61.0%,分析测试6.%;数据处理与报告27.0%.其中,样品处理所需的时间最长,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三分之二.这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中,分析化学的发展集中在研究方法的本身,如何提高灵敏度、选择性、及分析速度;如何应用物理与化学中的理论来发展新颖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以满足高新技术对分析化学提出的新目标与高要求;如何采用高新技术的成果改进分析仪器的性能、速度、及自动化的程度,因而忽视了对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造成目前这种严峻的局面.目前,花在样品前处理上的时间,比样品本身的分析测试所需的时间,几乎多了一个数量级.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分析前的样品处理却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因此,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分析化学家的关注,各种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当代分析化学的重要课题与发展方向之一,快速、简便、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减少由于不同人员的操作及样品多次转移带来的误差,对避免使用大量溶剂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深远的意义.样品前处理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对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从环境中采集的样品,无论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几乎都不能未经处理直接进行分析测定.特别是许多环境样品以多相非均一态的形式存在,如大气中所含的气溶胶与飘尘,废水中含的乳液、固体微粒与悬浮物,土城中还有水份、微生物、砂砾及石块等. 所以,采集的环境样品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测定。 经过前处理的样品,首先可以起到浓缩被测痕量组份的作用,从而提高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最小检测极限.因为环境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很低,难以直接测定,经过前处理富集后,就很容易用各种仪器分析测定,从而降低了测定方法的最小检测极限;其次可以消除基体对测定的干扰,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否则基体产生的讯号可以大到部份或完全掩盖痕量被测物的讯号,不但对选择分析方法最佳操作条件的要求有所提高,而且增加了测定的难度,容易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还有通过衍生化的前处理方法,可以使一些在通常检测器上没有响应或响应值较低的化合物转化为具有很高响应值的化合物,如硝基烃在目前各种检测器上响应值均较低,把它还原为氨基烃再经三氟乙酸衍生处理后,生成带电负性很强的化合物,它们在电子捕获检测器上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衍生化通常还用于改变被侧物质的性质,提高被测物与基体或其他干扰物质的分离度,从而达到改善方法灵敏度与选择性的目的,此外,样品经前处理后就变得容易保存或运翰。因为环境样品浓度低,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应用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环境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是环境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环境分析的一个前沿课题。文章综述了传统的前处理方法以及前处理方法在环境分析中的意义,环境分析样品前处理新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环境分析;前处理;新技术;应用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目前,环境中污染物的分析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完整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须包括分析目的确定、分析方法选择、样品釆集、样品前处理、样品测定、数据处理以及分析结果报告步骤。样品前处理过程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关键。所谓样品前处理是指从复杂样品基质中提取、净化、分离、浓缩待测目标分析物的过程,使被测组分转化成可测定的形式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检测。同时样品前处理又是整个分析过程中最耗时、劳动强度要求最高、对分析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影响最大的步骤。因此,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在分析化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样品前处理新技术与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当代分析化学的重要课题与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一些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沉淀分离、索式萃取、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分离、蒸傾、离心等方法仍然被分析工作者所采用,但这些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萃取效率低、操作步骤复杂、处理时间冗长、且大量使用有毒有害有机溶剂,污染环境的同时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要不断发展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 1 前处理方法在环境分析中的意义 环境分析和监测是环境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化学、环境科学的发展水平有赖于环境分析化学的进展。通常,环境分析试样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样品来源广泛;(2)样品组成复杂;(3)样品中分析对象的含量低;(4)样品的稳定性差。鉴于环境分析试样的以上特点,一个完整的样品分析大致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报告结果等五个步骤。统计结果表明,上述步骤所需时间各占全部分析时间的百分率为:样品采集 6.0 %;样品处理61.0 % ;分析测定 6.0 %;数据处理与报告27.0 % 。其中,样品处

样品预处理新方案-----QuEChERS

样品预处理新方案-----QuEChERS 主讲人:上海月旭公司食品安全检测产品经理样品前处理应用专家安保超(仪器信息网id: abc_1982) 导言: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而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有超过2000种食品样品用作农药残留分析,因此,发展快速、可靠、灵敏和实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无疑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用者安全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基础。农药残留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痕量分析技术,而传统的提取净化技术,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随之而产生的更快速,更高效的前处理技术,就是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QuEChERS 方法。 希望大家借此次交流机会,共同参与探索有关QuChERS的任何问题,欢迎大家就QuChERS的原理、工作步骤、以及产品组分、应用等问题前来提问,也欢迎农残检测方面的高手前来与abc_1982交流切磋。 内容提纲: 1. 什么是QuEChERS? 2. QuEChERS如何工作? 3. QuEChERS产品选择指南 4. 如何克服基质效应 5. QuEChERS应用扩展 6. Welchrom? QuEChERS方法应用实例 一、什么是QuEChERS? 1.1 引言: QuEChERS(发音类似于Catchers),取快速(Quick),简单(Easy),价廉(Cheap),高效(Effective),耐用(Rugged)和安全(Safe)六个单词的首字母。它是一种用于高湿度食品中多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制备与净化技术。自从Anastassiades和Lehotay等人在2003年创建这一技术以来,QuEChERS 在食品中的农药分析领域里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之所以可以用于食品的分析,是因为它将几步实验步骤合为一步,并与以往的费时费力的提取方法如Luke法相比,更拓宽了所能应用的极性农药的范围。该方法自出现以来在这几年里经历了许多改进。这些改进可以提高某些种类农药的回收率。在QuEChERS

生物样品前处理

第四节 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技术 一般要在测定之前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即进行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行化学衍生化,从而为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生物样品进行前处理的目的在于: 1.药物进入体内后,经吸收、分布、代谢,然后排出体外。在体液、组织和排泄物中除了游离型(原型)药物之外,还有药物的代谢物、药物与蛋白质形成的结合物、以及药物或其代谢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形成的葡萄糖醛酸甙(glucuronides)、硫酸酯(sulphates)缀合物等多种形式存在,需要分离后测定药物及代谢物; 2.生物样品的介质组成比较复杂。如在血清中既含有高分子的蛋白质和低分子的糖、脂肪、尿素等有机化合物,也含有Na +、K+、X-等无机化合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蛋白质,若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时,蛋白质会沉积在色谱柱上发生堵塞,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因此,为了保护仪器,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必须进行除蛋白等前处理。 一、常用样品的种类、采集和贮藏 生物样品包括各种体液和组织,但实际上最常用的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血液(血浆、血清、金血)、尿液、唾液。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选用乳汁、脊髓液、精液等。 (一)血样 血浆(plasma)和血清(serum)是最常用的生物样品。 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反映了药物在体内(靶器官)的状况,因而血浆浓度可作为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 供测定的血样应能代表整个血药浓度,因而应待药物在血液中分布均匀后取样。 由采集的血液制取血浆或血清。 血浆的制备 将采取的血液置含有抗凝剂(如:肝萦、草酸盐、拘橡酸盐、EDTA、氟化钠等)的试管中,混合后,以2500~3000rpm离心5min使与血细胞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浆。 血清的制备 将采取的血样在室温下至少放置30min到1h,待凝结出血饼后,用细竹捧或玻璃棒轻轻地剥去血饼,然后以2000~3000rpm离心分离5~10min,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清。 血浆比血清分离快,而且制取的量多,其量约为全血的一半。 血浆及血清中的药物浓度测定值通常是相同的。基于上述原因,现在国外多采用“专用血清”来测定药物的浓度。 血样的采血时间间隔应随测定目的的不同而异。 如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时,则应在血中药物浓度达到稳态后才有意义。但每种药物的半衰期不同,因此达到稳态的时间也不间,取样时间也随之不同。 采取血样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分析。如不能立即测定时,应妥善储存。血浆或血清样品不经蒸发、浓缩,必须置硬质玻璃试管中完全密塞后保存。 要注意采血后及时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再进行储存。若不预先分离,血凝后冰冻保存,则因冰冻有时引起细胞溶解从而妨碍血浆或血清的分离或因溶血影响药物浓度变化。 (二)唾液 唾液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口腔粘膜内许多散在的小腺体分泌液混合组成的,平时所说的唾液就是指此混合液。 唾液的相对密度为1.003~1.008;pH值在6.2~7.6之间变动,分泌量增加时趋向碱性而接近血液的pH值;通常得到的唾液含有粘蛋白,其粘度是水的1.9倍。 唾液的采集应尽可能在剌激少的安静状态下进行。一般在漱口后15min收集。 也可以采用物理的(如嚼石蜡块、橡胶、海绵)或化学的(如酒石酸)等方法剌激,使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唾液。 唾液中含有粘蛋白,唾液的粘度由粘蛋白的含量多少而定。 用唾液作为样品测定药物浓度有几个优点: 1.与采取血样不同,患者自己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很容易地反复采集; 2.采集时无痛苦无危险; 3.有些唾液中药物浓度可以反映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 (三)尿液

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

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一液相微萃取 口蒋鹛忠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四川?宜宾644003)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液相微萃取(Liqui山ph醚eMicrocxtraction。LPME)具有操作筲单、快速,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等诸多优点,目前巴被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LPME的理论基础、操作条件、影响因素、LPlVlE的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液相徽萃取分配系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液相徽萃取 液相微萃取(Liquid-phaseMicroextraction,LPME)是加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最早由Je.annot和Cantwcll等∞基于液——液萃取的基础上提出。这种技术克服了传统液一液萃取技术的诸多不足,仅使用微升级甚至纳升级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适应了现代分析科学微型化发展的要求,属于绿色分析技术。该技术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样品与微升级甚至纳升级的萃取溶剂之间的分配平衡基础上的,即采用微滴溶剂置于被搅拌或流动的溶液中,从而实现溶质的微萃取。 与传统的萃取技术相比。LPME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它适应了绿色分析技术发展的需要。经典的液——液萃取技术至少需要消耗mL级有机溶剂,而液相微萃取技术仅需此级有机溶剂,从而可以把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有机物质控制在最低限度。(2)微滴溶剂萃取省去经典的液一液萃取法中所需相分离及合并过程,因而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3)富集倍数大,萃取效率高。已有文章报道富集倍数达1000倍,如此高的富集倍数是经典液——液萃取技术所难以达到的。(4)便于实现联用化。高富集倍数的液相微萃取技术便于与具有微量进样方法的特定仪器联用,可使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两个数量级以上。(5)此外,样品溶液用量少(1 ̄lOmL左右)也是液相微萃取的另一特点.至今液相微萃取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在环境、生物、食品、药物等领域的各个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LPME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到LPME萃取方式的研究、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等几个方面. 1.1液相微萃取的理论基础 液相微萃取是一个基于分析物在样品及小体积的有机溶剂(或受体)之间平衡分配的过程。对于直接液相微萃取体系,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有机溶剂中萃取到的分析物的量由下式计算确定圆: n=I:小VdCovl,(K_y.+V-)(1) 其中n为有机溶剂萃取到的分析物的量;CD为分析物的初始浓度:K幽为分析物在有机液滴与样品之间的分配系数;vd、v.分别为有机液滴和样品的体积。 对于顶空液相微萃取体系,当体系达到平衡后液滴中分析物的萃取量n可按下式计算吲: n=K曲VdCD、,.,(K一.V.+K.。v-+VJ(2) 其中K-为分析物在顶空与样品之间的分配系数;Vi为样品的顶空的体积. 从(1),(2)式中可以看出,平衡时有机溶剂(或受体)中所萃取到的分析物的量与样品的初始浓度呈线性关系.1.2LPME实验条件的优化 影响LPME萃取的因素有很多,如有机溶剂种类、液滴大小。搅拌速率、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离子强度等.现简要概括如下: 1.2.1有机溶剂与液滴大小 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是提高萃取效率的关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溶剂的性质必须与分析物的性质相匹配,才能保证溶剂对分析物有较强的萃取富集能力。另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除顶空液相微萃取外,溶剂与样品溶液(一般是水溶液)一定不能混溶;(2)在进行后续仪器的分析时,溶剂必须易于与分析物分离;(3)如果使用多孔性的中空纤维.溶剂必须易于充满纤维壁上的孔穴,且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几秒)固定在纤维上:(4)对于顶空LPME,有机溶剂还需有较高的沸点和较低的蒸汽压,以减少在萃取过程中的挥发;(5)在同样的萃取效率前提下,尽可能选取毒性小、对环境危害小的溶剂。 液滴大小对分析的灵敏度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液滴体积越大,分析物萃取结果的响应值越大,有利于提高方法的灵敏度。但液滴太大时,对于静态LPME或连续流动微萃取而言,难以悬挂,而且由于分析物进入液滴是扩散过程,液滴体积越大,萃取速率越小.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 1.2.2搅拌速率 为促使样品均一化,尽快达到分配平衡,缩短萃取平衡时间,通常在萃取过程中要对样品进行搅拌。搅拌速率是影响LPME分析速度的重要因素。在不搅拌和搅拌不足的情况下,分析物在液相扩散速度较慢,而且在水相与有机液滴之间有一扩散层,分析物需通过该扩散层进入有机相。有效的搅拌可加速分析物的扩散速度并减小扩散层的厚度.从而大大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提高萃取效率,但如果搅拌速率过快,有可能破坏萃取液滴的稳定性,增大有机溶剂在样品溶液中的溶解。 1.2.3萃取时同 由于LPME过程是一个基于分析物在样品与有机溶剂(或受体)之间分配平衡的过程,所以分析物在萃取平衡时的萃取量将达到最大。对于分配系数较小的分析物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一能达到平衡,此时可以选择较短的非平衡状态下的时间进行萃取.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得到良好的重 一■论丘?2008年第4期l下l 万方数据

食品的前处理方法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前处理是分析方法的关键一环,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包括消化和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 灰化样品时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时间,必要时可加助熔剂; 湿法消化选择适宜的酸和温度。 提取要选择提取效率高的提取剂和提取方法。提取条件的选择一般以加标样品或阳性样品用不同溶剂和方法提取,将样品与标准溶液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提取率。 分离和净化是为了去除干扰成分。可用C18柱、硅镁吸附剂、D101大孔吸附树脂等吸附分离,对洗脱条件进行优化,选择适宜洗脱剂和洗脱时间。 二、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pretreament of food samples) 指食品样品在测定前消除干扰成分,浓缩待测组分,使样品能满足分析方法要求的操作过程。 1.无机化处理 采用高温或高温下强氧化条件,使食品样品中的有机物分解并呈气体逸出,而待测组分被保留下来用于分析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方法。1)湿法消化(wet digestion) 加入氧化性强酸,加热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以便分析测定。 ①方法特点

优点:分解有机物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加热温度低,减少待测组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消化过程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操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试剂用量较大,有时空白值高; 消化初期,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泡沫,样品可能溢出; 样品可能出现炭化,使待测组分损失。 ②常用的氧化性强酸 a)硝酸 浓硝酸(65%~68%,14mol/L),沸点121.8℃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将样品中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自身还原成NO2。单独使用硝酸不能完全分解有机物,因此常常与其他酸配合使用。 几乎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但易与锡和锑形成难溶的偏锡酸(H2SnO3)和偏锑酸(H2SbO3)或其盐。 b)高氯酸(65%~70%,11mol/L) 能与水形成恒沸溶液,沸点203 ℃。热的高氯酸是强氧化剂,氧化能力较硝酸和硫酸强,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它分解。高氯酸沸点适中,氧化能力持久,用于消化食品样品速度快,过量的高氯酸易除去。但一般不单独用高氯酸氧化样品,而使用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酸分解有机物。 除K+和NH4+盐外,一般高氯酸盐都溶于水。 c)硫酸稀硫酸没有氧化性,热的浓硫酸(98%,18mol/L)有较强氧化性,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脱水作用,可使食品中的蛋白质氧化脱氨。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以及测定的基本程序

2012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2 第2期总第252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T o tal N o.252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以及测定的基本程序 X 侯海玲,郭宝凤 (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摘 要:本文综述了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预处理的一般方法和预处理新技术的应用进展,以及体内药物分析测定的基本程序和分析技术,为体内药物的分析提供依据。 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预处理;基本程序 中图分类号:T Q46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2—0125—02 体内药物分析是指通过采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对体内不同体液和组织的药物进行分离和分析,从分子、细胞水平来探索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药效学和毒理学机制[1]。 1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 1.1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2]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涉及许多方面,但主要应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定药物的性质、浓度和所采用的测定方法等三方面的问题。 1.2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方法 1.2.1 蛋白质的去除[2]。蛋白质的去除方法包括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沉淀剂、酶解法等。 1.2.2 有机破坏[3]。生物样品中的金属离子常与蛋白结合且难用溶剂萃取,所以当测定生物样品中的金属离子时,多采用有机破坏的方法进行前处理。 1.2.3 分离、纯化与浓集。对于浓度较高的样品,或检测方法基于足够的灵敏度时,生物药品在经过去除蛋白质或缀合物等前处理步骤后即可直接用于测定。但当药物浓度较低或分析方法的特异性或灵敏度不够高时,生物样品需进行分离、纯化与浓集处理[3]。 萃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方法。萃取法包括液-液萃取法(LL E)和固相萃取法(SP E)。其中, L LE的优点在于它的选择性,这是依赖于有机溶剂的选择;其缺点在于乳化现象的产生[4]。SP E是将待测样品加入一根常压色谱柱中,然后用不同强度的溶剂洗脱,以达到纯化样品的目的。SP E的填料种类繁多,其中以聚合物应用更广[5]。 样品在萃取过程中,虽然被测组分得到了纯化,但因微量的组分分布在较大体积的萃取溶剂中,萃取往往还不能直接供分使用。因此,常需要使被测组分浓集后再测定[3]。 1.3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先进预处理技术 近年来,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处理生物样品具有快速简便,选择性好、回收率高、无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等优点,因此成为当今体内药物分析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两种样品预处理技术[6]。 1.3.1 固相微萃取技术。传统的液-液提取、固相提取方法均较复杂、费时且选择性差[7]。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的固相微萃取(SPM E)技术是较佳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已实现自动控制,适用于现场分析。它用一个类似于气相色谱微量进样器的萃取装置,从样品中萃取出待测物质,并直接与气相色谱(GC)或高效液相色谱(HP L C)联用,在进样口(GC即为气化室)将萃取的组分解吸附后进行色谱分离检测[6]。 1.3.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SF)是指温度与压力均在其临界点之上的流体。在研究过的超临界流体体系中,CO2因其价廉无毒,应用最为广泛。超临界流体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流动、传递性能,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挥发、易燃的有机溶剂[8]。 2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的基本程序 生物样品的分析过程包括采样、样本贮存、样本制备、待测物的分离和鉴别以及最后的定量分析[9]。 2.1 样品的采集 2.1.1 样品的种类。常用的样品的种类包括血样,唾液和尿液。 血样是指全血、血浆或血清,一般情况下血浆分离快、易得,故最常用。唾液是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口腔黏膜内腺体分泌的。尿药浓度测定主要用于剂量回收、药物代谢和生物利用度等研究[10]。 2.1.2 样品的采集方法。目前的采集样品多为血液和尿液。为了采集到各部位有价值的数据,所用方法有室灌流法、灌流引流法、皮层造室灌流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对组织和器官有明显的损伤,并需在麻醉的状态下试验[11]。近年来,出现微透析法采集样品,微透析可应用于任何组织和器官,对组织无明显的伤害,可以研究在非麻醉状态下动物体内各种微环境的变化[12]。 2.2 样品的贮藏 血样、唾液取样后最好立即进行分析,如不能立即测定时,短期保存时可置冰箱(4℃)、长期保存时需在-20℃或-80℃冷藏。注意全血未经分离时,不宜直接冷藏保存[13]。尿液若需收集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样品或不能立即测定的,应加入防腐剂后置冰箱中冷藏保存[3]。 2.3 样品的制备,即样品的预处理 除少数体液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测定外,通常在最后测定前要采取适当的样品制备,即进行分离、纯 ? 125 ? X收稿日期:2011-11-2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