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精华

导入资料:

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和“千年伟人”。评选过程是这样的:这次评选活动先后进行了3次。第一次是由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发起,在校内推选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第一思想家”,投票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第二次是由英国BBC 广播公司在线新闻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这次评选活动是在1999 年9月开展的,开始阶段,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评选后半段,马克思超过爱因斯坦位居第一。这次一共评选了10位思想家,排在第二、三、四位的是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评选结束后,该公司宣布:人们评选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并且指出:“尽管20世纪出现的一个又一个专制政权歪曲了马克思的本来思想,马克思作为一个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尊重。”第三次是同年12月,由路透社在政、商、学术、艺术四界的名人范围中评选“千年伟人”,结果马克思又同爱因斯坦和甘地三人入选。海外多家报刊发表文章,评论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赞扬马克思对人类精神发展做出的不朽贡献。比如,12月19日《澳门日报》充分地肯定了这一评选活动,并刊登了三位“千年伟人”的大幅照片。12 月25 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说:“马克思有关资本积累及资本集中的说法,放在当今大购并潮的背景之下似乎更具意义,苏联瓦解,中国大陆也已改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年,这么多学者肯定马克思,的确有些出人意表。”还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洞见应该再度获得重视,他不应该为其他人的对其学说的引伸背黒锅。”西方媒体开展的评选活动和有关媒体的评论,应该说是发人深思的。它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学说一样。

2、苏东剧变后,正值马克思主义陷入低潮,连原来一些号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也纷纷离开马克思主义之际,当代西方最富盛名的四大思想家德里达、詹姆逊、哈贝马斯、吉登斯却不约而同走近马克思。(参看陈学明、马拥军著《走近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轨迹》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1993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思想与社会中心举办了一次大型国际讨论会,会议的议题是: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解构主义思想大师雅克·德里达(法国哲学家)所作的《马克思的幽灵》的演讲引人注目。他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指出:“不去阅读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错误。……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精神。”他还在其《往返莫斯科》一书中说道,迄今他只要一听到《国际歌》,依然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文艺评论家、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美国)于1995年,写了《论现实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他说:“我的核心观点是,今日的资本主义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这意味着,庆贺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决定性胜利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庆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正像庆贺资本主义的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追补的革命》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没

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吉登斯,不仅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将马克思作为“经典社会学”的三大家,而且在苏东剧变后,公开声称“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并把马克思的某些观点纳入他的“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中。

不管西方理论家、思想家们靠近马克思的意图何在,他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但至少可以说明,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仍然极具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有过时?概而言之,第一,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文化遗产必然对当今人类产生影响。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起了极大的作用,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而当今时代的人们,即使是从未读过马克思著作或不知道马克思名字的人,无论是否承认,都生活在马克思的影子中,都自觉或不自觉是马克思的遗产的继承人。第二,马克思的对立面的存在决定了其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为批判和推翻资本主义而产生的。只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把握到的“资本主义”的事实仍是事实,至今仍左右着我们这一星球上大多数人的生活世界,尽管它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仍然具有现代价值。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曾一下子列出了资本主义和自由世界的十大弊端。它们是:失业;对无家可归的公民参与国家民主生活的权利的大量剥夺;在欧共体诸国之间、在欧共体国家与东欧各国之间、在欧洲和美国之间、以及在欧美和日本之间发生的无情的经济战争;在自由市场的概念、规范和现实方面控制矛盾的无能;外债和其他相关机制的恶化使人类的大多数处于饥饿或绝望的境地;军火工业和贸易被列入西方民主国家科学研究、经济和劳动社会化的常规调整范围;核扩散的扩展,甚至连国家机构再也无法控制了;由一种古老的幻觉观念,一种共同体、民族-国家、主权、边界、本土和血缘的原始概念的幻觉所驱使的种族间的战争在加剧;黑手党和贩毒集团日益蔓延;国际机构受到种种限制。)

第三,当今世界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前进的路标。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设想立足于当时的现实,又反过来作用于现实。随着现实的发展,立足点的迁移,这种设想本身也必须随之改变新的设想又会对现实产生新的作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历史不断前进。)

3、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创立一个半世纪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而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命运则更是非同寻常。(参看《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P83-89页)

苏联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苏联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官方意识形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主张“非意识形态化”。俄罗斯宪法也规定,任何意识形态都不得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于是,马克思主义遭排斥,自由主义一度盛行。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和宣传者摇身一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者。苏联解体初期,最流行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由于自身的原因已经死亡”。

但是现实生活推翻了这个结论。苏联解体仅5年,人们对私有化造成的严重的消极后果就开始厌恶,对俄罗斯野蛮的不文明的资本主义表示不满。例如,1991年初的一次游行中,有人打出“社会主义——死路一条,资本主义——真正的生活”的口号。3年以后全部由年轻人组成的游行队伍打出的口号是“资本主义——臭狗屎”。俄罗斯自由化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造成的极具破坏性的后果,重新燃起了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怀念和对马克思本人的兴趣。俄罗斯人以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活体验开始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逐渐恢复,但只是在左翼学者的小圈子里进行活动。当时,俄罗斯学者主要围绕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讨论和争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崩溃的原因和社会主义的实质等问题。

近年来,在俄罗斯“非马克思主义”时代,在左翼学者的“争取马克思主义复兴”的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回归马克思”的现象,甚至俄罗斯自由派经济学家在讨论国家发展战略时,也专门撰文谈马克思主义,似乎需要加上马克思主义作为论据。俄罗斯主流媒体则召开圆桌会议,专门讨论马克思主义现实性和遗产问题。同时社会主义运动在俄罗斯也出现了复兴的迹象。1995年在俄罗斯联邦杜马选举中,俄共得票率位居榜首,组成国家杜马中最大的议会党团。接着,1996年6-7月,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中,俄共候选人久加诺夫成为叶利钦总统的最强劲的对手。虽然他最终得票负于叶利钦,但是仍然获得了40%的选票。

可以肯定,无论反对派如何诋毁,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当今的俄罗斯仍然具有现实性,21世纪俄罗斯对马克思著作的需要以及对马克思理论的关注还会进一步升温。

那么,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它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威力?这就是我们这门课要回答的问题。

绪论部分讲四个问题: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马克思主义不就是马克思提出和创立的思想理论观点的总称吗?这样回答不能说是错的,但不够确切,不够严密,不够完整。有许多人都自称自己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有些只是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或名义而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甚至有一定的发展,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片面的;有的则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首先应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涵义,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

1、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或政治立场)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列宁说是一块整钢)。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狭义和广义定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写作分担问题

根据恩格斯本人的说法, 唯物史观是由马克思创建的, 而唯物史观又诞生于《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1月-1846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 因此《德意志意识形态》应该是在马克思主导下完成的。这就是所谓的“马克思主导说”。既然这一说法来自恩格斯, 很长时间以来也就没有人去怀疑这一说法的可靠性。但是, 随着手稿的公开, 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当时两人写作的状况, 看到两人分别所作的修改、增补、用词法, 看到手稿的笔迹主要来自恩格斯这些事实, 自然会产生手稿究竟是在谁的主导下完成的, 或者两人在写作过程中思想是否一致之类的疑问, 这一疑问, 用日本流行的说法, 即写作的“分担问题”。

[参见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和日本学界对广松版的评价》《中国社会科学》2006-2 ]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只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身优秀品质和时代机遇相结合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到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在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相继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进而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首先是英国,随后是西欧其它国家相继实现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空前大发展。

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例如,182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一半,从1770年到1840年的70年间,英国工人每一个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时间、效率、财富;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当然也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但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明朗化,尖锐化。特别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在危机期间,商业停顿、产品滞销、工厂倒闭、银行关门、失业剧增,整个社会好像得了一场大瘟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社会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阶级基础、实践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同时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思想文化基础)

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经验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他的辩证法思想的主要方面是:一是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二是对立统一的思想,三是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四是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但是,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他的辩证法是革命的,万能的体系却是却窒息了辩证法。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他的伟大功绩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但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他看到了人的自然存在,但他所说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他不懂人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并对资本家与工人对立的经济根源作了初步的分析。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他们不能彻底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特别是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其体系也存在着许多矛盾,混乱和不科学之处。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在完善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社会作了天才的猜测。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是一个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别人痛苦基础上的社会,是一个利已主义和投机欺诈的社会,“私有制使人变成魔鬼,使全世界变成地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们还对未来社会作了不少的预见。为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但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前途同样没有正确的认识,特别是把未来理想社会建立在资本家发善心等不切实际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发展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总之,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独立产生的,它是人类历史根本转折时代的产物,是人类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同时他们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们亲自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在革命实践和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他们认识到广大劳动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看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前途,逐步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高超的智慧、高尚的人品、渊博的学识、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对人类美好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只要我们看看马克思恩格斯传记,就一定会得出这个结论。

1815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的特利尔城。父亲是一个律师,犹太血统,具有民主主义。、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由于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树立起了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高尚理想。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中学毕业论文中就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马克思不仅这样写,一生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1835年,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学习,1836年转入柏林大学,开始学法律,后来从事哲学研究。1841年3月,马克思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璧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从论文内容看,马克思当时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当然也反映出马克思对黑格尔德不满。1842年,马克思来到《莱因报》当编辑,期间,马克思广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对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他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其中《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辩护》,对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关键性作用。由于马克思宣传进步观点,遭到了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一生几乎过着流浪乞丐式的生活,常常为付不出房租、稿子写好了没有邮费而犯愁,有时甚至向恩格斯借助两个铜板才发出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宿愿矢志不移,进行了长达42年的资本论写作。马克思具有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凡是人类所建树的一切,马克思都批判过研究过。为了《资本论》的写作,他阅读了1000多本书,做了400-500本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治学精神是值得人们永远学习的。1845年春马克思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1845年到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系统地阐发了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标志。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父亲是一个思想保守、虔信宗教的工厂主和精明干练的商人。恩格斯在政治上的反抗精神,最初就是从反对家庭的虔诚主义开始的。

1837年9月,在父亲的坚持下,恩格斯中学还差一年毕业就辍学经商。先在父亲的公司当办事员,随后到不莱梅他父亲朋友的一家大贸易公司见习。期间,他利用经商的业余时间热

心研究文学,特别是“青年德意志”作家的文学作品,积极投入青年德意志运动的行列,根据自己亲眼所见,真实描绘工人的悲惨生活,揭露现存制度的丑恶面目。后来在施特劳斯的影响下走上了黑格尔主义的道路。1841年,恩格斯到柏林复兵役,他经常到柏林大学去旁听,积极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1842年10月,恩格斯复兵役期满从柏林回巴门,中途在科伦拜访了共产主义这赫斯和拉维,随后又拜访了当时任《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晤。从此以后,恩格斯就将注意力集中到无产阶级身上,开始摆脱黑格尔主义,朝着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前进。

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学生自学)

两个问题:

(1)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在俄国和中国的发展。

(2)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能发展?(此问题是为以下讲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做准备)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自问世以来,以它严密的逻辑,深邃的思维,高度的智慧,赢得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的热爱,一个半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从社会变革到文化进步,马克思主义以空前的规模和深度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世界,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它又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实践之中,不断地从社会变革、科学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中吸取营养,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所以能成为传遍全球,震撼世界的最有影响的理论体系,其中一个奥秘,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严格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这里我们要讲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它有何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理论的独特性?)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界定(意见甚多)

第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毛泽东讲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邓小平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或“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江泽明称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是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据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形成的基本思想观点。

第二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抽象最稳定的东西(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辩证的方法)。

第三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

第四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因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生命力所在,甚至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形式。

第五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同意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批判精神、发展性当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以上五种意见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规定性,但是,都不够全面。国务院学位办主持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科点介绍》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述”。《介绍》对这一界定作了适当的展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也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论对社会实践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说这一个界定是比较确切的。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1、这方面的讨论意见也比较多,这里介绍几种。

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基本原理,合起来有多少个很难确定。

第二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按内容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两个层次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价值观,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第二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和重要结论或者说基本观点和基本结论,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得出的结论。其中经过实践检验是科学的并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坚持。

第三种意见认为,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究竟包括哪几条内容比较困难,大致应包括辩证法、剩余价值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第四种意见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形成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意义上,实践唯物主义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五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它着重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革命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关于这些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六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概括的“四个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人为地将它划分为几个似乎互不相关的部分。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概括的“四个最”,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的集中体现。

因此,教材吸收了“四个最”的基本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作了科学的规定。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公开宣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文化的主流和一切思想体系的骨干,是“现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内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最严整的科学体系,它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实践紧密联系,和各门科学紧密联系,它给与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特别强调哲学改造世界的功能。他把无产阶级比做人类解放的心脏,把哲学比做人类解放的头脑,认为哲学是为人类解放服务的。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迎接人类黎明的“高卢雄鸡”。(黑格尔曾将哲学喻为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意识是哲学是一种反思的学问,是事后的思考。)恩格斯说过:“只有当工人阶级不是带着有色的法学眼睛,而是如实地观察事物的时候,它才能亲自彻底认清自己的生活状况。在这方面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帮助了工人阶级。”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矛盾,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

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经验,提出和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消灭私有制,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且阐述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条件,包括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等,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怎样获得解放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作用,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所以,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它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属性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而它彻底的科学性的源泉就在于它扎根社会实践,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人类认识的发展史表明,要获得正确的认识,要使理论真正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根据变化和发展了的实际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而不是把既有的理论当作教条,不顾实际情况得变化而到处搬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

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要突破我们。社会主义是人类宏伟而又艰巨的事业,它需要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但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凭空虚构,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和前提,并且把创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经受实践的检验,真正指导实践。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应该被推翻,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所代替。这个美好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之所以应该被推翻,不在于它没有发达的生产力,也不在于它没有使人的物质欲望得到最充分的满足,而在于它使人“异化”,“使人不成其为人”,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世界不成其为人的世界”。那么,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不仅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社会,而且是一个扬弃了人的“异化”使人真正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的社会。

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它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必然要实现的。但是,它的实现决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自在的过程或结果,它的实现需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自觉地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努力奋斗,需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特别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

(美国“马克思学”的代表人物、著名社会学家阿尔温·古尔德纳在《两种马克思》一书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包含着一个矛盾:一方面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号召人们为推翻资本主义而奋斗。他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责难:“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由科学保证了地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因此,共产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它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它的实现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不同的奋斗纲领。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要求我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在这方面我们有深刻的教训)

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胜利,否则就会失败,就会迷失方向;当今时代多变的复杂的形势,各种思潮价值观的激荡,更需要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有力的思想武器,才能认清,各种重大问题,才能分清是非,坚定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呢?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上下功夫,特别要把握其精神实质,熟悉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另一方面,要反对“万能论”和“无用论”两种错误。

(鸡不能下金蛋,但不能否认鸡能下鸡蛋,鸡蛋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3、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除杂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事胜于雄辩。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3、就整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

4、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样才能学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