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罗平二中地理实验集锦

罗平二中地理实验集锦

罗平二中地理实验集锦
罗平二中地理实验集锦

高中地理实验集锦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地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无疑是素质教育要意之一。从表面上看,地理实验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们深知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开展的并不理想。由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中学开展地理实验的条件有限,地理教师实验观念和能力欠缺等原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只做过1—2次地理实验,从未“做”过实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直面问题、探讨对策,开发真正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构建高效、完整的地理实验教学体系。基于此,我将“看来”的实验收集如下,与老师们共享,但其实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还有待考究。

一、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

1.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能否发现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关闭教室的门窗,尽量保持教室的气流稳定。点燃两根较粗的香,两支香摆放的距离大约在30~40厘米左右,一支香旁边放一个1000瓦的电热炉、另一支香旁边放一个较大的冰块,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在这个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

说明热的地方近地面产生低气压,气流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而高空气流则由热的上空流向冷的上空。

3.切洋葱的实验、冬季教室门口的打火机等。

二、季风成因的实验

关闭门窗,点燃两根卫生香,使卫生香的烟垂直向上(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在卫生香的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只1000W的电炉、一面盆冰块。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在这个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说明高低气压的“季节”转换,产生了季风。

三、实验验证海陆风的存在

实验器材:煤气炉、轻软的纸巾、一盆冰水

实验步骤:

(1)打开煤气炉,把手伸在炉火的上方,感受空气的温度。

(2)拿轻软的纸巾在炉火旁边不同的位置,观察纸巾的飘动方向。

(3)将一盆冰水放置炉火旁边,轻软的纸巾放于炉火和盆之间,观察纸巾飘动的角度和步骤(2)有何差异?

实验结果:手放在燃烧的煤炉上方,很快感觉到发热、发烫。纸巾无论在炉火旁边的什么位置,都会向炉火方向飘动。加放一盆冰水后,纸巾飘动的角度变大。

四、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器材: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

把剪刀,手表。

①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入少许土壤;用剪刀将一白色塑料瓶拦腰剪断,然后,将塑料瓶倒扣在一只玻璃盘中,制成“微型温室”。②在“微型温室”顶

部钻一个小孔,插入温度计;在另一盘中放置一支同样的温度计。③将两个玻璃盘放置在阳光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下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

五、海陆热力差异

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细砂,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收集整理数据:在阳光下晒 30分后,当时细砂的温度为45℃,水的温度为37℃,移到室内 10分钟后,细砂的温度为31℃,而水的温度为35℃。水温度变化是2℃,而细砂的温度变化是14℃。

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纱要小,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交流合作:引起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是水和细砂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而砂石的比热小,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温度升高的就比较小,而细砂升高的就比较多。

六、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前观察实验

打开冰箱门,感受门上方冷,还是门下方冷。说明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在下方暖气团在上方;在一透明的广口玻璃瓶内燃烧纸条,当瓶内充满烟雾后,盖上瓶盖,放进冰箱,过十分钟后取出瓶子,发现烟雾沉在瓶子下部,倒立瓶子,烟雾从瓶口流出,说明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压)。

七、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①把两只气球吹成苹果大小,用长约30厘米的丝线扎紧口子;②用透明胶把两条丝线粘在教鞭上,两只气球相隔约8厘米;③平举起教鞭,让气球离实验者的脸部约8厘米;④向两只的中间吹气。实验结果:两只气球相互靠拢。分析得知:气球靠拢是由于中心部分的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的缘故。难点不攻自破!

八、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表有保温作用

(1)实验用材:烧杯2个沙土温度计2根铁架保鲜膜台灯

(2)设计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表具有保温作用,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宏观的、不可见的能量交换过程,缺乏感性认识。

(3)实验结论:通过对两个烧杯在灯光照射前后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探究保鲜膜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验证大气对杯内有保温作用。

十、演示昼半球、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

(1)实验用材:一只不透明的小球如乒乓球等球状物表示地球;一只发光的灯泡表示太阳。

(2)实验步骤:①将发亮的灯泡对着不透明的小球,可见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②用笔画出亮半球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③将小球按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则可见亮半球与暗半球在不断更新。

(3)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可说明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而昼夜半球就不断地进行交替。

十一、测算实验——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的测定

1、活动准备

观测用具:长度为1.5m左右的直杆一根,卷尺一把,石英表或电子表一块(精确度越高越好),三角函数一本,天文年历一份,白纸和彩色笔若干。如果没有天文年历,最好是选择“两分两至日”,从教学进度考虑,应以秋分日为宜,此时δ为特殊值0°。

2、活动过程

找一块空旷平地,下面铺好白纸,把直杆通过白纸并垂直插在平地上,并量出直杆在地面以上的高度h,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直杆影子长度,并记录此时影子长度及对应时间,并将影子画在白纸上,测量时间间隔不要太大(5分钟以内),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

3、分析和计算

①从纸上或记录中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即太阳位于该地上中天时)的影子长度L,利用tаnH=h/L(H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查函数表得出H的值;②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该地地理纬度:φ=90°-H+δ,式中δ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式中φ为所求点的地理纬度;③从记录中查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此时的北京时间(t),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并计算地方时

差:Δt=t-12(换算为分钟)。再计算经度差:Δλ=(Δt/4)°,便可得出地理经度:λ=120°±Δλ,式中加号和减号的取法为东加西减。若影子长度最小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之后,表示观测地点在120°以西,取“-”;相反,则取“+”。

该实验的完成要考虑一定的误差,重在原理的运用,北半球地理纬度也可以用北极星观测法简易求得,还可以利用“副产品”——白纸上的杆影变化,推知该地该日太阳升落的方位和规律。

(二)测量当地的经度和太阳高度

取一个木板或纸板在上面划出一长线,并划出刻度(表示长度)。在长线的一端垂直木板(纸板)树立一木杆,长度1O厘米。利用直角三角学原理绘制一个影长和太阳高度关系的表格备用,在晴朗的天气里将它放置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利用指南针找到北方向并将板上的刻度尺对准北,在太阳光产生的影子和刻度尺重合时记录下北京时间和影长(可记录多次求出平均值),通过计算可知当地的经度和当日的太阳高度。

(三)圭测法观察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1)实验用材:①取长1m左右的木杆或竹竿(做圭杆);②长2m左右的绳子和钉子(在地面上画圆弧用)、时钟、刻度尺、量角器等。(2)实验步骤:①在春分日前一天,选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圭杆垂直插入地上。见图O点处(图1为其平面图);②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某时刻杆影OA为半径画弧AD,并画出OA线;③当下午某时刻的杆影末端落到AD弧与B点时,画OB线;④作∠AOB的角平分线OC;⑤第二天当杆影OE落到OC线上时,就是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同时∠OEP就是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记录下此时的杆影长L,北京时间T。

(3)实验结论:通过圭测法可得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某地所在的经线时刻即为正午12点,说明当地正午12点的;根据时差的原理,可知当地的经度δ=116°E + (T-12); 用反三角函数求出∠OEP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θ,根据正午太阳高角的计算公式,计算改的纬度φ=90°-H。

十二、探索实验——地球自转的验证

(一)在没有月亮(初一、初二)和明亮灯光的夜晚,将准备好的照相机对准北极星,用慢速胶卷,开B(T)门,放置几个小时,在胶片上会留下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就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二)利用沙漏同样也可以验证地球自转:①用三根木头搭一个高约2.5m 的支架,选择硬版纸(规格45×40cm),用纸制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尖留一个小孔,另一端系三根长约2m的细绳,三根细绳须均匀系在纸上,使圆锥体尖端垂直向下,再将绳子系在三角支架上。②将准备好的沙漏尖端小孔用塞子塞住,里面装入彩色沙子,推动沙漏做钟摆运动,并拨掉圆锥体尖端的塞子让细沙流出。

③分析沙迹,发现沙漏并不是来回做直线运动,而且近似的扁长的椭圆形运动轨迹,由此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存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去野外考察北半球一条河流或一段,会发现左右岸深度不一样,说明流水经常往一边偏向,这一边遭流水侵蚀厉害而深度较大。

十三、地转偏向力

(一)为了观察地转偏向力,可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地面,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两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然后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某点滴一滴红墨水,你就会发现红墨水流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从北极上向下观察,你可以发现红墨水留下向右偏转的墨迹。同样将地球仪倒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进行演示观察,从南极上向下看,可发现墨迹向左偏转。

(二)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面)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水、清水等。

实验步骤:①将球状(面)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面)物上滴适量的墨滴(或水滴);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滴(或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④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步骤相反。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十四、水循环

半碗水,用透明塑料纸把碗密封住,然后把碗放到太阳下面晒一会,就会看到塑料纸下面有水汽,有些水汽还会滴到碗里。这就是一个微型的海上内循环,如果水汽不是滴到碗里,而是随风飘到别的地方,然后凝结滴下来,那就是一个海陆间大循环了。也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用电饭锅煮饭时候,锅盖上是否有水汽,是否会滴水。

十五、密度流

准备一只长方形的金鱼缸,放入清水,然后在一杯盐水中加入蓝色色素,沿着鱼缸边缘慢慢倒入清水中,只见蓝色盐水沉到缸底,并在底部形成高低起伏的波。这个小实验证明了密度大的海水会在密度小的海水下面流动。

十六、水体富营养化

通过对含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清水的溶液中,观察“水葫芦”的生长繁殖过程来判断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感性认识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实验原理:磷是植物生长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适量的含磷溶液会促进植物的生长,但过量的磷会导致生长速度过快,从而影响水体质量,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验步骤:(1)选择肥嫩适中的水葫芦,准备有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清水溶液;(2)将重量完全相等的水葫芦分别放入三个小盆中;分别倒入1000毫升的有磷洗衣粉、无磷洗衣粉、清水溶液,使水葫芦的根部完全浸入溶液中;在三盆水葫芦的上面分别放上纱布,以防止水分的过快蒸发;(3)将泡制好的三盆溶液并排放在窗台前(室温约15~25℃),保证每天的光照时间;(4)每天观察水葫芦的长势,并进行记录。5天为一个周期。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有磷洗衣粉溶液的水葫芦长势明显好于其他两种溶液,并且水体的浑浊度也高,从而认识到含磷生活洗涤用品的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十七、褶皱和断层

(一)选两块厚约5cm的海绵块,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在两块海绵的剖面上染上不同的颜色(以表示岩石的剖面)。也可以指导学生用书或纸自己折成褶皱的形状。其中一块用小刀将其斜向割断(后面简称为海绵2;另一块简称为海绵1)。讲解“褶皱”时,将海绵1平放在讲台上,两手抓住海绵的两端,用力向中间挤压,海绵便鼓起来。可以形象的把褶皱表现出来;讲解“断层”时,将海绵2平放在讲台上,重复以上动作,海绵便出现了断裂。

(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1cm×4cm×20cm的“竹片”,每人1片,让学生先往上折,但是不要折断,就会发现,往上弯曲的部分尤其是最中间,有很多的毛刺。如果毛刺换成岩层,就很容易被侵蚀。往下弯曲时候,中间就没有毛刺,相对的,如果是岩层,就不容易被侵蚀了。

十八、沉积物分选的实验

将同样比例的碎石、粗砂和黏土完全混合,放入一只玻璃瓶中(不超过容量的一半)。将玻璃瓶用水注满,盖上瓶盖,剧烈振荡,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让学生观察沉淀成分的排列顺序,是否是大颗粒在下部,黏土细粒在上部。在这个实验中,所用材料以及沉积过程与自然过程基本一样,只是缩小了规模,放在玻璃瓶里进行的。

十九、风的搬运作用

碎屑物质包括干土、细沙、砾石、湿沙、湿泥,将其分别放在五个平纸盘中,用吹风机或者电风扇对着每一个盘子吹风(保持吹风机或电风扇与每一个盘子距离相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的变化过程。然后改变角度,重复以上过程。最后在盘中放几根铅笔充当障碍物。再观察实验的结果与以上过程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所有物质都是自然界中的实物,只是规模较小。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观察风的搬运作用。

二十、水土流失

(一)A组:用光滑斜面代表山坡,斜面上敷以一薄层粘土(约2厘米厚)代表植被不良的山坡;B组:同A组外,在粘土上覆盖一层棉质毛巾或沙布表示上覆植被良好。请两位同学同时用雾化喷头向上述A、B组洒水模拟大气降水,指导学生观察哪一组的水更快流出,哪一组的粘土更快被冲刷干净。

(二)自制两个木盒,一般为50厘米长、10厘米高(也可以找两个废旧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木盒)。两个都放满泥土,一个种上杂草,一个什么也不种。放置在开阔的地方并与地面成30°。当杂草长好后,用浇花的洒水壶模仿下雨,将水淋到两个木盒上,观察流出的水中含的泥沙量,也可以将流出的水收集到水桶中,经过沉淀计算一下含沙量。

二十一、火山喷发

(一)分三组:

实验1:在A、B两个U形试管中装进浓度不同的土豆泥,分别从每个U形试管的一个口中放进少许苏打粉,然后加水,并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土豆泥便从另一个口中溢出。注意浓的形成柱状,而稀的直接从试管口溢出。

实验2 :把融化了的蜡分别倒进热水和冷水杯中,热水中的蜡仍是液体,而冷水中的蜡则凝结起来。

实验3:在瓶中装满细小的玉米粉,底部插入管子,用力吹,玉米粉从瓶口喷出;在瓶口的木板上就会形成山状。

实验做完后,各小组分别讨论,得出结论。

总结结论

第1组结论:(1)实验演示了岩浆喷发的过程;(2)根据岩浆浓度不同,可形成不同形状的火山。

第2组结论:实验演示了火山岩浆遇冷凝固的过程

第3组结论:从实验可以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

(二)把一个大开口的漏斗放在一个盛有水的锅里。围绕漏斗用泥做一个锥状模型。把漏斗口留着,不要堵死。把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从漏斗开口中喷出来。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了水的喷出?然后,把一小块泥压成纸一样薄、与漏斗开口一样大小的泥片,盖在开口上。重复上述实验,现察泥盖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过程中要防止烫伤学生。)

二十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每个学生准备好一张比较硬的纸,并且带有宽度相同的平行线,先把纸垂直平行线对折,再把纸立在桌面上,凸面朝上,大约与桌面成80—90度的角,让学生站立,从上垂直往下看,观察平行线的弯曲凸出方向,并进行规律总结,即等高线向低海拔弯曲突出为山脊;然后再把纸翻过来,凹面朝上,大约与桌面成80—90度的角,从上垂直往下看,观察平行线的弯曲凸出方向,并进行规律总结,即等高线向高海拔弯曲突出为山谷。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

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平原路校区(455000)马守知

自从2005年广东高考题出现了地理实验的新颖题型,大家对中学地理实验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地理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从过程入手采用实验和微观研究的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新课标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对地理实验教学首次提出了明确要求——“一、知识与技能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新教材中出现的地理实验主要是模拟实验,集中分布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部分,教材在活动部分有不少实验设计的建议,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部分较成功的、简单易操作的改良实验设计与大家分享。

一、宇宙环境

1.地转偏向力存在的证明

(1)实验材料:有轴的球状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钢笔(2)实验步骤:①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

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水流淌痕迹偏转的方向;④再次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相反。

(3)实验现象及结论:雨伞远动时伞上水流的流向和雨伞静止时水流的方向相比发生了偏移。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作水平运动

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2.测量正午太阳高度

(1)实验材料:长1m左右的木杆或竹竿(作圭杆);长2m

左右的绳子和钉子(在地面上画圆弧用)、刻度尺、量角器等。

(2)实验步骤:①选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圭杆垂直插入

地上。见图O点处;②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某时刻杆影OA为

半径画弧AD,并画出OA线;③当下午某时刻的杆影末端落到AD

弧与B点时,画OB线;④作∠AOB的角平分线OC;⑤第二天当

杆影OE落到OC线上时,就是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同时∠OEP

就是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3)实验结论:通过圭测法可得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某地所在的经线时刻即为正午12点,说明当地正午12点的太阳高度就是该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如以北京时间作参考,还可计算出当地经度。

二、大气环境

1.简易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方案一)

(1)实验材料:1.5升透明矿泉水瓶1个、

红色蜡烛1支、打火机、剪刀

(2)实验步骤:①在矿泉水瓶中部侧壁按照

蜡烛长短剪一圆孔;②将蜡烛粘置一平面上并点

燃;③将透明矿泉水瓶罩在蜡烛上,孔正对烛焰;

(3)实验现象及结论:烛焰飘向背离圆孔一

侧,说明瓶内气压低,瓶外气压高,形成环流。

实验可进行开孔前后烛焰比较。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方案二)

(1)实验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

(2)实验步骤: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③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小孔应对着装冰的盆,因为装冰的盆一侧气流是下沉的,效果明显)。

(3)实验现象及结论:烟雾先在冰块一侧下沉,后在热水一侧上升,形成环状。结论是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方案三)

(1)实验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柜②电炉③一盆冰块④纸片⑤胶带⑥方桌(2)实验步骤:①在方桌两侧按照玻璃槽长度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外)和一大盆冰块;②在玻璃槽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方桌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③将玻璃槽倒扣在电炉和冰块上(使电炉距纸片B距离稍远一些);④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观察纸片A、B的振动情况。

(3)实验现象及结论:纸片A飘向冰块一侧,纸片B飘向电炉一侧。说明玻璃柜内形成顺时针的热力环流。

2.模拟锋面

(1)实验材料:玻璃水槽、隔板、红蓝墨水、食盐、冷热水、搅拌棒

(2)实验步骤:①在水糟中间插入隔板②一侧倒入冷水,一侧倒入热水;

③在冷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和几滴蓝墨水,热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

④将隔板缓慢提起,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及结论:蓝色冷盐水和红色热水分层明显,形成一个交界面,红色热水在上层;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暖而轻的气团在上面,冷而重的气团在下面),即锋面。

3.模拟气旋与天气

(1)实验材料:广口玻璃瓶、透明玻璃隔板、一块冰、一杯热水

(2)实验步骤:①在玻璃瓶中倒入热水;

②将透明玻璃板盖在瓶口;

③在玻璃板上放入冰块一段时间,观察玻璃隔板底部变化;

④然后将玻璃板慢慢抽出,让冰块盖在瓶口继续观察。

(3)实验现象及结论:首先会发现瓶内有水汽上升在玻璃

隔板底部凝结成水珠,玻璃板抽出后,冰下部受热融化在瓶内

形成“降雨”。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

4.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模拟实验

(1)实验材料:带胶塞广口瓶(4个)、温度计(2支)、玻璃管、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两袋、手表、纸笔等文具

(2)实验步骤:①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两个广口瓶,用胶塞塞紧;

②将温度计A放进盛空气的瓶中,将另外一支温度计B放置在盛CO2的瓶中;③在玻璃管中滴入红墨水,使红墨水滴位于中间,并将另两瓶连接;

④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3)实验现象及结论:3小时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温度较高的是A;红色墨水滴向盛有空气的瓶一侧移动。原理:玻璃瓶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瓶内温度增高,CO2能吸收瓶壁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盛有CO2的瓶中温度上升的快,气体膨胀较明显,这是因为CO2具有较强的增温效应。

三、陆地环境

1.演示水循环

(1)实验材料:透明平底盆、透明塑料纸、橡皮筋、小瓶、沙子、水等

(2)实验步骤:①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

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②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

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③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3)实验现象及结论: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

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

中的沙由干渐湿。它模拟的是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的水循环过程。

2.模拟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

(1)实验材料:一定长度的塑料盒、砂土、一面小旗、水

(2)实验步骤:①将塑料盒呈一定角度的放置,并在盒内铺满一定厚度、粗细不均的砂土,将一面小红旗插在接近塑料盒顶端的砂土中;

②对着距离小旗一小段距离的砂土处浇注水流,让学

生观察经过流水冲刷后,模拟的河流在深度、宽度、

长度上发生的变化。

(3)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尽管流水开始冲刷砂土的位置距离小红旗有一段距离,但是最后小红旗周围的砂土也松了,小红旗倒了,说明河流会向源头方向侵蚀,使河流变长。

②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水冲刷,在河流上游可以看到塑料盒的底部,说明在河流上游主要有向下的侵蚀,使河流变深。

③在河流的下游,河流变宽了,说明存在向河流两侧的侵蚀。

3.改进实验一:模拟山前洪(冲)积扇

(1)实验材料:一杯细沙小米、绿豆、黄豆混合物、一本书、一张白纸。

(2)实验步骤: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③将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3)实验现象及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但洪积扇扇顶颗粒较细,为小米;扇缘物质较粗,为绿豆、黄豆。此结果与现实中洪积扇前不同颗粒物分选情况正好相反(实际情况为:洪积扇扇顶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由扇顶向扇缘的堆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其中原因可能是,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时,倾倒的物质主要受重力及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再加上黄豆和绿豆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加速度较大,后停止运动,小米颗粒质量小,加速度小,先停止,这并不能真实反映流水的搬运堆积分选情况,所以才会出现以上结果。

改进实验二:模拟山前洪(冲)积扇

(1)实验材料:一堆细沙粗砂和小石子的混合物、一瓶水

(2)实验步骤:①将细沙和小石子的混合物堆在桌面上;

②将水瓶向下缓缓倾倒;

③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3)实验现象及结论:同样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洪积扇扇顶颗粒较粗,为小石子及粗砂;扇缘物质较细,为细沙和小石子。此结果与现实中洪积扇前不同颗粒物分选情况基本相符。

电子邮箱:axia7748@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2489192.html,

高中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题 [实验题例析]解题要求:解答地理实验题如同理、化、生学科的实验题,一般也应从“实验目的”(往往题目中已给定)、“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四个方面展开。 例1.(05年广东考题)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解析:(1)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墨水等。 (2)实验步骤:①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 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水流淌痕迹偏转的方向;④再次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相反。 (3)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例2.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用自备的物具演示昼半球、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画出晨昏线,试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解析:(1)实验用材:一只不透明的小球如乒乓球等球状物表示地球;一只发光的灯泡表示太阳。 (2)实验步骤:①将发亮的灯泡对着不透明的小球,可见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②用笔画出亮半球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③将小球按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则可见亮半球与暗半球在不断更新。 (3)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可说明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而昼夜半球就不断地进行交替。 例3.自备器材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解析:(1)实验用材:选一个球状物如乒乓球。 (2)实验步骤:①将虚拟的球状物北极点朝上(指向北极星附近);②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③从北极点上方看球状物的旋转并确定旋转方向; ④再将虚拟的南极点朝上,旋转方向与②相反,并观察此时从南极上空看球状物的运动方向。 (3)实验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①侧视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②从北朝上空着, 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③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 时针方向旋转。 例4.设计一种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简单易行 的方案,并试着测量该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要 求写出实验用材、步骤、结论并作简图加以说明) 解析:(1)实验用材:①取长1m左右的木杆 或竹竿(做圭杆);②长2m左右的绳子和钉子(在 地面上画圆弧用)、刻度尺、量角器等。 (2)实验步骤:①选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圭杆 垂直插入地上。见图O点处;②以O点为圆心,以上 午某时刻杆影OA为半径画弧AD,并画出OA线;③ 当下午某时刻的杆影末端落到AD弧与B点时,画OB线;④作∠AOB的角平分线

高考地理实验地理观察专题

2007年高考地理实验、地理观察专题 邵志刚设计 近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践精神。如地理实验(05年广东考题)、地理探究能力(06年广东考题)等新题型的出现,其目的就在于通过作图、实验能力的考查,检验和区分考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的定性能力、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以及与数理等学科渗透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所具有的选拔功能,因而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探究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可通过部分常见题型的例析对指导学生的备考复习,对提高应试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课程标准中,有可能通过实验考查的内容集中在必修1,虽然课标没有对地理实验部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但在活动建议部分有不少实验活动的建议,因此不能忽视这些活动建议内容。 必修1部分活动建议: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 原因。 ●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 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 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根据课标和近年来高考的考核内容,主要考核的知识点有: ●地转偏向力的证明 ●地球自转引起的天体视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 ●热力环流原理 ●温室效应原理 ●水循环原理 例1. (06年广东考题)35.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共8 分) 日晷(guī)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不同种类。 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 某科技馆(29°36′N,106°00′E)拟建造一座赤道日晷。请完成下列问题。 (1)此科技馆位于。(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兰州市B.重庆市C.贵阳市D.武汉市(2)在安装日晷时,首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安放日晷底座。晷盘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3)当晷针影恰好在晷针在正下方时,当地时间为时。 (4)冬至日,当晷针影恰好与晷针正下方的刻度线重合时,此地的太阳高度角是。 解析:本题以古代的测时工具日晷为载体,考核学生根据经纬网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的能力、理解不

第十六届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江西赛区)获奖名单

第十六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江西赛区)获奖名单 一等奖(63名) 张羽巍上饶市铁路中学诸锐上饶市铁路中学 胡荣蔚安义县凤凰寄宿学校尤力雯上饶市铁路中学 沈智彬上饶市铁路中学张袆伟宜春实验中学 姚懿芸上饶市第二中学杨雨潇宜春实验中学 曹达明景德镇市一中分校凌少敏安远县第三中学 潘建雄宜春市第三中学徐吕羚上饶县第二中学 王粮山会昌县西江中学娄宇上饶县第二中学 刘琛南康市平田中学肖涛江西省景德镇二中吴先斌安福县横龙中学宋凡吉水县第三中学 罗马上饶市铁路中学李莉宜春市第三中学 叶玉颖上饶市第二中学程宇清乐平市第二中学 徐阳宜春实验中学陈信晃上犹县第二中学 陆志成九江市第二中学刘斯宇宜春实验中学 周游崇仁县第二中学黎源高安教育集团北校区陈翀景德镇市第五中学董哲炜武宁县豫宁中学 陈汉斯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李敏高安教育集团北校区洪一卿上饶市第二中学高洋波信丰县大阿中学 殷军军新干县中学骆力前吉安市第四中学

邓瑞琛新干县中学闫畅迪宜春实验中学 仇建东广丰县立达学校游弋上饶市第二中学邱君诚兴国县潋江中学周恒众吉水县第三中学刘章朋都昌县土塘中学陈庆鹏新余市第四中学张刚弋阳县箭竹中学杨帆上饶县第二中学范文涛会昌县实验学校刘和枝吉水县第三中学周鹏宇崇仁县第二中学李洲南丰县第二中学刘炽成上犹县中学欧阳昆江西省景德镇二中邓尧南昌市二十七中龚书恒南昌市二十八中黄耀彬婺源中学周泽龙吉水县第三中学李川景德镇市第五中学赖敏良南康市田头初中彭俊英鹰潭市中山学校黄婧依萍乡市四中 饶自刚南昌县向塘第二中学张育铭樟树市第三中学易牧宇宜春实验中学 二等奖(117名) 郭品垚吉水县第三中学聂旭辉新干中学 李昀桥上饶市第二中学钟雷声全南中学 曾强强吉水县第三中学张一驰新余市第四中学饶小龙赣南师范学院附中刘传卫赣县第二中学 余天奇南昌市外国语学校陈慧林弋阳县方志敏中学胡文举樟树市第三中学谢云宜春市第三中学龚俊宜春市第三中学方堃万年县第二中学娄柏冬上饶县第二中学黄福佳上饶县第二中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

高中地理实验集锦[精品文档]

高中地理实验集锦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地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无疑是素质教育要意之一。从表面上看,地理实验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们深知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开展的并不理想。由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中学开展地理实验的条件有限,地理教师实验观念和能力欠缺等原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只做过1—2次地理实验,从未“做”过实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直面问题、探讨对策,开发真正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构建高效、完整的地理实验教学体系。基于此,我将“看来”的实验收集如下,与老师们共享,但其实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还有待考究。 一、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 1.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能否发现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关闭教室的门窗,尽量保持教室的气流稳定。点燃两根较粗的香,两支香摆放的距离大约在30~40厘米左右,一支香旁边放一个1000瓦的电热炉、另一支香旁边放一个较大的冰块,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在这个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说明热的地方近地面产生低气压,气流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而高空气流则由热的上空流向冷的上空。 3.切洋葱的实验、冬季教室门口的打火机等。 二、季风成因的实验 关闭门窗,点燃两根卫生香,使卫生香的烟垂直向上(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在卫生香的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只1000W的电炉、一面盆冰块。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在这个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说明高低气压的“季节”转换,产生了季风。 三、实验验证海陆风的存在 实验器材:煤气炉、轻软的纸巾、一盆冰水 实验步骤: (1)打开煤气炉,把手伸在炉火的上方,感受空气的温度。 (2)拿轻软的纸巾在炉火旁边不同的位置,观察纸巾的飘动方向。 (3)将一盆冰水放置炉火旁边,轻软的纸巾放于炉火和盆之间,观察纸巾飘动的角度和步骤(2)有何差异? 实验结果:手放在燃烧的煤炉上方,很快感觉到发热、发烫。纸巾无论在炉火旁边的什么位置,都会向炉火方向飘动。加放一盆冰水后,纸巾飘动的角度变大。 四、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器材: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把剪刀,手表。 ①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入少许土壤;用剪刀将一白色塑料瓶拦腰剪断,然后,将塑料瓶倒扣在一只玻璃盘中,制成“微型温室”。②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孔,插入温度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实验

第二章大气 实验:自造太阳能发电站 准备材料:盆、铝箔、挂钩、土豆 实验步骤:把铝箔放在脸盆里,清理平整;盆中间撕开一块铝箔将挂钩固定在上面,再将土豆穿在钩上;把盆放到阳光底下;光照强烈的条件下,若干分钟后,土豆熟了。 原理说明:铝箔把光线引到盆的中间使其产生高温。 实验:分解太阳光 准备材料:塑料盆、小镜子、白纸、水 实验步骤:在塑料盆里倒入2.5厘米的水,把水盆放在阳光能直射到的地方;把镜子斜靠在盆边;把镜子反射的光导向白纸上,纸张上呈现七彩颜色,从红开始最后是紫色。 原理说明:水使得从镜子反射出来的阳光折射了。当光线折射时,每个颜色都会以不同角度弯曲,造成彩虹效应。 实验:温室效应 准备材料:1个透明的玻璃杯、2条黑色美术纸、2支温度计、透明胶扣在地上;将2支温度计用透明胶分别粘在黑色美术纸上;将其中的一组放在玻璃杯内,另外一组放在玻璃杯外面,记录下当时的温度;每隔30分钟观测一下,记录一下2支温度计上的温度,看有什么不同。 原理说明:放在玻璃杯中的那支温度计的温度在开始时和外面的温度计的温度一样,但隔一段时间后,就会始终高于外面的温度。同理,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形成了地球的“玻璃杯”,吸收了大量的太阳光,却反射回来了地球的辐射热,造成了温室效应。 实验:散射的光线(宇宙中) 准备材料:一个装满了水的玻璃杯,一个手电筒、牛奶 实验步骤:在玻璃杯中滴几滴牛奶,把水搅浑;打开手电筒,把它对准瓶口,让光线垂直射到水面上;注意观察水的颜色;再把手电筒平放在杯子的一侧,让光线射到玻璃杯的外壁上,注意观察水的颜色;当光线垂直落到水面上时,水看上去是淡蓝色的,当光线穿过玻璃杯的外壁射向水里时,水似乎变成了粉红色,而光线本身在水里看上去是橘黄色的。 原理说明:掺了牛奶而变浑浊的水把手电筒的光分解成了好几种不同的颜色的光。其中,蓝色的短波光比红色的长波光更容易被散射,以致它不能直行。 实验:比较说明“温室效应”现象。 实验用材:1.5升或更大的宝矿泉水瓶、温度计(2支)、土壤(一些)、玻璃金(2个)、剪刀、手表、纸笔等文具。 实验步骤:(l)将一些土壤分别放人两个玻璃金,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都婉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盘中。这样就制成了“微型温室”;(2)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洞,将温度计插进去;(3)将“微型温室”放置在阳光(或其它有较强热能的光源)下,将另外一支温度计放量在没有“微型温室”的盘中,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三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实验结论: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 实验:热力环流的形成

于都县2011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天原杯)

于教字〔2011〕120号 于都县2011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天原杯) 获奖情况通报 各完中、初中: 接《关于我市参加201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与实验能力竞赛(江西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赣市教研室字〔2011〕33号),我县于都三中获全市团体二等奖;全县参赛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省一等奖18人、二等奖22人、三等奖57人;市一等奖24人、二等奖34人、市三等奖52人。另评出县级团体奖3名。现将我县获奖情况予以通报,望各获奖学校再接

再厉,再创佳绩。 附:于都县2011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天原杯)获奖名单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初中全国化学竞赛获奖通报 于都县教育局办公室校对人:张开栋2011年5月31日印发 共印6份

于都县2011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获奖名单 一、省级以上奖(109人) 获奖等级获奖学校参赛学生指导老师获奖学校参赛学生指导老师 国家一等奖(3人)于都三中黄文伟肖章生于都三中兰广生邱舒临于都三中张文杰李灯发 国家二等奖(3人)实验中学彭彬刘莉实验二中欧阳昊王晓湖于都六中郭发福刘昭贤 国家三等奖(6人)实验二中王强王晓湖实验中学高显青刘军于都三中黄华津李灯发实验二中华俊福王爱众于都三中刘绪城邱舒临实验二中邹意黎兆樟 省 一 等 奖(18人)实验二中黄东海谭汀洲实验二中葛路奇钟灶长于都三中易文博邱舒临于都三中王君辉肖章生葛坳初中葛建文唐晏实验二中曾榕王清华实验二中尹志鹏黎兆樟实验中学谢观华谢隆辉于都三中张华粮邱舒临于都三中廖勤文肖章生利村中学李裕杨燕于都三中钟树奇曾灵实验中学刘德赟谢隆辉实验二中王泽宇王清华于都二中刘登嵩许振东于都五中谢殿华黄华里于都三中严佛友邱舒临实验中学刘昊坤刘代阳 省 二 等 奖(22人)于都二中朱照亮易书荣于都三中刘贤熠肖章生实验二中王成赟谢石龙实验二中刘立文钟灶长实验中学郑有红刘军汾坑初中管连娣杨晓明靖石初中杨崇根邱吉华盘古山初中刘健郭小芹于都二中谢林贵许振东于都三中刘庆林邱舒临罗江初中陈昕赖金华马安初中王连生杨星福实验二中张理刘永东实验中学刘炎斌刘莉平安初中谢小文邱晓良实验二中严石生王爱众大塘初中邹嘉文叶春锋于都八中孙鹏飞孙燕平安初中刘化远邱晓良实验二中郑扬凡王爱众于都二中谢辉刘志桥于都五中刘伟兴邱建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泉港二中陈晓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 只有相似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区域才可以逐级划分下去。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再次,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而自然带的界线是对地理环境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为主观划分的,各自然带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总是由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的认识 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1的最后一节课,从它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通。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而且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二是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另外,教材还设计了“活动”、“阅读”和“问题研究”,通过研讨,使学生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地理实验报告——流水地貌

******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貌学课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同组********************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慧如公园、凤凰洲公园、金山大桥天气状况晴朗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教师************** 评分 流水地貌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流水地貌类型特征的了解,初步掌握流水地貌野外调查方法。在获得感知认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相关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训练比较、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掌握专业相关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方法 查询资料、实地考察、观察比较、调查分析。 三、实验结果 此次的韩江见习,在老师的带领、讲解、观察、分析等帮助下,成果如下: (一)坡地地貌。坡地上的岩石和风化碎屑物,在构造运动、重力和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蠕动等,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①崩塌: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块石和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崩落、滚落或翻转,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根据发生坡地的组成物质、地貌部位以及其运动特征,崩塌可划分为山崩、散落、塌岸等类型。山崩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泛指组成坡地的物质,受到重力吸引,而产生向下坡移动现象。位于斜坡上的悬崖、危石、不稳定岩块或碎屑,主要因重力作用沿坡成群向下滚落呈跳跃式崩落现象称为散落。在慧如公园时,我们就观察分析了“散落”现象。在河流凹岸、海或湖蚀等地貌部位,由于河、湖或海水对岸边的冲刷与淘蚀,使岸坡基部被淘空,上部土体失去支撑而发生河岸整块下挫塌落的现象称为塌岸。 ②滑坡: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③蠕动: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此次在慧如公园观察分析了由于土壤蠕动而造成的“马刀树”。关于蠕动,根据蠕动体的性质,分为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两种。移动的速度有的每年只有若干毫米,有的达几十厘米甚至更多。岩屑或土层蠕动的地面标志是:树根部向坡下弯曲,而树杆和树冠向

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高一上学期三校联考英语B卷

信丰二中 于都试验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三校联考 瑞金二中 高一年级英语试卷B卷 命题人:刘彩霞刘育忠任翔许园园审题人:葛金发刘东才 第I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 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15 B. £ 9.15 C. £ 9.18 答案是B。 1.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A. It’s raining. B. It’s cloudy. C. It’s sunny. 2. Who will go to China next month? A. Lucy. B. Alice. C. Richard.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 man’s sister. B. A film. C. An actor. 4.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meet? A. In Room 340. B. In Room 314. C. In Room 223. 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n office. C. At hom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对白读两遍。

高中地理实验集锦

高中地理实验集锦 [原创 2009-07-20 14:43:52] 字号:大中小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地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无疑是素质教育要意之一。从表面上看,地理实验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们深知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开展的并不理想。由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中学开展地理实验的条件有限,地理教师实验观念和能力欠缺等原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只做过1—2次地理实验,从未“做”过实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直面问题、探讨对策,开发真正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构建高效、完整的地理实验教学体系。基于此,我将“看来”的实验收集如下,与老师们共享,但其实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还有待考究。 一、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 1.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能否发现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关闭教室的门窗,尽量保持教室的气流稳定。点燃两根较粗的香,两支香摆放的距离大约在30~40厘米左右,一支香旁边放一个1000瓦的电热炉、另一支香旁边放一个较大的冰块,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在这个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

2018年地理高考可能会考察的实验题

2018年地理高考可能会考察的实验题 高考地理实践力是高考考察的核心素养之一,是以后高考的趋势。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直面问题、探讨对策,开发真正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构建高效、完整的地理实验教学体系。 一、火山喷发 (一)分三组: 实验1:在A、B两个U形试管中装进浓度不同的土豆泥,分别从每个U形试管的一个口中放进少许苏打粉,然后加水,并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土豆泥便从另一个口中溢出。注意浓的形成柱状,而稀的直接从试管口溢出。 实验2 :把融化了的蜡分别倒进热水和冷水杯中,热水中的蜡仍是液体,而冷水中的蜡则凝结起来。 实验3:在瓶中装满细小的玉米粉,底部插入管子,用力吹,玉米粉从瓶口喷出;在瓶口的木板上就会形成山状。 实验做完后,各小组分别讨论,得出结论。 总结结论 第1组结论:(1)实验演示了岩浆喷发的过程;(2)根据岩浆浓度不同,可形成不同形状的火山。 第2组结论:实验演示了火山岩浆遇冷凝固的过程 第3组结论:从实验可以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 (二)把一个大开口的漏斗放在一个盛有水的锅里。围绕漏斗用泥做一个锥状模型。把漏斗口留着,不要堵死。把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从漏斗开口中喷出来。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了水的喷出?然后,把一小块泥压成纸一样薄、与漏斗开口一样大小的泥片,盖在开口上。重复上述实验,现察泥盖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过程中要防止烫伤学生。) 二十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每个学生准备好一张比较硬的纸,并且带有宽度相同的平行线,先把纸垂直平行线对折,再把纸立在桌面上,凸面朝上,大约与桌面成80—90度的角,让学生站立,从上垂直往下看,观察平行线的弯曲凸出方向,并进行规律总结,即等高线向低海拔弯曲突出为山脊;然后再把纸翻过来,凹面朝上,大约与桌面成80—90度的角,从上垂直往下看,观察平行线的弯曲凸出方向,并进行规律总结,即等高线向高海拔弯曲突出为山谷。 三、实验验证海陆风的存在 实验器材:煤气炉、轻软的纸巾、一盆冰水 实验步骤: (1)打开煤气炉,把手伸在炉火的上方,感受空气的温度。 (2)拿轻软的纸巾在炉火旁边不同的位置,观察纸巾的飘动方向。 (3)将一盆冰水放置炉火旁边,轻软的纸巾放于炉火和盆之间,观察纸巾飘动的角度和步骤(2)有何差异? 实验结果:手放在燃烧的煤炉上方,很快感觉到发热、发烫。纸巾无论在炉火旁边的什么位置,都会向炉火方向飘动。加放一盆冰水后,纸巾飘动的角度变大。 四、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器材: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

第一次喝白酒

于都实验二中六年级佳作 第一次喝白酒 你可知,人生就如一杯白酒,你想要去品味它,可却总觉难上加难;你想要去体会它,可却总是迷糊而返;或许,你只有迈出那一步,才能去感受它吧! ——题记“比就比,谁怕谁呀,哼!”“切,就你这区区弱小女子也,竟敢与本帅哥比试,真是活得不耐烦了!”“自恋……”唉呀,真是的,我正和那位“低调”的不能再“低调”的哥哥比试喝啤酒呢!呦,大家可得来做一做裁判,看一看,瞧一瞧…… 要说,我乃当今“女酒鬼”,估计哪位“正人君子”与“女中豪杰”也不能比过我的强项,可别小瞧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要是我能与当今圣人——李白一决高下的话,那我也是三生有幸了呀!对于我来说,喝酒犹如喝白开水一般,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今日正是新春时期,难得一年一次的盛大节日,我可要趁此露露两手了。 “比赛开始!”裁判老弟一声令下,我才入梦初醒,拿起一瓶啤酒就“咕噜咕噜”喝了起来。最初感觉可真爽呐!我们是一盘棋下三天——棋逢对手。我喝了一瓶的三分之二,脸上竟无光彩。一瓶已干,可老哥脸上好似涂胭脂抹了粉一般,通红通红的。其实,我们家喝酒已经够厉害了,只不过老哥欺负我等小女子,是不会心软的。“哈哈,看你还不服输。天上的牛飞的再高再远,也会有掉下来的时候!” “要比就比喝白酒。”说这话的可不是凡夫俗子,他是我们家名不虚传的——喝酒能手——二伯,看他挺着的西瓜般圆滚滚的啤酒肚。我从未喝过这酒,度数挺高的,可家人……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喝白酒呀!算是大事了。我可是千杯不会醉人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看着那如白开水般的酒,抛开了心中一切杂念,闭上双眼,迫不及待之中又有几丝怯意。左右为难后,最终,还是突破自我,“咕噜”一阵响就倒进嘴里,可白酒好像对我十分留恋一般,久久不肯离嘴而去,最后,还是硬喝下去的呢。“咦?”喝这酒,好不惬意呀!突然,一幅幅画面呈现在我眼前…… 妈妈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熟悉人的爱,陌生人的爱.不正是这样的吗?!...... 酸中带甜,甜中带苦,这种生活家家户户皆有,可是,又有谁能将这如白酒般的生活演绎的如此平淡而又不缺乏几分味道呢?或许这杯酒的真谛,就是那么另人意味深长,不论是生活,只要自己去细细体会,或许什么都有一个新的诠释,这是人生的终点,也是人生的最初点! 六(3)班兰春凤 指导老师:李妍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江西省信丰二中于都实验中学瑞金二中高二上学期三校联考英语A卷

信丰二中 于都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三校联考试卷高二年级 瑞金二中英语试题(A卷) 命题人:刘东才,王新辉,刁新羽,曾细秀,赵娟审稿人:刘东才,王新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II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三部分共8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Tom will come with his mother. B. Tom is visiting his mother. C. Tom will be unable to come.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hotel. B. In a library. C. In a laboratory. 3.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He wants the woman to fix his watch. B. He will call her when the watch is fixed. C. He wants her to fix the watch within one week. 4. Who painted the house? A. Henry. B. Henry’s friend. C. Someone else. 5. How much money do they have between them? A. $46. B. $86. C. $56.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8题。 6.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In the library. B. In a department store. C. In the street. 7. Who are the two speakers? A. A woman and his husband.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地理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达到培养国家公民的目的,我认为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环境开始,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为学生,能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地理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我认为需要在本地结合课程内容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

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3.室内总结,绘制考察线路图将实地考察的结果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典型考察目标,并绘制考察线路图。 二、野外实践考察方案的设计 1.预期目标 通过对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的考察,了解本地该地貌的类型、成因和特点,探究流水溶蚀的过程; 学习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用相机拍摄一组反映该地貌的照片,做好考察过程的原始记录; 运用考察素材撰写考察报告,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举行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和答辩会,提高学生合作与思辩能力。 2.考察前准备工作相关知识简介及介绍考察方案;成立学习小组,进行考察纪律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准备考察工具:笔记本、笔、

实验二中2011年八年级物理(上)第一次阶段考

实验二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阶段考 物理试卷 2011.10.14 说明:本试卷共六页,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 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起你的自身经历。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 ,你喝过水的矿 泉水瓶的容积约为550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2、完成单位换算:小林所穿鞋子的长度约24cm= μm ;教室面积约59m 2=________cm 2 。 3、图1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 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它战机是 的。 4、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如下表所示。 该列车从苏州到南京所需时间是 min ,上海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 5、如图2所示是323国道旁的一个交通标志牌,其中甲图的含意是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所在地到于都至少需要时间 min . 6、A 、B 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已知A 、B 两车速度之比为1:2,则甲描述的是 车的s--t 图象(选填“A ”或“B ”);若A 、B 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2:1,则所需时间之比是 。 7、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如图4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它演员,这是因为光的 的缘故。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是不同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8、“天宫一号”9月29日成功发射,乃中华之骄傲。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后将内能转化成 能实现火箭升空;以太阳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9~12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9、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的手掌宽度为25cm B .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 C .新的2B 铅笔的长度为30mm D . 人的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25m/s 10、图6所示图像描述了甲、乙、丙、丁四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速度相同的两物体是:( ) A .甲丁 B .甲乙 C .乙丙 D .丙丁 11、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A .(1)(2) B .(2)(4) C .(1)(3) D .(3)(4) 12、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改善生活。现有一种电动牙刷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对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响度太小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13、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急忙跑向终点,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兔子懊悔不已。关于此比赛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它们是以“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C .兔子在睡觉时相对乌龟是静止的 D .乌龟全程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14 、关于图7中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可能静止 B .甲车可能向右运动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7:24 08:22 11:30 发车时间 06:30 07:26 08:24 里程/km 0 84 165 300 图1 图6 甲 乙 丙 丁 t/s t/s t/s t/s S/m S/m v/(m/s) v/(m/s) 甲 乙 图7 乙 甲 图2 图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