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点(考试就考这些)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点(考试就考这些)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点(考试就考这些)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点(考试就考这些)

第一章铸造

流程:浇注—凝固—冷却至室温

Ⅰ、铸造:将熔融金属浇注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型方法铸造优点:(1)可以铸出形状复杂铸件。

(2)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

(3)铸件成本低

缺点:(1)组织硫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力学性能不高

(2)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3)劳动条件差

Ⅱ、合金的铸造造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生产中所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它是合金流动性、收缩性、偏析和吸气性等性能的综合体现。

(一)合金的流动性(金属自身的固有属性)

1、流动性: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是影响熔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之一。

2、流动性影响因素

(1)合金种类。(灰铸铁流动性最好,铸钢的流动性最差)

(2)化学成分和结晶特征。(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流动性最好)

(二)合金的充型能力(固有属性不能改变,人们更加注重充型能力)

1、充型能力:考虑铸型及工艺因素影响熔融金属的流动性。

2、充型能力的影响因素

1)铸型填充条件

a、铸型的蓄热能力(砂型铸造比金属型铸造好)

b、铸型温度(提高铸造温度)

c、铸型中的气体(铸造的透气性)

2)浇注条件:①浇注温度②充型压力(提高充型压力)③铸件结构

Ⅲ、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方式:随温度的下降,固相层不断加厚,直达铸件中心。

2、糊状凝固方式:先呈糊状而后凝固的方式

3、中间凝固方式:界于逐层和糊状凝固方式之间(多数合金为此种方式)

Ⅳ、铸造合金的收缩①体收缩率②线收缩率

㈠、收缩的三个阶段

①液态收缩:金属在液态时由于温度的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

②凝固收缩:熔融金属在凝固阶段的体积收缩

③固态收缩:金属在固态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

㈡、影响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合金中灰铸铁收缩最小,铸钢最大)

2、浇注温度(温度越高,液体收缩越大)

3、铸件结构与铸型条件

㈢、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1,形成缩孔和缩松。

产生的原因:铸件凝固过程中,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减少的体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则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一些孔洞。大而集中地孔洞叫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叫缩松。

2,缩孔、缩松的防止措施

①采用定向凝固(是使铸件按规定的方向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逐渐凝固的过程)原则

②合理确定铸件浇注位置,内浇口位置及浇注工艺。

Ⅴ、铸造应力、变形和裂纹

1、铸造应力的产生

①、热应力—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于不均衡的收缩而引起的应力(厚

大部分受到拉伸,产生拉应力,细薄部分收到压缩,产生压应力)

②、固态相变应力③收缩应力

2、铸造应力的防止和清措施:①、采用同时凝固原则;②、提高铸型温度;③、改善

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④、进行去应力退火(消除铸造应力最彻底的方法)

3、变形:铸造变形和切削加工变形

4、裂纹:热裂和冷裂

Ⅵ、铸造合金的偏析(铸件中出现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①、晶内偏析;②、区域偏折;③、体积质量偏析

Ⅵ、气孔的分类:

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

(★★★析出性气孔:它是溶解在金属液中的气体,在凝固时由金属液中析出而未能逸出铸件所产生的气孔)

Ⅶ、砂型铸造

砂型铸造——用型砂紧实成型的铸造方法,称为砂型铸造

主要工序:制造模样、制备造型材料、造型、造芯、合型、熔炼、浇注、落砂、清理、检验。

一、造型方法的选择

一)手工造型:按模样特征分:整模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分模造型活块造型刮板造型

二)机器造型

二、铸造工艺设计

1铸造工艺图:它是表示铸造分型面、浇冒口系统、浇注位置、型芯结构尺寸、控制凝固措施等的图样

2铸造图(毛坯图)

3、铸造方案的确定

(1)浇注位置的选择

浇注位置是浇注时铸件所处的位置。(目的是保证铸件质量)

分型面是指两个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目的工艺操作方便)

一般先从保证铸件质量出发确定浇注位置,然后从工艺操作方便出发确定分型面(2)★★★确定浇注位置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P40,看图!!)

①收缩大的及壁厚差较大铸件,应按定向凝固原则,将壁厚及铸件热节置于上部或侧部。

②重要加工面,耐磨表面等质量要求较高部位应置于下面成侧面。

③具有大面积的薄壁部分放在铸型下部,同时要尽量使薄壁部分处于垂直位置或倾斜位置。

④具有大平面铸件,应将大平面朝下

(3)★★★分型面的选择(P42,看图!!!)

选择分型面应考虑以下原则:

①、分型面尽量采用平面分型,避免曲面分型,或尽量选在最大截面上。

②、尽量将铸件全部或大部放在一个砂箱,防止错箱、飞翅、毛刺等。

③、应使铸件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处于同一砂箱中

④、尽量减少分型面数目。

⑤、铸件的非加工表面上,尽量避免有披缝。

⑥、分型面的选择应尽量与铸型浇注位置一致。

三、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1)★★★加工余量:指为保证加工面尺寸和零件精度,在铸件工艺设计时预先增加的而在机械加工时切去的金属层厚度。

(2)起模斜度: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中脱出,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模样或芯盒壁上的斜度。

四、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铸造工艺性包括:铸件结构的合理性;铸件结构的工艺性;铸件结构对铸造方法的适应性。

㈠★★★铸件结构的合理性(P64看图!!!)

⒈铸件应有合理的壁厚

⒉铸件壁厚应力求均匀

⒊铸件壁的联接形式要合理

①、不同壁厚应采取逐渐过渡形式;②、铸件壁应尽量避免金属积聚;③、转角

应设计成圆角,以避免热节;④、壁的联接应避免锐角

⒋尽量避免过大的水平面

⒌铸件结构应避免冷却收缩受阻和有利于减小变形

五★★★铸件结构的工艺性(P67看图!!!)

(一)、铸件的外形设计

①、应使铸件具有最少的分型面;②、应尽量使分型面平直;③、避免外部侧凹;

④、改进妨碍起横的凸台,凸缘和肋条的结构;⑤、铸件要有结构斜度

(二)铸件内腔的设计

①、应使铸件尽可能的用成少用型芯;②、铸件的内腔设计应使型芯安放稳固,

排气容易,清砂方便;③、铸件结构设计中应避免封密空腔

第二章锻压

Ⅰ、锻压——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是锻造和冲压的总称。属于压力加工范畴

压力加工还包括轧制、挤压、拉拨等 压力加工的基础:塑性变形

㈠ 、锻造流线——金属的脆性杂质被打碎,顺着金属主要伸长方向呈碎粒状或链状分布;

塑性杂质随金属变形沿主要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锻后金属组织就具有一定的方向

性。又称为纤维组织。它使金属呈现异向性。

㈡ 、锻造比——锻造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y>1

通常用变形前后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来表示

㈢ 、★★★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遵循的原则:使零件工作时,最大正应力与流线方向重

合,最大切应力与流线方向垂直,并使流线分布与零件的轮廊相吻合,尽量不被切断。

㈣ 金属的锻造性能:指金属经受锻压加工时成形的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

衡量指标:塑性、变形抗力。(塑性高,变形抗力小,锻造性能好)

它决定于金属的本质和变形条件:

A 金属的本质

1、化学成分:纯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锻造工艺性能(合

金元素使合金锻造性能下降)

2、金属组织:纯金属及固溶体锻造性能好(而碳化物的

铸造性能差)

B 变形条件

1、变形温度:变形温度低、金属的塑性差,变形抗力大。

2、变形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形程度(一般采用速度较小的变形速度)

3、应力状态

4,Ⅳ、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

1、体积不变条件;

2、最小阻力定律:如果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有向各种方向移动的可能性,则物体

各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自由锻

Ⅴ、绘制自由锻件图应考虑以下因素:

加工余量、锻造公差、锻造余块

Ⅵ、选择变形工序 1、基本工序 2、辅助工序 3、修整工序

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芯棒拔长,马杠扩孔、弯曲、切断、错移、扭转、锻接。

①、轴杆类:拔长

② 空心类锻件:镦粗、冲孔、马杠扩孔、芯棒拔长

③ 饼块类锻件:镦粗、带孔件需冲孔

Ⅵ、★★★自由锻的结构工艺性(P96看图!!!)

模锻

1、 分类:单模膛模锻和多模膛模锻

2、飞边槽:由飞边桥和飞边仓组成(终锻模锻中才有飞边槽)

Ⅶ、冲压(薄板冲压)

1)冲裁:不仅工件带有毛刺,而且断面有三个特征区:塌角、光亮带和断裂带

2)冲裁间隙:凹、凸模工作部分水平投影尺寸之差称为冲裁间隙z

3)凸模、凹模尺寸的确定:

落料时凹模刃口尺寸等于落料件尺寸,凸模尺寸为凹模尺寸减去z

冲孔时凸模尺寸等于孔的尺寸,凹模尺寸为凸模尺寸加z

4)拉深系数:拉深变形后制件的制件与其毛坯直径的比值。m=d/D

Ⅷ、弯曲弯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内弯曲半径r min,限定最小弯曲半径

B、弯曲线与坯料流向方向要垂直

C、坯料有无表面缺陷,划伤、毛刺等。

D、弯曲回弹

第三章焊接

Ⅰ、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定义)

Ⅱ、焊接的方法分类:熔焊、压焊、钎焊

⒈焊接的实质:使两个分离的物体通过加热成加压,或两者并用的方法,来克服阻碍

原子结合的因素以达到二者永久牢固连接。

⒉焊接电弧:具有一定电压的两极间或电极与母材间,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裂而持

久的放电现象。

⒊焊接电弧分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其中弧

柱区温度最高

Ⅲ、焊缝区的金属组织与性能

1焊缝金属区;

2熔合区;(力学性能差)

3热影响区

a过热区(危险较大,力学性能差);

b细晶区(正火区):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c不完全重结晶区(部分相变区)

d再结晶区:焊前未经冷加工变形的焊件不存在再结

晶区

Ⅳ、焊接裂纹与焊接变形形式:离焊缝近的温度高的受到拉应力,离焊缝远的温度低的,受到压应力

Ⅴ、焊接变形的矫正

1、机械矫正法

2、火焰矫正法

Ⅵ、焊条

1、焊条的组成和作用

组成:药皮(①透气,保护作用;②冶金作用;③稳弧、脱渣作用)

焊芯(①填充材料;②导电电极):直接影响焊缝质量。

3、焊条的分类①酸性焊条:工艺性能好,焊接质量好,力学性能不高(多用酸性)

②碱性焊条:力学性能高,工艺性差。

埋弧焊: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进行焊接的方法

气体保护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Ⅶ、钎焊: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化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

连接焊件的方法。

钎焊种类:

1、硬钎焊:适用于受力较大及工作温度较高的焊件。如自行车车架,切削道具

2、软钎焊:(松香)用于受力不大或工作温度较低的工件,如电子器件,仪表,仪器

㈠、焊接性的评定

1、用碳当量法估算钢材的焊接性CE

①、C E越高,钢材的焊接性越差。

②、ωCE<0.4% 热影响区淬硬及冷裂倾向不大,焊接性优良;

③、ωCE=0.4-0.6%时,热影响区的淬硬及冷裂倾向逐渐增大,焊接性较差;

④、ωCE>0.6%时,热影响区的淬硬及冷裂倾向严重,焊接性很差。

㈡、焊接性试验

Ⅷ、铸铁补焊方法:

(1)避免白口和裂纹的措施:

a,使焊缝金属缓慢冷却,调整热循环,使碳元素可以自由地游离出来。

b,调整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加入硅铝元素促进石墨化

c,同时,焊接过程中采用工艺措施,减小焊接应力,防止裂纹产生

(2)铸铁补焊方法:热焊法(500-700℃)、半热焊法(400℃)、冷焊法(低于400 ℃)Ⅸ、有色金属的焊接:首选氩弧焊(铜及铜合金)

Ⅹ、★★★焊接接头设计 P167看图!!!★★★焊接结构的工艺性 P169看图!!!

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切削运动:切削过程中刀具和工件间的相对移动。包括①主运动(只有一个)②进给运动(剩余的)

★★★典型车床的切削运动

Ⅰ、切削用量三要素

①切削速度V c: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影响切削温度)

②进给量f: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可用刀具或工件每转或每行程位移

量来表述和度量(影响表面粗糙度)

④背吃刀量a p:在通过切削刃基点并垂直于工作平面上测量的吃刀量。(影响切削力)Ⅱ、刀具材料

1、高速钢(锋钢、风钢):特别适合制作形状复杂的切削刀具

①通用型高速钢②高性能高速钢

2、硬质合金(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热硬性好)

Ⅲ、车刀的组成(三面、两刃、一尖组成)P7

①、前刀面——切屑流过的刀面

②、主后刀面——刀具上同前刀面相交形成主切前刃的后面

③、副后刀面——刀具上同前面相交形成副切削刃的后面

④、主切削刃;⑤副切削刃

⑥、刀尖——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连接处相当少的一部分。

㈠、主切削平面P S: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与主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㈡、基面P r:过切削刃上选定点的平面,它平行或者垂直于刀具在制造、刃磨及测量时适合于安装或定位的一个平面或轴线,一般垂直于假定的主运动方

向。

㈢、正交平面P O——过主切削刃选定点并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

①、前角r o——前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②、后角a O——后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③、主偏角K r——主切削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

④、副偏角K r′——副切削刃与假定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

⑤、刃倾角λS——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

Ⅳ、切屑的形成过程

㈡实质:金属切削过程是多余金属材料受挤压--变形--断裂而形成切屑的过程。

㈢、切屑的种类:由材料的塑韧性决定

①带状切屑——顶面毛茸、底而光滑,连绵不断。Ra值小

②节状节屑——锯齿形,底面有裂纹。Ra值增大

③崩碎切屑——呈不规则碎块。Ra值增大

㈢、积屑瘤(定义):在一定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时,常发现靠近刀具主切削刃前面上附着一少块很硬金属,这块金属称积屑瘤。

1、积屑瘤的形成(原因):切屑沿刀具前面流出时,在高温与高压作用下,与前面接

触的切屑底层受到很大的摩擦阻力,致使底层金属流速降低,产生滞流现象,形

成“滞流层”,当前面对滞流的摩擦阻力超过切屑本身的结合力时,便粘附在前面

上,形成积屑瘤。

2、积屑瘤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切削温度,只有在中温(300-380℃)时,才有积屑瘤。

2、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能对刀具起保护作用,增大实际工作前角,使切削力减小,对粗加工有利

但积屑瘤时有时无,易引起振动、精加工时应避免形成积屑瘤。

Ⅴ、刀具磨损的形式

⒈后面磨损;⒉前面磨损;⒊前、后面同时磨损

Ⅵ、刀具寿命的概念:指刀具从开始切削到达磨钝标准为止的总切削时间。(切屑速度对其

影响最大)

刀具总寿命:刀具寿命与磨刀次数的乘积等于刀具总寿命。

切削热由切屑、工件、刀具以及周围的介质传出。

Ⅶ、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指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1、评价指标用公式 K r=V c60/(V c60)j K r越大切削加工性能越好

K r:材料的相对切削加工性

(V c60)j:材料的标准切削速度,即45钢(正火)时刀具寿命为60min的切削速度Vc60:被切削材料允许的切削速度。即刀具寿命为60min允许的切削速度

Ⅷ、刀具角度的合理选择

1、前角γo增大γo↑使刀具锋利,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过大时,但切削刃变弱,

散热和受力状态变差,容易崩刃,寿命降低。

2、后角αoαo↑切削刃锋利,工件表面弹性恢复小,减小摩擦,但αo过大,将削弱

刀头强度,使散热条件变差,降低刀具寿命,并使重磨量和重磨时间增加,增加刀具费用。

3、主偏角K r主要影响切削层截面的形状以及切削分力F P与F f的比例。

4、副偏角K r′ 它和K r一起影响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当K r、K r′减小时,已加工表面

残余面积的高度小,也对刀具强度散热条件刀具寿命有影响。

5、刃倾角λs 主要影响刀尖的强度和排屑的方向。

λs=0,切屑垂直于主切削刃方向流动

λs<0,切屑流向已加工表面,适于粗加工

λs>0,切屑流向代加工表面,适于精加工

Ⅸ、切削液(冷却、润滑、洗涤、排屑、防锈)

1、分类:一般分三类水溶液(冷却排屑)、乳化液(冷却有一定润滑)、切削油(冷

却排屑效果差润滑好)

2、作用:降低切削温度减小刀具磨损,抑制积屑瘤的生长,改善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

(冷却、润滑、洗涤、防锈作用)

注意:1,粗加工时,为了降低温度,用水溶液或乳化液(稀);精加工,为提高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选用以润滑为主的切削油或者高浓度乳化液。

2,切削脆性材料,一般不用切削油。精刨床、攻螺纹和铰孔可以用煤油。加工有色金属不用切削液,以免腐蚀。

3、使用硬质合金刀具,一般不用切削液。

4、磨削时一般采用冷却、排屑性能好的乳化液或水溶液。

Ⅹ、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

类代号:CXBMZ,TYSLG

结构特性代号:重控轻仿换,高密自简半,柔速显

如:C M 6 1 23 :类代号结构特性代号组代号系代号主参数

第二章外圆加工

Ⅰ、外圆的技术要求主要有

(1)、尺寸精度;(2)、形状精度;(3)、位置精度及跳动;(4)、表面质量

Ⅱ、外圆的主要加工方法:车削、磨削、及研磨、超精加工、抛光等

⑴车削加工的一般阶段:

粗车(IT13-IT11):Ra:50um-12.5um(较大的ap,较大的f,较低的vc)

半精车(IT10-IT9) Ra:6.3 um-3.2 um

精车(IT8-IT7) Ra:1.6um-0.8um(较小的ap,较小的f,高速或者低速)

精细车(IT6-IT5):Ra:0.4um-0.1um 一般适合技术要求高的有色金属的加工

⑵、车削加工的工艺特点:

①、容易保证零件各加工面的位置精度;②、生产率较高;③、生产成本较低;

④、适合加工的材料广泛

Ⅲ、磨削加工的方式

粗磨外圆:IT8-IT7。精磨外圆:IT6

方法:(1)纵磨法(2)横磨法3、深磨法 4、无心外圆磨削

外圆磨削的工艺特点

②精度高表面粗糙度数值小;

②磨削温度高;(水溶液或乳化液稀)

③适宜磨削高硬度材料;④背向力大

第三章孔的加工方法

加工孔的方法主要有:钻-扩-铰、镗、磨、拉、研磨和珩磨等。

孔的技术要求:(1)、尺寸精度;(2)、形状精度;(3)位置精度;(4)、表面质量

Ⅰ、钻孔的工艺特点(IT13-IT11,粗加工)a p=D/2

(1)、容易“引偏”

⒈引偏的原因:1)钻头细长刚性差;

2)钻头的两条主切削刃制造和刃磨时,很难作到完全一致和对称,导致

作用在两条主切削刃上径向分力大小不一;

3)钻头横刃处的前角呈现大的负值,且横刃是一小段与钻头轴线附近垂

直的直线刃,因此钻头切削时,横刃实际不在切削,而且挤刮金属,

导致横刃处的轴向分力很大。

⒉防止引偏的措施: 1)预钻锥形定心坑; 2)用钻套为钻头导向; 3)刃磨时,尽量

使两个主切削刃对称一致

(2)排屑困难(3)冷却困难

Ⅱ、扩孔钻刀具结构上和钻头相比的有利因素有(IT10-9,半精加工)

:扩孔刀背吃刀量小得多a p=(D-d)/2,由此带来的好处:

1)切屑窄:易排屑、不易刮伤已加工孔孔壁

2)切屑少:螺旋槽,可做得较浅较窄,钻芯较粗,刀体刚度好,能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

3)切削刃不必自外缘延续到中心,避免横刃的不良影响。(无横刀)

4)螺旋槽较窄,允许在刀体上开出较多的刀齿(3-4个)

Ⅲ、铰孔的工艺特点(IT9-IT7)

(1)铰孔的余量小(2)铰削速度低(3)适应性差(4)需施加切削液(钢件:乳化液;铸件:煤油)

钻—扩—铰是一种典型的孔加工方案,多在钻床上和车床上进行、也可在铣床和镗床上完成Ⅳ、镗孔多在车床或镗床上进行

1.车床镗孔:回转体上的孔(盘套类);镗床镗孔:箱体上的孔

2.镗刀及镗孔的工艺特点

a单刃镗刀镗孔

1)镗不通孔,刀头倾斜安装;镗通孔时,刀头垂直于镗杆轴线安装

2)单刃镗刀镗孔特点

①应性广;②可校正原孔的轴线歪斜;③制造、刃磨简单方便;④生产率低

b浮动镗刀镗孔特点:

①工质量较高;②生产率较高;③刀具成本较高;④与铰孔相似,不能校正孔的轴

线歪斜

Ⅴ、磨孔的方法可在内圆磨床上或外圆磨床上磨孔(IT7)

(1)★★★磨孔与铰孔或拉孔相比较

1)可磨淬硬孔,这是磨削最大优势;2)不仅能保证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还可以提高孔轴线的直线度;3)同一个砂轮,可以磨削不同直径的孔;4)生产率低(2)★★★磨孔与磨外圆比较

1)表面粗糙度Ra值大原因:砂轮受孔径限制,直径小,故线速度低;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大,且深入车孔内,切削液不易进入磨削区,冷却润滑效果差。

2)生产率低

拉孔: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加工。

第四章平面加工

加工平面的方法:铣削、刨削、磨削、插削、拉削、刮削、研磨和车削等

平面的技术要求:(1)形状精度(2)位置精度(3)表面质量

Ⅰ、刨削运动

1)牛头刨床:刨刀直线运动为主运动,工件随工作台的间歇移动为进给运动。

适于中小型零件的加工

2)龙门刨床:工作台带动工件作往复运动为主运动,刀具的间歇移动为进给运行

适于大型零件或者多件的加工

Ⅱ、刨削工艺特点

1)适应性较好,费用低,机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生产率较低,有空行程。

3)加工质量较低。(IT9-IT8.但是刨削的直线度高)

Ⅲ、插床与插削平面(立式牛头刨床)主要用于加工内平面如键槽、六方孔等

⒈孔内键槽只能用插削。

⒉铣削平面的方式及特点

端铣的加工质量好于周铣;端铣的生产率高于周铣;周铣的适应性好于端铣(多端铣)

⒋铣削与刨削特点比较

方式刨铣

加工质量一般一般

适应性差广

生产率低高

刀具与机床费用低高

5.磨削平面:

周磨的精度高,生产率低;端磨的精度低,生产率高

第五章齿轮齿形加工

齿轮的加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齿坯加工、齿形加工。

Ⅰ、齿形加工按照齿形的形成原理分为:

①成形法(仿形法):是用与被加工齿轮齿槽法向截面形状相符的成形刀具加工齿形的

方法。铣齿

②展成法(范成法、包络法):是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轮的啮合运动关系,在专用的

齿轮加工机床上切出齿轮齿形的方法。滚齿和插齿

Ⅱ、滚齿的原理及滚刀(滚刀为高速钢)

滚齿过程相当于一对交错轴斜齿轮相啮合的过程。

滚齿运动①主运动;②分齿运动;③垂向进给运动

Ⅳ、插齿原理:插齿是按照一对圆柱齿轮相啮合的原理进行加工的

插齿运动:主运动,分齿运动,圆周进给运动,径向进给运动,让刀运动

Ⅴ、齿轮坯的安装(定位方法):①内孔和端平面定位;②外圆和端平面定位

Ⅵ、剃齿、珩齿、磨齿是齿轮常用的精加工方法

剃齿原理:利用的是一对交错轴斜齿轮的加工原理

第九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概论

Ⅰ、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表面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分为热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

装配工艺过程

㈠工序: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三不变一连续)。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安排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

安装:一次装夹

㈡工步: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㈢生产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小、中、大批生产)、大量生产

Ⅲ、工件的安装方法

㈠、直接找正安装:先将工件粗略地夹持在机床上,然后选择工件上的某个表面作为找正面,再用一些工具找正工件的位置,最后将工件夹紧(效率低,单件小批生产)㈡、划线找正安装:预先在毛坯的待加工面上划出轮廓线和找正线,作为找正的依据,然后用划线盘来找正工件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找正之后再夹紧。(单件小批生产及大型零件的粗加工)

㈢、夹具安装:工件直接安装在专门的夹具中,无需进行找正就可迅速地保证工件对机床和刀具的正确相对位置。(大批大量生产)

Ⅳ、基准

1、设计基准:零件图样上采用的基准。

2、工艺基准: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1)定位基准:在加工过程中用作定位的基准。

(2)测量基准: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机器中位置的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选择不需加工的表面为粗基准;

(2)若零件上所有表面均需加工,则应该选择加工余量和公差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3)选择光洁、平整、面积足够大、装夹稳定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4)粗基准不宜重复使用

精基准的选择

1基准重合原则: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2基准统一原则: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统一”可

以各个工序中采用的夹具统一,可减少设计和制造夹具的时间和费

用,提高生产率。

3互为基准原则:为了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及较高的相互位置精度,可采用互为基准,

反复加工的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时,可选择加工面本身为精基准,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

5保证工件定位稳定,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Ⅵ、六点定位原理:用六个支撑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Ⅶ、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安装时,六个自由度都限制的工件定位方法。

不完全定位:没有限制所有6个自由度的定位

Ⅶ、过定位与欠定位

过定位:夹具中的两个定位元件同时限制一个自由度,或者定位点多于六个。

欠定位:定位点数少于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数。

Ⅷ、工艺规程的作用

(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条件。

(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工作的依据。

(3)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及车间的基本资料。

Ⅸ、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包括完好的机床设备、必要的工艺装备、标准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耗用时间和生产费用)所能达到的加工精

度。加工精度和加工成本的关系

Ⅹ、加工阶段的划分

加工阶段的划分:

1粗加工:切削大部分加工余量,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2半精加工:完成次要表面加工,并为主要的精加工工作作准备

3精加工: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4光整加工: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

㈠、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①保证加工质量;

②合理使用设备;

③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④便于发现毛坯缺陷,保护精加工表面。但各要阶段划分不是绝对的。

㈡、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三先三后)

③基准后其它;②先粗后精;

③主后次;④先面后孔

公差带尺寸的标准

a对于被包容面(轴):D0-x

b对于包容面(孔):D0+X

c对于孔与孔(或平面)之间的距离尺寸应按对称分布标注L-X+X(毛坯)

机械加工余量:从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回转体的加工余量为双边余量)第十章典型零件工艺过程分析及技术经济分析

(一)轴类零件

定位基准的选择:

1,常采用两段中心孔定位,装夹方便,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和基准重合的原则,易于保证较高的位置精度,因为应用较为广泛

2,采用外圆面定位,一般要用卡盘来装夹工件。

(二)盘套类零件

定位基准的选择:

盘套类零件的定位基准一般选择外圆柱面和内孔。

1,粗基准选外圆柱面。2,精加工时以内外圆互为基准,反复加工,逐步提高其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

(三)箱体类零件

(1)粗基准的选择:生产中一般采用箱体上重要孔(如主轴孔)和与之相距最运的另一个孔作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

成批大量生产:一般以一个平面和在该平面上相距最远的两个工艺孔作精基准(一面两孔)

单件小批生产:一般以装配基准即箱体底面、导向面和一个止推面作为精基准。

第十一章零件结构工艺性

零件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P125图!!!!

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解释知识讲解

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解 释

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 和准备,产品的技术,生产准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及热处理,部件或产品的装配检验油漆包装,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 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过程分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切削或磨削)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性质等,使其成为零件的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直接决定两件和机械产品的精度,对产品的成本、生产周期都有较大的影响,是整个加工工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包括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是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种类: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作用、所需原始资料、原则和步骤P248-252 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P252 2.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 面,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P85 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是标注设计尺寸或位置公差的起点。

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 3.工件装夹(定位、夹紧) 自由度分析、修改等p81-96 六点定位原理:理论上讲,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可用六个支撑点加以限制,前提是这六个支撑点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分布,并保持与工件的定位基面相接触。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按加工要求,允许一个或几个自由度不被限制的定位。 欠定位:按工序的加工要求,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而未予限制。在确定工件定位方案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 过定位: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点重复限制的定位。P88 精基准定位:在以后的工序中则使用经过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粗基准定位:工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或最初几道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为基准。P259 4.加工的时间概念(基本、辅助、布置工作地、休息与生理需要、准备与 终结等)p279 5.基本重合原则:要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原 则。特别是在最后精加工时,为保证加工精度,更应遵循这个原则,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 一、判断题 1、钢的正火的硬度、强度比退火低。(3) 4、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3) 5、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6、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3) 7、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 定合格。(√) 8、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9、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10、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11、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12、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13、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14、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15、冲击韧性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6、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慢一些。(3) 17、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 3%。(√) 18、一般情况下,焊件厚度小于4mm 时,焊条直径等于焊件厚度。(√) 19、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3) 20、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规定越小越好。(3) 21、Ra 值越大,零件表面越粗糙。(√) 22、切削用量主要是指切削速度和进给量。(3) 23、提高表面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刀具的前角与后角。(3) 24、就四种切屑基本形态相比较,形成带状切屑时切削过程最平稳。(√) 25、用分布于铣刀圆柱面上的刀齿进行的铣削称为周铣。(√) 26、过定位在机械加工中是不允许的。(3) 27、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3) 28、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29、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3) 30、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 定合格。(√) 3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32、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33、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34、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35、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36、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37、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3.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4.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测试法)、(洛氏硬度测试法)和维氏硬度测试法。5.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经(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值。6.受冲击载荷作用的工件,考虑机械性能的指标主要是(冲击韧性)。 二、选择题 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σ B.σ s C.σ b D.σ -1 2.表示金属材料弹性极限的符号是( A )。 A.σ e B.σ s C.σ b D.σ -1 3.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 B )。 A.HB B.HRC C.HV D.HS 4.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A )。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弹性 三、简答题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机械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 σ s ,σ b ,HRC,180HBS 10/1000/30 。 答:σ s :屈服强度的表示符号。屈服强度指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 σ b :抗拉强度的表示符号。抗拉强度指材料被拉断前所能承受的应力值。 HRC:洛氏硬度。 180HBS 10/1000/30 :表示用直径为10mm的淬火钢球在1000kgf的载荷作用下时间保持30s所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80。 2.何谓金属的疲劳和蠕变现象?它们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答:机械零件经常受到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的载荷作用(交变载荷),零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虽远小于其屈服强度,但经过多次循环后,零件在无显著的外观变形情况下却会发生断裂,称为金属的疲劳断裂。 金属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即使所加应力小于该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也会逐渐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 四、计算题 一根标准试样的直径为10 mm、标距长度为50 mm。拉伸试验时测出试样在26 kN时屈服,出现的 最大载荷为45 kN。拉断后的标距长度为58 mm,断口处直径为7.75 mm。试计算试样的σ s 、σ b 。 解: 第2章钢的热处理 一、填空题 1.普通钢热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3.钢的化学热处理常用的工艺方法有(渗碳)、(氮化)和(碳氮共渗)三种。 4.完全退火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 5.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钢),该类钢经球化退火后能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机械制造基础 知识点汇总

第1章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概论 1.1 金属及合金的基本性能 2、强度指标:屈服点σs ;屈服强度σ 0.2;抗拉强度σb (判别金属材料强度高低的指标) 3、塑性: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但不破坏的能力。 5、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 布氏硬度:用符号HBW 洛氏硬度:用符号表示 HR 表示 二、习题 1、单项选择题 (1)符号σb 表示材料的 () A 、屈服强度 B 、抗拉强度 C 、疲劳强度 D 、断裂强度 (2)拉伸实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B ) A 、屈服点 B 、抗拉强度 C 、弹性极限 D 、疲劳极限 2、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氏硬度用符号HBW 表示 B 、洛氏硬度用符号HR 表示 C 、洛氏硬度用符号HBW 表示 D 、布氏硬度用符号HR 表示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 ) A 、布氏硬度的压痕面积大,数据重复性好,用于成品的测定 B 、洛氏硬度的操作简便,硬度值可以直接读出,压痕较小 C 、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度 D 、金属材料在指定循环基数的变荷作用下,不产生疲劳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3、判断题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4、填空题 强度按力的性质有___、___、___。 5、简答题 简述拉伸低碳钢过程,拉伸曲线的变化以及金属变形 答案:1、B B 2、AB BCD 3、√ 4、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抗弯强度 抗剪强度 5、在力到达Fe 之前处于弹性变形阶段△L 线性增加,超过Fe 以后不仅有弹性变形还有塑性变形,形成永久变形,到Fs 以后出现塑性变形,出现屈服现象,进入强化阶段。 1.2 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及结晶过程 一、知识点整理 1、内部原子在空间按一定次序有规律的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反之为则为非晶体晶体具有。 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 等特征,非晶体则反之。 2、晶体中源于排列规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变化,因此,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代表晶格特 3、常见的纯金属晶格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 4、如果晶体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称为单晶体。实际使用的金属材料多由许多位向不同的小单晶体组成,成为多晶。 5、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晶粒。 6、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晶粒大小、形状和分布称为显微组织。 7、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 质。 8、组成合金的元素称为组元,可以是纯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元素,也可以是某些稳定的化合物 。 9、合金系是由两种以上的组元,按不同的比例浓度配制而成的一系列合金。按组元的数目不同,合金可分为二元合金系、三元合金系及多元合金系。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90分。 1.钻孔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是钻头不转,工件转,这种加工方式容易产生(B )误差。 A.轴线歪斜 B.锥度 C.轴线歪斜和锥度 D.轴线歪斜和腰鼓形 2.(C )时,前角应选大些。 A.加工脆性材料 B.工件材料硬度高; C.加工塑性材料 D.脆性或塑性材料 3.主要影响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为(C ) A.前角 B.后角 C.刃倾角 D.主偏角 4.减小主偏角,(A )。 A.使刀具寿命得到提高 B.使刀具寿命降低 C.利于避免工件产生变形和振动 D.对切削加工没影响 5.下列刀具材料中,适宜制作形状复杂机动刀具的材料是

(B) A.合金工具钢 B.高速钢 C.硬质合金钢 D.人造聚晶金刚石 6.成批加工车床导轨面时,宜采用的半精加工方法是(A) A.精刨 B.精铣 C.精磨 D.精拉 7.(B )时,选用软的砂轮。 A.磨削软材料 B.磨削硬材料 C.磨削断续表面 D.精磨 8.机床主轴齿轮(B )要求高些。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传动的平稳性 C.载荷分布的 均匀性D.侧隙 9.精加工时,应选用( C )进行冷却。 A.水溶液 B.乳化液 C.切削油 D.温度较高的水溶液 10.加工? 100勺孔,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C ) A.钻孔 B.扩孔 C.镗孔 D.铰孔 11.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D )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12.车床刀架的横向运动方向与车床回转轴线不垂直,车出的工件将呈现出(D )。 A.腰鼓形和锥度。 B.腰鼓形 C.锥度 D.端面中凸形 13.数控机床主要适用的场合是(B ) A.定型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C.中等精度的定型产品 D.修配加工 14.主运动是由工件执行的机床有( A )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40分) 1.合金结晶的基本规律,即在过冷的情况下通过 与 来完成。 2.钢的冷处理可以促使残余奥氏体继续转变为 ,提高零件的尺寸稳定性。 3.牌号ZG200-400中,字母“ZG ”表示 ,数字“400”表示 。 4.焊条由 和 两部分组成。 5.一般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有 、 、 三种形式。 6.基本偏差一般为 。 7.定向公差有 、 、 三个项目。 8.切削合力可分解为 、 和 三个分力。 9.卧式普通车床结构主要分为三箱一体,三箱是 、 、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 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 A. s σ B. b σ C. 1σ- 2.高碳钢最佳切削性能的热处理方法是( ) A.完全退火 B.正火 C.球化退火 3.45钢属于( ) A.工具钢 B.结构钢 C.铸钢 4.下列材料中,焊接性能最差的是( ) A.低碳钢 B.高碳钢 C.铸钢 5.决定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的是( ) A.标准公差 B.基本偏差 C.配合公差 6.下图所示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 A.1.25 B.10.5 C.10.25 7.属于形状公差的是( ) A.平面度 B.平行度 C.同轴度 8.影响刀头强度和切削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是( ) A.主偏角 B.前角 C.刃倾角

9.四爪卡盘的四个爪的运动是( ) A.同步 B.连续 C.独立 10.为减小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在刀具方面常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小前角 B.增大主偏角 C.减小后角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中都经历弹性变形、屈服、冷变形强化、缩颈与断裂四个变形阶段( ) 2.钢的淬透性取决于其临界冷却速度,临界冷却速度越小,淬透性越好( ) 3.碳钢中只有铁、碳两种元素( ) 4.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固态收缩只引起铸件外部尺寸的改变( ) 5.一般来说,若材料的强度极限高,则疲劳强度也越大( ) 6.孔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 7.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8.R z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在反映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Ra参数充分( ) 9.粗加工时积屑瘤的存在增大了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 ) 10.切断刀有两个主切削刃,一个副切削刃( ) 四.问答题(10分) 1.指出下列工件淬火后的回火方式,并说明原因 (1)45钢小轴 (2)60钢弹簧 (3)T12钢锉刀

机械制造基础第五章习题答案知识分享

思考题与习题 1.何谓铸造?铸造生产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用框图表示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答:把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到具有和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空腔中,待其凝固、冷却后获得毛坯(或零件)的方法称为铸造。 优点: 1) 能制造各种尺寸和形状复杂的铸件,特别是内腔复杂的铸件。如各种箱体、床身、机架等零件的毛坯。铸件的轮廓尺寸可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十米;质量从几克至数百吨。可以说,铸造不受零件大小、形状和结构复杂程度的限制。 2) 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用铸造方法制成铸件,有些材料(如铸铁、青铜)只能用铸造方法来制造零件。 3) 铸造所用的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回收利用,铸造生产工艺设备费用小,因此铸件生产成本低。 4) 铸件与零件的形状、尺寸很接近,因而铸件的加工余量小,可以节约金属材料,减少切削加工费用。 5) 铸造既可用于单件生产,也可用于批量生产,适应性广。 但是,铸造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序较多,常因铸型材料、模具、铸造合金、合金的熔炼与浇注等工艺过程难以综合控制,而出现缩孔、缩松、砂眼、冷隔、裂纹等铸造缺陷,因此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废品率较高;铸件内部组织粗大、不均匀,使其力学性能不及同类材料的锻件高,因此铸件多用于受力不大的零件。此外,目前铸造生产还存在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等问题。 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2.比较下列名词:(1)模样与铸型;(2)铸件与零件;(3)浇注位置与浇道位置;(4)分型面与分模面。 答: (1)模样是用来形成铸型型腔的工艺装备,按组合形式,可分为整体模和分开模。 铸型包括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铸模,铸模的型腔提供了最终有用的形状,之后仅需根据具体应用进行加工和焊接。 (2)把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到具有和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空腔中,待其凝固、冷却后获得毛坯(或零件)的方法称为铸造。所得到的金属零件或零件毛坯,称为铸件。铸件通常作为毛坯,经过机械加工制成零件。但是,随着铸造生产过程不断地完善以及新工艺、新技术不断被采用,铸件的精度及表面质量得到提高,使少余量和无余量铸造新工艺得到迅速发展,精密铸件可直接作为零件。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 5、常见的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铸造性能是合金在铸造时表现出的工艺性能。主要指金属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性。 7、铸型中手工造型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8、锤上模锻的模镗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金属的可锻性常用金属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综合衡量。 10、锻压加工时,金属加热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电焊条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12、焊接性能不好的材料,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来预防裂纹的产生。 13、防止焊接变形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四种。 14、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16、切削运动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17、切削加工_________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 18、切削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作用。 19、车刀的主要几何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_________ 20、铣削时,_________是主运动,_________是进给运动。 21、平面加工时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法。 22、在机械加工中,夹具起______和______作用。 23、从工艺特点来看,一般将生产类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4、工艺规程设计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机械加工中,轴类零件常用_________或_________作为定位基准。

电大期末考试备考题库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定稿版

电大期末考试备考题库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参 考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附录A:《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 第一篇工程材料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题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着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 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1 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机械制造基础重点及课后答案

工程材料基础 第七章金属材料主要性能 7-6名词解释 晶格:表示原子排列规则的空间格子 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位 晶格常数:晶胞中各棱边长度(埃) 晶粒:由一个晶核长成的小颗粒晶体 晶界:晶粒与晶粒之间的界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过冷现象:金属实际结晶温度一般低于他的理论结晶温度 重结晶:把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转变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 合金:以一种金属元素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经融合而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的元素 相:凡化学成分和晶格结构相同,并与其它界面分开的均匀组织 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类型保持溶剂类型 金属化合物:合金各组元之间发生化学作用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新物质 7-18铁碳图的应用 1在铸造中应用 (1)确定钢和铸铁浇铸温度 (2)判断其流动性好坏和收缩大小 2 在锻造中应用 确保钢在奥氏体区适当温度范围内变形 3 在热处理工艺依据 7-30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碳钢力学性能的变化? 钢的特性主要取决于碳与铁含量的比重。一般来说,碳含量越少,钢越柔韧,低于一定比例就变成生铁了,含量越高,同时柔韧度也随之降低,变得越来越脆。其塑性降低,锻造性变差。7-34牌号表示 Q235AF 屈服强度数值为235Mpa的A级沸腾钢 20:含碳量为0.2%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45: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Q345:屈服强度为345Mpa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40cr: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0.4%,铬的平均质量分数小于1.5%的合金结构钢 10si2MnA: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1%,硅质量分数为2%,锰的质量分数小于1.5%的高级优质合金结构钢 T10A:含碳量为1.0%的高级优质碳合金工具钢 9SiCr:含碳量为0.9%硅,铬质量分数小于1.5%的合金工具钢 W18Cr4V:含碳量大于1.0%,钨质量分数为18%,铬质量分数为4%,矾质量分数小于1.5%的合金工具钢 12Cr18Ni9:含碳量为0.12%,铬质量分数为18%,镍质量分数为9%的不锈钢 重点: 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 从内部看,结晶就是液体到固体的过程 冲击韧性:金属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常见晶格: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 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工艺性能:锻造,铸造,焊接和热处理,切削加工性能 晶粒粗细与冷却速度和孕育与否有关 耐磨=硬度 结晶过程=形核+长大 液态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晶粒越多 比较晶体和非晶体 ①均是固态结构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一、填空: 1、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阶 段、阶段和阶段。 2、工步是指工序中、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吃刀 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卡片和机械加工卡 片两种基本形式。 4、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毛坯种类有、、、。 5、CA6140卧式车床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 mm,主轴转速为正 转级,反转级。 6、齿轮加工的加工方法有法和法两类。 7、数控机床主要由、、和辅助装置组成。 8、切削用量是指切削过程中、和的总称。 9、砂轮的五个特性指、、、及。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刀具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 2、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4、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5、车削中的主运动是车刀沿着工件旋转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 6、三爪自定心卡盘不但校正和安装工件简单迅速,而且对工件的夹紧力比四爪单动卡盘要大。() 7、滚齿机传动系统的主运动是滚刀的旋转运动,插齿机传动系统的主运动是插齿刀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8、积屑瘤是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屑和前面剧烈的摩擦、黏结而形成的。() 9、从耐热性方面分析,高速钢的耐热性比硬质合金强。() 10、从强度与韧性方面分析,硬质合金比高速钢要好。() 11、车刀前角增大,刃口锋利,切削力减小,但刃口的强度降低,散热面积减小,切削温度升高,刀具耐用度降低。() 12、车刀主偏角的大小影响刀具耐用度、背向力与进给力的大小。() 13、铰刀的刚度和导向性比扩孔钻要差,一般用于加工中小直径孔的半精加工与精加工。()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汇

做试卷,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机械制造基础试卷 课程代码:09320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 A.硬度 B.强度 C.塑性 D.弹性 2.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什么形式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 A.随炉冷却 B.在空气中冷却 C.在油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3.橡胶是一种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什么的弹性体( ) A.树脂 B.高聚物 C.Si3N4 D.BN 4.铸件的壁或肋的连接应采用( ) A.锐角连接 B.直角连接 C.圆角连接 D.交叉连接 5.在下列合金中,流动性最差的合金是( ) A.灰铸铁 B.铸钢 C.铜合金 D.铝合金 6.在铸铁的熔炼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 A.电弧炉 B.冲天炉 C.工频炉 D.反射炉 7.下列冲压基本工序中,属于变形工序的是( ) A.拉深 B.落料 C.冲孔 D.切口 8.锤锻模的模块安装是( ) A.用螺栓螺帽固定 B.用铆钉固定 C.用楔铁燕尾固定 D.用销钉固定 9.模锻和自由锻用的蒸汽—空气锤相比,模锻锤的结构与自由锻锤结构不同点是( ) A.所用的动力源 B.机架与砧座用螺栓连接方式 C.吨位表示方法 D.驱动的方式 10.对铝合金最合适的焊接方法是( ) A.电阻焊 B.电渣焊 C.氩弧焊 D.手工电弧焊 11.闪光对焊的特点是( ) A.焊接前先将被焊件接触 B.焊接前把被焊件安装好并保持一定距离 C.闪光对焊焊缝处很光滑 D.只能焊接相同的材料 12.指出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用熔化焊方法焊接的一组( ) A.20钢与25钢 B.20Cr与20CrMnTi C.锻铝与防锈铝 D.铝与铜 13.刃磨高速钢刀具时,应选用砂轮的磨料是( ) A.棕刚玉 B.白刚玉 C.黑碳化硅 D.绿碳化硅 14.加工大中型工件的多个孔时,应选用的机床是( ) A.卧式车床 B.台式钻床 C.立式钻床 D.摇臂钻床 15.中心架或跟刀架的主要作用是( )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第一篇工程材料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2、金属材料的常用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σs 和抗拉强度σb 。 3、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态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4、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主要有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两种。 5、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一般可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 6、常用的硬度测量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7、常用的洛氏硬度测量标尺有 HRA 、 HRB 、 HRC 。 。 8、金属材料常用的冲击韧性指标是冲击韧性值a k 9.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10.控制金属结晶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和附加振动和搅拌。 11.按照几何形态特征,晶体缺陷分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12.在铁碳合金相图上,按含碳量和室温平衡组织的不同,将铁碳合金分为六种,即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 13.奥氏体是碳在γ-Fe 中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 14.铁素体是碳在α-Fe 中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体心立方。 15.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都是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16.普通热处理分为_ 退火、正火、_淬火_和回火。 17.钢的淬火方法包括_单液淬火_、双液淬火 _、分级淬火 _和等温淬火。 18.钢常用的回火方法有_高温回火_、_中温回火_和_低温回火_等。 19.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_球化退火_和_去应力退火(或低温退火)_。 20.钢的淬硬性是指钢经过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它取决于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 二、选择题 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B)。 A. 屈服点 B. 抗拉强度 C. 弹性极限 D.疲劳极限 2.锉刀的硬度测定,应用(D)硬度测定法。 A.HBS; B.HBW; C.HRB; D.HRC。 3.纯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实际结晶温度将( B )。 A.越高; B.越低; C.接近于理论结晶温度; D.没有变化。 4.珠光体是一种(D)。 A.单相固溶体; B.两相固溶体; C.铁与碳的化合物; D.都不对 5.在金属晶体缺陷中,属于面缺陷的有(C)。 A.间隙原子; B.位错,位移; C.晶界,亚晶界; D.缩孔,缩松。 6.铁碳合金含碳量小于0.0218%是( A ),等于0.77%是( C ),大于 4.3% 是( B ) A.工业纯铁; B.过共晶白口铁; C.共析钢;D.亚共析钢 7.低温莱氏体组织是一种( C )。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机械混合物 D.单相组织金属 8.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C )。 A.珠光体 B.索氏体 C.贝氏体 D.马氏体 9.完全退火不适用于( C )。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所有钢种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有的一段经历,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当中实践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回想起那短暂的一个星期,往事还历历在目,各种酸甜苦辣,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验的累积。实习,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星期的实习,通过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生产实习是我们制造专业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技能,并激发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实习是对我们的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习也在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学会了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机械实习,我了解许多课本上很难理解的许多知识。机械的传动构造,一些机器部件的构造原理等等,了解了许多常用工具。也掌握了西门子plc一些简单编程,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再就是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 其实我认为实习另一个目的是在实践中初识社会,了解社会,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感到迷茫,需要时间去积累。在实习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1. 车削时,主轴转速升高后,也随之增加。(AB)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速度 C 进给量 D 切削深度 2.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是切下切屑的运动及其特点是(切下切屑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一个) 3. 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镗刀连续转动) 6. 切削加工时,须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有。(A)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斜齿 D 滚齿 8. 调整好切削用量后,过程中切削宽度、切削深度是变化的。 A 车削 B 刨削 C 铣削 D 镗削(C) 9.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13. 切削用量包括、和。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14. 刀具的主偏角是在平面中测得的。(A) A 基面 B 切削平面 C 正交平面 D 进给平面 15. 刀具的主偏角是和之间的夹角。 (刀具进给正方向、主切削刃) 16. 刀具一般都由部分和部分组成。 (切削、夹持) 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 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与。(摩擦;强度、锋利程度) 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D) A 使主切削刃锋利 B 减小摩擦 C 控制切削力大小 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 22. 车床切断工件时,工作后角变小。(√) 23. 一般来说,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强度和韧性就越低。(√) 24. 高速钢是当前最典型的高速切削刀具材料。(╳) 25. 硬质合金是最适合用来制造成型刀具和各种形状复杂刀具的常用材料。(╳)28. 刀具前角是在面中测量,是与之间的夹角。

(正交平面、前刀面、基面) 29. 刀具前角为,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最大。(A) A 负值 B 零度 C 正值 30. 车刀的后角是在平面中,与之间的夹角。(正交、后刀面、基面) 31. 车削细长轴时,应使用90゜偏刀切削。(√) 32. 刀具主偏角的减小有利于改善刀具的散热条件。(√) 36. 影响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角度和结构。 一、金属切削过程 37.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为刀具与工件的互相挤压的过程(√) 3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变形系数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40. 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哪些? 答:带状切屑、挤裂(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41. 什么是积屑瘤? 答: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发现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切削刃的部位粘附着一小块很硬的金属,这就是积屑瘤。 43. 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来源主要是和。 (变形抗力和摩擦力) 44.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6.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7. 当切削热增加时,切削区的温度必然增加。(╳)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一、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1. 车削时,主轴转速升高后,也随之增加。(AB)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速度 C 进给量 D 切削深度 2.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是。其特点是。(切下切屑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一个) 3. 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镗刀连续转动) 4. 当车床上的挂轮架和进给箱的速比一定时,如主轴转速变快,此时进给量加快。(╳) 5. 拉削加工时,机床无需进给运动。(√) 6. 切削加工时,须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有。(A)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斜齿 D 滚齿 7. 切削加工时,须有两个进给运动的有。(B、D)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直齿 D 滚齿 8. 调整好切削用量后,过程中切削宽度、切削深度是变化的。(C) A 车削 B 刨削 C 铣削 D 镗削 9.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0. 切削运动中,具有间歇运动特点的机床有。(B、F) A 车床 B 插床 C 磨床 D 镗削 E 拉床 F 刨床 11. 切削运动中,具有往复运动特点的机床有。(C、F) A 车床 B 插床 C 磨床 D 镗削 E 拉床 F 刨床 12. 任何表面的形成都可以看作是沿着运动而形成的。(母线、导线) 13. 切削用量包括、和。(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二、刀具知识 14. 刀具的主偏角是在平面中测得的。(A) A 基面 B 切削平面 C 正交平面 D 进给平面 15. 刀具的住偏角是和之间的夹角。(刀具进给正方向、主切削刃) 16. 刀具一般都由部分和部分组成。(切削、夹持) 17. 车刀的结构形式有:等几种。 (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式)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与 。(摩擦;强度、锋利程度) 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D) A 使主切削刃锋利 B 减小摩擦 C 控制切削力大小 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 21. 车刀刀尖安装高于工件回转轴线,车外圆时,。(C、D)

机械制造基础重点例题

机械制造基础重点例题

【例6】:如图所示零件简图,其内、外圆均已加工完毕,外圆尺寸为? mm ,内孔尺寸为? mm 。现铣键槽,其深度要求为 mm ,该尺寸不便直接测量,为检验槽深是否合格,可直接测量哪些尺寸?试标出它们的尺寸及公差。 【题解】:可直接测量键槽底部至内孔上母线的尺寸。 设此尺寸为L 。则画出尺寸链如上图右,判断闭环、增环和减环如下—— 闭环为 ,增环为 ,其余为减环。 具体解法略去。 【例7】:如图所示的轴套类零件的外圆、内孔 及端面均已加工,现铣缺口,求以A 和B 轴向定位基 00.1 90-0.05 060+0.305 +0.305+0 0.0545-

准,M 和N 为径向定位基准时的工序尺寸。 分析:要找出轴向和径向铣缺口时的设计基准,然后求解。 【题解】:根据加工要求及零件图知,轴向的设计基准是A 面,而径向的设计基准是M 轴线。 (1)以A 面定位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则工序尺寸为 。 (2)以M 定位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则工序尺寸为 。 (3)以B 为轴向定位基准时,设工序尺寸为x 做出尺寸链如下 闭环为 减环为60+0 其余为增环 计算略。 (4)以N 为径向定位基准时,设工序 尺寸为y ,做出尺寸链如下 闭环为 减环为 0.2010+00.5 10 -0.2 10 +00.510-0 0.05 20-

增环为y 尺寸计算略。 说明:此类型的题,当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用调整法加工,让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确定工序尺寸。而在画出的尺寸链图中,以设计基准到加工面间的那个尺寸就是闭环。 【例8】工件定位如图所示。已知:工件外径为 ,内孔直径为 ,外径与内孔的同轴度为2e 。本工序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A 。试分析计算(1)该定位方案引起工序尺寸A 的最大变化量是多少?(2)采取什么定位方案可使工序尺寸A 的变化量最小? 【题解】:先计算定位误差 (1)?jb= ?jw= 由于?jb 和?jw 无公共误差因素 ∴ ?dw= ?jb+ ?jw 22TD e +2sin 2 Td ?

最新机械制造基础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钢的正火的硬度、强度比退火低。(×) 4、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5、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6、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 7、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8、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9、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10、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11、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12、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13、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14、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15、冲击韧性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6、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慢一些。(×) 17、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3%。(√) 18、一般情况下,焊件厚度小于4mm时,焊条直径等于焊件厚度。(√) 19、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20、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规定越小越好。(×)

21、Ra值越大,零件表面越粗糙。(√) 22、切削用量主要是指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23、提高表面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刀具的前角与后角。(×) 24、就四种切屑基本形态相比较,形成带状切屑时切削过程最平稳。(√) 25、用分布于铣刀圆柱面上的刀齿进行的铣削称为周铣。(√) 26、过定位在机械加工中是不允许的。(×) 27、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28、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29、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 30、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3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32、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33、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34、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35、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36、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37、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38、在一个工序内,工件只能安装一次。(×) 39、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大,硬度值越高。(√) 40、冲击韧性值愈大,材料的韧性愈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