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摘要从育秧技术、机械插秧、大田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水稻;机械插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56-01

水稻是邳州市议堂镇种植面积最大、单位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议堂镇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的地位。近年来,议堂镇水稻栽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先是塑盘抛秧代替了传统的手插秧,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水稻插秧机的引进和推广有了突破性进展。加快发展水稻机械化,可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提高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现将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的育秧是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秧龄短。考虑成本、操作等因素,议堂镇主要推广双膜和软盘2种育秧方式。育秧的总体要求是: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基叶健壮,无病无杂。

床土准备和水稻旱育秧相似,苗床应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苗床

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摘要从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机插秧苗培育技术,以期为水稻机插秧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机插秧;育苗;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 1床土准备 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作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以及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一般大田需备合格细土1875kg/hm2左右,用壮秧剂12~15kg/hm2。土壤水分适宜时(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好)于晴好天气进行过筛,细土粒径不大于5mm,其中2~4mm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结束后继续堆置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在床土准备中要做到两提倡、两注意、两禁止。两提倡,即提倡冬前培肥,对碱性土壤要进行床土调酸消毒;提倡使用壮秧剂,每100kg细土加壮秧剂0.5~1.0kg,并充分拌匀。两注意,即注意防止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施用敌克松进行床土消毒,特别是春季低温以及倒春寒多发地区;注意冬前未培肥的,宁可不培肥,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翻种前30d进行,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1]。两禁止,即禁止将尿素、碳铵等无机肥以及未腐熟的厩肥等直接拌肥,以防肥害烧苗;禁止使用有毒和有杂草的土作盖籽土。 2种子准备 在当地主栽品种中选择优质、高产、稳产、分蘖中等、抗性好的穗粒并重型品种,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相对短的为宜。杂交稻一般大田用种量为15.0~22.5kg/hm2,常规粳稻52.5~60.0kg/hm2。双膜育秧由于起秧栽插时切块除边,用种量略高于软盘育秧。机插育秧一般杂交稻芽谷播量为80~100g/盘,常规粳稻为120~150g/盘。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确定适宜落谷密度最基本的原则是均匀、盘根,即参照大田栽插的每穴苗数,在确保播种均匀与秧苗根系能盘结的前提下,根据品种气候等因素可适当降低播量,以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2]。根据播种期、机插面积提前推算好种子用量及浸种、催芽时间。按照17~20d秧龄倒推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机插面积大的,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的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进行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在浸种前,要将种子日晒1~2d带药浸种。催芽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快、齐、匀、壮”,即指发芽势达85%以上,一般浸4~5d,待种胚露白即可,浸种方式是早进水,晚放干,做到日晒夜露。 3秧田准备 根据育秧规模,选择地势平坦高爽、排灌分开、背风向阳、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也可选择宅前屋旁的肥沃菜地。避免用荒草地、药害田、水土污染田作秧田。机插育秧的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80~100,一般大田需秧池105~150m2/hm2(包括排水沟)。精做秧床,床面宽1.3~1.4m,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床之间留宽20~30cm、深20cm的排水沟,兼作管理通道。秧池外围沟深50cm,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20cm左右,开好平水缺。播种前10d 在秧池田上水,采取水做秧床、平整床面的方法,秧床做好后排水晾床,使床面沉实。播种前2d 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床面达到“实、平、光、直”,即秧床沉实不陷脚、床面平整无高低、床面无残茬杂物、秧床整齐沟边垂直。 4播种育秧 沿秧床纵向横排依次平铺2行软盘或有孔膜。盘与盘之间应做到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软盘底部应与秧床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秧床与盘内营养土墒情一致。2层厚度为2.0~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时适宜的土壤饱和含水率为85%~90%,可在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播种时按盘称种。一般常规粳稻均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150g/盘,杂交稻80~100g/盘。为确保播种均匀,可以4~6盘为1组,分次细播,力求均匀。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3~0.5cm,以盖没芽谷为宜。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最新范文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

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而PF445S 型手扶式插秧机的标准插秧深度就为2.6厘米左右,就能很好地满足浅栽这个技术要求。同时,该机还设计有液压仿形和插深控制系统,保证总体插秧深度的一致性,这也是人工手插难以办到的事情。 (三)宽行、窄株距栽培规格设计,符合我国水稻栽培最佳配置方式 在基本苗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栽培行、株距的配置方式不同,则水稻产量就有所不同。因为行、株距规格不同,则形成的生态小环境则有所不同,如植株间的光照、通风条件和湿度等。目前,我国移栽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资料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谈谈机插秧育苗技术问题。 在介绍育秧技术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本、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国也是世界上研究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插秧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国等国外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高性能插秧机,也就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这种机型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同时通过农机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形成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小苗育秧技术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稻作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程很快,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820万亩,全省已有2个省辖市、9个县(市、区)、187个乡镇和3000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一、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有那些优点呢? 机插秧技术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根据我镇2012-2014年五年机插水稻的平均产量统计,机插稻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44斤。我认为机插稻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是机插稻播种期比直播提前10-15天,不仅可以应用产量潜力高的迟熟中粳品种,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我市的温光资源同步,有利于高产稳产;其次是插秧机的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水稻生产用工矛盾十分突出,各地农民群众都热切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十年”原始的水稻生产方式。机插秧是用插秧机高效插秧代替原始手插的高产栽培技术,彻底解除了繁重的人工插秧。机插作为水稻高效栽培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韩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明确指出在我国水稻优势产区进行以育插秧机械化着力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省政府已经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列为2012年主要推广技术重点推广。一、我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现状 我省自2004年开始在各地广泛开展机械插秧示范,尤其是2006年承担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任务以来,通过引进外地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已形成盘育、双膜和棚育等比较有特色的育秧办法,使机械化插秧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今年新增插秧机3550台,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670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311万亩,同比增长53.2%。因此,农业部对我省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农业部推选作了典型发言。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差距的,到2011年底我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仅5%,与全国25%(黑龙江省为75%,江苏省50%)差距甚远,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合经验与教训,制约我省机械化插秧水平的瓶颈主要一是规范育秧技术尚未过关,难育出壮秧,二是机具配置相对湖南欠合理,难实行“增密”栽培,三是机手操作欠熟练,常有插得太深僵苗,或浮苗、缺蔸断行等,这也难免使广大农民的使用机械插秧在热切中慢慢失望。因此,我们必须与农技、科研和厂方合作研究培育机插秧壮秧技术、适宜机型应用于生产,还强化培训机手,提高操作水平,进行规范化标准操作,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迅速向全省推广普及。 二、机械化插秧机具特点与技术优势 (一)新一代插秧机特点 1、能规范栽培可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机手可根据所插基本苗对每亩所插蔸数及每蔸株数进行调节。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也有个别机型是24厘米。株距有多档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2万蔸的密度,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讲解学习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水稻生产用工矛盾十分突出,各地农民群众都热切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十年”原始的水稻生产方式。机插秧是用插秧机高效插秧代替原始手插的高产栽培技术,彻底解除了繁重的人工插秧。机插作为水稻高效栽培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韩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明确指出在我国水稻优势产区进行以育插秧机械化着力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省政府已经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列为2012年主要推广技术重点推广。 一、我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现状 我省自2004年开始在各地广泛开展机械插秧示范,尤其是2006年承担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任务以来,通过引进外地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已形成盘育、双膜和棚育等比较有特色的育秧办法,使机械化插秧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今年新增插秧机3550台,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670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311万亩,同比增长53.2%。因此,农业部对我省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农业部推选作了典型发言。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差距的,到2011年底我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仅5%,与全国25%(黑龙江省为75%,江苏省50%)差距甚远,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合经验与教训,制约我省机械化插秧水平的瓶颈主要一是规范育秧技术尚未过关,难育出壮秧,二是机具配置相对湖南欠合理,难实行“增密”栽培,三是机手操作欠熟练,常有插得太深僵苗,或浮苗、缺蔸断行等,这也难免使广大农民的使用机械插秧在热切中慢慢失望。因此,我们必须与农技、科研和厂方合作研究培育机插秧壮秧技术、适宜机型应用于生产,还强化培训机手,提高操作水平,进行规范化标准操作,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迅速向全省推广普及。 二、机械化插秧机具特点与技术优势 (一)新一代插秧机特点 1、能规范栽培可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机手可根据所插基本苗对每亩所插蔸数及每蔸株数进行调节。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也有个别机型是24厘米。株距有多档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2万蔸的密度,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2、效率高且稳定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有良好的液压仿形系统,田间作业稳定。 3、灵活适用插秧机机电一体化程度高,充分保证了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和操作灵活性。 插秧机通常按操作方式和插秧速度进行分类。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步行式插秧机和乘坐式插秧机。按插秧速度可分为普通插秧机和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文章主要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的繁殖特点,同时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相辅助的高产量栽培方法,包含培植幼苗的提前准备、种子处置、培植幼苗、栽植幼苗、施肥管制等内容。 标签:机插水稻;生育特点;栽培技术 1 机插水稻生育特点 1.1 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后移 现在,使用机械插秧普遍在粳稻的种植上,拿种植的晚成熟的中粳稻或者中等时间成熟的中粳稻来说,因为受到稻秧的年龄以及腾茬的约束,和使用传统插秧技术一样的种类来说,机械插秧水稻的种植时间会晚十五天到二十天之间,导致水稻的成长时间变短,成长时间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减少了十到十五天。因为成长时间的变短,抽穗时间和成熟时间都会比传统的晚一些,所以使用机械插秧最好不要选择成长时间比较长的种类。 1.2 单株分蘖发生集中.群体高峰苗多 移栽后,机插秧苗在大田长出2.3张叶片后开始分蘖。其分叶势猛,茎蘖增长速度较快。机插秧苗I、Ⅱ位蘖不发生或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插秧苗,大田期Ⅲ、Ⅳ位蘖的发生率较低,V一Ⅶ位蘖的发生率大体在60%-90%。这几个蘖位分蘖发生率高,成穗率也较高,是高产栽培利用的主要蘖位。与常规栽培相比,机插水稻的够苗期、高峰苗期均提前1个叶龄左右,而且高峰苗数较多。机插水稻总体表现为:无效分蘖多,成穗数增加,成穗率降低。 1.3 个体生长量较小,穗形偏小 使用机械插秧的水稻每株秧苗一般都比传统种植的秧苗矮百分之十左右,叶片形状相应的也小。在进入拔节生长周期时,叶片明显比传统种植的秧苗小很多。伴随着叶片面积慢慢成长大,抽穗时间内单个叶片的大小以及全部叶片差不多都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方式种植,在种植时,水稻种植的数量比传统方式的少很多,但是因为栽植的不是很深,便于秧苗生长根系以及分蘖,所以,机械种植的水稻从拔节期间到抽穗时全部的根系都生长的很快,但是它在强壮生长时间段根系面积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种植水稻出现分蘖的时间比较晚,主要枝茎上的叶片和分蘖上的叶片数量相差很大,成长起来的分蘖一个枝茎上差不多有6片到9片,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少1到1.5张,其叶片主要生长模式:生长的个数少、穗形不大、并且在主茎上生长的和在分蘖上生长的穗形相差很大。 1.4 机插水稻草害严重

(最新)水稻机插田栽培全程技术方案

水稻机插田全程防治病虫草害技术方案 摘要:中国是世界产稻大国,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300万公顷,是种植水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水稻在我国分布地域广阔,播种面积约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30%,总产量则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50%。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的平均单产最高。因此,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技术,对水稻高产、稳产,提高稻米品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机插田杂草防除方案 1、目前机插水稻田的杂草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插水稻田的全面推广,除草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提前2-3天平整大田并沉实泥土,才有利于机械操作和小秧苗的定植;另外,插秧后需排水促进秧苗生根。在此过程中,田间土壤处于干干湿湿的状态,有利于杂草种子的萌发,因此杂草发育提前,发生数量比较大。例如恶性杂草千金子、红梗稗草等比人工插秧稻田的数量要多,危害较重。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类型的除草剂对田间杂草造成了较大的选择压力,引发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和耐药性杂草。据许多稻区反映,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红梗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等均产生了抗药性。 要解决大龄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就必须加大前期封闭技术的应用;而传统的“一封、二杀、三补”的策略在机插稻田使用并不是最佳的控草方案。要改善机插稻田的除草问题,需要根据机插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运用新的技术去有效控制杂草发生危害。2009—2012年间笔者根据机插稻田的杂草发生规律及市场上可适合的除草剂状况,设计出机插田除草新技术,在

江苏等多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综合除草效果。 2、选择安全的除草剂,避免药害的产生。 由于机插田秧苗比较小,应禁止使用含有乙草胺、甲磺隆、氯磺隆类的复配剂,降低药害产生的可能性。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苯噻?苄或丁?苄类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对水稻小苗相对较安全,但在施药后,如果秧苗受到水淹的情况下,会造成滞绿现象,分蘖受到抑制,形成暗伤,从而造成田间苗基数不足,影响最终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了50%苄?丁?异丙隆WP进行封闭处理,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该药剂中的丁草胺含量相对较低,减少了潜在暗伤,并提高了对千金子、稗草的封闭效果,总体防效都在98%以上。 3、优化田间封闭技术,减轻后期的除草压力。 根据机插秧田的杂草的两次出草高峰特点,改变传统的“一封、二杀、三封”的防治策略为“二封、一挑”的除草技术方针。即在稻田平整时先每亩用57%SK-100WP或50%速杰100克除草剂进行第一次土壤封闭,使泥浆土中杂草不能正常萌发,从而控制杂草的第一次萌发高峰期。机插过程中,由于机器对土壤翻动,破坏了药土层,部分杂草种子失去药剂的控制作用,因此在插秧后7天左右,伴随水稻撒施返青分蘖肥时,用50%速杰WP拌成毒土撒施,进行二次封闭,这样可以延长控制杂草的二次萌发高峰,提高封闭效果。如果田间以鸭舌草、莎草为主,可以在二次封闭时,添加10%吡嘧磺隆20克提高防效。 4、及时进行苗后茎叶挑治,减少局部区域杂草的危害。 机插稻田封闭除草过程中,由于田间土壤的不平整性、水层管理不及时以及药剂封闭过程中施药不能够及时、均匀周到,总有局部地区出现杂草,特别是千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修订稿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

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

常规粳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常规粳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用 品种选择抗倒性、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质量达到GB4404.1-2008标准中规定的纯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的要求。 二、育秧准备(软盘育秧) 1、秧池准备。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池,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比例留足秧田。秧板宽1.4m,沟宽25cm,沟深15cm;四周沟宽30cm,沟深20cm,播种前20天上水耥平。秧板平整后,排水晒板,使板面沉实,播种前2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2、床土准备。床土选择:适宜作床土的有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耕作熟化的旱地或经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表层土,土壤中应无硬杂质,杂草、病菌少。重粘土、沙土不宜作床土,且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取土。床土用量:一般每亩大田需合格营养(拌过肥的)细土100公斤,另需准备25公斤左右未拌过肥的细土用以盖种用。床土培肥:在秧耕、冬翻、冻融的基础上,于早春在取土田块上每亩匀施人畜粪或腐熟灰杂肥2000kg(草木灰禁用)有机肥以及45%复合肥40~45kg等无机肥,施后把握适耕期连续旋耕(2~3)遍,(旋深10cm为宜),然后抢晴天堆制,并覆盖农膜遮雨、升温。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过筛床土,细土粒径不大于5mm,其中(2~4)mm粒径达到60%以上。过筛结束后再集中堆闷,堆闷时细土含水量适宜,要求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并用农膜覆盖,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3、种子准备。每亩大田备足适合机插秧生产的精选种子3-4kg,播种前用浸种灵或使百克浸种,再将浸好的稻种用35%丁硫克百威15克或30%噻虫嗪5毫升+驱鸟剂,拌8-10斤种子,轻轻翻动使药剂拌匀,晾干后播种,防治雀害、鼠害、稻蓟马。 4、秧盘。每亩大田备足(24~26)张塑料秧盘。并配备农膜、支架。 三、播期确定 机插秧秧龄弹性小,必须根据大田滕茬、耕整及沉淀时间和插秧机械动力情况推算播期。秧龄掌握在(18~20)天,浸种时间再向前推3天,并根据机插进度,分期播种。每台机每40亩为一个播种期,每期播种间隔3天,并根据机插进度,分期播种。做到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四、播种工序: 1 精做秧板。达到平、光、直的要求。 2 排放秧盘。在秧板中心拉一条直线,横排2列,盘与盘之间要尽量排放密接,盘底与畈田要贴实,盘周围用土壅实。 3 铺平底土。秧块标准长×宽×厚:58×28×2立方厘米,底土厚度掌握在2cm,过厚过薄,造成伤秧或取秧不均,铺好底土后,用木板刮平。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资料 大家中午好! 我今天给大家谈谈机插秧育苗技术问题。在介绍育秧技术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国也是世界上研究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 世纪60-70 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插秧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韩国等国外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高性能插秧机,也就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这种机型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同时通过农机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形成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小苗育秧技术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稻作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程很快,发展势头强劲。2014 年,湖南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820 万亩,全省已有2 个省辖市、9 个县(市、区)、187 个乡镇和3000 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一、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有那些优点呢?机插秧技术有四个方面的优点:第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根据我镇2012-2014 年五年机插水稻的平均产量统计,机插稻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44 斤。我认为机插稻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是机插稻播种期比直播提前10-15 天,不仅可以应用产量潜力高的迟熟中粳品种,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我市的温光资源同步,有利于高产稳产;其次是插秧机的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插秧机在保证大行的同时,对株距、栽插深度、秧棵大小可以人为的量化调节,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满足了高产群体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提高了栽插质量,并结

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实践与体会_谢勇

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实践与体会 谢 勇 梁迎暖 周 超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农业服务中心 215345) 1 具体做法 1.1 工厂化流水线播种 1.1.1 播种及栽种面积。2010、2011年昆山市淀山湖镇机插秧播种面积分别为104.67 hm 2和151.33 hm 2,实际栽种面积分别为98.5 hm 2和140.57 hm 2。 1.1.2 水稻主推品种。以杂粳“甬优8号”和常规粳稻“武运粳19”为当家品种,搭配优质常规粳稻“南粳46”。1.1.3 营养土准备。选择旱田、稻田的表土层作为营养土。在冬季或2~3月,先把取回的土放在场上冻酥或晒干;播前1~2个月内,将冻酥或晒干的土进行人工敲碎和机械粉碎,再用孔径为6 cm 的筛子过筛。过筛后的细土再拌机插秧专用壮秧剂后进仓库保存。 1.1.4 播种时间。播种集中在5月24日~6月2日,一台流水线播种机日平均播种面积13.33 hm 2左右。 1.1.5 药剂浸种、露白播种。选用16%咪鲜?杀螟丹粉剂进行稻种药剂浸种。杂粳品种“甬优8号”用16%咪鲜?杀螟丹10 g 对水6~8 kg 浸稻种4 kg (对水至600~800倍液),浸种36~48 h ;常规粳稻品种用16%咪鲜?杀螟丹10g 对水5~6 kg 浸稻种4 kg (对水至500~600倍液),浸种48 h 。浸种后的稻种不需冲洗,即进入常温催芽60 h 左右,露白后播种。 1.1.6 播种量。杂交粳稻“甬优8号”大田播种量1.75 kg/667 m 2,平均每盘播干谷87.5 g ,每667 m 2用20盘;常规粳稻大田播种量 2.75 kg/667 m 2,平均每盘播干谷125g ,每667 m 2用22盘。 1.1.7 暗室处理。播种后,盘秧放在室内暗化处理48 h 以上(待全苗齐苗后),即播种后室内过3夜,第3天将盘秧移植到秧田中。1.2 集中育秧 1.2.1 相对集中育秧。采用3~4个规模经营示范户约0.27~0.33 hm 2秧田为一组,统一集中育秧。 1.2.2 统一技术指导。育秧技术由市、镇农技部门统一指导,包括播栽时间、秧田规格、无纺布覆盖技术、秧田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等。 1.2.3 统一技术操作。各育秧小组集中做好秧田;把播种好的盘秧,统一移到秧田里;覆盖无纺布,上足秧田水,床土充分湿润后放干水;平时灌好跑马水,确保秧田盘秧湿润;移栽前3~5 d 揭无纺布;移栽前3 d 左右断水练苗盘根;用好起身药。2 重点与难点2.1 秧田选择 秧田要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农田,秧大田比例1∶90~100;秧田一定要做得平整,便于秧田水浆管理;秧板规格:秧板面宽1.4~1.5 m ,沟宽0.3 m 、深0.2 m 左右。2.2 药剂浸种,露白播种 在搞好药剂浸种的同时,最好要做到露白播种。如果做不到露白播种,则要适当延长播种后室内暗化存放时间,待全苗、齐苗后,再移植到秧田中;如催芽过长,就会影响播种质量,造成播种断芽、堵塞、播种量难以控制等。2.3 床土厚度 床土厚度宜掌握在2~2.2 cm ,床土过厚,不仅浪费营养土,挑秧重,而且在室内暗化处理时间过长,秧苗会顶到上面的秧盘;床土过薄,机插栽秧时,秧块就会引起褶皱。2.4 水分管理 播种时,床土一定要淋足水分、充分潮湿。2.5 覆盖盖籽泥 盖籽泥一定要盖没稻种。盖籽泥要用0.5~0.6 cm 的筛子过筛,且不必施用壮苗剂。每667 m 2大田盖籽泥用量一般在15 kg 左右,占总床土用量的1/4左右。2.6 播种量 适当降低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秧。按正常发芽率(90%左右),每667 m 2大田播种量:杂交粳稻1.5~1.75 kg (80~87 g/盘)、常规粳稻2.5~2.8 kg (115~125 g/盘)。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成苗数分别在1.50株/cm 2和2.0株/cm 2左右。2.7 分批播种,适时早栽 根据前茬收获期,尽量做到适时早播早栽、分批播种移栽。要根据拥有的高速插秧机台数,推算每天播种、移栽的面积(一般高速插秧机每天台机作业量在3 hm 2左右);从播种到移栽的秧龄一般掌握在15~18 d ,即在叶龄3.2~3.5叶、苗高12~18 cm 时移栽最佳。2.8 播后室内暗化处理 播种后,一般盘秧在室内暗化处理48 h 以上;遇特殊情况(如室外气温偏低、播后出苗齐苗迟等),可适当延长室 ——————— 收稿日期:2012-02-10 摘 要:水稻机插秧实行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和集中育秧,可提高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加快水稻机插秧的实施步伐。现将阐述昆山地区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具体做法、重点与难点,并提出了相关体会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集中育秧 (下转第41页)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Luo Wenchao: experience in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 on of rice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编订:JinTai College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工作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xx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

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要点 规范化育秧技术是实现水稻机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三种。规范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杂。 (一)技术工艺流程 (二)育秧前期准备 1. 床土准备 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5~6)的营养土。培育每亩大田用秧需备足营养土100㎏,集中堆闷。 2. 种子准备

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双季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备足种子。 种子处理:种子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机械播种的“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的芽长不超过2mm。 3. 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苗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40cm,秧沟宽约25cm、深约15cm,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深约25cm。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三)播种 为了确保规范化育秧质量,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宜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播种方法。 1. 工艺流程 铺放育秧载体装床土洒水播种覆土 2. 确定播种期 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栽插时间倒推适宜播种期。 3. 铺放载体 育秧载体有软盘、硬盘和有孔地膜。根据不同水稻品种,每亩机插大田约需15~25张软(硬)盘。双膜育秧按每亩大田准备长5m左右、幅宽1.5m的有孔地膜,孔距一般为2×3cm,孔径2~3mm。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铺放不同载体。软(硬)盘紧密排放于苗床上。双膜育秧将打孔地膜平铺于苗床上,四周用木条固定,以

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机插秧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目前,我县机插秧水稻已栽插完毕,先后进入田间管理期。如何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是确保机插水稻取得丰收的关键。下面针对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活棵分蘖期 活棵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分蘖高峰前后,主要是长根、叶和分蘖,以营养器官生长为主,这一时期的栽培目标是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培育足够的壮株大蘖,达到小群体、壮个体,为争取足穗、大穗奠定基础。根据机插水稻秧龄短、个体小、生长柔弱的特点,在初期水层管理上,要坚持浅水活棵、分蘖,这样有利于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形成强大根系。机插结束后3-4天进入薄水层管理,水深3cm 左右以不淹没秧心为最佳。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苗。 机插水稻活棵后即进入分蘖期(插后10天左右)。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主要时期,机插水稻的特点就是分蘖数多而集中。由于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插后初期吸肥能力不如手插秧,为此,分蘖肥施用应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则进行。分次施用分蘖肥,同时要坚持肥药混用,以达到追肥、除草、治虫的三重效果。

为此,一般在栽插后5-7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方法是每亩用尿素5-8公斤,与稻田小苗除草剂一起拌湿润细土,堆闷3-5小时后在傍晚田内上水5-7cm后撒施。施后田间水层保持5-7天,同时开好平水缺,以防雨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害。对栽前已进行药剂封杀灭草处理的田块,不可再用除草剂,以防连续使用而产生药害。在栽后10-12天亩用尿素6-8公斤再施一次肥,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需要;栽后18天左右视苗情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每亩施尿素3-4公斤或25%复合肥12-15公斤。若稻田肥力水平高,底肥足,要防止群体发展过快,封行过早,以致最高苗数虽多,但成穗率低,因而不宜多施分蘖肥,以控制前期稳健生长。 这时期要配合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3cm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达到促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目的。 二、拔节长穗期 拔节长穗期是指分蘖高峰期前后,开始拔节于穗分化前这段时间,此期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栽培目标是在保蘖增穗的基础上,通过搁田控氮,改善根际环境,促进颖花分化,防止颖花退化,以达到壮秆大穗的目的。 1.适时轻搁田,坚持浅水勤灌,干湿交潜

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品种如宁粳28号,宁粳43号。 二、育秧时间 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5-6℃即可播种育苗,应根据使用品种的生育期适时早育,一般于4月10-15日播种育苗。 三、科学施肥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倡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以控氮减磷补钾为核心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群体质量、结实率、成熟度和整精米率;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改善品质、增加产量有明显效果。目前,水稻灌水基本执行节水灌溉(轮灌),全生育期稻田常处于干干湿湿状态,而常保水层的情况较少(多为低洼田)。稻田水层管理不同,对氮肥用量有明显影响,“干干湿湿”状态会增加氮肥的损失,需适当增加其用量。 四、插秧时间 (一)移栽期: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3℃即可移栽,插秧期5月10日-5月20日。 (二)移栽密度:行穴距30厘米×10厘米,每穴3-5苗。对控水保障率偏低、秧苗素质较差和土质瘠薄的地方,应适当增加栽插密度。

(三)移栽要求:坚持不伤根、不窝根,秧苗直立,行穴整齐,插后灌寸水。插秧时田间保持“花皮水”以利浅插,插深2厘米。 五、水层管理 水稻全生育期水层管理贯彻“两保两控”。即苗期保持薄水层返青活苗,孕穗抽穗期保持水层,防止低温冷害和颖花退化;分蘖期、灌浆期按照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干湿交替管理;6月下旬,水稻进入无效分蘖期,应抑制无效分蘖;对涨势过旺的田块实施烤田,促进主茎和有效蘖的生长发育。同时,后期断水不宜过早,一般9月5日后停水,防止停水过早,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六、防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特别是节瘟、穗颈瘟对稻谷的品质影响较大。发病严重时产量损失50%以上;发病轻时,秕谷增加,粒重降低,整精米率低。根据稻瘟病发生规律和监测情况,在6月下旬-7月上旬防治叶瘟、节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分别在水稻抽穗破口期、齐穗期防治穗颈瘟,共防治三次。推荐药剂配方1、亩用(40%稻瘟灵100克+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2、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克+30%醚菌酯水分散剂10克+80%代森锰锌25克)兑水30公斤喷雾。 另外,近年来,杂草稻在我区发生蔓延较快,对产量、品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