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2012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2012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2012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专业1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班级2012级3、4班

课程《建筑材料与检测》任课教师

日期周次课时主要内容作业

9.24 4 2 绪论、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9.28 4 2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P17 1、2、3

10.8 6 2 第二章建筑石材

10.12 6 2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10.15 7 2 第四章硅酸盐水泥

10.19 7 2 第四章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10.22 8 2 第四章其他品种水泥

10.26 8 2 第五章概述、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0.29 9 2 第五章混凝土的拌合物的技术性质P141 1、2、3、4、5

11.2 9 2 第五章混凝土的拌合物的技术性质

11.5 10 2 第五章硬化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外加剂

11.9 10 2 第六章建筑砂浆P154

11.12 11 2 第七章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

11.16 11 2 第八章金属材料

11.19 12 2 第九章有机高分子材料

11.23 12 2 第十章防水材料

11.26 13 2 第十一章木材及制品

11.29 13 2 总复习

专业1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班级2012级5、6班

课程《建筑材料与检测》任课教师

日期周次课时主要内容作业

9.26 4 2 绪论、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9.28 4 2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P17 1、2、3

10.10 6 2 第二章建筑石材

10.12 6 2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10.17 7 2 第四章硅酸盐水泥

10.19 7 2 第四章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10.24 8 2 第四章其他品种水泥

10.26 8 2 第五章概述、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0.31 9 2 第五章混凝土的拌合物的技术性质P141 1、2、3、4、5

11.2 9 2 第五章混凝土的拌合物的技术性质

11.7 10 2 第五章硬化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外加剂

11.9 10 2 第六章建筑砂浆P154

11.14 11 2 第七章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

11.16 11 2 第八章金属材料

11.21 12 2 第九章有机高分子材料

11.23 12 2 第十章防水材料

11.28 13 2 第十一章木材及制品

11.30 13 2 总复习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与检测总计: 66学时讲课: 36学时实验: 3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2012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分

任课教师职称讲师学历/学位本科、工程硕士

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建筑材料》是城市规划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研究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功能、适用场合、实验方法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科学,也是一门工程中科学选用材料的应用科学。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学会如何选择与使用材料。

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对于同一类的不同品种的材料,不但要学习它们的共性,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性和具备这些特性的原因。学习材料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常用建筑材料(水泥、砼、石灰、石膏、玻璃、钢材、木材、沥青、高分子材料)的原料——性质——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水泥、砼、钢材的性质和应用。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讲述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质量标准、试验检测方法、储运保管和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

《建筑材料》,魏鸿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2.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建筑材料》,吴科如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建筑材料》,张海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

授课时间第 1 次课课时 1

授课方式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授课题目绪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了解材料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及建筑材料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

1.明确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建材的发展。

2.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认识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建筑材料的兴趣。

3.让学生了解学习建筑材料的目的及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重点] 学习建筑材料的目的及方法。

[难点]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发展方向。

一、建筑材料和建筑

1、相互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2、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施工之间是相互联系、促进的关系。一种新型材料的出现——建筑形式的创新——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改善。

3、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功能方面对建筑材料提出新要求:

4、选材要结合工程的功能的要求、使用环境

5、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占的地位较重,占工程总造价的(50~60)%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有机~、无机~、复合~

2、按使用功能分:1)结构材料:2)墙体材料: 3)建筑功能材料: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1、发展过程2、发展趋向1)研制高性能材料2)充分利用地方材料3)节约能源,优先开发和利用低能耗的建材

四、建筑材料的标准化

1、技术标准是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

2、建筑材料标准的种类:国家~,行业~,企业~等

五、学习《建筑材料》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为房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等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任务:通过学习,掌握建材的原材料、组成、构造、性质、生产、检验、运输、第1、3部分重点讲解。

多媒体授课。

保存等

思考题、作业、参考文献思考:为什么建筑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课后小结重点使学生能通过感性认识建筑材料在现代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授课时间第 1、 2 次课课时 3

授课方式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授课题目第一章材料的基本性质

目的与要求

1.明辨建筑材料的各种基本性质;

2.初步判断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场合,为后续学习各

种材料打下基础。

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材料主要力学性质的表示方法和反映意义;提高材料耐久性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性质的影响;重点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对性质的影响

材料的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它是决定材料各种性质的重要因素。

材料的结构可分为宏观结构、细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它是决定材料各种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1、宏观结构(构造):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毫米级以上的粗大组织称为宏观结构,可分为:

(1)致密结构—如钢材、有色金属、玻璃、塑料、致密的天然石材等,其特点是强度和硬度较高,吸水性小,抗渗和抗冻性较好。

(2)多孔结构—如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等,其特点是强度较低,吸水性大,抗渗和抗冻性较差,绝缘性较好。

(3)微孔结构—如普通烧结砖、建筑石膏制品等,其特点与多孔结构材料特点相同。

(4)纤维结构—如木材、竹材、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石棉制品等,其特点是平行纤维方向与垂直纤维方向的各种性质具有明显差异。

(5)片状或层状结构—如胶合板、纸面石膏板、各种夹心板等,其特点是平面各向同性,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强度、硬度等,综合性能好。

(6)散粒结构—如砂子、石子、膨胀珍珠岩等,其特点是颗粒之间存在大量空隙,其空隙率大小主要取决于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及大小等。

2、细观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微米级组织结构称为细观结构。

材料的细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质、耐久性等影响很大。第二、三部分重点讲解。多媒体授课。

3、微观结构: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来研究材料原子、分子级的微观组织称为微观结构,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二、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1、密度(ρ):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质量。

2、表观密度(ρo):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质量。

3、堆积密度(ρoˊ):是指粒状或粉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

量。

重点比较三者之间的区别。

(二)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1、密实度(D):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也就是固体体积

占总体积的比例。

2、孔隙率(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D+P=1

(三)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

1、填充率(Dˊ):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2、空隙率(Pˊ):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

积体积的百分率。

Dˊ+Pˊ=1

(四)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湿润者为亲水性,具有亲水性的材料称为

亲水材料;否则为憎水性,具有憎水性的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2、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1)含水率(Wh):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占其干质量的百分率。

(2)吸水性: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其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分

为体积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一般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吸水性愈强;开口而连通的细小孔隙愈多,吸水性

愈强;闭口孔隙,水分不易进入;开口的粗大孔隙,水分容易进入,但不能存留,故吸水性较小。

材料的吸水性会对其性质产生不利影响。如材料吸水后,使其质量增加,体积膨胀,

导热性增加,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3、材料的耐水性

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结构材料的耐水性主要指强度的变化,用软化系数(K R)来表示。K R的大小,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其强度下降的程度。K R越大,表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其强度下降越少,其耐水性越强;反之则耐水性越差。一般认为K R≥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性材料。经常位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构物,应选用K R≥0.85的材料;受潮较轻的或次要结构物,应选用K R≥0.75的材料。

4、材料的抗渗性

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能。用抗渗系数K表示。

5、材料的抗冻性

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用抗冻等级表示。

抗冻等级是以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冻融循环作用,质量损失和强度下降均不超过规定数值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

(五)材料的热性质

1、导热性

材料传递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用导热系数λ表示。

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越好。

2、热容量

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用Q表示

3、热变形性

材料随温度的升降而产生热胀冷缩变形的性质,称为材料的热变形性。用线膨胀系数α表示。线膨胀系数α越大,表明材料的热变形量越大。

4、耐燃性

材料在空气中遇火不着火燃烧的性能,称为材料的耐燃性。按照遇火时的反应将材料分为非燃烧材料、难燃烧材料和燃烧材料三类。

三、材料的力学性质

1、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不破坏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强度有抗拉、抗压、抗弯(抗折)、抗剪强度等。

2、强度等级:根据其极限强度的大小,划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级,称为材料的强度等级。脆性材料主要根据其抗压强度来划分;塑性材料和韧性材料主要根据其抗拉强度来划

分。

3、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的比值,称为比强度。它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强度越大,则材料的轻质高强性能越好。

4、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到原形状的性质。

5、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6、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直到破坏前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发生突然破坏的性质。

7、韧性: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荷载的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并产生较大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性质。

四、材料的装饰性

建筑装饰材料的作用主要起装饰作用、保护作用和其他特殊作用(绝热、防潮、防火、吸声、隔音等),而装饰效果主要取决于装饰材料的色彩、质感和线型。

五、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思考题、作业、参考文

献思考:1.生产材料时,在组成一定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2.决定材料耐腐蚀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作业P17 1、2、3

参考《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课后

小结

重点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技能课□其他□

授课题目第二章建筑石材

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天然石材分类,熟悉天然石材的品种,掌握其技术性质及选用原则。

重点与难点[重点] 建筑石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场合。[难点] 石材的分类及选用原则。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2.1天然岩石的分类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2.2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

一、表观密度:分为轻质石材和重质石材,分界点1800kg/m3

二、吸水性三、耐水性四、抗冻性五、耐热性。

六、强度:采用边长为70mm的立方体试块测试,饰面石材可采用50mm的试块测试。代码为MU。

七、硬度八、耐磨性九、抗风化性十、放射性

2.3建筑中常用岩石的特性与应用:一、花岗岩二、大理岩三、石灰岩四、砂岩

2.4石材的加工类型与选用原则:一、石材的加工类型二、石材的选用原则第1、3部分重点讲解。

多媒体授课。

思考题、作业、参考文献判断题

1.花岗石板材既可用于室内装饰又可用于室外装饰。()

2.大理石板材既可用于室内装饰又可用于室外装饰。()

3.汉白玉是一种白色花岗石,因此可用作室外装饰和雕塑。()

参考《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课后小结

通过演示石材场的参观照片来增强同学对石材的感性认识。

授课方式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授课题目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理解石膏、水玻璃原料和生产;掌握石膏、水玻璃的硬化特点及应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石膏、水玻璃的硬化特点及应用。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3.1石灰

一、概述

1、胶凝材料的定义

2、胶凝材料的分类

二、石灰的原理和生产

三、石灰的水化和硬化

四、石灰的特点

五、石灰的应用

六、石灰的保存和运输

3.2石膏

一、石膏的原料与生产

二、石膏的水化与硬化

三、石膏的特性上联:白快膨孔吸热易溶脱下联:装水模隔防火避潮热

四、建筑石膏的应用

3.3水玻璃

一、水玻璃的生产

二、水玻璃的硬化:

三、水玻璃的应用

本章主要了解石灰、石膏、菱苦土、水玻璃的特性、技术性能要求和应用。

一、胶凝材料概念和分类

在建筑工程中,将散粒材料(如砂子、石子)或块状材料(如砖或石块)粘合为一个整体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第1、2部分重点讲解。

多媒体授课。

胶凝材料可分为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

有机胶凝材料又分为沥青类、天然树脂类、合成树脂类;无机胶凝材料又分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膏、石灰、水玻璃、菱苦土)、水硬性胶凝材料(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及其他水泥)

二、石灰的特性

1、石灰的熟化:生石灰(CaO)加水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解过程。

生石灰中常含有过火石灰,过火石灰表面有一层深褐色熔融物,熟化很慢,当石灰已经硬化后,其中过火颗粒才开始熟化,体积膨胀,引起隆起和开裂。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浆应在储灰池中“陈伏“两周以上,”“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留有一层水,与空气隔绝,以免石灰碳化。

2、石灰特性:石灰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凝结硬化慢、强度低,耐水性差;体积收缩大的特性。

三、建筑石膏的特性及应用

特性:1、凝结硬化快;2、微膨胀性;3、孔隙率大;4、耐水性差;5、抗火性好;

6、塑性变形大。

应用:一般用于室内抹灰及粉刷、装饰制品、石膏板等。

四、水玻璃

1、特性:水玻璃溶液可与水按任意比例混合,不同的用水量可使溶液具有不同的密度和粘度;水玻璃具有很强的酸腐蚀性,能抵抗多数无机酸、有机酸和侵蚀性气体的腐蚀;水玻璃硬化时析出的硅酸凝胶能堵塞材料的毛细孔隙,起到阻止水分渗透的作用;水玻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水玻璃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灼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2、应用:用于配制耐酸材料、耐热材料、涂料、灌浆材料、防水堵漏材料。

补充:菱苦土的应用

菱苦土地板具有保温、无尘土、耐磨、防火、表面光滑和弹性好等特性,若掺入耐碱矿物颜料,可将地面着色,是良好的地面材料。

菱苦土板有较高的紧密度与强度,而且具有吸音、隔热的效果,可做内墙板和其他建筑材料之用。

加筋的菱苦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代替木材制成垫木、柱子等构件。

菱苦土耐水性较差,故这类制品不宜用于长期潮湿的地方,菱苦土制品中不宜配置

钢筋。

思考题、作业、参考文献思考1.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的墙抹砂浆层,采用与砌筑烧结普通砖的办法往墙上浇水后即抹,一般的砂浆往往易被加气混凝土吸去水分而容易干裂或空鼓,请分析原因。2.未烧透的欠火砖为何不宜用于地下?

参考:《《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课后小结重点掌握:石膏、水玻璃的硬化特点及应用。

授课时间第 5~7次课课时 6 授课方式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授课题目第5章水泥

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理解掺混合材料的目的和作用机理;掌握不同品种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及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常用活性混合材料的种类;不同品种水泥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4.1通用水泥

4.2硅酸盐水泥

一、概述

二、硅酸盐水泥的原料与生产

三、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四、影响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五、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六、硅酸盐水泥的腐蚀

七、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

八、硅酸盐水泥的包装、运输和保存

4.2.2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一、混合材料

二、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4.3专用水泥

4.4特性水泥

1、中热硅酸盐水泥及低热硅酸盐水泥

2、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3、快硬硅酸盐水泥

4、低热膨胀水泥第1、2、3部分重点讲解。

多媒体授课。

5、膨胀水泥和自应力水泥

6、砌筑水泥及高铝水泥

本章主要了解六种常用水泥的组成、特性及选用。

一、硅酸盐水泥

1、概念: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为不渗加混合材料的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和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2、主要熟料矿物:

硅酸三钙(3CaO?SiO2,简写为C3S),含量37%~60%;

硅酸二钙(2CaO?SiO2,简写为C2S),含量15%~37%;

铝酸三钙(3CaO?Al2O3,简写为C3A),含量7%~15%;

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简写为C4AF),含量10%~18%。

3、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特性

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

(C2S)

铝酸三钙

(C3A)

铁铝酸四钙

(C4AF)

水化、凝结硬化

速度

快慢最快快28d水化热多少最多中强度高早期低、后期高低低

4、水泥的凝结硬化:

水泥用适量的水调和后,最初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浆体,随着时间的增长,失去可塑性(但无强度),这一过程称为初凝,开始具有强度时称为终凝。由初凝到终凝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此后,产生明显的强度并逐渐发展而成为坚硬的石状物—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1)水泥组成成分;(2)石膏掺量;(3)水泥细度;(4)养护条件(温度、湿度);(5)养护龄期;(6)拌和用水量;(7)外加剂;(8)贮存条件。

5、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1)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它直接影响着水泥的性能和使用。凡水泥细度

不符合规定者为不合格品。

(2)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从加入拌和用水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称为初凝时间。自加入拌和用水至水泥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有一定结构强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 6.5h。凡初凝时间不符合规定者为废品,终凝时间不符合规定者为不合格品。

(3)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作废品处理。

(4)强度及强度等级:水泥强度是表明水泥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也是划分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按标准方法制作的一组试件,分别测定3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根据测定结果,查表确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

(5)碱含量:指水泥中Na2O和K2O的含量。国家标准规定:水泥中碱含量不得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国家标准中还规定: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安定性、初凝时间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时称为不合格品。废品水泥在工程中严禁使用。若水泥仅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时,可以降级使用。

二、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1、掺混合材料的作用:

在水泥熟料中加入混合材料后,可以改善水泥的性能,调节水泥的强度,增加品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扩大水泥的使用范围,同时可以综合利用工业废料和地方材料。

根据掺入混合材料的数量和品种不同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混合材料种类:

(1)活性混合材料:能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起化学反应,生成水硬性胶凝材料,凝结硬化后具有强度并能改善硅酸盐水泥的某些性质。常用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

(2)非活性混合材料:与水泥矿物成分不起化学作用或化学作用很小,将其掺入水泥熟料中仅起提高水泥产量、降低水泥强度等级和减少水化热等作用。材料有: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粘土、慢冷矿渣及各种废渣。

3、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O。

特点:与硅酸盐水泥相比,早期硬化速度稍慢,3d的抗压强度稍低,抗冻性与耐磨性也稍差。

4、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S。

特点:与硅酸盐水泥相比,有以下特点:(1)凝结硬化慢;(2)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3)水化热较低;(4)抗碳化能力较差;(5)保水性差,泌水性较大;(6)耐热性较好;(7)硬化时对湿热敏感性强。

5、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P。

特点:水化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率较大,水化热低,耐蚀性强,抗冻性差,易碳化,干缩较矿渣水泥显著,具有较高抗渗性。

6、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F。

特点:干缩性比较小、抗裂性好;吸水率小、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

7、复合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

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C。

8、六种常用水泥的特性和常用水泥的选用详见教材表4.7。

理论课与实验课融合,本章做的实验;水泥细度、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结时间测定、胶砂实验、砂胶砂强度试块拆模、试饼沸煮,砂取样烘干、3天胶砂试块抗折抗压、水泥安定性的测定(10节课)

思考题、作业、参考文献思考1.生产材料时,在组成一定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2.决定材料耐腐蚀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参考:《《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课后小结重点掌握:不同品种水泥的特点及应用。

授课时间第 8-11次课课时8 授课方式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授课题目第五章混凝土

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混凝土的组成及基本要求;骨料的种类及其特征,细骨料的颗粒级配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的确定及坚固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1.混凝土的组成及基本要求;骨料的种类及其特征;

2.细骨料的颗粒级配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的确定及坚固性。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5.1概述

一、混凝土的定义:

二、混凝土的组成:

水+水泥=水泥浆:起胶结和硬化的作用

砂+石子=骨料:起着支撑和骨架的作用

三、混凝土的分类:

四、混凝土的特点

五、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经济性

5.2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一、水泥

二、骨料(粗骨料、细骨料)

(一)细骨料(0.16㎜

(二)粗骨料(d>5㎜)

三、拌和用水(养护用水)

本章主要了解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技术性能和影响性能的因素,重

点掌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一、概述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的粗细骨料和水(必要时掺入一定数量的外加

剂和矿物混合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并经过硬化后而成的一第2部分重点讲解。

多媒体授课。

种人造石材。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的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制成混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水泥混凝土。

1、混凝土的分类:

(1)按胶结材料分: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及聚合物混凝

土等。

(2)按表观密度分: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及特轻混凝土。

(3)按性能与用途分:结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及特种混凝

土。

(4)按施工方法分: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振密混凝土、离心混凝土

等。

(5)按掺合料分:粉煤灰混凝土、硅灰混凝土、磨细高炉矿渣混凝土、纤

维混凝土等。

2、混凝土的特点:

优点:(1)使用方便;(2)价格低廉;(3)高强耐久;(4)性能易调;(5)

有利环保。

主要缺点:自重大、抗拉强度低、呈脆性、易裂缝。

二、组成材料

基本材料是:水泥、水、砂子和石子。砂石主要起骨架作用;水泥加水形成

的水泥浆,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硬化后起胶结作用。

1、水泥:根据工程性质、部位、施工条件、环境状况等,依据水泥特性选

择水泥品种。一般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为混凝土等级标准值的1.5~2.0倍。

2、骨料:按骨料粒径分为粗骨料(粒径大于5mm)和细骨料(粒径小于5mm)。

在行业标准中,从泥和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碱含量、级配和粗细程度、骨料的形状和表面特征和强度等方面对砂石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质量要求。

3、混凝土用水

基本质量要求是:不能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无损于混凝

土强度发展及耐久性;不能加快钢筋锈蚀;不引起预应力钢筋脆断;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

4、混凝土外加剂

是指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要求,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而掺入的物

质。其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一般有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速凝剂、

膨胀剂、防冻剂、阻锈剂等。

四、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

1、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新拌混凝土是指将水泥、砂、石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但尚未凝结硬化时的拌

合物。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含义。流

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各个角落的性能。粘凝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质。保水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1)水泥浆的数量和水灰比;(2)砂率;(3)组成

材料的性质;(4)时间和温度。

2、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简称抗压强度)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边长为

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或置于水中)下,养护至28天龄期,经标准方法测试、计算得到的抗压强度值。用fcu表示。

非标准试件的立方体试件,其测定结果应乘以换算系数,换成标准试件强度

值: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件,应乘以0.95;边长200mm的立方体试件应乘以1.05。

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

C50、C55等11个等级。强度等级表示中的“C”表示混凝土强度,“C”后边的数值为抗压强度标准值。

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2)骨料的影响;

(3)龄期与强度的关系;(4)养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3、混凝土的变形性

(1)化学收缩: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形起的体积收缩。收缩量随混凝

土硬化龄期的延长而增加,但收缩率很小,一般在40d后渐趋稳定。

(2)温度变形:温度变化形起的。对大体积混凝土极为不利。

(3)干缩湿胀:处在空气中的混凝土当水分散失时会引起体积收缩,称为

干缩;在受潮时体积又会膨胀,称为湿胀。

(4)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检查教案、作业批改记录情况

检查教案、作业批改记录情况 我们对全体任课教师的作业教案进行了检查与评价。本次检查与评价我们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注重检查作业、教案的质量,依据我校制定的相关要求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对老师们这段的工作情况做一个记载,同时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下面我从三方面对本次活动做以下总结: 一、优点: 1、全体教师作业、教案数量达标;能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合理安排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备课方法。 2、教案书写工整、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 3、教材基点把握准确,能显示教研教改思路,注意学法渗透,具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及设计意图。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案备写中能看到课件大屏幕等字眼。 5、教案有的教师开始注重教后修补。 6、新、老教师听课记录达标,记录认真,评析到位。六年级复习案,能详细列出知识点,备写密度大,体现六年级全体教师高度负责的精神。 7、教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对难点、重点的反复推敲。 8、作业批改详细、认真,鼓励语新颖准确,作文批改认真、批注到位。 9、作业布置分量适中,注重双基,分层次作业,形式多样。 10 综合教案作业检查成绩较为突出的有:张雅、靳晓灿、张艳荣、靳燕、李丽、马满静、王盈、刘颖。 二、不足: 1、个别教师备课过程简单,个别教师有错字、病句现象。 2、个别教师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与课时案不吻合。 3、个别新教师教案只是教材内容的罗列或者是教材内容的填充,未能体现教学组织和设计,就象是教材的翻版。 4、听课记录参与活动的评析认真,不参与的记录评析粗略。 三、努力的方向: 1、应加强对个别教师作业、教案进行个别指导,力争将作业批改、教案备写纳入正规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工程监理专业课程名称:《建筑材料与检测》 课程代码:所属学习领域:单项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性质(是否核心课程):否 开设学期:第学期 授课时数:学时(理论讲授课时,实践教学学时) 修(制)订人:修(制)订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审订人:审订日期:年月日

、前言 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面向学科内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以培养建筑工程监理应用性人才为目的,是建筑工程监理专业及专业群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和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以及对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方法,同时要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对新型建筑材料要具备认识和鉴别能力,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以及从事相关工作储备基本知识。 、课程学习要求 对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具备如下知识能力 2-1-1 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读图、识图、绘图的相关知识能力。 2-1-2 具有物理和化学相关课程的基础。 2-1-3 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 对教师的资格要求: 具有熟悉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工艺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项目设计能力和项目组织经验。 课内实践部分指导教师必须掌握更多领域的文化专业知识。 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课程目标 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 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 掌握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专业学习熟练应用。 能力目标

建筑材料与检测项目教学(二)—砂石

一、接委托单 现接中铁二十五局衡州大道湘江大桥工程指挥部送检砂、石,砂为宏达砂场的中砂,石为宏达砂场的砾石,粒径范围为16~31.5mm,使用于衡州大道湘江大桥的混凝土工程,送检方要求检测砂的颗粒级配、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砾石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 二、分组布置任务 三、分组讨论实施方案 (一)熟悉混凝土用砂、石的规范、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二)砂、石性能检测仪器的选择

(三)编制检测方案 1、砂的颗粒级配检测 检测目的: 测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并计算细度模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检测步骤: 1)制备试样 试验前应先将试样通过公称直径l0.0mm 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 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 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l0min ;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按这样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子全部筛完为止。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3)试样在各只筛子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按式(3-8)计算得出的剩留量,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的筛余量。 300 d A m r (3-8) 式中 r m ——某一筛上的剩留量,g ; d ——筛孔边长,mm ; A ——筛的面积,mm 2。 4)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l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l %。 2、砂的含泥量检测 检测目的: 测定砂的泥含量,以判别其是否符合混凝土用砂的要求。 检测步骤: 1)以四分法缩分试样至1100g ,放入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称取400g (m 0)干试样两份备用 2)将烘干试样放入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试样150mm ,充分搅拌,浸泡2h 。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把浑水慢慢倒入1.25mm(在上)和0.080mm(在下)的套筛上,滤去小于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精品文档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根据学校安排,由教导处组织,学校领导、各教研组长参加,对2013年春季 开学至3月22号期间的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语文组: 本次教案编写课时量充足,设计合理,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作业次数充足, 批注认真,有评语。特别是杨焕荣、尹秋菊等老师的教案内容充实,书写认真,反 思深刻。 数学组: 各教师教案编写认真,规范,内容充实,环节完整,有教学反思。且能从实际 出发,由感而发,作业批改及时,有详细的批注,评语。简亚丽、何修建、王新爱 等老师,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很认真 英语组: 通过检查英语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且设计合理,条理清楚,书写工整。写 有反思的有楚玉莉、董玉玲、余为勇、陈海云老师。作业形式多样,批改认真,董 玉玲、孙俊老师全批全改且有鼓励性语言的有余为勇,存在问题是个别教师备课量 虽足但过于简单,没写课后反思。 政史地组: 本次检查中,教案编写都较认真,及时,足额,且内容较为充实,完备,结构 完整,书写认真,反思深刻,设计 1 / 12 精品文档

操作性强,方法多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作业批改较及时认真,个别同志有 针对性评语,对学生进行详细评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个别同志教案过 于简单,不能完全体现新课改要求,设计不十分合理,需要大力改进。 理化生组: 大多数教师多为详案,书写认真,结构完整,节节有反思。作业有批有改,极 个别教师部分教案书写有点简单,内容空洞。 通过各组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好的方面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班级实际备课、编 写教案,课时教案目标突出,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 现了学习方法、课后练习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3(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科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进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大部分老师课后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能及 时写的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 2 / 12 精品文档 好,使下次备课更加完美,较有效地达到了反思的目的。 5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对待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这一环节;批改及时、认真,对于作业完成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能够给出激励性的评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模块测试,单词测试,课文背诵检查到位及时. 存在的问题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建筑材料 2.课程类别 3.学时学分 4.适用专业 二、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面向学科内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以培养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和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以及对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方法,同时要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对新型建筑材料要具备认识和鉴别能力,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以及从事相关工作储备基本知识。 三、课程目标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国内外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根据我校的专业设置特点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以抓好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产学研”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建筑材料与检测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

有关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主要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二)具体目标(表1) 表1 《建设材料与检测》教学目标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合理分析与建筑材料课程有关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任务,归纳梳理学习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形成基于教学任务的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1. 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全面跟踪行业企业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要,明确教学任务。 目前,建筑行业人才市场急需大批懂专业、会管理、上岗即能胜任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培养建筑行业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坚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知识培养能力”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2.以教学任务为主线,明确教学内容,融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为一体,通过“教、学、做”,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

最新教案作业检查情况记录

教案作业检查情况记录 为了全面掌握教学动态,及时了解和解决本学期教学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第5月初对各班数学作业批改情况及教师教案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的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作业情况 优点: 1、学生作业书写规范,格式符合要求,页面整洁,作业量适中,形式多样。 2、批改及时,符号统一,有统一的等级评定,如“优、良、中、差”或印章图案或百分制等。 3、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能及时订正,教师及时复批。 4、部分作业教师有批阅评语,学生作业每日有家长签字或评价或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记录,方便老师和家长的交流。 4、特色之处:一年级练习册批改突出了“细”,每页都有作业情况的评定符号,如批改时作业全对还是有错误用“☆”或“○”表示,学生作业订正之后统一画“☆”,作业批改之后的订错情况一目了然;二年级三、四班的课堂作业,书写规范整洁,正确率高,每个学生的作业首页都有每次作业情况等级的统计及本组同学作业情况的记录;三年级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错误订正及时,一、二班还将有错误的页码写于每次作业上方,学生订正后用对号标记。 需改进之处: 1、学生作业中错误的订正格式不统一,多数学生在原题上只订正错误的得数,老师既打对号又打错号,建议做统一的订错要求。 2、个别学生练习册中的错误没有订正错误或订错时又将题目写错而老师未加以批注。 3、有个别学生书写不认真,作业本欠整洁。 4、建议年级评价符号尽量统一,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 二、教案情况 优点:

备课完整,及时,利用率高,每课均有练习内容的补充。评补栏书写较为工整。三四年级比较好的教案如袁容老师的,除每课均有补充练习的内容外,还有基本概念的含义,易错题分析,错因分析,正确解答方法,以及需要提示的方法;一二年级如李娅娟老师的,每课补充的训练内容有拓展练习、思维体操、数学游戏、个性练习、实践应用等,形式多样,教学反思内容具体,有教学收获,教法指导,教学中应注意或强调的地方、单元测评小结等。 缺点: 部分教师的教案,利用率低,只有少数的补充练习,教学反思等内容几乎没有,从教案上看不出备课、集体教研、个人研究的痕迹,那么课堂情况如何需要思考。 从本次检查中可以看出老师们的工作量相当大,工作是非常认真、辛苦。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积极改进。 附学习文章:关于课后反思的书写建议。 教学反思的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话确实有道理,虽然我算不上什么名师,但我是深得教学反思之利的。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内容上求实。 写具体的做法和认识,绝不泛泛而谈,更不去说一些套话、空话,要写就写出一点有用的东西。 1、记成功的教学方法。一个流畅的思路,一句精彩的引导,一种有效的点拨,一道巧妙的练习,等等,都可以及时整理下来,形成经验的积累。我在教学《黔之驴》时,采用了读译、写话、联想、绘画、表演的教学思路,学生学得实,学得有趣,效果不错。于是我就及时把这种方法记了下来,为以后的文言故事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2、记教学中的失误。再好的教案有时也不适应随机性很强的课堂教学,何况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可能是完美的。出一点失误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引以为戒,使以后的课堂教学不再出现类似的失误。记下这些失误,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

建筑材料与检测模块一

知识与技能综合训练 一、名词和符号解释 1、有效数字; 2、表观密度; 3、比强度; 4、含水率; 5、软化系数. 二、填空 1、取样是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从检验()对象中抽取()的过程。送检,是指取样后将样品从现场移交有()资格的单位承检的过程。 2、检测机构从事检测工作时,必须遵循()取样送检制度。 3、某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是268 MPa;吸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是249 Mpa。此材料()用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 4、耐火性是指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用耐火()表示。 5、将26.4843修约成三位有效数字,修约结果为()。 三、多选题 1、检测工作要以检测标准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行()等有关的法律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B、《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C、《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D、《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E、合同法 2、导致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检测人员误差; B、仪器设备误差; C、环境误差; D、方法误差 3、能够承担委托检测任务的检测机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A、计量认证; B、检测资质证书; C、施工资质; D、监理资质 4、技术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四类标准。 A、企业; B、行业; C、地方 5、()而且孔隙封闭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渗性; A、憎水性的; B、孔隙率小; C、亲水性的; D、孔隙率大 四、简答题 1、说明哪些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2、用什么方法粗测定集料的表观密度?怎样确定取样量?简述测定方法和步骤。 五、计算题 1、粗集料的表观密度测定,若试样烘干后的质量为1500克,试样在水中重940克,则粗集料的表观密度为多少?(忽略温度对水密度的影响) 2、某一块状材料的烘干质量为100g,自然状态体积下的体积为40cm3,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30cm3,试计算其密度、体积密度、密实度和孔隙率。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教案—03普通混凝土及其性能检测

单元一水泥混凝土概述 一、水泥混凝土定义 凡由水泥、骨料(砂、石)、水及外加剂(或掺合料)按适当的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经一定时间后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称为水泥混凝土(砼)。 二、混凝土分类 2、按生产和施工方式分 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 3、按用途分 抗渗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 4、按抗压强度大小分 低强混凝土(f cu<30MPa)、中强混凝土(30 MPa≤f cu<60 MPa)、高强混凝土(60 MPa≤f cu<100MPa)和超高强混凝土(f cu≥100 MPa)等。 5、按流动性分 干硬性混凝土(T<10mm)、塑性混凝土(T=10~90mm)、流动性混凝土(T=100~150mm)、大流动性混凝土(T≥160mm)等。 6、按性能分 抗渗混凝土、 抗冻混凝土、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等。 三、水泥混凝土的特点 1、优点 (1) 原材料资源丰富,造价低廉。

(2) 良好的可塑性。 (3) 可调整性能。 (4) 抗压强度高。 (5)与钢筋间有着良好的握裹力。 (6) 耐久性好。 2、缺点 (1) 自重大,比强度小。 (2) 抗拉强度低。 (3) 硬化慢,生产周期长。 (4) 导热系数大。普通混凝土导热系数为1.4W/m·k,近是红砖的两倍,保温隔热性能差。 四、水泥混凝土的发展 混凝土发展趋势——高强高性能、多功能、绿色环保三个方向。 现代建筑物发展趋势——高层化、大跨化、轻量化方向。 单元二水泥混凝土对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普通水泥混凝土——水泥、水、细集料(骨料)、粗集料(骨料)、必要时加入外加剂和掺合料组成。 水泥浆体——在混凝土硬化前起润滑作用,硬化后起胶结作用; 粗、细骨料——骨架、支撑和稳定体积(减少水泥在凝结硬化时的体积变化)的作用; 外加剂和掺合料——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一、水泥 1.水泥品种的选择 根据:工程性质、结构部位、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及施工设计的要求; 水泥的特性; 水泥价格。 常用水泥品种的选用见教材表。 2.强度等级的选择 配一般混凝土,水泥强度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1.5~2.0倍;配高强度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等级的0.9~1.5倍。 二、集料 (一)细集料 1、定义及分类 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大于等于0.15㎜的颗粒,常称作砂。水泥混凝土用砂分类见下表。

二年级数学教案检查情况小结

二年级数学备课、作业检查小结 按照教导处的安排,我对二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常规检查,现将大概情况总结如下: 一、整体检查情况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进度。老师们都能按照实际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备课。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详细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都进行了二次备课,内容详实,有针对性,有个性特点。 3、每位教师都有教学反思,反思质量较高,真实准确的记录、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4、每位教师的教案都有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的补充内容,这些补充内容既强调了概念、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形成及过程,还有针对拓展思维、发散思维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应用。 二、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案二次备课过于简单,教学活动无体现,文字性表述偏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2、个别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教学的反思存在形式化,针对

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提倡教师课后如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 二、作业检查 检查教师对学生课堂作业的批改情况,通过检查一方面了解学生平常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检查教师日常教学的情况。 1.优点 (1)大多数学生书写规范,作业本干净整洁。作业格式比较统一。 (2)多数教师布置的作业量适度,批改及时,有复批;批改认真、细致次数充足。部分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做出了简短的批注,指出了错误原因。 (3)能用较为恰当方式肯定学生作业,用红旗、笑脸和五角星等方式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2.不足 (1)个别教师对学生作业有误判现象,这说明改作业时还不够足够的细致。有些学生书写潦草,涂改厉害,对待这部分学生的作业,应多些耐心,多花点时间辨别,千万不能一带而过。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教案—02无机胶凝材料及其性能检测

模块二无机胶凝材料及其性能检测 【模块概述】 1、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材料,是指能通过自身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把其他材料(散粒状、块状、粉状、纤维状1等)胶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的材料。 2、按化学成分——有机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 有机胶凝材料——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组成的一类胶凝材料(如沥青); 无机胶凝材料——以无机化合物为只要成分的一类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适用于地上或相对干燥的环境中,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 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又能更好地在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可广泛地用于地上、地下潮湿的环境或水中,如各种水泥。 学习单元 单元一水硬性胶凝材料 一、通用硅酸盐水泥 (一)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2、分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二)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1、原料 原料:石灰质(石灰石、白垩、石灰质凝灰岩):提供CaO 黏土质(黏土、黄土、黏土质页岩):提供SiO2、Al2O3、Fe2O3 校正原料(黄铁矿渣等):补充上述化学成分。 2、工艺概述: 两磨一烧——即生料的磨细、生料的煅烧和熟料的磨细。 1)适当比例原料磨细 2)高温下(1450℃)煅烧生料熟料 3)熟料+3%左右石膏,磨细 (三)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与材料 1、组分 1)组分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详见表3-2的规定。 2、材料 (1)硅酸盐水泥熟料 水泥熟料是指由磨细的原料(又称生料)在窑体中经高温煅烧所形成的煅烧产物。 (2)石膏 生产水泥时加入适量石膏,可以起到延缓水泥凝结时间的缓凝作用。 (3)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混合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4)非活性混合材料 非活性混合材料是指不具有活性或活性甚低的人工或天然的矿物质材料,如石英砂、石灰石、干粘土等。 (四)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 一)水泥熟料的水化 1、水化特性 水泥熟料与水发生的反应称为水化。 2、水化产物 表2-5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水化产物

小学语文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检查小结

小学语文第一次教案检查小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根据教务处的安排,语文教研组对全体语文教师的教案进行了较细致、全面的检查。虽说是一次检查,倒不如说是一次学习更为准确一些。教案是教师教学态度和业务水平的体现,从教案检查中,我感受到了本组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养。老师们认真深入的备课,富有匠心的教学安排,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规范完整的教案编写,潇洒飘逸的书写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启发。 按照学校教案的检查标准,许多教师的教案都符合优秀教案,总体质量较好,既有值得推广的优秀做法,当然也有些问题需要规避,下面略为总结。 主要优点: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教材内容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备课。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较为完整规范,每个课时的教案能突出“三维”目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2、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科学内容和进度,学习形式多样化,能根据实际适当拓展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科学有效。 3、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准备充分,教案内容丰富翔实,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清晰,作业量控制合理,板书设计美观、科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在一些优秀的反思中,有老师做到了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在设计,真正达到了反思的效果。 几点提醒: 1、个别老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教学目标不完整,主要侧重知识与能力,对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忽略,仍停留在“知识本位”阶段,较少融入新课程的理念。 2、部分老师的教案没有附录教学反思,或反思过于简单,只一句话、两句话就结束,成篇且深入思考的反思较少。这大概与语文学科本身备课量大、耗时长的特点,以及老师工作量较大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可能也与老师对反思的忽略或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有关。 3、个别老师的教案虽然内容非常丰富、详细,但可能仍应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取舍,适当整合。 4、极个别教案的内容似乎偏少一些,也略有些随意性,虽然教案不完全等同于课堂教学,但能规范科学些当然是好的。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上所谈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语文组的同仁们原谅,并恳请老师们能指出其中的不足。 小学语文第二次教案检查小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根据教导处的安排,语文教研组进行了语文常规普查。检查内容包括作业、备课等常规工作,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随着教学常规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深化和教学策略的不断学习,老师们对常规

建筑材料及检测试题及答案A卷

科目序号:×S 城市职业学院办学点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三年制13年级建筑及造价专业 《建筑材料与检测》试题A卷 2014年1月 一、填空题(2’*12=24) 1.根据材料被破坏前塑性变形显著与否,分为( )与( )两大 1.()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

A、膏 B、水泥 C、砂浆C、CaSO4 2.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其中水的质量为()。 A.3.0g B.2.5g C.3.3g D.2.9g 3.水泥现已成为建筑工程离不开的建筑材料,使用最多的水泥为()。 A.硅酸盐类水泥 B.铝酸盐类水泥 C.硫铝酸盐类水泥 D.以上都不是 4.抗渗混凝土是指其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级的混凝土。 A.P4 B.P6 C.P8 D.P10 5.钢材中()的含量过高,将导致其冷脆现象发生。 A.碳 B.磷 C.硫 D.硅 6.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称为()。 A.塑性 B.冲击韧性 C.弹性 D.硬度 7.()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A.纤维饱和点B.平衡含水率C.饱和含水率D.A+B 8.纸胎油沥青油毡的牌号是按()采划分的。 A.沥青油毡的质量(g/m2)B.原纸的质量(g/m2) C.沥青油毡上油沥青的质量(g/m2)D.沥青油毡抗拉强度(N/m2) 9.引起硅酸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之一是水泥熟料中()含量过多。 A.氧化钙B.游离氧化钙C.氢氧化钙D.以上都不对 10.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 A. C2S C3S CaCl2 Na2SO4 B. C3A C2S C3S C4AF C. C2S C3A CaSO4 Ca(OH)2 D. C3S C3A C4A C2A 11.测定混凝土立体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尺寸为()。

《建筑材料与检测》试题及答案 A卷

科目序号:×S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三年制13年级建筑及造价专业 《建筑材料与检测》试题A卷 2014年1月 一、填空题(2’*12=24) 1.根据材料被破坏前塑性变形显著与否,分为 ( )与 ( )两 1.()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 A、石膏 B、水泥 C、砂浆C、CaSO4 2.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其中水的质量为()。 A.3.0g B.2.5g C.3.3g D.2.9g 3.水泥现已成为建筑工程离不开的建筑材料,使用最多的水泥为()。 A.硅酸盐类水泥 B.铝酸盐类水泥 C.硫铝酸盐类水泥 D.以上都不是 4.抗渗混凝土是指其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级的混凝土。

A.P4 B.P6 C.P8 D.P10 5.钢材中()的含量过高,将导致其冷脆现象发生。 A.碳 B.磷 C.硫 D.硅 6.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称为()。 A.塑性 B.冲击韧性 C.弹性 D.硬度 7.()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A.纤维饱和点 B.平衡含水率 C.饱和含水率 D.A+B 8.纸胎石油沥青油毡的牌号是按()采划分的。 A.沥青油毡的质量(g/m2) B.原纸的质量(g/m2) C.沥青油毡上石油沥青的质量(g/m2) D.沥青油毡抗拉强度(N/m2) 9.引起硅酸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之一是水泥熟料中()含量过多。 A.氧化钙B.游离氧化钙C.氢氧化钙D.以上都不对 10.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 A. C2S C3S CaCl2 Na2SO4 B. C3A C2S C3S C4AF C. C2S C3A CaSO4 Ca(OH)2 D. C3S C3A C4A C2A 11.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尺寸为()。 A.10cm×10 cm×10cm B. 15cm×15cm×15cm C. 20cm×20 cm×20 cm D. 7.07cm×7.07cm×7.07cm

《建筑材料》说课稿

《建筑材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建筑材料》 说课内容:课程性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安排、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6方面。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几个专业学生的就业位是土建五大员,通过对五大员的岗位分析,对于材料认知选用、检测是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对新材料具备认识及鉴别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1)材料性质: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2)材料应用:掌握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特点和应用并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材料检测:熟练掌握质量检测方法。 能力目标: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 素质目标:1)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材料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2)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选用认知、检测、能力为主线,以实训室为载体,按照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构建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同时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行业新标准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设计与教法、学法相适应的考核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 3、教学内容选取: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精简陈述性知识,以“必须”、“够用”原则选取,因此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先进性。 2)具体内容:14个模块,7个单项能力训练项目。 按照完成该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检测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出现的顺序,兼顾材料构成的前后顺序,按照则浅到深,则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3)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材料的基本性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选用、砼配合比设计、砂浆的应用、钢材的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难点:六大水泥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 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数学教案作业检查反馈

洋里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科期初教案作业检查情况反馈 为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前段时间,教务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安排,对全校教师的教案、学生作业进行了期初细致的检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主要优点: 1、大多数教师教案能根据学情,课型,重点突出,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 对性和实用性。每课时批注多增加教学环节多,当堂达标题数量多质量高能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题。 2、大部分的教师能精心准备,认真撰写,数量足够,大多数教师能超备课。 3 、大部分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 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1)、作业布置与批改:⑴作业布置有广度:大多数教师能践行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 (2)、设置作业有层次: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 有成效的综合作业。 (3)、批改作业有实效: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作业批改较好的教师杨其敏胡霞杨梅张平 (4)、同步实践大演草作业。学生的书写认真、整洁,实践作业设置不在以数学题为主,体现实践作业的实效性,并画有美丽的图案,望全 体老师学习推广。 二、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教案简单空洞,缺乏实用性。批注少,教后记没有针对性,存在应 付现象。没有真正钻研教材,研究教案,教案利用价值不高。 2、少数教师的作业布置分量偏少,缺少精心设计,未能有效地达到巩固和提高

2019年建筑材料检测员试题

2019年建筑材料检测员考试试题(A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2. 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等级 3. 混凝土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4. 砂分为天然砂、机制砂、混合砂。 5.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必试项目包括厚度、拉力、延伸率、不透水性、低温柔性、和耐热性。 6. 腻子型遇水膨胀的必试项目:体积膨胀倍率、高温流淌性、低温试验。 7.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成型方法,坍落度大于 70mm 的混凝土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值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精确至 1mm ,结果表达修约至5mm 。 8. 龄期28d的水泥试体必须在 28d±8h ,试体龄期是从成型时水泥全部加入水中时算起。 9. 回(压实)填土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灌水法、灌砂法。 10. 钢筋原材力学性能检验时,应在任选的两根钢筋上切取试件,其中2 个做拉伸试验, 2 个做弯曲试验。 11.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室温度为 20±2℃,相对湿度大于 50 ,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合水及试模的温度与室温相同。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1℃。 12. 水泥安定性的测定方法分为标准法(雷氏法)和代用法(饼法) 13. 砂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为的方孔筛,并计算出筛余量。 14. 碎(卵)石的必试项目:含泥量、泥块含量、筛分析、针状和片状颗粒总含量、压碎指标。 15. 按照GB8076检验外加剂、防水剂、防冻剂用砂应符合GB/T14684要求的细度模数的II区中砂,含泥量小于 1%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为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从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出发,课程内容着重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对这两方面内容提出如下要求: (1)在材料性质方面: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 (2)在材料应用方面: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2.建筑材料发展概况。 3.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课程成绩考核办法,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了解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建筑材料,了解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重点: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难点: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知识点: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物理性质:表示材料物理特征的性质有堆积密度、密度、表观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试题 A 卷

《建筑材料与检测》试题A 卷 一、填空题(2’*12=24) 1. 根据材料被破坏前塑性变形显著与否,分为( )与( )两大 1. ()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

A、石膏 B、水泥 C、砂浆C、CaSO4 2.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其中水的质量为()。 A.3.0g B.2.5g C.3.3g D.2.9g 3.水泥现已成为建筑工程离不开的建筑材料,使用最多的水泥为()。 A.硅酸盐类水泥 B.铝酸盐类水泥 C.硫铝酸盐类水泥 D.以上都不是 4.抗渗混凝土是指其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级的混凝土。 A.P4 B.P6 C.P8 D.P10 5.钢材中()的含量过高,将导致其冷脆现象发生。 A.碳 B.磷 C.硫 D.硅

6.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称为()。 A.塑性 B.冲击韧性 C.弹性 D.硬度 7.()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A.纤维饱和点B.平衡含水率C.饱和含水率D.A+B 8.纸胎石油沥青油毡的牌号是按()采划分的。 A.沥青油毡的质量(g/m2)B.原纸的质量(g/m2) C.沥青油毡上石油沥青的质量(g/m2)D.沥青油毡抗拉强度(N/m2) 9.引起硅酸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之一是水泥熟料中()含量过多。 A.氧化钙B.游离氧化钙C.氢氧化钙D.以上都不对 10.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 A. C2S C3S CaCl2 Na2SO4 B. C3A C2S C3S C4AF C. C2S C3A CaSO4 Ca(OH)2 D. C3S C3A C4A C2A 11.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尺寸为()。 A. 10cm×10 cm×10cm B. 15cm×15cm×15cm C. 20cm×20 cm×20 cm D. 7.07cm×7.07cm×7.07cm

职业学校建筑材料教案

第一章.、绪论及材料的基本性质1.1 教案头 1.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师生相互介绍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1.课程定位 2.课程目标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1.介绍材料的常见分类方法 1)按化学成分分类 2)按功能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日常材料的所属类别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 (四)建筑材料检测与技术标准 (五)材料的性质

2.1.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采用比较法介绍) 2.1.2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2.1.3材料的填充率与孔隙率 2.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3材料的力学性质 2.3.1强度、比强度 2.3.2材料的变形性质 2.3.3硬度与耐磨性 2.4材料的耐久性 第二章、水泥与粉煤灰 4.1 教案头 4.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4通用水泥 4.1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概述 二、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 三、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一)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重点介绍四种矿物的水化特点 (二)凝结硬化 四、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五、水泥性质 (一)水泥品种及表示方法 (二)水泥强度等级 (三)水泥性能与质量标准 (1)细度 (2)水泥标准稠度及其用水量 (3)凝结时间: (4)安定性: 一、六大水泥的选用 二、水泥的包装标志 (一)包装方式 (二)名牌标志 三、水泥进场验收检验与取样 (1)水泥储存 (2)取样 (3)验收检验项目 (4)水泥取样记录、试验委托检验单填写 四、粉煤灰水泥 粉煤灰与其他天然火山灰相比,结构较致密,内比表面积小,有很多球形颗粒,吸水能力较弱。所以粉煤灰水泥需水量比较低,抗裂性较好,尤其适合于大体积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教案—01建筑材料与检测基本知识

模块一建筑材料与检测基本知识 学习单元 单元一建筑材料概述 【知识目标】 1、了解材料定义、分类; 2、了解材料在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地下工程、基础工程等各种土木工程中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建筑构件及零配件的总称。 2、分类 1)按组成: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无机材料——钢材、石材。 有机材料——木材塑料涂料。 复合材料——钢纤维混凝土、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合料。 2)按工程项目 (1)主体材料——建造主体工程的材料,水泥及其制品、混凝土及其预制构件、砌块、墙体保温材料等。 (2)装修材料——用于建筑物室内、室外,起装饰和美化作用的材料,内外墙装饰+室内顶棚装饰+室内装饰+配套设备、零配件(灯具、卫生洁具、管件)。 3)按主要性能 (1)结构性材料——构成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 (2)围护性材料——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 (3)功能性材料——担负建筑物某些非承重功能的材料。 (4)装饰性材料——起装饰和美化作用的材料。防水防腐涂料、外墙饰面砖、彩色涂料、水磨石、玻璃和陶瓷等。 二、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前提。 2、影响或决定工程造价。一般工程的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50%~60%,重要工程可达70%~80%。 3、保障建筑物各种使用功能顺利实现。 4、带动和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使建筑设计水平和施工工艺水平有新突破。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1、轻质高强方向 提高比强度,减小截面尺寸,降低自重,提高抗震性,实现高层化、大跨化和轻量化。 2、高性能方向 高性能长寿命建筑,降低材料消耗,如高性能混凝土——易浇捣、易密实、不离析。 3、绿色、生态、节能、环保方向 单元二建筑材料检测的意义及相关规定 【知识目标】 1、了解检测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 2、掌握质量标准体系的分类及表示方法,能读懂技术规范; 3、熟悉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流程。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意义 1、检测是实施工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检测数据,是质量的真实记录,是指导、控制、评定质量的必要依据,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鉴定和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手段。 二、建筑材料检测的相关规定 1、检测机构的条件 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通过“计量认证”,二是要具有“检测资质证书”。 2、相关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4)《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3、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1)取样,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从检验(或检测)对象中抽取实验样品的过程。取样工作必须由“见证人+取样人”共同完成。 (2)送检,将样品从现场移交有检测资格的单位承检的过程。送检工作必须由“见证人+送检人”共同完成。 检测工作,必须遵循“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见证单位——是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授权委托的本工程的监理单位; 见证人——建设单位书面授权委派的本工程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人员1~2名担任; 取样人—施工单位的从事试验检测的工作人员。 4、见证取样范围及送检程序 (1)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范围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规定取样数量的30%,下列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①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②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③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