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 波动(二)

20 波动(二)

20  波动(二)
20  波动(二)

习题 二十 波动(二)

一. 选择题

1.一平面简谐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振幅A=0.01m ,频率Hz 550=ν,波速s m u /330=。若t=0时,坐标原点处的质点达

到负的最大位移,则此波的波函数为 ( A )

(A) y = 0.01cos[2π (550t +1.67x ) +π ] (B) y = 0.01cos[2π (550t -1.67x ) +π ] (C) y = 0.01cos[2π (550t +1.67x )-π/2 ] (D) y = 0.01cos[2π (550t -1.67x ) +3π/2 ]

2. 在波传播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某质元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能量保持不变;

(B) 某质元任一时刻的动能与势能相等,且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 (C) 某质元任一时刻的动能与势能相等,且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D) 某质元任一时刻的动能与势能有可能相等,有可能不等,视时刻而定. 提示:参考课件有关内容。

3. 两相干波分别沿BP 、CP 方向传播,它们在B 点和C 点的振动表达式分别为y B = 0.2cos2π t (SI) 和 y C = 0.3cos(2π t +π ) (SI) 己知BP = 0.4m, CP = 0.5m ,波速u = 0.2m/s, 则P 点合振动的振幅为 ( C )

(A) 0.2m . (B) 0.3m . (C) 0.5m . (D) 0.1m .

提示:

2122ωπνππ=

==,0.20.21

u λν===, 两个振动的位相差:

()12

210.40.5

2200.2

r r π

??φππλ

-+-=-?=?

+=,即二振动同相,相互加强。

4. 关于驻波的特性,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B ) (A) 驻波是一种特殊的振动, 波节处的势能与波腹处的动能相互转化; (B) 两波节之间的距离等于产生驻波的相干波的波长; (C) 一波节两边的质点的振动步调(或位相)相反; (D) 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质点的振动步调(或位相)相同.

提示:关于(A )选项,1)不能套用关于行波能量的结论;2)驻波不传播能量,可认为二波节之间的介质具有的能量守恒;3)波节静止,无动能,但一般有形变(切变),有弹性势能(随时间改变)。波腹一般有动能(随时间改变),但无形变(切变),无弹性势能。

5.设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u ,声源频率为νs ,若声源s 不动,而接收器R 相对于媒质以速度v R 沿着s 、R 的连线向着声源s 运动,则接

R

率为 ( D )

(A) νs . (B) R

v u u

-νs . (C)

R

v u u +νs . (D)

u

v u R

+νs

.

二. 填空题

1. 两相干波源s 1、s 2之间的距离为20m,两波的波速为c =400m/s,频率ν=100Hz,振幅A 相等且A =0.02m,并且己知s 1的相位比s 2的相位超前π,则

s

1

与s

2

连线中点的振

幅为 0 . 两个振动的位相差:

()12

210

22()r r π

??φπππ

λ

λ

?=?

+-+-==--,即二振动反相,相互削弱。

2.一无限长线波源发射柱面波,设介质各向同性,不吸收能量,0r

处的振幅为

0A ,则r 处的振幅为r

r A 00

提示:作两个柱面,使用平均能流密度计算一个周期内通过两个柱面的能量,并利用两能量相等列方程。

111

222

E I TS E I TS ??=???=?? 1122I T S I T S ?= 1122(2)(2)I T r h I T

r h ππ?= 1122I r I r ?= 12

1

2I r r I ?= 212

2

21

A r A r ?=

1

221

A r A r ?

=

3. 两列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其表达式分别为

y 1 = 6.0cos[π (0.02x -8t ) /2 ] y 1 = 6.0cos[π (0.02x +8t) /2 ]

式中各量均为 S I 制。则驻波波节的位置为 100k + 50 (k 为整数) 。 提示:法1:求驻波波函数,从中找出振幅 A 的表达式,然后令A = 0 。

法2:把两波函数变形为: y 1 = 6.0cos[π ( 8t - 0.02x ) /2 ]

y 1 = 6.0cos[π ( 8t + 0.02x ) /2 ]

x 点所参与的两个振动的的位相差:

[π ( 8t + 0.02x ) /2 ] - [π ( 8t - 0.02x ) /2 ]

()00221ππ

==+.x k (两振动须反相)

10050x k ?=+

4. 设沿弦线传播的一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y 1=A cos [2π(t /T -x /λ)+?]

波在x=L 处(B 点)发生反射,反射点为固定端(如图),设波在传播和反射过程中振幅不变,则反射波的表达式为y 2 = A cos[ 2π ( t / T + x / λ ) + ( ? + π - 4πL /

λ ) ] .

提示:考虑有无半波损失!参考课件有关例题或下面的计算题2。

5. 为测定某音叉C 的频率,选取频率已知且与C 接近的另两个音叉A 和B ,已知A 的频率为800 Hz , B 的频率是797 Hz ,进行下面试验: 第一步,使音叉A 和C 同时振动,测得拍频为每秒2次; 第二步,使音叉B 和C 同时振动,测得拍频为每秒5次. 由此可确定音叉C 的频率为 802 Hz .

B L

x

y O

提示:

21

ννν=-

28005797νν=-????=-??C C

A) 28005797νν=-??

=-?C

C B) 28005797νν=-??=-?

C

C

C )28005797νν=-??=-?C C

D )2800

5797νν=-??=-?

C C

易知只有D )有解。

三. 计算题

1.在直径为14cm 的管中由空气介质传播平面简谐波,平均能流密度为6.8ⅹ10-3J/s ?m 2,频率为340Hz ,波速为340m/s ,求波中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各是多少?每两个相邻同相面间的空气中含有多少能量。

解:=I wu ?=I wu 3

5368102010340

--??===?..(/)I w J m u 222ρωω??

=- ???sin x w A t u

2

2

ρω?=max w A

220

1

2

ρω=

=

?T

wdt w A T

5324010-?==?max .(/)w w J m

23

271

68100073110340

ππ--=??=?=?...()E I T r J

2.设入射波的波函数为

12cos t x y A T πλ??

=+ ???

,在0

=x 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

一固定端。1写出反射波的波函数;(2) 写出驻波的波函数; (3) 求波节和波腹的坐标。 解:(1)

12cos O t y A T π??= ?

?

?

22cos O t y A T ππ??=- ??? 222cos t x y A T πππλ??=-- ???

(2)

1222222cos cos x t y y y A T ππππλ????=+=+- ? ?

???

?

(3)

202cos x ππλ??+= ?

?

? 2(1/2)2x k πππλ?+=+

x

O

y 1

y 2

2k x λ

?=

,00x k ≥?≥, ()02k x k λ?=≥(波节)

212cos x ππλ??+=± ?

?? 22x k πππλ?+=

214

k x λ-?=

01x k ?≥?≥, ()21

14

k x k λ-?=

≥(波腹) 3.位于A 、B 两点的两个波源,振幅相等,频率都是100Hz ,位相差为π。若A 、B 相距30m ,波速为400m/s ,求AB 连线上叠加静止的各点的

位置。

解:

)(4100

400

m u

==

=

ν

λ,

在AB 或BA 延长线上任一点,两个振动的位相差:

()12

2130

2164

2r r π

??λ

φπππ-+?=?

+=-=,振动加强。

在AB 之间任一点 x ,两个振动的位相差:

()12

212r r π

??λ

φ?-+=-(30)24x x ππ--?

+=230

24

x ππ-=?+(15)x ππ=-+(14)(21)k x ππ=-=-(两振动须反相)

132x k ?=+。

考虑到

300≤≤x ,则 6.58.5k -≤≤,6,5,8k =-- ,

1,3,5,29x ?= 。

高考物理大一轮 第十二章 58 光的波动性 电磁波 相对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一、概念规律题组 1.取两块平玻璃板,合在一起用手捏紧,会从玻璃板上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有关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上下两块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B.这是两玻璃板间的空气薄层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相干涉的结果 C.这是上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D.这是下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2.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将它们放在一盏灯的前面以至没有光通过.如果将其中的一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将会产生下述的哪一种现象?( ) A.透过偏振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又减小到零 B.透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减小到非零的最小值 C.透过的光强在整个过程中都增强 D.透过的光强先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 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性原理能简单而自然地解释电磁学的问题 B.在真空中,若物体以速度v背离光源运动,则光相对物体的速度为c-v C.在真空中,若光源向着观察者以速度v运动,则光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为c+v D.麦克耳孙—莫雷实验得出的结果是: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 二、思想方法题组 5.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 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6.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 B.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C.伦琴射线和γ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D.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温度较低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 一、光的干涉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63分) 一、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画“√”,错误的改正在括号里。(9分)曾.经(zēnɡ)( ) 晶莹.(yínɡ)( ) 花瓣.(bàn)( ) 泥泞.(línɡ)( ) 计算.(sàn)( ) 面粉.(fěn)( ) 甘蔗.(zé)( ) 柔软.(rǎn)( ) 跨.上(kuā)(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三、读拼音,写词语。(8分)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1.写出下面汉字的音序和部首。(3分)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5分) (1)“泛”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除部首外还有画,读音是,可组词为。 (2)“糖”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可组词为。 (3)“匹”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除部首外还有画,这个字的结构是。 五、仿写词语。(8分) 1.恋恋不舍(AABC式) 2.碧绿碧绿(ABAB式) 3.蹦蹦跳跳(AABB式) 4.又长又细(“又~又~”式) 六、读句子,选择带点词语的意思。(填序号)(6分) 新鲜:①刚生产,刚制成的; ②新奇的,少见的;③清新的。 1.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新鲜的面包做早饭。( ) 2.早晨的空气最新鲜。( ) 3.小妹妹觉得这个玩具很新鲜,她很喜欢。( ) 特别:①与众不同,不普通; ②格外,十分;③尤其。 4.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 5.这就是平常吃的米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 6.你们这个班的学生学习都很用心,特别是王小锋。( ) 七、词语搭配,连一连。(5分)

20古诗二首

20古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预案 备课内容古诗两首《墨梅》时间年月日主备人:闫审核人 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反思与改进 活动一: 导入新课3′ 1.回忆“岁寒三友”。 2.学生交流“岁寒三友”的相关诗句。 3.学生读课题《墨梅》。 活动二:读懂诗意 读诗5′ 1.学生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3.学生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诗。 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解诗12′ 1.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2.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3.全班交流: A、交流学懂的内容: ①理解重点词: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学生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读课题 二、导学活动(根据学生活动设计内容展开导学活动)…… 第一板块: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第二板块: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新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2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字词。 1.节日的天ān()mén()guǎng()场摆满 gè zhǒng gè yàng()的鲜花。 2.我huì()画jīn()色的tài yáng()给qiū()天。 二、一锤定音。(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村(cūn chūn) 趣(qùqǜ ) 壮(zhàng zhuàng) 忘(wàn wàng) 三、火车开动了。(一字组多词) 四、选词填空。 在再 1.我盼望能和她( )次相见。 2.鸟儿( )树上快乐的歌唱。 望忘 3.亮亮向远方( )去,原来是奶奶来了。 4.今天,我( )记带文具盒了,怎么办呢? 五、连词成句。 1.很远的村民要到吃水地方去挑

2.该的太阳春天什么画呢颜色 六、补充句子。 1.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雪上盛开着的雪莲。 2. 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我要画个的太阳送给它。 3.夜来风雨声, 。 七、课内阅读。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石碑是( )刻的。 A.毛主席 B.乡亲们 C.战士们 2.井是( )挖的。 A.毛主席 B.乡亲们 C.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 3.对“吃水不忘挖井人”理解正确的是( )。 A.吃水不能忘记挖井的人 B.人不能忘记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八、课外阅读。 大地妈妈的孩子 大地妈妈有四个孩子。老大带来的是满园桃花和红装,老二带来的是满池荷花和绿装,老三带来的是飘香的桂花和金装,老四带来的是高雅的梅花和银装。有了四个孩子带来的礼物,大地妈妈开心极了。 1.选一选。 A.桂花和金装 B.满园桃花和红装 C.梅花和银装 D.满池荷花和绿装 老大带来的是( ),老二带来的是( ),老三带来的是( ),老四带来的是( )。 2.我能猜出大地妈妈的四个孩子的名字分别是、、 、。 3.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

四年级下册第20 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校:张庄完全小学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鹤、孟、陵、辞、唯 2.趣味识字:回忆学过的“陵”“唯”的形近字,通过区分偏旁来理解“陵” “唯”的意思,从而记住“陵”“唯”的音形义。 3.易读错字:“陵”与“棱” 4.多音字:朝、舍、更、尽 5.应会写字:孟、浩、陵、辞、唯、舍、君 (1)写正确:易写错字,“陵”右下部分是折文,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浩、唯 ②指导要点:浩的三点水中间点靠左一些,唯字口居于左部右上方,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1)地名:黄鹤楼、渭城 (2)景色:孤帆、碧空、天际、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两首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的情景 (2)概括方法:整体概括法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2)体会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 学习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重点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体会方法:“尽”和“唯”字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注神驰的情形巧妙地展现出来。 (2)重点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体会方法:“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仿写古诗(送别诗,借景抒情) (二)本课重点问题: 1.课后思考题:(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背一背你了解的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句 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是“西辞” 三、情感体验: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选出下列词语拼音全对的一组(3分) A.山巅shān diān 澎湃péng bài 祈祷qídǎo B.哺育pǔyù阻抑zhǔyì秽wūhuì C.可汗kèhán 炽痛chìtòng 田垄tián lǒng D.哽咽gěn yè嘷鸣háo míng 怪诞guài dàn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3分) A.对于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他心中满是懊悔。 B.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C.无独有偶,玲玲买了两个洋娃娃,她送了一个给她最好的朋友。 D.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B.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王保财怒气逐渐平息。 C.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分,我就起床出发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5.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谈》等。 B.《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乐府双璧”。 D.小说有六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一)答案

一. 选择题 [ C ]基础训练2. 如图16-19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 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 2πn 2e /(n 1 λ1) (B )[4πn 1e /(n 2 λ1)] + π (C ) [4πn 2e /(n 1 λ1)]+ π (D ) 4πn 2e /(n 1 λ1) 参考解答:真空中波长= n 1λ1。考虑半波损失后的总光程差=2 n 2e + n 1λ1/2,故相位差=(2 n 2e + n 1λ1/2)*2π/( n 1λ1)=[4πn 2e /(n 1 λ1)]+ π 。 [ B ]基础训练6.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 ) λ / 4 (B ) λ / (4n ) (C ) λ / 2 (D ) λ / (2n ) 参考解答:反射光要干涉加强,其光程差应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故薄膜的最小厚度h 应满足如下关系式:212 nh λ λ+=?(要考虑半波损失),由此解得/(4)h n λ=。 [ B ]基础训练8.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 (A ) 向右平移 (B ) 向中心收缩 (C ) 向外扩张 (D ) 静止不动 (E ) 向左平移 参考解答:根据牛顿环公式,此时固定位置的k 变大。 [ A ]基础训练9.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A )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参考解答:条纹间距=λ/2/ sin θ,逆时针转动,导致变大,进而条纹间距变小,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 [ D ]自测提高5.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处形成的圆斑为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参考解答:接触点P 的左边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2left nh δ=,接触点P 的右边两反射光的 图中数字为各处的折射 图16-19 n 3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 ... ... ( ( ( , ( .... ,....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不可生搬硬套。 .... .... ,,, ,, ,( ,, 第二单元测试卷 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pǔ)惩罚(chéng)胡骑(jì) B.气魄(pò)污秽(huì)澎湃(bài) C.屏障(píng)可汗(hán)挚痛(chì) D.燕山(yān)泛滥(fàn)镐头(gǎo) )(3分) 2.下列词句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澎湃山巅怪诞愿为市鞍马 B.崎岖阻抑亘古出郭相扶将 C.挚痛哺育机杼但辞爷娘去 D.狂澜哽住懊悔木兰当户织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B.我家阳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B.入夜,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但 5.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3分)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 ;, ,, ,! (8 , (6 ,, ,?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D.宝宝的脸像熟透了的红苹果。 7.按要求写句子。分)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做准备的几句诗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分)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A卷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A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tiāo tī tiáo tiáo bào fā huī xi? ()()()() h?ng ? wai yǎng cāng qióng wū shān ()()()() 二.选词填空 画蛇添足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1.他的计划(),漏洞百出,大家都反对。 2.冬季长跑比赛即将来临,为了班级荣誉,同学们都积极锻炼,没有人敢()。 3.平时他说话口若悬河,可一到关键时刻,却(),说不出来。 4.这篇文章的结尾有着()的作用,毫无()之嫌。 姹紫嫣红翩翩起舞皓月当空奔腾不息手舞足蹈蓬勃生长 5.春风吹来,()的花儿(),散发出阵阵花香,引来了一群群蜜蜂. 6.(),蔚蓝的大海静静地睡了,与白天()的样子迥然不同。 三.按要求写句子。 1.骄傲和粗心是学习上的两大敌人。(改成反问句) 2.我们通过有选择地读书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我们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把句子写得生动有趣些) 4.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四.排序。 ()平时读书看报要注意搜集春联,与好朋友交流欣赏。 ()春节贴春联,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 ()在春节前,可以给自己、给亲戚和邻居家写春联。 ()还可以挑选几幅自己特别喜欢的,练习用毛笔书写。 ()春联中洋溢着春意,蕴含着祝福。 ()好的春联对仗工整,文字优美。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汉字之美 ①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文字中拼命汲取汉字的精髓,还一次又一次煞有介事地举办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其主角便是汉字的书法作品,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安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佳丽还有“雪、柔”等等。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般。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20 古诗两首

20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23* 卡罗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语言动作神情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得到同学的爱(我) 长辈的爱 作业设计: 24*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 惊讶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作业设计: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I. 如果点M a b,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 a,b在第________________ 象限. 2 .若点M 2m 1, 3 m关于y轴的对称点M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 3 .点A 1,m在函数y 2x的图像上,则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它到原点的距离 为 _________ . 5 ?点K m, n在坐标平面内,若mn 0,则点K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象限;若mn 0,则点K 不在 _______ 象限. 6 .若点M (a-2, 2a+3)是x轴上的点,贝U 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7 .已知点P的坐标(2-a, 3a+6),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 是 _______________ . 8 .已知点Q (-8, 6),它到x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 ,它到y轴的距离是 ______ . 9 .将点P (-3, 2)沿x轴的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将Q沿y轴正方向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R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 . 10.已知点P a 3b,3与点Q 5, a 2b关于x轴对称,则a 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 . II. 已知点M a 3,4 a在y轴上,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若点M a 3,b 2在第三象限内,化简.9a254a 81 4b216a 16 = _________ . 13. 已知点M x, y与点N 2, 3关于x轴对称,则x y _______________ . 14. 已知点P x, y的坐标满足x 2 2y 6 0 ,则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2 1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m 1 一定在( ) A .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j ī础ch ǔ知zh ī识sh í 。(66分) 1.在z ài 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读d ú音y īn 下xi à画hu à “_____”。(6分) 2.读d ú拼p īn 音y īn ,写xi ě词c í语y ǔ 。(8分) y ǐ h òu hu ǒ b àn y í pi àn y īn w èi ch ī shu ǐ ji ào sh ēn ɡ b ěi j īn ɡ m éi y ǒu 3.写xi ě出ch ū下xi à列li è字z ì的de 笔b ǐ顺sh ùn 。(9分) 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xu ǎn 字z ì填ti án 空k ōn ɡ 。(5 分) 主 住 (1)妈妈说我是个有( )意的孩子。 (2)我跟奶奶( )在一起。 (3) 我们都想念毛( )席。 火 伙 (4)我和小( )伴一起把( )扑灭了。 5.用y òn ɡ下xi à列li è生sh ēn ɡ字z ì组z ǔ成ch én ɡ词c í语y ǔ 。(9分) 6.读d ú一y ì读d ú,连li án 一y ì连li án 。(6分) 多彩的 香甜的 美丽的 洁白的 壮观的 遥远的 水果 天山 季节 仪式 地方 雪莲 7.把b ǎ下xi à列li è的de 字z ì填ti án 在z ài 合h é适sh ì的de 括ku ò号h ào 里l ǐ 。(只zh ǐ填ti án 序x ù号h ào )(3 分) ______故事 ______影子 ______水果 _______房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20、古诗二首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语文四上 20_古诗两首教案

四上 20古诗四首(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读懂《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重点字词及诗意,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2.能按照古诗词的韵味,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王维、李白、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搜集有关这几则古诗的资料。③摘录课外的有关送别亲友的古诗。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听音乐——《送别》,和朋友要分别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2.柳永曾在《雨霖铃》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的,古人也是多情的,写下了许多关于送别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则,去品读诗人当时的感受。 二、出示古诗,弄清题意。 1.出示两首古诗,轻声读读。 2.解题。说说“使”、“之”的意思。将课题补充完整。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随机请学生说说对“故人”的理解。2)弄清渭城、阳关、安西的地理位置。弄清黄鹤楼与广陵(即扬州)的地理位置。理解“西出”“西辞”。

三、自主合作,理解诗意。 1.再自由读读这两首古诗,边读边想想意思。 2.小组合作,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熟读古诗,借助字词典和课外收集的资料,理解重要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其中一首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朝雨”“浥”“客舍”“更尽”;“烟花”“尽”“惟见”。 其他同学可以做点笔记,也可对发言的小组提问、补充。 四、体会诗境,朗读回味。 1.齐读这两首古诗。体会这两首诗的异同。 预设—— 板块A这两首诗要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都表达了诗人和朋友真挚深厚的友谊以及依依惜别的感情。前者更多一点对未来的悲切,伤感;后者多一份祝贺和期盼。 (1)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最能表达诗人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随着老朋友所乘的那只孤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诗人却依然翘首远眺,目送老朋友,足以表达诗人对老朋友的一片深情。 教师点拨: 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写一写。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为什么要“劝君更尽一杯酒”?你怎么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和“更”衬托了主人(即诗人)的殷勤劝酒之意和留恋难舍之情。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依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基础积累(72分) 一、读一读,选出正确的音节打“√”。(4分) 二、我是拼写小能手。 (8分) 三、根据音节写同音字组词。 (6分) 四、汉字加减法。(6分) 五、查字典填空。(5分)

六、填上合适的量词。(9分) 七、按要求写出各类词语。(6分) 1.农事活动: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树木类: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鸟类: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兽类: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八、仿写词语。(9分) 1.喜洋洋(ABB式)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许许多多(A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极小极小(ABA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九、照样子,先用所给词语扩写短语,再用所写的短语写句子。(6 分) 例:杨树高高高的杨树树林里长着许多高高的杨树。 枫叶红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一条帆船一艘军舰大海里有一条帆船和一艘军舰。 一道_____ 一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8分)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学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 读懂古诗,了解《秋浦歌》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4.了解体会《悯农》中揭露了社会的不公,抒发了对广大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体会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秋浦歌》 一、谈话导入,诵诗入题 师:劳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辛苦、高兴、很有成就感 师:你能用学过的关于劳动的古诗来表达你的感受吗? 生:课件出示(3张)《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李绅《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师:真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关于劳动的古诗。(课件出示诗歌)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生:点名反复读,读出问题(字音) 师:“赧”读什么?指导书写。 师: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秋浦”是一个地名,“歌”是歌颂的意思。 师: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大概是李白52岁左右,也是他辞去翰林职位,离开长安,漫游生活的第十年,流寓于此,写下了17首秋浦歌,本首是第十四首。这时期的李白生活是窘迫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却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课件补充背景)生:齐读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这首秋浦歌就是一幅壮观的图画,同学们自由的诵读,把你头脑中首先呈现出来的印象最深刻的景物强调出来。 (学生自由诵读,个性得到张扬。环节灵动,教师依据学生思路安排教学,目的构建起那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感受李白热情讴歌劳动工人质朴,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 (课件标红“炉火”“红星”“紫烟”“赧郎”)

20、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撑、艇、浮、萍、稚、纶”。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 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基础积累(72分) 一、读一读,选出正确的音节打“√”。(4分) 二、我是拼写小能手。 (8分) 三、根据音节写同音字组词。 (6分) 四、汉字加减法。(6分) 五、查字典填空。(5分)

六、填上合适的量词。(9分) 七、按要求写出各类词语。(6分) 1.农事活动: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树木类: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鸟类: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兽类: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八、仿写词语。(9分) 1.喜洋洋(ABB式)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许许多多(A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极小极小(ABA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九、照样子,先用所给词语扩写短语,再用所写的短语写句子。(6 分) 例:杨树高高高的杨树树林里长着许多高高的杨树。 枫叶红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一条帆船一艘军舰大海里有一条帆船和一艘军舰。 一道_____ 一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8分)

古诗二首教案20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3、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4、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5、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6、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7、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20古诗二首(悯农江上渔者)

20古诗二首(悯农江上渔者) 一、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7个字,1个多音字“没”,会正确书写6个字。 .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要爱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7个字,1个多音字“没”。 .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三、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6个字。 .学习古诗,理解内容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激发学生喜欢诵读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时

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我们吃的粮食就是农民伯伯这样辛勤耕种出来的,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悯:当同情讲。悯农是同情农民的意思。 .这首诗大家并不陌生,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朗读诗句,自学生字。 .对照拼音,自读古诗《悯农》,标画生字。 .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教师反馈。 汗滴——滴,滴为什么是三点水旁? 盘中餐——盘,盘子是干什么用的?盘中餐就是盘子里盛的饭菜。 辛苦——辛 .再读古诗巩固识字。 诵读古诗,自学理解诗意。 .指名读古诗,观察图画想一想,这首诗写的什么意思? .小组里互相讨论,大体讲解诗句的意思。 .带着理解,再次诵读。

教师指导,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请学生再次观察农民耕作画面。 结合插图读一读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练习朗读句。 .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每天都能吃到哪些食物?这些食物是怎么来的? 读第二句,小组讨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分组汇报。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饱含辛酸的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理解词语的意思:“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练习朗读。 朗读练习。 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范读、领读、指名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