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回首“军舰鸟”的飞行趣闻

回首“军舰鸟”的飞行趣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2569153.html,

回首“军舰鸟”的飞行趣闻

作者:吴大卫

来源:《航空世界》2012年第10期

民间爱好者自行设计制造飞机向来总是争议与赞美并存,困难与乐趣兼备。笔者的父亲吴征(下文简称老吴)是“军舰鸟”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的设计师+制造工人+试飞员,这种身兼数职的有趣行为是分工明确严谨的航空主机厂所里不存在的。记得当初他解释自己的设计初衷时提到几个原因:他年轻时候玩过航模,设计过消防艇,因此总想着结合起来弄成水陆两栖飞机。老百姓经济能力有限,就算制造出最便宜的超轻型飞机还得找到合适的起降场地。既然生活在江南水乡当然就靠水吃水了。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这种机型在国内尚属空白,因此很有挑战性。果然,“军舰鸟”的价值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肯定,成为中国航空史里不算浓墨重彩但也让人耳目一新的一笔

“军舰鸟”这名字是我年幼时为她起的,预示着她水陆两栖的特点。老吴断断续续忙活了12年,从1991年跨进小学开始,一直到高考结束,我亲眼见证了“军舰鸟”终于从一堆层板、钢材、铝管、玻璃布变成了一架实实在在的飞机;那年我考上了父亲向往半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至此,“军舰鸟”终于在2003年开始了她的飞行。那一年正好是人类的航空百年。中国的航空人在那一年为国家交付了“山鹰”和“枭龙”,而那时还是业余航空爱好者的我们也不甘寂寞,放飞自己的“军舰鸟”,献出自己对航空的热情,相信也有推动国家航空发展的意义。

试飞对于私人爱好者来说也是一种很奢侈的活动,因为没有空勤、没有地勤、更没有后勤,缺乏人手的无奈只能逼着全家齐上阵。为了迁就当时还是学生的我,试飞只能在炎热的暑假进行,而那时正是江南最酷热的时节。考虑到“军舰鸟”在水面航行时可能遇到发动机停车的情况,所以还需要自备救援船只。为此,老吴专门北上黑龙江边境市场,买回了俄罗斯产的多气室橡皮船,既而我除了充当试飞时的地勤工作以外,还承担了救援的重任。这段时间不光要张罗试飞还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因为得在郊外呆上十几天。这时候我的母亲担当了后勤大任,每日不辞辛苦的送饭送水,从不耽误。因为没有经验,2003年的试飞营地极其简陋——铁管

架成个立方,塑料布和帆布一罩,做了个自制帐篷。2003年夏季热带风暴登陆时,若不是父

子两人使出全力拼命拉住,估计早就被吹到九霄云外了。

2003年的试飞是在长江边一片因洪涝而淹没的庄稼地里,经本人划船探查水文情况,平

均深度超过60厘米,满足“军舰鸟”漂浮时的吃水要求。但在临下水前,“军舰鸟”的发动机在酷热的天气环境下出现了难启动的状况。光发动机调整就煎熬了老吴一周的时间,拉断了很多根用于启动的绳索,最后还是在当地热心村民的摩托车启动液的帮助下顺利起动了“不给力”的发动机——“军舰鸟”终于可以开始水面滑行了!随后的几天,老吴一直在水面滑行,熟悉“军舰鸟”的“脾气”。热情的村民每天都在岸边喊着“飞起来,飞起来……”,但老吴硬是耐得住性

子苦练水面驾驶技术,终于在一次波状跳跃中飞离了水面,而此时除了我们一家,岸边没有任何动静,因为围观的人早已被多日枯燥的水上练习磨得失去了耐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