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民主战士,也是发明避雷针的大物理学家,还是一位文笔犀利的语言大师,可他只上过两年小学,那么,他是怎样学习写作的呢?

少年时期的富兰克林和一家书店的小伙计交上了朋友,利用这个便利条件,他读了不少书,但并没有相应地培养起写作能力。后来,他改变方法,把读到的好文章当做范文,做出摘要。几天后,他再根据摘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重新写出来,再与范文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慢慢地,他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他在报纸上一连发表了好几篇文章,引起编辑和读者注意时,才16岁。

博士丁的话:

我们可以像富兰克林那样学习写作,把好文章的写作技巧学到手,变成自己的本领,尤其要好好利用教科书,将课文里的优美词句记下来,不断地进行积累巩固。相信大家的写作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初二上学期时比较重视阅读积累和写作教学,虽然学生读了不少书,也抄读了大量笔记,而我也在写作指导和批改上都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实践证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的习作最突出的缺点依然是无话可说,语言贫乏。这学期开始备课和梳理教材的时候,我就开始反思这个问题:要想提高写作能力,恐怕仅从阅读积累和写作训练入手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连贯、条理的表达出来,首先必须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为此,也研读了一番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发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点无一不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开放性。这里面蕴含了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向的最基本要求。要把这些基本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表现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中的“复述课文”是提升学生这几项综合能力的最佳媒介。复述课文,就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新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简单地、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复述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掌握、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

复述课文的形式包括重复性复述和改造性复述两大类。

重复性复述又分为详细复述和摘要复述两种。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情节或内容,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摘要复述要根据要求截取主要观点、主要情节或内容。重述性复述可以直接引用原作的语言,但不可避免要对原作语言做必要的调整。

改造性复述就是转述。转述是要求改变原作结构、顺序、角度或表现方法的复述。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概括性转述,它要求删去次要的、解释性的和修饰性的内容,并要求对内容进行必要的抽象,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和概括;一种是改编性转述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创造性复述。

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是摘要复述(就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讲出来)和改编性转述(即创造性复述: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加入合理的想象或联想,进行的复述)。

复述课文的基本前提:

第一,熟读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叙述顺序、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第二,对文章语言进行口头加工。如果是简要复述,就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压缩,略去一般枝节,抓住主干连缀成篇。如果是详细复述,尽管文章的内容原封不动,但也要把它改成自己的话去讲。

第三,要用普通话,做到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内容正确而连贯,语句通顺而简洁。

复述课文的方法:

一、摘要复述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

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这是很有难度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如: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

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3.改变结构。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如《斑羚飞度》,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复述时可以改为倒叙的方法:先讲述镰刀头羊在彩虹之中赴死的从容和心理,再回头叙述它赴死的前因后果。

4.补充情节。《孙权劝学》一文,写孙权之劝和吕蒙之学、鲁肃之赞都很简练,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加入关于吕蒙会如何学、鲁肃又是如何发现他的才学长进的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台阶》时,可以只抓住文中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点精工想象和联想进行丰富和完善。

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务必要注意几点:

1、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或千篇一律的创造性复述。一篇课文究竟需不需要复述,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内容特点来决定。在复述的时候仍然要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复述的形式。

2、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

3、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4、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5、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复述课文的意义:

复述是一项综合性训练。它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了,敢于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复述课文的指导,让学生有效复述课文,不但是转化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更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教学魅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采用复述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强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有序、有节、有理的表达能力。针对一些叙事性较强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复述方法,或简要复述,或详细复述,或创造性复述。不论哪种形式的复述,都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把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

第二,突出重点,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第三,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如果叙述一件事情,复述时一定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第四,语言力求准确。

复述,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1、记忆。记忆是复述的基础。要想复述好,在阅读时,必须要快速记住语言材料里的一些重要词语,结构层次,以及它的具体内容,边读边记,养成口脑并用的良好习惯。反复阅读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复述的准备,复述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2、思考。复述不是照搬原材料,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原材料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适当取舍,并要认真选词,组织安排材料。这就是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过程。如《手表与草帽》,大家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威尔斯多夫要去找费尔德?为什么费尔德不愿意出售自己的技术?为什么威尔斯多夫要买费尔德的草帽?其他的情节尽量简化。(大家不妨在你以后的学习中,尤其英语学习中也从这个方面训练一下),经常这样复述,不仅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你思考问题的习惯。

3、表达。复述的特点就是要连贯地叙述原材料,无论口头还是笔头,都要围绕一定的中心内容去思考,然后准确而明晰地说出或写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你的表达能力。

(同学们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对学生作一些这样的训练,如果你成为一名教师)

因此,成功的复述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认真阅读和理解,同时注意记忆的技巧,既有框架记忆,又要有细节记忆;留意能提示记忆的重点语句,为了疏通语流,可以先自言自语地试述一遍。如果要概要复述的话,要防止取舍不当,偏离中心。

课文复述就是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简单地、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课文复述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摆脱死记硬背的弊端,它能真真实实地在学生中形成知识、能力同步发展,抓基础重能力。下面笔者就在教学中如何开展课文复述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二)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三)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四)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五)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从中包括,创造性复述,概括性复述等等。

编辑本段训练方法

复述训练的较好方式之一是讲故事。

这里的“讲故事”指的是一种复现性的表达,即把看到的、听到的、清洁完整的语言、文字材料讲述给别人听。

讲课故事可以不受原材料的束缚,有的地方可以详述,有的地方可以扩展,有的地方可以变序、变角度、变表达的形式。这样,对原材料的改变、加工就是一种再创作了。

其一般规律是:

(一)根据需要,确定一个有积极意义的主题,确定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主线;

(二)通过删节、充实、调整,使故事紧凑、生动,既有形神兼备的细节描述,又有反映人物性格的对话,并且要突出故事的高潮;

(三)故事要完整,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头,并要安排一个让人回味的结尾。

讲故事的语言要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尽量淡化书面语色彩,尤其要避用文言词汇。叙述时要从容不迫地把环境、情节、人物关系交代清楚;描述时要正确表达感情倾向;对话可适当运用拟声造型手段,做到“言如其人”。还要把握好语速、节奏的变化,并适当运用表情、手势、姿态辅助表达。

借鉴我国评书的讲述方式,讲故事也可有“文讲”、“武讲”之分。“文讲”动作幅度小,语调适中,表情含蓄一些。这种讲法适合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武讲”的表情、动作适度夸张,语气、语调及拟声造型都可以“火”一点,这种讲法适宜于低年级和幼儿园。

课堂示范:故事《三个“有毛病”的儿子》、《三国演义》“火烧新野”片段。

怎样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复述是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它要求学生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言语,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使之用词恰当,结构严密,前后连贯,长期训练既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又使学生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复述训练比起背诵训练,独立性、创造性更强,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复述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是接近原文的复述。这种复述就是按照课文的片断或全文的顺序作出清楚、明白、连贯的复述。

详细复述课文,一般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

(1)看图复述。低年级课本文中的插图比较多,基本上是一幅图就是课文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依据图就可以较为详细地复述课文内容了。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共有四幅图,依据这四幅图的顺序和内容就可以进行复述了。

(2)列提纲复述。这种复述方法较多用于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文。在进行这类

课文的复述时,我总是指导学生把复述的课文或片断的内容写成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因为提纲可以揭示文章的标题,也就是段意。

(3)对照重要词语复述。这是指抓住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反映课文内容的重要词语,抄记在本子上,并将其有顺序地排列出来,作为复述的支持点和连接点。然后根据这些词语记忆扩充,把要复述的课文或片断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详细复述。

二、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是概括原文的复述。这种复述训练就是要求抓住课文的内容进行复述。简要复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学生言语的精炼性、思维的敏捷性。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可以用简要复述的形式进行复述,高年级的长课文也可以把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结合起来练习。

简要复述是概括原文的复述。这种复述训练就是要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简要复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学生语言的精炼性、思维的敏捷性。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可以用简要复述的形式进行复述,高年级的长课文也可以把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结合起来练习。简要复述有两种情况:

一是简要复述课文的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列提纲的办法,或依据老师课堂上的板书进行复述。

二是简要复述课文的部分段落。如复述《飞夺泸定桥》一课中红军战士飞越泸定桥的一段时,可以凭借课文中的一幅插图进行复述。

三、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改变形式的复述。这种复述就是不拘泥于课文叙述顺序。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挑选某些内容,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和自我见解,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复述。如改变人称的复述,颠倒次序的复述,把课外阅读或活动中的情况结合课文加以发挥的复述,选择课文中的情节重新组合的复述,补充某一个人的想象的复述,为某一情节加头加尾或压缩、扩展等多种方式的复述。创造性复述一般多适合高年级学生练习使用。

以上这样的分层次的复述训练,使各层次年级段的学生有明确的复述目的,更能有效地把握住复述的要求,又能培养复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浅谈英语课文复述的几种方法

浅谈复述英语课文的几种方法 摘要:英语课文复述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本文笔者基于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及教学实践,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复述课文的方法:句型转换、词语连接、表格梳理、问题引路、图画描述、课文概要和角色变换七种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文复述方法 复述课文是指学生在熟读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脉络的基础上,然后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说出来。它是语言知识经学生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它不同于背诵,不是照般原文,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创新。训练学生准确、流畅、熟练地复述课文,可以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语篇组织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下面笔者就简要叙述一下,自己在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及教学实践中,所用到的复述英语课文的几种方法。 一、句型转换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句型转换,像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主动式和被动式的互换以及复合句和简单句等的转换。这种转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为复述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词语连接法 很多学生在掌握各段大意后,往往还感到难于对课文整体复述,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从文中找到几个重要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一个复述提纲。教师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按顺序写在黑板上或用投影等媒体显示到屏幕上,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边看边想,词扩句,句串段,段连篇,逐步扩展。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流畅,对重点内容记忆深刻。关键词可以是动词、连接词、也可以是年代或数字等。学生经过提示词尝试复述并达到熟练程度后,可脱离提示词。如高中英语Book1A,Unit8,Text—The Olympic Games,教师可板书以下关键词:Every four years---take part in---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776BC---women were not allowed---the first modern Olympic Games---1896---the 27th Olympic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素养、能够让孩子沉浸在学习快乐中的语文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的梦想,也是这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在着过过程中我不断摸索和努力,但始终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一度让我产生困惑。 在观看完《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后,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我一直停留在“怎么教”----太过于注重教学方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没有有效区分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导致我在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却未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是我在观看完《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后的一些感触。 1、正确区分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明确教什么。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承担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吴忠豪教学内容大致划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

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这门课程。在讲座中我深刻的感悟到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即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利用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来充实本体性教学内容,做到真正从“非本体”到“本体”的有效转变。 2、由“教什么”决定“怎么教”。 听了吴教授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四条路径,我深受启发,并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思路。 ①从“理解”到“运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说话练习,用表达去促进理解。使学生在认知中运用,在运用中得到迁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有所获。 ②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在教学中,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能抓住课文的知识点和切入点,把文本作为载体,来教学生学语文,

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

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课内阅读积累和课外阅读理解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内阅读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更要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课内阅读对学生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是学习方法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潜移默化地将一些学习方法蕴含在其中,比如抓关键字、关键句、关键段落来理解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要进一步的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在做完阅读题之后,让学生用语文口头复述课文的大体内容。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泛读训练,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地阅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有问题有目标阅读,否则就是盲读,让学生谈谈书的内容或对书的评价。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1、第一遍读文章,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2、遇到生字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④有的生词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考学生平时的积累与理解。 3、弄清问题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断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4、采用排除法 ①与文中事实相反的选项②文中完全没有谈到的内容的选项③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④间接或次要的选项 在这样精泛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教育学记忆口诀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记忆技巧2:卢洛浮夸,太过苛求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记忆技巧:双孔特干涩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记忆技巧:直起弓,寻找一英(因)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案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记忆技巧1:3爱2人1终身记忆技巧2:关爱教为终 5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技巧:淘宝在唯品会上讲段(锻)子,这给奇葩说起到了榜样作用。 6教学方法 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c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d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记忆技巧:动嘴(语言)、眼(直观)、手(实践)、脑(研究)。动嘴:教授在讲坛(谈)读书;动眼:眼馋(参);动手:2次实战演练;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伐(发)纣 7布卢姆与布鲁纳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布卢姆记忆技巧:母亲用手掌握着刚出生的BABY,想象着将来会叫爸爸妈妈(认知)、会对人微笑(情感)、会跑会跳(动作技能) 布鲁纳记忆技巧:纳米结构是科学家发现的。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 a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c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技巧1:首富王健林建筑起家,考虑王思聪是不是接班,王思聪涉猎全面但很有个性,跟名人网上对骂。(建设接班全面个性)记忆技巧2: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技巧赞助:慧同学)9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记忆技巧:外出寻找落花生 10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记忆技巧1:很多人不懂,格格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为什么要微服私访。记忆技巧2:记忆技巧2:内(内发论)服威(威尔逊)力大格(格塞尔)外爱做梦(孟子)——今夜HI不停11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技巧:时间线索记忆学制趋势有5点,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龄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 1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记忆技巧1:抓关键词(情境、难度、反馈、结果归因)女生追男生,结果反而男生难为情。记忆技巧2:理解性的记忆——要想学生感兴趣,首先创设好情境;学生上课要积极,反馈结果要多鼓励;要想学生信心高,作业难度要巧调控;要想学生有动力,归到努力才更努力。 13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简答)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d 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 14德育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导向性、疏导性、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记忆技巧: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学生课上集体要尊严)。 15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 记忆技巧:关键词:平、师生、教、心——石杨平(平等)老师给学生讲教育心理学。16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简答) a了解和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扬教育民主f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记忆技巧:关键词:了、2树、提、发、处。想象:光头强发现了2颗树,提起锯子开始砍,树木被加工处理成了筷子。 17儿童权利公约 a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记忆技巧1:两个尊重无关利益 记忆技巧2:一无一最佳两尊重 18教师职业素养(简答) a道德素养b知识素养c能力素养d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记忆技巧:是不是喜欢一个人:身心能知道 19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简答)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人教版小学必背课文

推荐一个网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2641141.html,/yw10/shice_x.htm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

小学低年级学生复述训练的方法-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低年级学生复述训练的方法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细节,能够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单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年学段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就是让学生把所学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有课文的结构,用以往积累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复述不同于背诵课文,也不同于介绍课文大意,它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富有创造性,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复述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新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语感。尤为重要的是低年级学生复述课文的培养,它是小学低年级“听”和“说”训练的一种方式,也是低年级的一种口头作文训练。具体来说,复述的方法有以下七种。 一、引领学生利用背诵进行复述课文 最初的复述课文的训练方法首选就是背诵了。低年级课文一般较简短,便于学生记忆、背诵。教师在讲述之前可对学生提出要求,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逐层加深,让学生听几遍后进行背诵式复述训练。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背诵性复述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和背诵时间。 二、引领学生利用课题及听写的词语复述课文 这样的简要复述训练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词语,积累了词汇。如教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燕子妈妈笑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和感受到做事要认真仔细的道理后,教师可以简单地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以巩固。教师可先听写相关词语,如燕子、菜园、冬瓜、茄子、认真、细毛、小刺、高兴……然后以它们为拐杖让学生进行复述,同时让学生配以动作,就能使学生形象生动地复述课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4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4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xx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忠豪,本书主要讲述了,语文课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1 临近开学,很多任务都集中在一起需要处理,但还是还是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这是给自己下达的命令。我们的课堂该多么得精彩呀!我们的学生该多么的受益呀!但是,诸多的原因不能如愿,不过,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能完成一些内容。 关于这一方面,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实际的内容参考。各年段的课程标准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风向标,只有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是符合学生需要并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从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不过要想让老师们能够有效地选择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直接与老师们的个人水平有关,与老师们的备课深度有关,与老师们的教学态度也有关。但是再远的道路也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去探索,而在这探索之路上,只有学习和实践才是指引前行的明灯,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在实践中答案才能了然于心。 这本书中的其他几个章节也在触动着我的灵魂,比如“理解与并重的阅读教学”、“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和习作教学设计”等,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所以,我们觉得我们所有的语文老

师都有必要再重读这本书,希望我们每读一遍都能从中悟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真谛。 崔峦老师说过:“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只有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才能更好达到这一境界,也才能让学生在语文方面达到更全面、更深远的发展。相信,只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在不断的更新理念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终究会实现美丽的转身。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个性的体验。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在封闭的有限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是在开放的、无限的时空中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建构语文教学观,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为了培养学生的对阅读的兴趣,有效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我通过课内阅读打基础,学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赏文学之美,激生活之趣,品生活之味,作生活之文,感悟生命的真谛,积淀生活的底蕴。 二、内引外联,探索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建立了这个衔接点,及时地引导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

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比如低年级教学中,当学到有关蔬菜的识字教学时,我觉得找一些介绍蔬菜的儿歌让学生读背,既增加了学语文的兴趣又增长了知识。 2、比较鉴赏,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的能力。 例如学古诗《春晓》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让学生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3、拓展延伸,以课文的一个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文阅读材料,更深刻理解课文,更广博阅读精品名著。 例如学完课文《木偶奇遇记》中的片段后,趁学生意犹未尽时,鼓励他们阅读全文。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鼓励学生去找《安徒生童话》来读。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语文的视域

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记忆是在人脑中保存经验的认识活动。知识识记和知识复习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知识巩固的两个环节。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习记忆力的方法 一、记忆技巧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记忆力是智力的一种表现。因此,记忆力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记忆力好的孩子,能很快记住课本上的知识,甚至那些非常复杂的数字和公式,所以他们学得轻松,而且成绩好。反之,记忆力差的孩子成绩就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1、给孩子确定明确的记忆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并非记忆力不好,而是每当上课时,他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或者学了也不主动去理解、记忆。所以上课伊始,教师就应简练、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能够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既定的内容上。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2、调动各种感官去记忆 读书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

生用口去朗读,用眼去观察,用笔去勾画,对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 3、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记忆方法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的方法可能阻挡才能的发挥。”如果教师从来不都不教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忆方法,学生很易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潭。图画记忆法,如记忆一些古诗名句,可据意画一简笔画;字头法;联词成句法等都是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4、常做记忆的体操——背诵 背诵从古至今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但新课程实施以来提倡背诵似孚有教学生“死记硬背”和增加学生负担之嫌。其实,人的大脑是“用进废退”的。适当内容的背诵非但不会“增负”而且会“减负”。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记忆不应当得到休息,因为没有一种能力比它更易动作,你要每天找点东西给记忆记,因为你愈是多给它记,它便愈能诚实地记住;你愈少给,它便记得愈不诚实。”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从1979年春天开始领着全班同学每天早上背10分钟语文课文或英语单词。天长日久,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将背诵变成语文课堂的一种习惯。 法国的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确实是所

浅谈小学生如何背诵课文

浅谈小学生如何背诵课文 俄国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还有则外国谚语说“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由此可见,通过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增长知识。可见,背诵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对背诵课文表现出畏难情绪,导致语言文字知识积累较差,语文学习进步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自身对背诵的不喜欢,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引导。 很多人认为,背诵就是一项学生作业,要求学生把书上的文字一个个死记硬背记下来,殊不知这样的机械背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来说而言毫无作用,也许短期内可以记住,但时间久了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近几年的教学中,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对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尤其是能通过背诵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做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下经验。主要有如下体会: 一、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思想难以集中、对背诵缺乏兴趣等因素,背诵课文常常存在畏难情绪,缺少必要的信心。因此,我常常要找一些名人背诵的事迹或者其他小故事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和激励,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一定也可以和名人一样能够背诵很多文章,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二、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背诵课文也和做其他作业一样,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这样既能够提高背诵效率,还能

够让学生在背诵中更加深刻地加以理解记忆。一是通过板书讲解,理解背诵。要背诵的课文,我都会在板书上下一番功夫,在板书中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思路、重点词语、相关环境等,帮助学生通过板书内容,抓住课文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深入理解课文。通过理解以后,再进行边读边记边背诵。二是借助形象动作,表演背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加上动作来表演,尤其是有些课文可以通过动作来表演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兴趣会更加浓厚,让他们自己上台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并且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再通过领读课文让学生回忆相应的动作,加深印象,深入理解并背诵记忆。三是结合学看插图,想象背诵。现在的教材多数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往往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体现,尤其是一些古诗,所描绘的插图都是和诗文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对插图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指导,教学生通过看图对整体课文内容进行感知,然后结合文字进行思考,边看图边思考边理解,最后逐渐脱离插图再记忆背诵。这样既解决了小学生理解困难和死记硬背两大难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此外,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学生熟读课文,采取引读、跟读等形式,反复诵读课文。还要经常进行抽背,对背的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其他学生竞争意识。同时要做到温故而知新,经常回过头来对以前背诵的课文进行温习,一次次反复加深记忆。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

小学英语课文复述方法列举

小学英语课文复述方法列举 文本的复述对学生来说是识记和巩固课文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认为若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紧紧抓住复述这一环节。那怎样有效地复述课文呢?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关键词复述法 部分文本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利用每一段的句首或句中的重点语句,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层层递进,这样复述起来也会更加流畅自然。如《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6 Doing housework 主要是围绕做家务展开的对话,教师可以把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s,do my homework,do housework,wash clothes 等短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组与相应的人物、时间和地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自我内化后自然表述文本的同时,又巧妙地复习了这一单元的重难点―― 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二、对话表演复述法 部分文本蕴含着丰富的表演素材,可以让学生展开对话表演的复述。分角色表演时,教师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适

当添加或者删减内容,并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 ,笔者教授完A部分,让学生表演之前,先让他们进行分组活动,自行排演,其中有一组学生不仅把对话表演得栩栩如生,还添加了家人带Helen 去看病的片段,使对话变得更为丰富。如: Doctor:What’s wrong with you? Dad:She has got a bad headache. Doctor:Open your mou th and say “Ahh”. Helen:Ahh. Doctor:You have got a bad cough.Take some medicine and have a good rest. You will get better soon. Dad & Helen:Thank you,doctor. Goodbye. Doctor:Goodbye. 实践出真知”。对话表演复述法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能营造出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害羞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出来。 三、插图复述法 部分文本需要利用形象生动的插图来激发学生心理与文本相对应的思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复述文本。如5A Unit 3 E部分对话部分。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交流定稿

众里寻芳终得见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 焦村中心小学常江霞 从教以来,不断追随语文教学时代发展的前沿,努力学习不断钻研,保持活水有源,教学思想在课堂上闪现。这期间越来越觉得不断思考和学习新的知识是一个教师发展成长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百花齐放,百家之言,该采撷哪支,总是让人乱花渐欲迷人眼。随着大语文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以课本为本位单纯教授语文课文的做法已不能完全发挥语文更大的功效。然而语文教学要想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具体该如何转,从哪些方面下手,具体如何操作,没有具体的案例可以借鉴和参考,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直到读了吴中豪教授的《从教语文到教课文》这本书才有种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新的感知和体验。 吴忠豪教授这本书汇集12个研究课例,聚焦瞄准的都是当下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课堂热点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一线优秀教师在长期语文从教中最感困惑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书中把这些问题大致分成了四类:1、阅读课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2、语文课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3、如何围绕目标设计语文教学过程。4、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结合实际案例,给了我们这些迷惘求索的教师们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性建议。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给出了一个指导性十六字方针“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就是“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加以体现,不仅需要我们有教学思想的转变,更需要我们有教学智慧的积累。只有我们的语文课能够真正做到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以课文为载体,抓住语用点追寻“言”、“意”兼得的课堂,我们的语文课才可能是高效的。 怎样才算真正脱离阅读教学和内容分析式的教学,彻底和它们说再见,从而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呢?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语文课堂要切实实现学生“一课一得”。 一、“一课一得”之我见 “一课一得”,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只取其中一个训练点,重点落实。学生在一课的学习中,通过扎实地学习一个训练点,真正习得一个方法,而且能有效运用。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要贪多求全,只取一点,重点落实。最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连点成线,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螺旋上升。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只要每一节语文课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一课一得”,积羽成舟、集腋成裘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定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课内阅读方法指导到课外文本的阅读延伸及指导

课内阅读方法指导到课外文本的阅读延伸及指导 永清县别古庄镇中学于淑江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中各项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的能力。那如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单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不但要学会课本中的文章,还应当学会阅读课外的一般文字材料,同时,对于广播,电视也要以收听、收看来进行“阅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要立足教材的同时向课外延伸,甚至向其它学科延伸,要让学生的学习超越课本,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正是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知识、认识社会、感受生活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量得以大大丰富和扩展,阅读能力才能得以锻炼和提高。 一、注重课内阅读指导 “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教材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单靠教材上的十几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那学生如何来阅读课外的文章呢?这需要教师课内阅读的指导。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要落实重点训练课文,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互相结合及补充。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经常都用上这样的模式:初读课文—再读课文—三读课文—四读课文—创造运用。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读”是关键,人经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是阅读要多“读”,只有过了“读”这一关,才能谈得上理解,只有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到文章中,才能进行有效地比较、分析、概括和判断。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0-05-20T14:31:57.687Z 来源:《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胡世瑞(四川省中江县龙台镇小学校618101) [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又从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又从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较好的将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意识;能力训练【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646(2009)01-0047-0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育过程中比记忆更重要的是质疑,现代教育提倡的是鼓励孩子敢于怀疑,敢于问为什么?敢于寻找为什么的答案,怎样让学生学会提问?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又从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交流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质疑和提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的将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 “学生学会提问”正是探究学生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试图给学生一把打开各式各样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钻研和探究,从而使他们积极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1.看课题提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能抓住要点和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如《葡萄沟》一文,读懂了课题,学生会问:“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葡萄沟有些什么?”“为什么叫葡萄沟?……”这样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种“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从而了解到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那里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有名,是个好地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读书有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自己作文审题能力及构思的能力。 2.边读课文边提问 阅读是由主题操作进行的一种行为,主要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有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积极思维,读中生疑,踊跃生疑,让学生自己阅读,体验感悟课文,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2.1提自己读懂的问题。 课堂上,可让学生静心阅读文章,然后设计一些问题去考考学生,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可从课文内容,标点符号运用,课文中心,重点词句等方面入手,如教《燕子》一文,学生会问:“燕子为什么不分昼夜地飞?”燕子到甲板休息为什么用'落'不用'飞',用'伏'不用'站'?水手们为什么用“崇敬的目光望着远飞的燕子?”……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他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不管什么问题都让他们去提,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慢慢引导,通过分析比较,归类,让学生知道怎样提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和精当地表述问题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用心去倾听,充分的关注,并善于利用学生问题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学习,有时学生提到“举一反三而动全身”的问题或者是新颖别致的问题,教师要顺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读、议、辩。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寻求多样的描述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2提没读懂的问题。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维,读中生疑,最后在读中释疑,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课文中有一些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在学生质疑中提炼出研究专题,巧妙地解决。如《赠汪伦》一文,当学生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时,学生会问:“李白为什么要用桃花潭水比作友情呢?”面对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地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疑问,把“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和汪伦送别李白的深情联系起来,从“水深”悟出“情深”,体现了这首诗所表现的最本质的东西。 3.拓展性提问 课外小结时,教师也可以提一些课文中没有直接提供信息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有疑难的地方寻求课外解决,如教学《葡萄沟》一文时,对课文中描述的现象,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那里的葡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葡萄干的核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在课堂展开没有必要,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采用询问别人,课外书中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了知识面。在阅读教学中,让我们从鼓励学生提问做起吧!

小学语文所有背诵的课文

小学课文背诵: 雪雪地里的小画家(程宏明)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1柳树醒了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呀,飞了。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 麻雀说:“不对,春雨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小黄莺说:“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1.秋天的图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2.黄山奇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3、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复述是检查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复述能力普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背诵作复述,无条理,重点不突出,没有感情,甚至有些学生在要求复述时,一言不发。 复述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能力之一,教材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中年级学生要能复述叙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要重视复述,复述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复述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也不是教学活动中的孤立环节。它是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多种教学活动互相依存的教学活动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展开复述教学,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复述要求,示范复述引路 什么是复述,《教育大辞典》上的解释为“检查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方法。要求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叙述课文内容,语句通顺流畅,声音清楚、响亮。既可吸取课文中规范、生动、优美的重点词句,又不同于背诵。” 复述是一种表达、一种说话,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实践活动。这一转化过程,能使语言更快地积累起来。复述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可以更改部分内容和表达方式。 对于以上的复述要求,不必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十分抽象,而应结合平时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复述能力逐步提出要求,逐步提高要求。就像写下水文一样,在学生刚学习一种复述的方法时,教师可以示范复述引路。我在教学《盘古开天地》后,给学生示范复述,然后提问:听老师讲了这个故事,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有些学生说:老师按顺序复述,先讲盘古“抡斧猛劈”,接着讲“顶天立地”,最后讲“化作万物”。 有些学生说:老师讲得绘声绘色。

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2641141.html, 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作者:徐文静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8年第03期 【摘要】新课标指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但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仍然较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技术与技法,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要目标取向。如何唤醒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义,还原语文的学科本质,真正从“教课文”转变成“教语文”,真正服务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守的价值方向。 【关键词】语文课文课程课堂 “课文”与“语文”仅一字之差,但意思、内涵却大有不同。《现代汉语词典》中,“课文”指的是教科书中的正文(对注释和习题等而言);而“语文”有两个解释,一是语言和文学,如“语文规范”,二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如“语文课本”。从两者的定义上看,语文课程决定了我们教什么,而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例子”(叶圣陶)。教师只有树立清晰的语文课程意识,探析课文文本的深度解读,珍视学生课堂中的独特感受,才能赋予学生语文学科经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科潜能,收获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赋予学生语文经验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这让我们明白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赋予学生相应的语文学科经验。 如此看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这一课的教学,仅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显然是不够的,这只是课文内容。那么如何来确定《草原》这一文本特定的课程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整体构想:与课程标准对话,会发现第三学段重点在珍视并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与教材对话,《草原》一课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尤其是第一自然段极为典型,抓住作者看到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情景交融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与学生经验对话,进入第三学段后,学生已有抓景物特点、了解景物顺序的练习,但情景交融地写出景物的美这一训练接触还不多。与课程不断对话,要教的内容也逐渐清晰——以此课(重点是第一自然段)为例,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感悟草原的美,并学习如何借鉴情景交融的习作方法。 当语文课堂超越了内容的解读分析,注重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课文便具有了对学生语文课程能力培养发展的重要意义。这节课作为一个例子,自然也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一环,赋予了学生新的“学科经历”和“学科经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