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C

【解析】A项,挫(cuō)折;B项,彤(tóng)云;D项,神采熠熠—神采奕奕。

【考查能力】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字形。

2.【答案】A

【解析】A项,娓娓道来:指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用于此处与后面的“讲述”重复,故用于此处不正确。B项,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铺陈发挥:展现、表现。句中说的是将国宝故事表演出来,此处用的是展现、表现的意思,用于此处符合语境。C项,而是:连词,通常与“不是”连用,构成“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从“不需要”“需要”来看,用于此处符合语境。D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用于此处符合语境。

【考查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答案】B

【解析】“满意度更高”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因为这一层意思已经表达完毕,下文中的“据此不是白皮书显示的内容。本题考查了书名号、引号、冒号、逗号、句号点符号的运用。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或语气缓和的祈使句末尾表示一个句子完了。使用句号还是逗号,要看句子的意思,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引号连用时,引号与引号之间不用标点。冒号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或话语之后,表示提示下文。句中“认为”是一个提示性词语,其后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冒号。但由于整个句子由很多个分句组成,为了更清晰地表示层次,故用冒号更准确。

【考查能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答案】D

【解析】A项,句式杂糅,“当……时”和“在……情况下”杂糅,可将“的情况下”改为“时”或将“当”改为“在”。B项,成分残缺,“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缺少谓语动词,可在“精良艺术"前添加“具有”。C项,不合逻辑,“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不合逻辑,不是“文明”见证“遗址”,而应是“遗址”见证“文明”,可改为“良渚大量建筑遗址正是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的见证者”。【考查能力】辨析并修改病句。

5.【答案】示例: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②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③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了解整个语段的大致意思。从整体看,语段闸述的中心是重建历史的途径。第①

处,前文说的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历史的问题,但之后又提到仅靠先民的物质遗存来重建历史的局限性,故可以推测此处应填入“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之类的语句。第②处,前文说的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包括物质文化历史和精神文化历史,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属于物质方面,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之类的语句,注意与前边的关联词“不仅”的对应。第③处,后面说的是要“研究先民精神文化”,根据前文的语境,故可以推断此处应填“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之类的内容,注意与后面“同时更要……”的句式相对应。

【考查能力】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简明。

6.【答案】(1)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

(2)示例:“红色议事厅”工作很实在。①难事来自民意,很务实;②协调相关部门、人员解决难事,很切实;③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回访,能落实。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认真观察此流程图,明白各层级的关系。

(1)要求概括“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从流程图可以看出,“红色议事厅”处于流程图的中心位置,是整个流程的核心,由此可将答案概括为“联系与之相关的各方,帮忙协商解决难事”。作答时要注意答案不能超过15字。

(2)要求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的工作机制”,由流程图可以看出,红色议事厅帮助解决难事,接受群众反馈及满意度回访,所以可以从“红色议事厅"工作很实在方面回答。要求体现流程图的主要内容,可以从难事来自民意、协调相关部门、接受“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能够落实群众反馈和回访等方面回答。

【考查能力】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

7.【答案】D

【解析】A项,“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表述有误,原文说苗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说明它们的源头不同,即“祖先”不同,故排除A项。B项,“以栏杆形式缀在……”有误,原文表述为“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且栏杆形式是否用于裤脚和鞋面文中并未提及,故排除B项。C项,“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龙、大象、狮子等”表述有误,龙、大象、狮子是“盛装的大型图案”,故排除C项。故选D。

【考查能力】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8.【答案】B

【解析】B项,“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错,材料二第二段中说“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苗绣并非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

【考查能力】把握文章整体内容

9.【答案】(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3)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解析】题目要求概括苗绣某些方面的特点,且已经给出了答案示例。关于苗绣的针法和绣法的内容集中在材料一,“苗绣针法……等十几种,其中……是苗绣中特有”。关于苗绣承载的文化的内容集中在材料二,材料二的第一句即苗绣的文化价值,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也是对苗绣的文化价值的概括二者取其一即可。

【考查能力】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

10.【答案】①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②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③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④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要求简析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语言的整体风格(包括语体色彩等)及所传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从修辞手法上看,画线部分赋予黄瓜秧以人的情态,比如“跑”“彼此招呼”等,突出了黄瓜秧生命力旺盛的特点。从句式上看,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使得语言灵活、生动多变。从词语的选用上看,画线部分大量使用“了”字,强调了黄瓜秧的状态,突出了黄瓜秧生长速度之快。从语言的整体风格上看,画线句口吻活泼轻快,凸显了人物愉悦的心情。

【考查能力】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11.【答案】①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可见“我”的友善。②“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表现出调皮可爱的一面。③想吃粘糕,又听话,可见“我”的乖巧。④想吃粘糕又呆在那里不说话,表现出矜持的一面。

【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答题时需要先从文本中筛选出和“我”相关的情节,再从情节中概括人物的形象。文中能体现“我”的形象的情节主要有与冯歪嘴子的交往、吃粘糕等,梳理相关情节并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考查能力】分析人物形象。

12.【答案】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解析】对叙述特征的分析,可以从叙述顺序、叙述人称(视角)、情感和叙述的关系、表达技巧、结构安排(比如铺垫等)对叙述效果的加强、语言特色(明白晓畅、朴实客观等)对叙述效果的突出、叙述本身(比如侧重的内容等)等方面思考。本文用孩子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季节交替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详尽、细致地描绘了多种场景,细节描绘生动、细腻,这些都是其叙述特征。

【考查能力】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13.【答案】选“磨房里外”。理由: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②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③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选“冯歪嘴子”。理由:①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③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

同情。

【解析】该题实际上是考查对标题的作用的分析。小说的标题,有如下作用:作为全文的线索、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点明(揭示)主题、表明叙述视角、突出人物形象、暗示小说发生的背景或场景、制造悬念、具有象征意味等。题干中给出的两个标题,一个含有地点,一个是人名。地点给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可以作为一个结构“容器”;人名则偏重于突出人物形象,并能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不管选哪一个,都要从所选标题的作用出发,阐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考查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4.【答案】C

【解析】累:牵连。

【考查能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5.【答案】A

【解析】A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然而”。B项,结构助词,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介词,凭借/连词,因为。D项,动词,成为,是/介词,替。【考查能力】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6.【答案】B

【解析】B项对应的文字是第二段中间的部分。从原文看,手中龙、王世贞并不是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而是“不敢”:宗子相也不足对他们二人不屑,而是对他们的做法不以为然。

【考查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7.【答案】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任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解析】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标志性词语和结构特点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抓住句中的动词寻找主语、宾语,以此断句;最后再根据对文段的理解来破解难点。本题中,可以先根据文言虑词来断句“悲夫”

前后要断开。“于”为介词,后面的“法”“才”为引出的对象,“乃”不能跟在“于”后,所以“乃”前都应断开。再从文段意思来看“其文”是“足尽于才”的主语,所以“其文”前应断开。从句子结构的对称来看,“而伸其才”和“而就法”对应,所以“而就法”后应断开。“以子相之诗”后而可断可不断。

【考查能力】文言断句。

18.【答案】(1)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造成的)吗?大概也有上天精妙的意图吧。

(2)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解析】翻译时,要有“得分点”意识,要先圈画出句中的重点字词。比如:第(1)题中的“岂”“造物”“微旨”,第(2)句中的“尚”“显”“讥薄”。翻译时,尽量直译,在此基础上保证句意通顺。

【考查能力】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19.【答案】造访

朱门

20.【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考查能力】分析诗歌艺术手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考查能力】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21.【答案】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解析】“夫子自道”是宾语前置句,即“夫子道自”,意思是“先生在说自己”。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他说“夫子自道”,不是真的认同孔子对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的评价,而是认为孔子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仁者”“知者”“勇者”,“我无能”是孔子谦虚的说法。

【考查能力】理解传统文化经典。

22.【答案】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②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

【解析】第一则材料立足于孔子对“仁者”的认识,孔子认为“仁者”不忧,是因为“仁者”胸怀天下,不担心自己的未来,不忧虑自己的人生,能乐天知命。孟子认为,尧在没有发现舜之前很忧虑,舜在没有发现禹和皋陶之前很忧虑,这是因为他们二人之前没有发现贤才,没有找到能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继承者而担忧。尧、舜是为天下而担忧,而不是为自己。

【考查能力】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

23.【答案】(1)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2)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4)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5)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解析】易错字:(2)芥,胶;(3)啸,萧;(4)霭,黍。

【考查能力】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

24.【答案】略

【解析】2019年的浙江卷作文题避开了热点话题,继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材料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求变的命题要求。材料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贴近考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以理性的思辨留给考生意味深长的启迪。

命题看似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阐述了作家对读者的两种态度,但这实际上是一个类比,真正要引出的是“你如何对待你的生活”,这里的“生活"内涵丰富。命题要求考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当作“作品”来写,让考生着眼现实,思考生活。如果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积累,缺少生活的阅历,缺少生活的发现,也很难揭示生活的底蕴。

材料强调对人与自我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要求考生在展示生活、描述生活、提炼生活、聚焦生活的同时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考生在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立足真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同时要辨证地看待问题,注意多重开掘,写出深度和广度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