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工程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网络教育试题答案(100分)

农业工程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网络教育试题答案(100分)

农业工程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网络教育试题答案(100分)
农业工程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网络教育试题答案(100分)

农业工程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网络教育试题答案(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按照线分类方法,农业工程技术分类在层级数量上,采用大类、中类、小类、()四个层次,分别反映农业工程技术链、技术环节、技术功能、具体技术手段等属性。

A.小小类

B.子类

C.丁类

D.目类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2.技术集成是一个()的系统过程。

A.输入——输出

B.输入——转化——输出

C.输入——转化

D.转化——输出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指标等层次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是()。

A.德尔菲法

B.层次分析法

C.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D.多属性和多目标决策方法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4.设施园艺工程技术集成构建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设施工程技术集成方案。

A.连栋温室

B.拱棚

C.塑料温室

D.玻璃温室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5.标准体系的层次主要分为()、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

A.基础标准

B.待修订标准

C.待制定标准

D.术语标准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农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的三维框架结构分别代表()。

A.专业分类

B.技术功能环节

C.标准层次

D.标准标号

用户答案:[ABC] 得分:10.00

2.按照线分类方法,农业工程技术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子类四个层

次,分别反映农业工程的()等属性。

A.技术链

B.技术环节

C.技术功能

D.具体技术手段

E.技术全貌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3.农业工程技术模式优化包括()阶段。

A.模式构建

B.评价分析

C.试验示范

D.完善优化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农业工程是全部由技术要素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持续化生产而构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8.00

2.农业工程技术是构成农业工程系统的技术支撑要素,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学与技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8.00

3.农田基础设施工程技术从田块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及农电工程等技术链条划分进行分类。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8.00

4.工程技术集成过程涉及的不仅是多样的技术,它还涉及到各种组织和环境的影响。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8.00

5.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的集合。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8.00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网络考试分解

题目1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移动学习描述不合理的是() 选择一项: a.形式上是移动的 b.技术基础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c.我国移动学习处于成熟阶段— d.支持随时随地的学习 题目2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V 标记题目 题干 Webl.O 的主要特征是() 选择一项: a.人人织网

b.用户对用户 c.C/S结构彳 d.以用户为主 题目3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d. Virtual-U 题目4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面不属于国内E-Learni ng 教学平台产品的是()

选择一项:

a.4A网络教学平台 b.天空教室 c.Web Course in a Box d.Moodle “ 题目5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F 标记题目 题干 PPT尽量少使用文字的目的是()选择一项: a.表现生动 b.画面丰富 c.便于理解7 d.集中注意力 题目6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基于流程图的多媒体著作工具是( ) 选择一项: a. Authorware b. PowerPo int c. Flash d. ToolBook 题目7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P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选择一项: a.教学性 b.科学性 c.艺术性“ d.诊断性 题目8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学习者浏览、观察学习信息的网络结构,找出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是那种导航的功能() 选择一项: a.检索导航 b.帮助导航 c.线索导航 d.浏览导航V 题目9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V 标记题目 题干 PPT不支持的视频播放格式是()选择一项: a.AVI b.MP4 — c.MOV d.WMV 题目10 正确

2016网络信息技术经验应用与网络安全-继续教育公需课

2016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安全 (广州继续教育公需课)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3分) 1、请选出可能实现指定某页面为起始页功能的选项()。 A、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标签 B、选项收藏命令菜单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系统操作日志、数据库操作行为进行记录,能够提供基于主体标识(用户)、操作(行为)、客体标识(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的分析和审计报表,为管理者提供依据,并事后查证。 A、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PrivateNetwork) B、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 C、安全审计产品 D、终端安全管理

5、仿冒者充分利用更有效地的技巧和自动操作技术,借助热点、敏感问题强化仿冒的可信度,使网页仿冒问题依然棘手。这里说的仿冒网站就是()。 A、网页仿冒 B、网站篡改 C、僵尸网络 D、数据泄漏 6、QQZone是一种()。 A B C D 7 A B C D 8 9、()是一组对辨别、定义、控制和监视组成一个通信网络的对象所必要的相关功能,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功能或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A、检索/分析故障信息 B、计费管理

C、配置管理 D、性能管理 10、为防范黑客扫描,可利用计算机的()来实现,禁止任何人ping操作 A、本地安全策略 B、禁用ping程序 C、删除ping程序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网络配置管理软件、 B、网络性能管理软件、 C、网络服务/安全管理软件、 D、网络计费管理软件 4、在网上进行购物时,若需要和卖家进行即时沟通,则可选择以下()软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二、学制 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一)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特别是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IT 公司、学校等,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售前技术支持、网络产品售后服务、IT产品营销、信息安全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实施等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 四、培养要求 职业素质要求:政治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思想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法制观念;心理上具备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并具有能够胜任工作的身体条件,能够承担艰苦繁忙的身体素质。 职业能力要求:掌握软硬件安装与配置、Windows2000配置与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网络设备安装配置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网络系统规划、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技能。 职业知识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Internet应用技术、电子电工基础、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T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知识。 五、职业能力分解 本专业学生通过三年的培养和教育,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本专业人才基本素质及能力分解如下: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 标准体系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化在行动 祝智庭 (华东师大教授暨全国信标委教育技术分委员会主任) 教育信息化呼唤标准化 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千余所高校建起了校园网,67所高校获准开办网络教育学院。在基础教育方面,已有26000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有的地区还建设了教育城域网,而且有三百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网校。能够预见,今后几年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和应用开发还会呈持续增长之势。国内外企业界看到了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的巨大存在与几乎无限的潜力,纷纷涌入这个领域来分享网络教育这个大“蛋糕”,估计在国内注册从事与网络教育技术相关业务的企业有三、四百家之多。 虽然众多的教育局域网因遵从Internet 的有关协议获得了数据交换能力,但在教育应用层面支持教育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能力基本阙如,因为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系统开发商们各行其是,自行设计教育资源和管理信息的格式,致使各系统之间共通之处甚少,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长此下去,势必在网络教育世界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致使国家在教育信息化

方面的投资无法充分生效。如不改变这一现状,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克服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网络教育应用层面的技术标准,从技术上保证教育资源的可交换性和管理信息的互通性。因此,中国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部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制订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10月指令科技司组织力量研制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而且于初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初更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授权承担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的研制、认证和应用推广工作。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经过标委会专家们努力合作,在充分调查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简称CELTS,当前包含以下5类标准项目:指导性标准、学习环境相关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育管理相关标准。 中国的CELTS标准体系当前包括28个项目,根据各项子标准的作用范围又分为通用规范与专用规范两大类:通用类规范具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教育部于年前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教育部还将依据这一《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以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本刊特将《标准》全文刊登于此。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阶段大致处于(A)。 A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至今 2.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C)。 A信息和人员B材料和设备 C设计和制作D技巧和环境 3.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B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 C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D教学方法与手段 4.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AD)。 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5.CAI教学系统常用的教学媒体是(C)。 A黑板和粉笔B教材和练习册C计算机和课件D系统软件 6.我国教育技术学是在(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视觉教育B视听教育 C教育传播D电化教育 7.戴尔“经验之塔”的最顶层是(C)。 A有目的直接经验B设计的经验C语言符号D视觉符号 8.(D)是利用直观的形式来揭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由归类分析发展而来,更强调直观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多用于认知类知识的学习。 A信息加工分析法B归类分析法

C层级分析法D图解分析法 9.在进行教学决策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及学习内容、学生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种分析被称作(A)。 A.学习内容分析 B.学习需要分析 C.前端分析D.教学需要分析 10.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确定了(A) A.教学目标B.教学要求 C.学生水平状况D.学生学习风格 11.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常常提到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不包含下列哪个方面的内容:(B)。 A知识B情感 C意识D技术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多媒体的基本特征(B)。 A交互性B沉浸性 C多样性D集成性 13.按照ITU—TL347的建议媒体可分为(C)。 A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传输媒体 B感觉媒体、表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C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D感觉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14.用photoshop合成图片,以后还想修改,应当将文件保存为哪种格式(A)。 A psd格式 B gif格式 C bmp格式 D jpg格式 15.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B)。 A教育传播媒体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D教育传播系统 二、名词解释 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及答案较全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及答 案较全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1918—1942 C 二战时期D 1945---1955 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电化教育 D 虚拟技术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D 视听运动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A.19世纪末B,1922年C.20世纪20年代D.1936年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A.戴尔

B.斯金纳 C. 克劳德D.加涅6.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A.教学资源B.学习者C。系统设计思想D.教学实践7.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D.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8.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B.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C.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

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D.20世纪70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9.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A.80年B.70年C.60年D.50年10.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A.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11.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A.1972 B.1973C.1977D.1994 12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A.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B.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

网络技术与应用题库(带答案讲解)详解

《网络技术与应用》作业讲解 一、选择题(单选和多选) 1、世界上第一个公认的计算机网络是(A)。相关知识:Internet的前身、网状结构、1969年A、ARPANETB、剑桥环网C、FDDI (光线分布式数据网络) E、Internet 2、局域网,通常指的是(A),类:最早的LAN是(A)。 A、以太网(Ethernet)B、FDDI C、A TM (异步传输模式网络)D、令牌环网 3、城域网的英文缩写是( D)。其他的含义? A、LANB、CAN(园区网)C、WAND、MANE、WLAN(无线局域网)4、100Base-TX中“Base”的含义指(D)。T的含义(双绞线)100含义(速率100M b/s)A、基础设施B、基于双绞线C、基于快速网D、基带信号 5、在下列各种传输介质中,传输速率最高的是(B);最远的(B;最早的以太网用(D);目前流行的(A)。 A、双绞线B、单模光纤C、多模光纤D、同轴电缆E、无线介质 6、以下互联设备中,处于OSI/RM中层次最高的设备是(A)。 A、网关(4层以上)B、网桥(2层)C、交换机(2层或3层) D、路由器(3层)E、中继器(物理层)G、HUB (物理层) 7、以下那种总线网卡目前基本已经被淘汰(B);流行的是(C);可热插拔的是(D) A、EISAB、ISAC、PCID、USB 8、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数据传送的单位是(C)。 A、比特(物理层)B、分组(网络层)C、帧(数据链路层) D、报文(传输层) E、信元(ATM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单位) 9、“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是OSI/RM(B)层的主要功能;在网络中完成相邻节 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B);为主机之间的的数据通信寻找路径(C);“路由选择”是哪层(C)的功能。为主机之间的用户进程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是(D);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的是(F)的职责;在网络的数据传输中能实现不同数据格式转换的是(G)的功能。OSI/RM第5层的名称是(F)。) A、应用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E、物理层、F、会话层G、表示层 10、规定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标准是(C)。 A、IEEE802.11 (WLAN,无线局域网)B、IEEE802.5 (令牌环网) C、IEEE802.3 (以太网) D、IEEE802.4(令牌总线网) 11、C/S的网络工作模式是(B )? Peer to Peer 的工作模式( A )? 基于Web方式(D)。 A、对等式 B、主从式 C、基于服务器模式 D、B/S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2、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独占信道的交换方式是(A);Internet(或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是(C);公共电话网络PSTN中采用的是(A);在Internet的分组交换中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往往采用类似电路交换的方式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称之为(D)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祝智庭 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我们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搜索时发现这一现象的。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在许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则大量使用“信息化”的概念,并且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英译法: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笔者最近通过Alta Visa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得到4893个含有这三个名词的项目(网页),其中含Informatization的项目约占90%,含Informationalization的项目约占6.5%,含Informationization的项目约占3.5%,可见Informatization是比较受国际公认的“信息化”译名。但是,“信息化”并不是西方人公认的概念。笔者曾经就“信息化”的这三种译法请教过多名英国教授,但都不被认可。与信息化教育相对应的译法应该是IT-Based Education,但在西方文献中也不普遍。西方人似乎不喜欢像“教育信息化”或“信息化教育”之类高度概括的概念,他们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Itin education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Based Education (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Cyber Education(“赛波”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笔者认为IT in education语义范围与教育信息化相近,e-Education与信息化教育的意义相近,而其它4个名词主要与网络化教育相关,代表着当今信息化教育实践的主流。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英文名称:Technologies &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Network 课程代码04104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概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以及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定义、分类、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典型计算机网络、网络研究与发展、局域网基本概论、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高速局域网技术、局域网组网设备、组网方法、结构化布线技术、网络互联技术。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基本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对Internet 体系和相关的常用协议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掌握。要求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基础。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分层原理。掌握广播通信技术与点-点通信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路由技术。掌握作为案例学习的Internet 常用协议。掌握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 第1 章概述讲课4 学时、上机6 学时 内容: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因特网的概述、组成、发展、类别、性能;网络体系结构。 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理解因特网的概述、组成、发展、类别、性能;掌握网络体系结构。 第2 章物理层讲课2 学时 内容:物理层的概念;数据通信;传输媒体;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宽带接入技术。 要求:了解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理解数据通信、传输媒体;掌握物理层概念、宽带接入技术。 第3 章数据链路层讲课4 学时 内容: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点对点协议PPP;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广播信道的以太网;扩展的以太网;高速以太网;其他高速局域网或接口。 要求:了解扩展的以太网、高速以太网、其他高速局域网或接口;理解PPP、广播信道的以太网;掌握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试行)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适应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专业 1 前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软件系统(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构成的应用系统,一方面,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计算机网络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网上信息检索、网上交易以及网上视频等功能。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能力特点,应当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通信技术知识以及网络系统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组建、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更高技术的必修课程。为了规范该课程的教学,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课程的标准。 1.1 课程的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组建、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技能。其前导课程是有关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方面的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其后续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等综合性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H3C网络和思科网络技术等认证工程师的基础课程。 1.2 设计思路 根据市场对高职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将课程定位为培养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OSI/RM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LAN)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广域网(WAN)技术、Internet技术、网络规划以及管理与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般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网络设备安装以及简单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技能。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主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设计: (1)教授和学习网络最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最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强调网络技术基础能力的学习,如重点掌握OSI/RM和TCP/IP结构、TCP/IP协议集以及网络互联基础等,为继续学习路由和交换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点教授和学习局域网拓扑结构设计、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局域网技术、网络设备互联和管理等是网络技术的重要技能,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应强化对不同规模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网络设备的互联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培训资料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三) 讲稿 培训内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培训教师:学区全体教职工 培训地点:远程教育教室 主讲人:杨元玲 培训过程: 基于教育部基础教育新课标标准与规范,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新技术建设学科基础素材资源库与资源中心,运用直播卫星和电视广播技术传输,并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上,以课件素材和学科教学内容及教学参考文献为主,并涵盖百科知识的各个方面。提供课件动画、图片、音频、视频、文本等素材资源,教师可利用这些原始素材随心所欲地制作出自己想达到的课件效果。应有为学生课外学习和教师备课参考提供的海量的课外资料和资源。通过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开发技术和整合平台,提供一个大容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1.学科课件库 内容应涵盖同步教程、同步教案、同步试题。兼顾各版本教材,满足各教学环节的需求。信息栏目有难点分析、课后练习、期中、期末试题、模拟试题、应试分析等。 2.媒体素材库

为教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包括图片库、图标库、音效库、背景音乐库、动画库、视频库等等。 3.试题/试卷库 大量各类学科考试试题、试卷,包括历年来重点学校的中高考试题等,提供最为宝贵的参考信息。 4、网络课程库 各类网络教程、专业培训课程、课程辅导、网络课堂等等教育资源内容。 5、教案/论文库 各类教案,教研论文库。包括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验、素质教育等领域的教研论文,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使用。 6、共享软件库 共享软件库,按类别分为:多媒体类、教育教学、实用工具、网络相关、益智娱乐等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共享软件,是学校的“软件资源中心”。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四) 讲稿 培训内容:多媒体开发工具的类型与功能 主讲人:刘山 培训地点:远程教育教室 培训过程: 1、多媒体开发工具的类型 基于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创作方法和结构特点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如下几类: 1)基于时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基于时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所制作出来的节目,是以可视的时间轴来决定事件的顺序和对象上演的时间。这种时间轴包括许多行道或频道,以使安排多种对象同时展现。它还可以用来编程控制转向一个序列中的任何位置的节目,从而增加了导航功能和交互控制。通常基于时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都具有一个控制播放的面板,它与一般录音机的控制面板类似。在这些创作系统中,各种成分和事件按时间路线组织。 优点:操作简便,形象直观,在一时间段内,可任意调整多媒体素材的属性,如位置、转向等。 2)基于图标或流线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校、企业、军事、社区和远程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身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主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又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力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代码

040104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臵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契合点,建立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控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本专业典型岗位分析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 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 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 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 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 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 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 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 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 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 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 培训一批具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具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 培训以企事业单位需求和技术发展为导向,以项目实践贯穿整个专业师资培养培训过程,全面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综合素质,强化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使学员能够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的改革与发展,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领域的骨干力量。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培训目标: (一)进一步增强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 (三)进一步丰富实践经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 (四)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五)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先进技术; (六)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型教学研究与实践技能水平,能形成专业化、案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风格,具备较为完善的双师型素质,在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示范作用。 二、培训模块 (一)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 (三)企业实践活动。 (四)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

三、培训课程(共480学时) 第一部分:教学理论与方法(占总学时1/6);计80学时 主要讲授我国职业教育现行政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结合中职教学改革实际,重点进行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的训练。 项目内容课时教师 职教理论与政策52 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研究8 林素川教授 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8 马庆发教授 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研究 4 黄鸿鸿教授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6 邱永渠教授 国外职业教育新进展8 谌启标教授 台湾职业教育研究 4 曾繁相博士 教师心理健康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4 黄爱玲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12 音频、视频信号采集和编辑张杰副教授 网络课件制作及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程思岳院长 课程建设及教学法 课程建设与开发8陈志德副教授 专业教学法8贾雪梅副教授第二部分: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占总学时1/3);计160学时 主要学习各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进行专业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和体系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和体系 框架研究 Architecture and System of Chinese E-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 张屹* 闫寒冰** 祝智庭**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E-mail:zhangyilyj@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2663068.html, **E-mail:yhb1225@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2663068.html, ZTZ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2663068.html, 为了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必须重视我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 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本文介绍了CELTS体系架构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以及CELTS体 系架构的开发过程。详细分析了CELTS体系架构的五个细化层:学习者和环境交互、有关学 习者的设计特征、系统构件、受益者的观点、可操作的构件和互操作性,并讨论了由七个要 素构成的CELTS体系框架: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 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本地化标准、跟踪研究课题相关标准。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体系框架 1 引言 世界各国在发展网络化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基于Internet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地域广泛、技术复杂、文化多样等特点,使得大量的网上学习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不同的教育系统也难以相互沟通。虽然现行的网络技术已为学习资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与共享(例如通过HTTP 和HTML)、学习活动的合作(例如通过各种网上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术条件,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网上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策略是制订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用标准化方法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性。学习资源共享是指一个学习对象可被多个学习系统利用;系统互操作性是指多个系统及组件之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因此国际上有不少企业机构和学术团体致力于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标准化成果。国内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作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2001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启动了中国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简称CELTS(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项目,并任命祝智庭教授为项目负责人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该项目投资600万,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工作。CELTS的体系架构是在参照美国LTSC IEEE 1484.1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整个标准体系的核心,其设计思想直接影响标准体系中其他子标准的建构。本人作为项目研究组成员之一,在此介绍CELTS体系架构的前期研究成果。 2 研究意义和内容 一般而言,开发系统体系架构的意义在于发现高层的框架以便理解某类系统、它们的子系统和与相关系统的交互作用。在远程网络教育领域,虽然可能有多种体系架构存在,这里提出的体系架构也不是设计单个系统的蓝图,但它是用于设计一般系统的框架,还可分析与比较这些系统。通过在一般化层次下揭示不同系统的共享构件,该体系架构有助于构件和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些构件与子系统是可复用的、便宜的、可修改的,并可确定关键的互操作性接口和服务。本标准有助于形成一般的网络教育技术系统的指导方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 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 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 :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 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 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 ,总结归纳计算 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 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案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案例 上传: 尚武更新时间:2014-1-7 8:35:39 四位一体、课岗对接教学模式下的校内顶岗实习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案例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尚武 内容摘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何加强培养实习能对口、就业不困难、实践能力强、适应岗位能力强、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如何在课程与岗位之间架起畅通的对接金桥?本文就企业调研、学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四位一体、课岗对接”实践教学模式的校内顶岗实习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四位一体课岗对接校内顶岗实践教学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何加强培养实习能对口、就业不困难、实践能力强、适应岗位能力强、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如何在课程与岗位之间架起畅通的对接金桥?南昌一专计算机网络专业在进行企业调研、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四位一体、课岗对接”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校内顶岗实习进行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让学生在校内的顶岗实习中理论联系实践,大大加强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实施背景

岗位认知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

校外基地 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习岗位 校外基地 第一学期 第二、三学期 第三、四学期 第五、六学期 1、岗位认知阶段 在第一学期,不定期的安排学生外出见习,即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员工带领,参观企业一线岗位,如:办公室文员、门店售前、售后技术员、网络布线技术员、网页设计员、网络设备技术支持员、网站推广员、网络管理员等岗位,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让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有个直观印象。 2、专项技能训练阶段 经过第一学期的基础学习后,在第二、三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仿真实训室:计算机机房、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应用、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组网和维护、计算机网站建设和维护等专业技能训练,通过进行逼真的模拟实训操作,训练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 3、综合技能训练阶段 在经历前两个学期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第三、四学期,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在校内设置对口实习岗位:办公室文员岗、机房管理员岗、网站建设维护岗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岗位进行全真见习,在真实环境中训练综合业务能力。 4、校外顶岗实习阶段 在完成在校两年的文化和技能学习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到企业实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因此在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和实践,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深受企业的赞许,实习完成后学生很多就留在了实习单位就业。 (三)组织进行校内顶岗实习教学实践探索 为了解决学生在校课程学习与实习岗位需求脱节的矛盾,也为了让学生实习就业时能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经过专业组研讨,学校同意,在校内设置了3个校内实习岗位:办公室文员实习岗、机房管理员岗、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岗,以2011级计算机网络专业为试点班级,让学生在校内就提前上岗,去感受工作的真实挑战。 1)在校打印室设置办公室文员实习岗 经过第一学期的基础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掌握了中英文录入和WORD排版技巧,具备了办公室文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在第二学期,安排2011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同学轮流在打印室担任文员一周。每周4位同学,每天中午和下午第三、四节课就在校打印室实习。在岗实习期间,在打印室袁永芳老师和专业老师陶鹏老师的指导下负责学校文件的打印、复印、速印、传真、扫描、文档管理等工作。 通过打印室文员岗位的实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打印机、复印机、一体印刷机、传真机等各种办公设备的使用,能掌握文档的处理能力,初步具备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岗位群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