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巷深处》公开课教案

《小巷深处》公开课教案

《小巷深处》公开课教案
《小巷深处》公开课教案

《小巷深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把人放到事件中写,并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物思想变化的过程,学习按照情感发展变化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体会孝顺父母的情感

教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材料引出母爱的话题

2、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危急关头,母亲惟一的念头就是保护孩子。其实母爱不仅仅表现在生死离别之时,在我们生活中母亲为儿女做的种种琐事无不蕴含着母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巷深处,去感受那一份深深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正音字义

1、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的音。

瘦瘪.biě炫.耀xuàn 黝.黑yǒu执着.zhuó荤.菜hūn

揶揄

..chōnɡjǐnɡ

..pán shān 憧憬

..y? yú哽咽

..ɡěnɡya蹒跚

2、解析下列词语

①炫耀:夸耀。

②执著:这里是坚持不懈的意思。

③揶揄:嘲笑。

④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⑤蹒跚:这是指艰难而缓慢地、摇摇晃晃地行走。

⑥憧憬:向往。

三、整体感知

※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1、本文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件表现盲母亲对“我”的爱?

①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收养我

②拿出所有的积蓄为我换住所

③改变了我以往泼辣的性格

④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

⑤把“我”调养成“千金小姐”,为“我”的优异成绩而骄傲

⑥母亲为了“我”,抑制感情。

⑦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

2、这些琐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文章的,从这些琐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⑴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文章的

⑵母亲是一个善良淳朴、任劳任怨、辛勤劳作的人

3、面对母亲所做的一切,“我”是如何对待她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⑴感情变化过程:对生活感到满足,并为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⑵变化原因:①幼年纯真的“我”对生活满足,为母亲而骄傲。②“我”长大以后,因虚荣心作祟和无知的缘故,开始厌恶自己贫困的家,淡忘了母亲,乃至与家完全隔绝;③老婆婆的一番话深深教育了“我”,打动了“我”,内心悔悟,情感得到了回归。

四、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请用具体的事例来说说。爱是互动,既然父母给了你们这么多的爱,那么你们也应回报他们,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呢?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要学会感受母爱,还要学会感受到父爱,感受老师对你的爱,同学对你的爱,周围所有人对你的爱;我们应该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体味生活中的种种的爱,同时也用爱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

板书设计

小巷深处

林莉

盲母 养女

收养“我”

搬家 满足、自豪

改脾气 沉默、回避

终年辛劳 淡忘、隔绝 为“我”骄傲 悔悟、感激

抑制感情

送生活费、营养品

(善良淳朴、任劳任怨、辛勤劳作)

时间顺

序 感情线索

《小巷深处》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小巷深处》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 册) 【教学目标】 1.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学习本文以情感上的发展变化结构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母爱,体会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 分析“我”对母亲感情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启发法 先让学生感受盲人生活的艰难,然后开启学生思维。 2.讨论法 让学生讨论感人的情节,为什么受感动。 【教具准备】 磁带一盘或光碟一张,播放《母亲》、《懂你》 【教学过程】 一、小体验导入:

1.全体学生闭眼30秒,体会盲人的漆黑世界,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让一位学生闭眼摸索上讲台,擦掉黑板上老师随意写下的几个字:“错误”、“伤害”、“谬论”,看他艰难的表现。,体会盲人生活的艰难。 老师总结:这几个体验只是短短的几秒或几分钟,但大家已经可以想象地出一辈子生活在漆黑世界里的盲人的艰难、痛苦。今天就让我们读一篇文章《小巷深处》,走进一位伟大母亲的内心世界。 二、读课文, 要求:1、速度快。 2、找出文章中感人的情节 三、复述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分析课文 (一)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 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卖冰棍为生,收留我这个弃婴;用所有积蓄搬家,让我有个住处;含辛茹苦缝被子;给我买新衣服;做好吃的;供养我上学;送营养品、生活费。

(二)“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可分为那几个阶段?在课文中找出表现变化的句子。 可分为四个阶段: (1)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自豪; (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这个家; (3)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的招呼声; (4)悔悟,为自己的错误做法而流泪。 (三)分角色朗读“我”临行前与母亲的对话,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复杂的感情。 (四)描写母亲的方法有哪些?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分析描写的作用。 五、讨论,反思 1、文章中哪些情节感人,原因是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体会到父爱或母爱?有,请举出实例。 六、写作: 写一篇短文,一个片段也可,关于亲情方面的,表现亲人对自己的真挚感情。 例如:买书,买衣服,接送上学、放学,过生日等等。 七、课外延伸:

《难忘的一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课》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课文赏析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闽、诸”的字音。 (二)按事情发展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三)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联系实际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四)以文拓文,将学习本文的方法在拓展阅读中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难点:联系实际,体会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研学后教 四、课前准备 (一)学生收集整理台湾“光复”的相关资料,收集并筛选整理出伟人事迹。 (二)阅读课文,完成《研学案》课前研学部分。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深情导入,激发情感 1.导言:配图配乐,师激情导入。 2.学生交流感受。 3.揭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音频,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儿女那赤诚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生字词检查

注意“闽”和“诸葛亮”的读音 (二)概括课文大意 1.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指导学生用要素串联法,抓住时间、地点、任务、用简略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 2.体会哪些地方是详、略写。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段特点,通过自学扫除字、词障碍,自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课文脉络,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课前质疑 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产生研学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出现的?每次出现,你感受到什么? (围绕情感) 设计意图: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前导读,产生研学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一次出现,你感受到什么? 三、学法指导,体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联系实际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自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每次出现,你感受到了什么?找到后写在研学案上,然后开始小组合作(出示讨论要求:小组长先发言,组员顺时针开始轮流发言,然后进行讨论。) (一)第一次出现 1.学生汇报感受,并带感情读。 2.指导抓关键词“吃力”、“认真”、“不太熟练”以及联系背景进行品读句子。 3.带感情读句子。 4.点拨体会方法。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及反思_1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及反思《小巷深处》教学设计及反思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道德、情感、价值观:让文中最精华的思想和最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1、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事情是重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2、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以“这是一个故事”、“养母是一个的人”、“妙在,写(用)得好,它表现了(它写出了或它说明了、它点出了)”贯穿其间,以学生谈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和根据对“爱”的理解,说一句很美的话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的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进,让学生自由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相互质疑,理清作品内容,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受母爱,学会做人。 3、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课堂。 4、用孟郊的《游子吟》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导入,

用感动人心的MTV《懂你》创设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真正感悟、理解伟大的母爱。 5、安排 2 课时 课前2分钟播放MTV《懂你》,创设氛围,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导入: 同学们,在唐诗中有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还能背出这首古诗吗?(全班背诵《游子吟》) 几年前,香港曾举行过一次“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评选活动,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荣登榜首。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首诗呢?(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首诗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而这种爱心又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林莉的《小巷深处》,来聆听一段感人的有关母爱的故事。 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课文 1、学生各自圈读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 2、教师点出需要认读、积累的字词。按句式说话:这

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教案 兴华小学张双爱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评论 学情分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有比较高的感悟能力,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对台湾的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 重点难点: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曾有一位船员,他在这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堂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堂语文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高雄真挚崇高火热闽南语诸葛亮光复 /2、出示主要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以后,()在(),见到()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的民族精神。 三、精读课文,在台湾光复的背景下理解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是哪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三次分别在哪里出现?请拿起笔在书中用线画出来。 3、学生汇报 (1)ppt出示: (2)齐读

(3)这三句话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第一次是台湾老师认真、吃力地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我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研读第一次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 (1)①台湾教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 “一笔一画”是什么样子呢?找同学来表演一笔一画 同样是一笔一画,有什么区别吗:? ②从一笔一画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写的吃力?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理解光复。(出示台湾光复资料)ppt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被归还中国。 (3)被日本统治的50年,日本人为什么不准许台湾人讲国语? (4)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5)50年啦!才重回祖国怀抱的激动!都凝注在笔端(反复朗读) 怎么读好这句话?(不对,他们初学国语,国语不太熟练,怎会读得如此流畅?读得好,就是这样,吃力地,生疏地,但非常认真的!) 师引读: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 女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 50年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中国话了。 男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再读。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研读第二次 (1)请同学们说说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想想孩子们为什么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课》语文教学实录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 课》语文教学实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本解读】 浓浓的爱国情意在本课多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几个字上表露无遗。文本看似浅显,但其实内蕴的那股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意如果无法得到彰显,那么,整堂课的教学必然走向失败。本课的教学不仅有了优秀的课堂设计,而且教师的激情显然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学生的心,引领着学生真正走进了一个爱国的殿堂。 【教学实录】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著名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期间,有一次,他和一名使馆人员去邮局往国内寄东西。邮局职员看了邮单后故意问:“你是哪国人?”吉鸿昌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是中国人!”那职员冷笑道:“地球上已找不到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同行的使者却低声劝道:“吉先生,你为何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自己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

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大声斥道:“你觉得中国人丢脸吗?我却觉得当中国人很光荣。”回到寓所,吉鸿昌越想越气,当即找到一块半尺来长的硬纸板,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用英文写了5个大字:“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外出,还是出席宴会,他都把它佩戴在胸前。)师: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对自己说道:“一定要做个豪迈的中国人”吧?但大家可曾思索过,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时代啊!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竟到了连自己的国籍都不能堂堂正正说出口的境地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不能忘记“圆明园”那场空难性的烈火与洗劫,更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种种的种种,让无数的百姓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时,在我们的台湾,那里也正经历着一次空前的大劫难。 (出示关于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难忘的一课》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读题。) 情感的积淀是上好一节成功公开课的坚实基础,

2020年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一课》课文原文及教案范文合集

课文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家航业公司的轮船上工作。 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前面有一所乡村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下课了,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 老师也走了过来。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你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我觉得,你今天这一课上得好极了!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 接着,这位老师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说是礼堂,不过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 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顾路中学肖喜平《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上海市顾路中学肖喜平 教学目标 1、圈划、朗读、品悟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2、体会盲母对养女的伟大深沉的爱,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 说明: 散文中人物的情感往往通过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句传递出来,因此,选择了“引导学生品悟这些语言”进行教学设计。 写母爱的文章很多,而这篇文章叙述的是一对特殊的母女,盲母对养女的无私付出尤为感人至深,通过阅读体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伟大深沉的母爱的理解。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心理转型期中,急需通过一种心理的“剥离”来完成自我的成长。因此,他们反叛,对父母的关爱不太理解,甚至根本感受不到。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蕴含着深沉无私的母爱的语言,来体会文中特殊的母爱并培养感恩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2.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深沉,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 说明: 这一教学重点的确立,主要是培养学生朗读、圈划批注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感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 散文是作者个性化情感的记录,所以学生体验有难度。 课时:1课时

思路点拨 文章可以从最后一段”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一句话中“回来”是什么意思入手,在文中联系上下文具体指什么”回来”了,从而引导学生理清文中“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过怎样变化的并思考变化的原因.然后通过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的无知的,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揣摩母亲深挚的爱和我的忏悔之情,这不失为找准突破口,高效阅读的一种方法。 练习举隅 1、从文中摘取一些自认为绝妙的语句 2、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他们的深深的爱意。并把事情的经过描写下来。

语文:第6课《小巷深处》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6、小巷深处 节次 第1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情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积累生字新词,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 人生态度 教 学 重、难 点 重点:积累生字新词,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难点:体验母爱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预习反馈 1、通读课文,用“○”画出生字词,用“ ”标出最让自己感动的文字。 2、正字、正音。 瘦瘪(bi ě) 叩击(k òu ) 油腻(n ì) 黝黑(y ǒu ) 熏(x ūn ) 黯淡(àn ) 斑驳(b ó) 脸颊(ji á) 炫(xu àn 执着(zhu ó) 荤hūn)菜 揶揄(y ēy ú) 哽咽(g ěng 造孽(ni a)蹒跚(p ánsh ān )憧憬(h ōng j ǐng ) 3、用句式“这是一个……的故事”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二、课文导入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我们自从降临到这大千世界,就感受到母爱。但是对一个瞎养母收养被人遗弃的女婴,并为她倾注了所有的一切就很少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这方面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小巷深处》(板书) 三、整体感知 1、这篇抒情散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讨论概括:这是一个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2、这篇散文的主线是什么? “我的感情变化是此文的主线。 四、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是盲母对女儿的爱的表现? (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的收入收养了“我”。 (2)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 (3)为了“我”,她改变了泼辣的性格。 (4)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 (5)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为“我”读书取得的成绩而骄傲。 (6)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的很平静。 (7)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的回家。 2、齐读文中具体描写盲母爱养女的生活片断的文字。想一想:这些事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这一形象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教材分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五年级孩子能自己读通和读懂课文内容,也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对于发生在20世界40年代台湾“光复”初期,对这段历史背景学生是陌生的,课文里虽然提到一些,但是很有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强烈的感情,教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的历史背景,于是,进行相关资料的介绍。而五年级开始,也是该着力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布局关照能力,以及文本细读的能力了。 【教学目标】 1.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通过研读课文,了解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运用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小巷深处》的教学反思

《小巷深处》的教学反思 《小巷深处》的教学反思 《小巷深处》是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上课之前,我认真准备了《小巷深处》各个环节的教学,考虑了学生可能会遇见的困难或会提出的问题。本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能较好的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的角色定位把握得较好。一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个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在教学设计上。这一点在教案里面已稍微有所体现。再一点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不可预知问题。如:在文章主旨的把握上,关于“亲情”这一点的导出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爱不爱母亲?全班异口同声说“爱!”这一回答是那样响亮,那样肯定,让人感觉是毫无疑义。可比较准确的答案应该是“爱——不爱——爱”这后一个“爱”是更深一层的'爱。这是我预先没估计到的。我的预案里只有同学七嘴八舌的回答“爱”、“不爱”或“爱——不爱——爱”。可班里就是没有第二个声音、第三个声音,只有异口同声的一个“爱”。这下子该怎么导?虽说已上过好几堂像这样的课,但心里还是“咯噔”一下。不过很快就稳住自己。我微笑的接过同学的回答,进一步问一个问题:“那‘我’对母亲的爱表现在哪里?”马上有一位同学回答:“第7自然段第3行,‘有很多次,我看着母亲太劳累,我极想帮助她,……’。另一位同学回答:”29段,‘妈

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一听到读这一句,我马上把她接过来说“我回来了”说明我曾经离开过母亲,为什么离开?一位学生马上回答“我厌恶这个家”我接着问“那她这时还爱不爱母亲?”学生齐声回答“不爱”“那我对母亲的情感是”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接着回答“爱——不爱——爱”“我对母亲的情感是有个变化过程的。”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得出:文章表现的除了母爱,还有母女间的情感——亲情。过后,还真庆幸自己的这一教学机智——能比较从容的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课文。 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查找不懂的字词,找出文章的关键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感知母爱亲情,品味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最让感动的是:给课文配插图,同学能抓住主要情节、细节来画如文章结尾的“母女相聚”图、中间的“太阳底下卖冰棍”图、还有文章开头的“瞎妈抱孩”图、“小巷深处”的场景图。都非常有创意。还有有关母爱亲情的名言警句的搜集,我特地到新华书店、“网上”查阅都找不到合适的。我们的学生却一下子找了二三十条。真让我感动不已!还摘抄了很多有关母爱的诗句。这一次的教学,让我体会到:以前自己讲的许多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能够自己解决。过去语文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感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培养学生探究问

小巷深处教学教案

小巷深处 桃源县黄石镇中学熊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道德、情感、价值观:感悟母爱、赞美母爱,感受人性美。 [教学设想] 1、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的情感是重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2、课前让学生欣赏片段《母爱》 3、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课堂。 4、以学生谈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和根据对"母爱"的理解,说一句很美的话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的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进,让学生自由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相互质疑,理清作品内容,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受母爱,学会做人。 ㈠导入: 用孟郊的《游子吟》导入,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初步感悟、理解伟大的母爱。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吗?让我们齐声朗

读这首诗。(展示课件一)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了——母爱。学生:母爱。 老师:同学们,我们自从降临到这大千世界,就感受到了这浓浓的母爱。可是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出生才一个多月的婴儿,被遗弃于山顶。一位双目失明的母亲把她抱回了家,并倾注了她所有的爱。这就是母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小巷深处》的那份浓浓的母爱。 ㈡感知课文 速读提要: 1、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母亲”是一 个怎样的人?她们是怎样的母女关系? “我”是一个弃婴;“母亲”是一个盲人;她们是母女 的关系。 2、“我”的家在哪里?谁支撑这个家?家庭主要经济来 源靠什么? “我”的家在小巷最深处;由盲母支撑着这个家;靠 盲母夏天卖冰棒,冬天租棉被勉强维持生计。 3、“我”和“母亲”因为什么原因分开?分开了多长的 时间? “我”摆脱了贫穷的家到县城去读书;与母亲分开了 有三年之久。

难忘的一课

《教材理解》 所谓“难忘”,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本文叙写的是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和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为什么令他终身难忘?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这一课有着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定的地点(台湾高雄市郊外)、特定的内容(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定的感受(充满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思)。因此,“难忘”是解开本文的关键。 本文采用了双线并行的结构方式: 一是以方位转换来展开故事:先写“我”在高雄郊外见到一所乡村小学,接着写“我”来到教室窗外,随后写“我”走进教室,再就是参观小礼堂看中国历代伟人像。市郊小学→教室外→教室内→小礼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序次井然。 二是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贯穿全篇,这句话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成为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 上面两条线其实不能视为“并行”,方位转换是便于展开故事,同一句话前后三次出现才是文章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抗战胜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垮台了,所以能教学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地选用这一句,充分体现了师生们诚挚的爱国之情。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师生们一起诵读。“我”是一个普通船员,长期漂泊异国他乡,胸中郁结着怀念祖国的情思。现在,在教室外听到师生诵读这句话,走进教室仍在学习这句话,仿佛一股热流涌进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师生诵读起来,传达了“我”和师生们的共同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第三次则是“我”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的画像后,紧紧握住那位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因为台湾“光复”了,中国的伟人画像得以张挂出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过去是难得一见的,此时此地,此境此情,自然无法抑制,终于迸发出来,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了。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 因此,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就提纲挈领、百毛皆顺,可以水到渠成地加深理解了。重点优化 《难忘的一课》(第十册)是一篇讲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先分析课题:中心词“一课”――言事;题眼“难忘”――传情。由课题可知,课文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再从教与学方面来分析:教者看到课题会推测,文章叙述了什么事抒发什么情学生读了课题,至少会产生如下猜想:这“一课”讲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综上所述,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点评:阅读教学从何处入手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上文提出的“指导学生阅读”,其用心也在于此。] 一、感知难忘事 1.检查预习后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什么地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 2.让学生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上课”和“下课”的有关段落,并想想这两部分各讲了什么事(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 3.让学生再读这些段落,然后讲讲这两件事。 [点评: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重在让学生“感知”难忘的事情。环节2的教学,渗透

《难忘的一课》教案(20200423124209)

第15课《难忘的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过程与方法: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课件: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同学们喜欢这个地方,这就是宝岛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今天我们要一起走入50多年前的宝岛台湾,上一堂难忘的课。(板书课题) 板书:《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师问:读了课题同学们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的风光、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明白的地方在旁边做上标记,等下在小组

内交流。 2.哪一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并想一想这句 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有什么体会?把它写在旁边。 3.小组内合作交流以上的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给的整体内容,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一)各小组展示汇报。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2.(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 ①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A、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很久没学了所以写得很吃 力。为什么呢? B、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我知道“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C、从他写得很认真,我感受到他很爱中国文字,很爱自己的国家。 师补充:好象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这其中的火热而真挚的心你们觉得指什么呢? D、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E、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第2课小巷深处教学设计沪教五四制八级上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以情感的变化发展结构文章的写法 2、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和肖像描写与人物情感的矢系,学习选取生活琐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 3、诵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感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以情感的变化发展结构文章的写法,并从文章的欣赏、分析过程中,体会母爱,体会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认识选取生活琐事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选取学习生活琐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4.5 1 对母亲的歌赞与美颂是永恒的主题,上一篇课文是朱总司令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真挚的赞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依然是歌颂母爱的。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歌曲: 《烛光里的妈妈》。 这是一首女儿献给母亲的歌,正如歌中所唱: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这母亲的一片深情,儿女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将懂得母亲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诉说的心曲。 二、初步理解、质疑: 1、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15* 请1— 2位同学发言提示: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 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侮悟流泪结束。 2、质疑或自我解读T 三、疑点探究,讨论分析:

1、对着一直默默守候的母亲,女儿告诉她:“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 。文章最后一 段的第一句话中“回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联系上文具体指什么“回来”了?(结尾部分是 全文的高潮,女儿终于懂得了母亲的心。)5’ 点明:“我”的心曾逃避,曾离开。那么文中“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过变化那 么经历了那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点明: (1)、变化过程:满足、自豪T厌恶、自卑T淡忘、隔绝T感动、悔悟 1、满足、自豪:第五段“代替”、“搀”,第九段“倚”、“及自由地吃”。 2、厌恶、自卑:第十段“我”是弃婴,母亲是瞎子,“不同一般”第十一段“不再”、“泡”。 3、淡忘、隔绝:第十五段“遵守诺言”。 4、感动、醒悟:第二十七段“泪眼”、第二十八段“虚荣”、“无知”。 5、深深悔悟:第二十九段“还记得”。 (2 ) '原因:虚荣、无知 2、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的虚荣和无知的呢?5’ 请大家以小组讨论,找出文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揣摩体会母亲深挚的爱和我的忏悔之情。 (六段、十一段、十三段、二十五段、二十八段。) 点明: (1 )倾囊安家:第三段“拆”、“搬”、“所有的积蓄”、“真正拥有一个家” (2)改变性情:第四段“骂”、“从未泼过” (3 )烈日下守卖:第六段“雕像”、“古铜”、“最毒”、“血汗” (4 )以我为荣,广为宣传:第八段“珍藏” (5)背后支持、默默守候:第二十五、二十六段“倚”、“央”、“摸”、“交” 3、面对现实,年少无知的“我”曾逃避、曾离开,而母亲的爱一如继往。这如海深情怎能不 牵着“我”,母亲终于等到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就让我们带着这激动的心情一起来朗读课文的25- 29自然段。请个别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段。61

小巷深处教案

《小巷深处》教案 原创者:邵阳市双清区云水中心校姚亮明 教学目标: 1.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 2. 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认识“小事不小”,体会本文通过写生活中的小事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特点,指导学生的日常写作。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叙述了一位盲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女儿,对她倾注了所有爱的故事,揭示了母爱的自私、伟大、崇高。文章通过写“我”对养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现了我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对自己无知、虚荣的深深自责、悔恨。教学本文应将“爱”字作为重点,围绕“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深入理解母爱。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阅读过程和独特的体验。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体验,培育爱心。 教学思路: 按照“触发爱”、“寻找爱”,“领悟爱”、“表达爱”这四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从文章中体味到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学法: 用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用感人动心的《懂你》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的心灵爱到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张扬学生个性,真正理解、感悟母爱的伟大。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触发爱

1.课前2分钟播放孟郊的《游子吟》、音乐《懂你》,创设氛围,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2.师顺势引导:是啊,古往今来,母爱一直都是人们传颂不尽的主题,无数的歌者,画者都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母爱的理解。母爱就像一缕春风,就像一场春雨,绵绵无声而又韵味悠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巷深处》,看看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真爱故事。(板书课题) 3.明确学习目标。(投影) 二、初读课文,寻找爱 1.通读课文,用“”画出生字词,用()标出最让自己感动的文字。(听录音磁带) 2.正音、正字:炫耀执着荤菜揶揄哽咽造孽蹒跚憧憬 3.阅读思考:寻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说理由。 4. 合作交流:伟大的母爱蕴含在平凡的事情之中,“因为母亲爱我,所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母亲为爱女儿所做的事情。 (范例: 因为母亲爱我,所以用卖冰棒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 因为母亲爱我,所以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换住处。) 5. 合作思考:这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 合作探究: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过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用→→→标出) 7.明确: 盲母 养女 (1)收养我满足自豪 (2)搬家 (3)改脾气沉默回避 (4)终年辛劳 (5)为“我”骄傲淡忘隔绝 (6)抑制感情 (7)送生活费、营养品悔悟感激 8.总结明确: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为孩子的生活琐事操心, 母爱,就是蕴藏在平凡的生活琐事里。 第二课时 三、品读课文,领悟爱。 1.导入:上节课,同学们找到的都是一些琐事,而恰恰是这些琐事真实地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 现在的我,自信好强,能言善辩,是人见人夸的“白天鹅”;原来的我,胆怯害羞,是师生心目中的“丑小鸭”。是那一堂语文公开课,使我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课。 那是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明朗的早晨,教室四周坐满了各校前来听课的老师。胡老师面带笑容,开始讲课。尽管老师讲得非常精彩,可我的思绪还是飞到了很远的地方。我想起了小学二年级时一节语文课。 那也是一堂公开课,执教的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课上,王老师提了许多问题,我慎重地选取了三个最有把握的,满怀希望也是破天荒地举了三次手。可是,王老师的目光却一次又一次地从我身上跳过。唤,她是怕我这个胆怯木油的“丑小鸭”砸了她的锅!我的心往下沉,沉到一片泥淖中。王老师,您知道吗?为了不让同学们再叫我“丑小鸭”,为了让爸爸妈妈不再为女儿的“无能”而叹息,为了打破当众发言零的记录,为了今天的这一课,昨晚我一直预习到凌晨一点钟,连课文的标点都能背出。然而,王老师,您……您大伤我的心啦!您把我心中刚刚点着的希望之火浇灭,永远地浇灭了,从此,它再也没有复燃过。 “请同学们想一想,丑小鸭在遭受了一次挫折后为什么不泄气呢?”老师的提问把我唤回到现实之中。我思考了一会儿,似有所悟,就是没敢举手。郭老师把问题又重复一遍,看到教室里举满的小手,我怦然心动,情不自禁地抬起了头,可那只被灼伤了的手始终举不起来。也许我眼中写满了期待,我多么希望老师能注意到我呀!可是,这可能吗?出乎意料的是,郭老师亲切的目光居然穿过如林的手臂,越过众人的头顶,落到我的身上。 “XX同学,你能回答吗?”亲切的话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是的,是喊我,我慢慢地站了起来,感到脸火辣辣地发烫,心突突地乱跳,但更多的是兴奋和高兴。我的声音轻极了,轻得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只觉得它在微微颤抖:“因……因为……小……。小鸭心里始终有希望。”真是糟透了!谁知部老师都诚恳地鼓励我说:“回答得很好!可以再讲一遍吗?”我周身感到一阵温暖,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驱使着我,我顿了顿,竭尽全力地大声地重复了一遍。“太好了,请坐下!”郭老师的声音是那样温和,目光是那样的亲切。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当众发言啊!我只觉得一股从未体验过的快感流进我的心里,一种自信于从前的勇气注入我的肌体…… 郭老师,您还记得那个扎着羊角辫,成天沉默不语的女孩吗?五年前,是您的启发和鼓励把我引出了自卑和胆怯的泥淖,重新点燃起我心头已熄灭许久的希望之火,使我变成了一个口齿伶俐的“白天鹅”。邹老师,我衷心地感谢您,我将终生铭记那难忘的一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 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地图 祖国的板块上,有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台湾省找到位置了吗? 引入交流:想了解台湾吗??老师介绍台湾的富饶美丽、特殊地理、久远历史、当前局势、 导入课文: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23难忘的一课 2、结合文前提示和相关资料自主研读课文。

(1)齐读课题:从课题你们读出什么?“这一课”到底怎样的“难忘”? (2)读出主见: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与策略读书。注意读准3个生字。 (3)互助研读: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同坐研读讨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谈谈初读课文体会。 4、质疑交流:主要提出读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如,作为一个教师,为什么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会写?这么简单几个字,作者为什么坐进教室跟着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到底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感情? 二、切入关键句子,体验“难忘”之情。 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质疑水平非常高。有一个句子贯穿全文,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们会写会读这句话吗? 1、一生演板写句子——体会老师板书的吃力。 要求:请你像台湾教师一样来写这9个字。应该怎样写?学生反复朗读文中句子体验:“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为什么会这样?(结合第11自然段,由学生借用资料说背景,老师点拨——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实行血腥的统治,不准台湾人民说国语,要台湾人民当忘国奴)面对这个情景,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2、一生尝试读句子——体会师生朗读的认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