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家教讲稿。李景战)

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家教讲稿。李景战)

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家教讲稿

一、可怜天下父母心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有一件神圣的事情便随之开始了,这就是教育。为人父母,无论你是才高八斗,还是目不识丁,亦不论贵为公卿,还是身为百姓,更不论腰缠万贯,还是家徒四壁,任何人都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养育子女的重任。

养育,包含着“养”和“育”的双重含义。养,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以满足孩子生理成长的需要,保证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育,培养、教育。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施以精神影响的过程,以满足孩子精神发展的需要,保证孩子心灵的成长和完善。过去偏于养而现在偏于教,正如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便开始追求精神满足一样,父母在满足子女生理需要之后更加重视孩子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完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成长,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尤其独生子女家庭,缺少了兄弟姐妹的相互影响和教育,因此父母的教育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年轻一代所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折射出家庭教育存在缺陷,这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一)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不少父母从小就给孩子设计了美好的人生轨迹:名

牌园所,名牌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深造……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设计一路走来,最终一举成名。家长对孩子有一定要求和期望是应该的,但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期望值过大,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拔苗助长,既脱离了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实际,也违背了儿童发展的规律。他们盲目地、不加分析、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因此一旦事与愿违,期望落空,家长就会怨天尤人,怨声载道。

(二)代价很大。家长不仅对孩子期望值很高,而且付出的代价很大。一是经济上的代价,为了让孩子从小出人头地,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致使经济上入不敷出。其中极端的一个例子是河北某农民家庭,由于贫困无助,这位农民父亲竟然卖血供应儿子在北京上大学,几年间父亲含辛茹苦,卖血供给,可是儿子却不思进取,荒废学业,终日沉溺网吧。二是精神上的代价,过多的关爱,过度的保护,父母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幼苗,精心关照,悉心呵护,唯恐孩子遭受一点儿挫折,岂不知往往适得其反。据报载,福州一位母亲为了让在外地读书的儿子吃上一碗热热的混沌,竟然从福州乘坐飞机飞往青岛,亲自为儿子送去一碗混沌。

(三)失望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很高、很高,为孩子付出的代价很大、很大、很大,得到的失望却是很多、很多、很多。目前家长普遍对孩子失望的事情:一是自理能力差;二是对父母不礼貌;三是学习成绩不佳。

(四)心理了解很少。现在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子女的心理,因此教育方法不当,对子女的教育效果不满意,甚至事与愿违,生气着急。其原因是:一是不看心理学有关书籍;二是没有听过心理学讲座;三是不看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四是对孩子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和沟通交流。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在人的早期发展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如充满爱,能够给予足够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则容易使孩子在初次与人接触时产生信任感、安全感。而这种情感的产生有利于今后与人的顺利交往。相反,缺乏父母的疼爱、关怀与照顾,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在儿童智力发育方面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还会使儿童产生孤独、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以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精神病学研究资料表明,一些神经症如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等病人的父母与正常人的父母相比,表现出对子女较少的情感温暖,较多的拒绝态度或过度保护。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健全的双亲关系方面尤为突出。父母养育子女是一种社会责任,父母亲应有正确的教养思想,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及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通过对中小学生家庭调查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不同,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心理素质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心理素质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对子女的理解、情感温暖

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注意、情感、兴趣、性格、人际关系、意志、智力、道德、适应、满意度都有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并且都达到及其显著的水平。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素质发展所发生作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制,是通过子女的情绪引发起来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情绪素质的培养。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方式、社会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可以相互矫正和弥补。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素质、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都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都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相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都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一)过度保护——溺爱型。家长对小子女的过于保护会使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加大,处处依靠父母,事事依赖父母。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保护阻碍了小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受父母过分保护的孩子无论对家庭生活,对学校生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都差。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表现为对子女没有原则地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不讲原则地一味庇护,是引发孩子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这种过度保护虽然使子女体验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体验了安全感,但在父母过于强大的“保护伞”下,子女自身能力的开放往往受到限制,其人格也不能健康发展。

(二)惩罚干涉——专制型。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

必要的,应该的,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格更不等于惩罚。专制的父母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太多限制,过多的期望。专制的父母常常滥用自己的权威,而无视子女的权利与自尊。严厉惩罚型的家长,或者由于自己不良的性格,或者由于工作过于紧张而心情暴躁,或者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待子女采取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比如,因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动辄训斥、打骂,破坏了温暖平和的家庭氛围。

专制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常常会造就顺从型的子女。而顺从型的子女有的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被动、退缩、胆小、自卑、独立性差,过分小心、谨慎等消极的性格品质。有的人追求个人的完美无缺以致超过自己的能力,因而诱发强迫心理或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引起子女心理上的失调和心理障碍。父母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还可使子女形成暴躁、敌对、蛮横无理、说谎等不良的性格。

(三)否认拒绝——忽视型。否认拒绝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表现为家长总是倾向于否认和批评孩子,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用否定的眼光看待孩子,看不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否定孩子的一切努力。在情感上对孩子缺乏热情,臵孩子与千里之外,拒绝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即所谓的“冰箱父母”。在物质方面对孩子严格控制,忽视孩子的正常物质需求,不能满足孩子起码的物质要求,给人过分吝啬的印象。否认和忽视的教养方式,易使孩子从小丧失进取的动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并且在人际交往方面丧失亲和力,对人缺乏热情,也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友谊。

(四)期望过高——拔苗助长型。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是能够考上大学,获得大学文凭,有的还期望孩子获得硕士、博士等更高的学历以及出国留学。这样的期望无可厚非,但是,家长的想法有时简单化,而且从孩子小时候就不断地对孩子进行“好好念书,将来一定考上大学”之类的所谓教育。对很多孩子来说,这样的教育并没有发生作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一听就烦。有的孩子在心里嘀咕:爸爸妈妈是哪个名牌大学毕业的?一个孩子能否考上大学,将来是否出息,与小时候奠定的综合素质基础有直接的关系。家庭教育的功夫,应该下在孩子的综合素质基础上,不是把“考上大学”的话挂在嘴上就行的。因此,希望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期望紧紧盯在考多少分、上什么大学上,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表现。

(五)关爱理解——民主型。父母对子女的理解与情感温暖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沟通,父母与子女心理沟通了,才能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下交流思想感情,才能心理相容,才能说到一块。理解、情感温暖就是信任,父母对子女的信任就是保护子女的自尊心,就能调动发挥子女的心理潜力,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父母对子女的理解、情感温暖就是一种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一种无形的心理能量,这种无形的心理能量能够产生有形的心理效应,表现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遵守学校纪律,学习成绩提高等等。众所周知,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这种教育作用应分两方面,一是有意识的主动教育,包括言传与

身教;二是无意识的刺激,也包括语言的和行为的,具有使子女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肯定、鼓励声中长大的孩子特别有信心,有向上的动机;从充满爱的环境中走来的孩子会有爱别人的能力;在否定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会了自卑和放弃;在惩罚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压抑、说谎、退缩、逃避和暴力;适当的挫折可以让孩子学会坚强;一味地娇惯就是培养孩子的无能、软弱和依赖。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尽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掌握好教育尺度,避免儿童心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磐石市第二小学李景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