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练习题和答案(客观题)

第一章练习题和答案(客观题)

第一章练习题和答案(客观题)
第一章练习题和答案(客观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可知性C.存在性D.客观实在性

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唯心论

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一元论和二元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论和唯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

A

C D.如何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6、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动物心理的形成B.语言的产生

C.劳动D.人脑的进化

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观点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9、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D

10、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任意性D.对象性

1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层次性C.结构性D.客观实在性

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3、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4、有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

明时间的具体特性是( )。

A.客观的B.有限的C.可知的D.相对的

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B.各种实物的总和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B.精神的C.运动的D.实践的

1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

A.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认识世界没有必要D.理论没有意义,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B.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19、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

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着的有价值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偶然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20、“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观点说明()。

A.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2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

A.承认事物是相互联系的B.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 D.用全面的整体的观点看问题

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A.总特征B.C.实质和核心D.唯一规律

23、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

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种做法()。

A.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C.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D.只看到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

24、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称:“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德克

萨斯州掀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或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25、矛盾的转化是()。

A.向各自对立面转化B.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C.任何一个方向转化D.由坏向好转化

26、“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整体性与局部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

2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道路和方向B.源泉和动力C.形式和状态D.结构和层次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本质与现象的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30、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31、在工作中防止“过”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把握事物的度B.确定事物的量

C.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3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质变的过程B.事物原有状态和性质的转变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3、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同一性原理B.矛盾斗争性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34、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A.既前进又倒退B.既克服又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D.纯粹的否定

35、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是指事物中所包含的( )。

A.落后的方面B.促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C.旧质的残余D.阻碍事物发展的因素

36、人们制定远景工作规划的依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现实性

37、唯物辩证法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3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

A.不起任何作用B.起决定作用

C.可以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D.时而起作用,时而不起作用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

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40、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B.一切同时存在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41、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

4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

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B.物质世界是由人创造的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4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4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绝对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

45、错误认识归根到底来源于()。

A.人们的错误判断B.人们的主观想象

C.客观物质世界D.人们的思想偏见

46、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

A.人脑所固有的本质属性B.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C.对物质世界有巨大反作用的能动活动D.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7、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普遍性

4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用思维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B.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D.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4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50、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分析法D.综合法

答案:1、C 2、D 3、C 4、C 5、C 6、C 7、D 8、C

9、D 10、B 11、A 12、B 13、B 14、D 15、D 16、D

17、A 18、C 19、B 20、B 21、B 22、C23、D24、A

25、A 26、D 27、D 28、B 29、A 30、B 31、A 32、C

33、A 34、C 35、B 36、D 37、D 38、C 39、D 40、D

41、A 42、A 43、C 44、C 45、C 46、D 47、A 48、C

49、A 50、B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

A.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B.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C.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唯一标准

D.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E.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D.能为人们认识的E.自然事物

3、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

A.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C.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D.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E.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的一致性

4、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5、下列命题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A.理在事先B.心外无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E.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

A.坚持联系的观点B.坚持发展的观点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E.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7、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与生俱来的特征

C.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D.人脑的分泌物E.知、情、意的统一

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

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尺而已。”古希腊哲学家克塞诺芬尼早就说过:“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皮肤是黑的,鼻子是扁的;特拉基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的。”这些表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的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D.可以从客观世界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想像出来的

9、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

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1、“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

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E.时间和空间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

1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社会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类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

E.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物质关系

1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B.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使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

D.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1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

A.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B.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

C.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D.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E.实践的过程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15、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物质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C.科学实验

D.社会管理E.教育活动

16、实践具有()。

A.物质性B.直接现实性C.自觉能动性

D.客观实在性E.社会历史性

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我们()。

A.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B.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

C.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D.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

E.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

18、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B.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的就一定合理

C.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D.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

E.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否定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道路D.它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E.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2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B.阻碍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C.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D.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E.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各自得到发展

21、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促进统一体解体,使事物发生质变B.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C.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D.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条件E.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

22、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区别和差异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异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事物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E.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就越有生命力

2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24、矛盾分析方法体现为()。

A.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E.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25、表现矛盾分析方法的思想和成语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因地制宜,因材施教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E.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26、有人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对抗,这种观点( )。

A.揭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

B.错误地把矛盾的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C.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

D.否定了矛盾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哲学范畴

E.是对矛盾斗争性的简明扼要的表述

27、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D.个性与共性的区别是相对的E.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

28、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的“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的命题割裂了( )的关系。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D.共性和个性E.一般与个别

2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

E.同一性具有相对性而斗争性具有绝对性

30、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B.利害同门,祸福同邻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1、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 )。

A.量B.矛盾特殊性C.质

D.矛盾普遍性E.度

32、下列说法体现质变与量变关系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防微杜渐D.拔苗助长E.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3、“关节点”或“临界点”是事物( )。

A.度中任何一点B.度中最佳点C.度的极限

D.量变和质变的统一E.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34、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人们()。

A.注意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B.反对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

C.把理想与实干结合起来D.有热情、激情,又有冷静的科学态度

E.反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又反对眼高手低、沉于空想

35、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 )。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B.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C.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D.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原则

E.在实践活动中严防“过”与“不及”

36、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度是()。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和限度B.事物存在的关节点

C.事物存在的临界点D.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E.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

3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 )。

A B.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否定D.同原有经济体制“一刀两断”

E.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8、辨证的否定是()。

A.事物自我的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

D.事物的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E.扬弃

3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的发展( )。

A.总方向是前进的B.是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

C.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E.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40、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

A.新生事物内部增加了新的结构和功能B.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的糟粕C.新生事物继承了旧事物的精华D.新生事物从时间上说是新近出现的事物E.新事物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41、下列方法符合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的有()。

A.欲擒故纵B.将欲取之,必先予之C.有备无患

D.明修栈道,暗渡陈仓E.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4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3、现象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这是因为()。

A.现象和本质没有区别B.本质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C.现象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D.只有真象才和本质具有同一性

E.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44、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

A.根据客观必然性来确定战略

B.恪守必然性,适当参照偶然性

C.既要认识客观必然性,更要把希望寄托在偶然性上

D.把偶然性当作具体战术的一个方面

E.学会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来推动我们的工作

45、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

A.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B.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

C.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

D.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

E.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

4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

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力量

C.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E.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47、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

A.意识活动的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目的性C.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D.意识活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E.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控制48、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

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A.有无目的性是人的实践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B.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C.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

D.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E.人们通过实践方案的实施把观念过程转化为现实过程

49、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A.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

C.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超越规律的局限

E.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

5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是()。

A.认识和把握规律B.实践C.利用规律

D.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E.摆脱规律的束缚

答案:1、ABCE 2、BCD 3、ABCD 4、BE 5、ABC

6、ABD

7、ACE

8、CDE

9、ABCDE 10、BCDE

11、AB 12、ABCDE 13、ABCDE 14、ABCDE 15、ABC

16、ADCE 17、ABCDE 18、ACD 19、ADE20、CDE

21、ACE 22、ABCD 23、BCD 24、ABCDE 25、ABCDE 26、BCD 27、ACDE 28、BDE 29、ABCDE 30、ABDE 31、BC 32、ABC 33、CE 34、ABCDE 35、ABCDE 36、AD 37、ACE 38、ABCE 39、ACDE 40、ABCE 41、AB 42、ADE 43、BCE 44、ADE 45、BC 46、ACDE 47、ABCDE48、ABDE 49、BCE 50、ABCD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 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 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10.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12.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13.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五、补充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3.在公司制企业中,企业的权力机构是()。 A 监事会 B 股东会 C 董事会 D 管理层 5.我国规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需在次年的前四个月内披露,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求。 A 重要性 B 相关性 C 及时性 D 可理解性 6.规范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行为的主要标准是()。 A 会计确认 B 会计计量 C 会计准则 D 会计报告 7.在美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正确称谓是()。 A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B 国际会计准则 C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D 财务会计准则 8.1494年,卢卡·帕乔利所著的()一书问世,为复式簿记作为一种科学记账方法的完善及其在整个欧洲及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A 计算与记录详论 B 复式簿记 C 会计思想史 D 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9.下列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说法错误的有()。 A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B 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使用者 C 会计信息使用者除关于其自身特殊需求的信息外也关注共同性的会计信息 D 投资者等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即可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10.下列关于企业会计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有()。 A 企业会计行为属于企业的管理行为,因而具有管理特性 B 企业财务会计行为包括控制经济资源的配置和提供会计信息 C 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后果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因而必须接受政府的会计管制 D 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主要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A 会计信息是以货币进行计量的信息 B 会计信息主要是以货币进行计量的信息 C 会计信息可以连续、综合地揭示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D 会计信息可以连续、综合地揭示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情况 5.就会计信息提供而言,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主要包括()。 A 以财务报告的方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B 确定或认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交易与事项是否进入会计系统进行处理 C 计算和衡量企业经济资源的价值变动结果 D 以会计特有的方式记载各种会计信息及其生成过程 (三)判断题 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首先用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需要。() 4.债权人特别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也关注企业的获利能力。() 5.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质量要求)是用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标准。()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 A .递减函数 B .递增函数 C .先递减再递增 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7 C. 6 D. 5 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 A. A B B. B A C. B C A C U U D. B C A C U U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y = B .x y = C .2x y = D .13+=x y 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 14.函数y =1 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 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M N A M N B N M C M N D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A.搅拌 B.引流 C.加速反应 D.加快热量散失 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的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 12 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32g C.分子数为×1023 D.含有4mol原子 7.在1mol H2SO4中,正确的是 A.含有1mol H B.含有×1023个氢原子 C.含有×1023个分子 D.含有×1023个氧原子 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的是 A.1L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水中溶解4gNaOH C.0.5L溶液中含有 H2SO4 D.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9.1mol/L H2SO4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 H+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D、该溶液c(H+)=2mol/L 1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150mL 3mol/LKCl溶液 B.150m L 1mol/LAlCl3溶液 C.50mL3mol/LMgCl2溶液 D.75mL LMgCl2溶液 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 L MgCl2溶液 B.200mL L CaCl2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L HCl溶液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姓名: 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 .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 .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 .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 .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个小球从4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A .位移是5m B .路程是5m C .位移大小是3m D .以上均不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 ,则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 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出发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 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9.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 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 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 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 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 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第一章 运动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按形态骨可分为、、、。 2.颅骨共有块,其中脑颅骨块,面颅骨块。 3.骨由、和构成。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5.构成膝关节的骨有、、。 6.脊柱有个生理弯曲,其中、凸向前,、凸向后。 7.颅骨相互连结,构成的骨性腔有、、、。 8.咀嚼肌包括、、、。 9.膈的三个孔中,平对第8胸椎的是 ,平对第10胸椎的是,平对第12胸椎的是。 10.缝匠肌起于,止于,其作用为。 二、判断改错题(以下各题如有错误,应予改正) 1.年龄愈大,骨质愈硬,愈不易骨折。() 2.所有的骨都有骨髓,有的骨只有红骨髓,有的骨既有红骨髓,也有黄骨髓。() 3.骨的表面均有骨膜覆盖。() 4.对掌运动并非拇指腕掌关节所独有,小指腕掌关节也可作此运动。() 5颞下颌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所有运动均发生于下关节腔。() 6.肩关节的稳固性主要是由关节囊周围的肌腱束维持的。() 7.椎管是由椎凤孔叠加形成的骨性管道。() 8.为减少摩擦,所有的肌腱均有腱鞘包裹。() 9.膈肌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吸气;膈肌松弛时,膈穹上升,助呼气。() 10.踝关节跖屈时,易发生扭伤,是因为关节囊两侧壁太薄弱。() 三、选择题 【A型题】 1.骨在形态分类中,哪一种提法不确切?()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含气骨 E.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包括() A.骨质 B骨膜和骨质 C.骨髓和骨质 D.骨质、骨膜和骨髓 E.骨膜和骨髓 3.骨膜() A.呈囊状包裹骨的表面 B.被覆于骨的表面 C.由上皮组织构成,但骨的关节面无骨膜 D.与骨的生成及再生无关 E.与骨的感觉无关 4.骨髓() A.仅见于长骨骨髓腔内 B.长骨的骨髓均为黄骨髓 C.扁骨的骨髓均为红骨髓 D.黄骨髓具有造的功能 E.胎儿的骨髓亦有红、黄骨髓之分 5.关节() A.骨与骨的连结叫关节 B.所有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C.全身各个关节都能单独活动 D.关节盘属于关节的基本结构 E.以上都不对 6.胸锁关节() A.由锁骨头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构成 B.无其他辅助结构 C.关节囊内有关节盘 D.关节囊内有韧带加强 E.属单轴关节,活动度甚小

金融学第1章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模拟测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直接融资的缺点是不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2、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提出了金融创新理论——约束引致创假说() 3、金融资产可逆性越强退出投资换回现金的成本越高。() 4、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是根据其风险性的差异划分的。() 5、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人们预期利率上升时,就会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6、现金余额数量说强调了个人资产选择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但排除了利率的影响。() 7、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8、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增强,现金漏损率增加。 ( ) 9、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 10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具有不记名、金额大、利息高、期限长的特点。() 11、制度是通过一系列规则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规则是由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组成。() 12、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完全放弃对利率的调整,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 13、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通过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来反映。() 14、如果本国利率上升, 将会造成本币需求增加而外币需求减少,这样最终本国产品的需求以及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上升。 ( ) 15、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以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的贷款利率.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的金融创新对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体制带来巨大冲击 A 20世纪50年代 B 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C 18世纪英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 D 20世纪70年代以后 2、以下对金融体系的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提供资金的融通 B 为融资各方提供相关信息 C 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D 不为政府提供借贷 3、金融互换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第1章 习题答案 1-1 题1-1图所示信号中,哪些是连续信号?哪些是离散信号?哪些是周期信号?哪些是非周期信号?哪些是有始信号? 解: ① 连续信号:图(a )、(c )、(d ); ② 离散信号:图(b ); ③ 周期信号:图(d ); ④ 非周期信号:图(a )、(b )、(c ); ⑤有始信号:图(a )、(b )、(c )。 1-2 已知某系统的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试判定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解: 设T 为此系统的运算子,由已知条件可知: y(t)=T[f(t)]=|f(t)|,以下分别判定此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 ① 线性 1)可加性 不失一般性,设f(t)=f 1(t)+f 2(t),则 y 1(t)=T[f 1(t)]=|f 1(t)|,y 2(t)=T[f 2(t)]=|f 2(t)|,y(t)=T[f(t)]=T[f 1(t)+f 2(t)]=|f 1(t)+f 2(t)|,而 |f 1(t)|+|f 2(t)|≠|f 1(t)+f 2(t)| 即在f 1(t)→y 1(t)、f 2(t)→y 2(t)前提下,不存在f 1(t)+f 2(t)→y 1(t)+y 2(t),因此系统不具备可加性。 由此,即足以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而不需在判定系统是否具备齐次性特性。 2)齐次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T[af(t)]=|af(t)|≠a|f(t)|=ay(t) (其中a 为任一常数) 即在f(t)→y(t)前提下,不存在af(t)→ay(t),此系统不具备齐次性,由此亦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 ② 时不变特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y(t-t 0)=T[f(t-t 0)]=|f(t-t 0)|, 即由f(t)→y(t),可推出f(t-t 0)→y(t-t 0),因此,此系统具备时不变特性。 依据上述①、②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1-3 判定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质: )()()]([)()(3)(2)(2)()()2()()(3)(2)()()()()() (2''''''''0t f t y t y d t f t y t ty t y c t f t f t y t y t y b dx x f dt t df t y a t =+=++-+=+++=? 解:(a )① 线性 1)可加性 由 ?+=t dx x f dt t df t y 0)()()(可得?????→+=→+=??t t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01122011111)()()()()()()()()()(即即 则 ???+++=+++=+t t t dx x f x f t f t f dt d dx x f dt t d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0212102201121)]()([)]()([)()()()()()( 即在)()()()()()()()(21212211t y t y t f t f t y t f t y t f ++前提下,有、→→→,因此系统具备可加性。 2)齐次性 由)()(t y t f →即?+=t dx x f dt t df t y 0)()()(,设a 为任一常数,可得 )(])()([)()()]([)]([000t ay dx x f dt t df a dx x f a dt t df a dx x af t af dt d t t t =+=+=+??? 即)()(t ay t af →,因此,此系统亦具备齐次性。 由上述1)、2)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线性系统。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Chapter One: Managers and Management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en we classify managers according by their level in the organization they are described as _______. a. functional, staff and line managers b. top managers, middle managers and supervisors c. high level and lower level managers d. general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rs 2. Conceptual skills relate to a manager’s ability to a. take a strategic view of how the parts of the organization function. b. solve detailed problems in groups. c. correctly evaluate organizational problems. d. understand and interact effectively with others in the organization. 3. The ability to build networks and power bases that increase one’s power in the organization is referred to as _____. a. influence skill b. political skill c. controlling d. strategic skill 4. A manager is someone who a. actually performs the service or produces the product. b. works anonymously behind the scenes. c. sets the goals of the organization. d. supervises the work of others.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kills is most important for top managers (CEO’s)? a. Interpersonal b. Technical c. Functional d. Conceptual 6. A manager who has a reputation for being open and honest and understands how to motivate employees and customers is said to have good ________ skills. a. sales b. political c. Interpersonal d. technical 7. Annie’s Pies produces cakes and pies that come in 207 different flavors that are shipped across the USA. Each week, 3 or 4 new flavors are added. Annie’s produces high quality cakes and pies using the best ingredients, it wastes little, and few employees work overtime because the business operates a. effectively. b. reliably. c. efficiently. d. flexibly. 8. Doing a job in a way that achieves results without wasting any resources is referred to as being ______. a. effective. b. efficient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实物性 B.客观的规律性 C.内部的矛盾性 D.客观实在性 5.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6.“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 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8.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 A.是各种物质形态的共性 B.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 C.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E.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 3.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 A.镜中花,水中月 B.阶级斗争 C.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 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计划 E.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 4.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简述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 答: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之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之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结构,其主要标志有: (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表现除了参与创造财富外,还表现在对质能资源的替代节约上,因此把信息当作资源来看待,不仅表现在对信息的重视上,还表现在对物质、能源的节约上。 (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开发和利用、采集、传输、控制、处理信息的技术手段。信息资源的开发,使信息量剧增,信息的经济功能骤显,如何把握瞬息万变的信息,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服务,成为人类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的适时出现,解决了人类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应用程度,也就成为信息经济成熟与否的一个指标。 (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在信息经济社会,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增加,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但并不是说每一种产品的信息成分均大于其质能成分,而是就整体而言的,除了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外,信息产品日益丰富。也就是说,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产品结构以信息密集型物质产品和信息产品为主。 (4)产业部门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所占比例;就信息劳动者人数而言,将其限制在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不包括非产业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其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物质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5)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产值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的产值一般是指产业化了的信息部门的产值,信息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产值所占比重。 2.简要叙述信息经济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1)人类需求的渐进。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质能经济的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只有靠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才有可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促使质能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 (2)物质经济的滞胀。二战后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得不寻求对策,一方面实行大量资本输出,一方面按照“需求决定论”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着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方向发展。 (3)质能资源的短缺。随着质能经济的发展,加之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资源的挥霍浪费,使质能资源频频告急,从1973年起,人类开始自觉主动地利用信息发展经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