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以改过求福的功过格

可以改过求福的功过格

云谷师授袁了凡的功过格

准百功:(功即功德,做成如下善事将获取相应功德。)

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阻人不溺一子女。为人延一嗣。

准五十功:

免堕一胎。当欲染境,守正不染。收养一无倚。葬一无主骸骨。救免一人流离。救免一人军徒重罪。白一人冤。发一言利及百姓。

准三十功:

施一葬地与无土之家。化一为非作歹者改行。度一受戒弟子。完聚一夫妇。收养一无主遗弃孩。成就一人德业。

准十功:

荐引一有德人。除一人害。编纂一切众经法。以方术治一人重病。发至德之言。有财势可使而不使。善遗妾婢。救一有力报人之畜命。

准五功:

劝息一人讼。传人一保益性命事。编纂一保益性命经法。以方术救一人轻疾。劝止传播人恶。供养一贤善人。祈福禳灾等,但许善愿不杀生。救一无力报人之畜命。

准三功:

受一横不嗔。任一谤不辩。受一逆耳言。免一应责人。劝养蚕、渔人、猎人、屠人等改业。葬一自死畜类。

准一功:

赞一人善。掩一人恶。劝息一人争。阻人一非为事。济一人饥。留无归人一宿。救一人寒。施药一服。施行劝济人书文。诵经一卷。礼忏百拜。诵佛号千声。讲演善法。谕及十人。兴事利及十人。拾得遗字一千。饭一僧。护持僧

众一人。不拒乞人。接济人畜一时疲顿。见人有忧,善为解慰。肉食人持斋一日。见杀不食。闻杀不食。为己杀不食。葬一自死禽类。放一生。救一细微湿化之属命。作功果荐沉魂。散钱粟衣帛济人。饶人债负。还人遗物。不义之财不取。代人完纳债负。让地让产。劝人出财作种种功德。不负寄托财物。建仓平粜、修造路桥、疏河掘井、修置三宝寺院、造三宝尊像及施香烛灯油等物、施茶水、舍棺木一切方便等事。自‘作功果’以下,俱以百钱为一功。

准百过:(罪即罪过,犯下如下恶行将获得相应罪过。)

致一人死。失一妇女节。赞人溺一子女。绝一人嗣。

准五十过:

堕一胎。破一人婚。抛一人骸。谋人妻女。致一人流离。致一人军徒重罪。教人不忠不孝大恶等事。发一言害及百姓。

准三十过:

造谤污陷一人。摘发一人阴私与行止事。唆一人讼。毁一人戒行。反背师长。抵触父兄。离间人骨肉。荒年积囤五谷不粜生索。

准十过:

排摈一有德人。荐用一匪人。平人一冢。凌孤逼寡。受畜一失节妇。畜一杀众生具。恶语向尊亲、师长、良儒。修合害人毒药。非法用刑。毁坏一切正法经典。诵经时,心中杂想恶事。以外道邪法授人。发损德之言。杀一有力报人之畜命。

准五过:

讪谤一切正法经典。见一冤可白不白。遇一病求救不救。阻绝一道路桥梁。编纂一伤化词传。造一浑名歌谣。恶口犯平交。杀一无力报人之畜命。非法烹炮生物,使受极苦。

准三过:

嗔一逆耳言。乖一尊卑次。责一不应责人,播一人恶。两舌离间一人。欺诳一无识。毁人成功。见人有忧,心生畅快。见人失利、失名,心生欢喜。见人富贵,愿他贫贱。失意辄怨天尤人。分外营求。

准一过:

没一人善。唆一人斗。心中暗举恶意害人。助人为非一事。见人盗细物不阻。见人忧惊不慰。役人畜,不怜疲顿。不告人取人一针一草。遗弃字纸。暴弃五谷天物。负一约。醉犯一人。见一人饥寒不救济。诵经差漏一字句。僧人乞食不与。拒一乞人。食酒肉五辛,诵经登三宝地。服一非法服。食一报人之畜等肉。杀一细微湿化属命以及履巢破卵等事。背众受利,伤用他钱。负贷。负遗。负寄托财物。因公恃势乞索、巧索,取人一切财物。废坏三宝尊像以及殿宇、器用等物。斗秤等小出大入。贩卖屠刀、渔网等物。自‘背众受利’以下,俱以百钱为一过。

袁了凡与云谷禅师的对话

隆庆三年(1569年),袁了凡离开京城南归家乡,数次科举考试落榜,往南京栖霞山中拜访云谷禅师。袁了凡与云谷禅师对坐一室,心中一念不生,三昼夜未曾瞑目。(云谷禅师怀疑他已经了悟佛法,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云谷禅师问:袁施主,凡人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被妄念相缠,你我静坐三天三夜,不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啊?

袁了凡:我平生命运早已被人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使要妄想,亦无可妄想。(袁了凡曾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孔先生,算定他此生不会中科举,也不会有子嗣。所以他深信宿命论,认为一个人命运已定,胡思乱想、用心渴求均毫无用处,所以干脆不在用心作为、听天由命了)

云谷禅师:呵呵,我以为你了悟自性而入了禅境,原来还只是个凡夫啊。

袁了凡:禅师此话怎讲?

云谷禅师:凡人未能达到无心,无心就是外不执着于一切事物的相状,内不因此而动心念。若外面不会被物欲六尘即声、香、色、味、触、法六尘所诱惑,内心不起贪、嗔、痴的三毒妄念,即可了悟本性,不入轮回了。若达不到这个境界,终为阴阳所束缚,不能超越阴阳五行和数理的范围,在六道轮回之中,安得算不定你。

但是,惟有平凡的人有定数,那极善之人,数就拘他不定。而极恶之人,数也拘束他不定。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丝一毫,这不是凡夫,又是什么呢?

袁了凡:难道,这命中定数是可以逃得过的吗?

云谷禅师:当然,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们佛教经典当中说,求富贵的富贵,求男女的男女,求长寿的长寿,这些都是事实。妄语是佛家的大戒,诸佛菩萨,怎么会说假话去欺骗人呢。

袁了凡:可是,孟子说,求则得之,这是说追求应在自己内心。道德仁义是心中本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乃身外之物,如何求得到呢?

云谷禅师:孟子之言没有错,是你错解了。你有没有看见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所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只要能回头,自己内心里面去求,内心有感,外面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没有不通的。

那就不是只得道德仁义,也可以得到外面的功名富贵,内外双得。这样如理如法的去求,才真正有利益,真正能够得到。

若不能反过来向内心去反省,而只有向外面去攀援追求,这样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门道,而能够得到的,还是你原来命中有的,并不是求来的,命中没有的,还是求不到。内外双失,内心失去道德仁义,外面失去功名富贵,不从内心去求,所以没有利益。

袁了凡后来说,因云谷禅师问我:孔先生算你命里如何?我就把孔先生为我推算的命数,向云谷禅师如实禀报,禅师便问我,你觉得自己应该的功名,应该有子嗣吗?

袁了凡:不应该。

云谷禅师:为什么不应该呢?

一切福田科第中人,都是有福相的,而我福薄,又不能积功德、积善行,培养厚福的根基。而且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自尊自大,以才智盖人。轻言妄谈,直心直行,凡此种种,皆是无福之相,又怎么能有科第功名呢!

云谷禅师:那怎么不因该有儿子呢?

袁了凡:所谓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我有洁癖,这是我没有子嗣的第一个原因。和气能育万物,而我善怒,这是原因之二。仁爱乃生生之本,一味忍心,是不育之根,我常常吝惜自己的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这是原因之三。多言耗气是其四。我又好饮酒,以至于消散精气,是我无子的原因之五。又好彻夜长坐,不懂得保护元气元神,这是原因之六。其余的过错尚多,不能悉数。

云谷禅师:生儿子,有修百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百世的孝子贤孙。有修十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十世的孝子贤孙,保住他的家道。有修三世二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三世二世的子孙,来保持他的家道。那个没有后代的,或者出了不孝的子孙的,那是没有修福,福德很薄的缘故。不中科第这桩事情,世间能享受千金之才的人,一定是千金的人物。能够享受百金之财产的人,一定是百金的人物。应该是饿死的,一定是饿死的人物。天道只不过是因其材而顺应自然,从未额外加纤毫的意思在上面。

你如今既然知道自己福薄与没有儿子的原因。从今以后,尽情把它改过洗刷,把一向不登科第、没儿子的原因,作一个大的改变。务必要积功累德,务必要包容别人的过失。务必要爱惜自己的精神。从前种种过失,譬如昨日死,从今以后,改过自新,譬如今日之再生。这就是义理再生之身。血肉之身尚然有个数理在。义理之身,亦能以感而格新天然之道。

【太甲】曰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诗经】上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你不能登科第,不能生子女,这是天作之孽,尤可得而违之。你如今扩充德性,努力行善事,多积累阴德,这是自己所造之福。哪里会有不享福报的道理啊。

这是功过格,你可以带回去看看,依此修行。

每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善则记数,过则退除。比如:你一天中,做了十件善事,也做了九件恶事,十扣掉九,就剩下一善,这样记录,累积你的善行。袁了凡:弟子谨受教。(深鞠一躬)

云谷禅师:你还不能做到无心,我教你持【准提咒】,用持咒的方法达到一心不乱,咒语每天都要持诵。行、住、坐、卧都不要忘记,你持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持到纯熟,起心动念自然就是咒语。没有妄念,念到妄念不动,这个时候就灵验了。来我教你念:

【南无(mo)萨多南三藐(miao)三菩陀(tuo) 俱至南但至陀(tuo)

唵(an)折里主里准提娑suo婆诃】

【易经】里为君子解说,谋求趋吉避凶之道,能改过迁善,自然能逢凶化吉。若言天命有常,不能改变。吉如何可趋向。凶有何以可避免。开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相信的到吗?

袁了凡:禅师所言,袁黄深信不疑。

云谷禅师:你若能一心向善,谦虚改过,努力修德,何愁功名不立,不得子嗣呢!

此后,袁了凡万历十四年中(1586)进士,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万历二十年(1592),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追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的传世名作,共11600多字,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其中“立命之学”是他69岁晚年之作,“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是他早年《祈嗣真诠》中的两篇,“谦德之效”是以前的《谦虚利中》篇。

据史书记载,隆庆三年(1569年),袁了凡落第南回,在南京“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云谷禅师是当时佛门的高僧大德,韬光养晦,佛法融通。云谷对袁了凡的宿命观不以为然,用佛法中善自获福、恶自受殃的因果报应思想及儒家的修善立命观念以及禅宗的善恶福报义理,开导他掌握自身的命运,放弃传统的宿命观。云谷告诫说:要以积极的道德行为求得立命之道,先天的命运可由后天的修善加以改变,并出示《功过格》给袁了凡。

云谷相会是袁了凡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对他“心性”修养影响最深最大,彻底改变其思想和命运。此后,袁了凡认识到自己宿命论的错误,从追求不堕落是凡夫的理想出发,改号为“了凡”,由此“悟立命之说”。

袁了凡把从云谷那里学得的功过格,作为自己积善立命,改善命运的工具。随后,通过善书信仰和实践,袁了凡得子、及第、长寿,完成了福禄寿的民间最高愿望。他因此盛赞这一将佛门义理与儒家伦理于一体的“立命之说,乃是至精至髓,至真至正之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