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一、产品简介

石油磺酸盐是表面活性剂驱油中使用的常规产品之一,在国内外三次采油的矿场工业化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石油磺酸盐是以石油馏分为原料,经过磺化后得到的产品。由于石油馏分中的组成与石油的组成十分相近,因此,得到的产品与原油有很好的匹配关系,在与原油的增容与乳化和实现超低界面张力方面,比其它表面活性剂都具有十分明显和独特的效果。石油磺酸盐的原料中含有原油浓缩的酸性组分,经过碱中和后生成天然的皂化活性物,因此,即使在实际应用中不加碱也自然具有“协同效应”。石油磺酸盐作为化学驱油剂具有活性效率高,界面活性强,能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特点;与原油配伍性好,水溶性好,耐温性好,具有一定的抗盐性;适合中等温度和矿化度的砂岩油藏。该产品的原料来源广,产于油田用于油田,成本较低,是迄今为止产量最大、研究工作和现场试验中采用最多的表面活性剂。

我公司根据目前石油磺酸盐产品的质量问题和不稳定问题,开发出了精细切割石油磺酸盐,分子量变窄,质量变好。并根据不同原油的品质,生产出了环烷基石油磺酸盐、芳基石油磺酸盐和烷基芳基石油磺酸盐

等特种产品,提高了石油磺酸盐的针对性和表面活性。根据不同油田的条件,设计生产了烷基碳数为C14 ~C18的石油磺酸盐,可与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因而可以满足不同油田三次采油的

需要。

三、产品指标

不同结构和性质的石油磺酸盐性质如下:

石油磺酸盐产品指标

产品编号石油馏份

°C

活性物含量

(%)

当量

未磺化油

(%)

无机盐

(%)

Petross-150 130-150 50 280 ≤35.0 ≤10.0 Petross-280 268-279 50 350 ≤35.0 ≤10.0 Petross-340 332-340 40 400 ≤35.0 ≤10.0 Petross-360 359-361 35 450 ≤45.0 ≤10.0 Petross-500 390-500 35 500 ≤45.0 ≤10.0

四、产品特点

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原料主要是十二烷基苯精馏副产物——重烷基苯,经磺化、中和后得到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烷基碳数为C14~C16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可与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因而成为重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可分别与石油羧酸盐、生物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支链烷基苯磺酸盐进行复配,提高驱油体系性能,达到良好的驱油效果。该系列表面活性剂在浓度

范围为0.05%-0.3%(质量分数)较低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石油磺酸盐与重烷基苯磺酸盐与油田原油体系界面张力情况如图1-图2。

图1:石油磺酸盐与某原油体系界面张力

图2:重烷基苯磺酸盐与某原油体系界面张力

由上图可以看出:驱油剂石油磺酸盐以及重烷基苯磺酸盐在该条件下,在含量为0.05%-0.3%(质量分数)

的浓度范围内均能够达到超低界面张力(10-3mN/m),即表现出了良好的界面性能。

五、产品应用

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别于2006、2007年正式投产,目前年生产能力50000吨。投产当年,石油磺酸盐已在胜

利油田使用,重烷基苯磺酸盐在大庆油田使用。两种产品均取得了很好的驱油效果。

六、使用浓度

七、包装与储存

可采用25kg、50kg、200kg塑料桶包装。通风保存。

交联剂_表面活性剂_芥酸-北京五洲流金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浅析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研究进展

浅析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11-26T13:33:46.64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2期作者:余渊荣赵兴军[导读] 第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生产中成熟而稳定的应用。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等优势,在近些年呈现出热点研究态势,部分成果业已得到应用。在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定向注入油藏进行驱油;此外,近年来也开发出利用高效营养剂激活本源微生物,诱导其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继而富集、驱油的新技术。 余渊荣赵兴军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摘要:第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生产中成熟而稳定的应用。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等优势,在近些年呈现出热点研究态势,部分成果业已得到应用。在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定向注入油藏进行驱油;此外,近年来也开发出利用高效营养剂激活本源微生物,诱导其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继而富集、驱油的新技术。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部分微生物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够代谢产生兼具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物质,经提取后研究发现该物质可以在流动相(如气/水、油/水)界面按照不同的氢键和极性规律分布,具有降低界面或表面张力及乳化等能力。相比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适应性,并且具有无毒或极低毒性。因此,多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医药、石油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尤其随着我国多数油田均已进入到开采后期,油藏储层中存在大量孤立滴状、柱状、膜状、簇状和盲端状的残油。油藏开采过程面临的难度及成本越来越大,单纯依靠理化方法来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已力不从心,由此催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驱油中的应用 1. 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发展概况1.1 三次采油的发展及分类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划分方法,即根据开发方式的不同把油田开发分为一次采油(POR)、二次采油(SOR)和三次采油(EOR)三个开发阶段:开采早期主要是依靠油藏自身压力压向地面或当压力不足时采用泵抽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其采收率一般在 10 %~15 %;随着一次采油时间的推移,地下天然能量逐步消耗,造成油井自身压力不足时,采用注入水或打人气体的方法补充能量,增加油层压力,以提高采油效率,称为二次采油,其采收率一般在 30 %~50 %;三次采油即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地下剩余油进行开采的阶段,国内外的实践结果表明,其提高采收率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一般还能提高 5 %~25 %。近十几年来,有关文献提及微生物采油,即向油藏注入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和营养物,使微生物在油藏中繁殖,代谢石油进而产生气体或分解石油或产生活性物质,达到开采地下残余油的目的,为区别于传统三次采油,有学者把此方法定义为四次采油,但大部分人仍将微生物采油归类于三次采油。 1.2 表面活性剂驱的发展历程首次提到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方面应用是在上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由德格鲁特提出的主要成份为多环磺化物和木质素亚硫酸盐的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提高石油的采收率的观点。上世纪 40、50 年代,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将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到 NaOH 或 Na 2 CO 3 的水溶液中有利于提高石油的采收率;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确立了把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体系的决定性条件,即只有油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间界面张力降到10 -2 mN/m 数量级以下,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驱油效果才有所表现;发现在 NaOH 或 Na 2 CO 3 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可起到比单独表面活性剂或碱都要好的效果;Wilson 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确实可以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目前,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向地层中注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低于 2 %的低浓度大段塞(0.15 PV~0.6 PV),被称为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表面活性剂溶于油或者水,溶解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体-胶束处于相平衡状态,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第二种是向地层中注入质量浓度 5 %~8 %小段塞(0.03 PV~0.2 PV)表面活性剂,被称为微乳液驱油体系,但随着高浓度段塞在油层中的运移,溶液被低层吸附和地层流体稀释,使得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降低,驱油过程转变为第一种表面活性剂驱。 1.3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要求化学驱是国内各大油田探讨三次采油的主要方法,而在化学驱驱动类型中大部分都要应用到表面活性剂。众多专家学者根据油田实践经验,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提出了要求,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1)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降低油水界面的能力较强,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 10 -2 mN/m 数量级以下,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浊点、不受 pH 值影响或影响较小;(2)表面活性剂与地层岩石表面的相互作用小,难或不易吸附在岩石表面; (3)表面活性剂易溶于地层水,且具有较大的扩散速度,但抗稀释能力强,即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降低时,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不变或改变较小,驱油效果较好;(4)稳定性较好,不和其他注入化学剂或地层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不发生裂解降解等反应;(5)在驱油过程中要考虑驱油体系的成分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配伍性问题和油藏开采程度等相互关系;(6)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要适应油藏的温度和矿化度条件,即要具有一定的抗温抗盐能力;(7)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且取材较容易,要遵循投入少产出高的经济法则。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生产中已经得到稳定应用,目前技术发展指向开发高效驱油表面活性剂及其无害化回收再利用两个方面。化学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驱油收到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驱油领域的发展。现已发现,油藏中本源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进行代谢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继而证实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驱油具有切实可行性。 2.1 激活本源微生物产表面活性剂油藏本源微生物在油藏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生长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具备两亲性、乳化原油及使油藏岩层润湿反转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激活本源微生物能够提高其产生的活性成分浓度,继而达到理想驱油效果。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难以产生足够量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及时向储层中注入营养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含该类元素代谢产物产量2.2 油藏外加生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常见种类分类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伯仲叔胺盐,季铵盐(杀菌剂)最常用 咪唑啉(缓蚀剂) 有的用于乳化剂,绝大多数为含氮原子的阳离子,少数为含硫或磷原子的阳离子。 一般基质的表面带有负离子,当带正电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基质接触时就会与其表面的污物结合,而不去溶解污物所以一般不做洗涤剂。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皮肤清洁剂)、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广泛用作洗涤剂、起泡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①肥皂,水溶液的pH在~ ②烷基苯磺酸钠(LAS直 ABS支),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烷基苯磺酸盐不是纯化合物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 ABS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最常见的产品。 烷基磺酸盐(AS和SAS),琥珀酸酯磺酸盐(渗透剂OT), JFC,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③硫酸酯盐。它与磺酸盐结构的区别在于硫酸酯盐中的硫原子不与烃基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AES) ,是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混合表面活性剂,一般也将它归在阴离子型硫酸酯盐表面活性剂中。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发生电离,是以羟基(一OH)或醚键(R—O—R′)为亲水基的两亲结构分子,由于羟基和醚键的亲水性弱,因此分子中必须含有多个这样的基团—才表现出一定的亲水性,这与只有一个亲水基就能发挥亲水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大不相同的。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都有较好的溶解性,在溶液中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和酸、碱的影响。 (1)聚氧乙烯型 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包括OP系列和TX系列产品。 OP—10属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TX—10 属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②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平平加O (2)多元醇型 ①失水山梨醇酯,单酯的商品代号叫Span(司盘) ,若把司盘类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再用环氧乙烷作用就得到相应的吐温(Tween) ②烷基醇酰胺型尼纳尔(Ninol), 6501、6502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结构式C 11H 23 CON(CH 2 CH 2 OH) 2 4.主要是甜菜碱型、氨基酸型和咪唑啉型。

油田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油田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开采稠油用的表面活性剂 由于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给开采带来许多困难。为开采这些稠油,有时需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注入井下,使高粘度的稠油转变为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状液,抽提到地面。这种稠油乳化降粘法用到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醇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烯多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硫酸酯钠盐等。采出的这种水包油型乳状液,需要将水分离出去,也要使用一些工业表面活性剂作为破乳剂进行脱水。这些破乳剂是油包水型乳化剂。常用的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环烷酸、沥青质酸及它们的多价金属盐。 特殊的稠油,不能采用常规的抽油机开采法,需要注蒸汽进行热采。提高热采效果,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向注汽井注入泡沫,即注入耐高温的起泡剂及不凝气体是常用的调制方法之一。 常用的起泡剂是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石油磺酸盐、磺烃基化的聚氧乙烯烷基醇醚和磺烃基化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等。由于含氟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高,对酸、碱、氧、热及油稳定,故含氟表面活性剂是理想的高温起泡剂。为了使分散的油易于通过地层的孔喉结构,或使地层表面的油易被驱出,需要使用称之为薄膜扩散剂的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氧烷基化酚醛树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2、开采含蜡原油用表面活性剂 开采含蜡原油,需要经常进行防蜡和清蜡。表面活性剂作为防蜡剂和清蜡剂。防蜡用的有油溶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前者通过改变蜡晶表面的性质而起防蜡作用。常用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是石油磺酸盐和胺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是通过改变结蜡表面(如油管、抽油杆及设备表面)的性质而起防蜡作用。可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钠、季铵盐、烷烃聚氧乙烯醚、芳烃聚氧乙烯醚及其它们的磺酸钠盐等。清蜡用的表面活性剂也分两个方面,油溶性用于油基清蜡剂,水溶性的磺酸盐型、季铵盐型、聚醚型、吐温型、OP 型表面活性剂、硫酸酯盐化或磺烃基化的平平加型与OP型表面活性剂等用于水基清蜡剂。近年来,国内外将清防蜡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将油基清蜡剂和水基清蜡剂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出混合型清蜡剂。这种清蜡剂以芳香烃和混合芳香烃作油相,以具有清蜡作用的乳化剂作水相。当选择的这种乳化剂为具有适当浊点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就可使它在油井结蜡段以下温度达到或超过它的浊点,从而使这种混合型清蜡剂在进入结蜡段前破乳,分出两种清蜡剂,同时起清蜡作用。 3、稳定粘土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稳定粘土分防止粘土矿物膨胀和防止粘土矿物微粒运移两个方面。防止粘土膨胀可用,如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咪唑啉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防止粘土矿物颗粒运移可用的有含氟的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酸化措施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为了提高酸化效果,一般在酸液中需加入多种添加剂。凡能同酸液配伍并易被地层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均可作为酸化缓速剂。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脂肪胺盐酸盐、季铵盐、吡啶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中的磺酸盐化、羧甲基化、磷酸酯盐化或硫酸酯盐化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等。有些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和它的烷基胺盐,可将酸液乳化在油中,产生油包酸乳状液,以此乳状液作为酸化工业液,亦起缓速作用。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酸化液防乳化剂,具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五乙烯六胺均可作为酸化防乳化剂。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乏酸助排剂,可作为助排剂的表面活性剂有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非离子型、两性及含氟表面活性剂等。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酸化防淤渣剂,如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脂肪酸、烷基苯磺

单-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的性能研究

印染助剂TEXTILE AUXILIARIES Vol.35No.8Aug.2018 第35卷第8期2018年8月白龙,刘晓臣,焦提留,霍月青,牛金平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盐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双子表面活性剂, 被广泛应用于日化、材料、印染等领域。为了进一步研究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测定了单/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C 12-MADS/C 12-DADS )的胶束化热力学、润湿、泡沫和乳化性能,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 12-LAS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C 12-DADS (1.49×10-4~1.63×10-4mol/L )

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简述 表面活性剂,凡加入少量而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统称为表面活性剂。它们的表面活性是对某特定的液体而言的,在通常情况下则指水。无论何种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均由两部分构成。分子的一端为非极亲油的疏水基,有时也称为亲油基;分子的另一端为极性亲水的亲水基(如—OH、—COOH、—NH2、—SO3H等),有时也称为疏油基或形象地称为亲水头。两类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分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因而赋予了该类特殊分子既亲水、又亲油,便又不是整体亲水或亲油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特有结构通常称之为“双亲结构”.表面活性剂分子因而也常被称作“双亲分子”。由于其特具的结构特点,因此给这类物质带来许多特性, 如乳化、分散、润湿、渗透、去污、起泡、消泡、防水、抗静电、柔软、杀菌等。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其分子构成的离子性分成离子型、非离子型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特别是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所有表面活性剂中较为重要。本文以常用的磺化剂为线索, 叙述了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产品的主要性质和在各行各业中的主要用途。 一.磺酸盐类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主要用途 1 石油磺酸盐和烷基苯基磺酸盐 这两种传统的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质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报道。石油磺酸盐是由富芳烃原油或馏分磺化得到的产物, 烷基苯基磺酸盐包括烷基磺酸盐、烷基苯基磺酸盐、重烷基苯基磺酸盐等。在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 以石油磺酸盐型最为普遍。石油磺酸盐作为化学采油用剂具有表面活性高、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配伍性好等特点, 受到普遍关注, 进入了先导性实验。烷基碳数为C14 ~ C16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可与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因而成为重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2 链烃磺酸盐 2. 1 A-烯烃磺酸盐(AOS) 它的主要成分是: 烯烃磺酸盐和羟基磺酸盐。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 A-烯烃磺酸盐就已经通过烯烃的SO3 磺化反应而工业化了, 产物组成为: RCH CH CH 2 SO3Na , 约60%; RCHOHCH 2CH2 SO3N a, 约30%; 二磺酸盐, 约10%。AOS与钙镁离子生成的盐仍然是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 AOS具有抗盐性好、油/水界面张力低、良好的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等特点, 其生物降解性比烷基苯磺酸盐好, 与烷基硫酸盐( AS)接近, 因而对人体和环境温和, 尤其适用于配制重垢低磷或无磷洗衣粉。此外, 又由于AOS 热稳定性好、乳化能力强, 在工业清洗、石油开采及输送等领域具有相当可观的应用前景。 2. 2 链烃磺酸盐 以石蜡为原料磺化得到的磺酸盐通常是单磺酸、二磺酸或多磺酸的混合物。Buschmann 等用1, 2-二醇或烷基内酯,实验室合成了十二烷双磺酸盐。且实验表明,以石蜡烃为原料磺化产物中单磺酸盐的活性最高。 3 脂肪酸( 酯)磺酸盐 3. 1 磺基琥珀酸酯 磺基琥珀酸酯盐按酯基个数可分为两大类: 单酯盐和双酯盐。磺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所用原料主要为顺丁烯二酸酐、脂肪酸及亚硫酸盐等。合成工艺比较成熟:( 1)顺酐与羟基(或胺基)化合物酯化( 缩合); ( 2)酯(或胺) 与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加成( 磺化) 。单酯类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比较温和, 因而其衍生类的磺基琥珀酸( 酰胺)活性剂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双酯盐产品因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其水溶液表面张力可达27~ 35 mN /m ), 并以其优良的渗透和润湿分散性作为渗透剂、分散剂、抗静电剂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皮革、纺织、化妆品、金属去垢、合成树脂、洗涤等方面。 3. 2 脂肪酸羟基乙烷磺酸盐 近年来研究的椰油基羟基乙烷磺酸盐是一种温和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结构像两性表面活性剂,Frosch等研究表明, 该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起泡、乳化、洗涤和分散性能, 不伤皮肤、眼睛。由于其pH 稍显酸性, 它比肥

表面活性剂分类

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C4H9)-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 浊点65-70℃ 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00号 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400号 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C 浊点69-71℃ 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宁乳31号浊点76-84℃ 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 浊点83-92 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 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 、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2号

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 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 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浊点40-50℃渗透剂EA 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IgepalCA 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 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赫斯特GenapolX系列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EPE型农乳1601 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 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 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 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

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 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按离子类型: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表面活性剂 按亲水基结构:1.羧酸盐类2.磺酸盐类3.硫酸酯盐类4.磷酸酯眼泪5.胺盐类 6.季铵盐 7.鎓盐类 8.多羟基型 9.聚氧乙烯型 3.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 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4.表面活性如何表征: 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5.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1.降低表面张力2.形成胶束 6.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 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测定方法:1.表面张力法2.电导法3.增溶作用法4.染料法5.光散射法 7.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什么意义 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 意义: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HLB只越小,亲油性越强 8.影响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结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态,分子量和其润湿去活能力的关系? 因素包括:亲水基;疏水基;分子形态;分子大小。 分子形态的影响:1.亲水基位于分子中间时,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末端强,亲水基在末 端的去活力强;2.亲油基团中带分子结构的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 性能,但去活力较小 分子大小的影响:分子量大的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少的润湿,渗透作用 好。 9.表面张力的定义:作用在表面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 10.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滴重法;毛细管上升法;环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滴外形法。 1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由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一部分亲水基团构成,这两部分处于表面 活性剂分子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构,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构成,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12.胶束的结构:主要由内核和外壳组成,内核由疏水的碳氢链构成,外壳由表面活性剂的 极性基团构成,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外壳的外侧还有扩散双电层。 13.Krafft点和浊点: Krafft点:在溶液温度较低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较小,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会突然增加,这一温度被称为Krafft点。 浊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常随温度上升而降低,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到某一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而出现浑浊,经放置或离心分离可得两个液相,这一温度被称为浊点。 1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的计算 非离子型:HLB=亲水基的亲水性/ 亲油基的亲油性 混合表面活性剂:HLB混=∑(HLB i*q i)q i-------i组分的质量分数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地实用工艺流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一、产品概述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是目前主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是合成洗涤剂活性物的主要成分。具有强力去污、湿润、发泡、乳化、渗透、分散等功能。广泛用于日化、造纸、油田、油、水泥外加剂、防水建材、农药、塑料、金属清洗、香波、泡沫浴、纺织工业的清洗剂、染色助剂和电镀工业的脱脂剂等。 二、产品规格 1.分子式:C12H25C6H4SO3Na 2. 其疏水基为十二烷基苯基,亲水基为磺酸基。其十二烷基的支链较直链去污力强,而支链比直链溶解度好。带有支链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难于生物降解,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生物降解。 3.分子量:348 4.规格:根据用户需要将十二烷基苯磺酸中合成浓度不同的钠盐溶液(总固形物≤55%),中和产物中除活性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外,还有无机盐(如芒硝等)、不皂化物(如石蜡烃、高级烷基苯、砜等)以及大量的水。而实际中,用户为了适应不同配方的需要,往往更喜欢直接购买十二烷基苯磺酸,再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工艺的不同作进一步应用。 三、原料路线和生产方法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路线如图1。 (1)丙烯齐聚法:丙烯齐聚得到四聚丙烯,再与苯烷基化,然后磺化、中和而得到高度支链化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TPS)。 TPS不易生物降解,造成环境公害,60年代已被正构烷基苯所取代,现只有少量生产作农药乳化剂用。 (2)石蜡裂解法。 (3)乙烯齐格勒聚合法:由路线(2)和路线(3)先制得α-烯烃,由α-烯烃作为烷基化试剂与苯反应 得到烷基苯。这样 生产的烷基苯多为 2-烷基苯,作洗涤剂 时性能不理想。 (4)煤油原料路 线:该路线应用最 多,原料成本低, 图1

常用表面活性剂

6501 用椰子油为原料,经精炼后直接或间接与二乙醇胺反应合成,就是高品质得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 英文名:Coconut diethanolamide 二、 化学名: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 三、 化学结构式:RC0N(CH2CH20H)2 四、 产品特性: 具有显著得增稠、增泡、稳泡性能; 具有显著得乳化、去污能力; 同其它表面活性剂有良好得复配性与协同效应; 具有抗静电、防锈、防腐蚀等性能; 特别适于配制透明产品; 就是性能价格比很高得品种之一。 型 外 游离脂肪酸(幻 W0、5 W0、5 W0、5 游 离 胺(mgkoH/g) W30、0 W80、0 W30、0 色 泽(APHA) W250 W250 W300 PH 值(lOg/LIO%乙醇)9、0-11, 0 9、0-11. 0 9、0-11. 0 六、用途与用量: 1、 用途:添加于香波、沐浴球、洗洁精、洗衣液、洗手液等产品中作 增泡剂、稳泡剂、增稠剂,乳化去油去污剂。 2、 推荐用量:2—6% 本品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浊点。性状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 体,易溶于水、具有良好得发泡、稳泡、渗透去污、抗硬水等功能。属非 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呈酸性时与之配伍增稠效果特别明 显,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配伍。能加强清洁效果、可用作添加剂、泡沫安 定剂、助泡剂、主要用于香波及液体洗涤剂得制造。在水中形成一种不透 明得雾状溶液,在一定得搅拌下能完全透明,在一定浓度下可完全溶解于不 同种类得表面活性剂中,在低碳与高碳中也可完全溶解。 TX-10/NP-10 别名:NP-10, TX-10,NPE-10 英文名称:Po 丨 yoxyethy I ene (10) nony I pheny I ether 2 、 3 、 4、 五、 技术指标 号1 : 1 1 :仁5特级不含甘油型 观 常温下(25°C)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味无异味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技术

HX系列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研发报告

前言 随着世界能源的紧缺,石油的充分采出和合理利用已成为各国极大重视的问题,由于常规的一次和二次采油(POR和SOR)总采油率不是很高,一般质量分数仅能达到20%~40%,最高达到50%,至少还有50%~80%的原油未能采出。因此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提高采油率已成为石油开采研究的重大课题,三次采油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提高采油率的方法。 三次采油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类:一是热力驱,包括蒸气驱,火烧油层等;二是混相驱,包括CO2混相,烃混相及其他惰性气体混相驱;三是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等;四是微生物采油,包括生物聚合物,微生物表面活性驱。目前,三次采油研究尤其以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采油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表面活性剂驱则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目前三次采油研究中所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以阴离子型最多,其次是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应用最少的是阳离子型。 三次采油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离子性亲水基为阴离子,这类阴离子亲水基组成的盐有磺酸盐、羧酸盐、硫酸(酯)盐和磷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各种表面活性剂驱中,其中应用磺酸盐型最多,而在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以石油磺酸盐型最为普遍。石油磺酸盐成本较低,界面活性高,耐温性能好,但抗盐

能力差,临界胶束浓度(CMC)较高,在地层中的吸附、滞流和与多价离子的作用,导致了在驱油过程中的损耗。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亲水基为非离子性基团。由于非离子性基团的亲水性要比离子性基团差得多,因此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要保持较强的乳化作用,其分子结构中一般含有多个非离子性亲水基,形成含许多醚键、酯键、酰胺键或羟基或者它们相互两两组合或多种组合的结构。此类表面活性剂的优点是抗盐能力强,耐多价阳离子的性能好,CMC低。但在地层中稳定性差,吸附量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而且不耐高温,价格高。 两性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既有阴离子亲水基又有阳离子亲水基而呈现两性。由于该种表面活性剂对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因而大多数都可用于高矿化度,较高温度的油层驱油,但同样有价格高的缺点。 因此,一种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不仅能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而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而且还能够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甚至驱油液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也有可能降低,同时表面活性剂的其他性能如耐盐能力,耐温性能或吸附损耗减少等得到强化。 基于以上原因,为最大限度的满足驱油体系要求,提高采收率和降低采收成本,我公司根据油田三采科研专家攻关思路联合部分科研院校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即HX系列新型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这类表面活性剂有两种不同的亲水基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的性能及应用 1. 产品简介 α-磺基脂肪酸甲酯钠盐(Sodium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sulfonate简称MES)是一种由天然油脂为原料,经酯交换、加氢、磺化、中和等工艺制成的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MES具有良好的去污性、钙皂分散性,乳化性、增稠性、水稳定性、对硬水不敏感性、适中的起泡性、低刺激性、低毒性和生物降解性,可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个人护理品行业,纺织印染工业,皮革工业,矿石浮选业、塑料工业、农业化学品等。 MES除具有一般表面活性剂的优异表面性能,还具有其自身显着特点:刺激性极低对皮肤温和、抗硬水能力强、生物降解性优良、毒性低、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伍性良好、泡沫中等易冲洗,洗后肤感清爽不滑腻等,是一种理想的个人洗涤用品原料。 2. 产品性能 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公司MES除色泽较国外产品稍深外,其重要特征指标二钠盐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其余指标也基本相当。 性能比较 2.2.1 表面张力 按国标GB 11278-89方法,用圆环(拉起液膜法)来测定表面张力。因要求试验温度至少高于各物质的克拉夫特温度5℃,故确定试验温度为60℃,溶液浓度为%,在去离子水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看出, MES表面张力较AES的小,与LAS、AOS的接近,皂的表面张力为最小。 2.2.2 泡沫力及稳定性 MES在不同硬水中的起泡性和稳泡性按GB/T 方法测定,试样浓度为 %,温度40±1℃。

测定结果见下表2和图1。 由表2和图1可看出, MES的泡沫高度随水硬度的增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MES与LAS、AOS、AES比较,在软水中各产品起泡性相当,而在硬水中起泡性较LAS好,比AOS和AES 差。MES的稳泡性均较好。总体而言,MES起泡性适中。 2.2.3 钙皂分散力 MES首先是作为一种钙皂分散剂而被认识的。研究表明:具有不对称结构、且亲水基位于分子末端或接近末端的酯具有较好的钙皂分散性,而MES正符合此推断。表3为各MES 按国标GB 7463-87方法测得的钙皂分散力。 钙皂分散力为1g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可以完全分散的肥皂的量,以克表示。所以其数值越大,钙皂分散能力越大。表3可知,自制MES的钙皂分散力比国外样一MES好,MES 的钙皂分散能力为LAS的10倍。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

1.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在驱替方程中如何表征 在注入水中添加表面活性物质可改善常规注水的采收率,其主要机理如下: (1)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明显地降低油水接触面上的表面张力,油滴更容易变形,结果降低了将其排出孔隙喉道必需的功,同时也增加了原油在地层中的流速。 (2)使选择性润湿接触角变小,使岩石颗粒表面水润湿性加强,即使岩石更加亲水。 (3)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能够清洗掉以薄膜形式覆盖在岩石表面的原油,使得这些油膜破裂并被冲洗出来。表面活性剂可以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取代原油在岩石上形成牢固吸附层的那部分活性原油组份,使原油不易束缚在岩石上。 (4)表面活性剂使地层孔隙毛管中的弯液面发生变形,加强毛管力作用,增强了水利用毛管渗吸进入饱和有原油的孔隙介质的深度以及渗吸的速度。 (5)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原油在水中弥散作用加强,不但使油滴逐渐变小,而且增强了这种原油分散体的稳定性,从而使油滴重新合并以及在岩石表面上粘附机率大大减少,导致相渗曲线右移现象,即向水润湿方面移动,表明残余油饱和度下降。 (6)表面活性剂能吸附到结构性原油的某些组份上,并减弱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使原油粘度下降。 综上所述,表面活性剂主要作用在油水界面处及岩石表面处,即在油水界面处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二者的共同作用提高采收率。以一单元体表征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流动过程。 考虑一单元体,如图所示,宽为b ,高为H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流速为v w ,含水饱和度为S w ,表面活性剂浓度为C 。则 d t 时间内流入单元体中的表面活性剂量为:w v bHCdt d t 时间内流出单元体的表面活性剂量为:()d d d w w v C v bHC t bH x t x ?+? d t 时间内单元体水中表面活性剂增量为:()d d w S C bH x t x φ?? d t 时间内单元体中表面活性剂吸附量为:d d A bH x t x ?? 其中,A 为单元体中表面活性剂量。 根据物质平衡条件:流入量?流出量=水中表面活性剂增量+吸附量。其中,水中表面活性剂增量为单元体中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的量,作用在油水界面处;吸附量为吸附在岩石表面及结构性原油的某些组分上。二者共同构成了表面活性剂在单元体中的滞留量。根据此物质平衡条件,可得方程: ()()d [d d d ]d d d d w w w w v C S C A v bHC t v bHC t bH x t bH x t bH x t x x x φ???-+=+??? 化简得: d w v bHC t d x t

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性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极性与亲液性迥然不同的基团部分,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类。在水中解离后,生成憎水性阴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四大类,具有较好的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 磺酸盐(R—SO-3M+) 把在水中电离后生成起表面活性作用阴离子为磺酸根(R--S03)者称为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烷基磺酸盐、α-磺基单羧酸酯、脂肪酸磺烷基酯、琥珀酸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石油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甘油醚磺酸盐等多种类型,其中比较重要和常用作洗涤剂的有下列几种。 (1)烷基苯磺酸钠(LAS或ABS) 烷基苯磺酸钠通常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其早期产品为四聚丙烯苯磺酸钠(ABS),生物降解性差,60年代各国相继改为生产以正构烷烃为原料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苯磺酸钠去污力强、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原料来源充足、生产成本低,在民用和工业用清洗剂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2)α-烯烃磺酸盐(AOS) 成分较复杂,随工艺条件和投料量不同成分有变化。α—烯烃磺酸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洗涤剂,尤其是在硬水中和有肥皂存在时具有很好的起泡力和优良的去污力。由于它的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小以及性能温和的优点,在家庭和工业、清洗中均有广泛的用途。常用作个人保护、卫生用品、手洗餐具清洗剂、重垢衣物洗涤剂、毛羽,毛清洗剂、洗衣用合成皂、液体皂以及家庭用和工业用硬表面清洗剂的主要成分。 (3)烷基磺酸盐(AS和SAS) 仲烷基磺酸盐结构式为R--CH--R',缩写名称为SAS,国内商品名为601洗涤剂,是一种具有很好水溶性、润湿力、除油力的洗涤剂。烷基碳原子一般为C14~C18,以C15~C16去污方最强。其去污能力与直链烷基苯磺酸(LAS)相似,发泡力稍低,是配制重垢液体洗涤剂的主要原料。 (4)α—磺基单羧酸及其衍生物(MES) α-磺基单羧酸本身不具有表面活性,但通过酯化或酰胺化生成的衍生物具有表面活性,如CH2—C--OC12H25等。其中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后得到的商品称为α-磺基脂肪酸甲酯,简称MES,MES是近年来开发生产的一种由天然油脂为原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有利于环境保护,使用安全而且去污力强。它还是优良的钙皂分散剂,它与肥皂配合使用可弥补肥皂不耐硬水会形成皂垢的缺点,因此它是液体皂的主要成分。它对油污有很强的加溶能力,而且毒性低安全性好,因此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新品种。但应防止其在碱性介质中水解失效。 另外,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还有石油磺酸盐,是20世纪50年代开发出来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价格低廉,界面活性高,是到目前为止矿场生产中应用最广、现场实验中采用最多的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界面活性、乳化性、抗盐性、复配性及产品稳定性等方面。石油磺酸盐用作驱油剂有如下优点:(1)界面活性强,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 m N/m以下;(2)原料来源广,产品与原油的配伍性好;(3)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竞争力强。但石油磺酸盐产品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易与高价阳离子形成沉淀物;(2)易被粘土表面吸附,吸附损失量较大。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加入很少即能明显降低溶剂(通常为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憎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精细化学品。在结构上至少存在亲水基和疏水基两种基团,一个分子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亲水基,多个疏水基。 分类:(1)按离子类型分类: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阳离子、两性(2)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常见阴离子、阳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中英文名、简写及结构 (1)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或LAS) ; (2)阳离子:苄基三甲基氯化铵:Benz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TMBAC) (3)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rimary Alcobol Ethoxylate (AE或AEO) R-O-(CH2CH2O)n-H (4)两性:十二烷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 (BS-12)C12H25-N+(CH3)2CH2COO-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芳烃的生产过程: a.以烯烃为烷基化试剂合成长链烷基苯: 反应历程:(质子酸做催化剂)R-CH=CH2 +H+=R-+CH-CH3 (以AlCl3作催化剂) HCl + AlCl3 = Hδ+-Clδ-·AlCl3 RCH=CH2 + Hδ+-Clδ-·AlCl3 = R-+CH-CH3…AlCl4- 之后反应: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一、产品简介 石油磺酸盐是表面活性剂驱油中使用的常规产品之一,在国内外三次采油的矿场工业化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石油磺酸盐是以石油馏分为原料,经过磺化后得到的产品。由于石油馏分中的组成与石油的组成十分相近,因此,得到的产品与原油有很好的匹配关系,在与原油的增容与乳化和实现超低界面张力方面,比其它表面活性剂都具有十分明显和独特的效果。石油磺酸盐的原料中含有原油浓缩的酸性组分,经过碱中和后生成天然的皂化活性物,因此,即使在实际应用中不加碱也自然具有“协同效应”。石油磺酸盐作为化学驱油剂具有活性效率高,界面活性强,能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特点;与原油配伍性好,水溶性好,耐温性好,具有一定的抗盐性;适合中等温度和矿化度的砂岩油藏。该产品的原料来源广,产于油田用于油田,成本较低,是迄今为止产量最大、研究工作和现场试验中采用最多的表面活性剂。 我公司根据目前石油磺酸盐产品的质量问题和不稳定问题,开发出了精细切割石油磺酸盐,分子量变窄,质量变好。并根据不同原油的品质,生产出了环烷基石油磺酸盐、芳基石油磺酸盐和烷基芳基石油磺酸盐 等特种产品,提高了石油磺酸盐的针对性和表面活性。根据不同油田的条件,设计生产了烷基碳数为C14 ~C18的石油磺酸盐,可与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因而可以满足不同油田三次采油的 需要。 三、产品指标 不同结构和性质的石油磺酸盐性质如下: 石油磺酸盐产品指标 产品编号石油馏份 °C 活性物含量 (%) 当量 未磺化油 (%) 无机盐 (%) Petross-150 130-150 50 280 ≤35.0 ≤10.0 Petross-280 268-279 50 350 ≤35.0 ≤10.0 Petross-340 332-340 40 400 ≤35.0 ≤10.0 Petross-360 359-361 35 450 ≤45.0 ≤10.0 Petross-500 390-500 35 500 ≤45.0 ≤10.0 四、产品特点 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原料主要是十二烷基苯精馏副产物——重烷基苯,经磺化、中和后得到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烷基碳数为C14~C16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可与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因而成为重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可分别与石油羧酸盐、生物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支链烷基苯磺酸盐进行复配,提高驱油体系性能,达到良好的驱油效果。该系列表面活性剂在浓度 范围为0.05%-0.3%(质量分数)较低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