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真实性和完整性_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_张成渝

真实性和完整性_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_张成渝

真实性和完整性_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_张成渝
真实性和完整性_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_张成渝

史学研究

“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

张成渝,谢凝高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世界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文章指出,“真实性和完整

性”原则是体现世界遗产传承人类文明、反映自然界演化史两项重要使命的根本保证。因此,它们对于中国的

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双重世界遗产泰山为例,列举了现实中世界遗产地内违章

建筑和新增建筑日益增多对遗产地历史环境风貌的破坏,并因此指出,以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为依据,立足于

当前实际,拆除违章建筑,严格限制新增建设项目,是实现世界遗产的价值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泰山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3)02-0062-07

收稿日期:2002-06-25

作者简介:张成渝(1976— ),女,河南洛阳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博士生。

基金项目: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重点研究项目(文物重点150010)资助课题。2002年初,我国世界遗产武陵源因城市化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而遭到联合国“限期整治”的警告。为了拯救风景区,保住其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地位,恢复世界遗产的原貌,当地政府决定将景区内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全部拆除。有关方面预计,为此需花费至少十亿元,比由这些建筑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出数倍。[1]2002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建设性破坏等现象,超容量开发和过度利用已经威胁到这些珍贵世界遗产的完整与真实。[2]

我们可以暂时不考虑对遗产非遗产建筑拆除的经济意义,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花这笔钱?根据联合国对世界遗产的认定标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武陵源申报世界遗产地的时候并不存在上述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那么,如此大量的建筑为什么就在短短几年间(19922001)出现在世界遗产地了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必须明确为什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U NESC O W orld He ritage Com mitte e )一定要这样要求并促成环境治理,又是以什么为标准衡量已有的世界遗产保护情况的?

简言之,是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世界遗产申报的成功,绝不意味着该原则作用的终止;恰恰相反,该原则作为所有世界遗产地保护的核心精神,在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全程中都将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1.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真实性和完整性(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是关于世界遗产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在《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①

(1977,1980,1997)(简称《行动指南》)中对其有明确规定。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

1.1 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V enice Charter ,1964)中,之后在欧洲社会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当时主要适用于欧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世界遗产领域内关于“真实性”的解释最初见于《行

第40卷第2期

2003年3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 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 .40,No .2Mar .2003

63

 第2期张成渝等:“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

动指南》,比较详细的解释见于《奈良文件》①(Nara Document,1994)和《行动指南》中。《奈良文件》第13款指出:“想要多方位地评价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其先决条件是认识和理解遗产产生之初及其随后形成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意义和信息来源。真实性包括,遗产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质,利用与作用,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有关`真实性'详实信息的获得和利用,需要充分地了解某项具体文化遗产独特的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层面的价值。”文化遗产真实性的保持还在于,“不同的文化和社会都包含着特定的形式和手段,它们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构成了某项遗产”[3]。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行动指南》(第10版,1997)第24段指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应符合《世界遗产公约》所说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至少一项标准和真实性标准”,每项被认定的项目都应“满足对其设计、材料、工艺或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的检验”②。

1.2 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意味着未经触动的原始条件,主要用于评价自然遗产,如原始森林或野生生物区等。完整性原则既保证了世界遗产的价值,同时也为遗产的保护划定了原则性范围。《行动指南》对自然遗产的完整性有如下的界定(第44段b):

(1)对于表现地球历史主要阶段的重要实证的景点,被描述的区域应该包括在其自然环境中全部或大多数相关要素。例如,一个“冰期”地区,应包括雪地、冰河以及切割图案、沉积物和外来物(例如冰槽、冰碛物、先锋植物等);一个火山地区,应包括完整的岩浆系列、全部或大多数种类的火山岩和喷发物;

(2)对于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动植物群落进化和演变中重大的持续生态和生物过程的重要实证的景点,被描述的区域应该有足够大小的范围,并且包括必要的元素,以展示对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护发挥关键作用的过程。例如一个热带雨林地区应包括一定数量的海平面以上的植被、地形和土壤类型的变化、斑块系统和自然再生的斑块;

(3)对于有绝佳的自然现象或是具有特别的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的区域,应包括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并且包括那些对于保持区域美学价值起着关键作用的相关地区。例如,一个景观价值体现在瀑布的景点,应包括相邻集水区和下游地区,它们是保持景点美学质量不可分割的部分;

(4)对于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自然栖息地,景点应包括对动植物种类的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景点的边界应该包括足够的空间距离,以使景点免受人类活动和资源乱用的直接影响。已有的或建议的被保护区域还可以包括一些管理地带,即使该地带不能达到第44段a提出的标准,但它们对于保证被提名景点的完整性起着基础作用。例如,在生物储备景点中,只有核心地区能够达到完整性的标准,但是其他地区(如缓冲地带和转换地带)可能对保证生物储备的全面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着完整性的考虑,也应将之纳入景点范围之内。

不难发现,上述对自然遗产完整性的解释,是以涵盖与自然遗产密切相关的周边空间范围为要旨的。笔者认为,自然遗产完整性的保持,还应该有景点和周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内容不被随意增添或删减的涵义。

2.“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的应用与完善

2.1 基本的应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自然遗产的完整性

通过有关文件,尤其是《行动指南》中对“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的引用,不难发现两个原则表现在定义上的,与遗产类型的对应关系:真实性原则———文化遗产,完整性原则———自然遗产。究其原因,这种状况的存在与两原则各自产生的背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行动指南》作为对《世界遗产公约》进行解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W orld Heritage Center)1994年11月在日本召开“世界遗产公约真实性原则奈良

会议”(the Nara Conference on A uthenticity in relation to the W o rl d H eritage Conventio n)时发布。

64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释、操作、实施的蓝本,最初将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罗马中心,ICOR O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 OMOS)和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分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评定的主要依托机构。立足于机构自身的特性,两类遗产的评定标准便表现出各自学科(文物博物馆学和生态学)领域内很强的特点。不可否认,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在《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后的若干年内,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评定和保护监督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将以上两个原则截然分开是不合适的,于是,将两层涵义结合运用成为发展的必然。

2.2 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事实上,世界遗产事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对它们的评定、评价与保护常常要涉及真实性和完整性两个方面。

首先,关于自然遗产的真实性问题。例如,以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内容之一的自然遗产地,近年来被强调要谨慎对待外来物种的引进问题。我国云南滇池水葫芦的蔓延及其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与此相对应的是,本地物种的缺失与恢复也已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热点。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现已完成初期试验性地恢复灰狼在公园内的存在,借以恢复过去为保护农畜、消灭灰狼之前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些事例均体现出对自然遗产生态系统真实性(不人为增加,也不人为减少)的关注与维护。

其次,文化遗产也存在完整性的问题。一是范围上的完整(有形的)。建筑、城镇、工程或者考古遗址等应当尽可能保持自身组分和结构的完整,及其与所在环境的和谐、完整性。二是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无形的)。如我国的明十三陵,作为中国陵墓文化的一组典型代表,它们具有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以及相应地体现在地理位置上的相互关联性。最简单地说,十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组团,十三处缺一不可。再如泰山,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诵文化的同为一体。结合登山线路格局的变换,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突出了文化遗产伴随实物而来的概念上的完整性。

2.3 对“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的补充完善

首先,《行动指南》明确提出过“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第24段)的概念。1996年“关于提名世界自然遗产的总体评价原则和标准”的专家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将完整性条件应用到自然和文化遗产上,为确认和评价世界遗产制订一种通用的方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意见书》(《IC OMOS Position Paper》) (简称《意见书》)中说,“希望简单地把适用于自然景点的完整性条件简单移用到文化财产的想法是不明智的。虽然如此,完整性条件表达出整体上(对文化遗产的)接近,它比真实性原则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更相关,更有意义。作为一个概念,`完整性'适用于自然遗产,它同样平等地适用于文化遗产”[4] (P44—45)。《意见书》还举例,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刚刚订立和1975年正式实施期间,一份关于“美国历史纪念地提名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使用标准”的文件中,术语“完整性”作为一个决定性因素被专门使用。[5]可见,通过完整性原则判定文化遗产并不是一个近年来才出现的概念。《威尼斯宪章》中的有关论述也值得一提,在“修复”一节第十四条指出,“古迹遗址必须成为专门照管的对象,以保护其完整性”[6](P162—165)。

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作为自然遗产“完整性”原则的发源地,如果我们探究一下其早在1974年认定的国家公园①标准,便不难发现,对以自然环境见长的国家公园来说,最需要注意的还是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标准(1):……具有优美景观、特殊生态或地形,有国家代表性,未经人类开采、聚居或建设;标准(3):……限制工业区、商业区及人类聚居开发,禁止伐木、采矿、设厂、农耕、放牧及狩猎等行为,以有效地维护自然景观及生态平衡;标准(4):保护现有的自然状态,准许游人在一定条件下进

入,可作为现代及未来的科研、教育、游览与启智的场所。[7]而从排除人为因素影响的特定角度考虑,无论是自然遗产的完整性,还是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实际上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么,一味完全按照《行动指南》和《奈良文件》上的界定来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都是机械的,不足为道的了。

2.4 中国对“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的引申

自然遗产的评价与保护需要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文化遗产亦然。如果遗产地本身融会了自然和文化双重特性,自然而然地,“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便将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这方面,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堪称典型。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源自古代的名山大川,大致相当于国外的国家公园。[8]与国外国家公园相比,我国的大部分风景名胜区具有山水美景之胜与历史文化积淀相融合的鲜明特点。《世界遗产名录》认可了我国将“风景名胜区”译为“风景与历史名胜区”(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的做法,这充分反映出国际社会对此特点的认同。因此,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和保存必须根据我国的特色,走“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相结合”的道路。

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与中国几千年来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观念也是相一致的。我国古代名山大川里有限的体验性服务设施———道路、桥梁、亭阁、寺庙、摩崖石刻等人工建(构)筑物都要以自然为主,“点缀得宜,不掩其胜”。

事实上,考虑到175个《世界遗产公约》签(缔)约国遗产类型的多样化,世界遗产委员会1992年通过了“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s )这一项目,认定文化景观“包括了自然和人类相互作用的极其丰富的内涵”,并对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事项在《行动指南》进行了说明。这可视为一个新观点的得到认可的突出,此观点为: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不是简单的自然+文化,而是自然与文化交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我国的庐山于1996年以“文化景观”的身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以泰山为例

如果说,由于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强制规定性,造成了国内不少遗产申报单位不得不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那么泰山索道扩建、水洗“三孔”、陕西秦始皇兵马俑上市和武陵源被亮“黄牌”等一系列事件,则向我们发出这样的疑问,申报单位,尤其是申报成功之后的世界遗产单位,究竟懂得不懂得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要不要继续遵循这项原则?面对“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的严格把关,相比于遗产申报过程的相对短期,围绕遗产本身的保护事业则显得任重而道远,并且这项事业的进行也不应以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与否这一标志性事件为转折。因而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愈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泰山是中国第一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单位之一,为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封建时代许多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自古就有“五岳独尊”的说法。历代名士文人登临泰山,留下了无数千古流传的名篇。泰山碑刻数量之多,有“碑碣如林,石刻成群”的说法,这些都体现出泰山极高的文化价值。泰山北侧的寒武系地层古老的泰山变质杂岩同时为其赢得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地位。1987年,联合国世界遗产考察专家们登上泰山,深深地被泰山人文遗存和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所倾倒,赞叹道:“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意味着中国贡献了一种特殊的、独一无二的遗产,它使国际自然遗产协会的委员们大开眼界”①。

2000年8月2日,中国十四位著名专家教授和院士就泰山索道扩建工程一事,联名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停建。泰山的保护问题借此重新引起了业内人士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

索道对泰山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破坏地形、破坏植被与生态、破坏景观环境上。(1)月观峰峰面1 3被炸,破坏地形1.9万平方米,远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能看到被毁峰面;(2)大面积炸石毁林,破坏了本来就很少的原生植被,影响了泰山景观的多样性(diversity ),也对植物群落产生一定的影65 第2期张成渝等:“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

响;(3)索道沿线的地面,砍伐森林,占用大片土地作为站场,修公路接通下站,毁掉大批树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环境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了视觉的污染。[9]

泰山岱顶是我国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超载旅游、错位开发,进而导致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大量旅游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破坏了环境的真实性,还破坏了自有封禅活动以来赋予岱顶的“仙境”的氛围,进而打破了泰山封禅文化于无形中的完整性。其次,建筑物立身之处,植被、微生物所依附的地表层不复存在,微生态环境、生物链受到扰动,自然环境的完整性被打破。大量宾馆产生的垃圾问题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使岱顶的原有风貌极大地丧失。

4.案例的启示及相关思考

4.1 启示

“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对已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单位仍然具有深入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价值。泰山的城市化和索道扩建工程已经给这个双重世界遗产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生态破坏。与泰山问题类似的武陵源,因为“设施泛滥”(包括交通、住宿、饮食、索道、观光电梯等)已受到警告,并“限期整治”;泰山也即将面临同样的尴尬。从上述的实例可以看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在保护世界遗产地过程中始终是衡量的标准,也一直发挥着有效的监督作用。

4.2 世界遗产问题的相关思考

本文涉及到的有关世界遗产相关概念和理念可由图1得到说明:

(1)图中申报世界遗产的前提是项目自身具有突出的世界级价值。

(2)遗产地的重建景观必须根据完整和详细地描述了原有景观的资料,并且没有丝毫臆测成分才可以被采纳(《行动指南》第24段)。重建景观是否符合“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需经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

的论证小组进行慎重的考察和评价。①遗产担负着“过去”,还需真实、完整地传承给“未来”。

(3)现有的世界遗产单位在申报成功之后为了追求短期效益,无序开发,乱搭乱建,将有被列入《濒

危世界遗产名录》(List of World He ritage in Dange r ),并进而取消其“世界遗产”资格的可能。②所以,已荣

膺“世界遗产”称号的单位也必须树立正确的遗产保护思想,切实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已经出现违章建筑返潮事实的单位,应以国外此类事例为镜鉴,拆除违章建筑,还遗产以本来的面目。

5.结 论

世界遗产作为一项全人类共同关心的事业,目前在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大发展这一复杂环境下的种种冲击和考验。地区经济要发展,旅游业被寄予了厚望。然而,“遗产”一词本身折射出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告诉我们———当代人承担着更多的厚望与责任,将遗产的“过去”传递给“将来”。因此,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的世界遗产(以及更多的国家级遗产)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和自然演变发展史这一载体的身份;如果更多的部门和机构能以“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衡量现阶段在遗产地的所为;如果当代人勇于承担更多的(同时也是必要的)责任,我们便能投诸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现实难题以更多的理解。

当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迅速扎根于各国政府和广大民众心中的趋向化理念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世界遗产乃至国家遗产作为一种风景名胜或文化资源,同样也应遵循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利用的理念。科学地处理遗产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66①②《公约》第11条第4款规定,在出现下列情况时,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这些情况包括:遗产的蜕变加剧;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侵入;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计划造成遗产消失的威胁;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遗产的破坏等等。截止2002年6月29日,全球已有27个国家的33处遗产地被列入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印度的亨比古迹群(Hampi Monu ments ),两座浮架桥梁的兴建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危及遗产的完整性,于1999年11月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巴西的伊瓜苏国家公园(Iguacu National Park ),1999年3月,当地居民有关评价标准的问题,有必要另作专门讨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图1 世界遗产申报、保护流程图

Fig .1 the flow chart of the appl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遗产资源能够世代传承、永续利用,这无疑应是实现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平等地享有遗产价值原貌知情权的唯一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 陶世安.武陵源获黄牌的警示.人民日报海外版[N ],2002-01-08(2).

[2] 卢新宁,杨雪梅.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N ].人民日报,2002-04-30(2).

67

 第2期张成渝等:“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

68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4] ICOMOS POSITION PAPER.Report of the Global Strategy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Expert Meeting[C].Amster-

dam.The Netherlands.1998.

[5] HEINE,C.W.,1974,Suggestion C riteria for United States nominations of cultural areas to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and

a list of po tential United States nominations.Memorandu m from Chief,Division of Historic and Architectural Surveys,to As-

sociate Director,Profess ional Services,US Depart ment of the Interior,National Park Service,Washington,DC,USA.

[6] 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A].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3.

[7] 潘江.国家公园析义[J].风景名胜,1999,(5):16-17.

[8] 谢凝高.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复兴山水文明[J].中国园林,2000,16(68):36—38.

[9] 张成渝,谢凝高.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J].人文地理,2002,17(1):4-7.

The Principles of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ZHANG Cheng-yu, XIE Ning-gao

(T he W orld Her itage Rese ar ch C enter,Sc hool of Envir onmental Sci enc e,Peking Uni vers ity,Beijing 100871)

A bstract: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s of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world heritage in China.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the principles basically make sure for the world herita ges to achieve to pass on human's civilization fr 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and to show natural evolvement histor y.They bring important guiding role and actual mean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in China.Taking the mixed world heritage Mount Taishan for example,the article lists the bad effect on heritage's historical surr oundings due to the constructions out of regulation and ne w constructions.Conclusively,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principles of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it is the main way now to achieve world heritage's value pass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utilized durably by demolishing the constructions out of regulation and strictly limiting new constructions. Key words:W orld heritage;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Mount Taishan

(责任编辑 刘曙光)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范文示例]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范文示例]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人们要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子孙后代享受这些文化遗产。以下是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 __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外国的一些东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习,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小学生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难道说,以后我们吃粽子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后代,这是韩国的节日吗?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虽然立场不同,却不曾相互诋毁和排斥,每个学派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的文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开发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到目前中国已有48处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就目前来说,一些文化遗产是及其脆弱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我国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及原因保护与开发开发转变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自1987年至2015年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8。名列第二,仅在意大利之后。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纵观中国所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它们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特色,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如此丰富,如何对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最大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推广与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促使人民去了解我们身边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

如何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 序号姓名课程名称学院专业提交时间授课教师 欧洲文明与世界 遗产信息工程学院电子 信息工程专业 2014.4.23 如何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 学习了欧洲文明与世界遗产这一科目我颇有感悟,世界遗产是我们全人类 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它,下面我来谈一谈如何才能保护 好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应该保护好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 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 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 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比如说北京的 旧城整体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能否落实是 关键。政府必须下决心坚决遏制住旧城内目前依然十分强劲的房地产开发势 头,切实加强对故宫缓冲区的保护,切实落实对旧城实行“整体保护”的原则, 真正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然后,遗产保护法的确立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地方的遗产地存在管理 部门分散、各行其是的现象。我们应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抓紧研究遗 产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机构和 科研机构。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 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遗产地的专项立法应加快步伐,使遗产保护真 正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我们还应该对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在这方面,我们应 尽快“与世界接轨”,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 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应限定每天的参观人数,更新“单 纯追求门票收入”等陈旧管理理念。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应在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放宽眼界,大胆决策,逐步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改变公益性管理单位 差额补贴的经济运行方式,保护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保护 与眼前利用间的矛盾。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保护技术的提高。我国遗产地的高层管理人才以及专 业技术人员缺乏,保护技术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遗产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探索 适应我国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 分数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文化遗产的定义, 与“文化遗产”的“泛概念”不同, 从保护的角度看, 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从1972 年到现在, 一直在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 其保护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72 年开始到现在, 以实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为主的、偏重于物质文化的保护; 第二阶段, 从1989 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开始到现在, 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主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文件及其背景来看, 这两个阶段的保护, 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紧密联系, 具有高 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影响世界文化走向的深刻意义。 一、物质文化保护的背景及其意义(1972 年———现在) ( 一) 世界遗产保护的提出和经济文化背景 20 世纪是科技革命的辉煌世纪, 也是“全球化”重新启动 的世纪。世界各地为了发展经济, 攫取资源, 破坏自然, 正如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在地球上许多地区, 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说明人为的损害的迹象: 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达到危害的程度; 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适当的扰乱; 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 ??”*)。另一方面, 经济建设对文物的破坏, 比战争更为恐怖。比如60 年代, 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了阿旺斯水坝, 致使两座千年神庙毁于一旦。据统计, 当时所毁掉的文物古迹数量大大多于两次世界大战所破坏数量的总和。人类为了自己这一代的所谓“幸福”, 恣意蹂躏自然、毁灭文物。面对残酷的事实和严峻的局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发布的5 个月之后, 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08 ( 二) 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价值 《公约》规定保护的对象是“文化遗产”和“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是: 文物、古建筑群、历史遗址, 这些显然是物质的。后来在实践中又添加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显然是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角度提出的。凡是有条件评 上的, 都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平时所说的“世遗”, 指的是 这类名录。以下对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 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的性质、价值作阐释。 1.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三方面。如我国被列入的有拉萨布达拉宫、安徽古民居建筑、苏州古典园林、曲阜孔府、孔庙、孔陵等, 这是属于建筑群;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这是属于遗址、文物;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属于历史遗址。这些文化遗产, 无论是雕塑、雕刻、建筑, 都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 都是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从历史、文化、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历史遗址则有人类学、人种学的价值。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莫高窟作了以下的价值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 窟的492 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 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 展 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敦煌壁画是世人公认的“墙壁上的图书馆”, 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中国威胁论”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在, “文明冲突论”也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2.世界自然遗产指具有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自然遗产的保护具有保护物种、地理地质结构价值, 还有自然审美价值。例如中国的九寨沟、武陵源、黄龙风景区等。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 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满足上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 可列为“双遗产”。“双遗产”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的价值观念。《公约》中本来没有“双遗产”,“双遗产”是我国泰山的自然美和我们祖先智慧相结合而对世界遗产作出的贡献。1987 年, 中国泰山申报世界遗产, 5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协会副主席卢卡斯先生来泰山考察, 发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 有古建筑群20 多处, 历史文化遗迹2000 多处, 还有 福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不断出现的问题,不断凸现的矛盾和不断涌现的挑战,将时间撕裂成一块块“碎片”,甚至一天之内要几次“脑筋急转弯”。如果不能针对闪过的想法及时停下来思考,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静下来反思,就会陷于疲于应付,不堪重负的境地。城乡建设大规模展开的时期,必然是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只有“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夯实基础,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困难的情况下,深思熟虑,心中有数,底气充足,在紧急的情况下,头脑清醒,敢于直面,坚守底线。 “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的工作方法,需要持之以恒,读书,思考,写作,归纳,早已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无论是在考察途中的汽车里,还是在往返的飞机上,特别是每天晚上静坐书桌前,以电脑为伴,将考察的感想,调研的体会,阅读的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一次次思绪的梳理,认识的深化。长期下来,居然积攒下上千万字的记录,包括论文,报告,访谈,提案,林林总总,其中既有“一吐为快”的真实感受,也有“深思熟虑”的肺腑之言,还有“临阵磨枪”的即席表达。将他们汇集起来,既是一个时期实践经验的点滴记载,也是一个时代文化遗产事业的综合记实,还是一个保护工作者不惜生命的心灵写作。 北京时间2014年6月22日15时19分,从卡塔尔首都多哈传来喜讯,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分钟后,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也顺利通过评审。作为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保护与申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格外激动和自豪,2015年5月5日,从文化遗产保护现场又传来好消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竣工,看到“前方”传来修复后的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造像影像,我激动不已。 在保护世界遗产亚洲研讨会上的讲话P10 今天借这个机会,谈两点意见。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在世界遗产全球战略中,能力建设始终排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保护与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大量既有远大抱负,又懂科学规律,还有奉献精神,能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并能持之以恒为世界遗产事业奋斗终生的人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世界遗产人才培养工作,将同北京理工大学等各大高校、有关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人才,为我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全球战略的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大环境。中国高速发展的综合国力,文明古国的重要地位以及现有人才条件和工作基础,都决定着中国应当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国际社会,我们期待理工大学文化遗产系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今天到会的不少外国朋友将在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到北京和山西的文化遗产所在地进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意义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先人留下来的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遗产,它们都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保护它。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各国又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文化遗产呢?法国,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它有着举世闻名的名画《蒙娜丽莎》等各种文化遗产。早在1830年,法国就有文物保护方面的立法。100多年来,法国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法规体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有法可依,依法进行。法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许多保护性的条例与法规,著名的如法国的“马尔罗法”通过相关法律确定了政府这一主体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绝对保护权。且为了保证保护区的地位,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分级别的列入保护名录,针对不同级别的文化遗产,在保护、改造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也各不相同。如巴黎的第一个保护区马雷街区,在对建筑进行登录时,就分为文物级和历史名录级,而对于较高级别的文物级,政府要求业主与其之间遵守特定的协议,且在维护补贴、税收等方面也与历史名录级享受不同优惠政策。 除了有完善的法律保护之外,我个人认为法国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保护得那么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部分群众都有着一颗保护文化遗产的心。在对文化遗产地区进行旅游规划和开发管理时,常常有各种民间保护力量的参与,如民间保护组织、投资者、学者、当地社区居民、手工业者等。这些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往往在前期规划与后期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共同形成的组织也可以站在多个利益群体的角度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综合保护和开发,最大程度上减少各方利益冲突。例如埃菲尔铁塔的修建以及卢浮宫的金字塔形透明屋顶,在建造时就受到群众的很大意见及反对。在修建埃菲尔铁塔时,甚至有人扬言如果埃菲尔铁塔真的修建好,他将永远离开这座城市,但事实上那人并没有离开,反而每天都去塔上的咖啡厅喝咖啡。卢浮宫的金字塔形屋顶也受到人们的很多争议,他们普遍认为在卢浮宫这样古色古香的建筑旁建起这样具有现代特色的东西根本是不可理解的,但最后这个的建起却给卢浮宫的人流控制等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有法语是被誉为是最美的语言,法国人都很重视法语,如果外国人地法语说得不好,他们可能会认为你在侮辱他们。从上面我们看到,虽然人们的反对并不是完全的正确,他们反对的东西的建成却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他们这种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又从中反思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情况,然后进行学习改进。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还比较健全,管理部门也很权威,如文化局、规划局等。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存在两个差距,一是理念的差距,一是做法的差距。理念的差距尤其表现在我国在对文化遗产改造利用中常常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遗址基础上进行重建时也是坚持修新如旧的原则。无论是修旧如旧还是修新如旧,都是作假,因为无论是现代的材料、工艺还是工匠都无法与古代相提并论。修新如旧常表现在外观形象上的如旧,这从短期来看,可以营造文化环境,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但是从长期来看,从文化的保护角度,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对后人的欺骗,对历史的欺骗。同时,这些原则也限制了当代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国家也没有大力的将保护文化遗产这一意识灌输到人们中,造成观念上的缺失,同时某些地方政府为了一时的利益,毁坏文化遗产建筑等,建立商业区,修建住房等,从而获取利益。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负的义务,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载,为我们下一代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以后的人生的启发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其背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1号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

浅谈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

浅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寸带兴 保山学院中文系09级文秘班(090120124)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继承好,而且要保护好。鉴于现今人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标准及定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存在的矛盾,解决的办法等几个问题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谈几点认识。 参考文献:【1】王晓玲: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开发之间的关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4月 【2】路君:岂能让文化遗产成快餐—破解文化遗产管理与经营的难题 【3】单霁翔: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上)北京规划建设68、69. 【4】单霁翔: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下)北京规划建设107、108. 【5】马自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M】中国文化遗产.2005:第六期.6 中文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继承好,而且要保护好。鉴于现今人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的含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存在的矛盾,解决的办法等几个问题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谈几点认识。 主题词: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遗产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包括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积极遗产指死者生前个人享有的财物和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债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益等。消极遗产指死者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世界文化遗产则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缔约国,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称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标准及各种遗产的定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首先必须具备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具有明确的定义和供会员国提名及遗产委员会审批遵循的标准。 1.文化遗产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一、前言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拥有众多光辉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拥有典型性的地质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类型、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瑰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濒危物种栖息地,这些自然遗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对本国世界遗产的认定、发掘、保护、科研、教育、宣传和传承负有神圣的责任;在推动保护世界遗产的事业中,中国也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持久生命力,促进遗产地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2.1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世界遗产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人类自然和文化财富的新认识。它使我们的视野超越了“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传统概念,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自然资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和大自然赋予的瑰丽神奇的景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指的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普遍突出价值、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 1、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帶。 2、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

Cultural routes(or cultural itinerary)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conservation of world heritage in recent years.The articl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outes systematically,and compare the cultural routes concept with 'heritage corridor' which have been prevailing in America for years.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two concepts in Chinese context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The article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use the two concepts as reference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gion planning.【Key words】cultural routes;world heritage:conservation;heritage corridor;cultural landscape 近年来,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动向之一就是所谓“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 or cultural itinerary)。2003年以来,有关这一动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极为引人注目:一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03年3月17日至22日召开的会议上,委派ICOMOS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文件《行动指南》(下简称《公约》)的新一轮修订作出计划,其目的就是加入有关文化线路的内容;二是又一条文化线路的重要部分——阿根廷的科布拉达?德?胡迈海卡(Quebrada de Humahuaca)山谷进入世界遗产名单。此前,继1993年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西班牙部分以后,已有多条文化线路的重要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文化线路已经成为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界的热点之一。 本文拟扼要介绍“文化线路”这一较新的世界遗产保护动向,并把它和在美国已经形成多年、国内已经有介绍的遗产廊道保护方法做一些比较,最后再结合我国国情做初步讨论。 一文化线路发展历程 国际上开始重视自然和文化保护相结合的标志是1968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遗产保护”白宫会议,该会议呼吁保护世界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遗产,这是公开发表的官方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合二为一的最早声音之一。1972年UNESCO签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一起作为具有普遍价值的遗产加以保护。与这一权威公约及其不断修订的《行动指南》并行的是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经典文献,其核心趋势就是对历史环境越来越强调和保护范围的日益扩大:从单体到街区,由街区又扩大到城镇。又进而兼及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遗产区域(heritage area)。这些都构成了文化线路概念发展必不可少的背景。 对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线路保护得比较早的要数美国,美国人对户外运动的偏好、对自然保护觉醒较早、国家历史相对较短等诸多因素促使美国很早以来就重视文化景观作为整体的文化意义,注重自然和文化保护的结合,这种结合中最基本的作法之一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游道(trail)把自然和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形成绿色通道,逐渐发展形成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其较早的实例如1980年代指定的伊利诺斯和密歇根运河(Illinois and Michigan Canal)国家遗产廊道等。 在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同时,西班牙就宣布它愿意邀请有关专家对文化线路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批准下,1994年,西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 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1、折叠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折叠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 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折叠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 年月日

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滚滚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滔尽了多少是非成败,却在无意间留下了它走过的痕迹。宏伟的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在闲暇时欣赏的对象,更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我们除了使用它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描述,来论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无庸讳言,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法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头。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颁布于1840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宪法。此后,1887年又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保护法,即《纪念物保护法》。这部法律明确重申了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与标准,并组建了一个由建筑师组成的古建管理委员会,负责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选定及保护工作。1906年,又通过了第一部《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到了法律保护范围之内。但现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所遵循的法律规则,基本是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和1930年颁布的《景观保护法》。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已经包含了现行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在这部法律中,对文物所有者的权力,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准许国家直接对已经列入遗产名录的古建文物进行修缮。同时,对现有遗产进行登记造册,重要者还要列入保护名录。 1941年,法国将1913年制定的《历史古迹法》中与地下出土文物有关的部分独立出来,单独制定了一部《考古发掘法》,从而为后来的考古发掘提供了法律支持。此外,1962年通过的《马尔罗法》即《历史街区保护法》和在这一法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1973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一同构成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主要的法律防线。这些法律法规在后来尽管经历过无数次修改,但其影响力一直辐射至今。 当然,拥有完善而且系统的法律支持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严格地执行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 在法国的里昂,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12-16世纪建筑的古街巷区,区内有250栋“保护建筑”,如12世纪的大教堂等,大量的住宅、商铺古建筑构成了古老街区的历史风貌。在19世纪以后建设的建筑,在风格上也与古建筑十分协调,从而使整体风貌古色古香。这里不但保护了古老的文物建筑,还保护了后世不同时期建设与之相协调的其它建筑,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当初,政府为了保护这个历史街区,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地区活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先是对所有住宅进行整修,将上个世纪的纺织厂及工人的住宅作为历史景观加以保护,按原样整修,外部加以粉刷,室内加建厨房、卫生间,通过改善条件使其可以继续居住,留住了原来的居民。按着改善交通,围绕老城区修环路,建停车场截留外来车辆,减少古城区的交通量,只允许居住在老城区的人才可以开车进城;同时修地铁、红绿灯控制,减少地面交通,提高通行效率,而又不拓宽旧有古街道。 不难看出,法国里昂的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法令严格、新旧建筑共融、交通设施完善、生活习俗延续。在当前各地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困难重重的矛盾中,法国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检讨、启迪运作。 众所周知,法国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国度。塞纳河边的漫步,香榭里舍林荫下的低徊,酒吧里的慢酌,咖啡馆里的细语……还有在这里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他们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代表。或是有备而来,或是即兴表演,整个市区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这些艺术家尽情的展示着自己,向游人诉说着艺术的情愫。大多数法国人向来崇尚自由,他们追求更多的是生活的品质。法国的传统文化如此,现如今的法国亦如此。这种对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传承,与文化遗产的良好保护不无关系。可以想象,置身于如此具有文艺气息的建筑中,人的心性、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不断出现的问题,不断凸现的矛盾和不断涌现的挑战,将时间撕裂成一块块“碎片”,甚至一天之内要几次“脑筋急转弯”。如果不能针对闪过的想法及时停下来思考,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静下来反思,就会陷于疲于应付,不堪重负的境地。城乡建设大规模展开的时期,必然是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只有“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夯实基础,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困难的情况下,深思熟虑,心中有数,底气充足,在紧急的情况下,头脑清醒,敢于直面,坚守底线。 “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的工作方法,需要持之以恒,读书,思考,写作,归纳,早已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无论是在考察途中的汽车里,还是在往返的飞机上,特别是每天晚上静坐书桌前,以电脑为伴,将考察的感想,调研的体会,阅读的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一次次思绪的梳理,认识的深化。长期下来,居然积攒下上千万字的记录,包括论文,报告,访谈,提案,林林总总,其中既有“一吐为快”的真实感受,也有“深思熟虑”的肺腑之言,还有“临阵磨枪”的即席表达。将他们汇集起来,既是一个时期实践经验的点滴记载,也是一个时代文化遗产事业的综合记实,还是一个保护工作者不惜生命的心灵写作。 北京时间2014年6月22日15时19分,从卡塔尔首都多哈传来喜讯,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分钟后,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也顺利通过评审。作为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保护与申

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格外激动和自豪,2015年5月5日,从文化遗产保护现场又传来好消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竣工,看到“前方”传来修复后的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造像影像,我激动不已。 在保护世界遗产亚洲研讨会上的讲话P10 今天借这个机会,谈两点意见。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在世界遗产全球战略中,能力建设始终排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保护与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大量既有远大抱负,又懂科学规律,还有奉献精神,能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并能持之以恒为世界遗产事业奋斗终生的人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世界遗产人才培养工作,将同北京理工大学等各大高校、有关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人才,为我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全球战略的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大环境。中国高速发展的综合国力,文明古国的重要地位以及现有人才条件和工作基础,都决定着中国应当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国际社会,我们期待理工大学文化遗产系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今天到会的不少外国朋友将在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到北京和山西的文化遗产所在地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这是一次很好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希望通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感想

浅谈如保护我们的世界遗产 学习了“世界遗产导论”这门课,我对世界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对中国的一些申办成功的文化景观与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其中的一些景观和文化有较高的兴趣,我了解到我们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我们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应以为荣的。但这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文化的保护这面的工作,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学你了这门课,我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下课后也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我就对如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谈一下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广泛学习国外的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国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保护建筑艺术精品,如宫殿、教堂、寺庙,到保护与晋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建筑,如乡土民居、工业建筑等。从保护文物到保护文物的环境,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古迹扩大到保护历史地段、历史城市。从重视古代文化遗产到重视近现代的文化遗广、从保护与当今生活已无关联的古建遗址,到保护现在还有人继续生活、继续使用的建筑遗产、历史街区等。从保护单一要素的文化遗产到保护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如保护包含若干、若干城市的"文化线路"。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研究二者的关系,保护二者的综合体。从专家保护、政府保护到民众保护、社会保护。 对我国已有保护法成功案例的肯定,我们一些地区在这面的工作上做的还是很成功的。例如《宣言》中的第一点:环境的自身物质实体和人们对这个环境的景观印象,要保护环境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

性。对于第二点,保护文化遗产与边自然环境的关系,要考虑现在的环境,更要考虑历史的状况,要保护"历史性的自然景观"。对于第三点,要保护环境的文化背景,即社会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这要求我们不只保护物质的躯壳,还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保存民俗活动,关心传统活动的场所。这面将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文化遗产和当今社会的关联程度更加密切,文化遗产已被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其有关的知识、信息的传播讨论以及对其保护利用的社会参与更加普遍。正常情况下,文物行政部门对文化遗产的传播的要求,更多的是提高公众和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增强全社会以及政府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为文化遗产存在、保护和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那么,在非正常情况下,在突发性灾难面前,文化遗产该怎样建立与媒体的传播关系。下面,我仅以“5?12”汶川地震为例,谈一些体会: 及时、准确地公布文化遗产损失情况,为受损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赢得广泛的支持。突发性灾难的发生,造成人民生命、社会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样,也给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灾难。由于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意义,人们在关注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灾难中文化遗产的命运。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数万同胞顷刻罹难,美丽家园顿变废墟。同样,文化遗产也在地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唐艺倪 1150428 当听到老师布置“以一个城市的发展为例谈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时,我脑海里跳出许多个问题:如果一个东西不顺应历史潮流,我们何必勉强地要它留下?何必做生硬的保护?因此,我斗胆跑题与老师“对峙”,谈谈我的拙见:对待文化遗产,不能勉强地谈生硬的保护。 在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要“保护”的对象是否有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了是自然的馈赠,以及祖先的智慧结晶,我在这里只论述后者。祖先留给我们的,有物质性的建筑、遗迹,也有非物质性的民间艺术。 以大熊猫为例,原本,如果失去大熊猫,我们只是失去一个物种,可现在,由于大熊猫的特殊性即只有中国是它的栖息地,仅此一家,所以它就变成了一种象征,一种人们心中的一种骄傲甚至成了精神的代名词。而文化遗产就像那深山竹林里的大熊猫,且不说那些被提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都有它所有特殊性的、所“仅此一家”的东西。而就是这种东西,带给人一种文化认同感,使生活在这个文化圈里的人只消一照面,就能知道彼此的共通之处;也就是这种东西,带给人一种归属感,使每个远离他乡的游子,心中都有一寸形象鲜明而具体的故土,有一条深深地根从汲取远行的力量。 听起来,文化遗产确有它的价值。 但我们知道,当我们谈到要保护一个东西时,它已经危在旦夕了。自然教以我们适者生存,凡是适合的东西,不经保护就能流传。而既然危在旦夕,不恰巧是证明了,它的原本的存在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下环境?如果这些文化遗产已不能适,如果全球化与现代化更适应历史潮流,是不是我们应当让传统让步,挣脱历史的枷锁飞速向前奔跑? 既然文化遗产有着毋庸置疑的威力,为什么她陷入了这种危在旦夕的境地?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为什么不顺应历史潮流了?时代似乎给我们留下了不可解的悖论。 我们要知道,是什么把文化遗产逼到如此境地。 文化遗产的危在旦夕,有主观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方面在于一种心态差异:年轻人拥有时间,拥有大把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所以他们喜欢变化,追求时尚;而老年人的时间所剩无几,但他们拥有空间,所以他们渴望永恒,崇尚传统。客观方面在于经济全球化的入侵造成了一种文化入侵: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因为利益等影响,人们不得不穿相似的衣服,吃相似的快餐,看相似的节目,我们的审美、生活方式都不可避免地趋于一致。如果说现代化追求高效的理念造成了千城一“方盒子式大厦与水网式道路”之面,那么全球化带来的则是更不易逆转的“千心一面”了。因此在年轻人心态作祟下,在全球化及现代化进程的逼近之下,几经流传的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危机。 因此,拯救文化遗产,实质上实在对抗这种全球化、现代化带来的影响。 是不是,保护文化遗产,就有效? 仍以大熊猫为例,当地球上的大熊猫所剩无几时,是不是人工交配便能解决问题?在我看来,可笑的是,人工交配的大熊猫已不是在竹林里自由成长的真正意义上的大熊猫了,而只是一种符号,象征着我们心中的一种骄傲,它只是穿着大熊猫的外皮而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