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琴音乐疗法

古琴音乐疗法

古琴音乐疗法
古琴音乐疗法

古琴音乐疗法

一般认为音乐疗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到目前为止已经遍及世界。在大学有音乐治疗系,美国已设有博士学位。中国也有几所大学开办了这一专业,设有硕士学位。但是,在临床上音乐疗法治疗的疾病还很有限,属于辅助科室。古琴音乐疗法起源于二十五音。二十五音是《黄帝内经》中《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五音五味》中使用的乐音。二十五音名称如下:“右徵,少徵,质徵,年来没有人能参透,因而成为中医界的千古之谜。

一、古琴简介

古琴是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诗经》中有许多诗句提到了琴。如:“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古琴的型制虽然变化万千,但其基本结构是不变的。它有一块面板和一块底板组成,中空。底版有出音孔。古琴的弦虽然有一,三,五,七,九,十和十二几种,但最常见的是七弦,故又称为七弦琴。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排在四艺(琴,棋,书,画)之首。据目前的统计现存琴书有一百五十余部,琴谱三千余首。古琴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琴曲《流水》已经被美国的飞船送入太空不知现在漂向何方!

二、音乐疗法

一般认为音乐疗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到目前为止已经遍及世界。在大学有音乐治疗系,美国已设有博士学位。中国也有几所大学开办了这一专业,设有硕士学位。但是,在临床上音乐疗法治疗的疾病还很有限,属于辅助科室。如果给下一个定义,可以说: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疗法的理论主要有二:其一是心理学的作用;其二是共振作用。目前的研究以心理学为主要方向。上徵,判徵。左角,钛角,上角,大角,判角。右商,少商,钛商,上商,左商。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角宫。众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

随着音乐疗法在中国的兴起,中医音乐疗法也成为音乐疗法的分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目前常见的有五音调式疗法和民乐调整七情法。其他尚有八卦相术疗法,磬疗法,钟疗法,六字诀疗法和诗疗法等。

三、二十五音的启示

古琴音乐疗法起源于二十五音。二十五音是《黄帝内经》中《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五音五味》中使用的乐音。二十五音名称如下:“右徵,少徵,质徵,年来没有人能参透,因而成为中医界的千古之谜。

本人在八零年阅读《内经》时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毫无头绪。后来虽多方请教,也只是知道可能是古代音乐疗法或与运气学说有关。大约在一九九二年在制作古琴时,突发奇想认为二十五音可能是古琴上的乐音。后来推理认为:古代乐器中只有琴,瑟,编钟,编磬具有二十五个乐音,其中只有古琴可以在两个八度内存有二十五个符合五声音阶的乐音。因此,试将二十五音以不同方式排列在古琴的左半边。其中以下列排法最有道理:上徵大羽大宫右商大角

上羽左宫钛商钛角右徵

上宫左商判角判徵众羽在

上商左角质徵桎羽加宫

上角少徵少羽少宫少角

其中五个上音是古琴的散音(上是散的通假字),四个少音是五弦上的音(少与小相同,指最细的弦),三个大音加一个右商(右是大的笔误)是一弦上的音(大指最粗的弦),三个左音是除上音外左侧的音,右徵,众羽(众是右的笔误)和加宫(加也是右的笔误)排在右侧,判音两个排在第三弦的第三列和第四列(判是一半的意思,指第三弦),钛音两个排在第二弦第三和第四列(钛是连颈的手铐),桎羽和质徵(质是桎的通假字)排在第四弦的第三列和第四列(桎是限制足的刑具)。整理误字后的排列如下:

上徵大羽大宫大商大角

上羽左宫钛商钛角右徵

上宫左商判角判徵右羽

上商左角桎徵桎羽右宫

上角少徵少羽少宫少角

试奏二十五音后,可以诱发出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相同的经络感传结果。

四、二十五音的发展

如果调整琴弦使之出现十二律中五个上音以外的乐音,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可以诱发厥阴经,任脉,冲脉,阴跷脉,阴维脉,鸠尾络和脾之大络的经络感传。随之也发现了相应属阳经脉和络脉各分部的经络感传。

做一个大琴或换一套粗弦,我们又得到了属阴经脉和络脉的分部感传。

五、经络的波动

特定的乐音为何能引起相应的经络感传呢?原来经络具有几种波动性,我们分别称之为感传波,慢波和快波。下面分别叙述:

1.感传波

当人体经络穴位受到某些刺激后,敏感的受试者会感到有气沿经络传导,感传到达检测点同时人体相应经络体表的导电量会明显加大。感传过后便会逐渐降低。感传发生时循经的微循环会大量开放。

2.慢波

当连续检测人体经穴导电量时,发现每隔约十五分钟有一次波动。其导电量比感传波小,受试者也没有感传的感觉。

3.快波

当用声传感器检测经络时会发现有比较快的声波。快波是复合波,其基音频率约在五十至二百五十赫兹之间。快波可受外界频率的影响而引发感传波。如调整电针频率使之与经络的快波一致时,经络感传便会发生。

《黄帝内经》以不同方式记录了这三种波。“气至而有效”是感传波;“五十营”是慢波;“二十五音”是快波。

六、古琴音乐疗法

利用古琴的乐音使经气不足的经脉发生感传波动,可以补充经脉的气血使之恢复正常。可以用单音,双音或用治疗乐音组成乐曲。但一定要暴露皮肤以接受震动。

七、古琴的定弦

不同弦数的琴,具有不同的定弦法。

1.五弦古琴

五弦古琴是按徵,羽,宫,商,角定弦,宫相当于C。五弦古琴已很少见。

2.七弦琴

七弦琴很常见,定弦法也比较多。医用古琴不用六和七号弦,加用二,三,四和五号弦中的两条弦,其具体定弦法如下:

(1)十四经定弦法散音为C.D.E.F.G.A. bB.

(2)阴跷脉定弦法第二弦用bB,去掉后面一个不用的弦。

(3)冲脉定弦法第三弦用bE。

(4)阴维脉定弦法第四或五弦用bG 。

(5)大包定弦法第五或六弦用bA。

(6)鸠尾定弦法第七弦用A。

3.九弦琴

九弦琴可以见到,它比七弦琴多两个弦位故可在十四经定弦法的基础上多加两条需要的音弦。

四、二十五音的发展

如果调整琴弦使之出现十二律中五个上音以外的乐音,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可以诱发厥阴经,任脉,冲脉,阴跷脉,阴维脉,鸠尾络和脾之大络的经络感传。随之也发现了相应属阳经脉和络脉各分部的经络感传。

做一个大琴或换一套粗弦,我们又得到了属阴经脉和络脉的分部感传。

五、经络的波动

特定的乐音为何能引起相应的经络感传呢?原来经络具有几种波动性,我们分别称之为感传波,慢波和快波。下面分别叙述:

1.感传波

当人体经络穴位受到某些刺激后,敏感的受试者会感到有气沿经络传导,感传到达检测点同时人体相应经络体表的导电量会明显加大。感传过后便会逐渐降低。感传发生时循经的微循环会大量开放。

2.慢波

当连续检测人体经穴导电量时,发现每隔约十五分钟有一次波动。其导电量比感传波小,受试者也没有感传的感觉。

3.快波

当用声传感器检测经络时会发现有比较快的声波。快波是复合波,其基音频率约在五十至二百五十赫兹之间。快波可受外界频率的影响而引发感传波。如调整电针频率使之与经络的快波一致时,经络感传便会发生。

《黄帝内经》以不同方式记录了这三种波。“气至而有效”是感传波;“五十营”是慢波;“二十五音”是快波。

六、古琴音乐疗法

利用古琴的乐音使经气不足的经脉发生感传波动,可以补充经脉的气血使之恢复正常。可以用单音,双音或用治疗乐音组成乐曲。但一定要暴露皮肤以接受震动。

七、古琴的定弦

不同弦数的琴,具有不同的定弦法。

1.五弦古琴

五弦古琴是按徵,羽,宫,商,角定弦,宫相当于C。五弦古琴已很少见。

2.七弦琴

七弦琴很常见,定弦法也比较多。医用古琴不用六和七号弦,加用二,三,四和五号弦中的两条弦,其具体定弦法如下:

(1)十四经定弦法散音为C.D.E.F.G.A. bB.

(2)阴跷脉定弦法第二弦用bB,去掉后面一个不用的弦。

(3)冲脉定弦法第三弦用bE。

(4)阴维脉定弦法第四或五弦用bG 。

(5)大包定弦法第五或六弦用bA。

(6)鸠尾定弦法第七弦用A。

3.九弦琴

九弦琴可以见到,它比七弦琴多两个弦位故可在十四经定弦法的基础上多加两条需要的音弦。

九、琴曲的应用

1.辩证治疗

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辩证施治,因此根据病人的证来创作或选择古琴音乐治疗曲是其基本原则。

2.单独治疗和集体治疗

对于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和个别病人需要进行单独治疗。对于条件差的医院并且病人多病证相同的情况下,亦可进行集体治疗。

3.用于疾病以外的需要

古琴音乐治疗曲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亦可用于美容,健身和提高性能力等。

4.音方式的选择

用古琴直接演奏的方式治疗效果最佳,但琴师很辛苦,不宜推广。用录音方式效果稍差,但易于使用且音量可调。

5.治疗部位

古琴音乐疗法虽然有心里作用,但仍以共振作用为主。因此暴露治疗部位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条件。扬声器要对着治疗部位。

6.治疗时间

古琴音乐治疗曲可以改善相关经络的气血流通,起到治疗作用。但治疗时间过长也会影响非治疗部位的气血流通。如过久使用下肢关节炎治疗曲会使上肢无力和头晕。此时切不可驾驶和高空作业。

7.环境要求 治疗室内不可有其他杂音。温度应在20~25度为好。

8.对乐曲不感兴趣的人可以将耳朵孔堵上。

9.药物对治疗有影响

能扩张微循环的药物会使乐音对经络的作用下降。

十、古琴治疗曲介绍

1.下肢关节炎治疗曲

本曲是本人创作的第一首治疗曲。其治疗范围广泛不仅仅用于下肢关节炎,亦用于糖尿病足,腰痛和下肢浮肿等。另外本曲也用于提高下肢运动能力和提高性能力等。

2.通便曲

通过改善腹部经络的气血使大便通畅,亦可用于腹部减肥等。

3.股骨头坏死治疗曲

通过改善肾经,胃经和胆经等经脉的气血使股骨头恢复血液供应。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新石器时代的骨哨省余市河姆渡出土,长6~10厘米(图片/艺术数据网)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相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夏、商时期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

放纵自身的享受。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商代已经发现有木腔蟒皮鼓和双鸟饕餮纹铜鼓,以及制作精良的脱胎于石桦犁的石磐。青铜时代影响所及,商代还出现了编钟、编铙乐器,它们大多为三枚一组。各类打击乐器的出现体现了乐器史上打击乐器发展在前的特点。始于公元前五千余年的体鸣乐器埙从当时的单音孔、二音孔发展到五音孔,它已可以发出十二个半音的音列。根据埙发音推断,我国民族音乐思维的基础五声音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七声至少在商、殷时已经出现。 鼍鼓 1980年出土于地区襄汾县寺(图片/钟鼓楼网)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

斫琴师—李一凡

古琴斫琴师、古琴演奏家—李一凡 李一凡—中国斫琴家,古琴演奏家。自幼学习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情有独钟。师从于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文光先生。现任郑州市古琴艺术协会会长,中国古琴学会河南艺术中心主任,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一凡所制古琴,音色纯净、幽雅,底音浑厚,高音清亮圆润,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深受广大琴人的喜爱,得到了多位琴家和很多琴友的赞赏。 李一凡举止投足都给我一种恭敬虔诚、儒雅的学者之气,为人忠厚而心底善良。 李一凡所制古琴,音色音色纯净、幽雅,低音浑厚,高音清亮圆润,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业内认可度很高。他本人却极看淡这些——“做一张好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掺杂进去太多欲念,一丝杂音都是立马能被识别出来的。”作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一凡因为长期斫琴而留下的老茧向我们显示了这位斫琴人的执着,从此这最古老的乐器在中原“此音不绝有传人”。

李一凡浸淫古琴多年,亲斫古琴名曰“文琴”,而又有北方特色,亦为北方琴。其琴 质地精良,细腻流畅,音色悠远、绵长,受到了业内古琴名家、前辈们的一致好评。 其结合独特斫琴理念,更是将古琴文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多年不倦的研习,探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一凡先生逐渐形成了一套具 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完整的斫琴工艺。李一凡先生始终秉承着以发展传统古文化 的信念,从而执着追求,以琴鉴史,以琴明志。 生活就像河流的回旋,像大海的波涛,像人们的饮食,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享受着现代人的生活,又想去品味远古的风雅,矛盾的人生矛盾的生活。 2000年,李一帆是河南博物院古典音乐乐队的一名古琴演奏员。最初的日子里,他像着了魔一样,爱琴到了痴迷的境界。当时,博物院除了一张演出用琴和展厅 的文物古琴外,手头没有任何资料。他跑遍大小书店、图书馆查寻;乐队的琴不能带回,排练室就变成了家,他日夜研习,足不出户;为了提高演奏技艺和修养,他也曾 走遍北京、天津、西安、武汉等城市寻找名师学习;为节省车费,他徒步在陌生的城 市行走,脚板打出了血泡;为了做出一张理想的古琴,他将库存的古琴文物量了又量,把租住的宿舍变成了木工房。

五音治疗音乐之 徵调音乐(心)五音养生篇

五音治疗音乐之徵调音乐(心)五音养生篇.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五音治疗音乐之徵调音乐(心)五音养生篇 【徵乐特性】 徵调式音乐,可达到振作精神的良好作用;并能调节心脏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热情高亢的唢呐与管弦乐的完美演出,充份传递激昂、欢乐的气氛。 【徵乐(正调)】的功能和适应范围 徵为夏音,属火主长。徵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升提,调节心脏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 用于养生保健心力不足者,夏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气血通行,动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振奋精神、提高效率,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宜听用。 用于体育育运动可激发斗志、提高兴奋性,准备活动后期至出场参赛前宜听用。 用于治疗可防治心脾两虚、内脏下垂、头晕目暗、神疲力竭、神思恍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情绪低落、畏寒、四肢寒冷等病症。 【乐曲介绍】 徵属火,唢呐活跃高亢的声音与管弦乐气势磅礴的描述“火”的属性;接著由轻快流畅的乐曲逐渐提升,乐曲的气氛欢快活泼而不过分激昂,充分的表现了徵乐的属性。 徵调式音乐:它的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如火焰跃动、热力四散。五行属火,通心,五志属喜。 火:在五行中,是有炎上、温热、升腾的特性。 徵调式音,火为古琴、小提琴等丝弦音乐,入心经,小肠经,主理心脏和小肠的健康。古琴、古筝弹奏出远古的回音,有轰然绵延的背景音乐,突出古琴的清朗悠扬舒缓的旋律,逐步加快节奏,清脆悦耳的打击乐的叮咚声出现,展现出长河落日的远景。雁过翎翅声、鸣叫声声由远及近,由近而远去,风声水起,云蒸霞蔚,表现出中国远古文化长河优美的回音和片段,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听徵乐,使人乐于行善,并且爱好施舍。 火是万物的动力,代表心脏,有热量,丝弦的声音可以拨动人的心弦。《黄帝内经》指出:火通心经,疏导小肠经,丝弦音调理神志,疏导血脉,平稳血压,疏通小肠,祛毒疗伤。聆听火音乐可以使心、小肠处在沉稳和谐的生理状态之中。

从古琴音乐中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音乐

从古琴音乐中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音乐 琴乐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文人音乐,是由我国历代有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创作或参与创作、完善和传承的传统音乐。它是文人崇高信仰的音乐艺术表现,是文人们对天地,对人生,对社会的一项价值观察与评判,更是他们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它主要包括琴乐和词调音乐两方面。这里我们着重从琴乐中谈古代文人音乐。 琴乐,指古琴音乐。它包括琴歌和琴曲。关于它的产生,人们的说法众说不一,但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一直被看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流传。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并不是说只有文人雅士才弹琴,也不是说琴界人士都是以文名世。但是它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却俨然是一种文人音乐品格的最好体现。所以说,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人格美的文人音乐 从古琴曲《梅花三弄》、《阳春白雪》、《碣石调·幽兰》等作品,我们就能看出都是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俗称喻情,象征一种人格的美好或道德、政治的寄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人音乐是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出现这种审美追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儒道思想的影响,在音乐上,儒家主张,音乐必须给耳目之官以道德规范,防止出现感官被物欲所蒙蔽,而使人为地追求感性欲望的满足,而丧失其超物欲的精神追求的现象。可见,儒家赋予了各种音乐以人化的美善性格。在古琴作品中,对道家而言,强调的是大音希声。表现在音乐上,则是虚与实之间的强调虚、有与无之间强调无、远与近之间强调远、浓与淡之间强调淡、动与静之间强调静……,道家把音乐看做“大乐与天地同和”,强调写意的境界。表现在音乐特征上即是古、雅、逸。 文人音乐的标题,也大多表现出这种审美特征。从乐曲的标题和内容上看,一方面是极富诗情画意的标题、内容,另一方面这些标题所体现的又是一种追求超凡脱俗、不拘一格、自然内在的审美品位,表现为清、幽、寒、静、淡、远等特点。《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都充分表现出

古琴名曲赏析

《古琴名曲赏析》心得体会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

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在佛家,则称之为“空”的体验、乃是一种“无我之境”。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自古,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古琴曲《流水》教学提纲

古琴曲《流水》 【课型】欣赏课 【学校】潍坊四中 【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 【授课教师】张珊珊 【教学思路】现阶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针对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第四单元的音乐与时代,让每个学生掌握和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中国古代乐器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文化底蕴很深,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对我们当今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来说,它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能使我们领略到自然质朴的美以及古人的生活气息,返本归真,使思维意识随之升华,使心态祥和宁静。本课通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和围绕古琴曲的艺术特点与古琴文化的探究,并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从而对琴歌古曲有一个清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湘教版高中音乐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古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这首古曲淡泊、优雅、深邃,意境深远。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

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该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个部分。【教学目标】 1、在欣赏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了解古琴构造蕴含,并初步理解和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3、拓展了解我国古代乐器及其古代音乐的简单概况。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古琴知识,理解和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与思考 观赏《笑傲江湖》琴箫和鸣的视频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注意观察影片中的两个人物在演奏什么乐器? 出示问题:以上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弹拨:古琴或是古筝 吹管:箫或是笛 2、学生交流:(略) 二、展开 1、对比古筝和古琴结构

古典音乐活动策划书

古乐流长,历史回响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活动策划书 中国刑警学院研究生处 二零一二年三月

一、策划书名称: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活动策划书 二、活动背景: 音乐是人类不能缺少的语言,也是人类灵魂的升华。从原始人不断抗拒自然界的威胁以及漫长的艰苦劳动中提炼出最早的音乐,到现今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不能不说是一个文明的奇迹。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早在文字发明之前,当我们的祖先由类人猿进化为人,为了使生命个体能够存在和种族能够延续,在人类必须从事的两项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劳动和生殖中,随同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就孕育了音乐。事实上,人的左、右脚行走,心脏和脉搏的跳动,就是最简单的节奏;而原始人单调的语言只要有高低的语调变化,也就蕴含了旋律的因素。在春秋时期,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化,而同时代欧洲正处于一片荒蛮之中,中国音乐在迎接黎明曙光的时候,欧洲音乐还在漫漫长夜里徘徊。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古琴: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就象个大度的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气势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不能表达的。 箜篌:如果说古琴是高人名士,那么箜篌便是袅袅婷婷、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在所有乐器中,箜篌外型是最特别最漂亮的,有着古琴同样悠久的历史。其音色更偏向清亮圆润又内含悠扬之韵,也是唯一可以用左右手同时弹奏出旋律的乐器。《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它本来自西域,于是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一曲空灵又写意的《湘妃竹》传来,旷野上的行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使人远离喧嚣远离

古琴文化

古琴文化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已超出 了乐器本身的演奏功能。古琴音乐的发展主要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从古琴的形制、古琴音乐的审美准则等方面揭示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古琴是中国音乐史上渊源最为久远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造型优美、潇洒飘逸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深受历代文人喜爱。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琴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就有弹琴诵诗的内容。汉魏以来的司马相如、蔡邕、嵇康都以琴艺高超而著称。唐代的王维、李白、韩愈、白居易等诗人也写下了经典“琴诗”。因此,古琴音乐沉淀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情趣。由于受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历代文人必然将儒家思想观念渗透到对古琴音乐的理解与研究中。可以这样说:古琴音乐不仅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也是儒家文化的有效载体。 一、古琴蕴涵的崇圣思想 儒家文人历来有崇敬圣贤的传统,并积淀为一种深厚的文化心理倾向,以至于人们将之称为“崇圣情结”。文人大多将圣贤指向黄帝、尧、舜、禹、文王、武王、周公等,如孔子在周观察到先王的遗制和礼乐时曾慨叹“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 所以王也! ”艺术是生活的抽象形态,是思想的审美体现,“崇圣情结”必然会反映在音乐艺术中。儒家历代文人将音乐看作只有圣人,先王才可以进行创作。这种圣人、先王作乐的思想在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著作中多有阐述。《周易》、《乐记"乐本》等著作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从琴的制作者与起源上看,汉朝以后的所有琴论文字或是古琴著作其要旨、题辞或序等大都将琴的发明与制作归于上古时期的圣人。如“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蔡邕《琴操》)。“昔神龙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桓谭《新论"琴道》)。“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乐记"乐施篇》)等。琴的发明年代是否真的早至这些人物当然值得怀疑。因为就器乐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各国都经历敲击乐器、吹管乐器、丝弦乐器三个阶段。丝弦乐器形成发展得最迟,所以上述这些传说与记载显然带有后人牵强附会的成分。 但是从这些追记的传说中却可以看出琴这种乐器备受儒家推崇的“崇圣情结”。其次,这种情结也体现在古琴演奏作品的曲名上,如《文王操》、《思贤操》、《孔子读易》、《禹会涂山》、《华胥引》、《泣颜回》等等。《禹会涂山》是南宋琴家毛敏仲所作的歌颂大禹治水,治国为民的琴曲。《华胥引》表现黄帝如何治理天下的琴曲。而表现崇圣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琴曲是《文王操》。这首琴曲是人们为了缅怀、歌颂文王功德而作,乐曲优美流畅而又富有庄重肃穆的色彩,具有宽博深邃的思想内涵。文王是孔子最推崇的圣贤,也是历代儒家文人最高理想人格的象征。

民乐演奏会观后感

民乐演奏会观后感 公元2015年11月24日,注定是个难忘夜——本人将第一次现场观赏民族音乐演奏。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做实验而丧失了与灵魂音乐现场互动的宝贵机会。据了解,这次演奏会音乐家门演奏了诸多名曲,如《十面埋伏》、《望秦川》、《云雀》等。每当看到节目单,脑海中总会浮现此次演奏会上音符漂流,余音绕梁的悠长的奇幻场景,不禁感叹大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种类繁多的曲艺曲风。 据悉,中国民乐是中国民族乐器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统称。“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中国传统乐器”则种类繁多,有堂鼓,花鼓,铃鼓,太平鼓,书鼓,象脚鼓,云锣,钹,钟,磬埙,箫,排萧,八角鼓,笛子,唢呐,笙,三弦,阮,琵琶,箜篌,二胡,京胡,扬琴,古琴等。 民乐演奏的辉煌背后,确有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大众尤其是我们这些思想活跃、关注民族未来的大学生思考! 首先,中国民族器乐在广播、电视、影碟等现代传媒中的生存空间狭小。在这个流行文化泛滥的社会,中国民族器乐的播出时量远低于流行音乐,且品种地位边缘化。在图书音像出版市场中,国内只有香港雨果公司和台湾风潮公司从事传统民乐方面的音像出版,内地无一家以此为主的音像公司。至于乐谱的出版发行,只有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少数在从事,而且范围狭窄,数量很少,定价昂贵。 还有,民乐表演的商业化和西洋化严重。近年来,很多音乐工作者都在用各种形式进行尝试和探索,以期能够重现中国民族音乐昔日的辉煌。“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就是尝试中的一种,但是也备受争议。应该说,“女子十二乐坊”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为中国民乐注入了某种活力,重新吸引了大家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女子十二乐坊”却过于注重表演形式以及纯粹的商业运作。每一次的演出总是“形式大于内容”,观众在“大饱眼福”之后仅仅记住了那些悬在腰际的胡琴和炫目的表演,至于听到了什么恐怕没有人能够想起了。另外,因为现今西洋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被逐渐西洋化。像中国的民族乐器交响乐团,将西洋的管弦乐器的演奏方法揉杂于甚至替代于传统的有民族特色的管弦乐器的演奏方法,也将西洋音乐的内涵意境融入中国传统民乐。这也就使得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过分西洋化,从而迷失了自我意义。 面对此现状,不禁想起《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良宵》等不朽旋律,它们早已融化在民乐人的生命和血液之中,它们是纯粹为艺术而生,为文化而活。 因此,让民乐回归大众,追求艺术真谛显得异常重要且迫在眉睫。 中国的民族音乐如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一样,博大精深而又善于随时吸取外来元素的精华以不断丰富自身;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音乐又极富个性,那就是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我们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中国的民族乐器很奇特,每一件乐器的特有音色会立即唤起人们特殊的情感呼应和心灵共鸣。中国的民乐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和极其独特的个性,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有些民间乐种和传统曲目在形式、结构、音响,乃至思想性、表现力等方面,都已经与现代人的意识和审美情趣拉开了距离。我们在继承的同时,就有必要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使民乐不再成为古老的代名词。因此,中国民乐的改革和创新绝对不能丢掉传统,不能丢下传统的本质的演奏方法和其文化内涵,民乐的形式再怎么变,民族神韵、纯正的民乐文化所蕴藏的那种独特表现力和鲜明个性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否则民族的元素会沦为“摆设”,甚至走入低俗的误区。

(2)古琴音乐疗法[转]

(2)古琴音乐疗法[转] 作者简介:郭原,1956年生人,1982年辽宁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1988年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班毕业。针灸副主任医师。 1990年学习古琴,1993年开始研究古琴音乐疗法。1999年移民加拿大,2000 年初开始创作古琴音乐治疗曲。现在加拿大埃德民顿市开了一个小诊所,叫做五音堂中医诊所 一、古琴简介 古琴是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诗经》中有许多诗句提到了琴。如:“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古琴的型制虽然变化万千,但其基本结构是不变的。它有一块面板和一块底板组成,中空。底版有出音孔。古琴的弦虽然有一,三,五,七,九,十和十二几种,但最常见的是七弦,故又称为七弦琴。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排在四艺(琴,棋,书,画)之首。据目前的统计现存琴书有一百五十余部,琴谱三千余首。古琴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琴曲《流水》已经被美国的飞船送入太空不知现在漂向何方! 二、音乐疗法 一般认为音乐疗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到目前为止已经遍及世界。在大学有音乐治疗系,美国已设有博士学位。中国也有几所大学开办了这一专业,设有硕士学位。但是,在临床上音乐疗法治疗的疾病还很有限,属于辅助科室。如果给下一个定义,可以说:“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疗法的理论主要有二:其一是心理学的作用;其二是共振作用。目前的研究以心理学为主要方向。 随着音乐疗法在中国的兴起,中医音乐疗法也成为音乐疗法的分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目前常见的有五音调式疗法和民乐调整七情法。其他尚有八卦相术疗法,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腿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裂纹。 (三)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四)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舌淡,苔薄白。 (五)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腿酸软,五心烦热。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六)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肿胀 .评估患侧肢体水肿程度,如出现肿胀加重及时报告医生。 .平卧时抬高患肢,使其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患肢不宜进行静脉输液及测血压。 .指导患者做患肢握拳活动,每次~分钟,每日~次。 .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每次分钟,每日次。

.遵医嘱中药外敷。 .遵医嘱中药湿敷。 (二)疼痛 .采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指导患者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读书、看报、与人交流等。 .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术,如全身肌肉放松、缓慢的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乳腺、腋下、肝、交感、内分泌等穴。 .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心烦易怒 .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排忧解难。 .帮助患者取得爱人、家属的理解和关爱。 .推荐患者听轻音乐,舒缓情绪。焦虑患者:听安静、柔和、婉约的乐曲,如高山流水、古筝等;抑郁患者:听冥想式的乐曲,如沉思、古琴等。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俞、肝俞、神门、脑、皮质下等穴。 (四)恶心、呕吐(化疗期间) .观察呕吐物的量、色、性质,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呕吐后,遵医嘱以温开水或中药漱口液漱口。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膈等穴位。 .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神阙等穴。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内关及两侧脊穴等穴。 (五)四肢麻木(化疗期间) .保证环境安全,避免烫伤、灼伤、磕碰等。 .注意四肢保暖,穿棉袜,带棉质手套,防止受凉。 .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每次分钟,每日次。

建立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老音乐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建立“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的意义和价值 袁静芳 摘 要:中国古琴艺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将研究古琴音乐文化数字化采集、存储、保护、整理、管理、共享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创建我国第一部音乐数字化服务的标准体系,从而为我国音乐学科与信息学科紧密结合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探索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走向新兴产业的发展途径,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古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音乐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J60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71(2009)04-0031-06 收稿日期:2009-09-15 作者简介:袁静芳(1936~),女,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院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琴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7JJD760089),本文为项目的 阶段性成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音乐数字化已 经渗透到中国音乐教学、创作、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展示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护和发展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的国家,其文化资源积淀深厚,尤其是几千年承传的活态文化传统更是丰富多彩。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智慧结晶、思维方式、创造性、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因而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然而,目前中国社会也面临着由农耕文化向工业现代化的转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文化传统,面临着急剧消失和流变的威胁。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文化标准化、大众传媒的发展等社会现状,使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打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许多承载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优秀音乐品种,正随着历史的衍变而流逝。 在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中,新旧事物的更替,一部分古老陈旧的文化艺术被鲜活的文化艺术所更替而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是,一个民族永远不能丢失自己历史文化中的精髓,不能遗忘和抛弃古老文化中最珍惜的那一部分。 中国古琴艺术,不仅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几千年来,古琴艺术一直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和完美人格的象征,并以其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而为世人所珍视,其遗存之丰硕堪称中国传统音乐之最。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表演艺术史以及乐器制作史等方面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象征。古琴音乐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构成了汉族音乐审美的核心。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27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向全世界展示其音乐精华和文化魅力,古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粹更为世人所瞩目。 ? 1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 ory of Music

10大古琴曲目

1,潇厢水云长度10:20 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1425),古琴浙派创始人南宋郭望楚作,作者是南宋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金兵入侵时,他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深感国事飘零,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乐曲通过古琴特有的吟、揉等手法,时而奔放浑厚,借云水掩映,烟波浩瀚的景象描写,抒发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和荡气回肠的爱国热情。这首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古曲被历代琴家们所推崇,而流传。 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 1、洞庭烟雨 2、江汉舒清 3、天光云影 4、水接天隅 5、浪卷云飞 6、风起云涌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万里澄波 10、影涵万象。 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 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的思绪。 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放、热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分,音乐转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 2.广陵散6:55 又名<<广陵止息>>,乐曲原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被推测为以战国时期聂政刺琴王为题材的大型器乐叙事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庞大的结构,表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受到琴家们的推崇。 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 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

查阜西的古琴艺术

查阜西的古琴艺术 (根据清灵子老师2013年9月11日上午郑州爱好者QQ群讲课记录整理,未经清灵子老师审阅)。第一讲 在家好,今天有我和大家一块分享查阜西的古琴艺术。如有说错的地方,请大家及时给予纠正。不要让不知道的朋友误入歧途。我今想和大家谈的题目是:查阜西的琴学历程及古琴艺术特色,由于这个话题比较长,分两次说吧。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查阜西的琴学历程。为什么要先说查老的琴学历程呢。主要是由于查的琴风可以说跟他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包括我们每个弹琴的人都是如此。小孩子学会一个曲子,我们听着,可能会旋律都不错,也很熟,但是听着没有什么味道。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分析一个琴家的风格,不得不了解此人的经历,学识及自养等有关琴外的东西。因而才会有“古琴功夫在琴外”这么一说。如,经常看古诗词,可增加我们对整个曲子的节奏感。古代诗词,都有能唱的。平仄、顿挫有一定的规律性。好了,不扯那么远了。现在开始介绍查老的琴学经历。查阜西,1895年11月7日生。字镇湖,号阜西,夷平为自取用名。曾用照雨室室名,号称照雨室主人。因此才会有查老的曲谱叫做《照雨室琴谱》。不过这个琴谱没见过。曾苦苦寻觅,最终也无果。“剑胆琴心酒肚肠,亦能清致亦能狂。西风留得断肠句,空对河山哭一场。”这首诗是查阜西先生1910年所做的《遗怀诗》。记得中国古琴网的群里有个叫剑胆琴心的,估计也是个查老的崇拜者。而网名也应该来

源于此吧。这首诗能看得出查老在当年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怀惴一颗报国之心,表现出一个进步青年的忧国忧民的抱负。就如现在我们所谓的愤青吧。 在谈查老的古琴艺术特色之前,首先谈一谈查老的琴学历程。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就离不开其家庭、经历、环境、学识、修养等因素对其自身艺术形成的影响,查老也是如此。一、查先生的家庭背景及人生经历。他家是江西修水的。这才有了修水查阜西,记得琴学备要上有这么介绍的。查先生出于湖南永顺县,祖籍江西修水。其父,名连达,字运享,当时为清政府苗区小官,查阜西于1895就出生于苗区。这个查阜西先生自己也说过。《查阜西琴学文萃》第16页有介绍“皆终岁鹑衣百结,菜根一瓯,犹赖母豢豕,乃得度岁”。当时也很清贫。“犹赖母豢豕,乃得度岁”。依靠他母亲养猪来生活。1911年查先生二哥查镇泽及父先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革命军,其二哥被任命为连长,其父后被任守湘东负责人。1916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国运动取得胜利,将袁世凯赶下台,而查父在讨袁战争中就义。1916年,查先生在南昌读中学,于1917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1919年因海军学生运动失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赴广东追随孙中山,并进入广东航空学校学飞行。同年夏,陈炯明叛变而失学。查先生深受其父兄之影响。1920年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并参加北伐战争,屡建功勋,于1923年在国民党重要部门任职,历任长沙市国民党党部秘书、湖南省国民党党部秘书,长

【诗词朗诵配乐】中秋诗词朗诵音乐会欣赏

【诗词朗诵配乐】中秋诗词朗诵音乐会欣赏 中秋诗词朗诵音乐会欣赏 中秋诗词朗诵音乐会欣赏 【古琴演奏】 B: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个中秋佳节。 a:昆明湖泛起轻柔的涟漪,听鹂馆迎来了贵友嘉宾。 B:在这收获的季节,在这温馨的夜晚, a:让我们共同举杯,向全国人民,向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向海外侨胞,道一声——合:中秋节快乐! 第一幕【咏月】 a:从人猿相揖的洪荒时代, B: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的21世纪, a:明月一直与我们同在。 B:它在周口店的石头上, a:它在半坡村的陶罐上, B:在司母戊铜鼎是花纹里, a:在擂鼓墩编钟的音符里, B:在仓颉画出的第一幅文字里, a:在孔子山村的第一卷诗集里, B:在奶奶讲的故事里,

a:在妈妈唱的歌谣里, B:在中国人五千年文明的血液里, a: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里。 B:从巍巍昆仑到峨峨玉山, a:明月总是与我们相依相伴, B:峨嵋山巅的新月,黄鹤楼的满月, a:二十四桥的春月,洞庭湖心的秋月, B:万历长城的烽火台和大堰河的码头,沐浴着一样的月光a:秦淮河的画舫和日月潭的兰浆搅碎了一样的月影。 B:如水的月光啊,洒在阿里山采茶姑娘的身上, a:如梦的月亮啊,洒在收割油麦陕北后生的身上, B:月亮中国! a:中国月亮! B:元宵节我们给孩子预备了高跷花灯, a:中元节我们给祖先献上红莲和白藕, B:中秋节我们为远方的亲人送去思念和祝福。 a:一年四季我们和月亮一起创造了无穷的欢乐, B:少女在桂树荫中伴月,憧憬着来年与人面相映的季节,a:小伙子在凤尾竹旁跳舞,祈祷着稻谷和爱情的双重收获。B:游子在十里长亭望月,摩挲着身上针脚细腻的衣衫, a:诗人在百尺楼头咏月,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B: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音乐与健康知识点集锦

1.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和调查,世界上真正健康的人仅仅占到了5% 2.“借由音乐,人们将感受到正确的情绪”。是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戒毒年时提 出一个口号。 3.两只老虎的旋律到了着名作曲家马勒的作品里就成为了另外一首截然不同的 作品了,请问该作品名称?葬礼进行曲 4.中国好声音的歌手中,哪位歌手的口号是“不做第一,只做唯一”?吴莫愁 5.“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建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儿学会了唱歌。”这句话是哪位古希腊先哲说的?德谟克里特 6.刘鹗《老残游记》:“只觉人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7.哪首国歌是听上去比较悲伤的?而且是小调旋律的?以色列国歌《希望》 8.枢神经系统的“最高司令部”处与人体的哪个位置?而这个组织担负着管理人体各个器官机能活动的协调,人的一切活动都接受这个“最高司令官”的“指挥”.大脑皮层 9.WHO,也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即“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指的哪三种层面的完全良好状态?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 10.人体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1.请问日本调式用到了哪几个五音?日本五声调式,67134,主音是6 12.哪部着作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也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着作?黄帝内经“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人与天相应”第一次将五音纳入中医理论中 13.古琴上的十三个白点叫做什么?徽 14.我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提出的“琴棋书画”养身术中,把“琴”排第一位,请 问这个琴是什么乐器?古琴 15.古曲高山流水用的是什么调式?宫调式 1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是由谁提出来的?孔子乐(le)节礼乐(yue)第一次把乐(le)与乐(yue)联系起来 17.古琴有几根弦?7 18.“大音希声”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老子 19.“独乐(yue)乐(le),与人乐(yue)乐(le),孰乐(le)?这句话是由谁提出来的?孟 子 20.中国古代有哪三部医学着作最有代表性?黄帝内经左传乐记 21.18世纪名满欧洲的阉人歌手的名字叫做?法里内利 22.哪所大学第一次开设了音乐治疗这门课程? 23.真正的音乐治疗起源于哪个国家?美国 24.古希腊神话中,哪位神是掌管音乐与健康的? 25.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是由谁成立的?高天 26.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这句话是谁说的?苏霍姆林斯基 27.西方历史上第一位音乐家是谁?毕达哥拉斯

古琴的儒家文化意蕴

古琴的儒家文化意蕴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已超出了乐器本身的演奏功能。古琴音乐的发展主要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从古琴的形制、古琴音乐的审美准则等方面揭示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古琴是中国音乐史上渊源最为久远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瑰宝。它以造型优美、潇洒飘逸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深受历代文人喜爱。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琴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就有弹琴诵诗的内容。汉魏以来的司马相如、蔡邕、嵇康都以琴艺高超而著称。唐代的王维、李白、韩愈、白居易等诗人也写下了经典“琴诗”。因此,古琴音乐沉淀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情趣。由于受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历代文人必然将儒家思想观念渗透到对古琴音 乐的理解与研究中。可以这样说:古琴音乐不仅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也是儒家文化的有效载体。 一、古琴蕴涵的崇圣思想 儒家文人历来有崇敬圣贤的传统,并积淀为一种深厚的文化 心理倾向,以至于人们将之称为“崇圣情结”。文人大多将圣贤指向黄帝、尧、舜、禹、文王、武王、周公等,如孔子在周观察到先王的遗制和礼乐时曾慨叹“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

之所以王也! ”艺术是生活的抽象形态,是思想的审美体现,“崇圣情结”必然会反映在音乐艺术中。儒家历代文人将音乐看作只有圣人,先王才可以进行创作。这种圣人、先王作乐的思想在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著作中多有阐述。《周易》、《乐记"乐本》等著作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从琴的制作者与起源上看,汉朝以后的所有琴论文字或是古 琴著作其要旨、题辞或序等大都将琴的发明与制作归于上古时期的圣人。如“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蔡邕《琴操》)。“昔神龙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桓谭《新论"琴道》)。“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乐记"乐施篇》)等。琴的发明年代是否真的早至这些人物当然值得怀疑。因为就器乐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各国都经历敲击乐器、吹管乐器、丝弦乐器三个阶段。丝弦乐器形成发展得最迟,所以上述这些传说与记载显然带有后人牵强附会的成分。但是从这些追记的传说中却可以看出琴这种乐器备受儒家 推崇的“崇圣情结”。其次,这种情结也体现在古琴演奏作品的曲名上,如《文王操》、《思贤操》、《孔子读易》、《禹会涂山》、《华胥引》、《泣颜回》等等。《禹会涂山》是南宋琴家毛敏仲所作的歌颂大禹治水,治国为民的琴曲。《华胥引》表现黄帝如何治理天下的琴曲。而表现崇圣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琴曲是《文王操》。这首琴曲是人们为了缅怀、歌颂文王功德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