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 8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 8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 8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 8

心理学作业1

(第1—4章)

一、填空题

1.早在2400年前,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等。

6.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7.通过对被试的日记、作文、试卷等活动成果来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被称为产品分析法或作业分析法。

8.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0.注意是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11.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1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3.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4.“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依存性。

1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6.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在1896年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

17.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9.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20 分钟。

2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1.分析器是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活动有机联系的中介。

22.机体觉是由机体内部发生变化引起的。

2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小。

24.由光亮处走进暗室,从什么也看不见到慢慢地看见周围物体,叫做暗适应。

25.错误的、歪曲实际的知觉就是错觉。

二、选择题

1.下列学者中,较早地论述了身体先于精神,精神依附身体的是C 。

A、王充

B、范缜

C、荀况

D、孟子

2.心理学史上,采用“内省”法以探究人“心”之结构的是B 。

A、亚里士多德

B、冯特

C、洛克

D、杜威

3.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D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詹姆斯

D、华生

4.以记忆、理解、想象、思考等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是A 。

A、认知观点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观点

D、行为的观点

5.用潜意识、死本能等观念解释人类行为内在动力的是B 。

A、认知观点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观点

D、行为的观点

6.认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可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的是D 。

A、认知观点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观点

D、行为的观点

7.人们能明确感觉到、知觉到并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D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个性心理

D、心理过程

8.为着高考,坚持不懈地做各种练习的过程是C 。

A、心理状态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心理特征

9.根据预先制定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差异的方法是B 。

A、问卷法

B、测验法

C、访谈法

D、调查法

10.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B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选择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11.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不属于外部感觉的一项是C 。

A、视觉

B、听觉

C、机体觉

D、肤觉

12.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刺激引起的。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一项是A 。

A、味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运动觉

13.在光的刺激下,我们会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感觉,反映出光波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三种属性。下列不能反映视觉特性与光波特性相匹配的是B 。

A、明度——光的强度

B、色调——光的强度

C、色调——色彩的差异度

D、饱和度——色彩的深浅度

14.听觉特性不能与声波的物理特性相匹配的一项是A 。

A、音高——声波的频率

B、响度——声波的强度

C、音色——声音的特色

D、音高——声波的强度

15.不是知觉活动基本规律的是B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适应性

D、知觉的理解性

16.“月明星稀”现象可以用B 来解释。

A、继时对比

B、同时对比

C、差别对比

D、联觉现象

17.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A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阈限

三、判断题

1.教师只要能很好地掌握教育经验总结法就可以独立进行心理学的有关课题研究。(×)

2.唯物主义者都能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

3.为了促进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我们要设法消除其抑制过程。(×)

4.条件反射只有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才能形成。(√)

5.巴甫洛夫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6.胎儿在母腹中形成脑器官时,就有了意识和心理。(×)

7.由于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分心是正常的。(√)

8.就心理学本质而言,错觉和幻觉是一样的。(×)

9.心理既然是一种观念,就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10.在心理过程中,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

11.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学生的心理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这说明人的心理是先天的。(×)

12.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13.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而且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状况。(√)

14.人的心理在体现共同性的同时,总是表现出差异性。(√)

15.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16.由于感觉产生需要高度分化和专门化的感觉分析器,所以各个感觉器官总是各自独立地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17.由于知觉总是要反映事物的整体,所以知觉不反映事物的个别成分及其属性。(×)

18.在引起痛觉的刺激持续作用下,人们对疼痛的适应性降低。(×)

19.感觉对比是发生在同一分析器中的感觉相互作用。(√)

20.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知觉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人或事物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四、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2.个性

是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3.测验法

又叫心理测验,是预先制订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能力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别差异的一种方法。种类主要有智力测验、品格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

4.条件反射

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5.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反射,其特点是动物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操作才能得到强化,所以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6.动力定型

简称动型,是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不仅可以建立单一的条件反射,还可以把客观环境多种刺激物按先后次序或强弱的不同,组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系统,经多次反复后,就形成适应环境的复杂的反应系统。

7.注意

是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意识的选择性活动具体地表现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

的指向与集中。

8.有意注意

也叫随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有意后注意

也叫后有意注意,是从有意注意转化而来,既具有目的性,又不需要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0.注意的分配

就是人在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有关对象上。

11.注意的转移

就是根据需要,主动而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

12.分心

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在必需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与集中,或者完全离开与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

13.感觉

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4.知觉

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15.感受性

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6.差别感受性

就是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上差异的能力。

17.知觉恒常性

在知觉我们熟知的对象时,尽管知觉条件发生变化,但我们获得的映象却保持不变,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五、简答题

1.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测验法;④问卷法;⑤访谈法;⑥产品分析法;

⑦个案法;⑧教育经验总结法;⑨跨文化研究法。

2.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差别?

答:主要差别在于:

(1)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被动强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

主动操作才能得到强化;

(2)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的道德反应是不随意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

中,机体的反应是能控制的,随意的行为。

3.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客观反映?

答:原因在于:

(1)客观现实是一种心理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发展的。

4.注意具有哪些外部表现?

答:注意具有:

(1)产生适应性运动;

(2)无关动作被抑制;

(3)呼吸动作的变化

等外部表现

5.简述注意的主要功能。

答:注意的主要功能有:

①选择功能;②保持功能;③调节和监督功能等三种。

6.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

答: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扩大学生注意的范围;

(2)发展学生注意分配的能力;

(3)培养学生注意紧张性的品质;

(4)学生注意稳定性的训练。

7.简述少年期学生注意的基本特点。

答:少年期学生注意的基本特点有:

(1)注意发展的特点;

(2)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3)直接兴趣在注意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4)探究新奇事物的主动性增强;

(5)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8.请试对知觉进行分类。

答:知觉可分为:

(1)精确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对人的知觉;

(2)模糊知觉,包括地物的模糊知觉,对人的模糊知觉;

(3)错觉;

(4)幻觉。

9.少年期学生的感知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少年期学生的感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感知发展的特点;

(2)知觉过程中分析与综合能力的统一发展;

(3)应用观察成果的能力日益提高。

10.简述避免与控制学生分心的常用措施。

答:避免与控制学生分心的常用措施有:

①超前控制;

②信号控制;

③提高控制;

④表扬(批评)控制。

六、论述题

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看法。

答: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主张心理的东西是第一性的,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心理的东西的产物,因而是第二性的。唯心主

义的心理观把心理看成是世界的本源。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是万物和宇宙的主宰,客观事物是由个人的感知,即心理的东西决定的。

二、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感张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是物质派生的,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虽然有各种说法,但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物质活动的产物,是身体的机能,是在一定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从而正确地说明了心和物之间的关系。

2.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答: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发挥无意注意积极作用的组织者,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③采用启发式的教与学的方法。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地运用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教育;②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③培养学生抗干扰的习惯;④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有意后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①要使有意后注意成为教学活动的

主要形式;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进取的学习动机,并依靠这种动机调整自己的注意,使自己经常处于最佳的有意后注意状态;③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运用感知规律,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答:(一)感觉规律的运用:

(1)感觉适应与感觉强度规律的运用;

(2)感官协同活动规律的运用;

(二)知觉规律的运用:

(1)知觉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知觉整体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知觉理解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4)知觉恒常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树立学生科学的感知观点:

(1)用正确的感知观点评价人;

(2)用科学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3)用辨证的感知观点认识模糊知觉。

七、实例分析

1.小张暑假回家,他的亲友们问他在大学学什么。他回答说,心理学。他的亲友们一脸惊诧,“那你岂不是知道我们心里在想什么?”小张的亲友们关于心理学的认识对吗?试分析。

答:小张的亲友们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研究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探明心理现象的规律,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理论意义

①学习心理学对于人们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地树立辨证唯物主

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抵制和克服各种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学好自然辨证法、现代哲学、逻辑学和美学等学

科。

二、实践意义

①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活动调节下完成的;

②心理学作为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提高师范生未来从事学校

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③由于心理学各分支的形成,对各个实践领域的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心理学作业2

(第5—8章)

一、填空题

1.记忆表象和语词是具有心理特性的记忆的主要形式。

2.脑中再现出的不在面前事物的心理形式,就是记忆表象。

3.识记可以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4.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无意义音节材料研究了遗忘规律。

6.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就是保持。

7.据测算,正常人脑可以储存1012~1015 比特的信息量。

8.再认和重现是将信息从脑中检索出来并经识别加以运用的阶段。

9.各种事物形象都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输入而形成形象记忆。

1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的是一种情绪记忆。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12.进行有意识记时,人们通常会采用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两种方法。

13.一般而言,信息容量约为7±2个意义单位。

14.人们曾经提出消退说和干扰说两种假说解释遗忘的心理原因。

15.有女生能在明明白白看电视的同时,一针不错地织毛衣,这反映了心理学的保持现象。

16.喝过可乐,喝纯净水也觉得有点甜,这反映了心理学中的感觉现象。

17.思维的重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18.根据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9.抽象是在脑中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20.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2.按情感状态分类,情感可以分为心境、激情、热情和应激。

23.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构成意志行动过程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

24.目的是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25.体现意志品质的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二、选择题

1.不属于记忆过程的是D 。

A、识别

B、保持

C、再认和重现

D、识记

2.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方法是C 。

A、回忆法

B、再现法

C、节省法

D、再认法

3.在保持过程中,不是信息储存系统的是C 。

A、瞬时储存系统

B、长时储存系统

C、感官储存系统

D、短时储存系统

4.人们采用的识记方法通常有B 。

A、分记法

B、分布法

C、全记法

D、综合法

5.良好的记忆品质不包括C 。

A、敏捷性

B、正确性

C、完备性

D、持久性

6.根据记忆对象的内部联系,通过建立记忆对象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进行识记的是

B 。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部分识记

D、综合识记

7.没有预定目的,无需努力,也不采用任何方法的识记叫做D 。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有意识记

D、无意识记

8.根据思维的抽象程度不同,不属于思维形式的是A 。

A、感性思维

B、动作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9.通过最优组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是C 。

A、发散思维

B、抽象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分析思维

10.思维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是B 。

A、分类与比较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与系统化

11.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按一定顺序归入一定类别的思维过程是D 。

A、抽象

B、概括

C、具体化

D、系统化

12.不属于思维形式的是A 。

A、概括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13.不属于推理形式的是B 。

A、归纳

B、逻辑

C、演绎

D、类比

14.先提出假设,然后再去证明其合理的方式就是C 。

A、想象

B、推理

C、猜想

D、归纳

15.不属于有意想象的是B 。

A、再造想象

B、梦想

C、创造想象

D、幻想

16.与想象表象无关的是A 。

A、知觉表象

B、视觉表象

C、听觉表象

D、运动觉表象

17.不是影响想象因素的是D 。

A、记忆表象贫乏

B、思维

18.人的表情包括D 。

A、面部

B、体态

C、言语

D、动作

19.不能表征情感状态变化的生理变化是D 。

A、循环系统的变化

B、腺体活动的变化

C、呼吸系统的变化

D、神经系统的变化

20.不是情感在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的是C 。

A、信号功能

B、调节功能

C、沟通功能

D、感染功能

21.如果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不属于此分类的是A 。

A、激情

B、道德感

C、美感

D、理智感

22.看小说时,能与主人公同喜同悲,体现的是一种B 。

A、理解

B、移情

C、通感

D、沟通

23.在智力活动中,不是情感所产生功能的是A 。

A、调节功能

B、动力功能

C、增强信号功能

D、感染功能

24.与动机功能无关的是D 。

A、动力功能

B、调节功能

C、强化功能

D、感染功能

25.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而产生的冲突叫做B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避趋冲突

D、动机冲突

三、判断题

1.学生采用机械记忆进行学习是不科学的。(×)

2.心理学中的保持意味着保持材料在数量上不会减少。(×)

3.超额学习有时对学生的学习是必要的。(√)

4.对于需要通过记忆学习新材料的学生,遗忘是不正常的。(×)

5.遗忘的结果就是有关记忆再也不能恢复了。(×)

6.一般来说,集中复习比分布复习的效果好。(√)

7.脑中再现过去经历的事物,并能识别,这叫做重现。(×)

8.一般情况下,能再认就一定能重现,而能重现就不一定能再认。(√)

9.解决问题时,人们总是以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进行。(√)

10.分析与综合刚好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

11.抽象与现实总是有不可跨越的距离。(×)

12.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内部的、共同的特征表征出来。(×)

13.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就是做梦。(√)

14.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

15.意志体现了人的能动作用,意志始终是自由的。(×)

16.在情感构成意志动力的同时,意志也对情感起着控制作用。(√)

17.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越强越有助于学习。(√)

四、名词解释

1.记忆

是人对事物的识记与保持所形成的知识经验,以再认或重现(回忆)的方式在脑中的反映。

2.有意识记

就是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

3.遗忘

就是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重现的现象。

4.后摄抑制

亦称倒摄抑制,就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重现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5.超额学习

就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

6.创造性思维

就是当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问题时,把储存在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通过最优组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

7.分析

就是在脑中把事物或现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个别属性的思维过程。8.概念

就是人脑以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对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的概括反映的思维形式。

9.想象

就是人脑在思维的参与下,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10.典型化

把某一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提炼出来,然后集中到某一事物上,重新塑造出事物的新的形象。

11.原型

进行创造想象进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12.应激

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3.理智感

由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14.意志

自觉地明确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5.避趋冲突

亦就是趋避式斗争,是指个体在活动中,对同一个目的同时具有趋近和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矛盾斗争。

五、简答题

1. 简述长时储存系统的基本特点。

答:(1)保持时间长,从一分钟到几年甚至终生;

(2)容量极大,以义码为主进行编码,以组块状态储存信息;

(3)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是几分钟以前的事情,也可以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但

如果不去有意回忆就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4)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对短时储存系统内容复述和再编码。

2. 我们如何依据记忆规律进行在效教学?

答:(1)在教学中识记和保持的组织,①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②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③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④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⑤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⑥合理选择识记方法;⑦运用尝试重现。

(2)使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回忆的效果,①利用联想;②运用推理;③正确组织

复习;④适当超额学习;⑤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⑥运用记忆的

技术和方法。

3.遗忘规律的研究表明了什么?

答:研究表明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

在此基础上,人们反复验证发现,学习机关报知识后的20分钟,1小时,24小时是遗忘速度最快的3个时段,分别遗忘了42%,56%,66%,之后的1个月内遗忘度稳定在72%~79%之间,所以,学习后的20分钟,1小时,24小时内的复习是最关键的,能达到事半功倍,过了再复习就费劲了。因而提高记忆效果的做法就是及时组织复习。

4思维和语言具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思维和语言的联系在于: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语言是记载和巩固思维结果的工具。

5.简述发展创造想象的必备条件。

答:共有四个条件:(1)社会需要与个人的创造欲望;

(2)高水平的表象建造能力;

(3)原型启发;

(4)积极的思维活动。

6.简述一般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答:(1)提出问题。包括怀疑法,比较法,边缘法,迁移法和剖析法;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通常解决问题有算法策略及启发策略两种策略;

(4)检验假设。

7.促进创造性思维顺利展开需要什么条件,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促进创造性思维顺利发展需要明确而强烈的创造意识、符合规律的推理能力、合理的信息转换策略等三个条件。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基本方法有仿生法、适应需要法、缺点反思法、特性迁移法、逆向索求法和扩展用途法。

8.如何促进对少年期学生的情感培养?

答:可以从提高对情感的认识,创造培养情感的情境,组织培养情感的实践活动及提高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来促进对少年期学生的情感培养。

9.教师要如何正确认识目的与动机之间的联系?

答:教师要正确认识目的与动机之间的联系,首先要知道目的与动机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表现在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上,而同一动机又可以导向不同的目的,往往要经过动机斗争,克服内在的矛盾,相反,在目的逐步确定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引起动机的斗争,随后逐步趋于统一。

10.教学中应该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答: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所以,教师应从以下五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②发展健康的情感;③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④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⑤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论述题

1.我们要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答: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依据记忆规律增强教学效果:

(1)在教学中识记和保持的组织:①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②合理识记材料的

数量;③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④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⑤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⑥合理选择识记方法;⑦运用尝试重现。

(2)使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回忆的效果:①利用联想;②运用推理;③正确组织

复习;④适当超额学习;⑤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抑制的干扰;⑥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2.思维、想象规律对课堂教学有什么意义?

答:(一)排除教学中影响学生思维与想象的因素:1.动机的影响;2.定势的影响;

3.功能的影响;

4.个性的影响。

(二)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1.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的水平。教师要通

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概念的掌握在内涵上得到充实与改造,而且也要让他们在要领系统的掌握上,不断地向精确与全面的方向发展;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本质规律,以推动学生间接理解能力更快地提高;3.发展学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教师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地纠正他们不合乎逻辑的判断与推理,引导他们独立地对各种事物和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训练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让想象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利用想象深化知识。学生的学习也

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想象的支持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教材;

2.借助想象探求未知。学生的学习除了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外,教师还应

当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探究与预见未知。想象是探究与预见未知的向导;3.

端正学生想象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他们想象的方向,及时纠正他们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或不良的愿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与实事求是的良好个性品质。

3. 以教学实例说明培养学生良好想象品质的重要意义。

答:1.想象的丰富性。具有想象丰富性品质的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唤起数量多且质量高的表象,使想象的内容充实,且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多种选择;

2.想象的主动性。具有想象主动性品质的学生在任何问题面前都能驾驭自己

的想象,使之有目的地沿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行进;

3.想象的新颖性。具有想象新颖性品质的学生不论在想象的内容上还是在想

象的形式上都敢于标新立异,而又立足于现实;

4.想象的现实性。具有想象现实性品质的学生所想象的事物可以在现实中得

到体现。

想象品质是构成人的心理素质的基本成份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良好想象品质的培养。

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对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情感的培养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情绪的激动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紧密联系,学习内容越困难,越容易受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如果学习内容容易,激动水平高,学习效率则佳。

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智力的发展,但也要重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①在智力活动中,情感的动力功能。教学中,教师从生动灵活的教学

方法启发学生,就会使学生对智力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体验到智力

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在智力活动中,情感有增强信号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

感的信号功能把深厚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

的学习行为起到激励或阻止的作用,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

③在智力活动中,情感有感染功能。情感通过潜移默化增强学生智力

活动的效果。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受到教师的激励、感染,得到精神

上的满足,与教师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就会把教师讲述的道理与提

出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成为鼓励自己积极向上的力量,

促进智力活动效率的提高。

心理学作业3

(第9—11章)

一、填空题

1.个性的相对稳定性表现在个性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点的结合。

2.个性差异主要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3.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

4.根据需要的起源,可把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5.能力测验有一般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6.比较著名的能力测验量表有韦氏量表、韦克斯勒和比奈量表。

7.性格鉴定中,让受试对给出材料作答,使他不知不觉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方法叫做投射法。

8.瑞士精神学家罗夏编制了罗夏墨迹测验。

9.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10.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四类型气质学说。

11.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为气质类型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并阐明了生理机制。

12.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比较持久的思维和行为的变化。

13.学生学习最主要的特点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14.把知识学习过程分成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等8个阶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

15.按照技能的性质和表现方法,我们常把技能分为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

16.从智力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看,智力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内潜性、观念性和简缩性。

17.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

18.以吴伟士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的共同成分说对形式训练学说提出了挑

战。

19.形式训练说通常强调训练形式而忽视学习内容。

20.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21.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题

1.与个性独特性无关的是C 。

A、心理倾向

B、个性心理特点

C、心理面貌

D、心理过程

2.个性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是A 。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自我意识

3.个性倾向性的组成成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是D 。

A、需要

B、动机

C、理想

D、世界观

4.一般而言,天才儿童和超常儿童在统计中各占的比率是A 。

A、0.3%

B、0.6%

C、0.5%

D、0.4%

5.不属于创造能力特点的是B 。

A、灵活性

B、发散性

C、独特性

D、流畅性

6.测定气质类型的方法主要是D 。

A、谈话法

B、自然实验法

C、作品分析法

D、条件反射测定法

7.不是布卢姆学习领域分类的是B 。

A、认知

B、思想

C、情感

D、动作

8.按布卢姆的观点,不是成就动机内容的是A 。

A、情感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9.活泼好动,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思维敏捷,亲切。这反映的气质类型是D 。A胆汁质B、黏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10.相对于国外,中国学生都比较追求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说明中国学生具有较高的D 。

A、情感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1.近代西方常用来测量学习动机的方法是A 。

A、控制基源

B、自然实验法

C、作品分析法

D、条件反射测定法

12.控制基源的理论基础是C 。

A、控制论

B、动机理论

C、归因理论

D、需要理论

13.被称为知识的细胞,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B 。

A、词语

B、概念

C、定理

D、规则

14.对赫尔巴特的知识学习四个阶段匹配错误的是A 。

A、明了性——认知

B、联想化——期待

C、系统化——探索

D、方法——行动

15.与运动技能形成阶段无关的是A 。

A、熟悉

B、定向

C、联系

D、协调

16.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在心理学中叫做B 。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17.设计“水下击靶”实验阐明概括化迁移理论的是D 。

A、古德

B、桑代克

C、华生

D、贾德

18.人对现实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和取向叫做D 。

A、个性

B、定向

C、理想

D、个性倾向性

19.气质类型说离不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研究的科学支持,下列不匹配的项是C 。

A、强不平衡型——胆汁质

B、强平衡型——多血质

C、强不灵活型——黏液质

D、弱型——抑郁质

20.学习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动机叫做B 。

A、成就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主导性动机

三、判断题

1.个性除了研究受社会生活制约的整个心理面貌特征,也研究解剖生理特点。(×)

2.评述个性的主要标志是社会本质。(√)

3.个性只是个人的心理特征,与民族、社会等没有关系。(×)

4.为了发展广泛的兴趣,我们应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

5.从本质上说,韦氏量表的智商就是一种比率智商。(×)

6.人的遗传素质基本上决定了能力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7.初生幼儿对亮光、响声特别敏感,这是幼儿在学习寻找、认识新事物。(×)

8.按起源不同,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对象不同,需要可表现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9.一般来说,事物间的共同属性既可能包括它们的本质属性,也可能包括它们的非本质属性。(√)

10.从学习方法看,概念形成属于接受学习,而概念同化则属于发现学习。(×)

11.比较是从方法上促进理解,而变式则是从材料方面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12.有学习就有迁移,有迁移就有学习。(×)

13.一般来说,抑郁质的人是不好的。(×)

14.直接与个人未来的前途、职业相紧密联系的动机叫做直接近景性学习动机。(×)

15.学习者通过已有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方式叫做概念形成。(√)

16.所谓变式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变换学习方式。(×)

四、名词解释

1.个性

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2.动机

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3.信念

是人们所遵循的与理想相联系的生活准则。

4.创造能力

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5.性格

是指一个人地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逢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6.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

7.需要

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8.知识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成果和手段。

9.概念

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形式,它是由符号或名称代表的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的一类事物。

10.技能

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使某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活动方式。

11.概念同化

在教学条件下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通过以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同化,产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而获得概念。12.智力技能

也称认知技能,阅读、写作、解题、运算等都属于这类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13.共同成分说

以桑代克和吴伟上为代表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检验形式形式训练说的观点,并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学习迁移之所以能产生,是由于两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着共同成分或因素,共同成分越多,一种学习越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迁移,共同成分不仅包括刺激物方面,也包括反应方面存在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14.学习定势

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课题过程中,受到先前的学习经验或活动倾向的影响。

15.逆向迁移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五、简答

1. 简述需要层次论的基本主张。

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的主张,他认为人的需要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最低的层次是生理的需要;再上一层是安全的需要;再上一层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对社交、归属、认可的需要,得到亲友的爱的需要;中层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受社会尊重、成就的需要;其上一层是认知的需要,如要求认识、理解和探求;再上一层为美的需要,如欣赏美和审美的需要;最上一层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发挥人的全部潜能,实现个人的信念与理想的需要。这个需要层次论指明,一个人只有在低层的需要获得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2. 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少年期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1)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学生自学培养学习兴趣。

3. 简述智力与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

答:智力与创造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智力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创造能力亦高,智力发展水平低则创造力亦低,智力可以说是创造能力高度发展的基本

条件。

4. 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2)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

(3)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

5. 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其意义在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气质类型的了解,合理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如可依据气质类型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还可根据气质类型的特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亦可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6. 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法。

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以学校教育为条件,提出了学习的分类。按照学习的不同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这一分类对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分类中未能包括动作技能,行为规则,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学习,因此缺乏说服力。

7. 简述布卢姆的认知学习分类法。

答:布卢姆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点,将教育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六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类学习是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并且第一顶内容都是以先前获得的技能和能力为基础的。对有效的教和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8.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鉴别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鉴别:学生如何对待每门课的要求和任务;对待学习活动的态度如何;学习时注意是否集中;能否按时完成作业和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失败时,是充满信心和决心坚持到底,争取成功,还是知难而退,畏缩不前;怎样对待奖赏与责备、表扬与批评;在竞赛中力求获取名次是为集体争荣誉,还是一味为自己争名夺利,以致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排挤对手;竞赛后是胜不、败不馁,还是胜则骄、败则馁或败则妒;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如何等。

9.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

(5)教师的评价、表扬与批评的作用。

10. 为有助于学生的概念获得,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哪些条件?

答:(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3)运用变式和比较方法;

(4)提供适当的实例;(5)用准确的语词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适时给概念下定

义;(6)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11.教学中如何组织练习以帮助学生发展运动技能?

答: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依据技能难易的不同程度,采用集中练习或分散练习;依据技能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选用整体法或部分法;充分利用反馈的强化作用等方面组织练习,只要在教学中做到这些,就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运动技能。

六、论述

1.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

答:儿童是在后天环境中,在成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他们独有的性格。

1.家庭影响。①父母是第一任老师;②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

极大的影响;③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也很重要。

2.学校教育。①教师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浓厚的感情和诚挚的态度,

对学生正确的评价,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都是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有效方法;②集体的作用:优秀集体的良好风气是一种强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社会影响。社会风气或风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学生的爱、道德评价与行为

习惯的形成。

4.个别教育。教师亲切的态度和公正的评价,对学生良好性格发展的激励,

对学生的信任等,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2. 个体智力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哪些阶段及其形成条件?

答:需要经历的阶段: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②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③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⑤内部言语阶段。

形成的条件:

①指导学生以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

②按照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程序组织练习;

③促进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3.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条件,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有效地迁移?

答:一、教材的组织结构与迁移。教师选择良好的教材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的概念和原理,也有利于产生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应用;

二、理解与迁移。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是训练迁移的重要手段;

三、学习的指导。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推理或

想象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解决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等,这样的指导

才能促进积极迁移的产生;

四、学习定势与迁移。在教授新知识时,要复习前面的内容,取得新旧知识

的联系,解决的问题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保持课题之间的相似性等,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习和迁移的效果。

4.以教学“平行四边形”或自己所教学学科的在关概念教学为例,分别阐释自己如何以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方式进行教学,并评价教学效果。

答:概念形成一般指人类历史上概念形成的过程或科学家发明,创造概念的过程,或个体在自然条件下自发学习的过程。

概念同化是获得概念的另一种方式,它与概念形成的方式不同,是在教学条件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学生的学习包括下列过程:(1)新概念平行四边形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四边形联系,使新概念纳入原有概念之中;(2)新概念与原有的有关概念,如矩形、梯形进行辨别和比较,区分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新概念平行四边形与正四边形,矩形,梯形等有关概念融合,组成一个整体结构。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相互作用,其结果产生新旧概念

同化,使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获得新的意义。

心理学作业4

(第12—15章)

一、填空题

1.一个良好班集体可以使学生产生群体的支持作用、认同感和归属感。

2.群体规范的形成将对群体产生团结、认知一致性和行为定向等作用。

3.心理气氛是在群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

4.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成员、成员对成员的吸引力。

5.影响班集体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相似性、师生关系和合作、竞赛等。

6.教师在学生学习的社会生活中的两个主要职能是促进的职能和维护的职能。

7.作为班集体领导的老师,其类型主要有监督型领导和参与型领导。

8.青少年社会化主要包括社会规范、知识与生活技能和生活目标。

9.少年期学生情绪的易感性表现在易动性、两极性和情境性等。

10.一般来说,青少年成长主要表现在生理成熟、社会化和个性形成等。

11.学生的品德类型可以分为品德优良型、品德过错型和品德不良型。

12.榜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启动作用控制作用、调节作用和矫正作用。

13.转化品德不良学生可以区分为萌发、转化和稳定三个阶段。

14.造成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原因、生理原因和社会文化原因。

15.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有系统的理论、程序、方法和专门的技巧。

16.门诊咨询是在医院或咨询机构按照门诊的办法进行的咨询形式。

17.少年期常见的心理疾病有神经官能症、病态人格、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18.初步心理诊断的方法是归因心理分析。

19.群体是在同一目标和同一规范指导下,协同活动而组合的人群,有时也叫做团体。

20.道德信念是一种坚信道德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并主动要求执行和实现行为准则的较高层次的道德需要。

21.攻击性就是在攻击动机驱使下,做出有害他人或他物的行为。

二、选择题

1.与形成良好心理气氛无关的是B 。

A、目标的整合

B、行为的一致

C、个性倾向的一致

D、心理相容

2.不是教师影响力的是A 。

A、技术性

B、权力性

C、亲密性

D、专长性

3.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D 。

A、林格伦

B、艾里克森

C、罗各不森

D、罗林塔尔

4.现实中,老师往往根据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认为该生的思想品德、社会技

能等也好,这在心理学叫做D 。

A、第一印象

B、定向

C、移情

D、晕轮效应

5.辨证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占据绝对优势的阶段是C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6.少年期学生特别敏感甚至抵制别人叫他们小朋友等,从心理看,其原因是少年期学生的D 。

A、叛逆感

B、成熟感

C、理性感

D、成人感

7.相对于机械记忆,学生已经主导性地利用意义记忆的阶段是C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8.不属于道德感表现形式的是A 。

A、情感性

B、直觉性

C、想象性

D、论理性

9.形成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是B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0.1951年与人合著《变态心理学》提出10条健康心理标准的是年美国心理学家

C 。

A、林格伦

B、艾里克森

C、马斯洛

D、罗森塔尔

11.“己所不欲,强施于人”反映的心理现象是B 。

A、强迫症

B、强迫癖

C、虐待

D、自虐

12.奠定心理咨询科学研究基础,出版《如何对学生进行咨询》的美国心理学家是D 。

A、高尔顿

B、卡特尔

C、斯金纳

D、威廉森

13.在1942年出版《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是A 。

A、罗杰斯

B、卡特尔

C、斯金纳

D、威廉森

14.不属于心理咨询形式的是B 。

A、间接咨询

B、访谈咨询

C、现场咨询

D、直接咨询

15.不属于少年期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是B 。

A、学习障碍

B、活动障碍

C、行为障碍

D、人际交往障碍

16.最早提倡重视心理卫生工作的是写了《自觉之心》的C 。

A、罗杰斯

B、卡特尔

C、斯金纳

D、威廉森

17.公众对普遍关心的事情公开表达的一致意见叫做D 。

A、咨询

B、交往

C、表决

D、舆论

18.人的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是B 。

A、情感

B、品德

C、人生观

D、理想

19.教师晓之以理地启发学生纠正错误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道德行为准则的品德教育方法叫做C 。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教育法

C、教育说服法

D、自我教育法

20.根据咨询对象的问题进行分组咨询的方式叫做D 。

A、现场咨询

B、门诊咨询

C、见解咨询

D、集体咨询

21.少年学生不听父母、教师的劝导,反而抵制、反抗的行为表现叫做C 。

A、精神分裂症

B、病态人格

C、逆反心理

D、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三、判断题

1.现在人们越来越强调合作学习,是因为从心理学看,人们在群体的条件下工作总比单独时干得好。(√)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心理学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提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P3 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P16 3、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P34 4、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其个别属性的反映。P25 5、长时记忆:是存储在一分钟以上,时间很长甚至是终生的记忆,从理论上说长时记忆可以是永久存在的。 P75 6、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P80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C、冯特创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P7 2、属于普通心理学的是(C、情绪心理学)P10 3、注意的集中性表现在(B、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P61 4、在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广度是( C、5—9 )个单位。73 5、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这属于( D、注意的分配)P62 6、“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大”,这是( C、错觉)P45

7、人们的知觉能把当前客观刺激中缺少的东西在主观上进行补充,着说明人的知觉有(B、整体性)P35 8、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 B、编码—存储—提取)P69 9、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B、先快后慢)P77 1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B、个别)属性的反映。P 25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学是一门(ABC )P6-8 A、研究脑功能的科学 B、实验性的科学 C、边缘性的科学 2、下列属于弗洛伊德的贡献的是(ABC )P14 A、提出潜意识的概念 B、梦的分析 C、人格结构理论 3、注意的种类有(ABC )P64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4、记忆主要有两大类( CD )P70 C、陈述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5、记忆的三个系统是( BCD)P71 B、长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感觉记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试述心理学的功能。P18

审计选择题

2013中央电大审计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1. 任务5 0007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下列情况,注册会计师需要严格进行期初余额的审计( )。 A. 首次接受委托 B. 上期审计的延续 C. 所有审计活动 D. 根据审计委托人的要求 2. 确定符合性测试的抽查范围时。可选择的方法是: A. 实地观察法 B. 证据检查法 C. 经验估计法 D. 重复执行法 3.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A. 检查 B. 评价 C. 鉴证 D. 监督 4. 根据审计证据的重要性要求,在鉴定审计证据时,不应考虑( )事项。 A. 数量大的事项 B. 数量大性质不严重的事项 C. 数量小性质严重的事项 D. 数量零星的事项 5. 下列事项()中,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规定为重大过失。 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

B. 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主要要求执行审计 C. 未按特定审计项目取得必要和充分的审计证据 D. 明知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中的总体合理性通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记录或 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做出估计,审计人员使用的方法通常有: A. 层层审核方法 B. 分析性复核方法 C. 监盘方法 D. 计算方法 7. 审计总目标是围绕()而界定的。 A. 国家审计 B. 效益审计 C. 财务审计 D. 财务报表审计 8. 下列各类审计证据中,审计人员编制的会计分录调整表属于: A. 实物证据 B. 亲历证据 C. 内部证据 D. 外部证据 9. 变更验资的审验范围一般限于被审验单位()及实收资本增减变动情况有关的事 项。 A. 资本公积 B. 未分配利润 C. 盈余公积 D. 注册资本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答案

联系实际讨论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 效率的选择 个人题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经济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经济公平不是无需前提的绝对概念,以按资分配为例,在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传统体制条件下,它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不公平的;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经济公平的内涵大大超过收入平均的概念。从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界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只是经济公平的涵义之一。即便是我们平时讲结果公平,至少也有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两个观察角度,财富分配的角度更为重要。况且,收入分配平均与收入分配公平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应混淆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操作技艺 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并不都是效率提高的结果,其刺激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具有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面的效应 高效率是无法脱离以合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平分配的 案例: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

最全江苏开放大学的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

《管理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1(个体心理与行为)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1912 2. 根据霍桑实验,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该书系统地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3.1935— 1937年, 行了关于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调查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摸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途径。这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实验研究。 4.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与逻辑思维。 5. ___ ______的个性结构理论是以本能性欲为核心构成的。他认为个性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 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 7. 态度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 是由认知、 8. 在费斯廷格看来,所谓,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 9. 美国心理学家_____ _在1943年《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10.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_ 。 二、单项选择题(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进表格): 1、1958年,()出版专著《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A.莱维特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 D. 泰勒 2.()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被研究者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 问卷法 C. 访谈法 D. 个案法

3. 机器设备的表面采用浅灰、浅蓝或浅绿色,可以削弱对比,以减少视觉疲劳。这是利用了感觉的()。 A.适宜律 B. 适应律 C. 练习律 D. 对比律 4. 林黛玉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5.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A.个性 B. 价值观 C. 态度 D. 思维 6. ()提出了ERG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存在三类核心需求,即生存需求、关系需求、成长需求。 A.赫茨伯格 B. 阿尔德弗 C. 麦克利兰 D. 亚当斯 7. ()又称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A. 压力状态 B. 不良状态 C. 心理障碍 D.心理问题 8. ()是微弱、持久、具有沉浸性的情绪状态。其主要特点是渲染性和弥散性。 A. 心情 B. 激情 C. 应激 D. 心境 9.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抑郁型 10. ()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A. 埃森克 B. 卡特尔 C. 艾里克森 D. 斯皮尔曼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分): 1. 霍桑实验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桑于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屋电器公司进行的。() 2.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3. 美国学者凯尔曼研究了在社会环境中个体态度形成的过程,提出态度形成包括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4.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审计学》形成性考核及答案

01任务 【综合题】2 W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W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W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自2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W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电子消费品经销商。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W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 资料一: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W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2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W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W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W公司所处行业2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W公司财务总监已为W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W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由于工作压力大,W 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W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市场占有率,W公司于2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销售下调了8%至10%。另外,W公司在2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8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为了加快资金流转,W公司于2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W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外部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费由W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20×7年的运输单价比上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意将运费结算周期从原来的30天延长至60天。 (5)20×7年度W公司主要原料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供应商也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技术要求发生变化,D产品所耗高档金属材料比C产品略有上升,使得D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比C产品上升了3%。 (6)除了于20×6年12月借入的2年期、年利率6%的银行借款5000万元外,W公司没有其他借款。上述长期借款专门用于扩建现有的一条生产线,以满足D产品的生产需要。该生产线总投资6500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考作业一:(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B 2、B 3、A 4、D 5、C 6、B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CD 2、ABD 3、AC 4、ABCD 5、A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爱国统一战线: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2、宪法:所谓宪法,就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3、刚性宪法:所谓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4、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已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同其他阶级异己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5、成文宪法:指以一个或几个法律文件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宪法。 6、民定宪法:指由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方式通过的宪法。 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司法机关监督立法机关监督专门机构监督 2、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3、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4、138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宪法和普通法的区别。 答: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2、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二、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合宪性。 三、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六、论述题(13分)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 (1)从领导权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的,在我国即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2)从阶级基础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3)从国家职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一样,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在对内职能方面,有政治职能即民主和专政的职能,也有经济文化职能,在对外职能方面,都担负着保卫国家,抵御外来入侵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国际友好合作的任务。 (4)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使命一样,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电大心理学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3.备课讲稿

1 大题 单选题 1 . (3分) 人类生存的必要方式是(B)。 A. 竞争 B. 合作 C. 竞赛 D. 友谊 2 . (3分)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A. 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 B. 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内在的。 C. 依从的理由是外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内在的。 D. 依从的理由是外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 3 . (3分) 当有人带头帮助求救者的时候,别的人可能向他学习,也去帮助求救的人,这指的是(B)。A. 社会刻板印象 B. 榜样的作用 C. 旁观者效应 D. 光环效应 4 . (3分) 非典时期出现的抢购中药的现象,是( D )。 A. 听从 B. 服从 C. 依从 D. 从众 5 . (3分) ( D )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出生到两岁 B. 两岁到七岁 C. 七岁到十二岁 D. 十二岁到十四五岁 6 . (3分) (C)的儿童能获得守恒的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7 . (3分) ( C )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A. 出生到两岁 B. 两岁到七岁 C. 七岁到十二岁 D. 十二岁到十四五岁 8 . (3分)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年龄是(B )。 A. 出生到两岁 B. 两岁到七岁 C. 七岁到十二岁 D. 十二岁到十四五岁 9 . (3分) 在选择职业时要考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不能脱离社会的现状和时代的要求,这说明的是职业选择的(A )原则。 A. 现实性 B.

C. 胜任 D. 发展 10 . (3分) 突破障碍是米切洛兹总结的生涯规划的目的之一,其分为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下列的(B)不属于内在障碍。 A. 恐惧不安 B. 他人偏见 C. 态度消极 D. 信心不足 11 . (3分) 下列的(B )不是米切洛兹总结的生涯规划的目的。 A. 开发潜能 B. 赚取金钱 C. 自我实现 D. 突破障碍 12 . (3分) 下列的(D)不是职业选择的原则。 A. 胜任原则 B. 兴趣原则 C. 发展原则 D. 服众原则 13 . (3分) 某些人在社交场所害怕当众发言,害怕别人的注意,不敢与别人对视,害怕当众出丑,这部分人患的是( D )。 A. 恐怖症 B. 广场恐怖症

电大审计学形考任务第一十一章自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一章 自测1: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即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保持独立。() 自测2:与所有权监督比较,经管权监督的特征在于()。A. 经管权监督是一种从上至下的监督B. 经管权监督属于内部监督C. 经管权监督是直接服务于管理者自身的D. 经管权 监督是整个管理控制的有机环节E. 经管权监督形成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 自测3:在世界范围内,( )是普遍采用的国家审计组织模式。 自测4:民间审计是指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通过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查证、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自测5:审计总目标是围绕()而界定的。 自测6:()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章 自测1: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 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 的依据B.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C. 审计准则是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D. 审计准则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E.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自测2:关于国家审计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审计指南是办理审计事项的操作 规程和方法.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遵照执行B.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署依照《审计法》制定的,具有行政规章的法律效力C. 审计指南具有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一样的法律效力D.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署制定的专业规范.没有法律效力E. 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 计工作时,必须遵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进行 自测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适用于:() 自测4: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可以分为:()a. 相关服务准则b. 审计准则c. 质量控制准则d. 鉴证业务准则 自测5:1. 判断注册会计师应否承担律责任以及承担的具体形式,应从审计的结果和审计的过程两个层面上考虑。民事责任追究与否与以()为依据的判断直接相关。2.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有() 自测6:1. 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信息使用者和注册会计师之间所形成的对审计作用期望上的差距,即审计期望差。B. 客观地讲,审计期望差不可能消失。C. 如果注册会计师提供财务报表公允性的绝对保证而非合理保证,一定可以避免法律诉讼。D.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2. 为规避法律责任诉讼,审计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三章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_4全部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综合归纳 ⒈请描述管理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管理科学发展阶段:

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P4-5 ⒉请描述学校管理心理的主要内容,并按下列的图框画出简单的树形图。 学校管理心理学 学校个体心理学校群体心理 学校组织心理 个体心理与管理 教师心理与管理 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学生心理与管理 学校中的群体心 理 学校中的人际关 系 学校领导心 理 学校组织心 理 ⒊施恩将人性假设分为哪四种?请说明每一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方式。P6-7 ⒋案例分析 某中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党支部书记提出,根据依法治校的精神,对学校规章制度要进行全面修订,这次修订要求制度定的严一点还是宽一点,请同志们讨论一下,定个调子,让各部门根据这个调子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规章制度是严点好还是宽点好,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规章制度就是要从严、从细,越严越细越能堵塞漏洞。有人认为出问题就说这个制度有漏洞,不科学,规章制度靠人来操作,关键是人的素质问题,高素质的人就是没有制度约束,也不会出问题。制定制度要建立在对同志基本信任的基础上,并不是说制度越严越好,把什么都定的很死,不利于发挥责任人的作用,要给责任人一点负责的空间。双方争持不下。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依据,说明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题思路:

(1)制定学校各项制度要符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在学校一般分为两个系统,即教学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2)制定针对教师的制度要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化,倡导人性化管理,给与教师充分的尊重。(3)慎用经济人人性假设。 形成性考核作业2(第二、三、四、七章) 一、填空 ⒈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个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⒉人的典型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⒊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易怒、急燥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⒋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是人的性格特征。 ⒌个体的能力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两个方面。 ⒍自我认知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 ⒎自我认知可以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⒏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首因效应起作用,在熟悉的人的知觉中,则近因效应起作用。 ⒐受挫折后人的直接反应方式主要有情绪反应、攻击、冷漠、幻想和退化。 ⒑态度的三种成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⒒教师的三种工作态度有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⒓教师态度的三个主要特点是态度的稳定性、态度改变的主动性、态度的内控性。 ⒔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是服从、认同和内化。 ⒕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具有多维性、同时性、快速性、不可预测性、公开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普通心理学答案形成性考核网上作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业一: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A.二元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构造主义 2、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语言运动区也叫做()。 A.下丘脑 B.布洛卡区 C.大脑中枢 D.杏仁核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叫做“()”。 A.思维决定意识 B.存在决定意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存在先于本质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A.巴甫洛夫 B.约翰?穆勒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5、()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冯特 D.雷蒙德 6、()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A.强刺激 B.弱刺激 C.远刺激 D.近刺激 7、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 A.反应 B.意识 C.脑电 D.神经冲动 8、色觉属于()的一种。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9、所谓(),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A.刺激 B.感觉 C.编码 D.心理

10、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等。 A.视觉、听觉、嗅觉、运动觉 B.视觉、听觉、嗅觉、平衡觉 C.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11、在颜色一致的前提下,要求从一群图形“V”中搜寻图形“O”,发现“V”形数目的多少,不会影响检测出“O”形的速度。原因是两种符号的差别只是发生在原始特征的水平上。这个试验叫做()。 A.解剖实验 B.光照试验 C.视觉搜索试验 D.脑电监测实验 12、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当观察着俯视或仰视时,他知觉到同一物体的大小要比直立正视时()。 A.大 B.小 C.相等 D.时大时小 13、在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的大小有关系。 A.光线 B.色彩差异 C.投影 D.移动距离 14、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审计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1]讲课讲稿

《审计案例研究》形考作业1答案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接受审计业务之前,后任审计人员可向前任审计人员了解审计重要性水平。 答案:× 理由:审计重要性水平是经过审计人员认真了解有关情况而确定的,不是向前任审计人员了解的。 2.如果审计人员需要函证的应收账款无差异,则表明全部的应收账款余额正确。 答案:× 理由:审计人员并未对被审计单位所有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3.被审计单位保管应收票据的人不应该经办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理由:符合销货业务内部控制的职责划分。 4.如果被审计单位首次接受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期初余额进行审计,仔细审查各次固定资产的盘点记录是最佳的审计方法。 答案:× 理由:仔细审计自开业起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中所有重要的借贷记录方法最佳。 5.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准确性时,如被审计单位从关联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可不予查实。 答案:× 理由:从关联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时,审计人员必须查实,防止被审计单位粉饰报表数字。 二、单项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 1.在本章的案例一中,所列举的是首次接受委托的情况,假设美林股份公司是诚信事务所的老客户,那么此次持续接受委托时,应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一般来说,首次接受委托时,预备调查的主要内容包含企业基本情况的内容较多,并且要关注被审单位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关系,而在持续接受委托时,进行预备调查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管理当局的特点和诚信;(2)被审单位的涉讼案件及其处理情况;(3)以前与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方面存在的意见分歧以及解决结果;(4)利害冲突及回避事宜;(5)内部控制的改进情况;( 6)审计费用的支付情况等。 2.在本章的案例二中,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分析其财务指标时,发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波动较大,这意味着被审单位可能存在哪些情况? 答: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企业存在以下情况:(1)经营环境发生变动;(2)年末销售额突然增减;(3)顾客总体发生变动;(4)产品结构发生变动;(5)信用政策或其运用发生变化;(6)销售收入的总体发生变动。 第二章 1.在销售循环中为何要关注关联方交易?与此有关的舞弊方式有哪些?如何发现和防止? 答:在进行销售收入审计时,必须关注关联方交易,因为在许多销售收入舞弊案件中,企业之间利用关联方交易作假,有许多“方便条件”,所采用的手段也各种各样,有的企业之间用故意抬高价格的手法;有的使用虚假销售的手段,虚开发票;在审计时,首先通过与被审单位沟通,查阅投资文件或通过合同,了解主要的关联方有哪些;然后通过应收账款明细账和销售明细账的记录进行凭证抽查,看与关联方的销售业务在价格上、数量上有无异常,对数量可结合企业的总体销量和生产能力进行分析,对价格可参照企业的价目表和定价方法进行审计。 2.若本案例中对坏账准备的转销抽查时,该公司有一笔转销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150000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从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学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 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三、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又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是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看“思想”。“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以及情感。“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四、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这道题应该同学们自己来答。怎么答呢举一篇自己的文章为例写写其思考过程、行文过程、修改过程就可以啦。五、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这类题怎么答呢 首先要说出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体会到的思想与情感。要注意其题目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然后分析这个思想与情感是怎样得出的呢从文章的“材料”——几个故事、议论名人名言中得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第二个故事“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推联想到了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电大2019年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三(可编辑)

电大2019年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8分) 1.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3.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5.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和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研究者发现,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如单词序列),项目的顺序对回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9.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语境: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 12.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13.语言产生: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14.电报式语言:美国语言学家弗罗金和罗德曼认为,不存在三词语阶段,因为儿童一旦越过了双词语阶段,在他们的话语中就会很快地出现较长的短语。美国心理学家布朗将这一时期的语言称为电报式语言。这种语言之所以称为电报式的,是因为这些句子中没有功能词,即没有动词时态词尾,没有名词复数词尾,没有前置词、介词和冠词等。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4分)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存储库,而是一个动态、活跃的系统,从事着信息的接收、存储、组织、改变和恢复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其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2.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影响记忆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塔尔文等人提出的编码特异性原则。该原则认为,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提取已存储的信息。也就是说,当提取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时,提取的效果最好。提取线索分为外部线索和内部线索两种。外部线索包括刺激的特性以及学习时周围的环境等;内部线索包括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心境和情绪等。

中央电大审计学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doc

《审计学》形考07任务 单项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上级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因不同意原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提出申请所进行的审査称为(A) A.复审 B.后续审计 C.再度审计 D.连续审计 2.函询法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B)的査证。 A.库存商晶B?银行存款C.固定资产D.无形资产 3.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中,在审计准备阶段都应做到工作是:(B) A.发出审计通知书 B.制定审计方案 C.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承诺 D.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4.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C) A.及时性 B.广泛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 5.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如果采用逆査法,一般是从(C)开始审査。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会计报表 D.会计资料 6.检査财务报表中数字及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可以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D) A.监督 B.披露 C.截止期 D.机械准确性 7.当可接受的检查风险降低时,审计人员可能采取的措施是(A )o A.将计划实施实质性程序的时间从其中移至期末 B.降低评估的重大鉛报风险 C.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D.消除固有风险 &在某一审计项目中,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6 % ,审计人员经过评估,确定固有风险为60%?控制风险为80 %o则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査风险为:C A.6% B. 10% C. 12.5 % D.48% 9?变更验资的审验范围一般限于被审验单位(A )及实收资本增减变动情况有关的事 项。 A.资本公积 B.未分陀利润 C.盈余公积 D.注册资本 10.验资从性质上看,是注册会计师的一项(A )业务。 A.法定审计业务 B.法定会计咨询业务 C.服务业务 D.非法定业务 11?以实物出资的,注册会计师不需实施的程序为(D) A.观察、检查实物 B.审验实物权屈转移情况 C.按照国家规定在评估的基础上审验英价值 D.审验实物出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12.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相比,下列属于社会审计特有的审计文书是:D A.审计报告 B.审计决定书 C.审计通知书 D.业务约定书 13.注册会计师应审验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首次出资额是否不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 (C) A. 35% B. 15% C. 20% D. 25% 14.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中的总体合理性通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做出估计,审计人员使用的方法通常有:B A.层层审核方法 B.分析性复核方法 C.监盘方法 D.计算方法 15.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后,如果审计人员认为某项交易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该项交易存在重大错报,这种风险是(B )。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春(完整)

电大天堂【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统计学原理】形考作业一:(第一~三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D 5、D 6、D 7、A 8、C 9、B 三、多项选择题 1、AD 2、BCE 3、ACE 4、BCE 5、BCE 6、ACD 四、简答题 1,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标志是总体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和特征,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如“性别”,“籍贯”;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相应的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如“男”“杭州”;数量标志表现,如“20岁”,“2000元”。 1、如何认识统计总体和样本的关系? 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用来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样本中的单位来自总体; (2)样本是非唯一的; (3)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样本具有客观性。 3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工程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工程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常组织,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要靠全面统计报表。 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2020年(情绪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试题与答案

(情绪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试题和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第1-3章) 壹、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正后象和负后象 答:当后像的品质和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和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 答:差别感觉阈限和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 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 答:指于同壹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壹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 答:人即使只使用壹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 答:广义上讲,催眠是壹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于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壹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壹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

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 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壹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于同壹对象或同壹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壹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俩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壹个对象转移到另壹个对象上。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形成性考核作业题目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题目及答案 作业一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应文中,每一种文种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这种规范,有的是国家政府明文规定的,有的 则是(约定俗成)的。 2、依据教材,文章的外部分类分为应用性文章和(文学性文章)。 3、应用文最重要和最本质的特征是(真实性)。 4、应用文写作的落款者,即(机关或机关领导)。 5、应用文写作者的政策水平,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作和(政策的执行运用)。 6、应用文是为“用”而写的文章,读者直接影响到文章之“用”效果,这就形成应用文所谓的(读 者制约性)。 7、应用文要求主题鲜明,即主题必须(突出)。 8 、一般来说,应用文的主题只能有(一个)。 9、应用文对材料的要求中,最根本的标准是(真实)。 10.确凿是指材料的(清晰性)。 11.下列选项中,对典型材料理解错误的是:(D)。 A.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的事件和材料。B.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C.有着代广泛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件和材料。D.指重大事情或重要材料。 12. 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或思维的递进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构思方法是(纵式布局方式)。13.既写明写作目的,又指出写作根据的开头方式是(复合式)。 14、要求式结尾常用于(下行文)。 15、正文首段有“特通告如下”,末段是“特此通告”,这种情况属于(首尾的照应)。 16、大部分应用文不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17、应用写作反映现实,解决问题,因此叙述基本上(以记事为主)。 18、应用文叙述常用的是顺时序叙述,简称顺叙,又称平叙或者(直叙)。 19、应用文写作的叙述大多采用简明扼要的(概括性叙述)。 20、引用公认的原理做论据来推论自己观点的证明方法是(演绎论证)。 21、定义说明是一种比较严密、科学的说明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对任何事物都用 下定义的方式加以说明。在许多场合,替代定义说明的说明方法是(诠释说明)。 22、选择两个或多个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是(比较说明)。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应用文概念的理解,不可或缺的因素有(ABD)。 A应用文写作的用途、作用B应用文写作具有的规范性D应用文写作以书面语言为工具2、应用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写作规范要求,主要涉及应用文的(BCD)。 B文种选择C文体格式D语言表达 3、应用文作者的专业技能包括(ABDE)。 A文体选用正确B格式书写规范D用字精当E表达无误 4、应用文的读者制约性体现在写作者的行文的各个方面,包括(ABCDE)。 A文种选择B选材C结构D表达方式E措辞用语 5、应用文对主题的要求是(BCD)。 B正确C鲜明D集中 6、引述式开头常用的词语是(DE)。 D“根据”E“按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