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牧民增收发言稿

农牧民增收发言稿

农牧民增收发言稿
农牧民增收发言稿

农牧民增收发言稿

【篇一:实现农民增收经验交流讲话稿】

抓特色、引新品,全力以赴保障农民增收

——在增加农民收入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xx单位xxx

(xx年xx月xx日)

xx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有耕地面积xxx公顷,其中水田面积xxx公顷,旱地面积xxx公顷,共辖xx个村,xxx个村民小组,总农户xxx 万户、xxx万人。我镇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种植、养殖业、林业、冬季种植业、芋苗黄瓜皮加工以及糖蔗种植等为主要特色产业。2010

年全镇粮食总产量实现xxx万吨,同比增长xxx%,全镇农业总产值

实现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同比

增长xxx%,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国家的强农、惠农和各种农业补贴政

策在地方得到落实的具体体现并对我镇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因此结合东平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作如下经验交流:

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

性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

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我镇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看,在全

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作为主产业种好,

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二是注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农

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塘龙村的芋苗加工,英梅村、良荔村的黄瓜皮加工,既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又吸纳了富

余劳动力就业;三是注重以市

场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新的产品,如富新村、富门村以及石角村等开展冬菜种植业等。

二、保障粮食增产的前提下,着力发展冬季农业、特色农业,促进

农民增收。(一)冬季农业种植方面

为抓好冬季种植工作,镇党委、政府抽调农技干部、挂钩联系点干部,深入村屯,深入农户,强化宣传引导,及时组织镇农业服务中

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适时指导群众开展冬季植工作,及时组

织群众开展施肥、浇灌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最大程度为冬季种植

的丰产丰收提供更多技术支持与服务。

2010年我镇仅冬季马铃薯免耕种植一项收入就十分可观,全镇共收

获马铃薯4500多吨,其中富门村农户率先进行连片经营,该村仅马

铃薯种植收入一项就达30多万元;在果蔗、糖蔗种植方面亦吉报连连,全镇2010年共实现糖蔗产量3万多吨,为蔗农实现人均2000

多元的经济收入。

(二)特色农业方面

我镇在农业发展方面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鼓励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拓宽发展路子,增加农民收入。在保障农民粮食

产量稳步提高的前提下,我镇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产

业带发展,农民增收齐进步”。一是随着东平黄瓜皮、芋苗声名雀起,我镇大力鼓励农户做大做强黄瓜皮和芋苗的深加工,目前形成了以

塘龙村、英梅村、良荔村以及石角村为主的芋苗、黄瓜种植基地。

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到东平镇去落户。结合我镇速生桉种植面积大、

资源丰富的特点,我镇形成了以聚材木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木

材加工业。利用本地木材资源丰富的特点,各种木材加工业应势而

起为东平农民的增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了转移了农

业劳动力。三是加强养殖业发展。养殖一直都是我镇农民增收的一

个重大项目,但是采用传统养殖不仅无法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还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鼓励农户规模养殖、加入养殖

合作社是我镇为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具体措施。目前我镇形成了以

广西辉澎农牧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养殖龙头企业,在该龙头企业的带

动下,我镇目前拥有规模以上猪场301个,鸡场87多个,鱼塘面积6000多亩。家禽存栏41万羽,生猪存栏30.8269万头,2011年农

民增收有望增加8%。

四、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增加农民流通收入。

在全镇范围内发展合作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是

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一

是要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发挥农产品信息中心网络的作用,建立

农产品信息发布和跟踪制度,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大宗农产品做好预

测预报;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优势产业的行

业协会,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

上,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

挥市场流通中介组织、专业队伍、农民营销经纪人的作用,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不断搞活农产品

的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农业基础

设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经过2010

年我镇在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工作中取得的发展,我镇多数村实现

了水泥硬化路通村工程,为我镇各村的农产品运输提供了更有利的

条件,进一步确保了我镇农民的增收。而我镇塘龙村作为农业基础

设施建设的试点村,2010年国家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开展土地平整

项目,大力推行我镇塘龙村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塘龙村的农

业生产条件,为促进该村的农民收入提供了基础保障。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镇将以此次会议的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抓好我镇农业发展、保障

农民增收。抓住东平作为县“十二五”规划“东平至菱角农业经济带”

的有利时机,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证

农民增收的稳定性。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势在必行。一要在提高

单产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力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培养种植能手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增加粮食总产量。二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绿色农

产品,通过提高质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二)加大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

产品增产增值。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增收的最好

形式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种养的积极性。最

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兴办民营乡镇种养龙头企业。要积极大胆吸取外

地好的经验,好的办法,鼓励广大农民艰苦创业,兴办企业。同时,各村将加大本地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保证产业链

条完善。如枫木村的肉兔养殖作为该村特色的增收产业具有很好的

引导作用。因此,鼓励兴办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

济必不可少的。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业收入提高。实现农

民持续增收目标,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

有序转移就业。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本镇实际,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

质上下功夫,不断充实和完善农业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

合素质。同时,要积极开辟市场,加强与外地优势农业龙头企业联系,将农业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用现

代科学技术实现农民增收。

【篇二:在全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压奋进力争农民收入五年翻番

——在全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7月29 日)

市委常委、政研室主任 ***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前,唐俊昌书记在听取情况

汇报时,对开好会议提出明确要求。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

央水利工作会议、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研究分析全市农民增收

工作形势,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再鼓干劲,

科学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推进各项三农工作登上新台阶。

会上通报了上半年我市农民增收情况、全市县镇村争先进位考评情况,眉县、麟游县和市农业局、人社局作了大会发言,其它县区进

行了书面交流。刚才,拴虎同志就农业重点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

请大家抓好落实。

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倍加珍惜经验,牢记增收使命

2008年6月,赵乐际书记在宝鸡视察时就农民增收工作发表了重要

讲话。按照乐际书记的讲话精神,三年来我市把农民增收工作放到

更加突出的位臵,创新举措破难题,夯实基础抓落实,科学推进求

突破,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的可喜局面。一是连续三年实现“高增长”。2008、2009和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突破3000、4000和5000元,达到5040元,年均增速达20.4%,近三年成为我

市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二是工资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在

农民收

入四大块中,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

的第一大来源。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45.4%,

比2007年增加了7.9个百分点。三是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

小之势。三年来,我市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

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81∶1,缩小到2010年的3.77∶1。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势头,人均现金收入

达到3337元,同比增长25.7%。到今年底,农民收入有望突破

6000元大关,比2007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市委、市政府2008

年提出的2012年农民增收目标。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前行,

经受住了特大地震、金融危机、雨雪雹冻、冬春连旱、农产品价格

波动等带来的严峻考验,农民收入不断跨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大

幅增加,农民的生活更加殷实,也为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三化同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年来的创新

实践,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方面“给力”:

一是理念创新显张力。理念新,思路清。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农民增收现状,自觉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出台了落实关键

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制定了农民增收总体规划和八个专项规划,提出了“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工作思路,统一了思想,廓清了方向,农业提升,工业发展,城

镇扩容都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方法科学增实力。方法科学,事半功倍。我们坚持科学推进增收,推行以“一户一卡一策”为核心的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

着力突破农民增收难点,解决增收措施到村到组不到户、“最后一棒

掉棒”的问题,突出产业增收、就业增收和创业增收,因户施策,分

类指导,夯实了工作基础,实现了有的放矢,增强了实力实效。

三是多方联动聚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主动落实驻村联点、包抓帮扶任务,各显其能,各尽

其功,指导和帮助村、组、户制定增收计划,落实增收措施。像抓

计划生育一样抓增收。干部出力气,农民得实惠。

四是机制激励添活力。事业要发展,机制是关键。在促进农民增收

工作中,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增收

绩效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优树先和干部使用紧密结合,列支

专项资金重奖农民增收先进单位,有力地调动了科学推进、狠抓落

实的工作激情与活力。

站在宝鸡看宝鸡,成绩鼓舞人心。放眼全局看宝鸡,差距逼人奋进。三年来,我市农民增收形势喜人,但全省各地竞相发展,农民收入增

势更加强劲,西安、杨凌遥遥领先,延安、榆林后来居上,汉中、

咸阳态势逼人。我市农民收入水平排名后移,争先进位的压力大、

任务重。为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农民增收工作,下定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争取更好的成绩。

二、把握新情况,谋求新跨越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乡融合步伐

加快,农村人口、劳动力和城乡关系、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发生深

刻变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产生了新的深远影响。要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谋求新跨越。

(一)人口形势的新变化,为农民增收出现新趋向。从人口普查情

况来看,出现了“三个下降”的新局面,即人口增长率下降,农村人

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家庭人口规模下降。从长期趋势看,这“三个

下降”意味着“三个减少”,即农户数量减少、农户家庭人口减少、农

户赡养减少,这必将对农民增收产生积极影响。

(二)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为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开辟新空间。近

年来,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流动,并呈现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

型向技能型、二产为主向三产就业全覆盖、就近就地转化向跨省区

跨地域创业“四大转变”。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新局面。农村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几近消失。加之,“中国

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升级”压力,

“技能化”成为增加农民工资收入的大趋势。

(三)城乡关系的新变化,为增加务农者收入带来新机遇。各类流

动要素从乡村到城镇、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

更加明显,全国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2010年我市城镇化率达

到41.4%,比2007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随着农民进城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这将终结多数人给少数人

提供农产品的时代。这种新变化,为务农者增收带来了新机遇。(四)体制机制的新变化,为农民增收创造新条件。进入新世纪,党

中央连续出台了八个强农惠农的“一号文件”。从减征农业税,到免

除农业税,再到发放惠农补贴;从发展现代农业,到建设新农村,再

到“三化同步”;从“多予、少取、放活”,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农村,再到加快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从

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再到建立城

乡一体化机制体制。这一系列“大动作”,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农民增收的体制障碍将逐一拆除,为农民

增收带来新希望。

农民收入低是我市城乡发展诸多难题的关节点。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压力与动力同在,压力就是动力;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因势利导,相机而动,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三、加压求进,力争农民收入五年翻番

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

实现五年翻番。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方面加倍努力。各级要继续

按照“二十字”增收思路,抓住有利时机,强化关键举措,落实好农

民增收规划,科学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

(一)抓住劳动力供求变化的机遇期,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最活跃的部分。目前上海农民收入中70%以上来自工资性收入,江浙等省也在50%以上,我市仅有45%。随

着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的重要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力争

使农民的工资收入增加更快更多。一是着力从“少”到“多”,广开渠

道促转移。坚持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两条腿走路,采取政策激励、

机构推介、经纪人带领、产业发展吸纳转移等途径,引导农民“走出去”。

【篇三:工作的意义演讲稿:带着爱去工作情系农民增

收】

工作的意义演讲稿:带着爱去工作情系农民增收

忘不了

——带着爱去工作情系农民增收

因为兴趣,我选择了园艺专业;

因为热爱,我选择了这份职业;

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

所以我深知农村缺的是知识,少的是科技

每每看到父辈们因增收无望而焦虑的眼神;

看到亲人因信息落后而着急的神态;

看到乡亲因科技迟滞而无助的表情;

我就立志用一种赤子情,传一本增收经;用我辈能及力,帮乡亲快致富,用点滴寸草心,报无限三春晖。

忘不了

电话接的口干舌燥声音沙哑;短信回的抓耳挠腮眼花缭乱;设身处地心急火燎感同身受;

虽只是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但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作物产量,影响家庭收入。

忘不了

xx年的洪涝灾害,当受灾农户心急如焚时,我们组织专家亲临现场

指导灾后生产的场景;

忘不了

永吉县孔玉香大姐苦于水稻无销路而求助无门,我们给发布供求信

息后水稻供不应求,孔大姐送锦旗时的激动情景;

也忘不了

农安县陈先生家里平菇因感染杂菌面临绝收素手无策时,我们为其

联系专家急救,70岁高龄的老专家不远数百里亲临农户家中现场指导,为农户挽回了经济损失,农户逢人便夸12582服务到家;

更忘不了

平台上那一条条感谢短信、电话回访中那一声声谢谢。

因为热爱所以我们带着问题去工作,每天来到单位坐在这三尺见方

的隔断内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有学不完的东西。

尽管有时身心疲惫,有时要忍受用户的无端质疑,也时常会遇到无

聊用户的骚扰,但我都觉得我所做的这一切值,因为我所从事的工

作是有意义的。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我们更要担负起肩

上的责任;也要对得起农民的信任。

太多的忘不了,让我看到农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太多的忘不了,让我感到作为农业信息化工作者的骄傲与自豪!

太多的忘不了,鼓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农民增收传经送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每个人齐心协力,吉林农业信息化事业

定会蒸蒸日上,伴着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曙光,让我们带着爱去工作,为农民增收一起努力奋斗。

新形势下提高阿里地区农牧民收入的思考(一)

新形势下提高阿里地区农牧民收入的思考(一) 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问题是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更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阿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牧民贫困,农牧业落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抓住增加农牧民收人这一核心。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农牧民收人渠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在此,我就阿里地区如何提高农牧民收人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阿里地区提高农牧民收入的优势与不利因素 (一)阿里地区提高农牧民收入的优势 一是我国加人WTO、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藏自治区 及阿里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人世”进一步改善了阿里的外部经济环境,为扩大出口,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西部大开发为阿里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发展特色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不竭动力。二是阿里地区总面积达34.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8万多,矿产资源、野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潜力大。三是阿里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睡,与印度、尼泊尔和印控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相邻,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对外通道57个,其中普兰口岸为国家二级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众多,有的边贸市场有500多年的商贸历史,是我国同南亚地区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发展边境贸易优势明显。四是中央的关怀及对口省(区)、大中型企业的支援,为阿里经济社会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五是阿里地区的知名度以及全国人民关心阿里地区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六是地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不仅具有高尚的老西藏精神,而且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不断增强。 (二)阿里地区提高农软民收入的不利因素 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农牧业生产仍处于原始粗放的自然经济状态,基本是靠天种地、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能力弱,经济社会总体发育程度极为低下,与西藏其它地市和内地相比差距太大,而且仍有越拉越大的趋势。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结构单一、造血功能差。三是文化、教育、科技落后,专业人才奇缺,人口总体素质低。四是各项改革滞后,机制老化,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待加强。五是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比较陈旧,市场开放、开发程度很低,培育和壮大市场的任务很艰巨。六是反分裂斗争、稳定局势任务艰巨。 二、进一步提高阿里地区农牧民收入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稳定党在农软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牧区体制改革,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农收区稳定,农收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注入强大的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根据西藏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尤其是实行“土地分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即“两个长期不变”政策。这一富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西藏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使西藏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农牧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广大农牧民很快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就西藏自治区境内条件相对差、发展水平较落后的阿里地区而言,2001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2.27亿元,比1980年增 加了2.07亿元,增长10倍多。农牧民人均纯收人达到1490元,比1980年增长301.83%,农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到49.45%,比1980年增加37.15个百分点。如此巨大的发展变化,就是“两个长期不变”政策发挥历史性作用的结果。当然,这一政策作为生产关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符合或适应于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着形势的变化,西藏生产力的逐步发展,还存在不完善或不太适应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双层经营体制难以建立和推广,集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削弱,通过集约化、科学化、统一化的生产服务、组织协调和经济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产互动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2003年的3556元,年均增长4.4%。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83亿元,人均减负率达65%。 一、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

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实现途径

文章来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 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与改革初期相比,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相比,近几年却大幅度下降,即农民收入处于低速增长状态。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1984年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增幅达15.6%。但自1985年后,农民收入增幅开始下降。1985-2000年农民年均收入增幅已降至3.8%。200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元,增长8.7%,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3元,仅增长1.5%,2002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23元,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158元,增长2.5%,但同比增幅下降了3.4个百分点,200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84元, 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586元,仅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当然某一年份的数据并不见得代表一种趋势,可支配收入同现金收入也不完全对应,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2、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变化 我国农民的增收构成发生了积极变化,即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增长幅度也大有超过农业收入增幅的势头。农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农业的增产,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更为直接,进入90年代后,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农民增收由依靠增产和涨价转到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另外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影响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农民增收放缓的原因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是在农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摆脱了长期供给不足的困境等条件下出现的。第一,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由于我国农业结构尚不合理,乡镇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环境并不轻松,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效益明显下降。第二,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笔者在第一部分已经从1979年至2005年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变化,就有力说明了这一点。事实表明,近几年来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农民增长速度放缓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三,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态势,农民收入减少。加之,国有企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下岗职工增多,各项改革措施将使居民的一些福利享受变为市场付费,子女抚育费用较高,这些都使城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因而不敢大胆消费,从而导致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丰产不增收”的现象。第四,城乡差别拉大。近几年来,耐用消费品基本饱和,且城市职工工资不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却相应减少,更促进了城乡差别再度扩大。第五,农村儿童失学率不断提高。据教育部门分析,当前农村儿童失学情况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入不敷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无力供子女上学。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5、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多样化、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由过去靠增加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逐渐转变为靠提高质量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农民收入。 7、个别地区农民负担仍在高位运行,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税收、集体积累及一些乡村的公共开支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同名34271)

融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全民创业、实施充分就业为重点,坚持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产业为支撑,积极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村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经营收入为主导,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增收格局,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城乡原则。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目标,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社会事业均等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城镇村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农工互动、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促农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农民增收和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产业支撑原则。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加强产业强村大户与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打好农民增收的基础。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北部以林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松杉、毛竹、油茶、金桔、罗汉果及中草药套种;在国道沿线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重点抓好甘蔗、桑蚕、淮山、头菜、杂交柑、食用菌、畜牧、水产和特种养殖等农业优势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南部以粮食、甘蔗为重点,大力发展蚕桑、葡萄、西红柿、食用菌、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各类强村,发展各类产业大户。 ――坚持科技兴农原则。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三、工作重点 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

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与对策

全面提升之——农民增收 在2010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农村社会长久稳定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压力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积极谋划新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较同比增长近三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县农业还面临着较大考验,如何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长久发展是我局今后几个时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促进农民增收面临新形势 目前,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农民收入存在“增长慢、水平低、门路少、增收难”等问题。农业收入的门路少,目前仅农业收入就占总收入的50%以上,其他方面占的比重较小,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新的增收途径,存在着缺信息、缺资金等实际问题,一些农民短期内增收难度很大。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 1、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在农民中表现较为突出,影响农民增收。 2、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虽然我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所应具有的基础条件相比还相差很远,这已成为制约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全县还有5%

的村没有通上柏油路,17%的村有线电视光缆网络没有被覆盖,8%的村没有通上自来水。 3、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差,缺乏增收后劲。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调查的农村劳动力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只占2.94%;小学文化、文盲、半文盲却占到40.3%。文化素质低,吸纳科技能力弱,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农民增收发展思路与对策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一)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目前我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掌握更多的种植、养殖和经营技能,必须加强培训。首先,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其次,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发展多种形势的农村职业教育,增

市领导发言稿范文

市领导发言稿范文 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适逢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神州七号”顺利发射并成功返美好时刻,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迎来2020-2020学年度旅港****校友会奖学金颁奖大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南安市政府向长期关心、支持侨光发展的海内外侨亲、校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获得这次奖学金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是我市也是我省一所具有重要影响的省一级达标中学。办学60多年来,****为我国各条战线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侨光校友遍布海内外,为祖国、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来,****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声誉日益提高。优异的成绩的取得与老师同学们的辛勤努力分不开,也与关心、支持侨光的侨亲校友分不开。纵观侨光的发展史,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海内外侨亲校友的深情厚意。侨亲校友们的鼎力支持,不断改善****的办学条件,帮助学校解决了很多燃眉之急。旅港的侨光校友会奖学金的设立以及今天王秋霞会长亲临大会颁奖,必将进一步激励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同学们,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更新与淘汰结伴,如何在这个竞争的年代立稳脚跟,那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淘汰你的人,不是别人,永远是你自己。2020年,是保持教育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一年,也是为实现教育强市打基础的最关键的一年。希望学校落实“对县督导”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自评整改工作,完善备查资料,并按要求整理归档;完善素质教育评估制度,以《南安市2020年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计划》为指导,落实年度自评制度,为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在面对普通高中办学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希望****能以前瞻性、跨越性的思维,敢于迎接挑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以及“德育为首抓方向,教学为主抓质量,五育并举抓全面,个性发展抓特长”的治校方略和“规范+合格+特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010级02班姓名:蒙清新指导老师:邓李林学号:20100342048 摘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如今改革开放的航船已驶过三十几个春秋,中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本文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内江市的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内江市农民的收入状况和制约内江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充分说明农民工收入状况造成的严重影响及需要迫切解决的紧迫感。我们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收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情况增长问题影响改变 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着郯城人民的命运。30年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时墙壁也会掉土。还不时听见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穷,念不起书,都没有上过学校。即便上了学校,一两年也就辍学了。交通工具就更没有了,出门全是步行。小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割机,播种机,全部是人工,每当农忙时节,你便会看到地里忙忙碌碌的,大人小孩,手操镰刀,弯着腰一把一把的收割,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冒着炎炎烈日,时间就是生命啊,若遇上大雨那一年的功夫就化为泡影了,那时完全是靠天吃饭。现如今,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也不断优化。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拼搏,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今天,在衣、食、住、行、用等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直接反映了我国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以来,我国提出的农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跨入小康社会,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和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近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的呼声颇多,全国范围内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展开。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此举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利于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开辟道路,具有深远的经济影响和政治意义。 可以预见,近来惠及广大农民的一系列政策,以后还会发挥显著的积极效应,而且以往执行政策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有助于这些政策今后更好地落实。农民负担在不断减轻,但制约农民增收的非政策性因素却依然很多,寻求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促进农民增收,先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减轻农民负担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在重视“放活”政策的同时,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彻底摒弃行政命令式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法,让农民群众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主人,自觉、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多重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严格依法办事、政策公开透明,农民确权确地,保障土地收益”的原则,完成土地确权和有偿流、有序流转工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三是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按照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深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四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五是加强不良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减轻了村级的债务负担。

农业提质增效 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五华县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凸现勃勃生机 近两年来,五华县把发展特色休闲高效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发展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全县农业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农业基地 追溯历史,“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国家级粮食主产区”都是对五华这个农业大县的美誉。然而在发展中,五华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特色产业多、规模基地少;名优产品多、产品总量少;特色产品多、品牌建立少;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为此,该县出台了《关于推进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特色农业基地,提高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发展规模和水平。 优质稻基地建设。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4万亩,总产35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72万亩,总产32万吨,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生产考核指标;大力推广超级稻、有机稻种植,优化粮食品种结构,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达86%以上,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坚持每年创办4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每个镇举办2个千亩示范片,每个示范片举办

1至2个百亩核心示范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的发展。 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坚持市场导向,按照稳定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品牌的思路,扎实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加大“名优特稀”水果、茶叶等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建设新品种示范基地,增强示范效应,引导带动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力争至2017年,建设千亩标准化特色水果生产示范基地5个,新增发展名优水果种植2.5万亩、油茶15万亩、优质茶5300亩,南药2800亩,蔬菜稳定在15万亩,水产品年总产量达到2万吨,形成特色比较鲜明的产业区、产业带。 二、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五华县围绕茶叶、板栗、大米、水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主动与广州市和番禺区农业局的对接,搭建合作平台和发展载体,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建设茶叶加工厂。五华县的茶叶种植面积较多,品质优良,为进一步提高茶农增收、茶叶增效,该县农业部门重点扶持松岗嶂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发茶叶专业合作社、云溪圣峰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三家企业建设茶叶加工厂,目前,松岗嶂生态茶园已按QS认证要求,完成1400平方米加工厂房建设,茶叶加工设备已投产使用,正在接受市QS认证评审;登云嶂云雾茶叶公司的1600平方米加工厂房已完

镇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最新)

XXX镇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确保顺利实现年度农民增收目标,我镇结合近几年来农村工作的重点,立足我镇三农现状,深入分析我镇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增收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预计XXXX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XXX亿元,年均增长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XXXX元,年均增长XX%。 三、主要做法 1、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特色产业 (1)我镇计划投入资金XXX万元用于打造XXX农产品品牌,对XXXXXX原生米、XXX莲雾、XXX番石榴、XXX牛肉、XXX 粉等五个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保护和开发,完善相关策划工作,逐步对五个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入挖掘关联的故事典故、文化等,并通过XX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宣传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产业化发展。 (2)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根据省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各村人才、土地、环境资源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实现我镇农业产业一村一特色,继续扩大XXX村委会莲雾的规模化种植、完善销售渠道,加大XXX村委会阉鸡养殖的发

展力度、扩大XX阉鸡的知名度,促进XX村委会XXX精米产品的良性发展,做大、做强XXX村委会的番石榴种植等,做到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2、继续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作用 2013年底,XXX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比较典型的一个是岭脚村的莲雾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XXX户,莲雾种植规模达1700亩,挂果莲雾的占50%,由原来的每亩收入5000元提升到了每亩1.2万元,另一个是文朗坡阉鸡合作社,该合作社给养殖户技术支持,统一采购鸡苗,统一出售,截至目前已带动该村30户农户参与养殖,户均收入约4万元。 我镇将规范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在镇墟专门设立农民合作社集中办公区,抓住农民合作社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农民合作社的优秀致富典型为样板,继续鼓励、促进专业种、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扎实落实省、市给予农民合作社的优惠政策,积极做好农民合作社与省内外客商的对接工作,促进我镇农民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作用。 3、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数量与质量 (1)从实际出发,根据对农产品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户就业、增收遇到的新问题,根据农民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群体、增加农民培训的次数、提高培训的质量,发挥养殖大户以及种植大户的带头作用,邀请种养大户做经验推广(如开展XXX、XXX、XXX种植技术交流)。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确实改变以往培训中存在的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示范不够、农民积极性不强的问题。 (2)联合省农校,办好村官中专班XX人。提供优越的课堂环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村官中专班学员的农业技术培

当前保障农民增收的措施有哪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3076420.html, 当前保障农民增收的措施有哪些 作者: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6年第07期 编者按:2016年1月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十三五”期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业内专家认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惠农利农举措将对解决“三农”新老问题、有序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先生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一号文件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现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记者:目前,我国玉米的库存量特别高,已打破了历史纪录,国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出售,会以什么价格出售?从长期来看,国家会不会取消玉米收储制度?玉米收储制度是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国家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陈锡文:一号文件中提到,2016年要加快推进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自2007年国家实行玉米收储制度以来,为了保障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国家连续多年对玉米收储进行提价,导致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不仅如此,从2012年年底开始,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一个上涨、一个下跌,就出现了国内玉 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情况,因此,出现了国外玉米以及可以替代玉米的一些其他粮食品种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的局面。由于我国生产的玉米没有价格竞争优势,导致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下一步怎么解决?一号文件中提到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思路,就是坚持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对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采取这种办法,农民就会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种多少、按什么价格出售,按照基本的规律进行测算。如果国内的玉米价格完全按照供求由市场决定,它将会理性地回归到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相近的水平。这样,大规模进口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弱,就会为国产玉米提供市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规模进口减少之后,不仅现在生产的玉米找到了市场销路,库存的玉米也会逐步消化掉。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怎样使价格的形成回归市场。这里有个重大的问题,价格由市场决定,农民的利益政府也必须合理的保障,让农民获得合理的收益。具体的办法,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认真地进行研究。 记者:关于农民增收的问题,有没有更具体的保障措施?比如说从土地的所有权或者农民的不动产方面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

全市对口帮扶大会领导讲话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全市对口帮扶大会领导讲话

全市对口帮扶大会领导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定点扶贫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自治区、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安排全市定点扶贫工作,在全市迅速掀起扶贫帮困、捐资助困的热潮,用爱心凝聚人心,用关怀温暖社会,用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成果巩固和发展我市改革开放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3月5日,总理在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工作,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臵,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自治区党委也于5月12日召开会议,对扶贫帮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中央、自治区的部署,我州于去年11月底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州城镇困难群体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春节、古尔邦节前对全州13个困难企业的765户困难职工家庭实施了救助,一季度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3月下旬至4月中旬又组织工作组对全州低保、养老统筹、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州委还先后三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城镇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解决城镇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下了很大的决心,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财力,成效也是明显的。就我州来讲,目前已有1.63万人享受到了低保,有6.67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7.37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6.24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按时足额发放了国有企业下岗 第 2 页共 11 页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如今农民收人要紧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日子资料,在卖出的并且—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要紧来源(要紧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未来,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未来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因此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胖、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那个数字依然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钞票并别是很开心,接下来钞票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别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日子费,兴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干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行,收别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估计填肚皮都别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一辈子病,估计别借钞票是看不行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未来的每年得节省,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钞票,才干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日子,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钞票,可这也别是方法,借了钞票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别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依然被压的喘只是气。政策关键要降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落,如此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可不能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产互动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经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2003年的3556元,年均增长4.4%。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83亿元,人均减负率达65%。 一、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

增长。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进,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当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农村孩子上大中专学校,每年需支出6000元以上,还有红白喜事年支出约1500元至3000元,占农户年现金收入的20-30%。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杨龙书 [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针对影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投资环境;二是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三是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道路;四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关键词]:农民农民增收有效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要“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国内通涨持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乃

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经过多年来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 (二)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

市委书记王建华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王建华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王建华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请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县区、各部门主要领导来召开一个领导干部会议,主要基于这样几点考虑,一是,最近,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包括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会议、旅游工作会议和在昆山召开的领导干部读书研讨班,这一系列会议精神需要及时传达,以便进一步统一认识,抓好贯彻;二是,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市委、市政府对如何进一步推动连云港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有必要通过今天的会议向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县区、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交流通报,目的也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三是,连云港的发展包括今年的工作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一些涉及长远的重要事项正在努力推进当中,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有必要在今天这个会议上就有关重要工作事项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明确要求,以便进一步抓好落实、快速突破。

我来连云港工作正好两个月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主要是一边调查研究,一边上手工作,到有关县区、企业看一看,帮助大家将发展的路子理一理,把急办的事情抓一抓。同志们可能已经了解到,我刚来那几天在分别与四套班子及老干部见面时,在党政代表团赴日照、青岛参观学习时,在与刘市长和有关领导及部门的同志去南京、北京、上海、昆山等地争取支持、洽谈项目时,在到四县三区、市开发区以及港口集团、康缘药业调研时,包括在最近召开的若干专项工作会办会上,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就有关方面的工作讲了一些观点,谈了一些想法。 总的来说,近两个月来我的感触很深、感慨颇多。我觉得,连云港的基础条件不错,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很好,对连云港的未来发展我们应该充满信心。但我也觉得,无论从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重视程度看,还是从我们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看,还是从我们所拥有的诸多优势看,目前连云港的发展确实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上,对我们来讲,如何把这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和增长绩效,

农民收入统计方法

农民收入统计方法 一、农村住户调查简介 国家统计局对农民收入的统计是通过“农村住户调查”来完成的。“农村住户调查”是通过对农村居民家庭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的调查,全面反映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对农村居民实现小康和摆脱贫困的进程进行监测,为各级政府制定农村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基础数据。 国际上开展“住户调查”已有很长的历史,我国农村开展住户调查始于1954年,在1954年至1977年间,该调查曾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两次中断,1977年该调查再次恢复。1984年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成立以后,农村住户调查获得了长足发展,调查方法、调查内容逐渐与国际接轨,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农村住户调查”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国共抽取了6.8万个农户的作为调查样本,样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857个县中。这套样本对全国和分省的农民收入水平具有很高的代表性,但是,由于经费和人员的限制,这套样本还不能满足地级以下代表性的要求。因此,调查结果仅能反映全国和分省的情况。 经过多年的实践,“农村住户调查”逐步完善,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体系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1.调查组织。农村住户调查方案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制订,各地按照统一方案的要求贯彻执行,省、县农调队负责组织当地的调查工作。为保证调查顺利开展,全国约有8000名专职调查员和近10000名辅助调查员参与这项调查工作。 2.网点抽选。实行国家统一方案、统一审批、统一管理的原则。网点抽选方案和实施细则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发,并由农调总队负责组织实施;各省农调队根据统一方案和实施细则制订本省的实施细则,在得到农调总队批准后负责具体实施;网点的变动和更新必须由国家统计局批准。现行农村住户调查网点的抽选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有关标志排队对称等距随机抽样和三相二阶段随机抽样的综合运用。首先以省为总体,国家调查县所辖行政村编制抽样框,抽选调查村;然后在抽选出的调查村中抽选调查户,抽选调查户的方法是,首先收集全村每个住户的人均纯收入和每户的常住人口,然后按人均纯收入的高低将所有户顺序排队,编制抽样框,用对称等距的方法抽选出调查户。 3.调查资料采集。现行方法采用的是农户记帐与一次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反映农户现金收支和实物收支的资料通过农户记帐获得,其他有关农户的基本情况、劳动力就业情况等采取一次性调查的方式获得。调查户记帐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编制的帐本和要求来记帐。现金收支帐每日一记,实物收支发生一笔记一笔。县级农调队每月收取调查户的帐本,录入到计算机中。一次性调查由县级农调队的调查员完成,采取入户面访的调查方式。 4.调查资料审核。为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对调查数据的审核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规定。在现场调查结束后,要求采取三种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一是人工审核。在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之前,辅助调查员和县农调队必须对农户所记的帐和一次性调查表进行核查。二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