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文四大散文游记

古文四大散文游记

古文四大散文游记

【篇一:古文四大散文游记】

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秦葆万春芬

新课标《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

的文言文”。其中传记类文言文仍为首选,但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也渐

入人们视野。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

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

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对现代游记散文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山水游记文言文的考查,和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一样,有两个能力

层面的要求:理解和分析综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

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

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

概念。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

词多义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

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此考点涉及到18个文言虚词。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

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

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

内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

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三是断句。

(5)筛选文中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

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这需要我们静心阅读,

细心比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

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

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这就

需要我们在阅读是除了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疏通文字外,还

要依据游记文体的特征,梳理作者的游踪,即弄清作者的游览过程

和顺序,他先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再到什么地方,又看

到了一些什么。整个移步换景的过程梳理清楚了,也就知道了作者

的整个游览情况。“遵路识斯真”,在此基础上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就比较容易了。如《石钟山记》,依据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其

思路为,以“疑”为线索,先叙后议:质疑—探疑—评疑。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

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

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为山水游记散文,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在具体的阅读理解时,一定要思考分析作者在游览过程中

由看到的景和物想到了一些什么,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即弄清作者

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意图是什么,作者通过写景状物想要抒发怎样的

思想感情。如我们读完《石钟山记》,可发现是作者借记游石钟山,表达“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

断其有无)这个观点。

【例题精析】

游东山记

(据2009年安徽高考卷改编)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

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

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

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

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

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

道士皆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

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

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

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

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阅读提示】

这篇游记主要不是写东山的景胜,而是把笔墨放在记游历者的访村舍、饮酒、赋诗、歌舞、戏鱼等文人雅士的活动上,显示了杨士奇

文章叙事平正纡徐的特色。林纾曾说:“此篇在游记中似过涉烦碎,

然能纬之以深情,虽琐琐屑屑,皆觉有致。”其评论颇得其神。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b.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c.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d.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中的断句能力,能

力层级为理解b。首先通读句子,尽量理解句子意思,根据句子意思,抓住主宾和句中的重要虚词,寻找规律,进行断句。文言断句的基

础是读懂句意,然后才是技巧,主要的技巧注意一些经常用在句苜

和句尾的词和句式的对称,但主要好要明白陈述对象的变化和事件

的变化,所以断句时看人称的变化,尤其是省略的人称,还要关注

动词,往往动词变化意味着事件的变化本题为断句选择题,句子中

的名字、称谓、地名、连词等一般为断句标志,根据句子中意思,

应为“余归庐陵”我回到庐陵这个地方,排除a两项;b、d项中,

“始命笔追记之未毕”应该为两句话意思为“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

没有写完”;故答案为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60年

一个循环,如丙戊年。

b.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

c.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

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中涉及的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

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

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a选项是关于干支纪年法的,而“丙”、“戊”都属于天干,故不可能出现“丙戊”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

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实物繁忙,一直未能

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c。做题时要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

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

归纳分析。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

语的翻译,又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c项中的“是游宜有记”的意

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

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4分)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3分)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3分)

【参考答案】(1)老人直到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识、无用、怀、句意)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窍、作)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能给我诗呢?”(揖、奈何、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注意掌握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留、对、换、增、删、调。本题有三个句子,共10分,它会在句子当中各选10个知识点,或实词或虚词或句式,这些重点必须要翻对,除了意思对了之外还要明确词性,如第一句

中的“识”、“无用”、“怀”,第二句中的“窍”、“作”,第三句中的“揖”、“奈何”、“与”,当然还要关注句意是否通顺。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

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

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和才气,不随便与

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

天海每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

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伸出可以泛小舟。溪边一

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古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

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

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

了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常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老人坐下。

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

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

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

起葫芦酌酒,传递就被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

朋友无偿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五言古诗。

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起

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谒折断了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谒忍

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谒跟

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

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

于是重新喝酒,我喝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溪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嘛?”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

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

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

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黯然长逝。我痛苦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

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哪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追记

东山之行。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

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相对奥自己往日与蒋氏

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送给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方法指导】

古代山水游记,是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笔下,诸多地方的胜景尽收眼底。《围炉夜话》

中说得好:“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得

灵奇;观江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不错,大自然是我们

人类情感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最好寄托载体。

由于山水游记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使得山水游记文本成为近几

年高考文言文青睐的对象之一,这也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选择人物

传记文本的局面。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内容和传记类文言文别无二致:常见

文言实(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

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其中,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倒装句式及理解概括能力需重点训练。

一、熟悉山水游记类相关常识

游记的分类:记事描景《登泰山记》、抒情类《小石潭记》、言志

类《醉翁亭记》、说理类《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等。

景物描写:1.角度:(1)形状、声音、色彩(2)远近、俯仰(高低)、内外(3)动静、虚实(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作用:(1)交代游览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介绍游览的进程;(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思想;(5)衬托人物心情。

二、掌握四步阅读法

筛选——概括——比较——揣摩

首先,略读全文,了解文段所叙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点,标明游踪;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找到文段所描写的景物:看景物的特点、景

物的变化;

再次,画出注意文段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思想、行为、态度、品德、命运、影响;

最后,通过阅读,领悟文段所蕴含的情理:对人、事、景的态度、

情感;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人生哲理。

【针对训练】

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

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

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

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

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琅玡,从者暮之,

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

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

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

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

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

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

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

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

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

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

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曾子固:曾巩,字子固。

垞(ch ):土丘。

蘧(q )舍:旅舍。

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

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

b.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

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

c.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

d.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

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b.永叔即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并倡导了“古文运动”。

c.《史记》是司马迁所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故也叫“表字”。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于辛丑年面君回来时,因为丰乐亭、醉翁亭的官员接待,本

来有机会游玩两亭,但催促自己尽快赴任的公文阻断了自己游玩的

兴致,作者就打算趁着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游玩一下两亭。

b.文章第一段以游踪为线索,写了作者观赏了登上醉翁亭、意在亭、梅亭、玻璃亭、老梅亭等返程时还拜访了智仙庵、开化寺,并表达

了作者的看法: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

亭子。

c.本文传达了山川是借助人的作用而流传千古的思想,如滁阳诸山

景色平庸,但一旦有了名人的足迹,有了名人(欧阳修、苏东坡)的垂青,便显现了其游玩的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d.欧阳修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

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乐不忌讳醉。苏东坡领悟了欧阳修的见解,他们师生双方,思想不同凡俗,作者也在这次游玩中醒悟了一

些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5分)

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5分)

【参考答案】

1. b

2.a(“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应为了韩愈、柳宗元

3.b返程时还拜访了智仙庵,但并未拜访开化寺

4.(4分)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

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

评分建议:“扁”、“然则”、“已”、“斗力”、语句通顺,各1分。

(5分)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

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

评分建议:状语后置句、“诗酒”、“咨”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

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

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一定要游玩一

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

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

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登上醒心亭,

读曾子固《醒心亭记》,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

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于是走过薛老桥,登上

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登上醉翁亭。又游

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

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

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

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访了智仙庵,想拜进开化寺,在琅玡

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色已暗,就离开了。

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

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以与天下胜

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读欧阳修《醉翁亭记》,白

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一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的啊。先生贬谪到茶

陵的时候,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写:移置),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

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

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

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

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难道不能(为自己)辨

正名分(正、方:使动用法)吗,(题名)却反而不嫌“乐”、不忌

讳“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而崔文敏还议论这些,认为

是不教育百姓栽种,却诱导他们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岂不是

要笑脱了下巴?苏东坡领悟了欧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

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以推辞题写亭名。他们师生双方,不

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

悟了这些道理。

【篇二:古文四大散文游记】

文言文游记散文选读

游仙都峰记

(清)袁枚

或告余曰:“子从雁宕归,则永嘉之仙岩、缙云之仙都峰,均可游焉。”余谨识之。误记仙岩为归途之便,舟行十里,方询土人。曰:“南北殊路矣。”心为缺然。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以溪涨辞。余遂

绝意于游。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①,望前村瓦屋鳞列,从隶

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园主迎入茗饮,未暇深语,仍还旅店。

将弛衣眠,闻门外人声嘈嘈,则虞氏昆季②,曰:“别后见名纸,先生即袁太史乎?”曰:“然。”乃手烛上下照,唶③且骇曰:“我辈幼读先生文,以为国

初人,年当百数十岁。今神采若斯,是古人复生矣。愿须臾留,明日陪游

仙都。”余未及答,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家僮肩行李,已至其家,折塈④张饮。次日,厨具馔,里具车,导入响岩。石洞隆然,叩之应声。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树卉歙⑤,高不可上。仙榜岩雉堞⑥横排,可书数百姓名。旸谷为溪水所啮,非梯莫登,仅遥瞩,于大方石上有宋嘉定磨崖,及王十

朋诗,约略可识。未一日,而仙都之游毕,仍宿虞氏家。

嘻!是游也,非虞氏主之,则仙都不可游;非从隶有请,则不诣虞氏;非日尚

晏温,或有雨,则从隶虽请亦不往;非具生纸以名通,则虞氏亦不知我为

何人。我之当游仙都,仙都之当为我游,天也,非人也。然仙岩咫尺可游,而于意外失之。仙都心已决舍,万不能游,而于意外得之。一游也,无大

关系,而世事之舛午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

虞氏好贤之德。主人名沅,字启蜀,为唐水兴公之后人。

(选自《闲雅小品集观》)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

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

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

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

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

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

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石城山记①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②,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其上,为睥睨④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

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⑤,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而列是夷狄⑥,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

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

气之灵⑧,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

余未信之。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

【提示】

《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湖南永州司马时所作的八篇山水游

记之一。此文历来被传为古代山水游记的名篇。全文按作者的行踪

描写景物,突出该处奇特之景观。在描写小石城山土堡、山石、山

洞的同时,赞叹天地造化的神奇,抒发自己身世的感慨。整篇文章

情景交融,和谐统一,行文简洁,脉络分明。

钴鉧潭西小丘记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

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

游①,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②,伐去恶木,

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

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③,瀯瀯之声与耳谋④,悠然而虚者

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⑤,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节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

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游虎丘小记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

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

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

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

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

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

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卷七)》)

【译文】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深三尺多。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们几

个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

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侯。山峦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

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

点冷清,苍头送酒来了,我们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缓慢地上升,和着积雪,竟然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马小卿

的曲子,箫声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

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直到山脚,

满身是雪的站着。余下的人坐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

日月湖

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

湖中栉比①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②,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③

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④,田宅及其子,园亭及

其身⑤。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

焉。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

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趾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⑥一曲。(张岱《日月湖》

⑦节选)

【注解】

【提示】

《日月湖》是一篇以描写月湖风光为依托的小品文。节选部分主要

写作者泛舟月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写月湖的湖光水色之美、官

宦世家园亭景色以及清明节众人荡舟踏春的情景,你认为作者抒发

了怎样的感情?选段景中寓情,议中含情,情景交融,阅读时,要

认真体味语段景与情的关系。

浣花溪记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

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

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

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

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

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

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

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

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

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附参考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

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

明镜、像碧玉、像浓绿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

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

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一直廷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

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

羊宫以西,以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

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

树枝、竹条编扎成门和蓠墙,很是齐整。桥的尽头,路旁边立着一

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武侯祠。祠前有一

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

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

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

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

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

一定强求惟妙惟肖,但想到杜甫应该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

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柯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

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地屯

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

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天意是要派定这位

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

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

换服装,安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

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

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磐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

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