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题乌江亭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作者:————————————————————————————————日期: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观棋长吟邵雍

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搜罗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范围。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杀多项羽坑秦卒,败剧符坚畏晋师。座上戈铤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死生共抵两家事,胜负都由一着时。当路断无相假借,对人须且强推辞;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善用中伤为得策,阴行狡狯谓知机。请观今日长安道,易地何尝不有之?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杜牧

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辀。

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

不爱事耕稼,不乐干王侯。

四十余年中,超超为浪游。

元和五六岁,客于幽魏州。

幽魏多壮士,意气相淹留。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处士拱两手,笑之但掉头。

自此南走越,寻山入罗浮。

愿学不死药,粗知其来由。

却于童顶上,萧萧玄发抽。

我作八品吏,洛中如系囚。

忽遭冀处士,豁若登高楼。

拂榻与之坐,十日语不休。

论今星灿灿,考古寒飕飕。

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钩。

武事何骏壮,文理何优柔。

颜回捧俎豆,项羽横戈矛。

祥云绕毛发,高浪开咽喉。

但可感鬼神,安能为献酬。

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胡为去吴会,欲浮沧海舟。

赠以蜀马棰,副之胡罽裘。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

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丘。

人生一世内,何必多悲愁。

歌阕解携去,信非吾辈流。

咏淮阴侯王珪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

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濉水,擒豹僭夏阳。

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

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沁园春王奕

唐李太白,访贺知章,浩歌此楼。想斗酒百篇,眼花落井,一时豪杰,千古风流。白骨青山,美人黄土,醉魄吟魂安在否。江南客,因来游胜践,稽首前修。悠悠。往事俱休,更莫遣兴亡狂白头。也莫论高皇、莫论项羽,谁为黄帝,谁为蚩尤。拶破愁城,吸乾酒海,袖拂安梁舞暮秋。题未了,又笑骑白鹤,飞下扬州。

题汉祖庙李商隐

乘运应须宅八荒,

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

项羽何曾在故乡。

题汉祖庙罗颖

项羽英雄犹不惧,

可怜容得辟阳侯。

失题秋瑾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

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

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

刘秀雷震昆阳鼓,

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

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

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

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

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

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苏轼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

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去岁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极可畏。

)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

扑缘发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

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

常山山神信英烈,捴驾雷公诃电母。

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

山中归时风色变。

中路已觉商羊舞。

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

従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

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

县前已窖八千斛,(今春及今,得蝗子八千余斛。)率以一升完一亩。

更看蚕妇过初眠,(蚕一眠,则蝗不复生矣。

)未用贺客来旁午。

先生笔力吾所畏,蹙踏鲍谢跨徐庚。

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

中和乐职几时作,试向诸生选何武。

安期生并引苏轼

安期生,世知其为仙者也,然太史公曰:蒯通善齐人安期生,生尝以策干项羽,羽不能用,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

予每读此,未尝不废书而叹,嗟乎,仙者非斯人而谁为之。

故意战国之士,如鲁连、虞卿,皆得道者欤?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

应如鲁仲连,抵掌吐长虹。

难堪踞床洗,宁挹扛鼎雄。

事既两大缪,飘然籋遗风。

乃知经世士,出世或乘龙。

岂比山泽臞,忍饥啖柏松。

纵使偶不死,正堪为仆僮。

茂陵秋风客,望祀犹蚁蜂。

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悲歌行陆游

士如天马龙为友,云梦胸中吞八九,秦皇殿上夺白璧,项羽帐中撞玉斗。

张纲本不问狐狸,董龙何足方鸡狗。

风埃蹭蹬不自振,宝剑床头作雷吼。

忆遇高皇识隆准,岂意孤臣空白首!即今埋骨丈五坟,骨会作尘心不朽。

胡不为长星万丈扫幽州?胡不如昔人图复九世雠?封侯庙食丈夫事,龊龊生死真吾羞!

项里观杨梅陆游

山前五月杨梅市,

溪上千年项羽祠。

小繖轻舆不辞远,

年年来及贡梅时。

张良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徐州道中文天祥

彭城古官道,日中十马驰。

咫尺不见人,扑面黄尘飞。

白头汉王缟素师,美人燕罢项羽啼。

一时混战四十万,天昏地黑睢水湄。

乃知大风扬沙失白昼,自是地利非天时。

汉王仓皇问道西,一儿一女嘻其危。

太公吕后去不归,俎上宁有生还时。

未央称寿太上皇,巍然女娲帝中闱。

恨徐寅

事与时违不自由,

如烧如剌寸心头。

乌江项籍思归去,

雁塞李陵长系留。

燕国习霜将破夏,

汉宫纨扇岂禁秋。

须知入骨难消处,

莫比人间取次愁。

贺新郎王奕

有客过东鲁。自葛水、泛舟西下,帆开三楚。万里湖光磨水镜,际五老、落星烟渚。又飞过、二姑门户。彭泽柳青新旧色,望九华、依约池阳路。风雨庙,乌江羽。蛾眉牛渚皆如故。问缘何、鲁港汀洲,江声无语。采石书生勋业在,吊锦袍、公子魂何处。流恨下、秦淮商女。多景楼头吟北固,笑平山堂里谁为主。且烂饮,琼花露。

大江东去/念奴娇黎廷瑞

鲍鱼腥断,楚将军、鞭虎驱龙而起。空费咸阳三月火,铸就金刀神器。垓下兵稀,阴陵道隘,月黑云如垒。楚歌哄发,山川都姓刘矣。悲泣呼醒虞姬,和伊死别,雪刃飞花髓。霸业休休骓不逝,英气乌江流水。古庙颓垣,斜阳老树,遗恨鸦声里。兴亡休问,高陵秋草空翠。

八声甘州黎廷瑞

恨巨灵、多事凿长江,消沈几英雄。恨乌江亭长,天机轻泄,说与重瞳。更恨南阳耕叟,撺掇紫髯翁。一弹金陵土,战虎争龙。杯酒凤凰台上,对石城流水,锺阜诸峰。问六朝陵阙,何处是遗踪。后庭花、更无留声,渺春潮、残照笛声中。悲欢梦,芜城杨柳,几度春风。

鸿沟张碧

毒龙衔日天地昏,八纮叆叇生愁云。秦园走鹿无藏处,

纷纷争处蜂成群。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

鱼虾舞浪狂鳅鲲,龙蛇胆战登鸿门。星旗羽镞强者尊,

黑风白雨东西屯。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

项庄愤气吐不得,亚父斗声天上闻。玉光堕地惊昆仑,

留侯气魄吞太华。舌头一寸生阳春,神农女娲愁不言。

蛇枯老媪啼泪痕,星曹定秤秤王孙。项籍骨轻迷精魂,

沛公仰面争乾坤。须臾垓下贼星起,歌声缭绕凄人耳。

吴娃捧酒横秋波,霜天月照空城垒。力拔山兮忽到此,

骓嘶懒渡乌江水。新丰瑞色生楼台,西楚寒蒿哭愁鬼。

三尺霜鸣金匣里,神光一掉八千里。汉皇骤马意气生,

西南扫地迎天子。

鸿沟许浑

相持未定各为君,秦政山河此地分。

力尽乌江千载后,古沟芳草起寒云。

乌江孟迟

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

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项王庙(一作栖一诗)灵一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八千子弟归何处,

万里鸿沟属汉家。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

虞美人屈大均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魂无主独东还。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唤奈虞何。

读项羽纪乾隆

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

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

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虞兮。

故乡三户终何在?千载乌江不洗悲。

秋晚杂兴陆游

江东谁复识重瞳,遗庙欹斜草棘中。

若比咿嘤念如意,乌江战死尚英雄。

项羽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秦门项籍周昙

九垓垂定弃谋臣,一阵无功便杀身。

壮士诚知轻性命,不思辜负八千人。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卖骆马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张九龄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眼儿媚卓田

丈夫只手把吴钩。能断万人头。如何铁石,打作心肺,却为花柔。尝观项籍并刘季,一怒世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咏史诗·鸿门胡曾

项籍鹰扬六合晨,鸿门开宴贺亡秦。

樽前若取谋臣计,岂作阴陵失路人。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历代评价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牧之于题咏好异于人,如《赤壁》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题商山四皓》云:南军不袒左边袒,四皓安刘是灭刘。皆反说其事。至《题乌江亭》则好异而叛于理。诗云:胜负兵家不可期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

《题 乌 江 亭》教 案

《题乌江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表达感情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认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疑难问题。 3、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了解同题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评价角度的异同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鸿门宴》中的项羽虽然败下阵来,可是,却得到了后人的爱戴,就象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放到《项羽本纪》,《本纪》本来是用来记载帝王的,虽然项羽称帝最终功亏一篑,可是我们从中,可见司马迁对项羽的敬意。这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那么,历史上的其他人对项羽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杜牧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二、诗文讲解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诵诗文,注意字音。 2、介绍写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

时渡江经过乌江亭。相传乌江亭就是项羽自杀的地方,诗人见到乌江亭,想到昔日西楚霸王丧身于此,心生感慨,便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这种鉴赏方法叫“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个别提问,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难以预料,正确地对待羞耻,能忍受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江东虽小,但子弟中有很多才俊勇士,如果能率领江东子弟重整旗鼓,事情的结局也许会更好。) 三、赏析诗歌 对于项羽自刎乌江,作者抱怎样的态度? 明确: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对项羽的惋惜、批判之意。 四、各抒己见话项羽 请结合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看看他们是怎样评价项羽的,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小组讨论) 明确: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要有不苟且忍辱的高傲人格和气概。 (总结:三个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与他们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但都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这其实是咏史怀古诗里常见的一种思想感情,怀古咏史诗的思想感情还有几种类型呢?让我门先来回忆一下过去学过的咏史怀古诗,再来总结。) 五、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 大家一起回顾记忆中的咏史怀古诗: 《石头城》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

杜牧 《题乌江亭》

杜牧《题乌江亭》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题乌江亭》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题乌江亭⑴ 胜败兵家事不期⑵, 包羞忍耻是男儿⑶。 江东子弟多才俊⑷, 卷土重来未可知⑸。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白话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 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 如项羽愿重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

题乌江亭.公开课教案

一、整体背诵。(《春江花月夜》) 人生之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学习另一首诗,同样也抒发了一人生哲理的 二、朗读、提问 思考:1、这首诗写了哪一历史事件 2、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三、怀古咏史诗 1、如何来分辨怀古咏史诗这一题材诗歌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以前学过《石头城》《蜀相》《念奴娇*赤壁怀古》 国势衰微壮志难酬功业未成 2、如何鉴赏(或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的方面:)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对比、自比)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四、鉴赏诗歌 1、弄清史实 乌江亭,楚汉相争时,项羽败退乌江边,乌江亭长建议他渡江回去,招兵买马、东山再起。项羽觉得愧对江东父兄,遂自刎而死。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诗。《遣怀》 2、体会意图 秦末楚汉纷争,最终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落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而引出某些历史借鉴。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这一语,认为表现了一种英雄气节。 大家心目中项羽的形象,“力拔山兮气盖世”,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杜牧,你怎么看? 3、诗歌赏析 首句“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

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乌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乌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期:期望,预料。 【试题】 1.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李清照: 【参考答案】 1. 遗憾,惋惜;赞扬,肯定 2.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近即可)(2分)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鉴赏】 题乌江亭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题乌江亭 杜牧(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知人论世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二、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三、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四、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的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从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评、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 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 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 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 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 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 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 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 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 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 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已有 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 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 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 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

题乌江亭

编号:GEYWXX1201904 2019年4 月日编制人:高二语文组课题: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题乌江亭》《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导学提纲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阅读导纲的补充资料以及聆听老师课堂的讲授,了解杜牧的生活时代和生平,以及杜牧的主要作品和诗歌成就。 2. 学生通过对《题乌江亭》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学习,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对《题乌江亭》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学习,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难点:学生通过对《题乌江亭》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学习,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整合(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一、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及赏析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及赏析 叠题乌江亭 宋代: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译文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注释 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壮士:指项羽。 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赏析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 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 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能够卷

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能够说是一针见血。

题乌江亭(杜牧) 优秀教案

题乌江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题乌江亭》,初步了解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2.学会把握咏史诗的感情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杜牧,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他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晚唐诗人的《题乌江亭》,这是一首咏史诗。 这一类型的诗,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已经不止一次接触过,现在大家回忆一下,以前的课本里有出现过哪一些咏史诗词? 《石头城》、《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越中览古》 这些题目都有哪些共同点? 1.出现古迹名、古人名; 2.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题目中出现以上字词的有可能就是咏史诗。 咏史诗写的是古人古事,而作者不可能单纯写这些人和事,他的主要目的是借这些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情和志,所以咏史诗总的感情特点可以用“借古言志”来概括。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牧写《题乌江亭》要言的是什么志。 二、学习《题乌江亭》。 1.学生齐读(1分钟) 2.怎样把握咏史诗的感情特点(3分钟) 要了解诗歌中的古人古事。 要了解诗人的现实处境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推敲作者对古人古事的态度。 挖掘古人古事与作者之间的连接点,归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3分钟)

——项羽乌江自刎。乌江亭,江东子弟。 华夏如果有一个战神似的人物,项羽无疑应属第一人选。他平生只失败过一次,然而,这一次失败却败得异常彻底,楚霸王几乎靠一己之力,打垮了秦国的军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如今,刘邦携天下之众围攻,而自己却四面楚歌。 项羽率28骑垓下突围后,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至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遂自刎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 4.问: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不是英雄所为,应该卷土重来。“包羞忍耻是男儿”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5.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千古流传?(3分钟)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的看法,对项羽的刚愎自用进行了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借古抒怀。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6.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批判、惋惜。 7.拓展:(5分钟) 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 A.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1分钟)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题乌江亭》 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杜牧的《题乌江亭》是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题乌江亭⑴ 胜败兵家事不期⑵, 包羞忍耻是男儿⑶。 江东子弟多才俊⑷, 卷土重来未可知⑸。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白话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 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 如项羽愿重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 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拓展阅读:杜牧其人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家。

题乌江亭_古诗大全

题乌江亭_古诗大全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 2. 3. 4. 译文 赏析 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

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 , 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

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 矣。”

2020年杜牧《题乌江亭》赏析范文精选汇编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

题乌江亭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作者:————————————————————————————————日期: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观棋长吟邵雍 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搜罗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范围。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杀多项羽坑秦卒,败剧符坚畏晋师。座上戈铤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死生共抵两家事,胜负都由一着时。当路断无相假借,对人须且强推辞;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善用中伤为得策,阴行狡狯谓知机。请观今日长安道,易地何尝不有之?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杜牧 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辀。 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 不爱事耕稼,不乐干王侯。 四十余年中,超超为浪游。 元和五六岁,客于幽魏州。 幽魏多壮士,意气相淹留。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处士拱两手,笑之但掉头。 自此南走越,寻山入罗浮。 愿学不死药,粗知其来由。 却于童顶上,萧萧玄发抽。 我作八品吏,洛中如系囚。 忽遭冀处士,豁若登高楼。

拂榻与之坐,十日语不休。 论今星灿灿,考古寒飕飕。 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钩。 武事何骏壮,文理何优柔。 颜回捧俎豆,项羽横戈矛。 祥云绕毛发,高浪开咽喉。 但可感鬼神,安能为献酬。 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胡为去吴会,欲浮沧海舟。 赠以蜀马棰,副之胡罽裘。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 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丘。 人生一世内,何必多悲愁。 歌阕解携去,信非吾辈流。 咏淮阴侯王珪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 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濉水,擒豹僭夏阳。 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 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沁园春王奕 唐李太白,访贺知章,浩歌此楼。想斗酒百篇,眼花落井,一时豪杰,千古风流。白骨青山,美人黄土,醉魄吟魂安在否。江南客,因来游胜践,稽首前修。悠悠。往事俱休,更莫遣兴亡狂白头。也莫论高皇、莫论项羽,谁为黄帝,谁为蚩尤。拶破愁城,吸乾酒海,袖拂安梁舞暮秋。题未了,又笑骑白鹤,飞下扬州。 题汉祖庙李商隐 乘运应须宅八荒, 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 项羽何曾在故乡。 题汉祖庙罗颖

题乌江亭 唐代 杜牧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嫦娥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题青泥市寺壁宋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塞外杂咏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满江红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行路难唐李白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háng)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qí)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乌栖曲唐李白 芙蓉作船丝作绰,北斗横天月将落。采桑渡头碍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浪淘沙唐李白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前出塞唐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三衢(qú)道中宋曾几(jǐ)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牧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1 题乌江亭原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题乌江亭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