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美的历程论文_程将南

审美的历程论文_程将南

审美的历程论文_程将南
审美的历程论文_程将南

艺术和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苏联历史所带来的启示

电34 程将南周四场

2013011027

1922年到1991年,我们目睹了苏联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繁荣富强并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一个可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也目睹了这个国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走向没落,最终令人痛心疾首地解体,在共产主义事业上最终失败和回头。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剖析苏联的历史文化,包括苏联之前俄国的历史文化,我们能发现苏联形成,发展繁荣但最终走向解体的真正原因,同时可以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诸多启示。

19世纪前期的俄国文化领域展现了新的局面——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形成并发展起来。他们通过艺术创作,一方面批判俄国封建阶级的腐朽和专制,另一方面也在展现俄国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当时的俄国人民,饱受封建阶级专制统治的疾苦,却富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顽强而又深邃的生命力。这一切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将矛头指向了俄国没落的封建贵族阶级。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对现实的关注,足以给人们带来最深刻地思考,这恰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印象主义、抽象主义艺术所不具备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诞生,给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种艺术的力量就在于它可以让社会最底层人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生存状态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批判现实主义给底层人民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而当人民决定联合起来奋起反抗时,社会主义的萌芽便诞生了。正是批判现实主义给人民带来革命的意识,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出精神上的铺垫。从而,1919年十月革命爆发,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人民的革命的成果,同时也是俄国艺术革命的成果。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进而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当苏联成立后,人民终于从腐朽残暴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此时,现实已无需再进行批判,首要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生产,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于是,一种更伟大的艺术形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诞生了。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丝毫不逊于古希腊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歌颂祖国的美丽,歌颂国家领袖的正确领导,歌颂工人、农民们的辛勤劳动,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相比于资本主义,更能创造人们之间的凝聚力和奉献精神。苏联的艺术家们,正是在进行着这样的一项事业——用最具感染力的笔触打动所有人,让人们凝聚起来,团结在一起,为了国家和民族,孜孜不倦地劳动奉献。这也是为什么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如此之快的原因,以及为什么德国法西斯始终没有攻克莫斯科的原因。一个国家,有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也便产生了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当所有国民把精神和信念全部寄托在自己的祖国身上,这个国家又怎么可能不强大?由此可见,艺术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影响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最终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历程。

可是,昔日的繁荣不代表永恒。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落,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这是一个令全体苏联人难忘的日子。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共和国联盟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苏联为何会解体?

摧毁苏联的巨大力量,恰恰是文化的力量。

赫鲁晓夫上台后,通过所谓的秘密报告,极力贬低已经逝世的苏联最高国家领导人——斯

大林。曾经深受人民敬爱的国家领袖,一夜间被彻底推翻和否定。这不仅在苏联国内,也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人们,包括政府官员以及普通工人和农民,开始怀疑自己曾经坚持的信仰,当新生的孩童开始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心怀疑虑时,国家和政党覆亡的祸根便由此埋下。同时,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以苏联为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隐蔽而有巨大破坏力的文化入侵。年轻人不再愿意重复官方所宣传的价值观,而追求自己独立个性的体现;他们质疑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心怀疑虑;他们成为了没有理想和信念,单纯追求物质生活的一代人。同时,苏共内部的思想文化教育也面临失败。政府官员们只为谋求个人私利,对民众生活改善却无所作为,完全没有了早期共产党人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那么带来的破坏力将比劳动生产方面更加巨大。当共产党员侵吞国家财产成为富豪时,当他们不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时,他们决意不再拥护社会主义时,这场以资本合法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变革便发生了;当年轻人受到怂恿厌恶自己所处的社会制度,去寻求所谓的自由时,资本主义文化便取代了社会主义文化。1991年,苏联国土上,红旗悄然坠地。这一切,都是文化的力量。

所以,对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前途充满挑战。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而我国却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和文化。西方和平演变中国的努力,现在已经在中国有各种体现。各地的艺术展览纷纷追求时尚、荒诞和古怪,年轻人大多对马列主义心怀疑虑,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让百姓日益失望……我国究竟该何去何从?苏联就是前车之鉴啊。当前,只有坚定不移地在人民心中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真正创造出社会主义的优秀艺术形式,国家的未来才有出路。真正让人民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好处,让人们从心底支持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党领导,国家才有未来。否则,中国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苏联。

艺术和文化,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这是苏联历史告诉我们最宝贵的真理。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和文化,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

美的历程经典句子

美的历程经典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美的历程经典句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 2、感伤、悲痛、恐惧、爱恋、焦急、忧虑,欲求解脱而不可能,逆来顺受又不适应。 3、如同给人以**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为美的艺术一样。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4、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留恋不止。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那么,得从哪里起头?得从遥远得记不清的时代开始。 5、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 6、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7、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

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8、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感。劳动、生活和自然对象与广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一致、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这里。 9、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就是这种最野蛮的手段之一。 10、龙飞凤舞——也许这就是文明时代来临之前,从旧石器渔猎阶段,从母系社会通过父系家长制直到夏商早期奴隶制门槛前,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腾旗帜? 11、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义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 美学导论

已完成 1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的是谁()?A、贾宝玉 ?B、薛宝钗 ?C、林黛玉 ?D、王熙凤 我的答案:C 2 《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约翰·斯特劳斯 ?B、约翰·凯奇 ?C、尼古拉斯·凯奇 ?D、皮埃尔·布列兹 我的答案:B 3 “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句话出自()。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我的答案:D

2 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匮乏需求”()?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答案:D 3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A、佛洛依德 ?B、荣格 ?C、马斯洛 ?D、拉康 我的答案:C 4 《向日葵》是着名画家莫奈的作品。() 我的答案:× 5 审美需求属于B需求,即“存在需求”。() 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审美当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A、养心 ?B、养身 ?C、养眼

?D、养神 我的答案:D 2 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 ?A、味觉 ?B、触觉 ?C、视听 ?D、动觉 我的答案:C 3 以下哪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的作品() ?A、《英雄》 ?B、《红高粱》 ?C、《活着》 ?D、《卧虎藏龙》 我的答案:D 4 《美学散步》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我的答案:√ 5 审美不属于人类心理的高峰体验。() 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A、中国菜系 ?B、法国菜系

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姓名:何春葵学号:1000705211 班级:10小教2班 (一)诸子时代。先秦最突出的美学思想以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为中心。伦理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由于伦理美学思想本身的不足, 因此产生了与之对立或相补充的其他学说, 并构成了以儒家为中心而向外辐射的美学思想网络,儒墨的对立与统一形成了使用美学思想, 充实了社会美的基本内容; 儒道的对立与统一产生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 补充了儒家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视人的个性自由的不足; 儒法的对立与统一则形成了重社会规律的创造美学思想, 确立了美的本质的基本含义, 也使巫史文化向“史”而不是宗教的方向发展, 中国先秦的美学思想为后世中国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西汉初年, 民心、军心、政治之心与审美之心都体现出思静的时代要求, 黄老之学将道家的清虚无为纳入儒家思想规范, 进入政治领域。汉代的新儒学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 将“仁”作为经学基本文化的主题, 提倡天地之美乃是人之美。 (三)魏晋。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成为这有一时代著名的玄学命题和美学呐喊; 西晋元康( 291 -299) 年间,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激烈玄风狂放过甚, 大批士子口尚虚诞, 身则放荡不羁, 于是便有“崇有”一说。才性之辩是魏晋清淡命题之一, 即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充满了关于生命的悲剧感, 是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文

化。同时, 这一时期, 刘勰5文心雕龙6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美学体系正式建构。 (四)隋唐时期。佛学的中国化, 使渐入的印度佛学原本庞巨的思想体系与逻辑体系得以简约, 成为了唐代禅宗的“不立文字”, 对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美学史上的由唐人王昌龄所首倡的“意境”本义, 受到了佛教“意境”说的深刻濡染和影响, 艺术审美上的“意境”, 指由一定文本符号系统所传达、召唤的艺术创造与接受的心灵境界。 (五)宋代。宋明理学大量吸收了道佛思想, 具有了更加灵活多变的特点, 很自然地浸染了道、佛思想中的审美气息,加之理学本身也具有性情逼近的切实需要, 从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之域的路径, 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 朱熹的道学思想,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王夫之的气学思想就是宋明理学的代表。理学在文论诗论中用道统否定文艺和美学, 同时把人生境界奉为最高的美和乐, 以冷色调和女性化为主流, 理学的修养学是人生论、修养论, 又是一种纯粹精神美学, 宋明理学发展完备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完成过程。 (六)清代。王夫之的清代实学的美学思潮, 具有尚物、尚事与尚实的思想与思维是属儒的“实用理性意义”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 (七)近代。世纪之初王国维、蔡元培等先驱者最早在国外接触到美学并将其引进国内, 同时对中国传统美学保持一种批判的姿态, 批判“文以载道”的传统功利主义美学, 张扬个性主义和浪漫倾向以疗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之思考、总结 第一部分:读后思考 一、“人的觉醒”的经历的几个阶段? 纵向性质觉醒:从远古到魏晋,“人”经历了三次本质性的觉醒:第一次是在青铜时代,第二次觉醒是在先秦时期,第三次觉醒是在魏晋时期。这三种觉醒是有区别的。青铜时代的觉醒指的是“人”从动物性解放出来,获得“人性”;先秦的觉醒指的是“人”从宗法制度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我”与周边的关系,获得“外在性”;魏晋的觉醒指的是“人”从“我们”的外在价值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内在性”。 横向范围觉醒:从宋开始,“人”的觉醒从统治阶级扩散到了全民性的觉醒。艺术从统治阶级的艺术发展到全民性的艺术。 二、关于艺术? 1、艺术的要素 内容:情感+理解+想象 形式:谢赫是理论第一人,从魏晋开始注重“文的自觉” 2、艺术的表现: 书法:线的艺术(谢赫)——从魏晋开始自觉 建筑:造型的艺术——对建筑的审美在春秋时期达到最高峰(这里包含着春秋的理性精神对其的影响) 文学:抒情的艺术——从春秋《诗经》开始,奠定基础 音乐:时间的艺术 ...... 3、如何欣赏艺术,欣赏美?——内容和形式的发展脉络 (1)艺术的内容 艺术和美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人”——是“人”所处的时代、思想、生活的集中体现。如果脱离“人”(即“人”所处的时代、思想、生活)这个“皮”,那么艺术这个“毛”将无法附着。 因此,我们在理解艺术、理解美时,一定要把它们放入相应的时代背景、人的思想和生活中,否则将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也正是作者以纵向的时间坐标为主线,以横向的空间坐标为参照,把艺术和美放到坐标轴中进行定位的缘故。 例如:青铜艺术。夏商周时代,人类为了摆脱动物状态,开始了血与火的部落大合并的野蛮时代。如果我们用感伤态度便无法理解、无法欣赏青铜时代那些神秘的、恐吓的、凶狠的以及狞厉的青铜艺术之中所蕴藏的“崇高”性(历史必然性)和童稚性(社会开端性)。 例如:建筑艺术。对建筑艺术的审美只有到春秋时期才达到最高峰。是因为在中国建筑的背后是“人”,是生活着的人的宗教观(神人同在)——“入世的”、思维观(儒家思想)——“时间的”、生活性(宗族观念)——整体的。而只有在春秋时期,“人”才开始真正觉醒。 例如:文学艺术。文学是借助想象的进行抒情(理解+情感)的一种艺术。想象是文学的基础和前提。文学从远古的巫史文化(想象的开端)到夏商周的作为统治阶级的宗教作品(统治阶级的想象)中解放出来,到春秋时期成为一种抒情艺术。是需要在“人”的思维、想象开始觉醒的时候,才真正成为一种艺术。 (2)艺术的形式 形式本身是具备美感的,而这种美感只有在魏晋时期才被挖掘出来(在这之前,从远古的巫术礼仪、到夏商周的宗法制度、到春秋时代的儒道理性、再到楚汉的现世观,讲的更多的是艺术的内容。是内容积淀成形式,尚未上升到“文的自觉”的程度)。例如书法,就是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先生用十几万字、十个章节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明清的“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深刻却又回味无穷。李泽厚先生用一些异常简洁明快而又高度凝练的原创概念阐释、铺陈、思辨了这次美的历程,虽然彰显出作者宽阔的视野、深厚的积累,但是在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却是一直以来人们不能很好解释的。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远古图腾、青铜器亦或者是诗歌、小说中都发现了美,而这些是普通人并不曾发现或没有注意的,这点给了读者们新的视野。 在令人感到乏味的诗词歌赋中,李泽厚先生也展示给了读者一幅属于诗词歌赋特有的美图。正如作者所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而我更感兴趣的就是明清文艺的世俗人情。“这是又一个广阔的对象世界,但已不是汉代艺术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蛮勇力量的凯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 纵观《儒林外史》、《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令读者所能通俗易理解、感知的世俗生活。他们的所表现的是一些平淡无奇然而却比较真实和丰富的世俗的或幻想的故事。在《儒林外史》中,读者们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就能很好的理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儒生们的追求名利的世俗生活情况。《红楼梦》所描绘的是四大家族的兴盛衰亡,描绘的也是家族日常的生活,“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可以很好的表现了这一世俗生活的表现。而世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男女的爱情,正如《西厢记》,虽然在当时被列为禁书,但是其中贴合普通百姓的爱情描写深深吸引了许多读者,许多人并不在意那所谓的“禁”,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一读此书,连《红楼梦》中一直循规蹈矩的林黛玉都读过此书。可见,这种世俗生活的、所表现出来的“美”对广大读者的吸引力。 “这种书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位于世俗的真实”,这里没有高大的英雄形象,没有真正报复雄伟的主角,而是一些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而这种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显示的是故事的合理性和真实,引人入胜。 《美的历程》还揭示了另一个与平时的教育不一样的视角。一般普遍认为,某一个诗人的风格特点是统一的,很少会对其诗歌、词分开单独研究其特点,但是,此书却提出了、分析了不同的观点,如韩愈,“同一个韩愈,与进攻性、煽动性、通俗性的韩文相并行的,倒恰好是孤僻的、冷峭的、艰涩的韩诗;尽管‘以文为诗’,但韩诗与韩文在美学风貌上是相反的。”除了韩愈,文中还提到了柳宗元、韦应物等等的诗文,“经常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也给读者们不一样的视角,是相关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单独的研究这些诗人。 我认为,看这本书,需要很多的积累,对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无法领略这本书的精妙所在,但是即使所知不多,只要读完这本书,也是一个知识储备大大丰富的过程。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22 艺术鉴赏,即鉴赏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如美术、音乐、戏剧、文学、影视、曲艺、舞蹈等等,内容庞杂,形式多样,涉及历史、文化、习俗、宗教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鉴赏”与“欣赏”语义相近,但有所区别,它在程度上更甚于欣赏,是鉴赏主体(人)对艺术作品感觉、认知和评价的过程,对作品的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它同时是人类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其审美心理是一个完整而又动态的过程,阶段性与层次性是这一过程的显著特点。基于此种特点,审美过程通常被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等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各具特点,相互影响。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无论观众是否具有专业知识,总免不了评头论足一番,以个人喜好对作品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下意识”的。“下意识”在心理学上有明确的界定,即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本能反应,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审美直觉。据此,便可解释什么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即人类在艺术鉴赏中对艺术作品快速把握与领悟,暂忘一切,专心致志,将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中。 直观性和直接性是审美直觉的两个主要特点。我们鉴赏艺术作品时身临其境,将身心投入其中,获取直观的美感愉悦及艺术享受,即是审美直觉的直观性。亲身体验是鉴赏艺术作品的唯一途径,就像我们看过印象派画家的作品画册,仍会不顾一切地通宵排队去看原作展览一样,作品本身所带来的震撼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比拟的,印刷品、视频、他人的转述均无法替代亲眼所见的真实美感,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当然,直接性也有直观性的一些特点,但更为感性,不需要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瞬间理解或领悟,人们常说的“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均有此意。其实,人们为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打动并非一定要理解其主旨或深刻内涵,人们通过对色彩、音乐、舞蹈等外在的直接表现形式得到美感,审美直觉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审美直觉除了上述两个特点外,还有一个称为“通感”的高级阶段。“通感”是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的互相交融,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究其产生原因,学术界莫衷一是,但无人否认通感的存在。事实上,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是多种心理因素作用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状态,人的审美直觉并非与生俱来,后天的教育和艺术实践对培养审美直觉能力起很大作用。未成年人欣赏艺术作品很有限,审美直觉能力一般不强,只有在成年以后接受相当教育和艺术熏陶后,才会以审美直觉来欣赏艺术。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的主体是人,审美体验是心理活动处于主动状态的人反作用于艺术作品而体现的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大文豪鲁迅先生对此颇有见地,他指出:“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高峰体验”的观点,阐述他所理解的审美体验:“这些美好的瞬间体验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几乎存在于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但最易发生在艺术和审美领域。艺术鉴赏活动中,审美体验的丰富、深刻程度决定了心灵震撼的强烈、深沉程度,并最终影响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是否更为高级。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要素的心理机制互相作用的过程,诸多要素互相影响、作用与渗透,关系微妙而复杂,共同构成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些要素分别出现在审美体验的各个不同阶段,增强了审美体验的深度,扩大了 论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文/葛华东 “艺术鉴赏”是对各种不同门类艺术的完整的动态审美过程和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其三个组成部分——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各有特点,缺一不可,三个阶段依次递进,呈现出阶段性与层次性特征。 美学论坛

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

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 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 一、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的问题,除了以上谈到迄今为止影响较大的“巫术与图腾崇拜说”和“劳动起源说”,以及曾经流行过的几种传统学说(“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应当承认,这些说法都从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侧面探讨了审美的发生与艺术的起源,有助于揭示审美发生学的奥秘,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这些说法又都有自身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常常把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原因,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在西方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国著名学者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将结构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发展,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阿尔都塞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和马克思辩证法的结构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元论(绝对精神),而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多元论的。在此基础上,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因此,这种“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一个重要的或复杂的文化现象,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正是这些多种因素形成了一股合力,导致了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或产生。虽然阿尔都塞并没有谈到审美发生问题,但他的“多元决定论”完全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显然,对于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复杂的问题来讲,更不能够仅仅使用单一的原因去解释。事实上,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正因如此,原始人类从事的一部分实践活动,既可能是巫术活动,又是艺术活动,同时也具有生产劳动的性质,原始人根本就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例如,原始狩猎部落的图腾歌舞就是如此,它既是一种巫术礼仪活动,又是一种原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 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

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而中国书法艺术则是后者。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同时,让我对”有意味的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它并不是客观世界刻板、不动的,而是有生命的脉动在其中。书法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也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书家情意结构所成,骨子里透着一股灵气。 书法到了唐代,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将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

审美心理过程

第六章审美心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依次展开的各个阶段。次展开的各个阶段。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始阶深入阶段和升腾阶段。段、深入阶段和升腾阶段。在这各阶段起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不同,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不同,各阶段的整体状态与特征也不同。与特征也不同。准备阶段:第一节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审美态度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美感审美态度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 的态度”,是一种不含利害关系的态度。的态度” 是一种不含利害关系的态度。康德和布洛都明确提出过审美态度的非功利性。康德和布洛都明确提出过审美态度的非功利性。1.审美态度的作用对对象的态度摆脱个人的功利需要和目的,对对象的态度摆脱个人的功利需要和目的,即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时,就能感受到对象的美。心理距离时,就能感受到对象的美。摆脱实用意识的非功利态度,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条件。摆脱实用意识的非功利态度,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条件。2.审美态度的心理表现审美态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追求对象的态度。审美态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追求对象的态度。审美态度的心理表现,则是审美注意的出现。度的心理表现,则是审美注意的出现。注意是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或集中,注意是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或集中,使这一定的对象脱离其他客体分离独立出来,对象脱离其他客体分离独立出来,以保证获得特别清晰的反映。晰的反映。3.审美注意的特点是一种超实用功利性的或无实用目的的注意,是一种超实用功利性的或无实用目的的注意,其集中点是对象的外形,一般与对象的本体存在无关。是对象的外形,一般与对象的本体存在无关。审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指向,审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指向,是对于对象的一种情感上的渴求。感上的渴求。4.审美态度的完全形成当审美注意产生时,当审美注意产生时,一切与审美无关的事物都退居为背景,只有审美客体孤离出来。背景,只有审美客体孤离出来。主体排除种种功利目的的骚扰,主体排除种种功利目的的骚扰,把客体变成自己观照的对象。的对象。初始阶段:第二节初始阶段:审美感受的获得真正的审美活动是从审美感知活动开始的。真正的审美活动是从审美感知活动开始的。当人们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到对象上之后,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到对象上之后,紧接着便是对对象的形式、形象进行感觉知觉活动。形式、形象进行感觉知觉活动。1.审美感觉与通感现象作为享受器官会全力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对象属性,作为享受器官会全力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对象属性,审美感觉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更为普遍,审美感觉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更为普遍,因此所获得的心理快感也更为全面。心理快感也更为全面。所谓通感,是指从感知、所谓通感,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感觉的挪移、转化、渗透现象,也称作通觉、联觉。觉的挪移、转化、渗透现象,也称作通觉、联觉。颜色—温度声音—形象冷暖—重量气味—锋芒温度、形象、重量、锋芒)(颜色温度、声音形象、冷暖重量、气味锋芒)艺术中的通感现象通感是艺术家的一种本领通感是对欣赏者的一种要求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调先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 琵琶行…… 视觉→听觉:红杏枝头春意闹。视觉→听觉:红杏枝头春意闹。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听觉→视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听觉→视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视觉→触觉:促织声尖尖似针。视觉→触觉:促织声尖尖似针。听觉→嗅觉:哀响馥若兰。听觉→嗅觉:哀响馥若兰。嗅觉→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嗅觉→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茫的歌声似的。2.审美知觉与错觉、幻觉审美知觉与错觉、由审美知觉的特点所决定,由审美知觉的特点所决定,一些在认识和科学活动中需要纠正和防范的特殊的知觉,活动中需要纠正和防范的特殊的知觉,如“错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考试答案2016年

2016年考试真题一、单选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艾伦?卡尔松提出的欣赏自然的三种范式之一?()A、 对象范式 B、 风景范式 C、 图画范式 D、 环境范式 我的答案:C 2根据古典哲学的传统观念,善是()的研究对象。 A、 逻辑学 B、 美学 C、 心理学 D、 伦理学 我的答案:D 3下面哪项不属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 A、 专业公司时期 B、 自我发展时期 C、 文化创意产业阶段 D、 专业市场阶段 我的答案:B 4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 A、 佛洛依德 B、 荣格 C、 马斯洛 D、 拉康

我的答案:C 5《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古希腊著名诗人()的作品。 A、 阿里斯托芬 B、 塞内加 C、 埃斯库罗斯 D、 荷马 我的答案:C 6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自然美学基本结构的要素之一?()A、 天 B、 地 C、 人 D、 神 我的答案:D 7以下哪一项不是美学研究领域的外在系统?() A、 自然系统 B、 文化系统 C、 社会系统 D、 自身系统 我的答案:D 8《钦差大臣》是俄国作家()的代表作品。 A、 普希金 B、 卡夫卡 C、 果戈里 D、 裴多菲 我的答案:C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道家的审美境界?() A、 涤除玄览

心斋 C、 坐忘 D、 礼乐相济 我的答案:D 10下面哪个字与《说文解字》里面论“美”的词源无关?()A、 大 B、 甘 C、 天 D、 善 我的答案:C 11《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的代表作品。 A、 赛缪尔·贝克特 B、 尤奈斯库 C、 萨特 D、 加缪 我的答案:A 12“语言说人”的思想是哪位哲学家提出来的?() A、 维特根斯坦 B、 黑格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A 1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汉语中“美”的发展阶段?() A、 感官阶段 B、 伦理阶段 C、 审美阶段

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美学导论

1.1已完成 1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的是谁?() A、贾宝玉 B、薛宝钗 C、林黛玉 D、王熙凤 我的答案:C 2 《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约翰·斯特劳斯 ?B、约翰·凯奇 ?C、尼古拉斯·凯奇 ?D、皮埃尔·布列兹 我的答案:B 3 “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我的答案:√ 1.2已完成 1 “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句话出自()。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我的答案:D

2 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匮乏需求”?()?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答案:D 3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A、佛洛依德 ?B、荣格 ?C、马斯洛 ?D、拉康 我的答案:C 4 《向日葵》是著名画家莫奈的作品。() 我的答案:× 5 审美需求属于B需求,即“存在需求”。() 我的答案:× 1.3已完成 1 审美当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A、养心 B、养身 C、养眼

D、养神 我的答案:D 2 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 ?A、味觉 ?B、触觉 ?C、视听 ?D、动觉 我的答案:C 3 以下哪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的作品?() ?A、《英雄》 ?B、《红高粱》 ?C、《活着》 ?D、《卧虎藏龙》 我的答案:D 4 《美学散步》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我的答案:√ 5 审美不属于人类心理的高峰体验。() 我的答案:× 2.1已完成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A、中国菜系

美的历程摘抄加赏析[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摘抄加赏析[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

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 __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 在中国的造型艺术来说,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不论是书法,水墨,还是建筑,线的艺术都恰好与情感有关。在书法中每一笔都彰显着那个时代中国独有的骨风精神,建筑亦是如此,方形,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与国外尖。高。直的那种耸立截然相反。简单朴素的单体构成了复杂严谨的群体,权利永远有个载体存在,像是飞檐,牌坊,祠堂,宫殿等。但始终,在中国,浪漫主义永远也脱离不了古典理性的范畴。 在文学上,从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汉的浪漫主义到魏晋风度到盛唐之音,中唐文艺,宋元山水意境,明清,都在展现着社会问题的根源。

尔雅美的历程美学导论答案

我们为何对美视而不见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红楼梦》中形容的是谁?() A、 薛宝钗 B、 林黛玉 C、 王熙凤 D、 贾宝玉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 分 2 【单选题】《4' 33''》是音乐家()的作品。 A、 约翰·凯奇 B、 尼古拉斯·凯奇 C、 皮埃尔·布列兹 D、 约翰·斯特劳斯 我的答案:A 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就是属于“审美麻木化”。()我的答案:√ 得分: 33.4 分 审美需求与高峰体验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中说“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A、 墨子 B、 孟子 C、 孔子 D、 荀子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2

【单选题】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拉康 B、 佛洛依德 C、 荣格 D、 马斯洛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 【多选题】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属于“匮乏需求”?() A、 生理需求 B、 安全需求 C、 尊重需求 D、 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答案:ABC 得分: 25.0 分 4 【判断题】审美需求属于“存在需求”,即 B 需求。() 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从养眼,养心到养神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 A、 触觉 B、 视听 C、 动觉 D、 味觉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 【多选题】以下哪些电影是张艺谋的作品?() A、 《英雄》

美的历程经典句子

美的历程经典句子 导读:1、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 2、感伤、悲痛、恐惧、爱恋、焦急、忧虑,欲求解脱而不可能,逆来顺受又不适应。 3、如同给人以**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为美的艺术一样。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4、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留恋不止。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那么,得从哪里起头?得从遥远得记不清的时代开始。 5、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 6、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7、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8、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

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感。劳动、生活和自然对象与广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一致、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这里。 9、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就是这种最野蛮的手段之一。 10、龙飞凤舞——也许这就是文明时代来临之前,从旧石器渔猎阶段,从母系社会通过父系家长制直到夏商早期奴隶制门槛前,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腾旗帜? 11、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义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审美的历程

审 美 的 历 程 论 文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10工程管理姓名: 学号:

人类艺术与人类发展 摘要:人类的艺术代表时代的精神,艺术是人类的灵魂产物,人类的艺术不仅是当时人类的思想体现,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主流。艺术是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是文化的真实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化造就不同时期珍贵的艺术。同时,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她是生活高度结晶。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重视艺术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方法。当人类了解到科学与艺术的巨大魅力及其作用的时候,就会自觉的将科学与艺术运用到教育中去,就会把文化艺术运用到发展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文化、科学与艺术自身得到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人类艺术与人类发展在必要的发展空间张力之下形成良好的生态互动,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了艺术,就了解了文化,进而你就会了解生活,你就会有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有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艺术人类发展协调促进 从人类诞生时起,人类具有了思想,这是早期的不成形的文化,是早期的艺术开端,艺术是人们的生活的思想符号,由于不同时期的文化,不同时期的生活风尚,有着不同时期的艺术,就如人类历史的经历一样,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文化艺术也是经历了这么多的时期,经历了这么多的碰撞,才随人类的发展走到现在。 人类的艺术是什么?艺术是精神符号的形象表现,也就是用形象来表现精神符号。它代表着一种潜在的凝聚力,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精神聚力,是人类推动文明进步、时代变换的精神动力,也是国家隐患与民族兴衰的外在表现。 首先,艺术必须是符号,而且是精神符号。符号的种类很多,但只有精神符号才能成为艺术,正处在发展中,尚未成熟的符号,其艺术也在幼稚阶段。 其次,艺术必须是形象表现,不用形象的方式表现则不是艺术。精神符号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而只有形象表现才是艺术。 最后,艺术水准的高低由精神符号的涵义和塑造形象的技巧决定的,如果精神符号的涵义不深,则艺术水准就不会高,塑造形象的技巧不高,艺术水准也不会高。如果不具有符号意义,那么精神内容再好,塑造形象再巧,也不是艺术。 人类创造的符号已是非常之多,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出精神符号和物质

美的历程-读后感集锦

美的历程》读后感——关于本书的四点思考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似乎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中国美学史。和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相比,我觉得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更是一种自我理解的心灵书写;而《中国美学史大纲》则更多的是倾向于在一种意识形态的规范语境内严谨客观的介绍。所以读《美的历程》,对于我这样的初学来说,更能激发兴趣和阅读冲动。读完《美的历程》,我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或变幻或相承的美学内涵。“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志,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历程”;“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和规律性与和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那么尽管如此匆忙的历史巡礼,如此粗糙的随笔札记,对于领会和把握这个局大而重要的成果,该不只是一件闲情逸致或毫无意义的事情吧?”如李泽厚先生在这本书的开篇和结语所所的两段话一样,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确有一种“匆匆巡礼”的感觉,他把自己对中国远古到明清的美学认识以最为代表性的事件、最直接的风格和手法向我们呈现出来。但是这种“匆匆巡礼”虽匆匆但不零乱;虽巡礼但不空洞。于我而言,李泽厚先生的这部美学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在其启发和指引下进入美学的探究和学习。搭乘李泽厚先生的沉重列车,从苍茫神秘的远古驶来,一路的站牌是那样的斑驳而绚丽。每一个站牌地下都工工整整地刻着两个字:“思考”。在这列火车超时空的行驶中,我在远古时代和楚国停留的时间最长,有时候还意犹未尽,让这辆列车倒着开,反反复复。因为在这两部分的论述和思考中,一方面,李泽厚先生在他的角度上引导我进行自我思考,但在另一方面,我对其在关于楚汉浪漫主义的论述中的合理性在自我理解的角度上产生怀疑。 一、作为图腾与作为艺术 在“远古图腾”中,李泽厚先生说到:“对使用工具的和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两者不但有着漫长的时间距离(数十万年),而且在性质上也是根本不同的”,“尽管两者似乎都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但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生活外化和凝练在物质生产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则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和凝练在这些所谓的‘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它们只是物态化的活动。前者是现实的‘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后者是想象中的这种‘人化’和‘对象化’”。这段精辟的论述将远古图腾文化的形成的必然和自然趋势表达得清晰易见。根据李泽厚先生的有关论述,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种远古图腾究竟是不是审美创造?在这种远古图腾的形成原因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远古图腾是原始人类“物化活动”和“物态化活动”的结合生成,那么从“物化活动”层面,这本不可看作是一种审美活动和创造,但是回归到“物态化”层面将其称作审美活动却又十分合理了。图腾的最初产生不可能是一种自觉地审美创造,它是在一种特定历史环境下人类所特定持有的某种观念的外化,一种图腾的色彩和形状必然包含着原始人类某种在偶然情景之中所广为接受的含义。从而在这种含义的延伸深化之下,一种色彩或形状就在远古人民的思想意识形态中保存下来,并在特殊的情境下(比如饥饿之时很容易地捕获了大量野兽,首领毫无征兆的突然死亡等等)激发在他们心中的那种深刻的意识观念,并不自觉地将这种意识观念赋予某种神奇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巫术就应运而生了。这只是我自己理解的结果,不知道是否符合李泽厚先生的意思。我想象地举一个事例(在我来看来,我们几乎没法举出绝对真实的事例来说明这一状况,因为依照我以上的理解,这种图腾形成到意识观念的形成的前提,是基于我们现在根本无法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000字(20200422130723)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000字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 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 源。以下内容是本人为您精心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000,欢迎参考!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000字《美的历程》这本书比 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 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虽然宏观简 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 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从这三 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 时期的图腾。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 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 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 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 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 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 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 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当时的生活环 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

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虽然仅是一 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随 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从 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 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以凶猛的怪兽 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 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他 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 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 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 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 源。 在中国的造型艺术来说,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 美特征。不论是书法,水墨,还是建筑,线的艺术都恰好与 情感有关。在书法中每一笔都彰显着那个时代中国独有的骨 风精神,建筑亦是如此,方形,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与国外尖。高。直的那种耸立截然相反。简单朴素的单体构成了复杂严 谨的群体,权利永远有个载体存在,像是飞檐,牌坊,祠堂,宫殿等。但始终,在中国,浪漫主义永远也脱离不了古典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