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明之母

文明之母

文明之母
文明之母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作者:南安市国专中心小学黄柳蓉发表时间:2011/12/30 11:18:13 来源:获省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设计一等奖访问次数:5438

[教材分析]

《文明之母——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学情分析]

1、美术课上,学生有学过捏橡皮泥并接触过雕刻

2、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收集和处理资料能力并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

3、对于四大发明,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同时又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但毕竟离这些历史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并不是十分地清楚这些发明在世界中的影响,而要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印刷术是文明之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的骄傲那就更难了。[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领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认为,实践与领悟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这便是“乐趣”。将课堂变得趣味无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动力,而兴趣将进一步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从而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让他们学会用心思考与领悟。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立足于我校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完成本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设计为五个教学环节: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三)深入思考,师生讨论领悟智慧迁跃。

(四) 扩展视野,感受现代印刷技术革新。

(五) 总结所学,畅写心情展望更远将来。

[活动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活动过程]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

2、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2008北京奥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壮观的演出让世界也为之惊叹。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文明之母”——印刷术。(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壮观的字模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一)体验一:雕版印刷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谁发明了造纸术?汉朝以后,纸已经得到了普及,不过要得到一本书,还是要靠手抄笔录。大约1400年左右的隋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手抄笔录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了,这时候,雕版印刷就出现了。关于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你们谁有收集到相关内容,来介绍一下吧!

2、生介绍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

3、师引导学生小结雕版制作基本步骤。(第一步:制作原稿。第二步:固定原稿。第三步:雕刻字画。第四步:上墨拓印。)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按这几个步骤试着刻出“一二三”,比一比哪两个同学最快。制作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①注意安全,别划伤自己的手。②由于我们只是用橡皮泥模拟,而且雕刻的内容又很简单,所以制作的第一、二步可以省略。直接做第三、四步。

5、学生活动,教师指导。(音乐伴奏)

6、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二)体验二:活字印刷

1、师:好,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刻出“三二一”,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2、采访:最快的那组。

师: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完成?

3、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种印刷术的名称——“活字印刷”, “雕版印刷”。(板书)

4、从刚才的活动中,你们能不能说说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

5、课件出示:①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

6、学生思考交流。

7、师生共同小结,并出示课件:①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

(优越性:第一,省时省力省料,印刷效率更高。第二,易于存放。)

8、师:那雕版印刷又比手抄笔录好在哪?它又有什么缺点?

9、师生共同小结,并出示课件:②雕版印刷比手抄笔录好在哪?它又有什么缺点?(优点:印刷量大,反复印同一内容的印刷制品,印刷效率高。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不易存放。)

10、师生共同举例说明现代印刷品的制作含有“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两种技术”。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橡皮泥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刻字、排版、印刷、比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感受印刷术的神奇,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使封闭、静止的课堂成为充满趣味的立体化的互动空间。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也可在此环节充分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深入思考,师生讨论领悟智慧迁跃。

1、生交流课前收集关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资料。

师:关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相关资料,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2、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结合生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内容:

①课件出示P14页《金刚经》

②观看视频《活字印刷的过程》

师:关于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老师课前也收集到一个视频短片,一起看看吧!

4、感悟印刷术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的巨大作用。

①师:刚才的视频短片中说毕昇的发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那么,这项发明对当时的世界其它国家有什么影响呢?谁来说说。

②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③师抓住“沈老抄《三国演义》”这个故事加以引导。

师:假如你是沈老,不分昼夜地用了整整一年四个月半时间,不但坐坏了一把藤椅,还写坏了十几支笔才抄完的书,你想卖卖多少钱?为什么?

师:假如没有印刷术,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本就要靠手抄的,那么这本书会是6.5元吗?能抄这么多吗?

师:同学们,这么昂贵的书买不起,你们能上得起学吗?

师:上不起学,读不起书,我们的知识又从何而来?

5、师小结:所以说,有了印刷术,就可以大量地、快速地印刷书籍,书籍也就便宜了。人们可以从书籍中获取知识,这样一来,人类文明的步伐就加快了。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前充分引导学生收集、处理资料。这一课前准备,为本教学环节能够得以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本教学环节中安排了第三次实践活动:抓住“沈老抄《三国》”连续抛出四个问题,让学生换位思考,旨在实现第一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四、扩展视野,感受现代印刷技术革新。

1、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现代印刷术的足迹。

师:那么到了现在,这项发明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请将你们课前收集的与印刷有关的东西拿上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主要是实物)

3、欣赏图片。

师:是呀,印刷术这项发明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刷术不仅给我们带来实用,而且经我们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组有关印刷的图片。

4、师引导学生介绍印刷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相机出示“豆博士”。

(Holle!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豆博士。知道吗?你们刚才介绍的那些只是目前印刷产品中的一小部分。现在的印刷产品主要有报纸、期刊、书籍、图片、画册、地图、招贴、表格票据、有价证券(如人民币、美元等各国货币)、服饰、包装材料和各种日用印刷品等。印刷依据其印版特点通常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孔版四大类。

同学们,印刷术从古代发明到现代应用,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想:不仅在过去,即使是现在,甚至是未来,印刷术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正因如此,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

母”。而这样一项伟大的发明就来自于我们中国,做为炎黄子孙,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是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活字印刷术在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具有的重大意义。不仅在过去,即使是现在,甚至是未来,印刷术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而对其悠久的历史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产生自豪感。)

五、总结所学,畅写心情展望更远将来。

1、生写感受。

师:是呀!做为一名炎黄子孙,你此时有怎样的感想呢?请写下来。

2、生贴感想,说感想。

3、师结合生的所感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畅写心情语录”,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以抒发,表达。同时,进行了爱国、爱学习的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板书1 文明之母——印刷术板书2 心情语录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注:本板书设计分为教师板书即板书1和学生板书即板书2两部分。板书2由“教学环节五”中学生所写的感受组成。)

印刷术的鼻祖

印刷术的鼻祖——毕昇与古登堡 毕昇,北宋布衣。北宋歙州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我国伟大的古代发明家。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1397年,约翰内斯·古登堡(又译作“谷登堡”、“古腾堡”、“古滕贝格”,1397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1468年2月3日逝世于美因茨)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介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是与东方的毕昇相比肩的历史巨人。 古登堡使用金属的字母将它们排列成印刷的书页,这个方式崭新的地方是这些字母可以被重新使用,过去的木刻的底板无法重新使用,它们只能印刻在上面的那一页,而无法用来印其它的页了。直到今天为止古登堡的圣经算做是印刷艺术中的一份珍宝。尤其它的排版非常美丽。 古登堡的发明在欧洲受到非常快的普及。在50年中用这种新方法就已经印刷了三万种印刷物,共1200多万份印刷品。 维克多·雨果称印刷术为世界上最大的发明。古登堡使用的字母由铅、锌和其它金属的合金组成。它们冷却得非常快,而且能够承受印刷时的压力。印刷本身是使用转轴印刷法,印的是纸和羊皮纸。 古登堡的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增加。它使得欧洲的文盲大量减少。他的发明在西方应用了三百年才被新的机器代替。介于古登堡这项发明的重要意义,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在他所著的《影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 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刘安莹 [教材分析] 《文明之母——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活动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3、了解印刷术发展至今的现状,引发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急意识,激发参与、改进、创新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自由组合形成4人小组。 2、各小组准备橡皮泥、萝卜等容易雕刻的材料。(每组至少要有2份材料) 3、自备墨水、毛笔、钥匙、直尺或刻刀。 4、查阅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2张白纸。(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以防止学生出错时使用) 2、查阅相关的资料。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活动过程]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 2、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2008北京奥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壮观的演出让世界也为之惊叹。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文明之母”——印刷术。(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壮观的字模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一)体验一:雕版印刷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谁发明了造纸术?汉朝以后,纸已经得到了普及,不过要得到一本书,还是要靠手抄笔录。大约1400年左右的隋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手抄笔录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了,这时候,雕版印刷就出现了。关于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你们谁有收集到相关内容,来介绍一下吧! 2、生介绍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刘安莹 [教材分析] 《文明之母——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活动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3、了解印刷术发展至今的现状,引发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急意识,激发参与、改进、创新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自由组合形成4人小组。 2、各小组准备橡皮泥、萝卜等容易雕刻的材料。(每组至少要有2份材料) 3、自备墨水、毛笔、钥匙、直尺或刻刀。 4、查阅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2张白纸。(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以防止学生出错时使用) 2、查阅相关的资料。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活动过程]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 2、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2008北京奥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壮观的演出让世界也为之惊叹。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文明之母”——印刷术。(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壮观的字模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一)体验一:雕版印刷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谁发明了造纸术?汉朝以后,纸已经得到了普及,不过要得到一本书,还是要靠手抄笔录。大约1400年左右的隋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手抄笔录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了,这时候,雕版印刷就出现了。关于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你们谁有收集到相关内容,来介绍一下吧! 2、生介绍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 3、师引导学生小结雕版制作基本步骤。(第一步:制作原稿。第二步:固定原稿。第三步:雕刻字画。第四步:上墨拓印。)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按这几个步骤试着刻出“一二三”,比一比哪两个同学最快。制作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①注意安全,别划伤自己的手。 ②由于我们只是用橡皮泥模拟,而且雕刻的内容又很简单,所以制作的第一、二步可以省略。直接做第三、四步。 5、学生活动,教师指导。(音乐伴奏) 6、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二)体验二:活字印刷 1、师:好,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刻出“三二一”,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2、采访:最快的那组。

印刷术发明的历史原因

现在有很多人,说到中国历史的耻辱就是宋朝。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被蒙古灭亡?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部),波斯都被蒙古灭亡。 而世界强国仅仅几个月就被灭亡,而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 宋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宋朝文化繁荣程度古代第一 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 虽然活字印刷技术在宋代并没有大量应用,但它的发明是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分不开的,文化繁荣带来大量的印刷需求,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文化繁荣,那是因为商品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下面这些数字也许能说明问题,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以一两银子=1000文钱换算,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总之,没有两宋社会良好的科技氛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很难降生的。可能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 可以说,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总体来说是超过了唐朝社会。上述三个客观因素也许能说明为什么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尚武的盛唐,而出现在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展的“积弱”宋朝。

谁发明了印刷术

谁发明了印刷术? 在西方,很多人竟然认为德国金匠古滕贝格是“印刷之父” 忽而如微风拂过水面一般轻盈,忽而方圆变换,组成不同形状。897块字模整齐排列,在目不暇接的变换中,唯一不变的是字模组成的汉字——“和”,这是8月8日晚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字模表演,展现了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壮观的演出景象倾倒了“鸟巢”内的中外观众,世界也为之惊叹。施奈德斯是荷兰小城哈勒姆市的市长,对“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一说提出了抗议。据荷兰媒体报道,8月11日,施奈德斯给北京市长写了一封抗议信,声称印刷术是荷兰人科斯特发明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他在信中说,虽然开幕式很精彩,但也有不少瑕疵,“印刷术是由哈勒姆市市民科斯特于公元1400年前发明的。”信中,施奈德斯还附了一张科斯特雕像的照片。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是每个中国人从小便牢记于心的。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施奈德斯的抗议尽管刺耳,但也让国人意识到,世界对于印刷术发源有争议。事实上,西方人普遍认为德国人古滕贝格是“印刷之父”。 “印刷术起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印刷博物馆秦国林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但东西方的确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差异。”秦国林介绍,从时间上来说,毕昇的泥活字比古滕贝格的金属活字早400多年;从技术上来说,中国与西方的活字印刷只有材料上的不同,原理是一样的。因此,是中国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西方学术界和官方也都认同。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却在西方普通百姓心中有着不同的认知。中国印刷史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曹之教授认为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中国的泥活字很少,没有大规模应用,当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刘安莹 [教材分析] 《文明之母一一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 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一一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活动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3、了解印刷术发展至今的现状,引发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急意识,激发参与、改进、创新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自由组合形成4人小组。 2、各小组准备橡皮泥、萝卜等容易雕刻的材料。(每组至少要有2份材料) 3、自备墨水、毛笔、钥匙、直尺或刻刀。 4、查阅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2张白纸。(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以防止学生出错时使用) 2、查阅相关的资料。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活动过程]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 雕版印刷术的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参看图1-8)。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力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1300年前的我国唐朝。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又以科举取仕,提倡读书,盛行佛教,流行经文,对于书籍的需要大为增加,于是,书籍逐渐成为商品。这时,楷书久已流行,纸、墨也广泛应用,盖印和拓石的方法日臻完美,雕版印刷术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从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和实物来看,雕版印刷术出现在我国唐朝的初期是完全可靠的。 明朝史学家邵经邦所著的《弘简录》中,有唐太宗“梓行“长孙皇后所撰《女则》十篇记载,“梓行”就是指雕版印刷。可见,在唐太宗执政时期(从公元625年到公元649年的25年间),雕版印刷术已经有所应用了。 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实物,也充分证明了上述的论断。如公元1900年,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大批文物中,有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参看图1-9),它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内,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唐朝末年,雕版印刷在我国南方很盛行,四川、江苏、安徽等地成了刻印书籍的中心,主要刻印佛教经文和通俗读物。长兴三年(公元93年)宰相冯道提倡刻印《九经》,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用雕版印刷印经书,目的是为了校正文本。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业极为昌盛,除了印刷一些儒家经典、佛教经书之外,还出版了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及民间文艺,作品不仅各级官府出资刊刻印刷,而且有私家刻书和坊间刻书,形成了以雕版印刷作坊为主体的印刷中心(参看图1-10)。所印书籍品种齐全,刻工精细,技术性和艺术性都用很大提高,如刻印工程浩大的《释藏》、《道藏》和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以及《主惠方》等史书和药书等。宋代末年,印刷业几乎遍及全国了。 雕版印刷术,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不但印书,还印纸币(参看图1-11),中国印刷了早就是以纸币传入欧洲的。 雕版印刷术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套版”和“饾版“彩色图画印刷的发明。 套版是把一张原稿分成几块印版,用不同颜色的色料,分别套印在同一张纸面上。 饾版也是把原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雕刻成若干块印版,刷墨时有深有线,然后叠印在同一张纸面上,因其印版零碎,用时要摆布拼凑,有如陈设的食品饾饾,故称饾版。饾版所用版数不同,有时几块,几十块,多过达千块,根据原稿而定。明朝年间(明熹宗天启六年即公元1627年),南京胡正言用饾版印刷印制了《十竹斋画谱》,设色妍丽、浓淡适度、向背明显、生动鲜艳,作为艺术珍品流传至今。 总之,雕版印刷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在我国历代沿用,至今仍有保留,如北京荣宝斋的木刻水印。

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

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 一、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后,就逐渐向外传播。 朝鲜是最早接受中国印刷术的国家。中朝两国疆土相连,交往密切,公元995年(高丽朝六世成宗十四年),曾派遣使臣来宋朝请求官版《大藏经》,带了回去作为蓝本刻印,历时十年之久,完成了1521部、6589卷的木刻卷本。这就是有名的《高丽大藏经》。 日本最早的印刷物是《陀罗尼经》,印成于公元770年(日本神户景云四年),这是在中国东渡的高僧鉴真大和尚与同去的中国匠人到日本以后刻印而成的。《陀罗尼经》共印100万张,分藏在十大寺院内,至今仍有实物保存。 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印刷术,据历史记载,是通过使臣、商人的往来以及中国僧人、华侨、印刷工人的外出,逐渐从我国传播出去的。 我国的印刷术,不仅传到了上述各国,而且经过丝绸之路影响到欧洲,促进了现代印刷术的产生。 1907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回纥文的木活字,是完全按照王祯的方法制造的。据分析,约在十三、四世纪,回纥人的印刷工业曾经相当发达,而且,回纥人的印刷术来源于宋朝和元朝。 波斯(现在的伊朗)是继回纥之后,中国印刷术西传途径上的另一个中继站。公元1294年,伊尔汗国曾在波斯的首都塔布里兹,用雕

版印刷术发行过一种纸币,是依照元朝的“至元宝钞”,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两种文字印刷的。波斯著名的历史学家拉施德在公元1310年完成的名著《世界史》中,也有关于中国印刷史的详细记载。 十三世纪初建立起来的蒙元帝国地跨欧、亚两洲。随着蒙元帝国疆域的扩大,欧洲和中国人员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尤其是当时元朝的纸币,已经达到“每日印造不可数计”的程度,流传极广,这也促进了印刷术的传播。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将元朝的纸币带回欧洲,并在他的《游记》中有详细的记载。十二、三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也使欧、亚两大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接触,十字军从东方带回去的纸币、纸牌、版画等印刷品,对欧洲印刷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亚洲各国的印刷术多是从中国传去的,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也深受中国印刷术的影响,我国的印刷术,可说是渊远流长。 二、现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演进 我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谷登堡创建活字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虽然比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晚了400年之久,但是,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

《印刷术》教学设计完美版

第23课印刷术 ——探究活动(四) 活动目标:即使在电脑通行的今天,人们对书籍和印刷品仍情有独钟。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版面光洁的书籍、报刊、杂志真令我们爱不释手。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文明,对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举世闻名的。跨入21世纪,让我们回到历史时空的隧道里,饶有兴趣地去亲身体验一下我们祖先制作活字印刷的经历。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 1、加深对印刷术伟大发明历史意义的理解。 2、比较古今印刷术,认识科学发明和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活动形式:手工制作 活动资源:1、课文内的文字与图片。 2、有关毕升的影视资料和课外读物。 3、彩泥、橡皮、印泥、铅字等制作材料和印刷材料。 4、电脑及激光打印机。 活动思路:建议利用学校的图书、书法篆刻老师、本校制版印刷室等现成的资源,进行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然后学生分组制作活字,进行简单的印刷,最后总结各种印刷的优缺点,看哪一组的同学字刻的好,印刷的东西清楚。 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 1、组织学生看资料,查看书籍,回顾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可幻灯片展示) 现代:激光打印 北宋毕升电脑排版 发明泥活字激光打印 元、明、清三代 锡、木、铜、铅活字印刷

元代双色套印《金刚经注》明代多色套印《萝轩变古笺谱》 2、组织学生参加本校制版印刷室,感受现代科技的进步。 指出:我校使用的是制版印刷。让工人具体操作从制版到印刷出成品这一过程。 3、请篆刻专家讲解 4、 5、 6、制作活字的具体方法,或组织学生观看制作活字的幻灯片或录象,形象感知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 活字制作过程: A。制作活字 B。活字排版 F 纸发明者毕升 C。涂色上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活字的方法、材料和工具,并准备好有关材料。 (1)把全班学生分成多组讨论具体活字的制作方法。注意问题——反刻、反排版。 (2)准备好材料、工具。如:橡皮、刀片、印泥、毛刷、纸等。 【2】制作活动: 1、学生分为多组制作活字。(教师可选择一首唐诗,每小组制作一句) 2、每个学生相互观赏制作好的活字,并尝试简单印刷,后把所有的活字集中按顺序

历史趣谈印刷术发明者毕升人物纪念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印刷术发明者毕昇人物纪念简介 导语:墓葬毕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然而,史料对毕昇的唯一记载就是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那区区四个字:布衣毕昇。千百 墓葬毕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然而,史料对毕昇的唯一记载就是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那区区四个字:布衣毕昇。千百年来,毕昇的身份一直是个迷。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英山县的一名基层干部发现了一块古代墓碑,关于毕昇籍贯和身世的谜团,才被逐渐打破。2015年1月10日,以这一故事为主题的纪录片《毕昇墓碑之谜》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影片于2015年1月16日21:59分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据考证为毕昇的墓碑。 墓地西3公里处为毕家铺,南一公里处的肖家大屋传为毕宰相府,东十五公里处有宰相毕翰儒墓。经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湖北省文管会等单位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28名专家学者鉴定,认为毕昇墓。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 英山毕昇森林公园位于温泉城区。是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跌岩而来的中支山脉最后一个高峰,也是城区的至高点,公园东临科技金融贸易开发区,南望红南经济长廊,西眺龙头工业区,北与乌云山茶叶公园相依,公园距武英高速公路仅有1公里,毕昇森林公园现有森林面积8500亩,新修公园循环公路9.8公里,建设亭阁景点31个,其中毕昇雕像、毕昇纪念馆和露天大佛、鸡鸣游乐园已接待游客。正在发掘毕

印刷术的发明的小故事

印刷术的发明的小故事 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 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 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 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 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 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 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 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 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 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 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宋代,图书出版事业全面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各地都开始出现雕版刻书机构,并形成分布于中原、西南、东南的四大刻书中心,全国性的刻书网以官刻、坊刻和私刻为 三大主干力量,开创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这些书坊以刻印出售书籍为业,以营利为目的,拥有写工、刻工、印工等工种,雕版、印刷、装订等生产环节与设备,并且经常花样翻新。尤其在毕昇发明活体印刷术以后,市 场上的印刷业更加活跃。宋朝的印刷术很快传到其他地方,出现了金朝的铜版印刷和山东 潍坊的古版拓印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_初中作文

印刷术的发明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印刷术的发明,感谢您的阅读! 阖上手中的书本,脑海里依然徘徊着书中隽永的话语,抬起头来,看看眼前这数以万计的书本摆满了书架,在这偌大的图书馆里,不知收藏了多少古今中外智者苦心钻研的成果、人类智慧的结晶,究竟是何等的“魔法”,得以将世界各国不论文学、科技、天文、地理、经济、历史等等知识全网罗在这名为“图书馆”的建筑物里?是“印刷术”!是印刷术这项伟大的发明,使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了划时代的巨大转变与影响,因此,在我心目中,生活里最伟大的发明非“印刷术”莫属了!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知识的传播仅能靠口耳相传或手抄。口耳相传容易造成讹误,而手抄既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因此知识的保存与流传相当不容易,如此不仅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更使文化的传播遭受延宕及损失。直到隋朝开始有了雕版印刷,至宋仁宗时,有个叫毕升的刻字工人,他用质地较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并在其上刻了反写的字,一个印一个字,放进土窑里烧,制成活字,然后再依文章内容依序排列文字,做成印刷版,这就是活字。此种印刷术方法虽然原始简单,但已与现代铅字排版印刷原理相同,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和泥活字,使印刷术愈来愈进步。 有了印刷术,人类的知识、经验、着作、历史等等得以更广泛、更正确的被保存下来,不致因为手抄的困境而谬误或失传,对于知识的传承发挥了绝大的功效,于是人类得以在前人的着作中得到知识、经验的传授与启发,累积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发扬光大,因此印刷术成为人类文化得以承先启后的大功臣,是促

使文化跃进的一大助力。并且活字版的发明和发展,使人类得以享受方便、迅速、较低成本的书籍及印刷产品,透过大量印刷复制的过程,使知识可以大量的流传,而透过这些人类智慧结晶的广为流传,促使文化的交流更为普遍而频繁;并因为知识、书籍的取得更容易,使一般大众都有机会受教育,知识书本将不再只是少数权贵人士的权利,加速了知识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可说为人类文化划亮黎明的曙光,为文化的广泛传播、交流与传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而之所以堪称“伟大”,乃因它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全球性的,对于全人类的文化发展皆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益,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在公元八世纪传入了日本和北韩,木活字技术则大约于十四世纪传入北韩、日本,后又从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使欧洲中世纪的科学从漫长黑夜之后继之以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因此,可谓对于全人类的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在《新工具》一书中曾说:“我们应该注意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和后果。最显着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军事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诚如所言,印刷术对于世界知识的传播、文明的演进,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至今人类文化可能仍在封闭而错误百出的漫漫长夜里跌跌撞撞,知识的传播受阻,现代文明亦将会延迟几百年出现,那么世界就不会是现在这种繁荣的局面了。

文明之母——印刷术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明之母——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学情分析] 1、美术课上,学生有学过捏橡皮泥并接触过雕刻 2、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收集和处理资料能力并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 3、对于四大发明,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同时又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但毕竟离这些历史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并不是十分地清楚这些发明在世界中的影响,而要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印刷术是文明之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的骄傲那就更难了。 [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领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认为,实践与领悟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这便是“乐趣”。将课堂变得趣味无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动力,而兴趣将进一步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从而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让他们学会用心思考与领悟。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立足于我校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完成本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设计为五个教学环节: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三)深入思考,师生讨论领悟智慧迁跃。 (四) 扩展视野,感受现代印刷技术革新。 (五) 总结所学,畅写心情展望更远将来。 [活动目标]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传统故事】毕升发明活 字印刷术 【传统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要说我国古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那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印刷技术的发展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那是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20XX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大型团体操活字印刷的表演场面壮观,令人震撼。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国印刷技术给世界历史做出的贡献。 毕升,是宋代初年时候的书次刻工,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以后,来不及普及就英年早逝了。不过,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发明介绍给了师弟,民间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毕升的师弟们都十分敬佩他的才华,一位小师弟说 “大藏经五千多卷,雕刻了三百一十三万块板,那一大间屋子都装不下,得花多少年心血呀? 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了。 师兄,你透露一下你是怎么想出用着巧妙地办法呀?” 毕升说:”实际上,我也是那俩儿子教我的。“ “你儿子?他们怎么可能教你呢!?那两个小不点只会玩捉迷藏过家家之类的。” “你说对了,就是这过家家的游戏给我的灵感。去年清明我带着妻儿回家祭祖,有一天俩儿子用过家家,用这泥做成了桌椅板凳,还有猪呀,小人儿之类的,在哪里拍来摆去的。我看着看着,眼前一亮,来了灵感。 当时我就想我也可以像过家家似的,用着泥刻成单字的章,在哪排来排去的排版印刷呀。 “ 师兄们听了是又惊又喜,纷纷的点头称赞,那位小师弟呀还在那念叨呢,说是 1/ 2

“你说这过家家啊,谁家孩子都玩过,也都看过,怎么偏偏只有你毕升发明了这印刷术呢?” 过了好一会,他们的师傅开口了: “在你们的师兄弟中,毕升是最有心的,他早就琢磨提高功效的新方法了。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师兄们听了顿时茅塞顿开。 2/ 2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简述印刷术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技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活字印刷的发明无疑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毕升的伟大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提高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但是这一科技成果未被统治者重视,毕升死后,也只在小范围内运用,又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大力推广。 活字印刷在十四世纪走出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朝鲜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陈出新,将木活字改为铜活字,铸成了二三百万个铜活字,并在1436年铸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铅活字。约十五世纪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国家。1456年德国使用活字印成了欧洲第一部活字印本《四十二行本圣经》,比毕升的发明晚四百多年。活字印刷又从德国传遍欧洲,为欧洲的科学文明走出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以及社会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打下了基础。 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由于印本的广泛传播及读者数量的增加,过去教会对学术的垄断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战。宗教著作的优先地位也逐渐为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所取代产读者们对于历来存在的对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认识,因而削弱了对传统说法的信心,进而为新学问的发展建立了基础。 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例证说明,印刷术帮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们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传播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也就随之产生。原始社会中,人类尚不具备完善的语言能力,更没有文字帮助记载,传播属于最初萌芽阶段。后来,随着人类语言器官的日趋完善,加之文字系统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被打破,曾经发生的事件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文字在,传播的过程就永远不会中断。正是因此,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的历史得以传承,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借助保存下来的史料,去了解发生在过去的事情。 文字产生后,人类传播有了一种崭新的方式,但文字的记录也自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兽甲和龟壳上,后来有发明了类如笺竹这样的物品记录文字,随后蔡伦发明造纸术,人类文字传播逐渐过渡到以纸为凭借的阶段。纸张轻便,易于携带,而且造价比较低,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然而,手抄毕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而且由于手抄借助人力,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缺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先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印刷术的发明并且完善使得

《文明之母——印刷术》的说课稿

《文明之母——印刷术》的说课稿 《文明之母——印刷术》的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3、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0~31页。 〖教学准备 1、为各小组准备一块长条肥皂,两块约3厘米见方的肥皂(可先用细砂纸或蘸水在玻璃板上磨平)或同样规格的土豆。 2、为各小组准备一把钥匙或曲别针。 3、为各小组准备印油、刷子、纸。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造纸术发明400多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教师板书。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雕版印刷是怎么回事?(印刷术的初级阶段是雕版,即选择质地细密坚实的木材做成木板,把要印的字或画用刀反着刻在木板上。印刷时,在木板上涂上油墨,然后将纸铺在上面,用刷子轻轻一刷,再把纸揭下来,文字或画就印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可以反复使用多次,也就是说,可以印刷许多份同样内容的书籍。) 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制版费力费时,每一块版只能印同样的内容。) 3、阅读与讨论。“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块版刻好后,几百、几千、几万份同样的作品就印出来了。这比手抄笔录不知要快多少倍呢!但正如同学们讨论中所提到的`,雕版印刷要一刀刀的刻,非常费时费力,有时一本书一刻就是几年;如果刻错一笔,整版就要报废。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项伟大发明,也是印刷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它的发明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5页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是什么”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说明:“最早的活字是用胶泥制成的。把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的一端刻上反字,在火上烧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时在铁板上铺上松香,按需要将一个个活字码好,用火加热,使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却后,一个个活字被固定住,版就制好了。印刷时在版上铺好纸,涂上墨,一印就成了。需要印刷不同的内容时,可以将松香加热烧化,把字拣出来重新排版。活字可分离可拼合,十分方便。同纸的发明一

【读本】中国印刷术

研学读本【样例】 课程九:中国印刷术 一、概述 在星光熠熠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长河中,造纸术、印刷术异常夺目。它们琴瑟和鸣千余年,承担着传播世界文化的历史使命。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和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共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考古学家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 通过印刷术课程内容,了解雕版印刷发明的历史、背景、意义及雕版印刷术的步骤,加深他们对“工匠精神”内涵的了解。通过了解印刷术,体验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内容,并能叙述表达印刷术的知识, 二、研学计划 三、研学内容 (一)印刷术的历史

1.印刷术知识讲解 印刷术是工艺技术,属于科学技术范畴,有属于工业范畴。当今的印刷工业,已经形成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多种学科、跨行业的庞大工业体系。如此重大的工艺技术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印刷术从萌芽到雏形到完善,大约经历了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长达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完成印刷材料、印刷工具、印刷技术等印刷术所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为印刷术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印刷术的国家。据记载,最早的印刷术,是隋唐之际发明的刻版印刷术。 刻版印刷是用手工刻出阳文反字,涂上黑墨,复印在纸上。这种方法比手抄书籍效率提高若干倍。 刻版印刷术发明后,在今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已有书商印售历书、诗歌、小学字书及阴阳迷信书等。十二世纪初,浙江、福建、山西等地的书坊刻书业已发达起来。官府刻书最早始于十世纪初,历代专职刻书的机构一般属国子监。印刷技术形式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等。我国的刻版印刷早于欧洲八百年。刻版印刷的发明和刻体图书的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印刷术的特点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是古代印刷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早期,人们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自秦代统一文字以后,汉字发展迅速。东汉《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南北朝成书的《玉篇》收字2.2万余个。用这么多字表达思想,每一个字又有若干笔画组成,书写起来费事、费时。儒家、道家、释家及诸子百家竟相发展,著作越来越多。《汉书·文艺志》收各类著作14,994卷,《隋书·经籍志》收50,889卷,隋内府藏书37万卷。中国人口众多,西汉末年已有近6000万,东汉仅太学生就有5万之多。读书人要读正史和经典,对书籍需求量很大。此外佛教、道教教徒中的识字者也要读佛经、道经。这样,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纸的发明,为社会提供了优质、轻便、价廉的书写材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籍的发展。南北朝是纸写本的繁荣时代,写抄本的盛行,使书籍产量大增,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但是手抄书籍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发展,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与此同时随着刻划、拍印,以及树皮布印花工艺的手工雕刻技术,逐渐由简陋、粗糙的刻划,向复杂、精致、规范的镌刻方向发展,为手工雕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智慧的中国人在实践中发明了印刷术,在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印刷书籍,必须有墨和纸。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发明了纸。最早用的墨,则是黑土或者石墨一类天然的黑色物质。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已经出现了黑色图画。殷代的甲骨文,有的也是先用墨写了再刻的。人造墨是用松烟等制成的。马王堆汉墓的西汉帛书,也是用人工造的墨书写的。东汉时候的古书《说文解字》对“墨”字的解释是:“墨者,烟煤所成。”墨与纸,为印刷木的发明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印刷术的起源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