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高二年级生物何娜

课题: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各班

原理: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目的: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4.影响土壤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因素。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例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2.制定计划(以五个小组中的其中一组为例子)

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校园和香台山周边树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

小组要探究的问题:甘谷三中校园和香台山周边树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

数据统计表:

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不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或不同时间:白天或夜晚等)。

统计的方法除了记名计算法,还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3实验过程

(1)进行部分地区的土壤采样

(2)进行土壤生物诱虫实验,检测出土壤中的生物种类及个数(可借助有关的动物图签查清小动物的名称)

(3)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分析该地土壤现况

4写调查报告,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完整word版)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 许多土壤动物(如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各种昆虫)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二.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或通过调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1)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2)取样:在野外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采集,并标明样品的取样地点和时间,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3)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

三.注意事项 1.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①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 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2.尽可能多地采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种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应由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四、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 70%的酒精溶液中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 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动物较多 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

(整理)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 1土壤污染和生物修复概述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 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土壤重污染对人体以及动植物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其循环过程中不能被降解的特殊性无疑给科学家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虽然在局部小范围的修复中应用效果明显,但其治理成本高,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而且对于污染面积巨大且程度较轻的土壤难以实施应用。近年来,应用生物(包括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重污染土壤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生物修复方法对土壤生态环境不会有影响.是保证土壤生态健康和农业叮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1]。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研究得最早、最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它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土着微生物或特效外源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在人为优化的环境条件下加速对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降解与去除[2]。 植物修复 '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生物技术.能在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的情况下.通过植物的根系直接将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吸收.通过收获植物地上部分来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植物修复的机理通常包括植物

4.3+群落的结构_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_练习(2)+Word版含答案

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课后练 习(2) 1.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某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绘出海拔高度与物种数目的关系图(如图),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2.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有较强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他们用自制的取样器进行土壤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1)本探究性研究在实施计划中,主要的操作环节有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2)在采集小动物时,对体型较大的可用________取出。对体型较小的可用________采集。 (3)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 (4)该兴趣小组拟对一种新型杀虫剂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加水稀释的杀虫剂,蚯蚓若干,相同木箱数只,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清水。 ①实验步骤 a.取________,在其中铺满相同厚度的________; b.分别向A、B木箱中喷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使土壤保持湿润透气; c.向A、B木箱中投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实验目的: 1、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2、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建立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观念,为今后 可能进行的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他们对动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研究突然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一般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采用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 2、实验试剂:70%酒精 3、实验用具: 4、(1)简易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塑料袋瓷盘、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包着纱布或棉花的镊子)、磨砂口试剂瓶、解剖镜(实体镜)、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2)诱虫器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诱虫器(烧杯、装有酒精的试管、塑料漏斗、塑料花盆或一次性餐盒、金属网、带插头的40w~60w白炽灯、暗色灯罩、铁架台)、镊子、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如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与数量? 确定实验题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2、作出假设 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越是靠近土壤表层,动物的种类就越丰富。土壤动物中有很多小动物,各种类个体数大不相同。 3、实验预期 在土壤中动物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但只有少数种动物的个体数较多,成为优势种群,大部分动物种类的个体数较少。 4、设计实验 (1)确定调查地点,样方的大小和调查对象 (2)分工合作,捕捉土壤动物 (3)分类统计

土壤动物

延吉市帽儿山不同海拔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2012级地理科学郝俊荣2124010866 【摘要】 本文以延吉市帽儿山为实验地,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7种主要植被类型,从土壤动物的种类及特点、土壤动物的作用和土壤动物的研究方法 3 方面研究了帽儿山沿海拔梯度变化典型植被带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比较了沿海拔梯度变化各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并就环境因子沿海拔高度的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气候、土壤和植物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 帽儿山土壤动物土壤动物多样性 【引言】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动力之一。土壤动物影响许多重要的生态过程,如:有机质的分解,矿质营养的吸收释放,氮循环,碳循环和成土过程。土壤动物包含地球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样的土壤动物群落是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土壤动物物在土壤中的数量与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力状况与植物营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反映土壤、植被和气候等综合因素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因此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动物物研究主要有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物总量,通常以动物量反映;二是动物活性,即对输入养分的代谢反应,常用土壤酶活性来表示;三是动物组成,即各种动物或功能群的丰度,常用动物纯培养、动物标记和动物功能多样性来表示。 延吉市帽儿山地处北温带,其山体存在着较显著的水热垂直变化梯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地上植物群落呈明显的演替变化。这种植被垂直分布系列必然会导致土壤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空间特异变化,为研究温带地区森林草地土壤动物时空间分布和探究土壤动物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提供了理想场所。研究帽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动物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揭示其生态分布和区域特异性,探究其与土壤、环境和植物的相互作用,为评价帽儿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了解全球变化对帽儿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的影响、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土壤动物地理分布格局及保护动物多样性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正文】 一、土壤动物的种类 土壤动物是土壤中和落叶下生存着的各种动物的总称,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 统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同化各 种有用物质以建造其自身,另一方面又将其排泄产物归还到环境中不断改造环 境。土壤动物是土壤中和落叶下生存着的各种动物的总称,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 统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同化各 种有用物质以建造其自身,另一方面又将其排泄产物归还到环境中不断改造环 境。常见的有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壁虱、蜘蛛、潮虫、千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实验目的: 1、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2、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建立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 观念,为今后可能进行的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他们对动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研究突然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一般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采用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 2、实验试剂:70%酒精 3、实验用具: 4、(1)简易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塑料袋瓷盘、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包着纱布或棉花的镊子)、磨砂口试剂瓶、解剖镜(实体镜)、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2)诱虫器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诱虫器(烧杯、装有酒精的试管、塑料漏斗、塑料花盆或一次性餐盒、金属网、带插头的40w~60w 白炽灯、暗色灯罩、铁架台)、镊子、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实验步骤:

我国土壤动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土壤动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环境有密切关系,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功能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土壤动物逐渐成为生态学和土壤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壤动物区系研究进展,从群落结构、群落功能和群落演替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土壤动物群落在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中最新研究现状,内容包括土壤环境评价、凋落物分解、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与污染环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最后从全球环境变化、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和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三个重要领域提出土壤动物群落研究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土壤动物;演替;土壤生态系统 Abstract: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fauna and soil environment, the structure, the function,and the positive irreplaceable func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soil ecosystem, it plays the critical role in natural processes of soil ecosystem, Soil fauna community becomes one of the focuses in ecology and soil studi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fauna composition was introduced in China, and the latest researches of soil fauna community in forest and agriculture ecosystem are presented from structure, function and success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the assessment of soul environment,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indication of soil health, the relation with soil contaminated and soil nutrition. At last, the prospect aspects for future study were analyzed from the change of global environment, the course of soil ecosystem, and the diversity of soil biology. Key words: soil fauna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uccession 1 前言(Introduction) 土壤动物是指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在土壤中渡过,且对土壤有一定的影响的动物。土壤动物群落对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分解、污染物降解、土壤理化性质的进化、土壤发育与物质迁移及能量转化等物理、化学过程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关键环节。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壤环境影响逐渐加剧,土壤动物群落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链中对环境最为敏感的类群之一。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已经成为环境与生态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世界各国的学者正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问题。 2 土壤动物研究简史

《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导学案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目的要求】 1.学会用目测估计法来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通过实验,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的情况。 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4.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方案设计】 一、提出问题: 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土壤中、、的丰富度。 二、猜想假设: 你的假设是土壤中非常多,较多,少。 三、设计实验: 采集动物----观察数量-----统计数量----------验证结论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取样器、花铲、塑料袋、瓷盆、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吸虫器、显微镜、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纱布、硬质饮料罐、剪刀、笔、标签 二、方法步骤及结果记录: 1.制作取样器: 可选择直径为cm的硬金属饮料罐,在高度为cm处剪断,这样的取样器容积约100ml。 2.取样: 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用花铲将罐内的土和罐子挖出,并倒入塑料袋中。在塑料袋上标明取样的时间、地点和姓名。 3.采集小动物: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内,用找小动物,同时用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则可以用采集。采集的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的酒精溶液中。

三、观察的现象: 1.观察和分类: 确定动物名称的同时进行分类 2.统计和分析: 四、实验结论 误区警示 本探究的注意事项: ①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避免结果偏差较大。 ②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 ③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同时注意安全。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1.随着季节的不同,土壤中的小动物的丰富度还会相同吗?为什么? 2.动物的分布是否有一定的规律? 二、探究创新: 1.本探究中只取一次样本,结论与实际是否有偏差?如有,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2.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成,体表湿润,并且有很多粗糙的刚毛。蚯蚓靠肌肉和刚毛运动,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探究“蚯蚓在什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巩固练习】 1.一个阴湿性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

土壤里的小动物

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动物种类 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准备: 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调查土壤中的生物种类 我们的脚下的土壤中有些什么生物呢?先请大家观察一下,书本94页图12-1中的动物,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你能辨认一下吗? 今天我们打算带同学们走出教室到室外现场调查一下,我们校园里的土壤生物种类。 方法指导:

全班同学4~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在我们学校的某处选择一个地方, 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放入小瓶里,并加以辨认。每种动物收集3~4只,带回实验室。要注意安全和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下表的检索表,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设法认识从土壤离捕捉的小动物。通过观察,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归类。认真记录你观察到的每一种动物,并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班级组员记录员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环境特征 动物名称数量形态特征4.观察完毕后,别忘了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土壤中去。 第二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导言:小小的蚯蚓,泥水里有,花鸟市场有,渔具商店有,甚至饭桌上也会有,人们用它来喂鸡、喂鱼、做药,直至人类食品。可见它趋势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的朋友;此外,蚯蚓在生物演化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许多形态结构在更高等的动物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因此,研究蚯蚓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关蚯蚓的知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章我们学习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就是以蚯蚓为代表的。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地研究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课时)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3、不同物种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 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所表示的关 系依次是() (A)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学生小结物种间关系的曲线图特点: 互利共生: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捕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变化 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 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与种群相对比,明确群落的研究问题 知识整合 复习提高 再找 同组 的同 学补 充, 把每 一个 知识 点落 实 好。 复习 旧 知, 为学 习新 课做 铺 垫, 让学 生能 在原 有知 识的 基础 上进 行知 识建 构。

复习回顾 节的导入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 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更好 4、群落的空间结构有何特征?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学生小结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植物的分层往往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及 栖息场所等有关,即动物分层现象依赖于植物;在水平 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等因素影响,生物 种类的分布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生物垂直方向及水 平方向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 的利用。 5、如何区分热带雨林与北极苔原两个生物群落? 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 此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鲤鱼 B.甲池塘中鲫鱼的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 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乙池塘 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 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 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 学生小结: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占优势或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 种群 (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过渡语: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这节课让我们 一起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反思提高 让学 生学 会解 决问 题的 方 法。 强化 学生 对核 心知 识的 识记 明确

土壤生态学研究进展

土壤生态学研究进展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相互作用最复杂、最活跃的交界面。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联系不同圈层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被称为地球关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引擎。 土壤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组织中心[1,2],并被Science 期刊认为是最后的学术前沿[3]。在此背景下,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成为研究热点[4]。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在土壤和凋落物层中生活的生物类群多样性[1],目前,科学界已经认识到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之一[5]。现已描述过的土壤真菌就有72000种,据估计全球总数可能高达150万种[6,7];已知的土壤线虫有25000种(可能仅占全球所有种类的6%)[8];已记录的土壤跳虫有8000 种(约占全球所有种类的15%)[8];而已知的螨类有45231种(可能仅占全球所有种类的4%左右)[9];已描述的蚯蚓有3500 种(约占全球所有种类的1/2)[8],至于研究较多的蚂蚁和白蚁,分别有14000种和2700种,也仅占全球种类总数的50%和70%[8];已经记载的马陆多达11000种,但也仅占全球种类的15%[8]。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表明,不论在局域还是全球尺度上,土壤中都存在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是,目前还没有人能够回答土壤中到底存在多少种生物。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生态学家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已经导致物种的快速灭绝,因此,关于生物多样性降低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开始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9]。1986年的一次学术会议首次合成了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一词,此后生物多样性开始成为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10]尤其是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署,进一步促使生物多样性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土壤生态学家开始发现土壤中存在着极其丰富的生物种类[11,12]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现1g森林土壤中竟然有高达10000种细菌存在,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12]。 雷时时[13]参考了213篇文献对过去20年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行了总结,他将土壤生物多样分研究分为了3个主要阶段:从早期的文献综述和专题讨论发现了人们对土壤生物多样性认识的局限性[14],从而激发了土壤生态学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科学研究[15];尤其是控制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驱动生态功能的认识[16];而这些研究成果和认识使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充分意识到土壤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产力和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价值。进入21世纪之后,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成为研究重点[17]。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13]: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共存和维持机制、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大尺度上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同时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如下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的研究[13]: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问题、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等。

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准备: 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调查土壤中的生物种类 我们的脚下的土壤中有些什么生物呢?先请大家观察一下,书本94页图12-1中的动物,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你能辨认一下吗? 今天我们打算带同学们走出教室到室外现场调查一下,我们校园里的土壤生物种类。 方法指导: 1. 全班同学4~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在我们学校的某处选择一个地方, 2. 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动物,放入小瓶里,并加以辨认。每种动物收集3~4只,带回实验室。要注意安全和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参考下表的检索表,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设法认识从土壤离捕捉的小动物。通过观察,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归类。认真记录你观察到的每一种动物,并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班级组员记录员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环境特征动物名称数量形态特征4.观察完毕后,别忘了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土壤中去。 第二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导言:说个谜语大家猜猜:“细细长长象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蚯蚓) 提出主题,引出预习展示 蚯蚓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但大家未必仔细观察过。谁能告诉我关于蚯蚓的秘密? 1.蚯蚓在什么样的土壤中被捕捉的? 2.能否说明蚯蚓的生活环境就是潮湿的土壤? 3.观察蚯蚓的外形,蚯蚓的形状是怎样的?这种形状对于土壤中的生活有何帮助? 4.蚯蚓的体节大约有多少? 5.如何辨认蚯蚓的前后端? 困惑扫描——说出你的疑问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剔除跟课堂有关的问题进行 合作探究 提出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实验台上准备好的实验器具。完成观察蚯蚓的实验。观察时思考讨论下列讲义上的问题。 (一)蚯蚓的呼吸方式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说体表有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如何用实验证明?(提示:将蚯蚓放入沙土中,看蚯蚓反应如何)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群落的结构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练习题新人教必修

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某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绘出海拔高度与物种数目的关系图(如图),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2.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有较强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他们用自制的取样器进行土壤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1)本探究性研究在实施计划中,主要的操作环节有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2)在采集小动物时,对体型较大的可用________取出。对体型较小的可用________采集。 (3)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 (4)该兴趣小组拟对一种新型杀虫剂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加水稀释的杀虫剂,蚯蚓若干,相同木箱数只,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清水。 ①实验步骤 a.取________,在其中铺满相同厚度的________; b.分别向A、B木箱中喷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使土壤保持湿润透气; c.向A、B木箱中投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第一篇:《实验练习》 (1)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 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2)取样:在野外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采集, 并标明样品的取样地点和时间,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3)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 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 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种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应由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四、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 70%的酒精溶液中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 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动物较多 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 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 1.D 2.(1)较强微小(2)竞争捕食 3.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 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11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研究步骤 第1 页共15 页

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 (1)诱虫器(A图): 该装置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图): 该装置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考点一: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例一.(2018·永州调研)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第2 页共15 页

第 3 页 共 15 页 A .甲装置的花盆壁M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 .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 D .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答案】 C 【解析】 甲装置中花盆壁M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土壤小动物的有氧呼吸,A 正确;乙装置较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B 正确;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进行采集的,C 错误;用乙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便于计数和观察,D 正确。 例二.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答案】 B 【解析】 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对照实验,A 项正确;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设计

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探访土壤中的小动物》,课标要求学生知道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本节课为紧扣这本单元的主旨,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1、认识常见的土壤里的小动物,并简单说出小动物的特征;2、通过实地寻找小动物的活动,讨论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3、通过视频、科学绘本等资料,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的身心特点,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去寻找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居住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由于之前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户外活动较少,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在课堂中需要教师提出详细明确提出任务,让学生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中蕴藏着许多的土壤小动物,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等。2.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3.通过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4.愿意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教学重点】 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教学难点】 通过到校园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小铲子、放大镜、笔、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实验目的: 1、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2、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建立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 观念,为今后可能进行的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他们对动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研究突然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一般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采用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 2、实验试剂:70%酒精 3、实验用具: 4、(1)简易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塑料袋瓷盘、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包着纱布或棉花的镊子)、磨砂口试剂瓶、解剖镜(实

体镜)、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2)诱虫器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诱虫器(烧杯、装有酒精的试管、塑料漏斗、塑料花盆或一次性餐盒、金属网、带插头的40w~60w 白炽灯、暗色灯罩、铁架台)、镊子、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如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与数量 确定实验题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2、作出假设 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越是靠近土壤表层,动物的种类就越丰富。土壤动物中有很多小动物,各种类个体数大不相同。 3、实验预期 在土壤中动物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但只有少数种动物的个体数较多,成为优势种群,大部分动物种类的个体数较少。 4、设计实验 (1)确定调查地点,样方的大小和调查对象 (2)分工合作,捕捉土壤动物 (3)分类统计 将动物按种进行分类统计,记录在下表。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4.3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理科)(总第21课)【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勇往直前 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课前自学】学习增长智慧,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阅读教材P75~P76“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 (1)土壤中常见动物有:、、、等,以及许多等。它们对动植物遗体的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大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能力,且身体,不适宜用法和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捕捉器有:和等。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一是:法,适用范围:生物个体,种群有限的群落; 二是:法,要求是:按预先确定的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等。 2、问题: 探究的问题,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并要考虑性,经小组讨论后确定。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是:。(选) 3、制定计划:

请依据你们的问题制定合理计划: 4、实施计划: ①准备:制;→记录调查 ↓ ②取样: ↓ ③采集小动物:要求:请认知诱虫器、吸虫器的结构;提示:诱虫器的装置设计与土壤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即它们习惯于、的环境中。收集小动物的试管中用70%的酒精,其目的是:。 ↓ ④观察和分类:要求:边观察边记录,若不认识的小动物,则记录为,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 ⑤统计和分析:设计一份数据收集和统计表格→分析收集的数据→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合作探究】探究──发现新知,收获快乐、 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弃耕 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 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但他们设 计的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写出完善该装置的做法:。 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

土壤中小动物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目的: 1、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2、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建立群落与环境之间 相互联系的观念,为今后可能进行的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他们对动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研究突然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一般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采用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 2、实验试剂:70%酒精 3、实验用具: 4、(1)简易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塑料袋瓷盘、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包着纱布或棉花的镊子)、磨砂口试剂瓶、解剖镜(实体镜)、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2)诱虫器采集法: 自制取样器(塑料瓶或塑料)、铲子、标签、塑料袋、诱虫器(烧杯、装有酒精的试管、塑料漏斗、塑料花盆或一次性餐盒、金属网、带插头的40w~60w白炽灯、暗色灯罩、铁架台)、镊子、土壤动物分类图谱。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如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与数量? 确定实验题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2、作出假设 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越是靠近土壤表层,动物的种类就越丰富。土壤动物中有很多小动物,各种类个体数大不相同。 3、实验预期 在土壤中动物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但只有少数种动物的个体数较多,成为优势种群,大部分动物种类的个体数较少。 4、设计实验 (1)确定调查地点,样方的大小和调查对象 (2)分工合作,捕捉土壤动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