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诗经_之_比_兴_与春秋_赋诗_引诗_关系考察

_诗经_之_比_兴_与春秋_赋诗_引诗_关系考察

_诗经_之_比_兴_与春秋_赋诗_引诗_关系考察
_诗经_之_比_兴_与春秋_赋诗_引诗_关系考察

 

收稿日期:2004-08-27 作者简介:安性栽(1973-),男,韩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诗经》之“比、兴”与春秋“赋诗、引诗”关系考察

〔韩〕安性栽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1)

摘 要:作为《诗经》艺术表现手法的“比、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作诗方面的“比、兴”,一是

用诗方面的“比、兴”。该文着重研究的是《诗经》用诗方面的“比、兴”与古代典籍中“赋诗”、“引诗”之间有何逻辑关系。古代的“赋诗”、“引诗”,虽不少是断章取义,但其基本意思不能完全脱离《诗经》本义。这些“赋诗”、“引诗”的传统不但可以证实当时人们多么重视《诗经》,而且从联想想象的立场来看,“赋诗”、“引诗”本身就反映了“比、兴”之特性。由此而论,“赋诗”、“引诗”可以说是先秦对《诗经》之“比、兴”研究的一种引申和发展。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就可以理解春秋时代的人们早已借以“赋诗、引诗”的形式广泛地运用了《诗经》。 关键词:比;兴;赋诗;引诗;联想;想象

中图分类号:I 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 (2004)10-0030-04 《诗经》之“比、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作诗方面的“比、兴”,一是用诗方面的“比、兴”。作诗方面的“比、兴”主要是就作者的联想力而言的,用诗方面的“比、兴”则主要是读者对作品的联想力;就是说,作诗方面的“比、兴”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性观念,用诗方面的“比、兴”则意味着读者通过阅读,用自己的主观性观念将作者的主观性观念再次解释出来,所以也可称之为“第二次联想”。那么“赋诗”、“引诗”与这些用诗之“比、兴”到底有何逻辑关系?为何古人,特别是政治、外交官员们经常用《诗经》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呢?或许上述的两者之间有某种共通特征而将这些部分紧密地联系

着。古代官员在政治、外交场合为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经常使用了“赋诗”、“引诗”的方法。这等于是

将自己的真正意图隐藏在《诗经》句子里,那么这种形式可以说为与“比、兴”形式有着类似,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比、兴”作为《诗经》六义中的表现手法,其特征是非常隐约的、婉转的、甚至可说是模糊的,①

但实际上它所蕴含着的思想却是非常明确的。然而他们为何不采取实话实说的形式,而偏偏借以这种隐约的,婉转的形式来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呢?这恐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古代政治、外交场合当中的发言与当时的一种礼仪是紧密地联系着,而当时的官员们不得不采取这些隐约、婉转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根据上述的假设,我们可以推论一些事实:《诗经》六义中所谓“赋、比、兴”表现手法,特别“比、兴”在它的许多特性中蕴涵着为政治、

外交目的服务的功能。《诗经》之有政治、外交目的服务的功能,孔子也在《论语?子路》中论述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作诗方面的“比、兴”主要是作者根据当时的观

念来解释客观事物的,而用诗方面的“比、兴”又是读者们用他们时代的观念来再一次解释“作品”的。所以这两者虽都可说是“比、兴”,但其含义不可同日而言。作诗方面的“比、兴”和用诗方面的“比、兴”虽然有一定差距,却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联想力”。

“比、兴”是引发情感的,首先是引发作者之情感。读

第3卷第10期

2004年10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 uangzhou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Edition )

V ol.3N o.10Oct.2004

者阅读了“诗”之后,自己有所把握而“赋诗”、“引

诗”,这也可说是引发情感———引发读者之情感。虽有作法和读法的差别,但其本质是一脉相承的。下面将上述的逻辑过程简单地作个图表来说明:

第一阶段(动机) 第二阶段(联想、想象)

第三阶段(结果)1.作者: 接触自然物———引发情感———写作诗篇《诗经》2.读者:

政治、外交 场合上讲道理

———引发情感———赋诗、引诗 “作诗之兴”主要体现在毛公“六义”之兴,而以

“联想、想象”为主的“赋诗、引诗”角度看,孔安国注的《论语》“诗可以兴”之兴和《左传》指的是“用诗之兴”。《论语》孔安国注曰:“兴,引譬连类。”所谓引譬连类,意思是由诗描述的内容引申开来,联想到与此类似的事理,但他所说“引譬连类”指的不是文学上的,而是修身的道理,《论语?八佾》中“绘事后素”、“礼后乎”、“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大概就是“引譬连类”的例子,认为子夏从《硕人》诗句中领悟

到了自身道德修养的道理。②

《左传》襄公十六年说的“歌诗必类”的类,意思是有这一点相类,对方便不会理解错,赋诗言志也好,借诗说理也好,都能通行无阻。所以说,孔子教给弟子的“诗可以兴”之“兴”,就是在所兴的某一点与诗义中的某一点相类的前提下去联想和想象。

古代的“赋诗”、“引诗”,虽不少是断章取义,但其基本意思不能完全脱离《诗经》本义。作品创作时代越早,越靠近那个时代的解释,也就越接近于本义。故清代皮锡瑞在《经学通论》曰:“说经必宗古义。义愈近古,愈可信据。故唐宋以后之说,不如汉人之说。东汉以后之说,又不如汉初人之说。至于说出春秋以前,以经证经。……是三家虽所传近古,而孰为正义,孰为旁义,已莫能定。以为诗人之意如是,亦莫能明。若《左传》、《国语》、《礼记》、《孟子》、《荀子》诸书所引又在汉初以前,更近古而可信据矣。而左氏襄二十八年传,明载卢蒲癸之言曰:赋诗断章,则传载当时君臣之赋诗,皆是断章取义。……是以经证经虽最古,而其孰为作诗之义,孰为引诗之义,已莫能定。以为诗人之意如是,亦莫能明。……

故赋诗断章,无不暗解其意……”

[1](P2~3)

理所当然,文学作品问世之前,它是纯属于作者一人的,对作品的解释也只有一种。但它一问世,就变成大家的共有品,对作品的解释也逐渐多样化。

特别是按照各个读者的社会处境、时代情况等等因素,它都被解释为各种各样的。从诗的某一句或某一个词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其为我所用,这就是先秦人“用诗”的普遍方法。《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云:“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卢蒲癸的话反映出了当时很普遍的一种用诗现象,即赋诗断章。并且也说明这种“断章”的目的是“取所求”,而“取所求”本身蕴含着“联想”、“想象”———即“兴”之义。“赋诗”、“引诗”的传统不但可以证实当时人们多么重视《诗经》,而且从联想、想象的立场来看,“赋诗”、“引诗”本身就反映了“比、兴”之特性。 若“赋诗”、“引诗”都与政治、外交有关,那么古籍中所出现的这些“赋诗”、“引诗”的内容也应当有统一的规格、固定的解释法,才能一律性地运用了。要是对同一诗篇,有个官员就这么解释了,另一个官员却那么解释了,那么这个假设就站不住脚了。《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

齐庆封来聘,其车美。孟孙谓叔孙曰:“庆季之车,不亦美乎?”叔孙曰:“豹闻之:‘服美不称,必以恶终。’美车何为?”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昭公十二年记载:夏,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弗知,又不答赋。昭子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

上述的两个例子,都因为对诗没有正确的理解而被鲁人耻笑。春秋时代,外交往来赋诗言志之风甚盛,《左传》大量记载了这种情况:见于今本《诗经》

的,共53篇,引诗共84篇。[2](P35~44

)从中可见,作为一个外交人员,如果对每一首诗不是都熟悉,都理解,不能发挥“联想、想象”,就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外交人员。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见,当时对《诗经》每一首诗的内容都已有统一的规格、固定的解释法。若对《诗经》每一首诗没有统一的规格、固定的解释法的话,谁都能把自己对诗的体会当成最准确的,其后果就不堪设想。谁都无资格批评别人,那么历史上就根本不会出现了像《左传》一般,对诗没有正确的理解而被鲁人耻笑的情况。

若我们可以澄清“赋诗、引诗”与“比、兴”之间的

某种关系,就能作出一些结论:“比、兴”

(或其结构极其类似的手法)除了《诗经》之外,在儒书、史书等诸

?

13?第10期安性栽:《诗经》之“比、兴”与春秋“赋诗、引诗”关系考察

方面已很普遍地使用了。换言之,当时人们不是无意识地采用了这些“比、兴”手法(或其结构极其类似的手法),而是非常有意识地、广泛地运用了它们。

总之,先秦的这种“赋诗”、“引诗”的方法,我们应该承认它是对《诗经》的另一种应用,它不但扩大了《诗经》的应用范畴,还使得《诗经》占了更高的地位。“赋诗”、“引诗”可以说是先秦对《诗经》研究的一种引申和发展。

为了研究《诗经》的“比、兴”和“赋诗、引诗”之关

系,我们有必要分析《左传》和《国语》中所出现的“赋

诗、引诗”。如上所说,《左传》中为“赋诗”所用的《诗

经》作品个别分布于:见于今本《诗经》的共53篇,

《国风》25、《小雅》26、《大雅》1、《颂》1(逸诗共4次出

现),“引诗”共84篇,《国风》26、《小雅》23、《大雅》18、《颂》17(逸诗共9次出现)。③

根据董治安著的《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统计(44~45页),《国语》中为“赋诗”所用的《诗经》作品个别分布于:见于今本《诗经》的共5篇,《国风》1、《小雅》4(逸诗仅1次出现),“引诗”共22篇,《国风》2、《小雅》3、《大雅》9、《颂》8(逸诗仅1次出现)。若我们分析《左传》和《国语》的“赋诗、引诗”,就不难发现有些共通点:《左传》和《国语》的“赋诗、引诗”无不为政治、外交场合所用。这些为政治、外交所用的《左传》和《国语》中的“赋诗、引诗”,对其所用的性质而言,显然与孔子不同。

《论语》、《孔子家语》里也有不少地方出现了与

《诗经》有关的句子,而这些《诗经》引用句的特性和

上述的《国语》、《左传》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孔子

说《诗》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理解诗的本义,而是如何

从理论道德方面去联想。孔子提倡学以致用,要求

学生从“兴观群怨”四方面去认识《诗经》。由此而

知,孔子教诗并不注重诗的本义的讲解,也没有涉及

到文学性质,而是将《诗经》用为教学如何去“道德修

养”的教科书。

《论语》与上述的《国语》、《左传》不同,没有“赋

诗”的文字,而为“引诗”所用的《诗经》作品个别分布

于:见于今本《诗经》的共5篇,《国风》4、《小雅》1、《大雅》1、《颂》2(逸诗仅1次出现)。

[2](P64~65)

《孔子家语》据说是三国时期的王肃不满于当时的经学大师郑玄对孔子的论述而假托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所传家书而作的。此书过去一直视为伪书,因此研究者一向不大重视。今天看来,此书实际是

一部有关孔子生平事迹的资料汇编。《孔子家语》有六十多处出现了与《诗经》有关的文字记载。据本人的不完全统计,《孔子家语》中为“赋诗、引诗”所用的《诗经》作品个别分布于:见于今本《诗经》的共53篇,《国风》11、《小雅》13、《大雅》12、《颂》3(逸诗共3

次出现)。

孔子学《诗经》时,特别注重“联想能力”。《论语?八佾》中有孔子与子夏的对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起予”实即“兴予”,这正是“兴”所具有的意象思维功能的活生生的例子,也可以说是《诗经》“兴”义的最好注解。《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马上想到了《卫风?淇奥》诗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得到了孔子的称赞,使孔子觉得受到了启发。这都是富于联想的例子。“孔子认为,引诗不管是断章取义也好,真正阐

述诗义也好,只要引了可资劝戒,便都可以从‘思无邪’的角度去理解。所以,‘思无邪’是孔子从用诗的角度概括的,而不是探求诗的本义所下的结

论”[3](P90)

。如《论语?八佾》的“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本于《诗经?周颂?雍》,但孔子用此句来批评孟、叔、季孙氏,而此与其本义毫无关系。“思无邪”三字本是引用《鲁颂? 》的一句诗,一般认为思是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孔子把它解释为“思想”,以此来概括了整个诗篇之内容。虽然这可说是断章取义,孔子却给“思无邪”以新的意义。这可说是孔子对周代以来的“用诗之兴”的继承。⑤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孔子的联想心理活动不是审美感兴,也不是艺术联想,而是一种政治伦理的引申。《论语?子路》中孔子所强调的“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以及《论语?阳货》所记载的《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都明显显示出他对三百篇所持的政治立场。从这一立场出发,他对诗歌提出了“思无邪”的要求。这些政治上的目的与道德修养也有密不可分之关系,如《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句,孔子就从中体会到了道德修养。

?23?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卷

通过上述的研究,就可以理解春秋时代的人们早已借以“赋诗、引诗”的形式来广泛地运用了《诗经》。无论这些“赋诗、引诗”用得恰当或不恰当,我们通过这些事实有必要怀疑一点:古人为何偏偏要“赋诗、引诗”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很可能因为作者光用叙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有点不够情感或某些力量的关系;好象《诗经》作品光用“赋”形式来叙述,就无法使得读者耐人寻味,而多处采用“比、兴”形式一般,作者通过“赋诗、引诗”形式给读者以能“联想、想象”的余地,也增强说服力。

当然《诗经》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反而《左传》、《国语》以及《论语》、

《孔子家语》是叙述性较强的典籍,因而从文学色彩来说,这两部分是不可同日而言。尽管如此,从其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也从“联想、想象”以及“增强文字力量(或说服力)的特点来说,应该可以说《诗经》的“比、兴”和春秋时代典籍中的“赋诗、引诗”有着一定的一脉相承之关系。总之,“赋诗、引诗”在其文章的结构上、文章中的应用以及效果上,可以说是对《诗经》艺术表现手法之“比、兴”的继承、引申和发展。

关于“赋诗、引诗”中“逸诗”的若干问题

古人在政治、外交目的上经常运用《诗经》,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时尚,而且是有其特定的目的才运用《诗经》的。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把原本三千多篇的作品整理为三百篇,但现代学术界基本上都不相信此说。除此之外,还有些学者们主张《诗经》编订出于乐官之手。那么原本《诗经》的具体数据无论是多少篇,都基本上赞同了现在的《诗经》不是原本《诗经》的样子。从中我想突出的思路是古人把原本比现在的三百多篇更多的诗篇编选为300多篇的目的是什么?还有到底用什么标准来编选300多篇呢?

本人当初认为这些《诗经》编选过程和政治、外交场合上经常运用“赋诗、引诗”的风潮也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在分析《国语》、

《左传》等古籍中出现的这些“赋诗、引诗”例子的过程当中,竟然碰到了一个矛盾:若要以古籍中出现的这些“赋诗、引诗”来证实《诗经》编选过程和政治、外交场合上经常运用“赋诗、引诗”的风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无

法解释出这些“赋诗、引诗”中的不少“逸诗”没有被编选的原因了。

虽然这个假设缺乏逻辑而无法继续进行研究,但从这个思维过程中,得到了另一个线索:(一)通过史书、儒书中“赋诗、引诗”的例子分析,我们可以理解《毛诗传》对《诗经》作品之解释的政治化倾向并不是从《毛诗传》开始的。《毛诗传》即是在先秦时代对《诗经》之看法的基础上有系统地整理出当时观点的一部完整的《诗经》理论书。众所周知,《诗经》所收诗作年代之上限,可溯至西周之初,其下限不迟于春秋中叶,而史书、儒书中“赋诗、引诗”的例子,其时代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从中我们能够推论,无论《诗经》作者是谁,或其作品创作之真正意图如何,起码从春秋时代开始已经对《诗经》作品内容进行政治化工程。还有,“赋诗、引诗”的时代背景与《诗经》中其收诗年代最晚的作品之间的时间差距不远,这个事实足以证明当时集大成《诗经》之目的明显有政治意图。(二)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理解春秋时代的《诗经》不是现存“三百零五篇”的样子,这个原因在于“赋诗、引诗”的例子中有些部分是没被编选为《诗经》的“逸诗”的关系。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政治、外交对一国来说是国家之枢纽,而尚未形成现存《诗经》观念的春秋时代早已把《诗经》作品在政治、外交场合上运用了,这恐怕足以证明当时多重视《诗经》了。“赋诗、引诗”之为政治、外交服务,主要是为了将《诗经》句子引进来增强说服力,而为了增强说服力,他们不得不要借用已被当时人们所认证的有力根据。众所周知,《诗经》到了汉代才被称为“经”,但因“经”这个制度上的观念到了汉代才形成,所以春秋时代就没法用“经”字来称呼《诗经》了。⑥若这个逻辑是对的,我们可以推理春秋时代的人们早已将《诗经》推崇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了———等于汉代以来的“经”的地位。

【注释】

① 例如《魏风?硕鼠》的“硕鼠”虽然是“比”,但它指的却是

有着隐约的,婉转的特性。这可以说明“比”和“兴”有着

共通点。

② 因为《硕人》没有“素以为绚兮”一句,或谓子夏所引为逸

诗,或谓即传世《硕人》但尚未删除最后一句。

(下转第55页)

?

3

3

?

第10期安性栽:《诗经》之“比、兴”与春秋“赋诗、引诗”关系考察

斯坦福从他们那里收取的地租。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是闻名世界的“硅谷”诞生的最直接契机。

斯坦福大学的发展不仅符合战略管理中战略形成的基本规律,其实施也遵从战略管理中战略实施的要求。为了发展行为科学,斯特林校长与福特基金会一开始就建立良好的关系。1950年,斯坦福的行为科学并不很强。这年夏天,福特基金会通知斯特林说,该基金会将提供给斯坦福大学十万美元用于行为科学项目,并暗示如果斯坦福向这方面发展会有更多的资助。斯坦福大学立即抽调各院、系人马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其成员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类行为、传播交流及社会、经济现象的定量研究。1952年,又将该委员会中“传播委员会”组建为系。通过这一连串的组织活动,保证了学科调整、经费战略的成功。

三、 启示与借鉴

斯坦福大学在二次大战之后的迅速崛起,说明了战略管理思想和理论对指导大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虽然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来自于商界的实践,但斯坦福大学成功案例说明,符合现代战略管理的基本管理原理在大学管理中也早已有之。

今天,大学战略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大学管理层、高等教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两大主题之一是“大学发展战略规划”,138名中外大学校长齐聚北京畅谈各自的战略规划和治校理念,为我们提供了研讨战略管理与规划的国际视野和国内经验。

这从一个角度说明,大学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在大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同,正如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所言:一个大学最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确定大学的定位和它的发展战略方向,而一个战略方向的确定除了大学本身的比较优势,它自己的纵向和它周围的学科专业相近的大学相比之外,很重要的是明确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显然,大学的战略管理和发展规划正在成为政府协调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成为高等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自觉追求。

大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应该借鉴主要源于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也要从大学本身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其战略管理的模式。回顾和借鉴斯坦福大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战略管理思想,对于开阔我们的战略规划视野、丰富我们的规划理论资源、探讨今天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大学的治理,无疑是一项颇有价值的工作。

[责任编辑 吴震华]

(上接第33页)

③ 董治安《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中关于《左传》的统计数

字有误。《召南?甘棠》,据《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35页,《襄公十有四年》的引诗与《定公九年》一致。反而据本人调查,《襄公十有四年》里引的是“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句。《小雅?正月》,《昭公十年》也有引诗句,而《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36页里有所缺。

《大雅?抑》,《襄公三十有一年》也有引诗句,而《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39页里有所缺。

④ 这个统计数字根据本人调查。

⑤ 这里的“思无邪”不是说孔子从用诗的角度概括的,而是

孔子从“联想、想象”角度出发“赋诗、引诗”的典型例子。

⑥ 虽然《荀子》里已有“经”字出现,但严格地说,我们所说

的“经”概念是到汉代才形成的。

【参考文献】

[1]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二).诗经篇[M].北京:中华

书局,1954.

[2] 董治安.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M].北京:齐鲁书社,1994.

[3] 袁长江.先秦两汉诗经研究论稿[M].北京:学苑出版

社,1999.

[4] 李学勤.毛诗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李学勤.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6] 胡国文.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7] 李学勤.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王德明.孔子家语译注[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8.

[责任编辑 马 丽]

?

5

5

?

第10期杨望成等:大学战略管理初探

?

?

9

3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考试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 考试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名称诗经爱情诗十二讲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6-04-24 23:59 题目数50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总分数100 说明: 评语: 80 第1部分 总题数:50 1 【单选题】(2分)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出自列《诗经》哪一首诗歌() A. 《魏风· 园有桃》 B. 《陈风防有鹊巢》 C. 《郑风丰》

D. 《王风黍离》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2分)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其中的“帨”在下列哪一首诗经诗歌又提及到() A. 《豳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B. 《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C. 《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D. 《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2分) 《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中的“摽”“梅”解释妥当的是()

A. 飘落、梅花 B. 打落梅子 C. 飘落梅子 D. 打落梅花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2分) 下列关于《诗经》爱情婚姻诗篇的描述不妥当的项是() A. 《郑风· 出其东门》最早描写男子汉的贞情 B. 《小雅隰桑》见到丈夫后她特别快活 C. 《郑风绿衣》把爱缝制在丈夫黑衣里 D. 《郑风女曰鸡鸣》鸡鸣时分夫妻叙温馨 正确答案是:C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摘要:《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关键词:诗经国风婚恋爱情纯真痴情恋歌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首先,描写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雎》,是一首杰出的恋歌。全诗共五章,它描绘的是一位在河中采荇菜的美丽善良的姑娘引发了一位小伙子强烈的爱慕之情。她那劳动时的轻盈姿态和娴熟技巧,使小伙子日思夜想,辗转反侧,陷入了绵绵无尽的思恋中。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乃是采取诗意化的情景,作为思想感情的媒介,由此产生联想,与主题合拍,使之典型化。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整首诗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 《召南摽有梅》也是一首杰出的爱情畅想曲。全诗三章,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热烈追求: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六篇 笙诗有目无词,记载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这时已经不是原始社会,而是经过母系社会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女尊时代,由于男性渐渐在社会劳动中显示出优势,社会开始以男子为尊,社会生产较之以前高度发展,人类已经远离“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相对文明的时期。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也渐渐在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婚恋上也是如此,《诗经》中的婚恋诗就体现出一定的礼乐制度的束缚。但是,毕竟是礼乐制度刚刚形成的时期,不像封建社会后期“存天理,灭人欲”那样苛刻,人们对当时青年男女的婚恋的态度还是相当宽容的,所以青年男女才敢大胆追求爱情。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诗经中的婚恋诗。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无论任何题材的作品都穿插有对爱情的描写。而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中国爱情文学的源头。它反映当时的人们对于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周南关雎它以关雎鸟起兴引出伊人的地点,又写出窈窕淑女是君子所要追求的对象。君子日思夜想地想要追求她,求之不得,便辗转难眠,夜不能寐。最后想像若能和她在一起,我将琴瑟有之,钟鼓乐之,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爱慕之情,更有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诗经中还有表现男女幽会的诗歌如《邶风·静女》它描写了男女幽会时的场景,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情人迟迟不来,便独自骚首踟蹰,表现出女子当时的心态和情态。美人赠与我东西,并不是说礼物有多美,而只因为他是美人所赠,因此更格外珍惜。诗经中表达相思之苦的诗歌写的也是如怨如诉哀婉缠绵如郑风子衿。她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咏叹,发挥的淋漓尽致。诗经中还有蒹葭这样把赋比兴艺术手法结合的完美的诗篇.,写道所思之人在水一方,写道与意中人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感伤心情,还有写女子要求 婚姻自主时,她所发出的誓词和爱而不得的痛苦心情。诗经中的女子 对爱情的追求都是大胆而热烈的,他们的爱情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显得真挚纯粹。除了爱情诗以外诗经中还有写夫妻之间家庭和睦幸福的场景,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如小雅女曰鸡鸣,写夫妻之间期许白头偕老的愿望。更有夫妻之间的琴瑟和鸣岁月静好,之前自己看过一个电视,我知道了这首诗的这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之前自己也看过一部古装句,让我知道了一首诗经里的佳句例如国风·邶风·柏舟中的一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表现出对爱情的矢

关于珍惜亲情的诗句

关于珍惜亲情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珍惜亲情的诗句 1、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馀。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3、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5、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6、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

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3、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4、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唏。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1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1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7、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1、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2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2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2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2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27、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诗经中的九大爱情诗

诗经 --九首动人的爱情诗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於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

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诗经里的主要亲情诗集锦

诗经里的主要亲情诗集 锦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亲情诗集锦 一、父母子女 《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母生幼子,幼而育之,其劬劳甚矣;子女不能回报,自责之甚。) 《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父母之恩深似海,自己常年行役在外,未能尽孝,返回家中,父母已逝,家里野草丛生……) 《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儿子因服役不能奉养父母的痛苦。) 《小雅·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在外为官的儿子思念父母而不能相见的苦闷。) 二、夫妇 《王风·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异同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 异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析《诗经》、《楚辞》中爱情诗的异同 《诗经》与《楚辞》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事实上,由于时间关系,我对《诗经》和《楚辞》研读得不是很仔细。近日为了写出这篇文章我又翻阅了一遍,还是粗略的很,姑且就浮浅地分析一下这二者中爱情诗的异同吧。 首先来讲一讲不同之处。我认为,《诗经》、《楚辞》中的爱情诗有三大不同。分析如下: 第一,《诗经》爱情诗的题材比较丰富,而《楚辞》爱情是的题材则比较单一。举例来说吧,《诗经》有描写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如《郑风.出其东门》、《郑风.叔于田》;有描写男女相会的,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有写青年男女之间思念之苦的,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还有描写被礼教束缚的充满痛苦的爱情,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而《楚辞》中的爱情题材大致是两种:除了“河伯”的爱情有过短暂的携手同游外,其它爱情中相恋的人或神总是“爱而不见”——他们总是在思念、在等待,却仿佛永远隔着一湾迷惘的水域。因此,它的主题相对《诗经》来说比较单一。 第二,《诗经》里的爱情表现得比较具体,而《楚辞》里的爱情则表现得比较抽象。这么说吧,《诗经》里的爱情诗都是具体的爱情经历的记录,如《关雎》写的是一个有修养的青年思念他倾慕的美丽而贤淑的女子,《将仲子》写的是一个姑娘婉言劝阻她的心上人逾越她家的墙……它们无一不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再来反观《楚辞》中的爱情诗歌:由于它所描写的地理环境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楚地的瑰丽神奇的山川云岭,因此它的意境显得那么迷离惝恍、摇荡神秘。于是,《楚辞》里的爱情诗让人觉得飘忽,让人觉得惆怅,让人觉得爱得仿佛像梦一样的不真实,但爱情的痛楚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篇一: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中描写爱情的诗句有很多,我最喜欢其中的两句,第一句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句是绸缪束薪(楚),三星在天(户),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见此良人(粲者)何!。 第一句出自《诗经.邶(b i)风.击鼓》,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电视剧中把说通假为悦,显然是错误。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张氏原著,也同电视剧一样,不知是张氏之误,还是盗版之错。是不是张氏根据剧情有意更改?我想不会,正因为说可以通假悦,所以在这儿没有人会冒着被人误解的风险这样改。这一句中,契阔是离合的意思,说在这里的意思是誓约、誓言。全句的翻译应为:人生难免生死离合,我与你共同盟誓: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第二段出自《诗经.唐风.绸缪》,共三层,剧中引用的是第一层和第三层,意思大致相同,这儿只谈第一层。绸缪是缠绕、捆绑的意思,三星指天上的星星,具体哪三星说法不一。剧中对该诗的翻译很到位,应是:把柴禾捆得再紧一些,看那星星高高挂在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让我见到可心的人儿。可心的人呀可心的人,见到可心的人儿我该怎么办! 下面习古堂国学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诗经中其他有关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参差荇(x 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 )寐(m 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 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 )之。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y ),不知其期,曷(h )至哉? 鸡栖于埘(sh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 )?

浅谈《诗经》的婚恋诗

浅谈《诗经》的婚恋诗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与时代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诗中的反映的内容和情调,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论述。 1.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讴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爱情是什么,是永远存活在乌托邦的国度里而又始终受到深陷其中的男女所顶礼膜拜的一种微妙感觉。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无疑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因而也成为了文学中一个永恒不变、青春永驻的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调,但不管是何时,爱情都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冲动。《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1.1 反映爱的热烈与欢乐。古代婚姻存在人们的思想中就是“媒约之言,父母之命”,青年没有恋爱的自由,一切听命于媒约之言或者父母之命。年代越是古老,这种风俗越是浓厚。男女之间只在履行着一种责任,一种风俗。其实不然,在《诗经》中我们看到在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看到了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大胆表露情感的欢乐场面。如《郑风·溱洧》:

《诗经》中“弃妇”形象探究

《诗经》中“弃妇”形象探究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诗经》中的爱情诗数量众多,在《诗经》的爱情诗中,“弃妇诗”最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四种类型的“弃妇”,进一步挖掘古代女子的悲剧人生。 标签:《诗经》弃妇形象 在弃妇诗中,不言而喻的是她们都无法摆脱宗法礼教的束缚,被薄情丈夫休弃的悲惨命运,她们共同演绎着相似的悲剧人生。在这场悲剧的演绎中,弃妇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些各异的形象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有无可奈何哀叹型、爱恨交织矛盾型、哀哀吿泣无能型、坚强自信决绝型。下面我们共同来试分析一下各种类型的弃妇形象。 一、无可奈何哀叹型 这种类型的弃妇主要表现在《诗经》中的《小雅·谷风》、《邶风·谷风》、《小雅·我行其野》、《小雅·白华》等,这类弃妇诗抒发的都是因丈夫或富贵之后或见异思迁将其妻子抛弃而发出的无奈怨叹。 《小雅·谷风》中的女主人公凄凉委婉地叙述曾经自己与丈夫一起饱经风雨,历经磨难的生活。但如今生活的条件好转,过上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丈夫却将其抛弃,于是乎发出:“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而后对其丈夫的薄情发出深深的哀怨:“忘我大德,恩我小怨。” 《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也是踌躇哀怨,她对家庭生活饱含热忱,悉心操持着家事,与邻里和睦相处——“何有何无,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对自己的爱情忠贞不渝,对丈夫更是不离不弃,与丈夫共患难——“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但没想到生活有了好转,丈夫却另觅新欢,对她薄情虐待——“燕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洗有溃,既诒我肄。”终究难以逃脱被抛弃的宿命。这首诗流露出一种恋恋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情基调,不禁使人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 《小雅·我行其野》中的女主人公孤苦伶仃的走在田野中。她的丈夫因见新弃旧将其抛弃——“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然而女主人公只有“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尔不我畜,言归斯复。”这样的无奈感慨,诗中女主人公对自己强自宽解的话语也难掩心中的酸楚。 二、爱恨交织矛盾型 这种类型的弃妇表现在《邶风·日月》、《邶风·终风》等中。这类弃妇主要的特征是怨而不怒,认不清自己的境遇,主要叙述女子明知丈夫的恣意戏谑、薄情无意,但心中还是对丈夫抱有希望,而苦守等待的悲惨结局。

有关亲情友情名言诗句

有关亲情友情名言诗句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情感,爱情,友情,亲情等等。亲情和友情是我们最珍贵的感情。下面给你带来的是有关亲情友情名言诗句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有关亲情友情名言诗句(经典版)1)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赠别》 2)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3)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4)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5)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6)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7)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8)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0)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11)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2)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13)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4)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15)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6)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17)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18)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19)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20)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有关亲情友情名言诗句(最新版)1)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2)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3)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4)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5)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6)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7) 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 8)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完整word版)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目录 提要1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4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5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6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7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8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8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9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9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10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11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13

参考文献14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褪去了脂粉与俗气,有的清纯自然,有的热烈浪漫,偶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它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古代人的爱情故事,也启发了我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爱情不尽的思考。 美好的邂逅。《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最早接触的诗经中的诗句。孔子曾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中叙述的是一个男子在河边邂逅了一位美丽的佳人,一见钟情,而倾慕追求的相思。少女的曼妙姿态、窈窕倩影,都深深地烙在了男子的心上,让他日思夜想、无法忘怀。他为求爱不得而痛苦,也为爱情的憧憬而感到幸福,他希望和她琴瑟和谐,钟鼓相迎。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初见的倾心。《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郁郁苍苍,白露化而为霜,我心中所怀之人,在水的那一方。轻轻快快的读出这句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种对爱的渴望与苦涩。爱而不能得,弥漫在心中的只有惆怅和忧伤。诗人的爱如彼岸之花,有着那样凄迷而朦胧的美,越是无法企及,就越让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 甜蜜的相约。《静女》:“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这是一篇优美的民间情歌。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作者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画人物高超的艺术技巧。写少女用“暗笔”,借男子的内心感受描绘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娴静美丽的姑娘,在城角等待我,她故意躲藏起来,逗我着急。我因没见到她而焦灼不安。”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调皮活泼的女主人公与痴情憨厚的男主人公的形象相映成趣。 寤寐的相思。《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这个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诗歌末章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来回走着,虽然和情人只有是未见一日,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的漫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 命定的钟情。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首诗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仪的那位姑娘。虽然这两样东西的价值是不对等的,但是彼此相通的心意却是无法用实物衡量的。全诗三章,只换了几个字,就像现代歌曲副歌部分一样,反复吟唱,将“我要与你永远相爱”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幸福的婚约。《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充满了对妙龄女郎婚嫁及时的赞美。出嫁时的女子是那样的美丽,就像那盛开的桃花。女子的美丽,不仅来自于容貌的美丽,更来自于内心喜悦的幸福,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使她显得格外动人美丽。她不仅美丽,而且贤惠,她与那男子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论文概括:《诗经》中有四大类婚恋诗:恋爱诗、婚嫁诗、思妇诗、悲叹诗,可以发现《诗经》时代的三大婚恋观:崇尚爱情和婚姻基本一致、歌咏恋爱自由与感情专一、渴望琴瑟友之与白头偕老。 写作材料检索:我共用11种检索手段找到22种结果。 一、在学校图书馆通过图书检索系统找到两本书籍。 (1)《诗经》,分别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社,仔细阅读书中所有与婚恋相关的诗歌,找出《诗经》中所描写的先秦时期的婚恋观,为写作论文打下基础。 (2)《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作者程俊英,通过译注理解《诗经》中有关婚恋诗歌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含义。 二、在中国知网中,以文献为子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作者:鲁洪生 2006年11月第29卷第6期 77~84页。 作用:阅读《从<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我们了解到了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从而正确地解读作品,更好地评价《诗经》中的婚恋诗。在

我们写作论文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交代一下《诗经》婚恋诗的创作背景。 (2)《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作者:周健伟 2013年第12期 32~37页。 作用:阅读《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我们了解到先秦时期女性的爱情观,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通过女性的视角来展现《诗经》中的婚恋观。 三、在中国知网中,以文献为子数据库,以参考文献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从动植物看<诗经>时代婚恋风俗》,作者:张兴莲 2015年8月61~62页。 作用:阅读《从动植物看<诗经>时代婚恋风俗》,我们了解到《诗经》中运用大量动植物意象比兴,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从动植物入手来展现《诗经》中的婚恋观。例如:《关雎》和《蒹葭》。 (2)《<诗经>中保守与开放并存的婚恋观》,作者:刘莎 2011年3月131~148页。 作用:阅读《<诗经>中保守与开放并存的婚恋观》,我们了解到了周代婚姻观有保守观点也有开放观点,在我们写作论文时应对这两

关于描写亲情的诗句

关于描写亲情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5、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6、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7、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公着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9、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0、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2、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 1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1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15、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7、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18、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19、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2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2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李煜 2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2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25、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2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2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诗经》里最动人的十一首爱情诗,令人如痴如醉

一直以来,中国的民歌就很动听,读了《诗经》更能体会民歌的妙趣横生,《诗经》中的爱情更是令人神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於嗟阔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於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采葛

中国古代弃妇诗

弃妇诗 《卫风·氓》 《邶风·谷风》 《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益母草),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别离、相弃),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悼亡诗 ?<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唐·元稹《遣悲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题解】 ?本题共三首,是诗人悼念他的亡妻韦丛的。韦死时年仅二十七岁。爱妻的离去使诗人深感悲哀,以“遣悲怀”为题,正是以此来排遣心中的伤痛。这里选的是第二首,诗中所表现的夫妻间的真情,极为深挚动人。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经》的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赋比兴的运用 ?赋:叙事、写景、状物 ?1,叙事《卫风·氓》 ?2,写景《陈风·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zang,盛貌)。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々(zhe,煌)。 ?3,状物《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run)。尔羊来思,其角濈(ji)々。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4《诗经》善于融合情感写景叙事,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