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原微生物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病原微生物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病原微生物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病原微生物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第 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A.菌血症

B.脓毒血症

C.内毒素血症

D.毒血症

E.败血症

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

A.芽孢

B.荚膜

C.细胞壁

D.中介体

E.核糖体

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

A.核心多糖

B.特异性多糖

C.LPS

D.脂质 A

E.脂蛋白

4.类毒素的特点是:

A.有抗原性,无毒性

B.无抗原性,有毒性

C.无抗原性,无毒性

D.有抗原性,有毒性

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

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以上都不是

6.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

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

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

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

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

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LPS

D.O 抗原

E.荚膜多糖

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

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B. 受体基本相似

C. 抗原性基本相似

D.无抗原性

E.以上都不是

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

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

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

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

D.其受体为 D-甘露糖

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

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

A.破伤风溶血毒素

B.肉毒毒素

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

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

E. 破伤风痉挛毒素

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

A.0.1%~0.2%

B.0.2%~0.3% C .0.3%~0.4% D.0.4%~0.5% E.0.5%~0.6%

12.产生潜伏感染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脑膜炎球菌

C.痢疾杆菌

D.链球菌

E.白喉杆菌

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

A.白假丝酵母菌

B.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肺炎球菌

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

A.痢疾杆菌

B.链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伤寒杆菌

1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

A.脑膜炎球菌

B.淋球菌

C.伤寒杆菌

D.军团菌

E.结核杆菌

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膜磷壁酸

B. 肽聚糖

C. M 蛋白

D.荚膜

E.壁磷壁酸

18. 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志贺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

A.病原菌均属正常菌群

B.常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均为菌群失调症

C.也可发生于使用激素后,即为医院内感染

D.是一种自身感染

E.以上都不是

20.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

A.侵袭性酶

B.菌毛

C.膜磷壁酸

D.荚膜

E.Vi 抗原

21.下列哪组细菌均不产生外毒素?

A. 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

B.霍乱弧菌、结核杆菌

C.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杆菌

D.脆弱类杆菌、肉毒梭菌

E.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22.关于细菌内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其化学成分是 LPS

C.对热不稳定

D.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E.不能制成类毒素

23.无菌毛的革兰阴性菌是:

A.志贺菌

B.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C.伤寒杆菌

D.淋球菌

E.霍乱弧菌

24.胞内菌不包括:

A.结核杆菌

B.李斯特菌

C.军团菌

D.伤寒杆菌

E.痢疾杆菌

25.下列病原体中引起潜伏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

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

E.Kuru病病原

26.关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无病毒特异性B.可使细胞免受损伤C.可激发相应抗体产生

D.由宿主基因编码产生E.各类病毒均可产生

27.下述哪种感染类型是病毒感染特有的?

A.急性感染B.显性感染C.慢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亚临床感染28.可引起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

A.麻疹病毒B.肝炎病毒C.沙眼衣原体D.风疹病毒E.乙脑病毒29.下列哪种病毒被认为与鼻咽癌发生有关?

A.HA V B.EBV C.HBV D.HPV E.CMV

30.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内外毒素作用B.侵袭性酶类C.干扰素的作用D.多聚酶E.以上都不是3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

A、病毒表面的蛋白B.病毒的衣壳C.细胞表面的受体

D.病毒包膜E.病毒表面的血凝素

32.下列哪组病毒一般不引起垂直传播?

A. 风疹病毒,HIV

B.CMV,风疹病毒

C.HSV,HBV

D.HIV,CMV

E.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

33.关于垂直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感染方式是亲代直接传给子代

B.感染途径是产道或胎盘

C.可致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

D.是病毒独特的感染方式

E.以风疹病毒等常见

34.关于病毒的整合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可致细胞转化

B.细胞表面可出现新抗原

C.整合后致癌变

D.逆转录病毒要整合才能复制

E.可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

35.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大多数是:

A.致病性真菌

B.产毒素真菌

C.条件致病性真菌

D.多细胞真菌

E.具有变应原的真菌

36.真菌的致病性不包括:

A.真菌性中毒

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C.真菌超敏反应

D.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

E.

嗜神经性真菌产生神经氨酸酶而致病

37.下列哪种因素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无关?

A.皮脂腺脂肪酸的分泌量

B.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某些激素

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

是否接种真菌疫苗 E.患糖尿病、肿瘤、白血病等疾病

38.关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主要是内源性感染

B.是肿瘤、糖尿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治疗中的疑难问题

C.致病性强,常造成肿瘤等病人的致死性感染

D.目前无特异预防措施

E.临床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X 型题】

1.下列哪些细菌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

A.细菌素

B.膜磷壁酸

C.扩散因子

D.溶血毒素

E.血浆凝固酶

2.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

A.耐热且抗原性强

B.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胞外

C.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

D.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

E.引起 DIC

3.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

A.黏附因子或黏附素

B.菌毛和膜磷壁酸

C.细菌的内、外毒素

D.细菌的侵袭性酶

E.细菌的表面结构

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发热反应

B.神经毒作用

C.Shwartzman现象

D.食物中毒

E.细胞毒作用

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

D.毒素

E.分解代谢产物

6.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有:

A.荚膜

B.芽孢

C.鞭毛

D.菌毛

E.包膜

7.能使细菌吸附到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结构是:

A.荚膜

B.芽孢

C.菌毛

D.R 因子

E.膜磷壁酸

8.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均由活菌分泌释放

B.性质稳定,但可被甲醛灭活

C.毒性强且组织特异性高

D.抗原性强,可被抗毒素中和

E.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9.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感染源来自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

B.感染源来自体内的称内源性感染

C.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

D.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外源性感染

E.感染源来自医院的称医源性感染

10.下列哪些物质可构成病原菌的侵袭力?

A.荚膜

B.芽孢

C.性菌毛

D.壁磷壁酸

E.膜磷壁酸

11.关于外毒素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其毒素作用大致相同

C.多数外毒素有 A、B 两个亚单位

D.均经 60℃30 分钟灭活

E.可制成类毒素

12.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

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B.补体的调理作用

C.IgG 介导的 ADCC

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

E.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

13.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感染源系指患者、病畜和带菌物品

B.内源性感染菌多属体内正常菌群

C.隐性感染者无临床表现,亦无传染性

D.感染源来自体内和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

E.只要细菌有侵袭力即可引起机体感染

14.关于毒素,下列哪些正确?

A.只有革兰阴性菌产生内毒素

B.多数外毒素均拥有毒性亚单位和亲嗜性亚单位

C.内毒素对热稳定,但用甲醛处理可脱毒

D.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E.外毒素一般可分为 A、B 两个亚单位

15.内毒素可引起:

A.发热反应

B.多克隆B细胞激活

C.细胞毒作用

D.食物中毒

E.促进T细胞成熟

16.隐性感染的特点为:

A.无明显临床症状

B.无传染性

C.产生亚临床感染

D.无特异免疫力产生

E.感染率降低

17.细菌致病性的含义:

A. 细菌致病性质

B.细菌致病的对象(宿主)

C.细菌致病的能力

D.细菌致病的部位

E.细菌致病的途径

18.反映细菌毒力强弱的指标是:

A.LD50

B.ID50

C.TCID50

D.CPE

E.PFU

19.细菌的毒力包括:

A侵袭力 B.内毒素 C.毒素 D.外毒素 E.黏附素

20.全身性感染包括:

A.毒血症

B.败血症

C.脓毒血症 D 菌血症 E.内毒素血症

21.根据病原体与机体两者力量对比,将感染的类型分为:

A.亚临床感染

B.显性感染

C.潜伏感染

D.垂直感染

E.带菌者

22.细菌毒素包括:

A.TSST-1

B.霍乱外毒素

C.链球菌致热毒素

D.葡萄球菌溶素

E.杀白细胞素

23.内毒素血症可引起:

A.小血管功能紊乱

B.凝溶血功能紊乱

C.I型超敏反应性休克

D.酸中毒

E.组织缺氧

24.内毒素引起的白细胞反应表现在:

A.白细胞减少

B.白细胞增多

C.白细胞左移

D.白细胞右移

E.白细胞变形

25.能释放具有内毒素活性 LPS 的微生物有:

A.钩端螺旋体

B.痢疾杆菌

C.肺炎支原体

D.恙虫病立克次体

E.沙眼衣原体

26.能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有:

A.鼠疫杆菌

B.绿脓杆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痢疾志贺菌

E.霍乱弧菌

27.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是:

A.病毒毒力较低

B.宿主抵抗力强

C.病毒不能到达靶器官

D.病毒不入血

E.病毒抗原性稳定

28.隐性感染的特点是:

A. 不产生临床症状

B.不排出病原体

C.不产生免疫应答

D.可作为传染源

E.可产生 Tm、Bm细胞

29.关于潜伏性病毒感染的发病间歇期,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不能分离病毒

B.不能测出抗体

C.无临床症状

D.可测出病毒核酸

E.可测出 IgM 型抗体

30.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杀死细胞

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

C.形成包涵体

D.细胞转化

E.细胞增殖

31.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

A.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

B.病毒引起宿主细胞转

C.病毒致宿主细胞融合

D.包膜病毒释放 LPS 致病

E.免疫病理损伤

32.能引起机体持续感染的病毒有:

A.麻疹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EB 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3.病毒的持续感染包括:

A.慢性感染

B.潜伏感染

C.隐性感染

D.慢发病毒感染

E.水平感染

34.常致垂直传播的病毒包括:

A.乙型肝炎病毒

B.风疹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腮腺炎病毒

35.包涵体的组成包括:

A.病毒抗原

B.病毒颗粒

C.病毒生物合成的产物

D.宿主细胞器

E.宿主核酸

36.病毒在体内扩散方式包括:

A.细胞融合

B.神经周树轴索扩散

C.血流播散

D.淋巴播散

E.整合后传代

37.病毒感染细胞可使细胞发生:

A.裂解

B.融合

C.转化

D.抗原性转变

E.整合

38.真菌的感染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生理年龄

B.性别

C.局部组织结构

D.机体非特异免疫力

E.机体细胞免疫

39.目前认为能诱发肝肿瘤的真菌代谢产物有:

A.T-2毒素

B.灰黄霉素

C.展青霉素

D.黄褐毒素

E.黄曲霉毒素

40.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的真菌有:

A.假丝酵母菌

B.曲霉菌

C.皮肤癣菌

D.毛霉菌

E.组织胞浆菌

41.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

A.荨麻疹

B.接触性皮炎

C.哮喘

D.变应性鼻炎

E.肾小球肾炎

42.真菌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是:

A.真菌引起超敏反应

B.真菌毒素作用

C.真菌直接毒性作用

D.真菌引起细胞恶变

E.真菌降低机体免疫力

二、填空题

1.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称,其强弱程度称,常用和作为衡量指标。

2.感染的后果与病原菌本身的侵入的和密切相关。

3.细菌的毒力由和构成。

4.内毒素主要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其他微生物如、和中亦存在类似物质。

5.内毒素引起发热的机制是作用于机体的细胞,使之产生具有的细胞因子。

6.因为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所以可用处理制备成用于预防疾病。

7.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细胞壁中的部分,而菌体抗原则是部分。

8.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和三类。

9.多数外毒素的分子结构由和亚单位组成,其功能前者是,后者是,二者缺一既无致病作用。

10.导致内源性感染的细菌,多数属,少数是菌。

11.接触感染是指人与或人与密切接触所致的感染。

12.整体水平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包括和。

13.病毒水平传播常见的途径有、及__等。

14.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可分为、及感染等三种类型。

15.SSPE 的病原体是。

16.一般情况下,和的病毒造成的感染会产生全面而持久的免疫力。

17.在细胞水平上,裸露病毒常引起感染,有包膜病毒常引起感染。

18.真菌的致病形式有多种,其中深部感染主要是致病性真菌感染。常见的有

和等。

三、名词解释

1.感染

2.侵袭力

3.内源性感染

4.隐性感染

5.带菌者

6.毒血症

7.败血症

8.脓毒血症

9.慢发病毒感染

10.潜伏感染

11.垂直传播

12.水平传播

13.真菌中毒症

四、问答题

1.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2.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细菌性感染的类型有哪些?

4.简述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发生的变化。

5.真菌的致病形式有哪些?其中几种主要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B 3D 4A 5B 6E 7C 8A 9E 10B 11C 12A 13C 14D 15B 16E 17A 18C 19D 20A 21A 22C 23C 24E 25C 26C 27D 28A 29B 30E 31C 327E 33D 34C 35.C 36.E 37.D 38.C

【X 型题】

1、CDE

2、CD

3、ABDE

4、ACE

5、CD

6、ACD

7、CE

8、CD

9、ABC

10、AE 11、CE 12、ABCE 13、BD 14、BE 15、ABCE 16、AC 17、ABCDE

18、AB 19、ABDE 20、ABCDE 21ABC 22、ACDE 23、ABDE 24、ABC 25、ABCDE 26 、 ABD 27.ABC 28.ADE 29.ACD 30.ABCDE 31.ABCE 32.ABCDE 33.ABD

34.ABCD 35.ABC 36.ABCDE 37.ABCDE 38.ACDE 39.BDE 40.BCDE 41.ABCD 42. BC

二、填空题

1.致病性毒力ID50 LD50

2.毒力数目侵入部位

3.侵袭力毒素

4.革兰阴性脂多糖(LPS)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5.巨噬内源性致热原

6.蛋白质甲醛类毒素

7.革兰阴性菌脂多糖脂质 A 特异多糖

8. 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9. A B 毒素活性部分(决定毒性效应)与特殊受体结合(介导毒素进人靶细胞)

10.正常菌群隐伏的致病

11.人动物

12.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13.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皮肤

14.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15.麻疹病毒

16.全身感染抗原性单一

17.杀细胞性稳定状态

18.条件假丝酵母菌曲霉(毛霉或新生隐球菌等)

三、名词解释

1.感染:细菌侵人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2.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的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人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之。

3.内源性感染是指来自自身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亦称自身感染。其病原菌一般为体再的正常菌群,少数是体内隐伏的病原菌

4.隐性感染:病原体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并且,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即隐性感染。

5.带菌者:若病原菌在显性感染或坠毁性感染后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

免疫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即为带菌状态,该宿主即称带菌者。

6.毒血症:致病菌侵人宿主后,仅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并不进人血流,但其产生外毒素经血流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此即毒血症

7.败血症:致病菌侵人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8.脓毒血症:化脓性病原菌侵人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经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和器管,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即为脓毒血症。

9.慢发病毒感染:有些病毒感染后其潜伏期很长,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在这期间,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无临床症状。但只要出现症状,即呈现亚急性进行性病变,最终导致被感染者死亡,这种类型的感染即为慢发病毒感染,如的感染。

10.潜伏感染:某些病毒经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基因长期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并不

产生有感染的病毒体。但当感染发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如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初级感染后,病毒可潜伏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感觉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反复发作。

11.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其主要见于引起病毒血症或血细胞紧密结合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均可发生垂直传播。

12.水平传播:病毒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黏膜在人群中的传播,或病毒通过输血等途径进入血循环而感染机体的传播方式。

13.真菌中毒症:由于摄入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急、慢性中毒称之

四、问答题

1.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

(1)荚膜:具有抗吞噬和抑制杀菌物质的作用,使致病菌能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而致病。

(2)黏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为菌毛粘附素和非菌毛黏附素两类。黏附素只与其相应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这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能使细菌翁附在宿主的呼吸道、消

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以免被呼吸道的纤毛运动、肠蠕动、黏液分泌、尿液冲

洗等活动所清除。利于细菌在局部定植和繁殖。

(3)侵袭性物质:有些细菌能产生侵袭素或侵袭性酶,这些物质一般不具有毒性,但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可协助致病菌抗吞噬或向四周扩散。

2.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

来源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分革兰阴性菌

少数由菌裂解释放细胞壁内

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

热稳定性不稳定(60~80 O C30 分被破坏)稳定(160 O C2~4 小时被破坏)

毒性作用强,有组织选择性,产生特殊临床表现弱,无组织选择性,各菌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抗原性强,其抗体中和作用强其抗体中和作用弱

可以制成类毒素不能制成类毒素

3、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①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其中显性感染又可根据病情缓急分急性感染、慢

性感染;

②根据感染部位分: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其中全身感染又可分为毒血症、内浦素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决定因素是:

4、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发生的变化如下。

病毒感染人体入易感细胞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损伤或产生其他变化。病毒感染细胞后,可使细胞发生下列变化。

(1)细胞裂解死亡:无包膜裸露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的感染常发生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

形成稳定状态的感染:有包膜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常常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体,故对宿主

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细胞在短期内并不死亡,但细胞膜上常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出现病毒基因编

码的蛋白成分,或细胞出现膜融合而出现多核巨细胞。

(2)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

(3)细胞内形成包涵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在胞浆和/或胞核内形成团块。

(4)细胞淍亡:细胞淍亡使细胞的主动死亡过程。有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能由于病毒本身,

或由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间接地作为诱导因子,而激活细胞的死亡基因,导致细胞发生淍亡。

如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均可导致宿主细胞的淍亡。

(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其基因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如 SV40

病毒即可整合入细胞中。病毒基因整合后,往往可导致细胞发生与肿瘤相关的一些变化。

5、目前认为真菌的致病形式及其特点:

(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一些外源菌,常见的如皮肤癣菌有嗜角质性,主要感染机体浅部。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包括内源真菌和外源性真菌。前者常见的是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

后者有曲霉和毛霉等。其致病性不强,仅发生于机体免疫力降低或长期使广谱抗生素时。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由于敏感机体吸入或食入某些真菌的孢子或菌丝而引起。

(4)真菌性中毒病:为小分子化学中毒,发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无传染性和免疫性。

(5)真菌毒素与肿瘤:二者密切相关。黄曲霉毒素毒性强,可诱发动物原发性肝癌。

(完整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免疫的概念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抗原的概念 5.抗原的两个重要特性 6.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7.抗原特异性:概念、结构基础、抗原表位的概念、类型 8.影响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 9.抗原的分类 10.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1.抗体与Ig的概念 12.Ig的基本结构 13.Ig的水解片段 14.Ig的血清型 15.Ig的生物学功能 16.人工制备的抗体的特点 17.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1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19.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0.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21.C3的生物学功能 22.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 2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24.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25.MHC、HLA复合体与HLA分子以及MHC限制性的概念 26.HLA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的产物 27.HLA-I﹑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 28.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的概念、分类、功能

29.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角色 30.BCR的胚系基因以基因片段形式存在,如何经基因重排才能编码表达功能性BCR 31.BCR多样性的机制:B细胞的发育阶段,期间的主要事件 32.B细胞表面的主要标志有 33.B细胞的分类 34.B细胞的功能有 35.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及种类 36.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生物学功能 37.以郎格汉斯细胞为例说明APC在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38.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的抗原提呈过程 39.T细胞识别抗原的方式和活化 40.CD4+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 41.CD8+CTL细胞杀死靶细胞机制 42.抗体应答的概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递呈B细胞的激活机制;免疫应答的规 律;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43.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黏附分子的作用;免疫力维持的机制 44.BC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45.TD-Ag 和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 46.B细胞的记忆的产生和维持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47.免疫应答 48.免疫耐受 49.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50.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51.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52.免疫调节包括那几个方面 53.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54.Ⅰ﹑Ⅱ﹑Ⅲ、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55.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定义及其基本类型 56.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的双抗夹心法及间接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57.检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常用试验方法

微生物与免疫学练习题(题库)

医学微生物概述 一、填空题 l、根据分化程度微生物分、、三大类。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内才能增殖,为型微生物。 二、最佳选择题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A.噬菌体B.细菌C.支原体D.真菌E.放线菌 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 4.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 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5.细胞质含有、和等有形成分。 6.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 7.荚膜是构成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器官。 8.菌毛有和两种,与致病有关的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 9.临床上常以杀灭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10.G+菌肽聚糖的结构由、和组成三维网状结构。 11.革兰染色的步骤分、、、四步。 12.革兰染色阳性菌呈色,阴性菌呈色。 二、最佳选择题 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 ) A.μm B.nm C.Cm D.pm E.mm 2.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芽胞E.核质 3.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蛋白D.外膜E.脂多糖 4.维持细菌故有外形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浆D.核质E.芽胞 5.溶菌酶的杀菌机制是( ) A.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B.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C.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E.破坏细胞膜 6.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 资料-超全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 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微生物学传染与免疫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一.名词解释 免疫: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 病原微生物: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疾病(disease):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体内或体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复杂且有特征性的病理状态。 传染(infection):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外毒素: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LPS),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 类毒素: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 抗毒素: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 非特异免疫: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又称天然免疫(innateimmunity);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 刺激或诱导。主要包括生理屏障、细胞因素和体液因素。 特异性免疫: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如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又称获得性免疫。 炎症: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 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 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免疫原性:抗原在体内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和特异效应细胞的特性。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讲课教案

【A型题】 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噬菌体 D.支原体 E.放线菌 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非细胞内寄生 C.有核仁、核膜 D.无完整的细胞器 E.对抗生素敏感 3.细菌染色法和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是: A.Antony Van Leeu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Dmitrii Ivanowski E.Edward Jenner 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是:A.Louis Pasteur B.Robert Koch C.Paul Ehrich D.Kitosato Shibasaburo E.Joseph Lister 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是: A.Louis Pasteur B.Edward Jenner C.Robert Koch D.Antony Van Leeuwenhoek E.Alexander Fleming 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 一、选择题 【A型题】 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 A.脂多糖 B.磷壁酸 C.肽聚糖

E.外膜 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 A.核质 B.质粒 C.细胞膜 D.中介体 E.细胞质 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A.1~4h B.4~8h C.8~18h D.18~24h E.24~36h 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核质 C.细胞质 D.细胞膜 E.质粒 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与细菌运动有关 B.比鞭毛短 C.与致病性有关 D.与基因转移有关 E.具抗原性 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 B.LPS C.外膜 D.肽聚糖 E.脂蛋白 7.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 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细胞壁 E.对抗生素敏感 8.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 A.切断β-1,4-糖苷键 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 C.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害细胞膜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A.特异性 B.交叉反应性 C.分子量大 D.异种性 E.化学结构复杂 9.HLA是人类的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自身抗原 D.肿瘤抗原 E.佐剂 10.有关半抗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是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 B.本身没有免疫原性 C.只能诱导体液免疫 D.与载体结合后才能与抗体结合 E.具有多个表位 11.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分子的 A.物理性状 B.分子量大小 C.异物性 D.结构的复杂性 E.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12.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第3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3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学习要点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1.正常菌群 定义---人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2.机会致病菌 定义---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致病的这类细菌,也可称为条件致病菌。 机会致病的原因---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导致机体产生的疾病。多见于使用抗生素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其毒力强弱,侵入数量及侵入部位有密切关系。 1.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即按一定注入途径,在规定时间内,使一定体重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半数发生感染所需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的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人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它主要包括: (1)抗吞噬结构:荚膜、微荚膜等。 (2)粘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介导细菌粘附宿主靶细胞。 ①分类:可分为菌毛粘附素和非菌毛粘附素。 ②微生物感染与细胞调亡: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能够诱导一种细胞主动死亡的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机体控制组织细胞数目,清除无用的、有害的以及异常的细胞,以维持机体自身的稳定,其特征为细胞皱缩,细胞质和核固缩,并可出现含有细胞碎片的凋亡小体。 (3)侵袭性物质:致病菌产生的,一般对机体无毒性,但可协助细菌定植、繁殖和扩散的一类物质。 细菌Ⅲ型分泌系统:是接触依赖性分泌,需较多的蛋白质参与,所分泌的效应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超全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7、MHC 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 8、简述HLA复合体的结构和产物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七单元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A1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 D.细菌E.衣原体 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支原体C.真菌 D.细菌E.衣原体 3.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真菌C.支原体 D.衣原体E.细菌 4.只能在细胞内繁殖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真菌C.支原体 D.立克次氏体E.细菌 5.度量细菌的单位是 A.毫米B.厘米C.纳米 D.微米E.米 6.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 D.细胞壁E.核体 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B.维持细胞外形C.产生抗生素

D.呼吸作用E.产生能量 8.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蛋白质D.脂多糖E.磷脂 9.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蛋白质D.脂多糖E.磷脂 10.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鞭毛B.菌毛C.芽孢 D.荚膜E.质粒 11.芽孢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E.产生抗生素12.荚膜的主要功能是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E.产生抗生素13.与细菌黏附于黏膜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A.菌毛B.核体C.中介体 D.芽孢E.质粒 14.细菌的“核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A.芽孢B.核蛋白体C.质粒 D.异染颗粒E.中介体

1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E.可以作为基因载体 1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蛋白质C.核酸 D.脂多糖E.磷脂 17.外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蛋白质C.核酸 D.脂多糖质E.磷脂 18.下列哪种染色方法能够将细菌区别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A.革兰氏染色法B.瑞氏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 D.姬姆萨染色法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 19.观察组织病料中细菌常用下列哪种染色法染色 A.革兰氏染色法B.瑞氏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 D.硝酸银染色法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 20.培养病原细菌的常用温度是 A.37~C B.40~CC.20℃ D.10~C E.50℃ 21.培养基常用的pH是 A.7.2~7.6 B.3.2~3.6 C.5.2~5.6 D.8.2~8.6 E.8.6~9.6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一、填空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功能、——功能和——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 二、名词解释 1.免疫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过强,免疫监视 3.自己,非己 4.免疫自稳功能,自身免疫病 5.微生物学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 1.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的功能及效应: (1)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 害,即抗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 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保护。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一章免疫器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3.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4.骨髓是——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分化成熟场所。 5.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是——、——和——。 6.淋巴结中的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区,而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的——。 二、A型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脾 E.淋巴结 3.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A型选择题库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真菌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病毒 4、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真菌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病毒 1、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外膜 2、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脂蛋白 C. 外膜 D. 脂多糖 E. 以上均不是 3、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 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 为双股DNA C. 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D. 无核膜 E. 无核仁 4、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 细胞壁 B. 荚膜 C. 芽胞 D. 核质 E. 细胞膜 5、作为细菌运动器官的特殊结构是() A. 荚膜 B. 鞭毛 C. 菌毛 D. 芽胞 E. 以上均是 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 鞭毛 D. 核酸 E. 脂多糖 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 多糖 B. 肽聚糖 C. 脂蛋白 D. 脂类 E. 脂多糖 8、细菌经革兰染色后,如果为阴性,其着色应是() A. 红色 B. 蓝色 C. 深紫色 D. 蓝紫色 E. 绿色 、对外界环境有很强抵抗力的是()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质粒 10、对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很强粘附力,与致病性有关的是()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质粒 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包括() A. 营养物质 B. 气体 C. 温度 D. 光线 E. 酸碱度 2、卡介苗是根据下述哪项变异原理制备的() A. 形态变异 B. 毒力变异 C. 耐药性变异 D. 菌落变异 E. 以上均不是 3、属于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是() A. 热原质 B. 硫化氢 C. 外毒素 D. 维生素 E. 抗生素 4、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 A. 专性厌氧菌 B. 专性需氧菌 C. 微需氧菌 D. 兼性厌氧菌 E. 以上均不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习题范文

一、名词解释 1.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抗体按其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IgG、IgM、IgA、IgD和IgE。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指能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3.抗原决定基: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人工被动免疫:指直接给机体注射抗体类物质(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或其他免疫效应分子使机体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5.毒血症:细菌在入侵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流播散,到达特定靶器官或靶细胞引起损害。可产生毒血症的细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 6.败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可引起败血症的常见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绿脓杆菌等。 7.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 8.核衣壳:由核酸构成的病毒核心和包在核心外面的蛋白质衣壳构成。 9.侵袭性酶: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或数种可帮助细菌在体内扩散或抵抗吞噬作用的酶。 10.侵袭力: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11.超敏反应:指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特征的免疫应答。 12.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13.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他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14.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具有多种形态、可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人类非典型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和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解脲脲原体。 15.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可用于细菌鉴别。 微生物:免疫:超抗原:芽孢: 二、问答题 1.什么是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4.补体系统的组成? 5.比较HL AⅠ和HL AⅡ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6.T、B淋巴细胞表面有哪些重要分子?其功能是什么? 7.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8、超敏反应的基本类型并列出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名。 9.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特点? 10.革兰染色的原理及其实际意义?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题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题 一、多选题 1.中枢免疫器官有ABD A 胸腺 B 腔上囊 C 脾脏 D 骨髓 2.中枢免疫器官的特点有ACD A 胚胎早期出现 B 胚胎晚期出现 C 控制机体免疫反应 D 能诱导淋巴细胞分化 3.抗原具有BD A 特异性 B 免疫原性 C 专一性 D 反应原性 4.抗原按性质分为AC A 完全抗原 B 自身抗原 C 不完全抗原 D 异嗜抗原 5. 全菌抗原或整个病毒粒子抗原所制备的血清为C A 多联血清 B 单价血清C多价血清D --- 6.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ABCD A IgG B IgM C IgA D IgE 7.单克隆抗体的特点ABCD A纯度高B专一性强C 重复性好D能在动物体内外持续产生同质性抗体 8.抗体具有亲细胞性质,能与下列细胞结合ABC A 肥大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神经细胞 9. 血清学反应的类型有ABCD A 凝集反应 B 沉淀反应 C 中和反应 D 补体结合反应 10.沉淀反应的类型有ABC A 电泳 B 琼脂扩散试验 C 环状沉淀试验 D ELISA 11.试管凝集的特点有ACD A 方法简单 B 特异性不强 C 可定性 D 可定量 12.常用于检测炭疽病的实验方法是B A 琼脂扩散试验 B 环状沉淀反应 C 对流免疫电泳 D 血凝试验 13.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有AD A 乳胶凝集 B 试管凝集 C 平板凝集 D 间接血凝 14.补体结合实验中,如果最终出现溶血现象,其结果应为C A 阳性 B 不确定 C 阴性 D A或B 15.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AC A 特异性强 B 特异性不强 C 抗原间血缘越近交叉程度越高 D 不会出现带现象 16.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17.下列有关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说法正确的有AC A 先天的,遗传的 B 作用慢,范围窄 C 为第一线防御作用 D 有再次反应的能力,有记忆 18.干扰素的特性有AC A 可溶性蛋白 B 对热不稳定 C 对酶敏感 D 对病毒种类有特异性 19.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屏障有BD A 血脑屏障 B 皮肤 C 胎盘屏障 D 黏膜 20.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ABCD A 遗传 B 年龄 C 环境(温度、湿度) D 动物种类 二、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抗体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B ,抗原) 2.(重链,轻链,二硫键,四肽链) 3.(可变区,超变区,恒定区) 4.(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 5.(IgM,IgE ) 6.(V L,C L ) 7.(二聚体,五聚体)8.(IgG,SIgA,IgM) 三.名词解释题。 1.抗体: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3.单克隆抗体(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效应: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抗体与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通过Ig Fc 段与NK细胞和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破坏作用,简称ADCC效应。 5.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通过Ig 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的IgGFc 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四.判断改错题。 1.(×)既有益也有害 2.(√) 3. (×)两个Fab片段和一个Fc片段 五.简答题。 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答: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呈“Y”字形)。在重链近N端的1/4或1/5区域、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称为V区,其余部分称为C区(其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 2.简述IgG分子的结构域组成及各结构域分别有何功能。 答:IgG分子的H链的结构域有VH、CH1、CH2、CH3,L链的结构域有VL、CL。各结构域的功能为:VH和VL是IgG与抗原结合的部位;CH和CL是Ig的遗传标志所在;IgG的CH2是与补体结合的部位;IgG的CH3可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 六.问答题。 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对抗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 对抗体有力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 内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表位,它 的种类,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4.异嗜性抗原:是指在无种属关系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5.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 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6.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7.单克隆抗体:是指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值的子代细胞集团,即单一 纯系细胞合成的抗体。 8.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 所组成的酶反应系统,它包括多种因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3171820.html,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NK细胞或部分Tc在体外培养时,在高剂量IL2 诱导下,成为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细胞,称LAK细胞。 10.免疫细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 11.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 小分子多肽。 12.APC:即抗原提呈细胞,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复合物的所有细 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13.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 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14.免疫耐受:是机体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5.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 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16.传染性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在遭受胞内寄生菌或病毒以及某些真菌感染过程中发生的T 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 17.类风湿因子(RF):自身变性的IgG分子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自身变性IgG的 自身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这类自身抗体以IgM为主。 18.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于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抗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 应答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19.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 20.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21.热原质:由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产生,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 热反应,故名热原质。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除去热原质的方法用特殊石棉过滤,最好办法是蒸馏。 22.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可抑制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生长,故 名细菌素。其抗菌谱较窄,其产生受质粒控制,临床上主要用于细菌的鉴定。 23.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的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培养基本身必须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9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免疫 2.病原微生物 3.疾病(disease) 4.传染(infection) 5.侵袭力 6.外毒素 7.内毒素 8.类毒素 9.抗毒素 10.非特异免疫 11.特异性免疫 12.炎症 13.抗原 14.抗体 15.免疫原性 16.免疫反应性 17.完全抗原 18.不完全抗原 二、填空题 1.病原体一般感染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病原菌或病原体的侵袭力由_ __、_____和___三方面组成。 3.病原菌主要通过____、____、____等的作用在宿主内繁殖与扩散。 4.病毒感染的特点为____和____,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后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5.真菌的致病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6.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生理屏障有____、_____和_______。

7.生理上的屏障结构有____和______。 8.正常休液和组织中抵抗病原体的成份有___、____和_____等。 9.补体存在于正常的_____和____中,其化学成份为____,它被_____激活后具补充抗体的作用,其生物学功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 10.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阶段。 11.干扰素都有____、、、和等功能。 12.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3.特异性免疫具有的特点为______、_____和______。 14.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 15.免疫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它们均来自骨髓多功能造血的__ _。 16.体液免疫分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而______和_____分别是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的主要体液成份。 17.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18.在补体结合试验中,无溶血现象出现称补体结合试验______,说明样品中____抗原存在。 19.抗体是由___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三、问答题 1.简述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及侵入人体后寄生造成的病变方式。 2.病原菌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主要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3.试比较隐性传染、带菌状态和显性传染的异同。 4.简述炎症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防御病原体的积极方式。 5.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6. 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2. 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G-菌细胞壁组成中不包括( B )。 A、外膜 B、磷壁酸 C、脂多糖 D、肽聚糖 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 A )。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3.普通菌毛是细菌的一种( C )。 A、细长波状的丝状物 B、运动器官 C、黏附结构 D、可传递遗传物质的器官4.具有的细菌抵抗力强。( D ) A、外膜 B、菌毛 C、鞭毛 D、芽胞5.“核质以外遗传物质”是指细菌的( C )。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6.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 )。 A、菌毛 B、荚膜 C、芽胞 D、中介体7.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D )。 A、质粒 B、异染颗粒 C、芽胞 D、荚膜8.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是( B )。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C、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D、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9.细菌鞭毛的主要作用与有关。(A ) A、运动 B、致病力 C、抵抗力 D、接合10.下列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D )。 A、荚膜 B、菌毛 C、黏附素 D、芽胞11.革兰阴性细菌的性菌毛( C )。 A、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B、化学成分为多糖 C、参与两个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D、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 12.革兰阴性菌化学组成中不包含( B )。 A、核蛋白体 B、磷壁酸 C、胞质颗粒 D、肽聚糖13.关于革兰阳性细菌,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 A、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肽聚糖层外有脂蛋白,外膜及脂多糖 C、对青霉素敏感 D、有些革兰阳性细菌能产生外毒素 14.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B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肽聚糖层15.关于芽胞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C ) A、芽胞形态、大小、位置有助于细菌的鉴 B、一般在机体外才能形成芽胞 C、芽胞是所有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生命形式 D、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16.关于菌毛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 ) A、多见于革兰阴性细菌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7.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列(C )。 A、稀释复红→碘液→95%酒精→结晶紫 B、结晶紫→95%酒精→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95%酒精→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95%酒精→结晶紫→碘液 18.细菌的芽胞是( D )。 A、细菌的一种繁殖体 B、细菌的一种基本结构 C、细菌储存能源的一种形式 D、细菌处于休眠的一种结构 19.细菌细胞能承受高渗透压的主要原因是( B )。 A、外层荚膜的保护作用 B、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C、细胞内有耐高渗透压的酶类 D、细胞膜的通透作用 20.细菌脂多糖的毒性作用( A )。 A、与类脂A有关 B、与核心多糖有关 C、与外膜成分有关 D、与脂蛋白有关21.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D ) A、中介体与细菌DNA的复制及细胞分裂有关 B、细菌的核质为一条高度折叠盘绕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C、细菌在其质粒丢失后仍可正常生长繁殖 D、细菌的核糖体由30S和60S两个亚基组成22.关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 A、肽聚糖含量较少 B、缺乏甘氨酸五肽桥 C、致病性与所含的脂多糖有关 D、对溶菌酶较敏感23.细菌鞭毛的主要作用是( C )。.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doc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