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人力资源132项工具

专业人力资源132项工具

专业人力资源132项工具
专业人力资源132项工具

专业人力资源132项工具

掌握以下企业管理公共理论和基础工具,这将成为你作为一个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优势之一

1 战略框架

2 战略实施模型

3 波特价值链分析

4 战略管理过程

5 洛克希德法

6 组织变革的战略类型

7 决策树

8 基础统计技术

9 蒙特卡罗模拟技术

10 阿姆科公司事前测感技术

11 希布纳的预测七原则

12 组织决策的卡耐基模式

13 阿尔布雷克特组织政治分析

14 赋权分析矩阵

15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16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7 奥德费ERG理论

18 麦克利兰成就激励理论

19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20 期权的六要素法

21 弗鲁姆期望理论

22 亚当斯公平理论

23 斯金纳强化理论

24 埃德温洛克目标设置理论

25 股权陷阱规避法

26 工作分析信息的种类

27 工作分析的步骤

28 因素比较法

29 因素计点法

30 分类法

31 排序法

32 问卷法

33 访谈法

34 工作日志法

35 实践法

36 结构化面试法

37 丰田公司选拔计划

38 岗位评价的权重系数确定法

39 管理评价中心法

40 内部选拔的方法

41 外部选拔的方法

42 员工的投入与收益分析法

43 格兰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

44 效率\设备\岗位\比例定员法

45 平衡记分法

46 胜任特征模型

47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

48 艾森格人格测验

49 卡特尔16种因素测验

50 比奈-西蒙智力测验

51 罗夏墨迹测验

52 勒温的场论

53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54 库克创造力曲线

55 默里与摩根的主题统觉测验

56 皮亚尔故事测验

57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测验

58 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59 赫茨伯格工作丰富化模型

60 比德返转原理

61 冲击晋升模式分析

62 蔓藤晋升模式分析

63 旅行保险公司工作丰富模型

64 TRW五合一

65 阶层淘汰

66 斯坦福压力管理

67 Lawrences.Kleimand的16项措施

68 管理人员的开发规划

69 通用的培训技术

70 培训效果评价技术

71 素质训练卡

72 职务轮换法

73 培训八步法

74 企业学习环境塑造法

75 培训评估信息收集法

76 培训收益评价法

77 薪酬水平与结构设计方法

78 工资曲线\工资分级方法

79 岗位工资设计方法

80 职位归类法

81 薪资调查法\薪金调查指标

82 报酬策略与目标确定法

83 百事公司员工福利分析

84 绩效工资设计方法

85 哈佛谈判项目规划

86 亨登谈判策略

87 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

88 个人沟通的基本模式

89 员工沟通技巧

90 管理者沟通评估方法

91 彼德斯的领导方法

92 工作丰富化的步骤

93 团队训练法

94 团队沟通技术

95 团队间冲突管理策略

96 团队素质评估法

97 高效团队领导模式

98 有效团队特征分析

99 冲突处理的方法

100 德尔菲法、人力置换图

101 趋势预测法(数学预测)102 竞争环境分析

103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04 环境不确定因素处理

105 管理人员判断法

106 经验预测法(工作负荷)107 马尔可夫链模型

108 常规管理法(档案数据分析)109 内部环境SWOT分析

110 职业阶段的划分

111 约翰﹒霍兰德的职业性向选择112 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途径113 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工程

114 埃德加﹒施恩职业锚的预测115 人生阶段的划分

116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117 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和方法118 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119 劳动协商和谈判模式

120 风险管理过程分析法

121 假定情景演练法

122 人力资源指标分析库

123 人员访谈法

124 组织生命周期

125 组织气候分析

126 技术与组织结构

127 问卷调查法

128 员工满意度调查

129 现场观察法

130 文件查阅法

131 有效组织的7S要素模型

132 策略经营单位

-- The End –

1、战略框架

公司层战略框架

公司层战略框架包括总战略框架和公司业务组合矩阵

(1)总战略框架

稳定性

稳定性战略(Stability strategy)特征是很少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战略包括持续地向同类型的顾客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维持市场份额,并保持组织一贯的投资报酬率记录。判定一个组织是否在实行稳定性战略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找不到其它理由,而只是几位最高经理口头上这样就更难判断。

增长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y)这个术语意味着提高组织经营的层次,这包括一些通行的衡量标准,如更高的销售额,更多的雇员和更大市场份额。增长可以通过直接扩张、合并同类企业或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实现。像沃尔玛公司和麦当劳公司是以直接扩张的方式追求增长,当然另外有些公司采用合并的方式增长。

收缩

收缩战略(Retrenchment strategy)——减小经营规模或是多元化经营的范围。现在有少企业实行收缩战略,其中包括一些美国著名的大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美孚石油公司(Mobil Oil)、伊斯特曼-柯达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以及联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等。

组合

组合战略(Combination strategy)是同时实行两种或多种前面提到的战略。例如,公司的某种事业可能实行增长战略而另一种事业可能实行转包战略。1992年春季,通用汽车公司迅速扩展它的电子数据系统分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而大幅度削减它的美国国内汽车制造业务。

(2)公司业务组合矩阵

制定公司层战略最流行的方法之一是公司业务组合矩阵。该方法是由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于70年代初期开发的。这种方法将组织的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SBUs)标在一种2维的矩阵上,从而显示出哪个SBUs提供高额的潜在收益,以及哪个SBUs是组织资源的漏斗。

BCG矩阵的示意图,其中横轴代表市场份额,纵轴表示预计的市场增长。说得更明确一些,高市场份额意味着该项业务是所在行业的领导者;高市场增长定义为销售额至少达到10%的年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BCG矩阵区分出4种业务组合。

(1)问题儿童(问题产品、problem child) 亦称为野猫(wildcat)或问号(question mark),这里属于高度成长、低占有率的产品。管理当局应该仔细考虑,是否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开创更美好的明天,或是缩小经营规模,甚至完全退出市场。

(2)明日之星(明星产品、star) 这是属于高度成长、高占有率的产品。由

于成长快速,因此,通常厂商不但不能从中获取大量的现金,反而还需要投下资金,以扩大市场,强化通与推广,使自己能够更上一层楼,并在未来获取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3)摇钱树(金牛产品、cash cow) 这是属于低度成长、高占有率的产品。由于竞争已经趋于稳定,因此,它可以产生大量的现金,以供厂商发展新产品,并培养逐渐升成的明日之星,可说是厂商的“金库”。

(4)落水狗(瘦狗产品、dog) 变称为现金陷阱,这里属于低度成长、低占有率的产品,它或许还能自给自足,甚或对利润水有贡献,但行销人员必须认清真相,不要因为感情因素,而将资金继续浪费在没有明天的产品上,除非产品本身仍有可为,否则,壮士断腕才是上策。

对理解BCG矩阵来说,重要的是假定在累积学习曲线(Cumulative Learning Curve)效应。该假定认为,如果公司能够适当地生产产品和管理生产过程,则产品生产累积的每一个显着的增加,都会带来可预计的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特别是,波士顿咨询集团断言,销售量每翻一番,单位产品成本一般会下降20%-30%,这个结论显然是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业务将有最低的成本。

研究表明,牺牲短期利润以获取市场份额的组织,将产生最高的长期利润。因此,管理当局应当从现金牛身上挤出尽可能多的“奶”来,把现金牛业务的新投资限制在最必要的水平上,而利用现金牛产生的大量现金投资于吉星业务,对吉星业务的大量投资将获得高额红利。当然,当吉星业务的市场饱和及增长率下降时,它们最终会转变为现金牛。最难作出的最关于问号业务的决策,其中一些应当出售,另一些有可能转成吉星业务。但是问号是有风险的,管理当局应当限制投机性业务的数量。对于瘦狗不存在战略问题——这些业务所得的现金可以用来收购或资助某些问号业务。

2:战略实施的模式

战略实施模式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1)指挥型。在这种模式里,企业管理人员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重点考虑战略制定问题。高层管理人员或者自己制定战略,或者指示战略计划人员去决定企业所要采取的战略行动。一旦企业制定出满意的战略,高层管理人员便让下层管理人员去执行战略,而自己并不介入战略实施的问题。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原有战略或常规战略变化的条件下,企业实施战略时不需要有较大的变化,实施的结果也就比较明显。缺陷是不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职工会因此感到自己在战略制定上没有发言权,处于一种被动执行的状态。

(2)变革型。与指挥型模式本反,在变革型模式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重点研究如何在企业内实施战略。他的角色是为有效地实施战略而设计适当的行政管理系统。为此,高层管理人员本人或在其它各方面的帮助下,进行一系列变革,如建立新的组织结构、新的信息系统,兼并或合并经营范围等,以增加战略成功的机会。该模式的优点是从企业行为角度出发考虑战略实施问题,可以实施较为困难的战略。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只能应用于稳定行业中的小型企业。如果企业环境变化过快,企业来不及改变自己内部的状况,这种模式便发挥不出作用,同时,这种模式也是自上而下地实施战略,同样也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合作型。在这种模式里,负责制定战略的高层管理人员启发其它的管理人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去考虑战略制定与实施的问题。管理人员仍可以充分发表

自己的意见,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这时,高层管理人员的角色是一个协调员,确保其它管理人员所提出的所有好的想法都能够得到充分地讨论和调查研究。此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克服指挥型和变革型两个模式的不足之处。这是因为高层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可以直接听取来自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加以综合分析,保证了决策时所使用的信息的准确性。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可以提高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其缺陷一是在这种模式下决定的战略实施方案会过于平稳,缺乏由个人或计划人员提出的方案中所具有的那种创造性,二是在战略实施方案的讨论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某些职能部门善于表述自己的意见,而导致战略实施方案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三是战略实施方案的讨论时间可能会过长,以致错过了企业面对的战略机会,不能对正在变化的环境迅速采取战略行动。

(4)文化型。文化型模式扩大了合作型合作的范围,将企业基层的职工也包括进来。在这种模式里,负责战略制定与实施的高层管理人员首先提出自己对企业使命的看法,然后鼓励企业职工根据企业使命去设计自己的工作活动。在这里,高层管理人员的角色就是指引总的方向,而在战略执行上则放手让每个人做出自己的决策。在这个模式里,战略实施的方法很多。有的企业采取类似日本企业的社训,有的利用厂歌,也有的通过规章制度和其它影响职工行为的方式来进行。所有这些方法最终要使管理人员和职工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型模式打破了战略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只想不做与只做不想之间的障碍,每一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这是前三个模式中所没有的特点。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要求企业里的职工有较高的素质,受过较好的教育。否则很难使企业战略获得成功。同时,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自己的特色,又很难接受外界的新生事物。

(5)增长型。在这种模式里,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增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鼓励中下层管理人员制定与实施自己的战略。这种模式与其它模式的区别之处在于它不是自上而下地灌输企业战略,而是自下而上地提出战略。这种战略集中了来自实践第一线的管理人员的经验与智能,而高层管理人员只是在这些战略中做出自己判断,并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下级身上。在大型的多种经营企业里,这种模式比较适用。因为在这些企业里,高层管理人员面对众多的部门,不可能真正了解每个部门所面临的战略问题和作业问题,不如放权给各部门,以保证成功地实施战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给中层管理人员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制定有效的战略并使他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战略。同时,由于中下层管理人员和职工更直接面对战略的机会,可以及时地把握时机,自行调解并顺利执行战略。因此,这种模式适合于变化较大的行业中的大型联合企业。

3、波特价值链

由美国哈佛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如下图),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来源于价

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

4、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益处

战略管理的益处可以从财务收益和非财务收益两个角度考察。从财务角度看,研究证明:运用战略管理观念的企业比那些不采用战略管理观念的企业更能赢利、更为成功。高绩效公司趋向于进行系统化的计划,以适应未来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计划系统更加遵循战略管理理论的公司,一般在产业中均表现出高水平的长期财务业绩。从非财务收益角度看,战略管理一般可以提供如下益处:

1、使人们认识、重视和利用机会

2、使人们客观的看待管理问题

3、加强对业务活动的协调和控制

4、将不利条件和变化的作用减至最小

5、使重要决策更好的支持已建立的目标

6、使时间和资源更有效的分配于已确定的目标

7、使企业将更少的时间和资源用于纠正错误或专项决策

8、建立企业内部人员沟通的环境与条件

9、将个人的行为集合为整体的努力

10、为明确个人的责任提供了基础

11、鼓励前瞻式思维

12、提供了对待问题和机会的合作的、综合的工作方法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13、鼓励对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

14、加强企业管理的纪律和正规化战略管理更重要的贡献不在于成文的决策本身,而在于制定这一决策的过程。沟通是成功进行战略管理的关键。通过决策过程的参与,管理者和雇员会更为自觉地以支持企业为己任。在这里,对话和参与是更为重要的要素。"战略制定过程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全体管理人员和雇员了解企业并加强对企业的责任感。战略管理中的对话、沟通比一份装帧精美的战略管理文件本身更为重要。通过参与战略制定过程,基层管理者便成为战略的"所有者"。战略的实施者成为战略的主人,这是战略成功的关键。

进行有效战略管理的准则

战略管理过程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否则就会犯错误。一般而言,战略管理的准则包括:

1、要使战略管理过程尽可能简化和非程序化

2、要消除过于专业和神秘的计划术语

3、战略管理过程是促进学习和行动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正式的控制系统

4、为避免程序化行为,要对任务分配、团队成员、会议形式及计划日程进行变动

5、过程不应是完全可以预期的,环境也必须有所变化,以便激发创造性

6、要强调以数字支持但以文字叙述为主的计划

7、要鼓励那些向现行战略所基于的假设发起挑战的思想和行动

8、要接受坏消息

9、要建立一种可以使战略管理的作用和基本目的得到理解的文化

10、不要只是让"技术专家"来共同选择战略管理过程

11、强调它是一个学习与行动的过程

12、要注意到心理、社会和政治因素,以及支持它的信息设施和管理程序

13、思想的开放

总之,企业在产业竞争中应采取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态度,应当努力影响、预测和发起事件而不仅是对事件作出反应。战略管理就是以这种态度进行决策,它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合乎逻辑的、系统化的和客观的做法。对战略制订者来说,在选择行动方案时仅仅倚赖直觉通常会遇到很大的风险。成功的战略制订者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企业现在处于何处,未来又将向何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在恰当的时间内确定并实施这一发展的计划与策略。

战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进行战略管理活动是一个涉及面广而且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把企业带到一个未知的领域,它并不会提供一个现成的引发成功的药方,而是将企业引上一条征途,并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意识到战略规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对于成功的取得十分重要。一些主要的错误及问题如下:

1、利用战略规划获得决策与资源控制权

2、仅仅为了人员任命和满足制度要求而进行战略规划

3、过于急促的从制定任务过渡到战略制定

4、不能将计划传递给雇员,致使其仍旧在黑暗中工作

5、最高管理者作出很多与正式计划相矛盾的即兴式决定

6、最高管理者不积极支持战略管理的制定

7、不能以计划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

8、让"计划员"而不是所有管理者进行战略规划

9、未能让重要雇员参与到规划进行的所有阶段来

10、未能创造支持变革的合作环境

11、将规划看作是不必要和不重要的

12、埋头于日常问题而不能进行或不能以足够的精力进行战略规划

13、战略规划的过程过于正规,以至压制了灵活性和创造性

进行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工作

一、企业目标与任务陈述制订目标陈述就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成为什么?任务陈述是为了明确"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它揭示了企业要想成为什么样的组织和要服务于哪些用户这样的远景内容。

二、制定目标与任务陈述的目的

1、保证整个企业经营目的的一致性

2、为配置企业资源提供基础或环境

3、建立统一的企业风气或环境

4、通过集中的表述,使企业员工认识企业的目的和发展方向,防止他们在不明白企业目的和方向的情况下参与企业活动

5、有助于将目标转变为工作组织结构,以及向企业内各责任单位分配任务

6、使企业的经营目的具体化,并将使这些目的转化为目标,以便使成本、时间和绩效参数得到评估和控制

7、调节分歧

三、企业任务陈述的特性

1、态度宣言,即它是对企业态度和展望的宣言,而不是对具体细节的详细阐述。

2、用户导向,即应阐明企业的经营目的、用户、产品和服务、市场、宗旨及采用的技术。

3、社会政策宣言。社会政策与企业最高层领导的管理宗旨与思想密切相关。社会政策会影响企业任务陈述的制订。任务陈述是表达企业对社会负责任态度的有效工具。

四、任务陈述的要素

1、用户:公司的用户是谁?

2、产品或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或服务是什么?

3、市场:公司在哪些地域竞争?

4、对生存、增长和赢利的关切:公司是否努力实现业务的增长和良好的财务状况?

5、观念:公司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志向和道德倾向是什么?

6、自我认识:公司最独特的能力或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7、对公众形象的关切:公司是否对社会、社区和环境负责?

8、对雇员的关心:公司是否视雇员为宝贵的财产?

五、外部分析

外部分析(产业分析),也叫作环境审视,重点是识别和评价超出某一公司控制能力的外部发展趋势和事件,揭示企业面临的的主要机会和威胁,以便管理者用适当的战略,利用机会、回避威胁或减轻这些威胁的影响。

外部分析的目的在于确认有限的可以使企业收益的机会和企业应当回避的威胁。外部分析主要应该考察5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人口和环境因素;政治、政府和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通过利用PEST矩阵和波特的5种竞争力量模型对这5方面的分析,确定外部关键影响因素。

关键影响因素的确定应当遵循一定的标准,主要标准有:对于实现长期及年度目标是主要的;可度量;数量相对较少;分层级。不同的产业在不同的时期会遇到不同的关键影响因素。

企业外部关键因素的确定可以从对以下问题的了解中得到回答和确认。分别是:

政治环境

1、城市规划

2、物流政策

3、政府指导与管理力度

4、环境保护

5、税收

6、与政府关系

7、政府预算规模

8、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变化

9、石油、货币及劳力市场变动

经济环境

1、GDP水平

2、主要产业结构

3、重点企业状况

4、商品集散规模

5、物流费用支出

6、生产要素的成本构成

7、贷款的易得性

8、规模经济

9、利率状况

10、对不同类别产品与服务需求的转变

11、消费模式

12、经济状况

社会文化环境

1、收入分配

2、生活方式的改变

3、受教育水平

4、区域文化活动

5、交通状况

6、零售、制造、服务业布局状况

7、污染控制

技术环境

1、物流新技术开发及应用情况

2、企业信息化水平

竞争状况

1、主要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

2、主要竞争者的目标和战略是什么

3、主要竞争者对影响本产业的如下方面的趋势最可能作出何种反应:当前经济、社会、文化、人口、地理、政治、政府及竞争

4、主要竞争者对本企业各种战略的承受能力如何

5、本企业的各种战略对主要竞争者的成功反击的承受能力如何

6、相对于主要竞争者,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定位如何

7、新公司进入本产业和老公司退出本产业的规模是什么

8、决定公司在本产业中目前竞争地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9、近年来,主要竞争者在本产业销售额和盈利排序中的位置发生了何种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0、本产业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关系如何

11、替代产品或服务会在多大程度上对本产业的竞争者构成威胁

六、内部分析企业内部分析是为了确认有限的可以使企业受益的优势和企业应当回避的劣势。

以下问题有助于确定企业内部各功能部门的具体优势与弱点。对问题的否定回答意味着潜在的弱点,对问题的肯定回答意味着潜在的优势。

企业管理

1、公司是否使用战略管理理论

2、公司目标是否量化,以及是否得到较好宣传

3、各层管理人员是否都有效制定计划

4、管理者是否很好的进行了授权

5、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否适当

6、工作岗位任务是否被清楚地规定和说明

7、员工士气是否高昂

8、雇员调动和缺勤率是否高

9、企业的奖励和控制机制是否有效

市场营销

1、是否对市场进行了细分

2、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进行了合理定位

3、企业地市场份额是否在扩大

4、目前地分销渠道是否可靠和经济

5、企业是否拥有有效的销售组织

6、公司是否进行市场调研

7、产品质量和用户服务是否良好

8、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是否适当

9、公司是否具有有效的促销、广告和公共宣传策略

10、市场营销计划和预算是否有效?

11、企业营销经理是否受过足够的培训和拥有足够的经验

财务会计

1、财务比率分析表明企业的财务优势和弱点是什么

2、是否可以筹集到所需要的短期资金

3、是否可以通过借债或发行股票而筹集到所需要的长期资金

4、是否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5、企业的资金预算程序是否有效

6、企业的股息分配政策是否合理

7、与投资者和股东是否有良好的关系

8、财务管理者是否有丰富的经验和受过良好的培训

生产运作

1、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是否可靠、合理

2、设施、设备、机器及办公场所是否处于良好状况

3、库存控制政策与程序是否有效

4、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是否有效

5、设施、资源和市场的布局是否符合战略要求

6、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

企业研发

1、公司是否拥有充足的研发设施

2、利用外部研究与开发公司是否经济

3、企业的研究开发人员是否胜任

4、研究与开发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

5、是否有足够的管理信息与计算机系统

6、研发部门与其它部门的沟通是否有效

7、当前的产品在技术上是否有竞争力

计算机信息系统

1、公司的所有管理者是否都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决策

2、企业中是否有信息主管或信息系统经理职位

3、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是否定期更新

4、各功能领域中的管理者是否都向信息系统输入信息

5、是否有进入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效口令

6、企业的战略制定者是否熟悉竞争公司的信息系统

7、信息系统是否便于使用

8、信息系统的所有使用者是否都了解信息可以给公司带来的竞争优势

9、是否为信息系统使用者提供了计算机培训

10、公司的信息系统在内容和使用的方便性上是否在不断改进

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指人们期望通过实行特定战略而达到的结果。战略是为实现长期目标而要采取的行动。两者的时间跨度应该一致,通常为2-5年。

目标应当具有的特征有:数量化、可度量、实际、好理解、有挑战性、分层次、可达到以及适用于企业内各部门。每项目标都应当有实现时间表。目标通常以各种指标表述,如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赢利率、市场份额、多元化经营的性质与程度、纵向一体化的性质与程度、每股收益及社会责任等。建立明确的目标有很多益处,包括明确方向、实现协同、提供评价标准、确定优先次序、减少不确定性、减少冲突、激励员工以及有利于资源配置和岗位任务设计。

企业的各个层次,包括公司、分部和职能部门都需要有自己的长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度量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准。阿瑟D利特尔认为,对管理者的奖励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以长期战略的实施和长期目标的实现为依据。下表是美国公司各层级考核业绩的度量依据。当然,公司在借鉴这一准则时应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激励必须同时以长期目标和年度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依据。

各层级组织的不同绩效度量标准图

组织层次年终奖或业绩奖发放依据

公司级长期目标占75%年度目标占25%

分公司级长期目标占50%年度目标占50%

功能部门级长期目标占25%年度目标占75%

明确地陈述和宣传经营目标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首先,经营目标促使利益相关者认识到他们在塑造企业未来中应发挥地作用。目标孩为具有不同价值观和看法的管理者制定协调一致的决策提供了基础。通过在战略制定活动中使管理者对目标达成共识,企业可减少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潜在冲突。经营目标突出了企业的的经营重点并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任务而努力工作,还为个人、群体、部门、分公司及整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提供了标准。目标为工作岗位和企业组织活动设计提供了基础,并明确了经营方向和促进了组织协同性。

没有长期目标,企业就象没有目标的航船一样漂向未知的目的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组织和个人会取得成功。成功很少是偶然得到的,它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结果。

战略制订者应当避免如下各种没有目标的管理的做法:

靠外推法进行管理--坚持"如果不出事,就不要去改变它"。

靠危机进行管理--基于优秀战略制订者的真正本领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战略制订者应将其时间和创造力用于解决当前最紧迫的问题。这是一种被动的、让外部时间决定采取何种决策的管理方法。

靠主观意愿进行管理--"做你自己的事,你知道如何能做的更好"。否认

存在普遍适用的、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这类问题的一般性计划。

靠希望进行管理--依据是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失败之后应再次尝试,因为相信决策会有效,而且好时光就在前面,尤其是当好运在我们一边时。

战略制定主要阶段

战略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尽管它有许多方面需要艺术性的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下面提供的战略制定框架来确定、评价和选择战略。综合的战略制定框架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应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不同的任务,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阶段是信息输入阶段,包括EFE 矩阵;IFE矩阵和竞争态势矩阵

第二阶段是匹配阶段,此阶段通过将关键内部及外部因素进行排列而集中进行可备选战略的制定。包括SWOT矩阵;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SPACE);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BCG);内部-外部矩阵(IE);大战略矩阵

第三阶段是决策阶段,它只包括一种技术,即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它利用第一阶段输入的信息对在第二阶段认定的可行备选战略进行客观评价。

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是关系到企业内各单位和全体员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应该引起各单位领导的足够重视。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有利于认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所处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并使企业的资源能力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要求。

研究制定战略的过程,是上下联动,收集信息,认真分析讨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的过程,它不是最高管理者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它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最好的战略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战略确定以后,就是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价工作的开始,这两部分工作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具有相当的艺术性。但不管怎样,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都应当从管理、营销、财务会计、生产运作、研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而且都应当与战略制订阶段选择的战略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制订、战略选择和战略评价并不是完全独立、互不相干的三个部分,它们三者相互衔接,又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循环体。

5 洛克希德法

6 组织变革的战略类型

组织,是人们社会活动中分工和协作的方式。管理学把组织分成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组织变革属于组织设计的范畴,是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变革。

组织变革主要从属于两大目标:一是是组织适应环境,以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发展;二是改变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交往手段和彼此联系的方式等。

为了实现两大目标,组织的变革应着重三方面着手:以组织结构为重点;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以人为重点。

组织变革的原因:频繁的决策失误;组织成员间沟通不灵;管理业绩长期不理想;缺乏创新。

组织变革是一个不断消除阻力的过程。

组织变革的策略:选择好时机;明确从何处着手;弄清变革的范围和深度;始终把握组织变革的目标。

组织成员抵制变革的思想原因:不确定感;缺乏理解和信任;害怕失去既得

利益;对变革的内容、方式等有不同看法。

组织变革应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变革要有计划、有步骤。

7、决策树

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选择分割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对目标类尝试进行最佳分割。

从根到叶子节点都有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一条“规则”。

决策树可以是二叉的,也可以是多叉的。

对每个节点的衡量:

1) 通过该节点的记录数

2) 如果是叶子节点的话,分类的路径

3) 对叶子节点正确分类的比例。

有些规则的效果可以比其它的一些规则要好。

决策树对于常规统计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 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

2) 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

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缺点:

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

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

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

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8 基础统计技术

9 蒙特卡罗模拟技术

当科学家们使用计算机试图来预测复杂的趋势和事件时,他们通常应用一类需要长串的随机数的复杂计算。设计这种用来预测复杂趋势和事件的数学模型越来越依赖于一种称为蒙特卡罗模拟的统计手段(a),而这种模拟进一步又要取决于可靠的无穷尽的随机数目来源(b)。

蒙特卡罗模拟因摩洛哥著名的赌场而得名。它能够帮助人们从数学上表述物理、化学、工程、经济学以及环境动力学中一些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数学家们称这种表述为“模式”,而当一种模式足够精确时,它能产生与实际操作中对同一条件相同的反应。但蒙特卡罗模拟有一个危险的缺陷:如果必须输入一个模式中的随机数并不像设想的那样是随机数,而却构成一些微妙的非随机模式,那么整个模拟(以及预测结果)都可能是错的。

最近,由美国佐治亚大学的费伦伯格博士作出的一份报告证明了最普遍用以产生随机数串的计算机程序中有5个在用于一个简单的模拟磁性晶体中原子行为的数学模型时出现错误(e)。科学家们发现,出现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这5个程序产生的数串并不随机(c),它们实际着隐藏了一些相互关系和样式(d),这一点只是在这种微小的非随机性歪曲了晶体模型的已知特性时才表露出来。贝尔实验室的里德博士告诫人们记住伟大的诺依曼的忠告:“任何人如果相信一个计算

机能够产生出真正的随机的数序组都是疯子。”

10 阿姆科公司事前测感技术

11 希布纳的预测七原则

12 组织决策的卡耐基模式

组织决策的卡耐基模式主要由Richard Cyert、James March、Herbert Simon 提出并加以发展,他们都同卡耐基梅隆大学有关,此法因此而得名。卡耐基团体的研究表明组织层次的决策牵涉到许多管理者,最终的选择基于这些管理者组成的联合团队。联合团队是在许多认同组织目标和问题优先性的管理者之间的联合。它可以包含直线部门的管理者、职能专家甚至外部团体。

建立管理者联合团队的原因之一是组织目标一般是比较模糊的,各部门的经营目标相互之间常常不一致。当目标模糊、不协调时,管理者在问题优先性上也不一致。他们必须在不同问题上讨价还价,就解决哪个问题等内容建立联合团队。原因之二是个人管理者倾向于采用理性方法但受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和其它因素影响,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去识别问题的所有方面及处理与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这些局限性导致了建立管理者联合团队的行为。管理者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交换观点以收集信息和减少认识的模糊性。建立管理者联合团队将导致决策获得利益集团的支持。

建立联合团队的过程对组织决策行为有多方面的应用。首先,作决策的目的是满意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完美地解决问题。满意意味着组织接受令人满意的业绩而不是最优,以使它们能够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在决策中,管理者联合团队将接受一个对所有联合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来讲都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第二,管理者总是关注眼前迫切的问题和间接的解决方法。他们以Cyert和March所称的问题主义方法行事。问题主义方法意味着管理者关注眼前的环境并找出能迅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环境难以清楚地定义并深受利益冲突困扰时,管理者并不期望存在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卡耐基模式认为问题主义方法足以产生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管理者一般只采纳第一个出现的满意方案。第三,讨论和协商在决策的问题识别阶段极为重要,除非联合团队成员对问题的认同完全一致,否则就不会采取行动。

卡耐基模式指出通过一个管理者联合团队建立认同是组织决策的主要部分,这在高层决策中尤其正确。讨论和磋商是极为费时的,所以方案搜寻过程通常很简单,只需挑选那些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当问题是程序化的,组织将依赖以前的程序和惯例。规则和程序避免了形成新的管理者联合团队和政策磋商的需要。然而,非程序化的决策需要磋商和冲突解决。卡耐基模式所讨论的决策过程如下图所示。

13 阿尔布雷克特组织政治分析

14 赋权分析矩阵

15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

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如下: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几乎所有的介绍马斯洛的书籍都这样介绍他的需要层次论,但是,这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完整。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对需要层次论作了更多的探讨。首先,除了广为人知的以上五种需要外,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是他也说明,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层次之中。

对马斯洛的观点存在着许多争论。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批评马斯洛的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需要层次学说,但到目前为止,马斯洛的观点仍然是最被广泛传播的一种。

16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土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它三十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与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德曼合着)、《工作与人性》(1966)、《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50年代末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企业调查中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政策与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工作安定等。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称为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只有“激励因素”具备了,才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

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赫茨伯格在企业调查中还发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当然,他们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是不同的。但是,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同“组织目标的达到”这两点联系起来。

有些西方行为科学家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正确性表示怀疑。有人做了许多试验,也未能证实这个理论。赫茨怕格及其同事所做的试验,被有的行为科学家批评为是他们所采用方法本身的产物:人们总是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条件或他人身上,问卷没有考虑这种一般的心理状态。另外,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也不够,事实上,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人,对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实践还证明,高度的工作满足不一定就产生高度的激励。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不论是有关工作环境的因素或工作内容的因素,都可能产生激励作用,而不仅是使职工感到满足,这取决于环境和职工心理方面的许多条件。

但是,双因素理论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们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17 ERG需要理论

奥尔德弗(C.P.Alderfer)于1969年在《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修正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论点,认为人的需要不是分为5种而是分为3种:

(l)生存的需要(Existence),包括心理与安全的需要( 2 )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Relatedness),包括有意义的社会人际关系。(3)成长的需要(Growth),包括人类潜能的发展、自尊和自我实现。奥尔德弗需要论,简称为ERG需要理论。

与马斯洛的的需要层次论理论的不同点是:奥尔德弗经过大量调查证明,这些需要不完全是天生的。需要层次论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ERG理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理论,而且也提到了的挫折——倒退这一方面。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把欲望放在较低的需要上。ERG理论认为需要次序并不一定如此严格,而是可以越级的,有时还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需要。

18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他从20世纪4O-5O年代开始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

在麦克利兰之前,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动机进行了研究。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用释梦、自由**等方法研究动机,他们往往将人们的行为归于性和本能的动机,而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很难得出有代表性的结果、可重复性差、无法得出动机的强度。行为主义者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动机,使得动机的强度可以测量,但是他们用动机实验研究动机,把动机定义得过于狭窄,主要集中于饥、渴、疼痛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上,没有区分人的动机与动物的动机。麦克利兰认为他们对动机的研究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注重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与社会性的动机,强调采用系统的、客观的、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他的研究主要受到了美国心理学家莫瑞(N.A.Murray)的需要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影响。莫瑞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并且编制了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进行测量。

麦克利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3.亲和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要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Z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要。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是:他们寻求那种能发挥其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工作环境;他们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及时明确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他们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高成就需要者事业心强,有进取心,敢冒一定的风险,比较实际,大多是进取的现实主义者。

高成就需要者对于自己感到成败机会各半的工作,表现得最为出色。他们不喜欢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的工作,这种工作碰运气的成分非常大,那种带有偶然性的成功机会无法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同样,他们也不喜欢成功的可能性很高的工作,因为这种轻而易举就取得的成功对于他们的自身能力不具有挑战性。他们喜欢设定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奋斗目标。对他们而言,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

权力需要是指影响和控制别人的一种愿望或驱动力。不同人对权力的渴望程度也有所不同。权力需要较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他人,喜欢对别人“发号施令”,注重争取地位和影响力。他们喜欢具有竞争性和能体现较高地位的场合或情境,他们也会追求出色的成绩,但他们这样做并不象高成就需要的人那样是为了个人的成就感,而是为了获得地位和权力或与自己已具有的权力和地位相称。权力需要是管理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

亲和需要就是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高亲和动机的人更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交往,至少是为他人着想,这种交往会给他带来愉快。高亲和需要者渴望友谊,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希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他们对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有时,亲和需要也表现为对失去某些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对人际冲突的回避。亲和需要是保持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麦克利兰通过主题统觉测验来测量个体的动机。他对莫瑞的主题统觉测验进行了修改,增强了其客观化程度,并使之适合于团体施测。例如,使用投影仪给一组被试者呈现图画,让他们根据图画写出故事;有的时候,也使用句子来代替图画。麦克利兰和他的同事将实验的方法与主题统觉测验相结合,首先通过实验唤起所欲测量的动机,然后在主题统觉测验的故事里看实验唤起动机对故事内容的影响。麦克利兰对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也不象莫瑞那样采用一套临床的计分系统,而是采用一种简单化的计分方法,即将故事的特征分成一些类别,看看各个类别的特征在被试的故事中是否出现。这一方法使得计分更为系统化和客观化了,但是却忽略了故事中的一些复杂特征。麦克利兰认为使用主题统觉测验方法和使用问卷方法测量的是两种基本不同的人格特征。问卷方法测量的是被试者的认知而不是自发表现出来的动机。因此他认为主题统党测验的方法更适合测量内隐的、潜意识中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麦克利兰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一个重要的动机理论,而且还在于发展了研究和测量动机的方法。

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麦克利兰对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十分有说服力的推断。首先,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他们会从这种环境中获得高度的激励。麦克利兰发现,在小企业的经理人员和在企业中独立负责一个部门的管理者中,高成就需要者往往会取得成功。其次,在大型企业或其它组织中,高成就需要者并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原因是高成就需要者往往只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感兴趣,并不关心如何影响别人去做好工作。再次,亲和需要与权力需要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麦克利兰发现,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权力需要很高而亲和需要很低的人。如果一个大企业的经理的权力需要与责任感和自我控制相结合,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成功。最后,可以对员工进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成就需要。如果某项工作要求高成就需要者,那么,管理者可以通过直接选拔的方式找到一名高成就需要者,或者通过培训的方式培养自己原有的下属。

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很有应用价值。首先,在人员的选拔和安置上,通过测量和评价一个人动机体系的特征对于如何分派工作和安排职位有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19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这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爱德华?劳勒和莱曼?波特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爱德华?劳勒在美国的布朗大学获学土学位,在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任教,以后在密歇根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和社会研究所组织行为室主任。他还是西雅图的巴特勒纪念研究所人类事务所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莱曼?波特也是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十一年,并在耶鲁大学管理科学系任访问教授一年。以后,他在加州大学管理研究院任院长和管理及心理学教授。波特一劳勒斯望激励理论是他们在1968年的《管理态度和成绩》一书中提出来的。

这模型的特点是:

1.“激励”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

2.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具体地讲,“角色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是否明确,是否将自己的努力指向正确的方向,抓住了自己的主要职责或任务;

3.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当职工看到他们的奖励与成绩关联性很差时,奖励将不能成为提高绩效的刺激物;

4.奖惩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正。如果他认为符合公平原则,当然会感到满意,否则就会感到不满。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满意将导致进一步的努力。

1967年,波特和劳勒还在他们合作的《成绩对工作满足的影响》一文中表示了成绩对满足影响的一种理论模式:

这种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一个人在作出了成绩后,得到两类报酬。一是外在报酬,包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外在报酬往往满足的是一些低层次的需要。由于一个人的成绩,特别是非定量化的成绩往往难于精确衡量,而工资、地位、提升等报酬的取得也包含多种因素的考虑,不完全取决于个人成绩,所以在图中用了一条曲折的线把成绩与外在报酬联系起来,表示二者并非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报酬是内在报酬。即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及能力的肯定等等。它对应的是一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而且与工作成绩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图中用曲折程度不大的线连结了“成绩”与“内在报酬”。是不是“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就可以决定是否“满足”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注意到,在其间必然要经过“所理解的公正报酬”来调节。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把自己所得到的报酬同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报酬相比较。如果他认为相符合,他就会感到满足,并激励他以后更好地努力。如果他认为自己得到的报酬低于“所理解的公正报酬”,那么,即使事实上他得到的报酬量并不少,他也会感到不满足,甚至失落,从而影响他以后的努力。

波特一劳勒期望激励理论在20世纪6O至70年代是非常有影响的激励理论,在今天看来仍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设置了激励目标、采取了激励手段,就一定能获得所需的行动和努力,并使员工满意。要形成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满足并从满足回馈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取决于奖励内容、奖惩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领导作风及个人心理期望着多种综合性因素。

20期权的六要素法

期权的要素共有七项:

一.期权的性质:

1.购入期货的权利,称作期货买权(CALL)。

2.售出期货的权利,称作期货卖权(PUT)。

二.享受权利者和负担或有义务者:

1.享受权利者即为期权之买方,或称作持有人。有权利但无义务履约,所以必在履约可获利时执行权利。

2.负担或有义务者即为卖方,先收取买方所支付的权利金,当买方要求履约时,有义务依约履行,为防止有违约之虞,故卖方须缴交保证金。

(选择权的一大特色即是权利义务的不对称性)

三.期权的权利期间:

买方权利的行使有一定的期限,称作为到期日或失效日,而到期日距今的时间即为权利期间。

四.期权的标的物:

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大全

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大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弗布克1+1管理工具箱系列 人力资源部 规范化管理工具箱 3 目录 第一章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图 二、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图 三、人力资源部职责 四、人力资源部权力 五、人力资源部经理岗位职责 六、人力资源总监岗位职责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主管岗位职责 二、人力资源规划专员岗位职责 三、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基本程序 四、趋势分析法工作流程图 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步骤 六、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步骤 七、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构成要素 八、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编制流程

九、人力资源原始成本核算内容 十、人力资源重置成本核算内容 十一、预算执行情况反馈流程 十二、预算差异分析报告 十三、人力资源年度规划表(范本一)十四、人力资源年度规划表(范本二)十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流程(范本一)十六、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流程(范本二)十七、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流程(范本一)十八、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流程(范本二)第三章招聘管理 一、招聘主管岗位职责 二、招聘专员岗位职责 三、人员需求申请表 四、内部招聘工作流程图 五、面试实施流程图 六、应聘人员登记表 七、员工面试记录表 八、面试成绩评定表(一) 九、面试成绩评定表(二) 十、面试成绩评定表(三) 十一、招聘计划管理流程

十二、招聘与录用流程 十三、内部招聘管理流程 十四、内部招聘管理流程(二)十五、员工试用管理流程 十六、员工转正工作流程 十七、人员筛选流程图 十八、初试进程图 十九、内部人员竞聘流程图 二十、内部人员岗位竞聘申请表 第四章培训管理 一、培训主管岗位职责 二、培训专员岗位职责 三、培训需求提出方式 四、外派培训的方式 五、培训需求调查流程 六、员工培训管理流程 七、外派培训管理流程 八、公司第一阶段培训计划表 九、公司第二、三阶段培训计划表 十、培训师评估调查表 十一、培训实施流程 十二、技术人员培训常用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介绍一、系统框架及各模块内容展示

二、各模块的功能及操作说明 1)界面介绍: 登录网络Excel平台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导航会自动打开,点击【人事管理】,她显示【人事管理】的页面,同样,点击【工资管理】【基础数据表】也会显示自己相应的页面。 2)人事管理模块介绍: a.人事管理模块中包含了员工基本信息、培训、考评、调动、奖惩、离职等记录表。 b.员工资料表记录着员工的基本信息、简历、工作经历、学习经历等等,其中,「民族、籍 贯、学历、专业、职称」是通过表间公式构造下拉列表选项选择的。在填写数据时,如果是 选择已填写过的数据可以直接选择,在选择中发现没有所需数据,可直接在单元格输入数据, 保存后下次选择时就可以看到这次填写的数据。 员工合同连接、求职简历连接(如下图所示)是用来连接文件,点击单元格→右击→链接文 件,就可以选择所需要连接的单元格。

在员工资料表录入数据后,在员工汇总表中可以显示对应的信息,同时也显示了离合同到期的天数,离合同期最近的员工会排在前面。 员工考评信息表:考评内容、考评结果也采用了构造下拉列表选项选择的,使用方法与上面介绍一样。 c.员工调动记录表填写保存后,员工新的信息会自动更新到员工基本资料表中,例如:调后部门、调后职位、调后薪金分别会更新到员工资料表中部门、职位、基本工资。(如下图)员工调动记录表 员工资料表 d.员工奖惩记录是记录员工的奖励与惩罚情况。在奖惩类别中选择奖励,在奖惩原因中就会显示奖励的信息,选择惩罚就会显示惩罚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在员工奖惩记录表中输入数据后,可以在奖惩汇总表中查询汇总数据,输入起止日期是查询对应日期的奖惩信息,同时在奖惩类别中输入奖励或惩罚就会显示对应的信息。 e.员工离职表记录这里录入信息保存后,离职信息会自动更新员工资料表的在职状态中。3)工资管理模块介绍: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质量安全部门岗位职责大全-3 企业管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质量安全部门岗位职责大全-3 档案资料管理员岗位职责 1. 负责收集和汇总公司工程项目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工程信息网络,按时提供经营会议需要有关文件、报表和数据。 2. 负责合同建档管理,合同统计(包括分包合同建档管理)。对最终合同入档前最后审核、秩序是否符合要求,方能归档管理。 3. 负责[]文件控制,[ 4.2.4]记录控制职责。 4. 负责审定和开具工程联系介绍信协调解决有关冲突问题。如解决不了上报处长解决。每月统计一次各单位开出的工程介绍信情况作经营例会汇报材料。 5. 负责招投标文件规范性管理工作,负责标书扫描和编撰工作。 6. 负责投标标书编撰工作,负责有关投标资料、文件的收集、整理。 7. 负责预审资料的准备和有关文件的准备、整理,按各行业划分处理以便备用。 8. 处理有关单位协作问题和联系。 9. 负责处室内勤工作和考勤登记工作。 (十一)劳动人事处工作职责 1.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对公司的劳动、人事、培训工作负责,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主控工作。 2.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减员增效,人员合理安置工作。 3. 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和培训好公司人才资源。 4. 根据公司总体规划和社会形势,编制公司人力资源发展和需求计划,运用人才信息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确保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做好公司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6. 负责公司各类专业人员职称评定、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

7. 负责制订并实施公司职工培训计划,确保专业岗位人员和技术工种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 8. 制订并监督实施公司劳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 劳动人事处处长岗位职责 1. 在分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劳动人事处日常管理工作。 2. 负责编制本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及时和经常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 3. 负责制订并实施公司培训工作计划,协调、监督有关单位、部门做好日常职工培训工作。 4. 掌握各单位、部门用人意向,编制公司人力资源发展和需求计划,为公司提供符合需求的员工。 5. 经常对司属各单位的劳资、人事和培训取证工作进行检查、协调、指导工作。 6. 经常组织本处员工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劳动人事处副处长岗位职责 1. 协助处长做好本处室的业务工作,分管负责劳动力调配、工资和社会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 2. 协助编制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经常与处长通报和商量工作。 3. 根据各单位、部门的用人计划,做好人才资源的平衡、调度,按任职条件和要求办理审批工作。 4. 认真按照三项制度改革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改制工作,参与制订并实施公司三项制度改革措施,协调各单位、部门做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工作。 5. 经常对司属各单位的工资、社会保险及劳动力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 6. 协助组织本处员工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 1. 负责一般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考绩档案,为干部晋升和职称评定提供必要的考核材料。

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

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包括: SAP公司的mySAP ERP HCM, 仁科公司的PeopleSoft, 甲骨文公司的Oracle HRMS, 铂金公司的PowerHRP Suite, 施特伟公司的HRplus, 东软公司的东软慧鼎, 明基逐鹿公司的Guru eHR, 用友公司的e-HR, 金蝶公司的HR系统, 普利斯奇正公司的e-HR。 (一)SAP公司的mySAP ERP HCM 厂商概况: SAP 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成立于1972 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中国公司于1995年在北京成立。 产品特点: 在其博大精深的企业资源规划(ERP)解决方案中,SAP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正式名称是人力资本管理,即mySAP ERP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mySAP ERP HCM)。SAP对HCM概念不遗余力地推广,强调了SAP 已经把人力资源视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来管理,以区别只提供传统人力资源功能的普通厂商。 在具体功能上,mySAP ERP HCM 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对个人和团队贡献进行管理、衡量和奖励,能够将员工的技能、行为和激励与业务目标看齐,在最佳时间将最佳人选分配给最利于公司增值的任务上。总的来说,就是量化了人力的作用,真正把人力作为一项资源来进行调配。 mySAP ERP HCM 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 1.员工培训与发展:可以制定个人培训计划、职业规划、接任计划。 2.薪资计算:支持50多个国家的工资单和规章制度要求。 3.工作排程非常完善,得益于学习了制造业在这方面的需求和管理的严密性,和Oracle/Peoplesoft相比,SAP的这一特点尤其突出。 4.人事管理:员工自助服务使员工可以随时查询、维护个人信息。 5.Portal做得,不少方面还比以易用性著称的Peoplesoft的Enterprise Portal还好。 6.组织结构管理: 有图形化的工具画组织结构图,比较方便。

人力资源必备的10个常用管理工具

人力资源必备的10个常用管理工具 1.招聘面试的STAR原则: 2.职责清晰的6W1H原则 ◆Who-工作的责任者是谁? ◆Forwhom—工作的服务和汇报对象是谁? ◆Why—为什么要做该项工作? ◆What—工作是什么(主要指工作的内容)? ◆Where—工作的地点在哪里? ◆When—工作的时间期限? ◆How—完成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程序? 3.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体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日期(Time-based);或者是第二种解释: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 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 ,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 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 和观察;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4.有效管理的PDCA原则:产品质量控制原则。 ?P—plan计划 ?D—Do实施 ?C—Check检查 ?A—Adjustment调整 5.经理职业化的MKASH原则 ●动机(Motivation):处于核心的地位。 ●知识Knowledge:专业化 ●技能Skill ●行动Action ●习惯Habit 6.制作企划书必须具备的8个要素即5W2H1E ?What什么—企划的内容、目的 ?Who谁—企划相关人员 ?Where—企划实施场所 ?When—企划的时间 ?Why—企划缘由、前景

人力资源简介

人力资源简介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从现实应用的状态,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脑力和体力的人,而是指能独立参加社会劳动、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所以,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六大特征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具有如下特征。 能动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质世界。其能动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两重性 人力资源与其他任何资源不同,是属于人类自身所有,存在于人体之中的活的资源,因而人力资源既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人力资源中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其具有巨大的潜力,以及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高增值性。

人力资源中心组织架构及职责描述(1)

人力资源中心组织架构及职责描述 一、人力资源中心规范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人人有职责,事事有制度,执行有表格,办事有流程,工作有方案”。根据现阶段搭建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工作需要和管理职能,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和服务保障作用,提出以下组织架构和岗位设计方案。

二、人力资源中心的具体工作目标: 1.构筑先进合理的符合本企业实际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使用中不断培养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共同成长。 2.确保集团总部和下属公司各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程序方面的统一性与一致性,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系统的技术水平、专业水准和道德标准。 3.确保集团总部和下属公司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确保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人力资源中心的管理职能: 1.执行集团办公会决议和各项管理方针、政策、制度、文件和通知精神。 2.制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政策、流程、制度和具体规章并监督实施。 3.制定集团总部和下属公司的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案。 4.建立并完善集团职位管理体系、能力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薪酬激励体 系、业绩管理体系,充分调动集团各级员工积极性。 5.制定集团及要求下属公司(分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包括用工需求计划、 招聘调配计划、教育培训计划、绩效管理计划和薪酬调整计划等。 6.负责组织实施集团各类人才招聘计划(包括大学生招聘),协助下属公司做 好所在地区员工招聘工作。 7.负责集团关键人才的选拔、培训与评估,制定员工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 8.负责选拔和储备集团战略发展和运营管理人才,完善集团人才梯队建设。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质量安全部门岗位职责大全-3 企业管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质量安全部门岗位职责大全-3 档案资料管理员岗位职责 1. 负责收集和汇总公司工程项目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工程信息网络,按时提供经营会议需要有关文件、报表和数据。 2. 负责合同建档管理,合同统计(包括分包合同建档管理)。对最终合同入档前最后审核、秩序是否符合要求,方能归档管理。 3. 负责[]文件控制,[ 4.2.4]记录控制职责。 4. 负责审定和开具工程联系介绍信协调解决有关冲突问题。如解决不了上报处长解决。每月统计一次各单位开出的工程介绍信情况作经营例会汇报材料。 5. 负责招投标文件规范性管理工作,负责标书扫描和编撰工作。 6. 负责投标标书编撰工作,负责有关投标资料、文件的收集、整理。 7. 负责预审资料的准备和有关文件的准备、整理,按各行业划分处理以便备用。 8. 处理有关单位协作问题和联系。 9. 负责处室内勤工作和考勤登记工作。 (十一)劳动人事处工作职责 1.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对公司的劳动、人事、培训工作负责,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主控工作。 2.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减员增效,人员合理安置工作。 3. 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和培训好公司人才资源。 4. 根据公司总体规划和社会形势,编制公司人力资源发展和需求计划,运用人才信息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确保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做好公司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6. 负责公司各类专业人员职称评定、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 7. 负责制订并实施公司职工培训计划,确保专业岗位人员和技术工种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 8. 制订并监督实施公司劳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 劳动人事处处长岗位职责 1. 在分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劳动人事处日常管理工作。 2. 负责编制本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及时和经常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 3. 负责制订并实施公司培训工作计划,协调、监督有关单位、部门做好日常职工培训工作。 4. 掌握各单位、部门用人意向,编制公司人力资源发展和需求计划,为公司提供符合需求的员工。 5. 经常对司属各单位的劳资、人事和培训取证工作进行检查、协调、指导工作。 6. 经常组织本处员工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劳动人事处副处长岗位职责 1. 协助处长做好本处室的业务工作,分管负责劳动力调配、工资和社会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 2. 协助编制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经常与处长通报和商量工作。 3. 根据各单位、部门的用人计划,做好人才资源的平衡、调度,按任职条件和要求办理审批工作。 4. 认真按照三项制度改革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改制工作,参与制订并实施公司三项制度改革措施,协调各单位、部门做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工作。 5. 经常对司属各单位的工资、社会保险及劳动力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 6. 协助组织本处员工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

HR三支柱模型介绍

HR三支柱模型介绍(COE&SSC&BP)(2012-08-09 18:21:57) 标签:人力资源 关键词:组织结构职能分工hr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BP(Business Parte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Dave Ulrich 1996年提出此概念,大概01、02年引入中国。@Small_bean滴窝讲,无论是HR三支柱还是“跨界”&“混搭”,目的都是“Alignment”&“Segmentation”。“Alignment”与公司业务一致;“Segmentation”精准定位创造价值。 转一篇介绍三支柱模型的文章。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HR 总在拖后腿。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HR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HR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 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不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软件使用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软件使用说明

考勤软件快速使用 1、部门维护:维护公司的各个部门信息(进入维护设置-部门管理); 2、员工维护:将员工信息登记到考勤系统,能够通过Excel表格导入,格式详 见软件系统目录下的《员工信息导入格式.xls》(进入维护设置-员工维护)3、排班设置:设置上班时间段,员工排班表,对于很复杂没有规律的班次能够 通过班次表导入(格式详见软件目录下《排班表导入格式.xls》)等(进入维护设置-排班设置) 4、考勤机管理:设置考勤机设备的连接参数,清除考勤机管理员、考勤数据等; 5、考勤机用户管理:软件和考勤机的接口,能够上传/下载用户信息、指纹; 6、考勤数据下载:从考勤机下载最新的考勤记录; 7、数据排序:处理考勤记录排序; 8、数据处理:根据排班表,员工的打卡记录,计算员工的考勤报表; 9、出勤记录查询:查询员工的详细打卡记录; 10、出勤报表查询:查询、统计员工的出勤明细、出勤日报表、月报表、迟 到早退情况等异常情况;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软件的安装 安装软件之前建议关闭其他正于运行的应用程序,这样有助于避免于安装过程中发生冲突。 将安装光盘放入光驱,安装程序会自动运行,按照提示完成安装的所有配置。 安装完成之后单击结束就能够完成整个安装流程。安装完成之后桌面上自动增加捷方式《E7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再次进入程序时,只需于桌面上单击该图标即可。 软件的卸载 如果您不需要再使用此软件,且希望从计算机中删除掉,则可执行以下操作:退出《E7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入开始---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 卸载数据库:选择《MicrosoftSQLServerDesktopEngine(yzt_hr)》项目,点击删除。 卸载考勤软件:选择《E7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点击删除,就能够卸载软件了。

人力资源管理十大工具

一、SWOT分析法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二、PDCA循环 P (计划PLAN) :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 D (实施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ACT) :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 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掘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 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人力资源系统功能介绍

人力资源系统功能介绍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附件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功能概述 1 系统应用范围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机构管理、岗位管理、人员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考勤管理、绩效管理、统计报表 本次计划推广范围: 2 系统功能简介 机构管理 ?支持集煤矿企业非常复杂的多类型的组织机构设置;用户可以维护无限层次的组织结构和岗位结构。 ?系统内嵌组织结构图工具,可自动生成组织结构图;并可根据不同管理层次查看组织机构图; ?可以完成组织机构的成立、撤销、合并、划转等操作; ?支持对虚拟组织的管理(如临时性的项目组织)的管理,包括对虚拟组织人员、工资等业务处理; ?可以根据人员信息情况,自动生成公司、部门的汇总数据,并且考虑到调岗因素,既可统计部门编制人数,也可统计部门在岗人数; 岗位管理

?能够对岗位基本信息进行管理,根据用户需求可以简便的自定义岗位属性指标; ?可维护企业的岗位体系(职位体系),包括设置岗位与部门的隶属关系、岗位与岗位之间的汇报结构、岗位的数量、岗位的性质级别等; ?可设置各单位岗位(职位)的岗位描述、能力要求、任职资格、素质指标要求等。建有岗位说明书(包括工作描述、职责、工作分析等); 人员管理(员工信息管理) ?可根据煤矿企业人员类型多样的复杂性,进行人员的分类管理:如可对在职员工、解聘员工、离退休员工、其他各类人员的分类维护与管理; ?人员信息(包括文字、照片等电子及多媒体信息)储存、调用方便、快捷; ?提供对员工全方面的资讯信息与档案管理功能。如提供对员工从入职在企业里面发展的全程记录,包括工作简历、职位变动、奖惩情况、学习经历、培 训经历等。 ?人员信息可以自定义形式输出员工花名册,并可以输出未WORD,EXCEL等格式文件。 ?提供灵活的人员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的批量、半批量处理功能;方便用户的实施与日常维护; ?系统提供了数据导入的工具,人事数据和履历信息可以通过EXCEL批量导入; ?可实现离退休人员管理,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到期提醒、查询等。 ?可以动态查询、分析权限内下级单位的人员信息数据;

人力资源HR不可不知的10个职场测评工具

【人力资源】HR不可不知的10个职场测评工具 明阳天下拓展 在工作中,许多HR们不免会需要用到众多的测评工具,帮助企业迅速筛选到合适的人才。同时很多时候HR自己进入职场也可能被这些大大小小的测评工具测过。作为一个HR,以下10个在职场流行的测评工具必然是需要知悉的。 1、DISC 4个字母分别代表4个类型:D:Dominance(支配性)、I:Influence(影响性)、S:Steadiness(稳定性)、C:Compliance(服从性)。它是一个性格测评,理论起源为马斯顿的“正常人的情绪”,由Inscape Publishing拥有。应用: DISC,代表着一种可观察的人类行为与情绪,将会使你对自己和他人有更深入、具体、完整而客观的了解。目前在国内除了被广泛运用于组织人才测评,招聘、职位调整、领导力提升、建立培训需求,都可基于此开展工作。局限:DISC的结果描述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但是缺乏空间上(跨情境)的一致性,不同情境下可能导致与结果描述不一样的行为。 2、Facet5 意志力、控制、爱心、精力和情绪性这五个因素被广泛地认为是个性的基本砌块。世界上许多研究结果都一致表明,这五大因素是全面描述个性的五个原子因素。

Facet5通过对这五个方面13个子因素对个性进行分析和描述,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高管领导特质的不同方面。英国学者Norman Buckley博士几十年精心研发和创新的Facet5体系,是此Facet5理论的典型代表。 应用: facet5体系作为近代权威性的心理测评学术成果,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更客观地识别,员工们在行为、动机、态度及期望等方面存在的个性差异和能力特点。通过数十年的实践、发展和完善,Facet5体系已在世界五大洲的十四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目前,Facet5已成为选拔、筛选、招聘和团队整合等工作中对高管特质作出分析的标准化工具。为了让学员快速理解Facet5的理论模型,每年很多企业如倍智人才等会举办关于Facet5的培训,有意向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最近培训信息。 3、CPI 全称为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是高氏(Gough,1957)所发展的一个为正常人所用的人格测量工具。CPI是MMPI的姐妹量表,也可说是“无疾病的MMPI”。 应用: 它的历史比MMPI的短,但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应用的国家也在增多。CPI的应用范围亦十分广泛,在教育心理方面,可用于对学业成就,创造性潜能的预测,并可为专业选择提供指导;在管理心理方面,可用于对应聘者的管理潜能,工作

10大HR软件厂商分析对比(精)

10大HR软件厂商分析对比(精)

2006年是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整个行业从2004年起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是中国企业应用软件ERP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但另一方面,整个行业仍处于未成熟阶段,规模小,地域色彩明显。有一定服务力量的厂商超过两百家,如果把不知名小厂商、集成商也计算在内,则约有500家。大部分厂商固守着本地市场,而三个国际厂商则吸引了全国的高端用户。虽然个别软件供应商在产品上已经具有较大领先优势,但是没有完全转化为市场份额。 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包括:SAP公司的mySAP ERP HCM,仁科公司的PeopleSoft,甲骨文公司的Oracle HRMS,铂金公司的PowerHRP Suite,施特伟公司的HRplus,东软公司的东软慧鼎,明基逐鹿公司的Guru eHR,用友公司的e-HR,金蝶公司的HR系统,普利斯奇正公司的e-HR。 市场上还有其他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但是由于市场份额低、产品功能及成熟度不足、技术水准较低、地域色彩过于浓厚、异地实施能力较弱、员工流动率过高等原因,与这十家的竞争力相比还有所欠缺。因此,笔者将重点分析这十大热销HR软件产品的实施优势和风险。 (一SAP公司的mySAP ERP HCM 厂商概况: SAP 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成立于1972 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中国公司于1995年在北京成立。 产品特点: 在其博大精深的企业资源规划(ERP解决方案中,SAP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正式名称是人力资本管理,即mySAP ERP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mySAP ERP HCM。SAP对HCM概念不遗余力地推广,强调了SAP

某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现状诊断和初步建议

某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现状诊断和初步建议 业务类别: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名称:某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现状诊断和初步建议 项目概况: 客户是一家从事工程承包、施工、设计、监理、房地产开发的铁道部直属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道路桥梁建筑企业。近年来收入和销售年年大幅增长,是建筑行业中表现突出的绩优公司。 客户关键问题: 目前企业内国企色彩浓,企业发展目标规划不清晰,各部门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造成部门及员工绩效考核的低效率,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如何对岗位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是该企业的关键问题之一。 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差,人员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关键是由国企体制,不能建立起有效的人员引进机制和淘汰机制。 企业内论资排位现象较严重,职务设置层级过多,且副职位人员比例较大,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机制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基本没有浮动部分的薪酬。其福利水平高于同行业,管理人员工资也处于行业高位水平。总体来看,企业人工成本偏高,而人员劳动产值偏低,因此有必要调整工资结构,提高员工劳动产出率。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不够重视,供没有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天矶咨询的工作内容及分析思路: 天矶咨询根据该企业提供的基础资料,并结合天矶咨询数据信息库和外部行业信息的搜集,对其人力资源情况做了以下分析。 1、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1) 人员结构单项分析:部门人员年龄、学历、专业、本企业工龄、现岗位任职年限、职务结构分析、人员流动分析

(2)人员结构交叉分析:职务与学历交叉分析、职务与企业工龄交叉分析、职务与年龄交叉分析 (3)同行业人员结构比较分析:专业结构比较、年龄、学历、工龄。 2、人工成本分析 (1) 人工成本的确定内容: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人员异动成本 (2)行业人工成本水平比较分析、行业人均劳动产出值比较分析 (3)人工成本结构分析:各项内容所占总成本的比例,人工成本结构行业比较分析 (4) 人工成本与销售收入交叉分析、单位人工成本利润值分析、 (5) 企业内各类部门、各类业务人均人工成本比较分析、人工成本的职位分析 3、人力资源贡献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总量对业务的满足程度、分类人力资源对业务的满足程度(2)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使用效率、人力资源分类使用效率 (3)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贡献的比例,各部门人力资源和企业贡献的比例(4)行业人力资源和企业贡献的比例比较分析 4、薪酬统计现状分析 (1)同行业薪酬水平的整体分析 (2)薪酬增长与利润(产值)增长的交叉分析 (3) 薪酬的各职位层级内部比较分析 (4) 薪酬的职位均值比较分析 (5) 典型岗位的抽取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从十三个章节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讲述了人力资源概念、特点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做了简单描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古已有之,它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发展起来,现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又产生了很多新的发展方向。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讲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从而引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最后总结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确定一个简明、一致和长期的目标。它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战略衡量三大环节。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讲述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作用,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编制程序与方法、管理决策与效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起着统一和协调的作用。第四章,人力资源会计。讲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基本理论内容,人力资源成本概述、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程序,人力资源投资收益与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会计的新发展。重点讲述人力资源成本可将其分为获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五大类,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法却分为原始成本核算方法,保障成本核算方法,重置成本核算方法这三类。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人力资源成本才能创造人力资源价值,多快好省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

第五章,工作分析。讲述了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的重要术语,所收集的信息,所输出的结果,工作分析的过程,典型方法以及工作分析结果的应用。重点讲述了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纪实分析法与工作日志法、主管人员分析法、访谈法等。 第六章,员工招聘管理概述。讲述了员工招聘管理概述,员工招聘途径与流程,员工甄选流程与方法,员工入职管理。其中甄选工作是招聘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组织要同应聘者进行深入接触,通过一定的程序选拔应聘者,并在此过程中应用知识与心理素质测试、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其他测试以确定最终的录用者。第七章,员工培训管理。讲述了员工培训管理的概述,员工培训的程序以及方法。重点在于员工培训的程序,分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第八章,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本章阐述了绩效管理的基本问题,并且对绩效考核作了重点阐述。绩效考核的方法分为综合评价法和分析评价法两类。每个绩效考核方法都有其常处与不足,这决定了有的绩效考核方法适合于管理目的,而有的绩效考核方法适合于开发目的。第九章,薪酬管理。讲述了薪酬的定义,薪酬的功能,薪酬制度的设计,工资制度的主要形式和员工福利制度。本章薪酬指工资和福利。薪酬具有补偿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第十章,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是指个体的工作行为经历,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从个人和组织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分为年龄阶段理论和职业生涯选择理论两种。第十一章,员工保障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

HR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介绍

用心、精心、决心、匠心 用友eHR产品介绍 目录 1 技术平台解决方案 (3) 1.1用友E-HR开发环境 (3) 1.2用友E-HR技术构架 (5) 2 业务功能介绍 (7) 2.1用友E-HR设计思路 (7) 2.2UAP平台管理功能 (16) 权限管理 (16) 报表工具 (16) 审批流管理 (17) 预警管理 (18) 操作日志管理 (18) 系统接口的技术要求 (18) 2.3业务模块功能列表 (18) 2.4业务模块结构功能 (55) 人力资源规划 (55) 职务职能管理 (55) 员工信息管理 (56) 考勤休假管理 (57) 薪酬管理 (59) 劳动合同管理 (60)

福利管理 (60) 培训开发管理 (61) 绩效管理 (61) 招聘甄选管理 (64) 员工自助服务 (64) 经理自助 (65) 决策支持 (65) 2.5用友E-HR应用特点 (66) 3用友E-HR系统总体应用价值 (67) 3.1总体预期效果 (67) 3.2对相关角色的帮助 (68) 3.3用友E-HR带给XXX的价值 (71) 4.用友公司承接项目总体优势分析 (73) 5用友股份公司介绍 (76) 5.1用友公司总体介绍 (76) 5.2用友E HR业务介绍 (79) 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解决HR部门内部的业务管理问题,如人事信息管理、薪资计算、考勤管理等等,这类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提升HR管理的效率,但由于系统的用户对象主要是HR本部门的管理人员,HR管理的信息流无法突破本部门之外,从而导致了HR管理体系的封闭状况始终不能得到解决。

伊利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岗位描述

伊利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岗位描述 岗位名称:人力资源部部长部门名称:人力资源部 岗位编码:分支机构:综合中心 现任者:日期:1999年11月 1.相互关系: A. 直接上级: 人事行政副总裁 B. 直接下级: 本部下属员工 A.其它内部关系(集团公司内部): 集团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各事业部对口职能部门 B.外部关系(集团公司外部): 有关政府机构 2.工作职责: A.制订集团公司员工工资、奖金、福利、劳保、奖惩、考勤、请假、员工手册、 招聘、培训、职业发展、保险、人事、劳资档案管理等人事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B.监督检查集团公司有关人事方面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C.定期分析、上报集团公司人事、劳资信息; D.负责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员工及各事业部的高级管理人才的招聘、培训、薪 资、考核等人事工作; E.负责集团公司人才库的建立与维护; F.负责审查、办理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员工及各事业部的高级管理人才、员工 的岗位调动、职称评定、离退休等事宜的人事、劳资手续; G.负责办理员工出国申报、资格审查; H.具体办理员工投诉、员工与公司劳动争议的解决事宜; I.负责本部门文件、档案等资料的保管和定期归档工作。 J.负责召开人事例会和人力资源战略研讨会,及时向事业部和集团公司其他部门下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人事政策; K.负责整个集团的上岗、在岗及下岗人员的培训安排、跟踪考核工作,并负责上报人力资源副总裁签署; L.负责收集整理所有的检查报告和处理方案并纳入考核奖惩流程。 M.负责对职能中心下属各部部长及事业部下属各处处长解聘工作的审核和实施;

3.权限: A.有对直接下属的任免、报酬、奖惩等事宜的建议权; B.具有在人事行政副总裁授权下的费用审批权。 4.工作要求: A.要求充分地储备岗位人员,科学地管理人事档案,公正地考核各部门工作人 员; B.及时为各事业部对口部门提供工作支持与指导 C.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 5.上岗基本条件: A.年龄为25-50周岁之间,身体健康; B.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人事管理经验3年以上; C.较好的管理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D.有较强的分析、决策能力、组织能力; C.要求工作原则性强,处事公正、公平。 6.检查与考核: A.人事行政副总裁不定期检查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状况; B.人事行政副总裁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情况对人力资源部部长进行考核。 制定者:现任者:日期: 直接上级:日期 附加说明: 本文件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并解释 本文件于2000年1月1日发布并实施

人力资源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 (2)

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箱 目录 第一章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图 二、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图 三、人力资源部职责 四、人力资源部权力 五、人力资源部经理岗位职责 六、人力资源总监岗位职责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主管岗位职责 二、人力资源规划专员岗位职责 三、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基本程序 四、趋势分析法工作流程图 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步骤 六、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步骤 七、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构成要素

八、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编制流程 九、人力资源原始成本核算内容 十、人力资源重置成本核算内容 十一、预算执行情况反馈流程 十二、预算差异分析报告 十三、人力资源年度规划表(范本一)十四、人力资源年度规划表(范本二)十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流程(范本一)十六、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流程(范本二)十七、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流程(范本一)十八、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流程(范本二)

第三章招聘管理 一、招聘主管岗位职责 二、招聘专员岗位职责 三、人员需求申请表 四、内部招聘工作流程图 五、面试实施流程图 六、应聘人员登记表 七、员工面试记录表 八、面试成绩评定表(一) 九、面试成绩评定表(二) 十、面试成绩评定表(三) 十一、招聘计划管理流程 十二、招聘与录用流程 十三、内部招聘管理流程 十四、内部招聘管理流程(二)十五、员工试用管理流程

十六、员工转正工作流程 十七、人员筛选流程图 十八、初试进程图 十九、内部人员竞聘流程图 二十、内部人员岗位竞聘申请表第四章培训管理 一、培训主管岗位职责 二、培训专员岗位职责 三、培训需求提出方式 四、外派培训的方式 五、培训需求调查流程 六、员工培训管理流程 七、外派培训管理流程 八、公司第一阶段培训计划表 九、公司第二、三阶段培训计划表 十、培训师评估调查表

相关文档